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谋心-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赵敏禾本人,见完哥哥侄子后,便回存芳苑抄佛经去了——明面上昨晚的事确是那么过去了,然而吴氏却以为此事可一不可二(赵毅和吴氏对“昨晚韶亓箫是头一次潜入府中”一事倒是深信不疑),便罚了赵敏禾抄经,一日必抄够两个时辰才行。
赵敏禾这头叫自己平心静气地抄经时,宫里锦墨轩中的韶亓箫也幽幽转醒。
他的眼前先是浮现出明黄色的纱帐,刚开头有些迷迷糊糊的,而后待纱帐上的云雷纹渐渐清晰起来,映入他的眼帘时,他倏地一惊。
韶亓箫刷的从床上坐起,倒吓了一旁打瞌睡的林嬷嬷一跳。
但人醒了是好事,林嬷嬷高兴地立刻上前扶住下一刻又瘫软了下去的韶亓箫,对他嘘寒问暖。
一旁的康平也殷勤地上来问他肚子饿不饿,可想吃什么。
韶亓箫却没心思在意林嬷嬷说不停的话语,他虚弱地半倚在床头,浑身都没有力气,在看清这是他自己的寝宫时背上却又冷汗涔涔起来。
他伸出五指,一把抓住还在说话的林嬷嬷,不安道:“嬷嬷,我……我怎么会在这里!”
他分明记得——昨晚他亲眼确认过了!这一世真的不一样了!他提前两个月随大军回京,她如他临走前一般,依旧待字闺中!
随后他才撑不住沉重的身体倒下的,为何一觉醒来,自己却会在自己寝宫里?身边照旧有林嬷嬷,有康平,却没有她……
难不成,昨晚……乃至前面四年的光阴,都是他南柯一梦么?!
康平霎时闭了嘴。他是跟班,不可以说主子闲话的!
林嬷嬷却没有这顾虑,殷殷切切道:“殿下你也太乱来了,生着病还乱跑!你就算想见赵姑娘,出征一年多的时光都挨过来了,多等几日又何妨?若不是刚巧赵家还有个老嬷嬷懂医,你就这么倒下了,这可叫忠勇伯府怎么办才好?也幸好人家一家子处置起事情来都有魄力,不然事情传出去了,我看别人在背后怎么笑话你!……”
林嬷嬷还在絮絮叨叨,韶亓箫却无心再听下去了。
还好还好,那不是梦……她还在……
他安心下来,一放松便觉得眼前头昏脑涨起来。
林嬷嬷眼见他又晕乎起来,吓得赶紧不说话了,又招呼康平一起将他重新扶着往后靠在大迎枕上,温声道:“殿下平日极少生病,这回病势汹汹,该好好养着。别费神了,要做什么都叫老奴和康平去,啊。”
韶亓箫在林嬷嬷和康平的伺候下,喝了些温开水,又进了些白粥,因实在没胃口只用了小小一碗而已。林嬷嬷也不勉强他,只道过两三个时辰再用一些便是。
而后的药她却没那么好说话,亲眼盯着他全部喝光了才罢休。
药效上来,韶亓箫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承元帝百忙中也来看了看熟睡中还烧红着脸的儿子。
他并未叫醒他,只在他床头坐了一刻钟才叹一口气走了,临走前还嘱咐了林嬷嬷等人好好伺候。
韶亓箫到底年轻力壮,在床上躺了三天便好了许多,身上也不再有气无力。只林嬷嬷不安心,又亲自上手叫他后头又喝了好些天苦药,又不准他出宫去。这一点就连承元帝都举双手双脚赞成了。
韶亓箫无法,只好安心养病。
到他解禁时,都快一个月过去了。朝廷也已将这次胜仗的封赏下发得七七八八了。
对有功之臣,承元帝向来不吝封赏。
如陆崇之流的武将,功劳最突出的几个这一回便是直接封爵。比着太|祖时期的例,陆崇得了穆康伯,袭五代而降爵。赵攸瀚本就是忠勇伯世子,承元帝便把忠勇伯的承袭又往上加了三代……还有诸如刚开始往边关布防的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等人,封赏不一,爵位、金银器物不一。战事刚开头殉了国的怀化将军也得了封赏留于其后人……
留守京中的文武百官以大军归朝后便病倒了的宋首相为首,也得了不少嘉奖。宋首相更是从承恩伯的爵位改成了文庄伯。
一样是伯爵位,承恩伯乃是女眷恩及娘家,说到底还是来自内帏,是叫不响的。文庄伯却是实实在在的爵位,两者之间连承袭几代都天差地别。更何况这爵位里还带了一个“文”字!
