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旺夫命-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可不?他小时候淘得很,还能自己乖吗?”
话题自然而然的从毛蛋那个书转到家中子女身上,都是当娘的人,在管教儿子的话题上她们尤其有共鸣,大家非常爱听姜蜜的成功经验,都想知道要怎么教才能让儿子变成那么讨人喜欢的模样。
姜蜜说她很爱同儿子讲道理,从卫彦两岁能听得懂大人说什么起,到现在,八年之间没间断过,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对都会挨说。
“两岁就教训他?他跟你亲吗?”
“不亲也不会由我来做这个事……再说称不上教训,还是好言好语说得多。卫彦他天生就比较聪明,不费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些年陆陆续续教了不少,从规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齐活了。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小就没放纵过他,他没什么叛逆心。”
“没请过家法?没打骂过?一次都没?”
姜蜜努力回想:“应该没有。那孩子眼神好嘴又甜,只要看我恼了立刻认错,他那样哪还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们你说你儿子,我说我的,停下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的是打小惯的,不听话。
还有生来爱玩,不读书。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头跟人聊了半天育儿经,回去之后歇了不多会儿,几个小的就请安来了。
福妞才两岁半,还是个臭美的胖姑娘,她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年纪是没有任何忧愁的,距离学仪态规矩都还早,眼下就是幸福的童年。相较于她,上头两个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宝实实在在的满六岁了,如今跟着游先生读书。至于砚台,也还是让游先生带着,听先生的意思他现在都不会掰碎了嚼烂了喂给砚台,经常是让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点一二。
这么做也是怕,游先生觉得自己哪怕是三榜进士出身,学问称不上一等一的好,自身也有许多弊病,生怕他教得太细反而桎梏了学生。
卫彦的天资比他高太多了。
自我学习这种事,别人办不到,他可以试试看的。
家里只得一个先生,要带两兄弟,他们进度还不同,时间安排上就比较麻烦。
砚台早先跟他爹读了几年,又让游先生教了几年,心里很有底气,他让出更多时间来给弟弟,也就是冥思苦想都不明白才会向先生求教,平常靠自己居多。宣宝也争气,他原先在尚书房有收敛,到游先生手里才显露出真正的潜力来。他不敢再装傻充愣是不愿意占用太多时间,先生不只教他一个,哥哥也要读书。
不像某些子弟是为了逃避学习而谦让,他们两个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这个谦让就十分感人。
家里人将他俩这些动作看在眼里,姜蜜就说再等两年,等砚台满十二进了国子监就好,游先生能轻松一些。
“国子监现在要进都可以,他如今的程度差不多了,只是卫彦太小,那边少有这样低龄的,这就过去可能会被排挤,岁数差太多实在不便往来。”
姜蜜是觉得他既然能去国子监了,还让游先生带着是不是太麻烦人家?
卫成说他前些时候就同游先生谈过了:“游先生他不觉得辛苦,很喜欢带悟性好的学生……他也希望再教导砚台两年,盼他满十二再去国子监,说还有些看家本事没来得及传。”
姜蜜本来是怕累着游先生,既然他心甘情愿,就不必纠结了。姜蜜只是抽空将卫彦卫煊喊来,提醒他俩,让自觉自律一些,别让人教你学问的同时还要提醒你该读书该写字了。
砚台还不高兴,委屈巴巴喊娘:“娘不信我吗?我几时让先生操过那些心?”
“信你也得把话说明白……砚台你跟游先生学了那么多年,平常多帮你弟弟。你能讲得明白的就别留给先生说,先生也要看书也要练字也要做学问的,没得让你俩把时间占完了。宝你也是,有不懂先问哥哥,让哥哥给你讲知道吗?”
