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皇商_涓石-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缢的时候,先前那个马小姐真是吊死了,另外一个灵魂来到她身上。要是马大人知道了可是受不了!还不把现在的马小姐给赶出去?还是等师父来了问问师父吧。”
“有什么事情要问为师啊?”正说着师父师父就来了。王爷和云儿赶紧跪下给师父磕头见礼,师父把他们搀扶起来,接着说:“马小姐还真是云夫人说的那个情况,属于借尸还魂穿越到清朝来的。穿越的事情不是异域小说说的那样随便,都是有原因的。这个马小姐是异域2009年来的人,毕业于外国语学院,在某旅游局当翻译兼导游。是在带领一个外国旅游团游览的时候,人多拥挤不堪,她怕游客发生危险,在一面是山体、一面是悬崖的地势下,在悬崖一侧用身体挡住游客,谁知道她身后靠着的铁链子断了,她就掉下山崖,因公殉职。”
师父告诉王爷和云儿,本来马小姐是还有三十五年阳寿的,死于无妄之灾是阎君的疏忽大意,所以,为了弥补她的阳寿就把她的灵魂安在刚刚气绝的马明月身上。这样她就活过来了,成了马小姐。看到十字绣对她来说冲击太大了!她是有知识的人,最起码知道十字绣在清朝还是没有的东西,在异域出现也只是十多年的时间,所以看到柳儿姑娘手里的十字绣就条件反射地喊了。现在她很后悔、后怕。万一被人知道了她是后世来的人,还不给当附体鬼魂给弄死吗?有谁愿意年纪轻轻的死于非命呢?况且阎君告诉她了还有三十五年的阳寿,不管是来到了什么时代,她还是很珍惜自己重生的生命。马明月才十六岁,比先前那个马月小了整整十岁。就是说她还可以活两个十六岁。
对于现在这个家,这对父母,马小姐还是很满意的。前世的父母从她记事就是吵架,最后吵到离婚。小明月被判给了父亲,明月的妹妹判给了母亲。虽然父亲后来再婚的继母没有虐待过明月,可是也没有关心过她。父亲的工作忙到根本就没有时间想到女儿,继母也就一切由着明月。给她生活费,让她一个人在家里,她自己在另一个城市给单位搞销售。明月根本没有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照顾,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甚至大年夜都一个人过。没有学坏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所以她很害怕孤独,选择了导游、翻译这个职业,最起码她能面对一群人说话,不会在家里面对玩具熊和兔八哥。
来到这个时空,虽然没有了电视、电脑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却是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现在的父亲马平是个很正直的官员,嫡母为人慈善,非常喜欢明月这个庶出的女儿,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养在身边。生母虽然是姨娘,也不受虐待。也没有妻妾、嫡庶的战役和硝烟。哥哥姐姐们对她都很好,所以明月非常知足、珍惜着这个新的三十五年。现在的马明月已经是地地道道的马明月了。
师父说:“她的事情很好解决,为师把她前世的记忆抹掉大半部分,她就不会那么痛苦了。留下她会外语这部分,以后在你们经商过程中帮助你们。然后再有一个还算满意的婚姻,就继续她的另外三十五年的生命了,这样如何?”
