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倾国倾城(难得)-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天雨精疲力尽地伏在床上,煞白着小脸,看着被留下照顾他的户锦,深深感受到,挨他大杖也痛快,好过被陛下嗡嗡嗡。
  “大人,无妨了,你也回去吧。”
  户锦笑着摆手,“我若回去,陛下又得过来。”
  尚天雨深以为意,强挺了一会儿,又虚弱地睡过去。
  户锦替他掖了被角,又守了一阵。陛下使人过来请他过去用膳,这才出了清凉居。
  夜风,夹着细细的雪花,从天而降。户锦轻轻呵出口冷气。
  今年入冬,瑞雪普降。天气又冷。是个丰年的兆头。
  春播,秋获,瑞雪丰年。
  一年就这样快地过去。
  户锦弯起唇角。抬目,眼里映出一轮月牙,两角弯弯,饶满翘起,含着欣喜笑意。
  

☆、生子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人们的留评。
感谢大人们的投掷。
ta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2…02 17:58:50   
小龙虾南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2…02 17:45:40   
寒啠恿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2…02 16:35:00   
文风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2…02 16:00:07   
小龙虾南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2…02 11:15:37   
云若秋汐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6…02…02 01:55:55   
kk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1…30 02:21:18   
小龙虾南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1…29 22:21:00   
gy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1…29 18:10:50   
ta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1…29 17:11:20   
雪儿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1…29 16:30:43   
rainfall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01…29 16:26:26 
  宣平四年。
  春播节。
  女帝诞下皇长子。赐名元忻。
  大齐宫三十年来,迎来第一位刘姓新成员。前朝后宫,举国上下,无不欣喜。
  因着陛下诞子,春试便延在四月间。帝明旨,凡大齐子民,秋闱乡试中脱颖者,皆可入试。文试武试双科并开。无数青年才俊,汇聚京城。京都上下,名士如云。
  这一年的春闱,无论从规模上,还是选才的质量上,开了大齐建国之最。
  八月间。殿试后,女帝不拘一格,选任贤才。补充了一大批六品及七品的任事官员。
  中秋。
  大朝
  首相慎言出班请辞首辅。帝未准所请。但允其暂时退职休养,至于到何时结止,陛下并未给出日期。言相复又提议,将内阁增至八名辅臣,共同协理前朝诸庶政。帝准奏。
  其时,皇长子已满半岁。首辅退居外后宫。女帝改为每半旬临朝。余下时日,在御书房办公。因庶务繁多,又设翰林院侍读十六名。将庶政分为农耕,礼事,兵事,工事等八类,十六名侍读两两一组,按类负责,专职为陛下处理其中文字笔墨部分。至此,女帝基本上脱离了庶务缠身的烦恼,却仍能时时把控朝局。新政亦能上行下效,十分顺畅。
  新增的十六名侍读虽品阶不高,不直接入朝,但却因能伴君侧,可直接向陛下发表见解。其份量可谓举足轻重。隐隐在皇帝身边,形成了一个小内阁。因而被认为是崛起的新一代能臣代表。
  ………………………………………………………………………………………………………………………………………………………
  秋高云淡,气候宜人。
  陛下得闲,微服郊游。
  京郊田地泛起金黄,枝头挂满待熟鲜果。平整的草场上,金灿灿的落叶铺了厚绒绒的一层。小皇子睁着澄澈的大眼睛,这一路已经是不够看的了。待见到软绵绵的树叶铺了一地,立刻呀呀地叫着,要上去滚着玩。
  “无妨,多摔打摔打,皮实呢。”刘诩下了车,笑着让宫人把孩子放地上。
  宫人们哪敢。忙铺了软布,这才把小皇子放开。小家伙欢跃地飞快爬着跑了。后面一群人呼啦啦跟上。
  刘诩眼中含笑,看了一会儿。
  回眸。
  身侧,修长的男子,如翠竹,挺拔地站着。正看着远处出神。
  “慎言,咱们也去滚滚落叶?”
  男子收回目光,眼中微波,含着温柔的笑意。正是退居后宫休养的贵侍慎言。
  “就踩踩可好?”慎言抬手轻轻替她理了理微松的鬓发,和声道。
  “也好。”在慎言的眼波里,刘诩立刻打消了和儿子一同滚落叶的想法。
  两人相携,顺着乡间弯弯小道,慢慢散步。
  “那边有个小农庄,陛下不看看去?”
