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你见过这样的村姑么-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了“
  ”嗯,可以吃东西了,好好补补身子,我走了“
  苏妍转身离开了,魏奶奶看着这一家人连送都没送,就知道苏妍说那话的意思了。
  她也没说什么,看了几眼,也就告辞离开了。
  人穷志不穷,没有钱没关系,不能丢了人!
  过了初五,一切都正常起来,村长家的豆腐坊正式招收工人,一天二十文,只要能干,不论男女,暂时只要十个人,选的都是不偷奸耍猾的,爱干净的。
  初五招人,初六开始做,第一板豆腐出来的时候,村长一家人都激动的不行,马上切了一块,让魏奶奶送到苏妍家,让她给品品
  在得到苏妍的肯定后,豆府就开始加工起来,第一批豆腐,就被附近镇上的酒楼订走了,同时闻风而来的小贩,也来了,都是赶着车来的。
  排着队在等着,村长都是以低于市场价的一成卖给商贩,这一天就赚了不少钱,还别说没制成的豆干啥的。
  同时还发了不少豆芽,但是要几天之后才能出售。
  而彩妮家也忙活起来,照着配方上的做法,制出了凉皮,凉粉,还有烧饼夹肉,所用的一切工具,还有面,肉,车架等,初八那天,一家子雇了一辆牛车,去了镇上摆滩。
  ☆、第三十八章 生意好的不得了?
  虽然是冬天,可是凉皮可以用小锅一炒,蒜香味和辣椒味一下飘出去好远,那味道是真香,还有那凉粉,切成小方块,在锅里一炒,浇上醋,蒜汁,辣椒,麻油,比凉皮还好吃,再配上一个烧饼夹肉。
  哦买嘎,一下就成了镇上的名品小吃,生意别提有多火呢。
  也是从那天起,杨彩妮就再也没来过她家,她也没计较那么多,毕竟她家支起一个摊需要人手,忙也是正常的。
  老村长家的豆腐坊,也越来越火,周围所有镇县,都没有一家豆腐坊,他们供应这边的就足够了,芹婶倒是隔三差五送些豆腐和豆干,还有豆芽来,苏妍也不叫她送了,就一个人吃不了。
  她想吃会过去,所以她们也就不送了,家里一下也忙了,魏奶奶和芹婶虽然忙,偶尔也过来看看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她过去看看。
  虽然不帮忙,但是偶尔会指点一下,村长家的作坊,从第二个月就扩大的一倍,又招了五个村里人,每天都是供不应求。
  豆子都是他们跟粮店买的,价钱也不算高,村长跟村里人说,今年都种一季黄豆,他全收了,比玉米的价钱要贵上不少,这下村里人都高兴的不行。
  壮汉子出去做工,闲的妇女也不用八卦了,去村长家做工,随着作坊越来越大,村里人都可以做工赚钱贴补家用,平时的粮食也够吃,就只剩下攒钱了。
  三里屯村,会越来越好!
  苏妍没有忘记答应过村长的事,在空间培养出了一批树苗,跟她家的一样,都是改良过的,适合北方种植,她不能给他们别的,不是她小气,而是怕给了别的品种树苗,他们会说三倒四。
  说什么自己家的果子赚钱,不想让他们赚,就给别的树苗等等,村里的人能想的都想了,能说不能说的也都会说。
  一百多户人家,她培育了一千棵树苗,平均一家十棵吧,贪多嚼不烂,先让他们种种吧,培养好,就在空间种着,一到三月,她就叫树村长带着人,来院里,把苗子搬到他家。
  一株树苗五文钱,一共五两银子,当场村长就给了苏妍,苏妍接过来放到钱袋里。
  其他的事,就不归她管了,她告诉村长,五百株桔树,五百株苹果,仅一次,不会有下次了。
  闲着没事,她赶着驴车去了一趟西水镇,那天见到杨彩妮,问她生意怎么样,她说不好,所以她想去看看,哪知到了镇上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时,看见那一家正在忙活,摆了五张桌子,居然都满了。
  一家五口人,都忙不过来,彩妮居然拿着针线,在那绣活。
  她把驴车赶到摊前,“叔子,婶子,在忙着呢?彩妮,你不是说生意不好嘛?这不是挺好的啊”
  杨彩妮一下就慌的站起来,“妍,妍,妍妍,你昨来了,”
  “我昨不能来啊,这镇上我经常来啊,你家不摆滩我也常来买东西啊”
  一边的彩妮娘忙一脸笑容,上前,挡在彩妮面前“妍丫头,就这会儿忙点,平时都没啥人”
  苏妍淡淡的看了她一眼,“生意好不好我又不是瞎子,我也不要你们的钱,我不明白瞒着我干嘛,你家生意好,我开心还来不及,这是怎么了、”
  苏妍说话也直,彩妮娘没想到她直接就说了出来,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一边的彩妮爹就喊了,“他娘,快来帮忙,没看到都忙不过来了,还闲聊什么”
  我擦,过河拆桥?她跟彩妮爹打招呼,他连理都没理,还不让她俩理她?我擦,想不通,她烧了他们家烧房子?有深仇大恨了?难道她给了几个方子,还是她的错?
