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旺夫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夫妻两个答应好了,这才下船,随身带的包袱里有点心,荷花还是去买了些馒头,这才往车马行去。他们从泞州码头赶回松阳县,到的时候天都要黑了,夫妻两个就在县城里歇了一晚,住毛蛋家。
  荷花跟陈氏两姑侄一见面,互相都很感慨。
  “快一年没见,姑你瞧着又富贵了。”
  这话陈氏爱听,她笑眯眯招呼侄女坐下,催促底下去备桌菜来。
  荷花把人喊住:“别麻烦了,我们一路舟车劳顿,也吃不下大鱼大肉,有口素面就成。”
  “你到我家里来了,就给你吃口小面,像什么话?”
  “那就加一勺肉丁,做成臊子面呗。”
  看她是真想吃面,陈氏点头,命人做去。把这安排好了她才问起在南边的种种,荷花感慨连连:“跟了婶婶几个月,我是开眼界了,真是白长十几岁,这才活明白。”
  “我看你是有些变化,比原先大气多了。”
  “是婶婶教得好。”陈荷花说着往她姑旁边靠了靠,小声问,“这一年乡下有啥动静没有?我家里好吗?我婆婆她闹没闹什么?”
  “你娘家都好,你婆家那头嘛,你有个心理准备。”
  荷花脸色都变了,问准备啥?
  陈氏让她吃茶吃点心,看她吃上才说:“老三给姜氏娘家侄子介绍了学馆,那个学馆我听你大顺哥说了,虽然是私办,门槛不低,很挑选学生。姜家的拿着老三的亲笔信,很顺利就拜进去了,李氏听说之后也让老二跑了一趟,想说把登科送那边去,人家不要。他说是漕运总督卫大人的二哥,人家还是不要。”
  陈氏没说全,卫二郎回来之后没两天,李氏就气冲冲跑县里来了,找他们论理。说都是毛蛋那书害的,人家听说是卫成的兄长就满心满眼看不起,别说通融,要不是读书人要脸那头能直接撵人。
  可就算没撵,也差不离,人明说不收,客气请你出去。
  李氏起先说卫成死板,怎么就非得中秀才才给推荐?去好学堂待着不是更容易中?
  想到说这些卫成也听不见,就来找了大房麻烦,陈氏跟她吵了一架把人赶出去了,李氏估摸憋着火,就等虎娃夫妻回来。
  荷花听着直皱眉:“叔叔不是说过吗?好学堂教得难,连秀才程度都没有进去也是听天书,跟不上的。”
  “是说过,可她不信,觉得你敷衍她。就算不是敷衍,李氏那个人认定了什么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想想看,虎娃现在跟老三做事情,李氏烦不着老三不烦虎娃?”
  “上回出门的时候我婆婆就说过,让我们多帮衬兄弟,在那头给他吹吹风。我倒是提过,叔叔和婶婶都是一样的性子,说一不二的人,条件讲好了就摆在那里,不会听人打商量。姑你说说,头年叔婶回乡,我婆婆自己都没办成的事,凭什么觉得我相公能给她办妥了?我相公天生的笨脑袋瓜,有这能耐?”
  ……
  姜蜜后来收到娘家来信,也得知了这事,她告诉卫成之后,卫成笑了一声:“这算是放任毛蛋写那个书给我的好处,别人知道咱们家这个情况,知道我的个性,旁人就很难打着我的名号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
  “那不是挺好?”
  卫成含笑点头:“是挺好,虎娃跟荷花要接受些考验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两人已经回到京中,人在自家的四进院里吃着茶烤着火。卫彦人在国子监里,卫煊在前面读书,至于说福妞,她抱着亲娘带回来的布料那些笑得眉眼弯弯,乐够了想起来把这一年的画翻出来给爹娘看。
  一张张翻下来,进步真挺大的,不光是画,字也在逐渐摆脱傻粗黑,慢慢朝着清丽婉约靠拢。
  “哥哥说我是棵好苗子,爹你看看,仔细看看。”
  卫成看了,看完拍拍她头:“是棵好苗子,还得端端正正的长成棵好树,不着急,慢慢来。”
  福妞仰头对她爹笑起来,看他们父女那样,姜蜜问道:“我们出京之后你听没听话?”
  “听了呀。”
  “没闹你爷奶?没闹你哥?”
  “没呀。”
  姜蜜轻捏她脸蛋,又问了一遍:“真没有?没吵着要小唐哥哥?”