宣宝闷不吭声吃了半天,这事停下动作点点头,又想起娘经常说不能光点头,要正眼看别人要应声。
他跟着又哦了一下。
两兄弟有商有量的读起书来,真别说,他俩相差四岁,配合起来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源在于两人个性和想法上的不同,针对同一个问题,他俩总能有不同的说法。
砚台表现得更高调张扬激进一些,他像锋利的矛,宣宝要更稳妥,哪怕不成功至少别把自己搭上,做什么之前先想好怎样才能全身而退……不能说谁对谁错,他们各有长处,照卫成的说法,两兄弟要是齐心协力就很好,他们能拿自身长处为对方弥补不足。
现在两人还没走到默契配合的阶段,讨论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更多。
经常能撞见砚台不住的说说说,他说完宣宝摇头,讲你不对。砚台补充一段,宣宝继续摇头,还是有看法。每到这时候游先生就在不远处听,听着卫彦说得对,卫煊也有道理,两套说辞全讲得通,这两兄弟很有意思。
这个情况游先生也同卫成分享过,卫成乐得看她们为做学问争辩。
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当你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让别人理解并且认同,这个过程中你就提升了。很多东西要想明白不难,要说明白不易,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要不怎么卫成总能实现对皇上的洗脑,让九五之尊觉得他说的都对?
说到九五之尊……自从皇后怀孕,宫里也挺热闹。
皇后当然无论如何都想安安稳稳将这胎生下来,并且希望能一举得男。妃嫔们就是另一个想法,继皇后所出也是嫡子,她们不希望看到嫡子,看到就会想起兴庆毁容破相之前,那真是谁也盖不过的风光。
不光是早些年兴庆带来的阴影,还有自古以来的规矩,储君从来都是先嫡后长,哪怕皇上说不再明立,到选择皇子继承大统的时候也会依据这个,不可能说抛开嫡子先考虑庶出的。
后宫里头,除了帝后,没人希望皇后这胎生出儿子,甚至说妃嫔都没盼着这胎能平安生下。
继皇后到底仔细,加之有皇上维护,几次有惊无险。现如今她肚子挺得老大,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该怀满,要生了。皇后也让太医把过脉,问能否摸出男女来,太医摇头,说这个生下来才知道。
皇后说她爱吃酸的,是不是生皇子的机会更大?老话不是说酸儿辣女?
太医还是那话,说不好的。
皇后有些紧绷,幸而她还知道好坏,听得进皇上说的。让她暂时把权力放出去她肯,让她多吃口好好休息她也照办……她时刻记着先皇后的教训。无论如何不能同皇上对着干,皇上是夫也是她的天,至少在儿子长大成年能独当一面之前,她能依靠的都是皇上。
皇上对他第二任皇后也是满意的,哪怕两人之间永远不可能像卫成与他夫人姜氏那样,皇上也知足了。至少他们能坐下好好说话,没有争吵,没有两看生厌。
想来像卫家那样忠诚和睦相互信任的才是少数,这世间多数夫妻也就是面上过得去罢了。
这年中秋,皇上迎来他第二个嫡子,这个名叫兴盛,算上前头活下来的,他在皇子之中行七。
七皇子也是中宫所出,严格说来身份上比元后嫡子略矮一点,但考虑到兴庆那个情况,七皇子可说拉稳了整个后宫的仇恨,成了新一任眼中钉。自他出生,皇后那心没放下来过,吃的穿的用的她样样都要亲自过问,她仔细照看着这个得来不易的儿子。
被她小心呵护的兴盛经历了最初的茫然与崩溃之后,艰难的接受了重生这个设定。
是的没错,兴盛是重生的。
他也是个天资聪颖的,甭管出身或者才学,兄弟之中无人能同他一较高下,自然而然的,在皇上驾崩之后他就继承了大统。本来他爹虽然驾崩了,给他留下不少得用的人。那时候卫成已经告老,同他夫人闲云野鹤过舒坦日子去了。立起来的是他两个儿子,这两人也太能耐了一点,用着是舒服,你又怕他生出二心,因为心有猜忌他当时就在考虑要不要卸掉两人一部分权力,结果没等他开口,人主动提起自请去清闲衙门,他假意挽留而后欣然准许。
做皇帝的不信任大权在握的臣子是常事,没啥稀奇。他当时觉得卫家兄弟还识趣,卸了他们大权之后对两兄弟挺不错的,俸禄照给,赏赐照发。
两兄弟本来的职位就交到他信任的臣子手里,结果他瞎眼看错人,后来朝上有人反了,计划弄死他扶他儿子登基。出事之前卫彦还进宫求见过,说了些话,他没听进去,当时心里十分不屑,那之后没十天人就挂了……
