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谋心-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去诬陷四殿下?”
  承元帝道:“你的意思是——有人暗中操纵此事?”
  赵毅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我听我家阿瀚是这么说的。”
  承元帝颔首。
  这与他想的差不多,但现在所有涉案人员都失踪无影,他想的便不算。而且那些人的失踪,到底是因操纵一切的人事先计划好的,还是老二出首告老四的举动打草惊蛇,现在还真说不好。
  如今就只能寄希望于羽林军可以抓到京中靲记的一干人等,还有远在西北那支商队的主事者。
  说曹操,曹操到。
  承元帝这头刚想到羽林军,其首领昭武校尉就回来复命了。
  赵毅还没走,昭武校尉大步步入殿中,不着痕迹地看了赵毅一眼。
  赵毅也左看右看,嚼糕点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承元帝已挥手道:“不用在意忠勇伯,说吧。”
  昭武校尉不想承元帝竟如此信任忠勇伯,眼中不禁眸光一闪,下一刻已恭敬回道:“陛下,靲记大掌柜与四名主要的管事也找到了,只是下官无能,他们五人已经被灭口。下官只在城郊的树林里找到了他们的尸体,几人都是一刀毙命,没有挣扎的痕迹。”
  承元帝闭了闭眼,他虽已有心理准备这些人很有可能被灭口,现在听到这个结论,还是周身一冷。
  赵毅叹了口气,道:“一刀毙命?没有挣扎?看来是他们相信的人做下的,这些人被当做弃子了,真是狠心。”
  承元帝抬头。
  “西北那里不能再有失!”
  昭武校尉一凛,随后恭敬跪地道:“是!”
  承元帝挥手叫人下去。
  赵毅瞄了瞄他,道:“襄京城从昨日就封城了,只进不出。可见那些人赶在封城之前就出了城,大约在出城后就立刻遭到了毒手。这么果决的手法,不像是四殿下这个从昨日大朝会起便被禁足府中的人做的。”
  承元帝疑惑:“你倒是相信他的清白?”
  赵毅清了清嗓子道:“你不是也挺相信他吗?否则干嘛只把他禁在自己府里头,还留着他的爵位,连食邑都没减。”
  承元帝不可置否。
  赵毅转而说起另一件事来。“你可知,襄京城的官员中流传着一个说法?”
  承元帝不接话,静静等着他的后言。
  赵毅有些挫败地“呷”了一声,自己说了:“皇子之中呢,我女婿是最有钱的。之后是……”
  “我儿子!”
  赵毅一噎:“我女婿、你第七个儿子,好了不?后面排下来的就是这件事里的四殿下了,其他几个殿下,大伙儿就估摸着都差不多。”
  承元帝狐疑:“他们根据什么排的?”
  赵毅随口道:“当然是府里各人的穿着打扮,还有送礼的时候!”他忍不住歪了楼,朝承元帝抱怨起来,“你不知道,他们一有什么事就可喜欢给我女儿和女婿发帖子了,还不是看他们出手大方!幸好我女婿是真会赚钱!”
  还有啊,那些人还很感激他生了个好女儿,笼络住了他女婿至今只有她一个,女人一少,子女自然也不多,要办的喜事也跟着少,那他们要回礼的次数就少了,算起来那些人就一直是收礼比送礼多,赚的!
  当然了,这句就不用跟女婿他爹说了。
  
  ☆、第173章
  
  外通北翟一案,不但韶亓芃的敏郡王府站到了风口浪尖,京中的氛围也是纷纷扰扰。
  很多府里都不约而同减少了交际,赵敏禾也是。那日过后,除了娘家和隔壁的旭郡王府,她很少在外走动。
  不过,赵敏禾却挑着十一月的休沐日,往外祖吴家去了两回。只是这不是为交际,而是要掩饰韶亓箫与吴煜安的会面。
  承元帝命人去了西北捉拿商队要犯,这其中就包括了赵敏禾那个已经“被死亡”的二侄子,现在谁都说不好最后被押解回京的人里会不会有他。
  吴煜安虽已安排了吴二侄子的妻儿回京,但也不是万无一失。韶亓箫去吴府见吴煜安,便是为商量此事。
  端州吴家祖籍那头吴煜安已经处理好了,那一头问题不大。
  吴二侄子当年被送回祖宅的光景就不光彩,又一直被拘在祖宅里,当年他出走后吴煜安又当机立断按着蒋氏的遗言对外宣称他病逝了——现在吴煜安倒是很庆幸自己这么做了。因此祖籍那里,外人甚至多数吴家的自家人,从头到尾对吴二侄子的事都模糊不清的。
  只有祖宅那边少数几个当家做主的人,吴煜安曾去信详细说了全部的事。这毕竟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他们自然也心里有了底。即便到了最坏的情况大伙儿也会统一口径,坚决否认他的身份。
  赵攸瀚已安排人盯着羽林军回京的动静,只要羽林军的人一回京,他们这里就会得到消息。
  然而西北地大,又人海茫茫的,即使是羽林军中的好手也花了将近三个月才捉到一行人。正月都快出了,被派去西北的羽林军才风尘仆仆地押着三辆囚车回京。
  这一日,赵敏禾带着女儿上了街,在城西的一家首饰铺子的二楼时,“刚巧”能见到下头囚车经过的场景。
  赵敏禾心情复杂,终究伸头去看了一眼囚车,却发现她无法如自己想象得那般看到形容枯槁的故人,映入眼帘的只是三辆被黑布包得密不透风的囚车,连顶上都被封了,严严实实得什么都看不到。
  她心中抑郁,在窗边立了一会儿功夫。
  圆圆手里抓着一对小铃铛,天真无邪地跑过来,仰着头道:“母妃,这个好看吗?”