  “好。”
  拐过小路,农庄渐渐显现。
  远处稻田里,一片片微黄穗苗,映着暖日,闪着金灿灿的光泽。慎言道,“这两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各地均报丰产 。民仓官仓充盈。更有西北……”慎言顿了下。
  刘诩微微有些入神,良久笑道,“是啊,已不复当初贫瘠蛮荒样,如今真正成了我大齐的钱袋米仓了……”
  慎言点头同意。亦笑道,“……也不止会给陛下弄粮赚银子的……”
  今科西北考生异军突起。不仅文章精妙,且对时政颇有见解。在西北,无论私学官学,都设时政一科。郡守府非常重视。会定期派理事官员,亲临讲政。还会在官学中提有见地的学子,入府听政呢。
  刘诩柔和笑笑,眼中有波光闪闪。
  记得去西北前,云扬说过,要醉心民生。这一去,快两年了,几百个日夜,想念,与日俱增。
  慎言展臂揽住她微紧的肩,安慰地紧了紧。刘诩偎在他怀里,了然笑笑。
  两人一同展目,望向辽阔田野。
  …………………………………………………………………………………………………………………………………
  有农人从庄中出来,见面前两人一身贵气,忙迎过去,“二位贵客可是要进庄?”
  “路过。”慎言笑着摆手。
  刘诩指了指远方,“老人家,今年农户的收成可好?”
  “自然是好。去岁入冬便降瑞雪,是好兆头。”农人笑道,“天公作美,又无兵祸,咱庄家人,没有啥大事可操心。就精心伺弄土地呗。”
  农人热情地邀二人往田里走了走,饱满稻穗和着微风,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香气。刘诩弯起嘴角,“这庄稼长势真不错。”
  家人笑道,“您算是瞧对了。这是小人管的几垄地。长势最是好的。”
  “喔,老人家有秘诀?”刘诩兴致勃勃。
  “呵呵,您问着了。要想种出好苗,养是诀窍。春日里,细细地翻土,厚厚地撒肥。地养好了,还得播上好种。育种也是个大学问哩……种好,苗也壮……”
  农人说起地,就没个终了。刘诩抿唇笑着,很有兴致。不时侧目看看慎言。
  慎言跟在她身侧,微垂着头,脸颊有可疑红云。
  回来路上,刘诩感慨,“果然粒粒皆辛苦。以后忻儿他们长大了,每人都先分块地,种起来,不知稼穑之辛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何看顾黎民,又怎能替朕守住江山?”
  “正是。”慎言点头。
  两人相携走了一会儿,刘诩侧目看她的侍君,“咦,方才农人不过是说种地,可怎么瞅着你脸红了。”
  慎言摇头不认,“臣没有,陛下看错了。”
  刘诩轻笑,“不会看错,猜都猜得到。”
  慎言脸又红。
  握着慎言清爽温暖的手,刘诩满意翘起唇角,微叹道,“总算是养过来了……刘成该赏了。”
  慎言脸更红。
  这半年,为了给慎言养好身,可谓是费劲心力。尤其刘成,使出看家本领,从制药,到手法技艺,可谓炉火纯青。入秋后,刘诩更是停了慎言所有朝事,禁在外后宫里,明旨凡事都不许拿来让他操心。
  于是,慎言便过上了这样的日子:整日有专人看着他吃,看着他睡,看着他用药……可不就像方才农人说的,下力气养呢。
  “今夜始,卿侍寝。”刘诩虽漫声,却也是下口谕了。
  慎言停下步子,左右看看。
  刘诩也停下步子看他。
  慎言瞥见左近无人,窘迫劝谏,“陛下,皇子刚半岁,您也该多养养,不应急着再怀妊……”
  刘诩惊诧地看着他。
  慎言不解,“怎么?”
  刘诩失笑,“看来慎言也是真有信心,能一击就中呢。”又不是种庄稼,保管春播种收?