一闭眼又一睁眼他就回到刚出生那会儿,成了个看东西都不太清楚还只会喝奶的娃娃。
兴盛时醒时睡断断续续的反省了几天,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果然不行。
他忌惮卫家兄弟,结果人是顶顶的忠良。
他信任的……不提也罢。
兴盛这么想着觉得自己挺对不起人的,他渣成这样,卫彦还进宫给他提醒儿,他不听不听就是不听,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把自己作死了。
第168章
兴盛在确定自己是回到过去而不是重新投胎之后,就总在回忆,不过他登基已经是中年时期,又因为朝政忙得团团转,早年的许多记忆都模糊了。反而挂掉之前这几年的事他记得还比较清楚,不过奶娃娃的精力实在有限,他每次醒不了半天不是饿了就是困了,哪怕醒着的时候也不能把时间都用来缅怀和反省,还要听听外面的声音。
听伺候他的宫婢念叨,如嫔跟着生了个公主,容嫔也把出喜脉,现如今撷芳殿已经住进四位皇子,明年又会进一个……对了,还有废太子兴庆,好像病了,他跟前的人近来往御前跑了好几回,父皇去看了一次。
想到元后所出的废太子,那可真是生在云巅上,只不过啊,他母族过于嚣张,蠢事做尽几年间就把前程葬送掉了。
在兴盛的记忆里,他登基是三十多岁的事,父皇因病走的,本来好好的人那两年身体突然垮掉了,太医院尽了全力没把人救活。
父皇驾崩前几年,堪称当朝传奇的卫大人进宫自请告老。他父皇一辈子最倚重的臣子就是这位,同卫大人之间无话不谈比手足更亲,听说对方想退出朝堂,皇帝自然盛情挽留。卫大人态度坚决,说他这辈子把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读书应科举当官上,朝堂事多且杂,他一生没个清闲,临到老想踏实陪伴夫人过些清净日子……
那时候卫彦卫煊早已经独当一面,他俩膝下都有了成器的儿子,父皇这才饱含热泪准许他退朝,还情真意切的发了道圣旨给人封赏加爵,还亲自提笔写了匾额。
不光他父皇,朝中许多大臣都送了匾,百姓听说之后也回顾了卫大人这一生,都说是难得的好官,有他是黎民百姓之福。
哪怕兴盛对卫彦卫煊两兄弟一直不大放心,他也得承认,这一家子人不起。
从卫成开始,后面几代没个窝囊废,他家个个都是本事人。听说卫夫人聪明才智不输给男子,家里子孙大多是她亲自教养的,两个儿媳妇也是卫夫人把关,但凡能让她看得起,就没个坏的。
这一家发在卫成手里,到卫彦卫煊入朝之后更是煊赫非常。
他不是父皇,同卫家人没有那个深厚情谊,心里存着防备也不奇怪。现在想想卫家父子得罪的人也不少,父皇在世的时候没人动得了他们,父皇驾崩自己登基之后,不断有人在他这儿说些有的没,他听多了心里打鼓,才有用完就丢卸了人家手中大权的事。
兴盛现在知道人家丹心一片,还是搭上一条命才看明白了,他老卫家就是祖传的忠良,卫彦卫煊许多手段是骇人一些,还不都是为了朝廷为了民生。
兴盛连着惭愧了好多天,暗道幸好自己是个奶娃娃,如今还养在母后跟前,短时间内见不着卫家的……
他怕自己见着卫家父子会忍不住心虚,一心虚就给人看出来什么。
事实上,兴盛这些表现已经够古怪了,他生下来就不爱哭,醒着的时候总在走神,老盯着梁上某个点想事情,有时候会突然委屈或者突然难受,奶娘一摸屎尿布又是干的……
跟前伺候的都说没见过这样的奶娃,兴盛听了这话才从回忆里走出来,记起自己才刚出生,他一个激灵。
后知后觉装起傻来。
兴盛尽力了,还是傻不成普通奶娃的模样,伺候的人都说七皇子天生不同,他不爱哭,饿了或者尿了都知道打响,跟前有人说话还会扭头来看,瞧着好似听得懂。这话没注意就在宫里传开了,皇上也有听说,后来有一次同卫成闲聊,提到卫彦卫煊:“记得爱卿说过,你那两个儿子也是生来早慧,还在吃奶的时候就跟别家娃儿不同。”
卫成点头,把自家这两个的情况说了说,皇帝听着仿佛挺高兴的,说了两遍真好啊。
看卫成面露疑惑,他说七皇子也像这样,他做父皇的已经在期待皇家有个跟卫彦一样聪慧的娃儿了。
托皇上的福,卫成回想起卫彦闹出来许多哭笑不得的事,他道:“太聪明也是麻烦事,卫彦他两三岁时很爱捡话,家里只要有人领他出去,回来总有惊吓。”
“惊吓?”皇帝没怎么听明白。
“臣斗胆举个例,皇上随意听听。”
皇帝品着热茶等着听,卫成就说卫彦从小爱读书,从教他读书认字的第一天他就非常积极,因为白天要上衙门,等到回来之后才有时间教他,有一阵子他从半下午就托着腮帮子等。好不容易卫成下衙回家了,回来想先歇会儿,同家里人说说话,吃口饭再教他认字……
卫彦等不及啊,对他亲爹说了个啥?