  赵敏禾醒了醒神,看了看女儿小手上一对莲花外形的小金铃铛,对女儿露出了一张笑脸道:“好看。圆圆喜欢这个?”
  圆圆重重地点头,眨巴着大眼睛渴望地看着母亲。
  赵敏禾温柔地摸摸她的脑袋道:“喜欢就叫掌柜的包起来吧,等父王来了叫他付钱。”她出门前叫人给他送了消息,叫他下衙了直接往这里来接娘俩。算着时间,他快下衙了。
  圆圆欢呼一声,跑回去珍而重之地叫掌柜收好了。
  赵敏禾叫自己别再想囚车之事,跟在女儿后面走。
  一听父王会来付钱,圆圆又开始在一堆给小女孩儿佩戴的宫花里翻来覆去地挑挑拣拣。
  小丫头越长越大,开始爱美了。宫里承元帝常命尚衣局给几个嫡孙女做衣裳和首饰,其中圆圆得的东西无疑是最多的,不重样地佩戴起来可以用上好几个月。宫里出的东西胜在精致,外头的虽很少有那么巧夺天工的,却偶尔有几样样式新鲜的。
  赵敏禾原还担心女儿年纪小,审美不足,选好的东西会不实用,后头却发现她从小耳濡目染出来的品味不差,而且从来都选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久而久之便随她自己去了,只在必要时提点几句。
  到韶亓箫来时,圆圆已经选好了两朵小宫花、一对小耳坠,还有最开始那对金铃铛,还给她娘选了一支玉兰点翠步摇和一支花枝凤尾步摇。
  面对女儿笑得玉雪可爱的小脸儿,韶亓箫就没有不应的,况且女儿只挑了这么几样而已。
  他还拾起女儿为爱妻选的两支步摇,鉴赏了一番后夸了几句女儿眼光好。
  圆圆得意地挺了挺小肚腩。
  付了账,一家三口手牵着手离去,圆圆被牵在父母中间,叽叽喳喳地仰头跟韶亓箫说着上半晌弟弟学走路和学说话的趣事。
  落在外人眼里,真是温馨又……刺眼。
  福景郡主韶丰琪便是觉得刺眼的其中一个。
  她素来喜欢排场,来买首饰并不像赵敏禾那样在大厅里挑选,而只喜欢到为达官贵人准备的单独小间里去安安静静地看。
  今日,她进了小间没多久,她身边的人就进来告诉她璟郡王妃带着福昭郡主来了。韶丰琪不想对着令她错失嫁给一个如意郎君机会的人,便在小间里多待了一会儿,没想到这些人连离开的背影都要给她添一个堵。
  她心中气闷不已。尤其看着韶亓箫疼宠女儿的这模样,叫她想到了康怀侯府里那一张张重男轻女的面庞。
  她嫁到康怀侯府戴家已经三年,只生了一个女儿,偏偏怀孕生产时都不顺利,大夫说必须静静养上好几年才行。
  婆婆也可恶,不喜欢女儿不说,竟还说她伤了身子不能好好伺候夫君,当即就给了丈夫好几个通房,甚至还从府外纳进了一个妾。戴志行也懦弱又愚孝,被婆婆哭两声竟也接了。若不是后来她父王出面去了趟康怀侯府,只怕这些妾侍通房的避子汤都会停了!