  提到这个小姑娘就扑进她娘怀里:“那娘你什么时候请唐夫人来做客呀?我现在胖鸳鸯画得可好,还想拿给小唐哥哥看看来着。”
  姜蜜逗她:“可娘跟唐夫人又不熟络,无缘无故做什么请她?”
  小姑娘低头想了想,过会儿仰面看过来,说:“娘不是说表现好的话,回来会奖励我吗?”
  “珠花手串那些不都给你了?”
  “我不要那个换个奖励好不好?”


第189章 
  卫成在淮安那几个月,京城是闭门谢客的状态,直到夫妻两个归来,才有大人来往走动。唐谦却没有来,他在御前见过卫成了,两人还并排着走了段路,一道出宫来着。
  唐谦客气问候了三两句,卫成答了,回身问他。
  “怀瑾书读得如何?”
  “劳大人挂念,那小子资质愚钝,比不得贵府两位公子。”
  “你真衬得起父母给的这名,太谦虚了。”
  “哪是谦虚,是实话啊。”
  卫成笑道:“我小女儿雪溪常说她小唐哥哥好,卫彦卫煊听了还醋,这还不足以说明怀瑾出色?想想有一年没见着他,少年人长得快,一年一个样,倒是想不出他如今是什么样子。”
  这些个大人说话从来都是点到为止,不需要挑明。
  唐谦听懂了,说过两日带唐怀瑾登门拜访,让他听听卫大人教诲。
  “我记得你在侍读的位置上坐了也有两年,该要升了?”
  “其实是一年半,大人忘了?我是头年五六月升的。”
  卫成想起来,他是前年冬调上漕运,任总督,是两年不假。唐谦是次年殿试结果出来,五六月里升的侍读,的确才一年半。哪怕评价好,只要没有破格提拔,他也要等下届殿试出结果的时候才能往上爬一爬,规矩是这么定的。
  再一想,人在翰林院里带着要立功不容易。
  官场不好混啊。
  卫成一恍惚想到他二哥二嫂指望登科科举入仕带全家发达,哪怕登科生得聪慧这条路都很难。毛蛋辍学去写书的时候说过,他读书不是想造福百姓,也不是想要成为朝廷栋梁,很纯粹是为了发财然后带家里过好日子。既然已经发财了,那还读个屁。科举那条路就是千军万马挤着过独木桥,有几个能过去?
  这段是毛蛋说的,话糙理不糙。
  卫成一早也说过,只是想发财不一定当官,你当了官没准还害百姓,公服加身的人一定得有一些为国为民的想法,不能太自私了。
  要说发财,只看正经来路,官老爷们能有多少进账?他外任之前远不及毛蛋挣得多。
  ……
  说着话,唐谦就发觉旁边没声了,看卫成好像在走神,他问:“大人想到什么?”
  “不留神回忆起在翰林与那段光景。”
  “翰林院里至今还有大人您的传说,庶常们都拿您当榜样看,想做第二个漕运总督卫成。”
  “别说第二个,第三第四第五都能有,只要他们心里装着黎民百姓,踏踏实实为朝廷做事情。”
  唐谦心想踏实做事情的不少,卫大人只得一个。要有那番成就,不光要魄力毅力能力,还要相当的气运啊。
  两人闲谈着,不知不觉走到宫门口,唐谦要回翰林院衙门去,他们拱手道了个别,各自上轿分两边走。
  卫成回府就将过两日唐谦要带唐怀瑾登门的消息告诉夫人姜蜜。唐谦回去得晚些,回去考校了大儿子的功课,觉得还满意,才告诉他:“你准备准备,过两天跟我去卫家。”
  唐怀瑾一愣,意识到自己反应有些大,他收了收,问父亲是有什么事吗?
  “有什么事?”
  “要没事您怎么突然说要带我登门拜访?”
  “这个啊……”唐谦笑道,“今日在御前见着卫大人,聊了几句,正好提到你。”
  “提儿子什么?”
  “大人问你这一年学问做得如何。”
  “父亲如何答的?”
  唐谦反问他:“你认为为父当如何答?你来说说今年可有收获?”
  唐怀瑾想了很久,说他认为有的,无论书画都有长足进步。
  “那倒是,水鸭子画得比头年好太多了。”
  后来唐谦果真带唐怀瑾上卫家去做客,他递上拜帖,就让卫府的管家请了进去,就在厅里见了卫大人及夫人,不多时卫煊还带福妞过来一趟。小姑娘先给见礼,之后特别招呼了她小唐哥哥,看她想跟唐怀瑾说话,当众人面又不好开口,极怕当众失礼闹了笑话。姜蜜笑道:“就让卫煊招呼怀瑾去,老爷跟唐大人聊聊?”
