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品捕快:深得朕心-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怎会查到木枝巷的?”权伯雄强压着心头怒火,声音寒冷彻骨。从张茂突然被杀开始,他便觉得诸事不顺。
张茂这三十年在他身边帮了他太多太多,帮他策划着、打理着,安排着,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事事算无遗漏。最可贵的是张茂为人低调,做人做事都万分收敛,只有几个左相府的老家仆知道他在府中的地位,其他许多佣人都只道他不过是个得宠的家臣。
二十年前,权伯雄能从众多的谋臣中脱颖而出,成为先帝的肱骨之臣,全靠张茂的出谋划策,先帝采纳了他提出来的发展农商、压制士族,之后国库迅速充盈,自此他便一路顺风顺水升到左相的高位。
太子谋逆时,也是张茂力劝他清醒地选择站到先帝身边,那场牵连甚广的血案,他得以全身而退,并取得先帝的绝对信任,才会有后来的临终托孤,将他封为三大摄政大臣之一。三大臣虽以贤王居首,他与雷国公次之,但在朝中也已足够呼风唤雨、权势滔天。
三个摄政大臣,分管六部事务,共同为小皇帝出谋划策,小皇帝发出的所有圣旨,必须经他与雷国公过目,并加盖贤王的印件,先帝初衷,只求保持明家江山社稷的稳定。
先帝最后遗言:明曦二十岁,请诸公还政于他。
摄政十年,今年明曦二十。
张茂早就对他说过,不管权利多么诱人,他没有兵权,他就只能安心做他的臣子。然而,他不去想那至高无上的权利,并不表示别人也不想。
权利该如何交,交给谁,他需要张茂为他出谋划策,替他指点方向。却偏在此刻,被人惨忍杀害,他如何不气!
权福哆哆嗦嗦地说:“是奴才不小心说秃噜了嘴,对他们说了辣味轩,那样一个人来人往的饭馆子,张先生又不起眼,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查到木枝巷去。”
权相说:“那个关潼生就是个傻子,是谁帮他查过去的?”
一旁的幕僚说:“我们派去监视的人说,关潼生虽不够精明,但却画得一手好丹青。他画出了张先生的尸体画像,关潼生身边有两个人在一起查案,一个是刑部捕快连弟,一个是大兴县县丞叶仞山。”
“这两人是谁?”
“连弟是连虎的孙子,叶仞山是前朝提刑官的后代,擅长验尸。”
“连虎的孙子?十年前在自家荷塘里差点淹死的那小子?”
“对,连虎只得这一个孙子。”
“在木枝巷他们可查到些什么?”
“什么都没查到,张先生生前做过交待,他若不幸横死,家眷即刻离京,片刻不得停留,至于去向,我们都不知晓。以张先生做事算无遗漏的心思,家眷的退路只怕早已安排好,被人找到的可能性很小。”
权相一声叹息,“他做事,我一向放心,只是之前他手上正在进行之事,如今该交给谁去办呢?”
幕僚说:“大人,不管张先生的死是不是那铜钱大侠所为,如今都该暂时收敛,张先生进行之事,最好停下,静观其变。”
“你说的对,这个铜钱大侠出现的实在是蹊跷。关潼生那里,继续监视。张茂跟我多年,能为他报仇,本相绝不会手软,敢来动本相的人,本相也绝不会轻饶!”
“可是,关潼生查案若是查向那件事,该如何处理?”
“你去告诉其他几人,先藏匿起来,关潼生若是查向那件事,就想办法让他尽快结案。”
“是。”
第23章、找到线人
入云巷的下午正是姑娘们起床的时间,安静的街巷渐渐热闹了起来,红杏楼对面锦绣坊绸缎庄中午开的门,今日有新品上架,掌柜马裁缝要赶在姑娘们起床前,将新布料挂出来。
一溜五颜六色的新品绸缎在柜台里刚码放整齐,寻云轩的青萝姑娘便带着丫头迈步走了进来。
“哦呦,青萝姑娘早呀。”马裁缝一脸喜气地迎上前去,“今日的新品料子正经不错,做条留仙裙最合适不过,前天醉玉楼的巧玉姑娘做了一条,找她的公子哥儿现在都得提前预约了。”
青萝“噗嗤”一笑,“马掌柜说的那般神奇,合着公子哥儿之前找巧玉就不预约的吗?”