  想到这里,韶丰琪忍不住又愤恨起来!
  若是她当初嫁的赵煦,以赵家那样严格的家规,哪儿会有现在这种糟心事?!再者说,以赵家那种阳盛阴衰的环境,女儿只会得到更多的爱护才是,哪儿像在戴家,人人都看她们母女不顺眼。
  就连父王,也叫她没有庶子那就忍着。她的女儿是郡主之女,身上本该得一个县君之位。但她提出为女儿请封时,父王却说要等女儿五岁之后,说不能越过了几个皇子堂兄的女儿!
  *
  韶丰琪的不痛快,赵敏禾自然是不知的。回去的路上还有圆圆在,怕她学舌她并没多说囚车一事。
  直到晚膳后,二人独处时,赵敏禾才寻到机会来问。
  韶亓箫也不隐瞒,道:“今日进城的囚车只是幌子,其实那些人昨日深夜就已经进城。”
  赵敏禾惊得顿了顿。
  “三法司那边已经定了两日后审理此案,大舅兄已派人打听清楚了关押犯人的地方。我们明日还得去一趟吴家。”韶亓箫又道。
  赵敏禾收敛了惊讶的神色,颔首道:“好。明日我带着圆圆和长生去一趟外祖家,有劳殿下护送我们去了。”
  韶亓箫拽起她的柔荑,凑到自己唇畔亲了亲,眨了眨眼道:“遵命,我的王妃。”
  第二日恰巧是休沐日,韶亓箫送妻女到吴府时,“恰巧”还碰上了送吴氏回娘家省亲的赵攸瀚。
  赵敏禾抱着快一周岁的长生,吴氏牵了圆圆,母女俩默契地去了后院跟吴家的女眷说话,只留了几个男人在前院。
  长生可以自己晃晃悠悠走上七八步,也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了。
  吴氏虽在过年时就见过外孙,却还是很稀罕,本想伸手抱抱他,却不想长生很不给面子,只想自个儿软着小脚站在榻上,谁来都不给抱,直到他软软的骨头支撑不住了,吧嗒一下一屁股坐在了榻上,才不甘不愿地翻身爬到赵敏禾身边。
  “母……”
  赵敏禾伸手抱了他在自个儿腿上坐好,给他捏捏小脚,长生才蹦出下一个字来:“……妃”
  吐字还算清晰。
  吴氏挑挑眉,感叹道:“长生骨头发育很好,学说话也比圆圆当初要早一些,看来是个聪明的孩子。”
  赵敏禾却有些纠结,道:“可他以后说话,会不会老是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啊?”
  吴氏还没说话,本来在和三两个看起来同龄同辈的小姑娘、实际上是表侄女们说话的圆圆回过头来,不依地对吴氏道:“外祖母,圆圆也聪明!”
  吴氏好笑地道:“是是是,咱们圆圆最聪明!”
  
  ☆、第174章
  
  韶亓箫回府时,赵敏禾一个人坐在床边,静静看着一双儿女午睡。
  长生睡着之后,臭脾气也消失得一干二净,小脑袋抵着他姐姐睡得香香的。
  赵敏禾望着孩子们可爱的睡颜,过了许久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直觉告诉她,那个撞柱自尽的犯人,很有可能就是她那位好些年不曾谋面的吴二侄子。
  这份直觉在韶亓箫来到她面前时才得到验证——自尽那人,确实是她那个心高气傲却最终走上了邪途的表侄子。
  赵敏禾一时间心中五味陈杂,不知自己该有何滋味。自尽在刑部大牢,只怕最后只能在城外乱葬岗一抔黄土了了终生而已。
  虽是他咎由自取,那人终究与她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当年她刚回京时还曾温和地来与她说过话……谁能料到他最终是这么个结局。若他平平淡淡按吴家给他安排的路子走,何曾会落到这副田地?
  韶亓箫坐到她身边,将人揽在怀里,一起看着两只小猪崽似的儿女。
  半响,赵敏禾转身,反手抱住了他精瘦的腰身,将整颗脑袋埋在他怀里,闷声闷气道:“咱们将来要好好教圆圆和长生,要是他们敢不听话长歪了,你要帮我揍他们!”
  韶亓箫本来轻轻蹙着眉头,闻言低低笑了一声,收紧了环着她的臂膀,低声道了一声“好”。
  二人静静相拥片刻,赵敏禾才有心情问:“你们是如何安排此事的?”
