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城婢妃-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阁大臣韩斐的府邸座落于朱雀大街。楚凌曦登极后的第三年,韩斐因在江南织造政绩卓著,荣升内阁大臣。皇帝楚凌曦赐了宅院,韩家风光搬入后,楚凌曦又给了恩旨,将韩斐的长女嫁给皇七子楚彦焘,幼女嫁给皇十五子楚彦熙,韩斐的独子韩言诚也从军营调回长安任九门提督,韩家也算是风光到了极限。
马车还没到韩家大门,小厮已然点鞭炮迎接韩言语。韩言语的哥哥,韩言诚携了夫人幼子在门间等候。
韩言语遥遥看见亲人,眼中一热,顿时两行泪便滑落。
“姑姑!”韩言诚的幼子家曜挣开了母亲的手,一蹦一跳跑进,先一步那些上去搀扶的下人们,扯住韩言语狐毛斗篷的下摆,亲热地说,“想死我了,姑姑怎么才来?”
韩言语眼泪不住往下流,一把抱起家曜,亲昵地说:“家曜乖,姑姑不在家的时候,有没有听爹娘的话?姑姑给你带了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一会儿给你带过去!”
韩言诚见妹妹走进,和夫人陈怡冰行礼道:“请侧夫人的安!”
“哥哥快请起。”韩言语忍着泪,抱着家曜跟哥嫂一同进门。下人们前呼后拥着这位皇子的侧室进了前院。韩家老小早就在大堂候着,韩夫人遥遥见女儿,顾不得身体病痛,欢天喜地便迎了出来,一把便将韩言语拥入怀中,心肝宝贝儿地叫着大哭起来。刚刚忍住泪的韩言语不禁再次哭出声响。
婵娟早年就跟着韩言语,又是她的陪嫁丫头,见此情形,亦忍不住掩面涕泪;另一侧的珠儿忽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姐姐,也是落了泪。
府里众人许久才慢慢劝住了,将韩言语引进了堂内。珠儿抱着韩言语的妆奁跟在后面,见大堂的装饰满是书香气,心中不免赞叹。廊子下悬着鎏金的对联,上联是:儒雅居室,读书克业,调素琴,皆合天时物候。下联是:道德安家,勤俭立世,阅金经,重见世外桃源。
堂内供奉着韩家先祖的画像,下面是八仙桌,放着各式果蔬点心。左侧的太师椅坐着韩斐,右侧空着,想必是韩夫人的座位。下首的位置左边是韩斐的两位侧室,她俩尚未出嫁的三个女儿垂首站在她们身后,再往后站着的是韩斐的两个侍妾。右边空着首座,府里的丫鬟见韩言语进门,急急给铺了一张锦云垫子,要迎她落座。
韩言语却将母亲扶上上座,引着珠儿婵娟跪拜行礼请安,韩斐韩夫人不禁呜咽道:“好女儿,快起来!”韩言语忍悲勉笑,又珠儿扶着坐到位置上。
韩夫人早就听说了荻花的事,见这次女儿领来一个俏媚无双,肤色胜雪的小丫鬟,不由心生喜爱,招呼她靠近,握着她细腻柔嫩的小手问道:“这丫头生得真可人疼!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可曾读过书吗?”
珠儿羞红了半边脸,低头小声答道:“回韩夫人的话,奴婢珠儿,十三了!不曾读过什么书——这几日,侧夫人引着奴婢粗识了几个字。”
“这么好的姑娘,语儿,不要可惜了啊!”韩夫人冲女儿说着,而后又转回脸拍着珠儿的手背,含笑说着,“这丫头,我一见就爱得不行,得赏你点什么!”说着,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冲着身侧的丫鬟道,“云翠,上次得了一副冰花芙蓉玉的镯子,我不是嫌颜色嫩叫你收起来么,拿来,赏给这丫头了!”