诸如文、武、忠、孝、仁、义、礼等嘉字,取字也罢,谥号也罢,是不能随便用的。大周开朝以来,能与这几个字扯上的人或家族,着实不算多。就连当年承元帝为英年早逝的先太子安上了“孝文”二字,暗地里嘀咕先太子是否配得上这个谥号的也不是没有,只是那时承元帝积威甚重,又伤心太过一意孤行,谁都不愿站出来承受承元帝的雷霆怒火罢了。
按理,赵毅虽没随扈,但他留在京中负责调度兵器,也是大功劳一件,但承元帝却迟迟没有封赏他。
不过,除了亲近的人家和与赵毅不对付的政敌之外,几乎没人注意到他有没有得封赏。因为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到了二皇子韶亓萱身上,想看看立了军功的他会被赏什么。
奈何,承元帝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
承元帝虽在很多场合大力夸赞了二皇子,实在的封赏却一直没下来,只道要众皇子们一起封赏才是皇室的大喜事。
而后,承元帝也嘉奖了留守在京中的四皇子和五皇子,尤其是在政事上愈发从容的四皇子韶亓芃,承元帝更是不吝溢美之词。
一时之间,脑子灵活的都清楚了——陛下这是不想叫二皇子一家独大了,才又捧起一个四皇子来。
这些纷纷扰扰却不叫韶亓箫放在脑子里,他只记挂着承元帝什么时候赐婚。明明先前已经跟他暗示过未来老丈人已松口了的,怎么后头又没动静了?
他自身上好得差不多后,便常常去明光殿晃晃,承元帝几乎一办完政事就能看见他的身影。
时间长了,堂堂皇帝也要躲着儿子走啊!
终于,又过半月之后,承元帝加封赵毅为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虽圣旨中言明只是武散官,只留虚职而无实权,还是不少人酸溜溜的——哪怕是虚职,在这俸禄却是实实在在的,最重要的还是后头的荫封。谁家后代没有个不成器的呢,能补勋位及率府亲卫的荫封,谁不眼红啊!
赵毅前头谁也有个散官位,却只是个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这一下子从正五品上跳到了正二品,皇帝偏心的这么明目张胆,还是明君么?!
然而,不及御史上谏,承元帝又往忠勇伯府发了一道旨意——便是将忠勇伯嫡女赐婚于皇七子韶亓箫为正妃。
这下,御史哑火了——皇帝要提提亲家的身份,这个基本与太后皇后的娘家会得个承恩伯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要谏吗?
作者有话要说: 殿下只记得……自己就看了阿禾一眼而!已!
——没错,他断片儿了……
p。s。本来是要设定成阿禾老爹得一个勋官的,然而没想到勋官十二转是要上阵杀敌才有份的……我前面资料没查仔细,这里再这么写就有些bug了~~早知道我就写成老爹上战场了……
然而有钱难买早知道~~~所以改成武散官,然而时间太紧,我没查到散官有没有荫封……现在就先这么写吧~~有知道的菇凉麻烦给我说一说吧。
说了这么多“然而”,在这里再跟大家强调一遍:架空历史,请勿考据~~~然而常识性错误最好还是表有了~~
☆、第109章 进爵
尘埃落定之后,韶亓箫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本是想当日便去忠勇伯府见赵敏禾一面,奈何赵毅这会儿看他哪里都不舒服,愣是不许他入后院,还美名其曰未婚夫妻之间见面不吉利!
韶亓箫泪流满面。他与阿禾婚期都没定下,这样下去以后他见阿禾不是遥遥无期了?
更何况,赵毅还领着他沿着忠勇伯府围墙转了一圈儿,他一见府内五步一守卫的架势,便晓得这是老丈人明摆着在提醒他——我加强了府中守卫,你小子别想再翻墙了!