  真是关心则乱。慎言愕了下,醒悟过来,窘得不行。
  “哎……原是朕想了……”刘诩微微叹息,笑意盈盈的眼睛里,含着微波。
  慎言垂下目光。
  “言卿不想?”刘诩轻轻喃喃。
  两人相携而去。身影,在铺满金色落叶的小路上,被日头缓缓拉长。
  静静走了好一会儿。刘诩拉着慎言停在一片树荫里。远处,是嬉戏玩闹的小皇子和一群围前围后的宫人。刘诩侧目听了听,唇角上翘。回目,慎言微垂的漂亮的眼睛里,亦眸光闪闪,含着温柔的笑意。
  刘诩爱惜地抚了抚他的脸颊,又润又暖。这半年来,真是养回来了。那个温暖的,润泽的,她的慎言。
  ……………………………………………………………………………………………………………………………………………
  宣平六年冬,第一场大雪后。女帝诞下双生子。赐名。皇次子悰,皇长女恬。
  次年,双生子周岁礼后。
  大朝,宣平帝亲携皇长子刘元忻上殿,颁旨,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太子刚三岁,却在众臣山呼万岁时,面不改色,泰然自若。此后一应礼制,皆有条不紊。
  首辅慎言建议为太子聘良师,正式启蒙。帝允。
  至此,帝改回旬日一朝。
  从此至皇太子十岁前,大齐宫有了新的景观。每回听政,皆由慎言亲携太子上殿。在阁里,与诸大臣议政时,太子便安坐在慎言膝头。
  年前。辽西传来捷报。元帅户锦,率左军,一举收辽西以北大片草原。众夷蛮不敌大军,纷纷向更北逃窜。左军深入追击,至极寒之大雪山脚下。擒蛮王,妃子,子嗣,残党数众。残余兵士,翻越雪山逃窜。左军大元帅户锦奉旨回朝。宣平帝率百官出城相迎,百姓倾城而出。
  全大齐皆在称颂,大元帅为大齐战神将军。
  ……………………………………………………………………………………………………………………………………………………
  傍晚。
  刘诩站在户管司新制的大齐版图前,久久凝视。
  “母皇,您看什么呢?”太子来请安时,好奇地问。
  “忻儿,这就是我们的大齐。”刘诩弯腰将小小人儿抱起来,指点着眼前的山川河流。
  太子好奇地睁大眼睛,“不过是一些笔墨道道。”
  “不是的。大得不可思议。”刘诩想了想,“咱们住的宫城大不大?母皇领你去踏春的原野广不广?在这图上,连一点之地也占不到……我大齐,山川风物,由北至南,瑰丽无比……”
  “那父后打胜仗的地方在哪?”
  刘诩指给他看。
  “这么大一片?”太子惊呼。
  小大人般郑重道,“母皇,我大齐幅疆好辽阔,儿臣必在有生之年,遍游大齐的山山水水,领略南北风物。”
  刘诩微笑摇头,“很难。母皇犹未去过……”
  忆起当日从封地出发,穿过沙漠极荒之地,进了京城,竟再没有这样长途的游历。元忻虽然已经渐渐长大,可他毕竟是太子,怎能轻离皇城?
  太子坚定摇头,“治下的土地是什么样的,怎能不见?母皇不用烦恼,您就在京城主持朝政,儿臣代您巡查去。”
  刘诩失笑,“是否是贪玩心重?”
  太子被说中心事,小脸一红,却仍镇定,“儿臣已经长大了,不贪玩。”
  刘诩揽紧他,“忻儿将来会是大齐的君王,这些地方,有很多都不用亲去的。忻儿只须培植力量,让他们做自己最忠实的眼睛和耳朵,在各处替你看,替你听……你虽居皇城,却有千丝万缕操控,让每一寸土地,都在君王的掌控中。”
  太子似懂非懂。
  母子俩正叙话,太监连升进来,“皇上,中宫大人醒了。”
  太子立刻眼睛发亮。小男孩,谁不慕英雄?
  “不成。你父亲伤着呢,等好些了,你再去请安。”刘诩笑着戳破他小心思。
  “好吧。”太子从刘诩身上下来,“明日便请师傅给我加骑射课。等父后伤好了,看我进步。”
  ………………………………………………………………………………………………………………………………………………
  中宫。
  刘诩进来时,户锦正起身。只着中衣,左边手臂用绷带吊在肩头。
  皇上进来,太医们忙跪了一地。
  “怎样。”刘诩皱眉问。
  “无碍了。”户锦替太医答了一句。
  刘诩挥退太医和宫人,瞪了户锦一眼。
  这人进城时还好,神采奕奕地骑在高头大马上,又是见驾,又是拜祖庙,又是庆功宴,周全得滴水不漏。回了外后宫,她才知道,竟是浑身是伤。她马上调来大拨外伤圣手,又着太医细细调养。严令兵管司,大事小事,不准来劳烦中宫。自己能处理就处理,不能处理的找蓝墨亭顶上去。
  想到那身前身后,大大小小的伤口,尤其想到肩头一记贯穿伤,刘诩又瞪了户锦一眼。
  户锦抿唇。
  “感觉好些了?”刘诩问。
  “是。”户锦轻应。
  “饿不饿?”