  卫成颔首。
  两个小的会意,从厅里退出去,这下福妞急了。
  “我跟二哥一起招呼小唐哥哥,行吗娘?”
  “留你在这儿你也得嫌枯燥乏味,去吧。”
  看小女儿快乐得要飞起来,她轻咳一声,福妞就规矩了。她规规矩矩从厅里出去,迈过门槛,到屋檐下才扭头找先出去的卫煊他们。就看见小哥在旁边廊里站着,冲她招手。福妞绽开个灿烂笑颜,拢上桃粉色小披风小跑着就过去了。
  “小哥真好,还等我呢。”
  “知道你会跟来。”
  福妞笑眼弯弯的,她看向旁边唐怀瑾,亲亲热热喊他,又问:“都好久好久好久没见小唐哥哥,在忙什么?”
  唐怀瑾说跟先生读书练字:“雪溪妹妹呢?”
  “我啊,也练字了,还有学画画,我如今画的鸳鸯比头年好看很多,小唐哥哥你想瞧瞧吗?”
  卫煊突然感到多余,看他妹子就能把唐怀瑾招呼好,都不用他在跟前杵着。就算这样,他还是坚强的挤在两人中间,没给两人任何单独相处的机会。
  福妞果然还小,她那个喜欢单纯的很,根本没到想甩开别人单独同唐怀瑾相处的地步。反正唐怀瑾来这一趟,小姑娘很开心,他们一起玩了半天,等天色差不多唐大人准备告辞,来找唐怀瑾,福妞还舍不得他。
  不过就算舍不得,她没闹着不让走,乖乖巧巧给人送出门去了。
  看她那样,姜蜜摇摇头,老话没说错,女生外向。
  女儿家迟早要放出去,留不住哟。
  唐怀瑾跟卫煊和他雪溪妹妹一起玩了半天,出了卫家大门才想起来问他爹:“您说卫大人问起儿子,让儿子准备准备跟您过来,我以为卫大人要考校功课,来的时候还很紧张……”
  这时候,父子两个已经上马车了,马车摇摇晃晃的跑起来,唐谦笑道:“考校功课?你又不是人家儿子,他做什么考你功课?”
  唐怀瑾:“……”
  看自家小子一脸窘迫,唐谦还挤兑他了:“还是说,我儿想做卫大人半子?”
  本来只有一点不好意思,这下变成很多点,唐怀瑾还反过来提醒他爹说事关雪溪妹妹清誉,这种玩笑不应当开。
  其实哪怕没明说,大人之间多少有默契,都在观望。唐谦也是想瞧瞧儿子的反应才臊他,结果反应很不错啊。
  “为父说错了吗?怀瑾没这想法?”
  “……”“左右您别再提。”
  这种话,当然只能是父子私下交心说一说,谁敢拿出去讲?唐大人是觉得照这个趋势,自家儿子很可能要高攀卫大人爱女,对于卫家女儿唐谦没有任何不满,他就是恐怕自己官阶太低,议亲时门不当不不对。
  自家这个再有四个月就满八岁,卫家小姐比他略小一点,才满七岁不久,真要结亲估摸也要再等个十年。以卫大人的势头,那时候怎么都官拜一品了,一品大员府上独一个的女公子,勋贵世家说得,王府说得,包括皇子正妃她也担得起,真要同自家这个配起来,属低嫁。
  唐谦看他儿子还是很好的,怀瑾品貌出众,天资才学同样不差,心性也可,估摸能有前程。
  还是家里拖了他后腿,当爹的本事不够。
  唐谦计划让夫人暗地里准备起来,趁还有些年头慢慢把聘礼这些置办上,以后真要同卫家接亲的话,他们这边聘礼肯定不能出少了,提前准备错不了。就算子女长大之后各自变了想法,最后没走到一块儿,娶别家女儿不也得抬聘礼去?总是能派上用场的。
  父子两人各怀心思,回了唐宅,回去就见着等候在花厅的夫人以及他那两房妾。
  几个女人闲谈来着,看他们回来赶紧问起去卫家的情况。
  唐谦略提了两句。
  他夫人问唐怀瑾同卫煊相处好吗?“算算卫二公子年纪也差不多,该进国子监了吧?他学问比他大哥如何?”