马裁缝尴尬地呵呵笑了,这人手艺没的说,嘴皮子哄人可差得太远。
青萝在柜台里一匹一匹地细看,马裁缝发现她多看了两眼的,就赶紧扯出来往她身上比划。终于,青萝看中一款彩兰蝶纹的云锦,与马裁缝商议裙子款式时,一扭头见到门口走过两个熟悉的身影,她立即跑到门口叫道:“叶公子、连公子。”
叶仞山对青萝拱手行礼道:“青萝姑娘,我正要去找你,没想到在这里遇到。”
青萝娇俏地问道:“叶公子找青萝有何事呢?”
叶仞山说:“昨日听姑娘唱曲太入迷,落了块祖传的玉配在姑娘那里,不知姑娘可有见到。”
青萝略一思索,“青萝没注意,公子进来等会儿,青萝一会儿带公子回去找。”
“如此多谢了。”
叶仞山和连弟进到绸缎庄,找个临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正好可以看到对面的红杏楼。
马裁缝给青萝量身材尺寸,青萝问他:“马掌柜,你那个小伙计呢,怎么这两日没见着他,上次他说要送我两块碎布做荷包的。”
马裁缝摇头道:“咳,别提了,前晚门口发生血案,他说害怕,第二天就收拾包裹走了,这不,还有半个月工钱都没要。”
青萝说:“哦,多好啊,光干活不拿钱。”
马裁缝埋怨说:“好什么呀,来了三个月,整天就想往对面红杏楼去找小蝶儿,要不就是在窗前发呆,我早想开了他,还没开口呢,现在可好,他自己走了。”
连弟接口问道:“前晚的血案,掌柜可有见到凶手?”
“见到了,那一身杀气,吓人啊。”
“掌柜之前在巷子里有见过凶手类似的身形吗?”
马裁缝听了眯眼想了想,“不记得了,每天来来去去的人太多,那人的身形虽高大,但也不算特别。”
连弟接着问:“你那个走掉的小伙计是哪里找的?”
马裁缝警觉道:“公子为何要问他?”
连弟从怀里掏了块捕快的腰牌出来,在马裁缝面前晃了晃,“我就随便问问,你别怕。我知道跟你们没关系。”
“是,是,”马裁缝赶紧答道:“那小子是我住梧桐巷时候,老邻居的小儿子,老邻居找来了,想让他儿子找个活干,赚点钱,学点手艺,我看那小子挺机灵,就答应了。”
“哦,他叫什么名字?”
“李十二。”
离开绵绣坊绸缎庄,三人回到寻云轩,关潼生正等得心急,见他们回来赶紧问:“如何?那个小伙计有问题吗?”
“有,铜钱大侠的眼线八成是他。”叶仞山回答说。
青萝在一旁赞道:“连公子真厉害,我不过提了一句这两天没见到小伙计,你就能想到他有问题。”
连弟说:“绸缎庄是观察红杏楼的最佳地点,若我是铜钱大侠,我也会选那个地方做情报收集。”
关潼生兴奋地说:“既然他有问题,那我们就赶紧找他去。”
连弟伸手按他坐下,“是我和小叶去找李十二。”她一声小叶叫得那两人一愣,“我现在是他老师,叫他小叶不对吗?”
关潼生点头道:“没错。”
叶仞山张张嘴,什么都没说,又直接闭上了。
连弟更加理直气壮,对关潼生说:“你去红杏楼找杏姑,直接跟她说我们已查到姜知头上,问她姜知为何与张茂总在红杏楼见面。她听了这些问题之后,表情是怎样的,你记住了,回去画给我看。”
“为何你不直接去问她?”
“你身后尾巴太多,线人这条线索,不能让尾巴知道。你去红杏楼,将他们引过去,我和小叶才能安静地去查李十二。”
关潼生点点头道:“行,我听你的。”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半点官架子都没有。
连弟和叶仞山溜溜达达从寻云轩的后门出来,在大街上七弯八拐,确定后面没人,便往梧桐巷奔去。
第24章、李十二
内城有条清可见底的河从皇城边绕过,叫清水河,是皇宫天然形成的护城河,一路向东,从东城门旁流出。东城门的角落里,河两旁,一边是梧桐巷,一边是凤凰道。别看名字起得好,住着的却全是京城底层的民众。
连弟、叶仞山找到梧桐巷,看到一个妇人挽着菜篮子在前面走,便追上过去问道:“大嫂可知李十二家在何处?”
妇人上下打量了两人几眼,“两位公子找李十二做甚?”