  对,就是自己的错,她特么就不该帮他们一家,我擦,就特么让他们饿着吃土去。
  连让让她都没让,她冷冷的看了一眼彩妮,“以后再也不要找我了”
  说完上了驴车,“我们的关系到此为止”
  赶上车就走了,镇上有五家大酒楼,十几家小饭店,她把三张配方,写了五份,分别卖给了五张信誉好的小饭店,一份五两银子,卖了二十五两,之后离开了西水镇。
  然后又折回身,去了沙河镇,又以五两一份的价钱,卖给了五家小饭店,又赚了二十五两。
  这种小吃,不适合酒楼,她也不会跟酒楼有啥交集,小饭馆还可以,小饭馆比摆滩有优势,第一是干净,不着尘,第二就是从早到晚一直有。
  就是价钱比外面贵一点,有讲究的就去饭馆。
  从第二天起,两个镇的饭馆同时都上起了凉皮,凉粉,烧饼加肉,同时苏妍还附送了一份,夏天吃的朝鲜冷面。
  彩妮家的生意一下就被拉走了许多,为了拉回头客,他们只能把价钱放低,现在虽然也能赚钱,但是赚的不多,彩妮气的哭着抹着眼泪用手指责他爹娘
  “都是你们,怕妍妍来沾咱家的光,怕她见生意好了要配方钱,你们眼短的不行,宁可让我陪着在镇上绣活,也不让我去找她,这下好了吧,把人得罪死了”
  “没事,咱现在又不是不赚钱,就是比平时赚的少一些而已”
  “哼,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彩妮赌着气,再也不跟着他们去镇上了,而她爹娘为了省成本,压价钱,把里面的面筋也去了,配的菜也减少了,凉粉一碗也给少了,烧饼也小了,肉也少了。
  越是这样,人越少,相反,饭馆为了拉生意,价钱不变,量大,调味料给的也多,烧饼个大肉多,特别实惠。
  人一下全跑那边了,他们的摊位一个人都没有了,还挨了不少的骂,骂他们黑心!
  这生意是不能做了,不过这几个月她家也赚了不少,有二三十两吧,这些钱放在家里,也不能大钱生小钱,家里几口闲人,也没事可做,男的都全出去做工,女的在家里又闲了下来
  “妮子,你再去找找那丫头,让她再给咱家几张配方吧,我保证以后绝对不眼浅了”
  “我没脸去,要去你去吧”
  “你要不去,就没嫁妆了?”
  “你们总是拿这个来说事,这几个月可赚了不少吧,有二三十两吧,村里好过的人家才陪送几两银子,怎么叫没嫁妆了?”