云翠一声听令,转身往大堂后方去了。珠儿赶紧跪下推辞道:“使不得!珠儿身无寸功,不敢受夫人的赏赐!”
“有什么使不得的,快起来!”韩夫人双手一提,扯着珠儿站起身,“我呀,就喜欢你这丫头!”说话间,云翠递上来一只镶了金边的红色绒布盒子,韩夫人从里面掏出一对儿嫩粉嫩粉的冰花芙蓉玉手镯,给珠儿左右手带上。
珠儿推辞不过,只好千恩万谢的收下。一家人闲话家常,韩夫人提及了女儿的身孕,末座的韩家侧室也叮嘱韩言语一定要多补勤补,孩子才会长得好。
闲叙了半日,韩家开了一桌家宴,韩斐韩夫人自然是上座,再次便是韩言语韩言诚两兄妹。两位侧室侍妾等只能排到下座。美味佳肴节次送上来,都是韩言语最喜欢的菜式——可她不思茶饭已然有许多日子,只进了多半碗冰糖雪耳木瓜,连菜都没怎么吃。
饭后漱了口,侧室和侍妾道了安便回各自房去了。云翠引着丫鬟给诸人上了茶,韩斐韩夫人以及韩言语落座喝茶。婵娟则是唤了珠儿去整理韩言语的绣房。
出嫁以后,韩言语便不再属于闺阁之中,从前的绣房整理一新,那些小女儿态的物件统统由韩夫人收起来了。床单被褥,帐子椅垫统统都是新制的,一水儿的淡青色,素雅干净。帐子里挂着平安符,送子符;掺了五彩丝线的荷包装了晒干的艾草和薄荷,挂在床头又好闻又辟邪。一柄如意压在枕头上,红色的流苏一直垂顺下来。
珠儿将韩言语的妆奁放在梳妆台上,摸了摸桌上的瓷壶瓷碗,还烫手,掀开壶盖,水面上飘着红枣桂圆枸杞和姜片,闻着还有股淡淡的药味。婵娟说里面定然是加了阿胶,益气补身最好不过了。
房间所有的东西精致无比,清一色的红木家具,擦得油光鉴人。琉璃花樽里头插着绢质的百合花,屏风后面是书架和放了笔墨纸砚的书桌。一叠宣纸已经裁好了,婵娟拿起桌上的一本书,眼圈不禁温热了:“侧夫人出嫁的时候,桌上就放着这本楚辞,两年多过去了,这里还放着这本楚辞……咱们夫人真有心啊!”
珠儿点头,低头摸了摸左右腕子上的玉镯。他俩把刚才小厮们从韩言语马车上卸下来的衣物用品归置。婵娟拿了一条青白色的寝衣摆在床上,又拿了韩言语起夜时常披的那条斗篷挂在衣架上。珠儿问了婵娟哪里打水,将铜盆里注满了热水,备好毛巾手皂。韩言语有孕,最近并不用洗手的汁液,这道工序倒是省了。
两人收拾停当,韩言语由母亲伴着,回到了从前的绣房,见一切如旧,眼圈又是一红。韩夫人赶忙说:“咱们母女好不容易见了,可是要高高兴兴的,老是掉泪做什么呢!”婵娟赶忙劝了,韩言语这才破涕为笑。韩夫人叫下人们都下去吧,母女两个要好好叙叙。珠儿婵娟等人退了出去。
“这会儿夫人定然不喜欢人多,珠儿,我带你到处逛逛吧!”婵娟携了珠儿手,带她在韩府转。韩家书香世家,世代以读书克训。府里修得也是书香气十足,墙上到处镌着家训——大多与忠君爱国,读书勤勉有关。
韩府虽没有十五皇子府巍峨宽敞,但到底是内阁官员的府邸,建得也是十分堂皇,别具心裁。珠儿暗暗赞叹华族工匠的巧手匠心,一面像婵娟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逛了一圈差不多花了多半个时辰,婵娟又带着珠儿回了韩言语的小院,将自己的房间简单收拾之后,两个丫头有一茬没一茬地聊起了天。