  户锦摇头,喝药都喝饱了。见刘诩皱眉,只得点点头。
  刘诩顺了口气,使人进来摆膳。
  盯着户锦吃完了饭,刘诩又盯着他吃药。
  又是饭又是药,户锦撑得非常难受。
  起身要走动走动,刘诩按住,“躺着。”
  “陛下。”户锦哭笑不得,“腿又没伤。”
  “嗯。都说马上将,以马代步。听闻大元帅两匹座骑都毙命了?”刘诩斜目看他。
  户锦无话能接。只有抿唇垂目。
  “须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若有个闪失……”刘诩再压不下火,“你是大元帅,不是先锋营,拼个什么命?……”
  提到拼命,刘诩又翻出旧帐,“当年内后宫的事,你也是这样……”
  她腾地起身。
  户锦抬目看她在屋子里走了几个来回。
  “不行。这性子,不给你板回来,以后还得了。”刘诩气道。
  “陛下,臣带兵一向身先士卒,也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再说这些,不过是些许小伤,不至……”户锦忍不住辩了一句。
  “那是先锋,不是大帅的章法。”刘诩眼睛一立,说到先锋,忽想起一事,“天雨呢?他怎么不回朝?”
  户锦滞了滞,叹气,“辽北还有诸多善后事宜,臣委托尚贵侍留守。未能先请旨,是臣逾越了。”尚天雨虽属营中之人,但毕竟是陛下贵侍,说到底,他的调派,还是先得刘诩点头。
  “他没事?”刘诩狐疑。
  户锦叹气道,“没事。”
  “那好,留他善后吧。”
  “谢陛下。”户锦代尚天雨道谢。
  刘诩又气道,“天雨没了内力,还能全身而退,你是大元帅,更该知道珍惜保重……”
  “是。臣知错。”户锦无奈,唯有认错。
  心里却更无奈。尚天雨那小子被一枪刺穿大腿,且走不得路。又怕被陛下嗡嗡,死活不回来。他是主帅,却不能这么任性。回来,果然把两人该得的嗡嗡全部承受。
  次日。蓝墨亭接到旨意,从沁县火速赶回来。先到兵管司交接,后直接入外后宫。
  及至中宫卧房。
  进来得急,见身边没别人,蓝墨亭也忘了走走过场,皱眉道,“怎么伤成这样?手臂还得用吗?你好歹也是大元帅,还当自己是先锋?”
  户锦肩带上吊着左臂,坐在床上颇无奈,“哎,以后都不敢带伤了。墨亭便别再数落了。”
  蓝墨亭上来细细查了他的伤,“你这拼个什么命?从前也是这样。这性子得改改。”
  “改,肯定改。”昨天被训了一天,今天还得从头再听一遍。户锦颇无奈地重新保证。
  “尚贵侍如何?没伤到?”
  “没。”户锦咬牙。
  “喔。都大哥现在沁县老神医寻治手伤。已经恢复得不错了。老神医说,可以试试给尚贵侍制些药,调内息颇有奇效。”蓝墨亭道,“制成了,就使人先带到辽西去。”说完瞅户锦,心道,你这样子,恐怕陛下短时间不会放你回辽西去喽。
  户锦还没说话,蓝墨亭又补充道,“人家尚贵侍没了内力,都能全身而退。你竟伤成这样……”
  “哎……”户锦彻底无语。
  “墨亭……”
  “怎么?”
  “头疼得很……”
  ………………………………………………………………………………………………………………………………………
  

☆、相见

  西北。
  廊府重镇。
  新年将至,郡守府从年二十九开始,闭衙放假。
  众僚属处理完年前最后公务,互揖道别,出府自回家天伦团圆去了。
  郡守府内书房外,剩下几个最紧要的官员和僚属,正在候传。
  一个八九岁大的小男孩,从廊下跑过来。候传的几个人,纷纷揖礼,“世子。”
  正是宛郡王独子赫蒙宣。
  小世子跑得急,待见门口还有臣僚,立刻重整了仪态,“大人们好。”
  又特意走到一青衫文士面前,施礼,“飞白先生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