  “反正你不去,我就不陪送你嫁妆”
  “哼,不陪就不陪,怪不得妍妍当初就不愿意帮你们,她早就看出你们就是一群白眼神,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人”
  “你~~你不去我去”
  彩妮娘,从家里的柜底取出一块上好的棉布,又拿了一些干菜,挎着一个篮子,就直奔苏妍家。
  ☆、第三十九章 树苗风波
  到了门口,她就使劲扣了扣门上铁环,苏妍出来从小窗户一看是她,马上就关了小窗户回屋了,无论她在门口说什么,怎么使劲敲门都不会出来理她。
  回到家的彩妮娘,气呼呼的坐在炕头,“这个死丫头,居然连门都不让我进,真是心狠的不行”
  彩妮绣着活,抬眼看了自己娘一眼,“把人心伤了,还想再使唤人家,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我说妮子,你就去好好求求那丫头,你看她那配方一给,咱家的钱就哗哗的来”
  “人家都把财神爷供着,哪象你们,躲着财神爷”
  “好妮子,你就去求求她吧,”
  “不去,我都说过了,我没脸去,去了她也不会理你,你不了解那丫头,我可知道,只要从她嘴里说出的话,是不会有啥变更的”
  不说彩妮家,再说说那一批树苗吧,村长把树苗搬回家,就在家门口敲罗,招集村民。
  “年前好多人,想要妍丫头家的果树苗,人家妍丫头这几个月啥也没干,就在家里给育苗了,现在苗子出来了,各家各户一人最多十棵,五棵桔树,五棵苹果,每棵苗子五文钱”
  “啊,还要钱啊,村长,为啥还跟俺们要钱啊”
  “废话,人家啥活不干,专门给你们育苗,不废工夫不废钱啊,你家男人给别人干活不要工钱啊”
  “她一个姑娘家,怎么天天就知道钱”村里头一个妇人喊了一句
  “你在家绣活,不是为了去镇上交到绣妨赚钱?”
  “她一年赚那么多,还想着这点小钱儿”
  村长怒了,“那你的意思是说,她家的钱多,就白送你呗?”,,“那是啊,”村民一个一个的点头觉得应该白送
  “那你们去镇上,那里地主多,他们家的钱更多,让他们白送你们一些,这苗子就是五文钱一株,不想要,滚蛋,少特么的废话“
  ”谁说我们不想要了,可是这树苗包不包活啊?不能我们拿回家后,种上没多久就死了,怎么办?“
  村长气得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你们睁大眼睛,看下,这苗子可都是出了芽的,都是活的,养不活是你们没本事,庄稼人连个树都侍候不了,你可以去死了“
  村长站在台阶上,看着下面的村民,他的头真疼,怪不得丫头从不跟村里人交往,实在太难缠了,死切百列的要树苗的是他们,找后帐的也是他们。
  看见人家赚钱眼红,还不想承担风险,不劳而获,倒是有一少半人家,没说什么,走上前,”村长,我家要十棵,我们不找妍丫头的事,种活就种,种不活就白瞎了这五十文,也不多,就是两天的工钱,我家愿意一试“
  ”嗯“,村长从苗子里挑了十株壮实一些的,”拿去“,那人交了钱带着树苗走了,村长远远的喊了一句,”坑不能刨的太深,也不能刨的太浅,埋了树根再往上一巴掌“
  ”嗳,晓得晓得,庄稼人连个树都不会种,白瞎了庄稼人的名号了“,那一家带着树苗欢喜的走了,接着就开始不断有人来买。
  村长都挑的粗壮一些的给先来买的人,后面的人急了,也开始来买了,村长不停的拿眼翻那些人,”不是不买嘛,昨又没脸没皮的来买了“
  ”嘿嘿,嘿嘿~“
  一千株树苗都卖了出去之后,村长这才转身回去,看了一眼自己院里已经种上的树苗,他开心的摸着下巴笑了笑,”还是妍丫头对我好,给这些都比他们的好的多“
  这话当然不让别人听见,他家可是天天人进人出的,这几个月,他的作坊都赚了不少钱,这腰杆子也粗了,恰巧芹婶又怀了,他要当爷爷了,谁敢说他家是绝户头,哼!
  他就一个儿子,一家人很和睦,豆腐坊一走上正规,就把作坊交给了儿子,芹婶怀了孩子,啥也不让她做,就专心养胎,平时活动一下,再就是绣个活啥的。
  家里生活好了,魏奶奶总是换着花样的做饭,一家人的身体都在慢慢好转。
  魏长河回到屋里,”老婆子,去给我整两菜,我喝点“
  ”又不是饭点,喝啥子酒啊“
  ”不痛快,想喝点“
  ”昨啦?是不是因为刚才树苗的事?“
  ”嗯“,魏奶奶叹了一口,起身去厨房,一会儿就整了两个凉菜,端过来,放到炕桌上,魏长河自己倒的酒,闷声喝着,吃着。
  魏奶奶看着自己的男人这样,生怕他有点啥不开的,“老头子,你昨啦?不就因为点树苗啊,咱可别想不开,有啥事说出来,憋着会憋出病的”
  村长把筷了一放,喝斥了一声“憋什么病,老子在想事,哼”魏奶奶脾气好,也没生气,“想啥事,说说,让我也听听”
  “你说,妍丫头为啥不跟咱村的人来往?”