“太好了,多谢师父慈悲。”
“给她帮助你们的机会,她的寿命还会延长。因为她的前世是舍己救人丢了性命的,在生命的关键时刻能想到救护别人。也是她积德行善、有了延续生命的机会,将来就是不能到天国世界去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来生。这个事情为师会帮助你们。至于马御史的情况,正是你们分析的情况。他能做监察你们的人是再好不过的安排,对你们丝毫没有损害反倒是好事。”(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一章 第一桶金
王爷和马平大人进宫了,带去了王爷经商的第一桶金:五万两银子的银票。看着一打子的银票,太后的眼睛潮湿了:她不敢保证前无古人,但是在她的记忆里,清朝的官员包括从亲王开始的官员,没有一个从自己的口袋里给皇上拿银子的,都是朝皇上索要。诸如吴三桂,象无底洞一样,胃口越来越大。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也不知道他自己的那份功劳值不值这些银子。
除了银票,还有马御史的奏本,详细介绍了王爷经商的细节和大概账目。马大人是有文采的人,告诉皇上和太后,王爷的银子是一个铜子一个铜子攒的,大到服装、小到豆腐脑,苦心经营,所有的人都尽心尽力地做事,哪怕是一个铜子都不糟蹋,到数钱的时候是排成队的箩筐装的铜子,当然也有不同大小的银子。
皇上郑重其事地亲自给王爷开了回执:
“大清朝顺治十六年八月十日,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收到瑞亲王爱新觉罗·福佑经商利润银五万两整,开此回执证明。见证人皇太后、监察御史马平。
皇上很激动,背着手在慈宁宫大殿里走来走去。他不知道该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从皇兄回来到现在也就是四个多月的时间,就给他拿来五万两!皇上的投资就是给几个商家盖了几间房子的一万两,还有做雪糕冰淇淋的八百两,总共是一万零八百两,把太后赏赐给侧福晋陈氏的一千两算上,也只是一万一千八百两。可是皇兄给他拿来的是五万两,在这之前皇兄给的礼物具体值多少银子还不知道,回府之后盖暖棚、冰窖、蘑菇棚、还有福晋、侧福晋试菜的银子,皇兄添进去的银子不知道有多少!他从来没报过一句辛苦。在战场上舍命拼杀的、决胜千里之外的,都是良将,为国操劳的、鞠躬尽瘁的都是忠臣,象皇兄这样的同样是忠臣、是良将!
马御史的奏本里例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了瑞王爷经商的艰辛,没有在里面有一文钱的利益可图,只留一半做本钱,另一半分成十份,五份给了皇上,其余的五份给了加工者和经营者。马平还说,按照一般的经商规律,利润只在一成,也就是说,投入十两银子,能赚一两。王爷把本钱只扣了一半,他自己不但一文不赚,还把本钱搭进去很多。搭进去的没有人知道,他也不和任何人说起。
听了这些,就连太后也眼泪汪汪的了。
在这之前,皇上已经给王爷下了密诏,就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向瑞亲王索要经商银两,瑞王爷上缴的经商利润要亲手交到皇太后或者皇上的手上。如果朕不幸崩驾,也由下一位皇上继承此事。因为是密诏,就不能和皇太后、马平说明。
王爷很是心酸,似乎皇上已经在安排临终后事了。但是,对于皇上的安排,还是很佩服的,以后的鳌拜专权,想要在这上面钻空子,也有个拒绝的凭证!
王爷在中秋节之前给了皇上五万两银子是为了稳住皇上和太后的心。因为王爷感觉皇上和太后之间闹矛盾有可能是知道了朱正的事情。世界上很多事都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么多的侍卫给站岗,还有服侍的仆妇,谁敢保证这些人的嘴百分之百都那么严实?尤其是高层人物的个人生活细节最是受人注意。多尔衮当时是权势熏天,把丫鬟出身、太医出身的夫妻两个抓来侮辱,肯定是会有人气不公的,怎么想办法也要透露给外界。
这件事对王爷很不利。朱医官和郑娇都是瑞王府的人,当时是不怪他们,因为多尔衮的风头正盛,权倾朝野,别说是和丫鬟怎么样了,就是虐杀了肃亲王豪格也没人敢说个不字,而且当时王爷在牢里。但是呢,事情过去十年,多尔衮的儿子已经十岁了,总不能没有一点蛛丝马迹。瞒住这件事情是什么目的?
而且,太后那边对自己也会不满,幸亏是朱正“死了”,能让皇上解恨、出气,要不然真要有一批人在“欺君之罪”的不可饶恕罪名之下被杀头。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做了那么多还是让皇上有点不满。那个孩子有什么罪过?杀了他能得到什么?所以王爷送到宫里的五万两银子还是很及时的,可以缓解矛盾、保住性命是大事。没了性命,使命就完不成。
幸亏朱正的事情是太后伸手要管的,要不然就更可怕了。
这笔银子真的是辛辛苦苦赚来的,马平是各项生意的见证。
王爷是想,刚刚开始经商,各方面都没有经验,以后可能会好些。如果一直没有表示,太后一定会以为赚的钱自己留下了。
在先皇皇太极身边有不少的忠臣,包括多尔衮在内,还有安亲王、肃武亲王、承泽裕亲王等等,哪个不是豁出命来为大清江山的建立和巩固而浴血奋战?王爷更是已经把性命都搭上了两次!按理说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安享富贵尊荣了,可是他依然为皇上弟弟操劳。太后时常觉得自己的怀疑是不是疑人偷斧,可是多年的政治角逐使她养成了万事小心的敏感和警觉。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很多有了功名、爵位的人就吃老本,要么就是争权夺利,要么就是花天酒地,瑞王爷的功劳就不用说了,功成名退还思为国家做贡献。五万两啊,如果是银子那就是白花花的一堆。就这么平平静静地交到了皇上的手上?感动之余,太后的疑惑还是冒了出来:瑞王爷他是真的要充盈国库吗?还是另有目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到手的银子不要的吗?
