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女策-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恍若天神般的俊颜,闭目熟睡之即,竟还带着些孩童似的天真。只是,眼圈下浓厚的黑阴和满面的疲惫显示了他的劳累……轻轻拍了拍他,洛楚尘躺下,偎在他的身旁,慢慢的,也陷入了黑甜之中。

    ……

    转天一早,清晨白露,冷风习习。两夫妻醒转过来,一共用过早膳后,洛楚尘就目送沈沧瑜出门了!

    ——上朝接着战斗!!

    毕竟,虽然尘埃已定,基本不会出啥大差错,可平安儿还没顺利登基呢,这样紧要的关头,决不能轻易松懈了。

    披星星戴月亮,沈沧瑜出府去了,他走了,洛楚尘自然留在家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话说,京城官员确实‘触觉’敏锐。太子造。反不过昨日之事,鲜血还未干透,就已经有那见风转舵的官员们,开始往容王府递帖子,送各种礼物了!

    还美其名约:补上年礼!

    十五都过了,还年礼个什么啊??洛楚尘也是哭笑不得。

    清晨,把前来领差事的各处管事嬷嬷打发走了,洛楚尘起身去了前院给容王和许继妃请安。然后……发现许继妃竟然还昏迷着没醒!!

    ——这一觉睡得也是够长的。

    虽然洛楚尘挺想就让她这么睡着,不去管她。毕竟,就许继妃那个人,那脾气,睡着到比醒着可爱多了。但……到底这是婆婆,真‘管她去死’确实说不过去。便也只能差人再次寻来御医。

    还得给寻个最好的。

    容王府的地位不同以往,太医院很快派了大夫来……御医不愧是御医,来了之后,拿了银针不知在许继妃身上哪里扎了两下,洛楚尘也没去看,她忙的要死呢!不过,到底许继妃还是醒过来了!只不过,或许是吓的狠了,她就算醒过来也没怎么闹事,到勉强还算是老实。

    实在是,被吓怕了,一时半会儿没缓这来。

    不过,面对这种情况,洛楚尘到觉得挺欣慰,不管因为什么,府里没有许继妃自以为是的指挥搅和,到当真给她省了不少的事儿!

    看着请帖,筛选着礼物……随着送礼的人家越来越多,礼品越来越贵重,洛楚尘便得知,在外头,她那丈夫沈沧瑜,恐怕是终于压下了段似道寻找保哥儿和留哥儿的脚步,进一步迈向胜利了。

    是的,段似道想找到保哥儿和留哥儿,哪怕形式对他不利,他也依然不想放弃亲手扶外重孙登基这一绝世机会。可惜,有沈沧瑜在旁打压……虽然他并不比段似道老奸巨滑,可有心算无心,占了一步先机,段似道在想翻盘,就是难上加难了。

    虽然有容王松口,不在强求什么。可沈沧瑜既然已经把保哥儿和留哥儿偷出来的,便没想着在把他们如何!哪怕段似道疯了一般的翻着京城的地皮,但沈沧瑜……

    ——我已经把他们送到南方乡下去了,这时节,怕是都快到地头了,段首辅,你在怎么找都找不到的!!

    沈沧瑜但笑不语。

    段似道:……

    就这么着,足找了将近一个月,而这一个月的时间,中风的永平帝是无法上朝的,在沈沧瑜窜连了宗室几个老亲王,一起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之由压迫之后。最终,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段似道总算是妥协了。

    他放弃在找保哥儿和留哥儿的念头,同意了沈沧瑜扶平安儿为帝的要求。

    钦天监算好吉日,礼部也忙碌起来,整个朝堂飞速运转,为迎接大晋开国以来,第一个幼儿皇帝而动作着。

    平安儿被挪进了宋皇后的凤兮宫里,吴淑妃老老实实的自行闭宫禁足,而恭郡王妃——平安儿的生母,也终于慢慢痊愈,只是,她脸上被划了一道两指长,横劈过脸的伤疤,又死了丈夫,心中郁结,不太愿意出府见人。

    三月十八日,钦天监算出大吉,百无禁忌之日。在宋皇后和沈沧瑜一左一右的扶持下,被赐名为沈泰(健康长寿)的平安儿终于在文武百臣的注视下,登基为帝。

    ——是为元和帝。

    元和帝登基后,所下第一道圣旨。便是废太子之诏。

    原太子沈玳,大逆不道,无君无父,起兵造。反,逆父杀弟,特废其太子之位,圈禁京效皇庄之中,遇赦不赦。

    第二道圣旨,却是追封长安王为忠勇王,得伴皇陵,段修容为忠烈皇贵妃,日后可于永平帝同葬,以安抚段似道。至于残废了的诚郡王,也得了恩旨,成了诚亲王,虽不是铁帽子王,但到底,还算有些安慰。