  人家什么时候进国子监唐怀瑾哪说得好?至于说学问:“应该是极好的,只是煊哥生性内敛,人谦虚。”
  “不奇怪,他父亲就是那样。卫小姐呢?可在府上?”
  “也在。”
  “她还认得你吗?还跟你亲近?”
  “娘……您怎么也打趣儿子?”
  两个姨娘没说什么,羡慕却是藏不住的。对于她们来说,卫家那是极高的门第,唐怀瑾却能同那家少爷相交,这是多大的脸面,多好的事!
  唐夫人问:“我记得卫大人外任两载了,老爷您说过漕运上三年一任,期满就得换人去,这么说明年是卫大人最后一年做漕运总督,之后又要调回来?你说皇上会指他去哪个衙门?”
  唐谦端起热茶,吹开浮沫,呷了一口。
  放下茶碗之后,才说:“皇上的想法不要去猜,也猜不中,夫人只要知道一点,作为最受倚重的臣子,卫大人的明天皇上早就打算好了。他头年剿灭漕帮还大运河一片太平,今年听了八方建议定下一系列规矩,明年还会调整以及试运行。这一任功劳极大,按说早该领重赏,皇上却压下未发,等他一任期满必定会有大动作,估摸要加官进爵。”
  说到这里,唐谦停顿了下,过一会儿补了一句:“今年吏部尚书生了重病,是治好了,身体却垮了很多,就这两年将要告老。”
  唐夫人听了这话都坐不住了,蹭一下站起来:“老爷您是说卫大人他……?”
  “我是那么猜的,中不中等等看吧。”
  卫大人调回来很大可能是去六部,六部里面,刑部兵部不那么合适他,去礼部工部又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最理想就是吏部户部。其中吏部是管人,户部是做事,卫大人刚才忙碌了一任三年,才淮安做了那么多事,总不好又把人扔去户部搞改革,那是不给人喘息之机。
  相比较而言,吏部就好一些,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权力非常之大,做得不好腐败自吏部起,做得好,也能还朝廷吏治清明。
  再说六部尚书其实都是老头子了,最年轻也过了知天命之年,本来慢慢也该有人要告老,结果赶了巧,吏部尚书身体出了状况,他准备要退。
  这就像老天爷要他给卫成让位一样,听说尚书大人已经同皇上提过告老的事,皇上使他再任一年,说要再看看提拔谁来接他位置。
  知道这事的大概心里都有数,十有八九是卫成了。
  本来,他要是上漕运随便混混,还不够资历直接升上一品,估摸要在二品上多熬一任。偏他干得好,自水路走货的商人都在歌功颂德,老百姓吹得也凶,任满升官简直水到渠成。
  唐谦都能想到的事,卫成自己能没有数?
  他回京之后就听说吏部尚书身体不好,都说可能干不了几年了,卫成当时没往自己身上想,直到他进宫去汇报这一年在淮安的工作,顺便把自己在南边的见闻告诉皇上。
  皇上后来说那番话,让他心里有了准备。皇上有意在明年岁尾允吏部尚书去官回府安享晚年,同时准备提拔自己继任。
  乍一听说,卫成很惊讶的。
  因为六部之中,吏部权力最大。
  为什么这么说?
  照本朝规矩,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调动是吏部一言堂,说了就算。四品以上则是由吏部提名,呈至御前给皇上审批。想想看四品以上才多少人?以下又是多少?吏部尚书在京中被尊称一声天官老爷,手里捏着无数人的命脉。
  卫成以为,皇上应该会让他去工部这类做实事的衙门,像工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官道桥梁堤坝城墙之类工程项目。他就没想到是直接去吏部,后来想想,这么安排也有道理在,总归先要把官员整顿好了,才方便其他部门推行一些政策措施,否则朝廷要改革也得看地方上配不配和,他要不配合,甭管你政策措施本身多好,百姓得不了实惠。
  想明白之后,他就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卫成没跟任何人说起,想的是他在漕运上还剩最后一年任期,最后这年也得干好了,要善始善终才是。
  皇上闲来无事又招卫成进宫去了两回,下了棋,还吃了茶,还一起去上书房看了看。
  “朕记得,爱卿次子在上书房待过几天,他后来回府去怎么样?比他大哥如何?”
  “不怕皇上笑话,夫人不许臣拿他们作比。”
  “是为何?”
  “夫人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是亲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