现在看,王爷的生意有布艺加工、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果汁、冷饮、西点加工等。还有太后、皇上暂时还不知道的加盟店以及运河沿岸的几个代卖店。
以后的生意项目肯定还会增加,五万两银子先买个安稳。
王爷、福晋回府之后,召集先生、陈夫人、云儿、田亮几个人开了一个会,把上缴五万两银子的目的和大家说了。下一步是怎样更好地稳扎稳打增加收入。
田亮告诉王爷,除了玉米皮产品呈向上的销售趋势,还有高丽国的商人要大批订购香包产品,西洋人要订购玉米皮产品和花边产品。几家加盟店的利润也不错,周掌柜的文化用品卖的很好,牡丹画、卡纸画也很好,顾如意的绣品也有人来订货。瑞谦大哥的布匹供不应求,纳兰百货店也是每天送货每天光。
福晋把小厮和太监都动员起来了,让他们学习玉米皮产品的加工,然后分出一批姑娘、嬷嬷赶制香包。香包刚刚开始,又有法国的皇家商人来订购花边,就是钩针钩出来的单个花朵。福晋把丫头婆子分开,分别担任香包和花边的加工任务。
这下子可用得上田亮这个管理人才了。他结合异域酒店、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大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王府家族式企业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各人的具体分工和奖惩办法,合理利用了王府的人力资源,使多项经营按部就班的稳定进行。
太后认真地听瑞王爷讲了自己这段经商经历的一些想法,里面没有一句自我吹嘘和邀功请赏的话,只是说了自己经商的经验不足,经商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纰漏。忠心耿耿的浩然正气让人十分感动。
太后并没有一点证据表明瑞亲王有什么其他的目的,也不能总是没事找事地惩罚瑞王爷,夸赞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无缘无故地泼冷水?于是太后与马平密谈了一阵,让他继续留心观察瑞王爷的动静就让马平回来了。马平一肚子愤懑,很想辞职不干了。可是又一想,不能撂挑子,如果自己辞职了,太后势必会派另外的官员去监视王爷,万一是个心术不正的家伙可就坏了,处处给王爷掣肘使绊子,王爷不但劳而无功还要受到查处,自己一定要保护王爷!
皇上没有太后的想法,光是高兴了,这么几个月的功夫皇兄就上缴了五万两的利润,一年呢?怎么也能有几十万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虽然对整个江山社稷来说是杯水车薪,总比没有强吧?南边三位藩王老是向朝廷要银子,说是军费紧张,周边的小国和北边的罗刹国(俄罗斯)也老是找麻烦。皇上都觉得这三位藩王是狮子大开口,没有仗可打了,要那么多军费做什么?可别有什么企图。
其实顺治的想法是对的。设立藩镇的最大坏处就是给他们的权力太大了,又是在皇上鞭长莫及的地方,等于是另外的几个******。据几位三朝元老说,吴三桂投降大清,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把女真族领进大门并不是自愿的,是在他马上就要投奔李自成的时候听说李自成抓住了他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冲天一怒为红颜”,马上倒向大清。这样的人能可靠吗?就是每年给他几千万两银子也是喂不饱这样的白脸狼。之后的康熙在解决了鳌拜之后马上撤藩也是承受不了三位藩王的血盆大口了。给的越多他的胃口就越大,都给他了,国家还要不要了?索性长痛不如短痛,就下令撤藩了。
王爷的五万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如果发生天灾了,也可以对难民舍粥,少一个饿殍就少一分暴乱的因素。顺治皇上面临的局面还是很严峻的。
皇上看了马平的奏折,里面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为瑞王爷表功,但是每一句话都是很中肯的。例举了瑞王爷在经商中对银钱的精心管理。