而后,老丈人便带着他往练功房去了……
韶亓箫缩了缩脖子,他自被抓包后,也是有些心虚的。即使老丈人不捏拳头给他看,他近期、至少两个月内也不打算翻墙了。
现在……似乎好几个月都没办法偷偷来见她了啊……
见不到未婚妻的韶亓箫很郁闷。
连承元帝在闰六月里初一并将在世的六个儿子——包括去年在战时就满了十五岁的韶亓荿——一同赐封了郡王爵,也没叫他开心一些。
前头几个、包括韶亓箫在内的皇子都有了自己的封号,因而只是将爵位从郡公升到了郡王,再添上了数量不一的食邑数,然后已开封建府的几个皇子府上换个牌匾就差不多了。
韶亓荿得了个“旭”字封号,这与他前世倒是一样的。只是他前世并未去晋州,所以无功可封,仅是按例得个郡公爵罢了。
再有韶亓箫自己也不一样了。前世他那个样子,自然什么都没捞到,身上仍是郡公爵。后来一直到三十岁才依例晋封顺郡王。而后新帝登极,给他晋了亲王爵,又改了“璟”字封号。
说起“功”,韶亓箫与韶亓荿两个基本就是长见识去的,俩人在御前只帮着承元帝打打下手跑跑腿什么的,硬要套上功劳也就只有一点点。然而这两个运气也不错——那最后一战,是他两个与赵煦率先察觉端倪的。
有了这首察之功,他俩得个郡王爵也算顺理成章,也没人没眼色地跳出来反驳。
到底承元帝只给了他俩一人一千食邑不是?连之前二公主出嫁时得的三千食邑都不及,更别提这回因战功而得了最多的六千食邑的二皇子了。
群臣没人反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开国之初,太|祖改动了皇子们封爵的规矩,叫自古至今皇子们生来便是亲王的爵位……没了。
一是当时太|祖当时下定决心削藩,所有宗室王公都拘在襄京城中,这么一来年代长了,子生孙,孙亦有子,不用几代宗室就将达到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控制宗室爵位的品级和数量便是毫无悬念的事,否则光是养活宗室便是好大一笔支出,必将成为拖累国库的负担。
二是,太|祖即便要抑制宗室的地位,也从没有打压宗室的想法。叫他们自己上进挣爵位挣官位,总比白养着人好。皇子因功而破例进爵,倒可以为宗室们做个表率作用。至于“皇子十五封郡公三十封郡王”的规矩,则是以防皇帝的儿子真的那么没用、只能混吃等死而已。
然而,太|祖那时没有料到,自他自己与正懿皇后育有宣和帝、安王、宁王三子之后,承德、承元二帝均是单传的独子,连姐姐妹妹都没有一个。承元帝的二公主,更是大周开朝以来韶姓公主中活到成年嫁人的头一个!
这种情况下,大兴宫北边儿专门划出来留给宗室们造府邸的兴安坊,长年都不满员,好多地方都是空着积灰的!
所以啦,承元帝儿子多,这时候逮着个理由想叫每个儿子爵位都高些,在朝臣们看来其实也不是大事,反正没碍着谁的利益,国库绰绰有余付得起食邑,兴安坊也空着好多地方。
韶亓箫和韶亓荿宫外的府邸也定好了,两者相连,并且还在兴安坊的最东边。原因自然是——那里离赵家、郑家所在的建安坊最近,以后陪老婆回娘家十分方便。
只是朝廷上下还在忙战后整顿的事,工部大约要九月之后才有人手忙活他俩的府邸。
不过,韶亓箫还是很高兴承元帝给了他自主选择府邸地址的权力的。他无时不刻想跑到赵敏禾身前邀功去。然而这些日子来,岳父大人每见他一回便提他往练功房去一回,他还每回都找不到机会往后院去见她。
因而直到闰六月下旬,忠勇伯府大办了闵氏生的十一郎和王晴生的五姑娘的百日宴,韶亓箫才找着机会见她。
此时,距大军归朝那晚,已过去九九八十一日了!