    两道圣旨下来,把废太子那一干皇叔都‘解决’了。元和帝又开始大封自己的家人。

    ——追封其父恭郡王为文景帝,封其母恭郡王妃为太后。原宋皇后为仁德太皇太后,原吴淑妃为恩德太皇太后……原容王世子沈沧瑜,是为摄政王。

    ——没错,就是摄政王。

    沈沧瑜又不是做慈善的,他努力了这么多年,耗尽心血板倒永平帝,干掉一众堂兄堂弟,可不是为了给元和帝个不懂事儿的孩子铺路……这不过是他奋斗路上的一个过程罢了。

    摄政王,是他目前暂时的停顿之处,却不会是他的终点!!

    站在大殿之上,元和帝身旁,沈沧瑜俯视着向下看。

    阶下,文臣肃立,武将如云。山呼海啸般,跪地叩首,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看着这样的情况,沈沧瑜不由闭起眼睛,深深吸了口气。

    半晌,他复又睁眼,眸中熊熊燃烧着,仿佛永远无法熄来的烈火!

    而那烈火之名:却正是‘野心’二字!

 187。当堂问斩,菜市口!

    元和帝年纪还小,不过五岁出头,不到六岁,进学都不成的岁数。甚至,说句有损龙颜的话……他因为打小儿身体不好,家里太过宠爱,唯恐他劳累。所以,这位,连大字儿都不识得几个!!

    说来,皇室的孩子,五岁出头,已经不算太小了。就连一般大臣家,只要家教严些的,五岁年纪,三,百,千(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也都是能通读的。甚至,有那天资聪明的,怕是连幼学都读顺了。

    但……我们这位新登基的大晋主人——元和帝呢,这位莫说读书了,小时候家里最怕的,只是养不活他,怕他半路夭折……但凡他不死,莫说大字不识了,干什么都行啊!!

    都五岁了,元和帝走路还要奶娘抱着,说话也有些慢悠悠的,个头儿不及正常三岁孩子大。说句实话,他登基之时,沈沧瑜和宋皇后都得左右两边陪着他,搀着扶着,小小翼翼的用手推着他坐到诺大的圣座上之上……

    说真的,那情景……沈沧瑜都怕这孩子一个坐不稳,在一头栽下来,摔出个好歹来!

    大晋国第一个走路不稳被摔死的皇帝……沈沧瑜都不敢想象史书会怎么记载,怕是千古奇文了吧!

    一国之帝的登基大典,说真的确实很繁琐,一整天的礼仪行下来,又叩首又拜天,还要接受群臣朝拜……元和帝年纪小,身体又不好,这一通儿礼仪下来,还未过半呢,他的脸色都变了。

    开始是白里透着青,下午又变成了青里透着黑,最后几乎都快咽咽一息了,这把沈沧瑜吓的啊!!

    ——毛都快竖起来了!!

    不过,好在,有宋皇后在一旁鼓励,劝慰。元和帝最终还是把大典坚持了下来。只不过……转天就躺倒了!

    上朝肯定是不成,甚至,他起都起不来床了,问也只是‘嘤嘤’的哭,说是浑身酸软。吓的宋皇后……哦,不对,这会儿该叫宋太皇太后了。

    反正,这位帝皇登基第一天,就把两宫太皇太后(宋皇后和吴淑妃)和元和帝之母,原恭郡王妃,现赵皇后。这三个女人吓的魂都快飞了。

    要知道,这三个女人,可都是死了丈夫,死了儿子……哦,赵皇后没死儿子……但是,她们如今基本都靠着元和帝,这确是真的。哪怕对和沈沧瑜合作的宋太皇太后来说,近几年,在沈沧瑜彻底稳固了自己势力,发展起足以平定一切的能力之前,元和帝都不可缺少的。

    三个女人一通忙乱,一叠连声喊来了几乎整个太医院的御医,经过仔细诊断,小心判断,谨慎假设,大胆求证之后,御医们一致论定,元和帝他这个——累着了!!