  韶亓箫闻言立时有些不痛快,面上却不显,只道:“我和大舅兄他们,原只是要他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守口如瓶而已,从没想过要他就这么死在牢里。”
  只是天意弄人……
  “所以,昨日深夜,我和大舅兄联手安排了一个人进刑部大牢,与他说了两句话。”
  赵敏禾点点头,她自是信他们的。
  “什么话?”
  韶亓箫道:“我们派去的人告诉他,他的儿子去年便被接回了京中,现在正被他亲祖父接在身边启蒙,那孩子很聪明,才四岁就已经读完了《千字文》。还有……”他抿了抿嘴,看了一眼她的神色,“连堂伯这个一家之主也时时亲自关照。”
  赵敏禾低头顿了片刻。
  吴二侄子先前既会铤而走险去端州祖宅看望妻儿,必定是在意这个唯一的后代的。
  所以,这也算是很正常的威胁。
  先是告诉他,他不用担心儿子以后的生活,因为他的儿子如今是被自己的亲祖父照顾的,他过得很好,如果不出意料,他会在亲祖父的悉心教导下成才,甚至科举为官也不是难事。但吴煜安的亲自过问却昭示着事情的不同寻常,以吴二侄子的头脑,一定能想得到若他的身份被揭露,不光吴家会遭罪,他的儿子更会成为罪人之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大好的前途就此折毁;甚至吴家人迁怒之下,会如何对这孩子也尚未可知。
  韶亓箫又道:“刑部的人说,他将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头脸毁了一大半,根本再无法辨别容貌。”
  赵敏禾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他为何就如此决绝?”
  他揉了揉脑袋:“刚得到消息时,我和大舅兄都以为他只是自傲到了极点,又被此事一刺激才会如此。但今日一早,三法司在发现他自尽后抓紧时间动刑审了剩下的几人。那些人原先一部分是私盐贩子和私铁贩子,剩下的就是落草为寇的山匪,总之都是常年做刀口添血生意的,伤天害理的事没少做,一听有人能牵线搭桥把东西高价卖到北翟,根本想都没想就应下了。这样的人大多都没有傲骨,三法司要他们招供不难。”
  赵敏禾静静等着他的话。
  “根据吴家堂伯和大舅兄费了大力气才打听到的消息,大约也是如此,幕后那人大约是看那些人都无法无天,加之招募来的时间太短,根本就不信任他们——那些人根本就没有进过京,甚至没见过任何一个京里人,负责两边联系的一直是吴家那人,也只有他一个!”
  这是他失策了的地方!
  他兀自懊恼着,赵敏禾却一下明白过来:“所以,他成了所有事情的关键。因为京中的上家是谁、幕后的主谋是谁只有他一个知道……”
  韶亓箫沉重地颔首。
  正是因此,三法司不会放过他,承元帝更不会。即使他咬牙什么都不说,三法司也会将他的身份掘地三尺挖出来,而几年前吴二侄子在京中也算是颇有名气、前途被看好的才子,老师、同窗众多,他被认出来是迟早的事。
  也只有他毁了容貌自尽,方才能一了百了。
  即使后头有人看了他的画像觉得与吴家西府的二郎相似,也会因吴家早就记载在族谱里的“早亡”而觉得只是人有相似罢了。哪怕再怀疑,都死无对证了,又如何能翻出水花儿来?
  韶亓箫却敛下了双目,暗自握了握拳。
  若他早清楚此事,他一定会更加慎重计划,至少要将五皇子韶亓荇的狐狸尾巴揪出来才叫他去死才是!
  谁能料到,韶亓荇自个儿因为承元帝重视此案还来不及找到机会将人灭口,他却和吴家、赵家一起“帮”他扫清了威胁?!
  但再懊恼也没办法。
  人已经死了,韶亓箫只好安慰自己,至少阿禾的外祖家的威胁已除,不用再提心吊胆。
  
  ☆、第175章
  
  第二日,赵敏禾回了一趟娘家。
  吴氏今年已经六十岁,阅历远比她丰富,也比她看得开。
  吴二侄子的死,在吴氏那里比赵敏禾看得开多了。既没有对导致了父母死亡的凶手终得报应的快意,也没有对血亲割舍不断的羁绊,有的只是平静和淡然,仿佛跟所有人一眼,那人只是一个叛了大周的卖国者而已。
  赵毅从头至尾都被蒙在鼓里,但这些日子赵攸瀚早出晚归,跟女婿频繁碰面,他不可能什么都没察觉。只是问起妻子来时,妻子却一脸的高深莫测,一看就是不想他知情。
  换了十多年前,赵毅一定嚷嚷着非弄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