————————
也是凑巧,赵家第四代的十一郎和五姑娘生在同一日。
杨氏在四月十九那日,晨曦时分抱到她第二个孙子时还失望万分,到晚间王晴生下小五时便是激动得都不会抱孩子了。
两个小娃娃满月时,朝中上下还忙着,他们父亲叔父祖父伯祖父也是,因而并未大办。到如今百日了,一家子上下才集中精神给俩小的合办了一场盛大的百日宴。
闵氏的母亲闵大夫人本还担心三房嫁进来一个士族王家的嫡女,会对身为三房长媳的女儿带来不利的影响。后头看杨氏与王晴相处虽十分有礼,却缺了一份杨氏与闵氏之间的亲近,这才放了一半的心。再后头,自家女儿如今育有两子,王晴却生了个闺女,那女儿在府中的三房长媳地位便是稳如泰山,用不着再担心王晴在身份上压过了女儿一事。
然而,过了这么三个月,闵大夫人却发现自己想错了。
自王晴生下女儿,杨氏与王晴之间的隔阂仿佛消失无踪了似的。
便如此刻,杨氏是主人家,自然坐在主位,怀中抱着的小团子却不是孙子十一郎,而是王晴生下的小五。她正满脸笑容地逗着怀里的孩子,那小女娃也十分乖巧,一直“咯咯”笑个不停,还笑得口水直流。
杨氏便一口一个“乖孙女儿”地亲自给她拭着口水。
到小娃娃开始耍着小手小脚乱动时,王晴上前笑道:“母亲,小五怕是饿了,儿媳抱她下去吧。”
杨氏伸出一指,用指腹往小女娃下巴点了点,果然见小女娃迫不及待地大张着小嘴“嗷嗷”叫起来,便笑容可掬将孩子小心递给王晴。又嘱咐道:“小心抱好,别摔着我乖孙女儿。”
王晴撅嘴道:“母亲可真偏心,怎的平日不见母亲这么嘱咐我呢。”
孩子已移到王晴怀里头,杨氏用空出的手摸了摸王晴的发髻,笑道:“母亲也是疼你!”她又对王晴的母亲崔氏道,“前几日阿晴得了两盒新的香料,我是不懂品鉴的了,不过今日亲家母在,不如就请亲家母过去帮着瞧瞧?”
崔氏心知这是杨氏寻理由叫她们母女单独叙话,便也不推辞,感激地笑着应了。
闵大夫人暗中撇了撇嘴。
瞧瞧!什么时候王晴能在杨氏面前撒娇卖乖了?杨氏什么时候会叫王晴“阿晴”了?又什么时候与崔氏这般亲近过?
她瞧着杨氏在同别人说话,便凑到闵氏耳边轻声道:“女儿,你休养好身体后,便立马再怀一胎,赶紧生个女儿出来才好!”
闵氏哭笑不得,只好也小声道:“母亲您多虑了。婆婆喜欢孙女是一回事,但大面上并没做错过的。”
周围都是人,她不好细说,但事实确实如此。
这些日子以来,即使婆婆疼爱孙女,也没落下过两个孙子。
如今日,婆婆也是先抱着她生的十一郎见客,好一会儿才换了小五。哪怕抱着小五时间更长呢,到底十一郎已是婆婆第二个孙子了,小五却是第一个孙女,自然更稀罕些,还是六郎赵攸涵的第一个孩子,偏疼些无妨。
况且在赵家,女孩儿比男孩儿更得疼爱是常理。不独他们三房,大房也是如此的。
后院那头,崔氏也在同王晴说着类似的话:“你亲嫂嫂连着两胎都是男娃,你也抓紧些。不过现在也别急着怀胎,先将身体养好才行。先开花后结果,翻了年再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出来,儿女双全才是福气。”
——都是催着自家女儿再生一胎,只是两个母亲叫生的孩子性别却是相反的!
王晴轻轻颠着吃完奶后已开始困倦的女儿。
她也知自己母亲担忧的是何事,便轻轻笑笑道:“母亲,我婆家规矩严,您就安心吧。即使我下一胎还是闺女,婆婆那里也不会叫六郎乱来的。”
崔氏赶紧“呸呸”了几声,急道:“浑说些什么呢!赵家的家规我自然是知晓的,否则当日母亲也不会比你父亲早一步松了口同意这桩亲事。但你也得抓紧些,早些生了儿子才好安心呐。”
王晴笑着连连称是。
似乎是母女二人说话的声音大了些,原本快要入睡了的女娃娃又睁开了双眼,“哇哇”哭叫起来。
王晴笑骂道:“这小娇气包,睡觉的时候是不准别人发出一点儿动静的。如今连她父亲想在早上上职前去亲亲她,也得做贼似的放轻了手脚。一旦不慎将她吵醒了,就别想轻易哄住了。”
崔氏手痒地拍了女儿一下,随后满面笑容地将小小的外孙女接过来,柔声细语哄起来。
女娃娃正是开始可爱起来的时候,不一会儿就咋着殷红的小嘴巴睡起来。即使不是崔氏期盼的外孙子,也叫她喜欢得当成个宝贝似的拍哄。
她压低了声,对王晴道:“我外孙女乖着呢,就你嫌弃!”
王晴弯着眼睛笑笑,不再多言。
作者有话要说: 补好了,下章明天晚上更新~~
☆、第110章 误会
前院里,韶亓箫终于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溜进了忠勇伯府的后院。
这一日是战事胜利后忠勇伯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