第020章 读写
更新时间2014…6…9 9:03:12 字数:3372
婵娟说起,梁朝末年,梁哀帝荒YIN,宠幸草原兰夏部的德贵妃(这事珠儿也知道,梁朝的时候,草原王们为了讨好梁帝,每隔数年便会进贡一批兰夏美女。),带她到处游幸。底下官员为了讨好他,盘剥百姓把个江南变成了饿殍之地。梁哀帝一味只知高乐,却不管百姓死活,自己跟荻花原是在江南渔村生活,后来官府以各种理由盘剥,家乡又遭了大水,没办法到处乞讨过活。那年她和荻花才不过四五岁。
后来时任江南织造的韩斐见她俩可怜,收留下来给自己的幼女作伴。一晃也十来年了。这么多年来,韩言语教她们读书识字,她俩与韩言语也是情同姐妹,感情上来说甚至比那两个庶女还亲近。
珠儿不知为何婵娟又提起了这些事,想到那天深夜韩言语跟自己促膝夜谈,又想起荻花是自己告的密,以为婵娟是要质问自己,心下不由又战战兢兢。
却不想婵娟转了话锋,问及自己的事情。珠儿言简意赅地答了,婵娟却似乎并不满意,连着追问了珠儿家里还有什么人,草原上有什么吃的喝的玩的。
“我还有个姐姐叫雪儿。”珠儿只得据实答了,“战败那年,我和母亲姐姐被押往长安,母亲先是去了,姐姐一味照顾着我,重病不起。那些当兵的眼见我姐姐不活了,就把她扔在了路边,只怕……只怕现在也在腾格里见到了父母吧。”珠儿说着,眼眶又是热乎乎的,她不想在婵娟面前落泪,赶紧拿过帕子使劲按眼睛。
“从今儿往后,我做你姐姐。有啥事,我顾着你!”婵娟拍拍珠儿的肩膀安抚道,“你也怪不容易的。以后,要是想吃想玩了,找我就行了。”
珠儿知道婵娟也是为了韩言语的安危想要拉拢自己——今儿赏自己镯子也并不是韩夫人有多么喜欢自己,只是为了女儿破财而已。一边是有公主身份的正室夫人,一边是皇上的红人内阁大臣的女儿,珠儿不论哪一边也不想入,因为一旦掺和进去,就不免要与另一派为敌。一旦自己主子失势,自己难免落得青薇一般的下场;但主子得势,也不免会兔死狗烹。
珠儿来回转着大拇指,想得头都疼了。她想到了叶儿——侧夫人已然知道了叶儿也是夫人的眼线,可她却活得自在,起码比自己活得自在多了。
“婵娟姐姐你太客气了,这么些日子,你一直很照顾我啊!”珠儿小心翼翼地答,“侧夫人性子好,对我也很不错,我很感激的。”
婵娟不置可否,也并不再说什么。俩人又聊了一会儿,云翠传话说韩言语想吃杏仁酥,叫婵娟珠儿赶紧去做。婵娟一口应下,带着珠儿到了小厨房。只见她净了手便开始忙活,珠儿在一旁打下手。不多会儿,喷香的杏仁酥烤了出来。婵娟还拿中午破出来的鸭架子熬了粥,蒸了一锅水晶小笼包,拌了一盘清爽可口的豆腐。
珠儿把饭食放进食盒,捧着送进房去。韩夫人怕女儿冷,多生了两盆炭火,远比珠儿和婵娟的房间暖和,一进门便觉得一股热气从脚底升起来。
韩夫人母女正谈笑风生,见珠儿捧着食盒进来,一时间冷了场,韩夫人起身笑道:“语儿你不是饿了吗?来进一点吧!”