  “呵呵,这还用说,当然是咱村的人德行不好呗”
  “是啊,家家户户都那样,自私自利,忘恩负义,没有礼仪廉耻”
  “哎~~多少年都过来了,想当初我刚嫁你那会儿,不也是让他们说三道四的?一辈儿一辈儿就这么传下来的风气”
  “所以,孩儿他娘,我有个想法,”魏奶奶也顾不上做活了“啥想法说说看,要是好,我一定支持你”
  “咱村这样,就是因为穷,没文化,现在咱村慢慢富了起来,好多家都有闲钱希望孩子上学堂吧?”
  “是啊,”
  “我打算,在村边的空地上盖个学堂,”魏奶奶一脸惊讶,“那得多少钱啊”
  “切,就知道钱,又不是盖县里那样学堂,不用多大地方,就跟村口那处荒地,我以前看过,有亩把子,盖成学堂,有个三四十两就中”
  “让咱村的娃子都去学堂上学?”
  “嗯,孩子从小抓起,请个人品好的夫子,平时除了读书认字,同时也能教他们礼义廉耻,怎么知恩图报,我就不信了,一代一代传下去,还改变不了这里的风气”
  村长越说越来气,魏奶奶心里也是同意,站在村长的角度,这是大好事,“嗯,你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你,虽然这几个月咱家赚了不少钱,可是让他们就这样白吃饱不干活?那不更长了他们的气焰?”
  “嗯,你说的对,将来学堂一开,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一点也没有感恩的心思”
  “所以呢?”
  ☆、第四十章 办学堂
  “所以,我心里刚才想了一下,过几天再招开一次村民大会,把这件跟他们说说,我出大头,让他们出小头,大家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那要是他们不出呢?”
  “这好办,不出正好名正言顺,不但他家不能送娃上学堂堂,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不能来,如果他们耍赖,全村那些交了钱出了力的都不能轻易放过他们,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
  “还别说,老头子你的想法真不错”
  “嘿嘿,明天你去请妍丫头到咱家来,她主意多,会画会写,请她来帮下忙”
  “嗯~~”
  看来办学堂这事,是事在必行了,就是村民不交,也得办啊,这村气真不正啊,老村长喝了酒,靠在一边的被子上,抓着头发,一脸的愁容。
  第二天,苏妍被请来的时候,他还在一个人发呆,一见苏妍来了,赶忙打起精神,“妍丫头,快坐,”
  “村长爷爷,我听魏奶奶说了,这事您可想好了?”
  “嗯,想好了,”,“值吗?”,,“我认为值,就算不为现在,为了以后,多读书,一定会改变咱村的风气”
  “好,那我就给您策划,策划”
  两个人围着屋里的炕桌,开始讨论,魏奶奶也听不懂,就在屋里听着,他俩在桌上了,用笔用纸,勾了画,画了勾,不断的讨论着。
  最后一张成了形的学堂校舍出炉了,附在一张预算表。
  房子是在村口前,一排五间,这五间是通着的,形成一间大教室,里面,一边一大间侧房,一个是夫子的住处,一个是厨房,院子里打个水井,方便夫子用水,同时也为了夏天学堂的孩子们饮用。
  总造价,四十两,全部都是青砖瓦房,地面青砖漫地,连院子都是,盖就盖一间用得长久的,一步到位的。
  因为都是孩子,所以这安全系数要大,不能用村里人,要找专业的建筑班,所以额外加了十两的人工费进去,这只是大概,多退少补。
  夫子一年的年薪为十五两,平均一个月才一两多一点,真心不多,可是在当地就已经不少了,他们也是指着孩子们能出人头地,只要认字知大体就好。
  盖房子买地的钱,全部村民集资一起盖,一共需要五十两,一百二十户人家,平均一家四百多文,就按四百文计算,不够的村长补,每年夫子的年薪,村说他自己一个人拿,谁也不需要。
  “丫头,不瞒你说,作坊生意非常好,我家每个月都可以进五六十两呢,一年怎么也有七八百两,这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村子里的人家家富了,人人有出息”
  “呵呵,难啊,想看到得下一代了”
  “不急,早晚会改变过来”
  “嗯,咱光算这房子了,这坐椅板凳没算吧”
  “呦,就是,差点这个给忘了”
  “你看这样,我就不出钱了,这些就交给我,怎么样?”
  “可是这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