马平还告诉皇上,侧福晋陈氏的画被京城的文人学子所推崇,陈氏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而是对画艺精益求精地研习,每天不到看不见了才停手。陈氏卖画的银子都是全数交到陈长史那里,她本人一文未留。
还有福晋佟氏,试菜购买食材的银子都是皇上、太后给侧福晋的一千两银子的赏赐,就是他们进宫送礼物那天得到的赏赐。自己分文没留,都用在了充盈国库这件事情上了。
对于云儿,太后先前在佟氏锦绣的口中听到的夸奖。一直认为佟氏对云儿的夸奖只是为了表白自己的贤惠和大度,见到云儿本人才知道佟氏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还没有说到位。太后对云儿的印象极佳!无论云儿的相貌和行动坐卧,待人接物还是才能本事,都让太后钦佩不已。这个瑞王爷可是巨眼识英豪啊,在茫茫人海中居然识得云儿这样的红颜知己。
太后非常感叹!多次问上苍:“人的命运真是上天安排好了的吗?怎么他就有这么好的命,将绣儿、云儿这样绝顶出色的女人都归了自己?皇上是万乘之尊,可以说天下的女人都是尽他挑选,怎么就没碰到云儿这样的女子?如果皇上有云儿这样的女子陪伴、扶助,大清的江山社稷何愁不兴旺发达?
此时,在太后的脑子里,正在酝酿一个能进能退的打算,她要把云儿挖到自己的身边,挖给皇上当皇后!虽然自己的侄孙女要退居皇贵妃之位,也还是值得的。皇上身边如果有了云儿这样洒脱能干又标致俊俏的皇后统领后宫,大清也会和异域那样国富民强,到时候就不必用瑞王爷了,把他打发回盛京养老就是。既然买回来的东西都是云儿老爹的古董换的,就当是云儿的嫁妆,抬进宫来。要是云儿不愿意,也有退一步的说辞。她就不相信皇上会不喜欢云儿这样的女人,也不相信云儿不喜欢年轻的、当皇上的丈夫,反正太后是怎么看云儿都喜欢,怎么看都顺眼!至于瑞王爷,皇上要了他的女人不是玩的,是给皇上当皇后的,也不辱没了他。年轻漂亮的女人多的是,再给他十个、百个的也不难,谁不想巴结现在的瑞王爷呢?
一向沉稳的太后这些天就有些理智不清了,只想到了好处,就没有想到她能不能碰钉子,当了太后之后,除了在皇上那里碰钉子,其他的人谁长几个脑袋给太后钉子碰?太后做事是不必和任何人商量的,想怎么着就可以怎么着。她又想了具体的细节。如何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让云儿和绣儿都措手不及,一点反驳的空当都没有。一旦云儿成了皇上的女人,福佑就是再不高兴也是生米做成了熟饭,实在云儿不愿意就说开个玩笑,她也不敢闹将起来给皇上没脸。云儿呢,忽然之间从侧福晋升位到皇后还不乐颠了?皇上比福佑年轻多少?她会不巴结皇上而死心塌地地跟着比她大二十岁的男人吧?(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章 节外生枝一
把云儿弄进宫来给福临当皇后,对鄂妃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陈氏的强势,太后已经陆陆续续地听到服侍鄂妃的眼线的详细介绍,包括鄂妃在瑞王府威胁陈氏、过继人家孩子的事情,云儿是怎么应对的,就是鄂贵妃那样一个受皇上宠爱的人都给云儿下跪求饶,把个太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才是当皇后的材料!
太后谋划了好几天,就开始付诸实施她的行动。
王爷、福晋是无法知道太后的打算了,他们要是知道五万两银子能得到这样的回报不知该做何感想。
一向沉稳的太后这些天就有些理智不清了,只想到了好处,就没有想到她能不能碰钉子,当了太后之后,除了在皇上那里碰钉子,其他的人谁长几个脑袋给太后钉子碰?太后做事是不必和任何人商量的,想怎么着就可以怎么着。她又想了具体的细节。如何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让云儿和绣儿都措手不及,一点反驳的空当都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