韩言语午饭时没吃多少,这会儿倒是真有点饿了。见杏仁酥,水晶小笼包,凉拌豆腐,不免觉得饿了。珠儿忙给韩言语盛了碗粥道:“婵娟拿破下来的鸭架子熬了粥,想必好吃,侧夫人也进一碗吧。”
喝了多半碗粥,韩言语就着豆腐吃了几个小笼包,又吃了两块杏仁酥,觉得乏了,韩夫人不愿女儿受困,就让珠儿帮着换了寝衣躺下了。
韩言语一直睡到黄昏才醒,起来便喊口渴。珠儿早就准备好了,即可送了上去。韩言语喝过水,扶着珠儿在小院里转了转,不过一会儿又觉得乏了,再次躺下沉沉睡去。
快到晚饭时刻,韩家长房传了饭,可韩言语还睡着,婵娟不忍搅了侧夫人的美梦,便叫人把饭菜送到小厨房温着。韩言语一觉睡到次日清早,起来用了饭,一番梳洗打扮后,坐到书桌前读书写字。
珠儿刚刚学读写,兴致大得很,见韩言语写字,不免有些技痒。心细的侧夫人见了她的神情,不免笑道:“珠儿,你知道你名字怎么写吗?”
珠儿摇头,却见韩言语写了五个华文:海拉苏珠儿。
“喏,连姓带名,全都有了。”韩言语以笔代指,一个个指出来道,“海拉苏珠儿。”而后又写道,海拉苏雪儿,又念道,“海拉苏雪儿。”
“来,你坐着,我教你写。”韩言语让开了座位,按着珠儿坐下,并把毛笔递到她手上,一手握着她手把着她写下自己的名字。
珠儿见自己歪歪抖抖,哪里有韩言语那般笔力苍劲,不免觉得好笑,羞涩道:“写得什么呀,还是侧夫人您写得好!”
“十几年的功夫在那里,珠儿你要练的话,一定比我强。你腕力伸缩有度,不像我,总是放不开。”韩言语笑道,“改日叫他们给你弄个小桌子,以后咱们一块练字读写。”
“可以吗?”珠儿眼睛一亮,话刚出口又后悔了,低头呶呶道,“奴婢一个做丫鬟的,怎么配呢?”
“胡说呢。我早就想要一个书童了,你要愿意,就陪我读书写字吧!”韩言语摇头笑道,“早几年我就想让婵娟陪我一块儿,可是她什么都愿意做,就是不愿意拿笔。正巧有你陪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者你这么聪明,兴许过不了多久,你就要青出于蓝了!”
珠儿似懂非懂青出于蓝的含义,但看着韩言语眼光熠熠生采,觉得这一定是夸奖自己的好话,不免红了脸蛋。
正在这时,韩言诚的幼子家曜抱琴而来,见了韩言语亲热地叫姑姑,央求她教自己抚琴。珠儿在十五皇子府从未见过韩言语抚琴,倒是听过数次楚彦熙婉转动听的琴声。听说侧夫人也颇通琴艺,不免好奇道:“侧夫人也会?奴婢竟不知!”
“杂学旁收的本事,算不得什么。”韩言语将琴平放,一番拨弄调琴后,含笑弹起。只听琴声幽婉曲艺精妙,时而如玉珠落盘,时而如歌如诉,珠儿听得忘神,仿佛看到了草原上的月光。
直到韩言语一曲完毕,珠儿愣了半天神,直到手中的笔掉了,她才意识到自己听得出神了。她不禁用力鼓掌,大声称赞韩言语的技艺。
一侧的家曜满脸骄傲:“那当然了,这是我姑姑!姑姑的琴艺,天下第一!”