    对于五岁小儿,尤其是从来没经过缎炼,走路还得让人抱着,一天吃奶比吃饭多的五岁小儿来说。登基大典所需要的体力,实在是超过了元和帝能负荷的极限了。

    一般孩子,人家如果累的很了,顶多就是多吃饭,多睡觉,很快就会恢复过来,但元和帝……

    他身体实在是太虚了,体内根本没有元气让他自己自行恢复。所以,才会造成如今这副手软脚软,浑身都软,好像要瘫焕了一样的症状。

    且,麻烦的是,他年纪太小,还有点虚不受补的感觉。大补的汤药,不能给他用,补不上不说,反而会给他造成身体负担。

    于是,抓耳挠腮的,御医们围在御案前,又找来了原本给元和帝看诊的儿医,无数人讨论了足有两个多时辰,最后决定,药补不如食补,想要元和帝能平安的长大,只能慢慢来,补太快了不过是虚效,或许眼瞧就能有所好转,但那不过是损根基的歪法子,糊弄个表面样子罢了,身体根本不会好转不说,反而还会影响寿数。

    原本,元和帝做为恭郡王世子,在郡王府的时候,就有御医给他开了个温补药膳方子。但,一个郡王世子能请到的御医等级,肯定是不能跟皇帝比。平安儿还是世子的时候,不过两,三个月一次,有恭郡王求得永平帝赐下御医来,帮着他调养罢了。

    这还是永平帝爱护孙子,赐下的御医都是有能耐,有本事的,要不然,元和帝都未必活得到现在。

    但……两,三个月调整一次方子,和身边时时都有最顶尖儿的御医围着,天天把脉,时时细调,那能一样吗?

    可以说,如果平安儿没登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却跟不上成长的速度,他可能当真活不到成年,半路就会夭折。可,如今……平安儿登基,成了皇帝,身边是整个大晋国最顶尖儿的医者,尽数围着他转,那么,他活到成年的可能性,就无限的增加了!!

    得知元和帝不是刚登基就要驾崩,身体情况反而还大有所为,三个女人同时长出一口气。话说,当初永平帝还在世的时候,宋皇后和吴淑妃的关系,反到淡淡。吴淑妃性情寡淡,为人颇为冷清,并不得永平帝宠爱,不过是肚子争气,儿子生的早,这才得了个四妃之称。

    不过,哪怕是四妃,说出去响当当一号人物。但,那些年,上有裴贵妃,下有段修容,被夹在中间,吴淑妃过的很是艰难,虽没受什么物质上的苛待,但明明存在,地位还挺高,可却屡屡被人无视,那种感觉,确实不怎么好受。

    那个时候的后宫,除了裴太妃,宋皇后和裴贵妃之外,单论份位而言,吴淑妃就是最高了,可她的,不管是份例月银或是旁的,数量虽都不少,但却是都跟一众小贵人,小答应同时一时间送……吴淑妃知道,这是裴贵妃和段修容一块卡着她,不想让她发展起来……

    反正,哪怕有个儿子,吴淑妃这么多年,在后宫地位也很尴尬,跟宋皇后的处境,很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就算以前她们来往的并不密切,交情也算不上好。但因平安儿一同被封为两宫太皇太后……吴淑妃依然还是为宋皇后马首是瞻,处处尊重着她这个‘嫡后’。

    就连吴淑妃这婆婆都如此了,新晋的赵皇后更不敢待慢宋皇后这个嫡婆婆了!

    毕竟,吴淑——不,应该称她为吴太皇太后了。吴太皇太后和赵皇后又不是傻子,元和帝为什么能登基?靠的是什么?她们难道会不知道吗?都后宫混一辈子了,还那么天真?

    废太子和元和帝他爹的鲜血都没干呢!吴太皇太后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赵皇后没了丈夫……就绝对不想在失去元和帝,这可是她们活着的唯一指望了。

    吴太皇太后的娘家,吴御史家是她们能够相信的依靠。但,吴御史……说实话,这位虽然有个好名声,铁面无私,不畏强权。但御史这活儿……就是个得罪人的事儿,天天嘴炮干架,参这个弹那个,仿佛挺有权利的模样,可真论起来,就是个空架子!!