连弟笑道:“有个赚钱的营生想找他一起干。”
“哦,那还好,十二整天在外瞎逛不归家,他爹在外头帮人做工赚钱,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人。诺,就前面门口有棵槐树的就是他家。”
“多谢。”
两人过去见院门紧闭,好似无人在家的样子。连弟抬手敲了敲,没动静,又使劲敲了几下,正好放弃,里面一个懒洋洋的声音颇不耐烦地喊:“谁呀?”
连弟说:“马掌柜让我给李十二送半个月工钱来,他可在家?”
很快里面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门应声而开,一个一脸精明的小个子男人,披了件单薄的深灰色衣服在身上,敞着个怀,也没系腰带,头发乱糟糟的,拖沓着鞋在门里,见到连弟两人,笑嘻嘻地问:“马掌柜真的给我送工钱来了?”
连弟点点头,那人也没将两人往里让,直接伸手道:“我就是李十二,给我吧。”
连弟抬脚走进门去,叶仞山跟进去,顺手关上了门。
“你们……想干嘛?”李十二见来者不善,想往屋里退。
叶仞山一步跨前,抓住他衣领,还没怎么着,李十二已经抱着头蜷缩在地上,一叠声地喊:“大爷饶命,你们要啥只管拿,别打我。”
叶仞山呵斥道:“闭嘴!再喊我可真打了。”
李十二立即收声,见风使舵地说:“两位大爷是好人,不知找小的有何贵干?”
连弟说:“你穷成这样,绸缎庄的半个月工钱你为何不要?”
“呃……”李十二眼珠子乱转,“红杏楼前晚发生命案,小的被吓着了……”
叶仞山伸手啪地一拍他头,“说实话!”
李十二又吓得双手抱头,耷拉个脑袋,“大爷,是实话。”
连弟嘿嘿笑道:“是不是实话,小爷知道。”
李十二说:“小的说什么呀?小的就是害怕,不敢回店里要钱”
叶仞山蹲他旁边,说:“那凶手,你看着眼熟吧?”
李十二的身子轻轻一震,“我不认识!”
连弟从怀里拿把匕首出来,在门旁捡块石头,磨得哗哗地响,就听得叶仞山说:“你这匕首很锋利,不用磨,若是磨钝了,割肉反而费劲,使大劲才能慢慢把肉割开,很疼,流血也流的慢。”
李十二打着哭腔叫道:“两位大爷别割我呀,我说,我说还不行吗?我收了人家的钱,帮他盯着红杏楼,他说有个男人拐了他娘子,他要找那人赔钱给他,谁会想到他能杀人呀?小的就是怕有人问才不敢回去的。”
“那人长什么样?”连弟问。
“个子很高大,壮实,小人肯定打不过他,他答应探到消息,就给小人20两银子,小人想着有钱赚,当然就答应了。”
“他让你打探什么?”
“那个叫张茂的男人,每个月什么时候到红杏楼来消遣。”
“你探到的结果呢?”
“那人每月初五都会在红杏楼与姜家的管家见面。”
“每月都见?”
“嗯,小蝶儿是这么说的,我在绸缎庄三个月,每月也如此。”
“你把消息告诉那人时,见着他的脸了吧?”
“见着了。”
连弟看叶仞山一眼,叶仞山微一点头,进到屋里,过一会儿出来,摇摇头说:“没有纸笔。”
李十二说:“小人家没人读书,怎会有纸笔,前头孙先生是教书先生,他有。”
叶仞山说:“我去讨来。”说着打开院门,走了出去。
连弟看着抱着头的李十二,又问:“除了他们每月定期见面,你对他们见面干什么不好奇吗?”
李十二身子又是轻轻一震,连弟抓起他的头发,看着他的脸说:“你知道他们见面在干嘛?”
李十二拼命摇头,“别问小的,小的不知。”
“我来问,你可以不答。”连弟微微一笑,一叠声地问道:“他们见面是老乡叙旧?是商谈秘密?跟钱无关?跟钱有关?跟水利工程有关?跟漕运有关?跟宫殿建设有关?跟兵部有关?跟打造兵器有关?跟……”
李十二突然大叫一声,推开连弟,转身就往门外跑,连弟伸手一抓,抓住他的衣领,他的衣服本是披在身上的,直接就地一滚,一个金蝉脱壳,光着上身冲出门去。
他慌不择路地向前飞奔,连弟见叶仞山从前方一个门里出来,对他喊道:“快拦住他。”
李十二见状,一拐身子,“扑通”一声,扎进了清水河,像条鱼般,很快游到对岸凤凰道,爬上岸跑了。
第25章、动机浮现
连弟眼睁睁看着李十二跑远,气得将手中抓着的衣服一把摔到地上,“王八蛋,胆敢水遁。小叶,你会水吗?”