“什么天下第一,家曜你可别说了!”韩言语摇头一笑,又冲珠儿道,“珠儿,我从来没在府里展示过琴艺,回府之后,可莫要多嘴。”
珠儿不解,却点了点头。
韩言语让珠儿继续练字,自己则是教家曜弹琴。珠儿练了许久,觉得笔力还是差得很远很远,不免有些灰心。这时家曜练得也有些烦了,韩言语也不逼他俩,便道:“练得累了,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家曜拍手称快道:“好呀好呀,最爱姑姑讲故事了!”
“就说个梁朝德贵妃的故事吧——珠儿,德贵妃就是你们草原兰夏人呀。”见珠儿颔首,韩言语动听如歌的声音继续往下说,“德贵妃本名苏赫巴鲁兰甄,是兰夏部进贡的十名美女之一,因梁哀帝嫌她的名字太长,连绿头牌也写不下,赐她华族姓氏‘苏’。苏兰甄艳冠群芳,娥娜翩跹,更有一头水亮如漆的长发。昭合七年,十六岁的苏兰甄被梁哀帝看中,册封为丽嫔。
梁朝末年,时至哀帝昭合年间,民间疾苦,大灾连年。天下诸王各怀争雄之心,暗自招兵买马,打造兵器,各诸侯国间纷争不断。最甚的是那南越国,国主百里瑾仁竟下令私自铸钱,连周遭诸国的小小孩童都知道百里氏即将谋反,有童谣为证:
上清云游凤闻曲,长安风涌海升平。
接天罗裙深粉海,涟瑶丝竹醉梦尘。
可叹诸侯各怀心,招兵买马铸私钱。
慈宁宫中戏子笑,路野丛里饿殍哭。
德妃贤德堪天荣,怨妇涕零比原怜。
储君尚叹竹马少,宦官正敛钱银丰。
君侯处处珍宝遍,百姓户户米盐尽。
谁人知晓世间苦?昭合为人不如狗。”
话说到此,珠儿想起婵娟说起梁哀帝宠幸德贵妃弄得饿殍满地的事情,不由皱紧了眉头。只听韩言语继续往下说:“只叹那梁哀帝是个孝子,向来对其母庄太后百依百顺。庄太后有两项嗜好,一项是听戏。慈宁宫中动辄便要搭台请戏子,常常一唱数日不休。内务府的管事太监晓得老太后的脾气,每每戏子钱报账时,以实数的数十倍做虚账往上呈。所剩钱款,自然悉数进了各自的腰包。
庄太后又喜赏花,哀帝便把个慈宁宫改建的如同花园,处处异香,步步生花。更有些个地方官员,为讨老太后的欢心,时常耗费巨资从各地引来奇花异卉,惹得老太后欢颜盛开,加官进爵自是不在话下。
当然,且不说这千里迢迢耗时耗力耗金银,更要请那些善于侍弄花木的老花匠们一路随行。即使这样一路耗到了长安城,想见庄太后献花也绝非易事,非得近臣柱国们引荐才可:见一次何卿廷丞相需要九万,见一次霍中昱宰相需要十万,见一次裴胜恩元帅是八万。还有些个亲王郡王,要价之狠,叫人叹为观止。”
>;
第021章 长安
更新时间2014…6…10 9:43:25 字数:3303
珠儿见韩言语说得口渴,忙倒了一杯热茶递上,韩言语继续讲道:“后来丽嫔入宫后,其娇艳妩媚美逾天人令哀帝贪恋之中不能自拔,常在那伊宁宫中**作乐,搞得通宵达旦,夜夜笙歌,直至日不能朝,夜不能寐。自梁朝开国以来,属璟高祖勤政,为三日一朝。哀帝不比高祖勤政,为十日一朝,自丽嫔入宫,从十日一朝改为十五日一朝,而后又改为一月一朝。眼见得朝中政务堆积,群臣犹如没头苍蝇,纷纷跑到皇后的承乾宫请愿。古往今来,不管哪朝哪代,**参政从来是款大罪,荣皇后也一向不问政事,可瞧了这情况,她万般无奈也只得求庄太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