    莫说跟有容王旧脉和威北王遗泽,并自己也发展起不少势力的沈沧瑜比较了。吴御史连段似道比起来,都是天差地远,顶多只能从旁暗自相助一下元和帝,还帮不了多少,真想说代替沈沧瑜和段似道,那完全就是白日做梦。

    至于赵皇后……呵呵,做为曾经的恭郡王妃,她的家世也是不错的,父亲乃是翰林院院正,最是清贵的官儿……但,可惜的是,废太子造。反之时,曾派手下去京城四处抄家,赵皇后的娘家——非常不幸的就在这被抄的人家里头。

    且,更加不幸的是,废太子派下的十几数人马,攻打十几家官员……林子陌虽四处去救了,但终归人手有限,还是有三家没救下来,被灭了门。而赵皇后的娘家,就在这三家之一。

    亲爹亲娘,伯伯叔叔,祖父祖母,堂兄堂弟……未曾分家的赵家,除了赵皇后嫡长兄一脉因外放做官而躲过去,剩余的,一个没留,全让废太子给灭了门了!

    所以,真算起来,元和帝并没有什么背景可依。所以,明显跟沈沧瑜这位摄政王有所关系的宋太皇太后,就是吴太皇太后和赵皇后绝对不敢待慢的存在了。

    极是尊敬的,她们对宋太皇太后的态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小心翼翼了。

    对此,宋太皇太后也很是满意,她之所以和沈沧瑜合作,除了要向永平帝报仇之外,不就是不想活的太憋屈吗?如果她的处境还和永平帝在位时一样,那么,她还犯着生命危险和沈沧瑜联合什么啊?

    无拘无束的日子,宋太皇太后过的很开心,所以,对元和帝这个庶孙,她也极关心,每日请医问药,敲打太医,宋太皇太后做的顺风顺手,到很是被吴太皇太后和赵皇后感激不已。

    不过,在怎么精心调养,元和帝的身体底子到底在那儿放着呢,短时间内,莫说上朝了,他连正常起身走路都做不到。

    更何况,就算他能做到,一介五岁的小儿,连字都不识多少的存在,谁又能指望,或者说,谁又敢让他指挥什么国家大事?所谓上朝,无非就是坐在那儿,摆个样子罢了。

    所有的国事,自然都是沈沧瑜着情处理了!!

    要不然,他废那么大的劲儿,当个什么摄政王啊!!

    不过,摄政归摄政,沈沧瑜到底还是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经验。毕竟,哪怕在聪明,有些事情还是得是靠着系统学习,以及丰富的经验来支撑。尤其是处在沈沧瑜这个位置上,所过手之事,每一条,每一件,都是能影响整个大晋国的!

    就算沈沧瑜在狠心,事关黎民百姓,他也会小心谨慎,决不敢有半点粗心。更何况,他本人心肠就不算狠呢!!

    所以,哪怕和段似道的争斗胜利了,他也顺利摄政了。可是,沈沧瑜却并没有如群臣所想,如何排挤段似道,对段家子孙下手。反而更加重用这位老臣,态度尊重,事事请教。

    到是让朝中那些以往站中立,或者对容王府不够尊重的大臣们,放心了不少。

    毕竟,段似道这样的,沈沧瑜都容下了,更何况他们这些,虽然没及时站队,但也没伤害过容王府的人呢!!

    中立的大臣和早就归顺的那些,自然心头暗喜,洋洋得意,自觉眼光高超。而那些站错了队的……如曾经的长安王一脉,恭郡王一脉,诚郡王一脉,感觉就很忐忑了。

    长安王一脉还好。主家虽死了,可好歹还有段似道在那儿支撑着。碍着这个老臣的面子,沈沧瑜对这一脉的官员,就算是收服,手段也还算温和。而恭郡王那一脉,则分成两个部分,大部分主动投了他,小部分成了保皇派,投到了吴御史麾下。

    那小半人数不算多,且到底元和帝已经登了基,在是岁数小,也是皇帝,手下有些人,也是应该的。更别吴御史那人,那脾气……能不能拢住这些人还两说,沈沧瑜便也不怎么在意。

    至于诚郡王那一脉……虽然宫宴之上,诚郡王运气好保住了性命,但胳膊被砍断,又失了生育能力,自身本就不成,且日后连个儿子没得生。想像容王那般靠孩子翻身都没希望……诚郡子也就认了命,这辈子就是个闲王了。

    反正只要不被‘上头’针对,靠着新升的亲王爵位,他总能容华富贵,一生无忧。对比了一下元和帝和摄政王,诚王觉得……平安儿一个小屁孩子肯定干不过那么阴险狠毒的沈沧瑜,所以,他便干脆直接登门,把手中势力,除了留下商户以及银两之外,剩下的尽数给了沈沧瑜。

    ——算是投了诚。

    就这般,长安王一脉苟延残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