说你懒驴上磨屎尿多。
近来宫里新制了一批桂花茶,皇帝兴致来了会使人冲泡一碗,这会儿喝的就是它。一口茶才含进嘴里,就听到这句,皇帝没憋住当场喷了,一边拿帕子擦嘴还一边咳嗽,缓过来劲儿以后他叹口气对卫成说:“以后再要说笑话先提醒一声,朕险些呛着。”
“臣之过,臣不该说这些来污皇上耳。”
看他正经反省起来,皇帝摆手:“行了,朕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不过爱卿你说这个是真事儿?”
“是真事,四岁之前他都很爱乱捡话,后来卫煊出生了,他有了身为兄长的觉悟对自己要求严格了一些。要说真正懂事还是在跟先生学习之后……皇上看他如今很像那么回事,从前皮得很,臣为这个儿子头疼过很长时间,越是聪明的娃儿学坏就越容易,那时候生怕教不好他,幸而夫人尽心,臣有时忙于公务疏忽了儿子夫人也会提醒让臣尽到为人父的责任,讲说养而不教是做父亲的过错,讲她精力虽然大把的有,但毕竟是女子怕眼界不够,很多事情还得做父亲的出面去说……夫人认为不是光一颗聪明脑袋就够,后天教养也十分重要,臣膝下两个儿子长成这样几乎都是夫人的功劳。”
卫成看出皇上中意七皇子,才会废话这么多,他是变相提醒,只希望这个千万给教好了,别又宠成废太子那样的。
兴庆真的不傻,就是不傻他才会小小年纪就想那么多。
还是教育出了问题,皇上不会有时间手把手教,他甚至不能把精力全放在一个儿子身上,但凡敢这么做,这儿子自然变成所有人的眼中钉……他不能,就得有别人教,做奴才的敢吗?自然不敢。三岁之前只能指望妃嫔,搬进撷芳殿之后皇子们可以互相影响,再大一点还有尚书房先生给他们说道理。
比较重要其实是妃嫔对皇子的影响,三岁之前的言传身教就可能坏人一生。
卫成提到自家夫人对儿子的正面影响就是希望皇上重视一点,兴庆太子已经废了,照立嫡立长的习惯,现在排最前面的就是刚出生没多久的兴盛,皇上也挺喜欢这位七皇子的,瞧着对他期待不低,得多费心才是。
皇帝的确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想到在宫宴上见过的卫夫人。
样子不错,同百花争艳的后宫女人比起来就不显什么了。她进宫好多回,瞧着话不多,被点到名或者被问起都很谦虚,没有夸夸其谈的时候。看着真是很普通一人,不过卫成说得很对,作为朝廷栋梁他心思更多用在公务上了,为儿子操心一定不会太多,卫彦和卫煊从小受娘的影响更大,看他们就知道卫夫人不是那么简单的。
想想还挺不可思议,她也是道道地地的乡下出身,从村姑做到官家太太瞧着没什么不自在,也没给卫成丢过人。
这么想,他夫人真挺可惜。
要不是乡下出身,要是托生在勋贵之家,见的世面大,没准能更出色些。
君臣之间闲谈了会儿,皇帝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