叶仞山点点头:“会,但没李十二游的快。”
“我不会,前世今生都不会。”连弟咬牙切齿地说。
两人回到信宁伯府,连弟一路气得头疼,气哼哼地冲回剑桐院,叶仞山在身后不时劝他两句。
大黑见他回来了,赶紧跑去提了一壶开水过来,给她冲茶。她让叶仞山在院子里先自己喝着,她回屋里如厕,洗漱,收拾妥当,才终于气平了些。该当那小子好命,就算她会水,这两日也不能下水去追,算了,想问的已经问到,暂时放他一马。
重新拿起叶仞山的香囊闻了闻,大概是离开了他身体的缘故,体味淡了好多。她走出屋子,见到叶仞山正背对着她喝茶,坐姿挺拔,一身细布衣衫如清风朗月,白皙修长的手指轻捏起白色的茶杯,姿态倒是十分优雅。
她走过去坐他对面,叶仞山给她倒杯茶,说:“今日能查到这许多线索已然不错,你别生气了。”
“嗯,我已经不气了,只是李十二那小子肯定还探知了些东西,没问完就被他跑了,跟条泥鳅一样滑。”
“你还问到些什么?”叶仞山问。
连弟一声冷笑,“张茂与姜知每月初五见面,商谈之事跟兵部有关。”
“李十二说的?”
“他不敢答,但我看出来了。姜知是工部尚书姜信义府上管家,所以我怀疑,他们每月见面所谈之事,跟工部所管之事有关。”
“有理。”叶仞山点头道。
“工部管着的事不外乎那几样,我把能想到的原因夹在一起都问了。他们见面是否老乡叙旧?是否商谈秘密?是否跟钱有关?是否跟水利工程、漕运、宫殿建设有关?结果他只在说到钱时躲开了眼神,其他时候都一直看着我,甚至露出一点得意,可见我的猜测离真相很远。”
“哦?跟钱有关,其他都不对?”
“最后当我问到兵部时,他又开始回避我的眼神,问是否跟打造兵器有关时,他又看我一眼,还想再问其他时,他却一把推开我,直接逃了。”
“这是何意?”
“眼神阻断,逃跑,说明不想面对真相,就是说我猜对了,他们谈的事情跟兵部有关,跟武器或某种装备有关。”
叶仞山不由地压低声音,“涉及兵部装备的东西?不是武器,会是什么?盔甲?军服?军靴?”
“不管是什么,都是非常大宗的生产,谁得到这个生意,谁都赚大钱。”
“会是哪样?”
“铜钱大侠穿着军靴,不知是否是个提示。张茂用舒茂的身份时,是个布匹商人,也可能是军服。工部是雷国公在主管,但工部尚书姜义信却是权相的门生,他将其中一样交给权相做,就是摆明了给权相送钱。更进一步,做的东西若是动点手脚,就会直接削弱兵士的战斗力。”
连弟不由地握紧了拳头,朝廷如今的局势,她早已在担心。摄政的三位大臣,贤王、权相、雷国公,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雷国公的儿子雷霆是本朝大将军,现正带领三十大军在边关镇守。贤王手里握着保卫皇城安全的三万御林军,权相则有大批朝廷官员追随,本来大家都维持着表面的平衡,但随着明曦20岁的到来,这种平衡必定会出现微妙的变化。
而近几年保卫皇帝安全的禁卫军也在大肆扩充,禁卫军首领燕文和已表现出三方势力之外第四方势力的崛起,朝廷的权力之争是一触即发的事。
大历建国至今不过50年,启隆帝明德在位40年,堪称一代明君,这期间吏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百姓休养生息,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
说起来,他明家的江山其实是篡位所得,启隆帝的父亲明儒谦本就是前朝丞相,虽有一身经天纬地之才,奈何前朝皇族不仅昏庸,还自以为是,执政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不胜数,从上到下,层层盘剥,吏治腐败。
明家利用官场优势,垄断了京城的面粉供应,赚到了钱便广做善事,笼络了大批追随者,前朝皇帝发现明家声名日盛,风头远盖皇族,便决定下手整治。
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明儒谦直接揭竿而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由一个权贵领导的一场农民起义,只怕也是古往今来万中无一的吧。
连弟曾想,这绝不是一次临时起意的农民运动,而是蓄谋已久的。
第26章、三足鼎立
启隆帝明德登基时25岁,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