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谋心-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敏禾疑惑地挠了挠头,“之前是两天一次。后来他到了昌州,说那里事务繁乱,便常常无法准时。偶尔每日都有信,偶尔三四日。”
  赵毅在一旁补充,“陛下允许他们夹着奏折送家书,八百里加急,那比驿站的驿马快得多。所以女婿的家书每次都是跟着奏折一起来的。上一封是前天收到的,最晚后天就该有下一封了。”
  他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家书十之七八都是他从陛下那儿顺带出来的。
  赵攸瀚望着妹妹微微蹙起的眉头,抿起嘴角笑道:“你写封家书,一会儿我让我们的人快马送到他手中。先别封口,我这里有些事要预先知会他一声。”
  赵敏禾心中有些不安,但还是乖乖先应了下来。刚要问起,赵攸瀚已经解释给她听,“陛下,只怕是要引蛇出洞了。”
  “引什么蛇?”赵毅两眼蚊香眼。
  “妹婿那里陛下应该做了安排,但也大意不得。我会挑几个好手去送信,顺便留下来暗中保护。”赵攸瀚对赵敏禾道。
  赵敏禾渐渐明白过来,她白了白脸色,但想到赵攸瀚的话,她就很快镇静下来。
  只不过,她依旧心中不平,抬头对赵攸瀚道:“七郎是他最爱的儿子,他怎么忍心……”
  赵攸瀚不赞同地打断了妹妹的话,“陛下不是都安排好了吗?否则妹婿那里何必用那么大的阵仗,何必将陛下的亲兵羽林卫派出去?若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赵毅的蚊香眼渐渐清明起来,但他还是气鼓鼓地说道:“你们别当我不存在……”
  “更何况,以我的见解来看,昌州变数太大,难以掌控。襄京城才是重中之重,也更危险!”赵攸瀚说道。
  赵敏禾还是有些难受,眉头始终紧锁。
  赵攸瀚一看就知道妹妹仍没有想通,所以他对妹妹说道:“阿禾,为君者,有时候必定会有所抉择。陛下即使有利用自己儿子之嫌,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揪出罪魁祸首,才好在未来给天下百姓一个真正的明君。”
  赵敏禾听了,倒也渐渐释怀。
  见状,赵攸瀚便开始提议妹妹带着儿女在娘家中多住些时日。
  “璟郡王府如今没有男主人,到底势单力薄,加之身为皇子府邸目标太大,反而在忠勇伯府还有个照应。最好,你等陛下的行动完毕之后再回去。”
  赵敏禾身为一个母亲,到底要为年幼的儿女的安全多做考虑,因而她没有多犹豫就应下了。
  *
  昌州。
  赵攸瀚猜测得**不离十,但他派出的信使还是迟了一步,在赵家人书房秘议之后的第三天夜里——此时赵攸瀚的信使甚至还没到昌州地界,韶亓箫就被随行的羽林军昭武校尉匆匆唤醒,又匆匆被扔了一头的羽林军的戎服叫他赶紧换上。
  韶亓箫忍着睡意,蹙眉问道:“怎么回事?”
  昭武校尉肃容递上一封秘信,说道:“这是陛下的密旨,请七殿下速速换上这衣裳,即刻与二殿下、大皇孙一起从后门离开。”
  韶亓箫接过秘信,揭开泥封,确定是承元帝的手书无疑,便一目十行将内容看过,随后他不再浪费时间,飞快起身换上身旁这件普通到他两世都不会穿的盘领窄袍,外头套上最普遍而沉重的铠甲,又戴上毫无美感的幞头,将自己收拾成了一个看起来有些白嫩的大周羽林军。
  韶亓箫刚收拾完,外头就进来一个身形与他相近的华服青年,粗看之下面容也与他有几分相似,加上穿了一套代表着皇亲贵胄的紫色绣金祥云常服和头顶的华丽白玉冠,不熟悉的人大约不会对此人就是当朝七皇子有所怀疑。
  看到了此人,韶亓箫便明白承元帝一定早有计划,这才连替身都一早就准备好了。
  他走到桌案前,正要伸手去提一个行装,就听昭武校尉又道:“为防露陷,行装不宜带走,请七殿下见谅。”
  韶亓箫抿了抿唇,飞快道:“我只拿些药。”
  他打开行装,从里面抓了两包赵敏禾为他准备的医药包,刚要合上,就见衣裳底下露出了一点白瓷罐子的痕迹。韶亓箫顿了顿,还是伸手将它取出来塞进了怀里。
  他们这一晚是住在昌州的驿站里,韶亓箫下来时二皇子韶亓萱和他的长子韶仝珺也刚到,二人与他皆是类似的打扮。
  昭武校尉在一旁看着这三个即使穿上了最普通的戎服却还是难掩华贵气质的龙子凤孙,硬着头皮献上了一盘草木灰。
  韶亓萱被人搅了安梦,脾气正臭着,当下见了还要“毁容”,脸色更黑。
  韶仝珺作为一个跟韶亓萱相处了二十年的好儿子,连忙赶在韶亓萱发飙前拉住他道:“父王,时间紧迫,我们还是听皇祖父的安排。”
  有承元帝这座大山压着,韶亓萱总算心不甘情不愿地跟弟弟和儿子一起,在脸上、手上抹上了一层脏污的灰烬。
  随后,三人便只带上了自己的随从,趁夜骑马离开了驿站,而留下的三个替身则会带着羽林军,继续前往下一个县府“代皇父巡狩赈灾”。
  一路快马加鞭,直到天色微亮时分,几匹奔驰的骏马才寻了避风处停下来休息。
  韶亓箫带了陶卓一个侍卫和康平一个内侍,韶亓萱父子也是一样,只有两个侍卫和两个内侍。
  三个皇子、皇孙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生中从未如此受苦受难,奔袭了半夜到这会儿早已又累又饿。
  韶亓萱父子带来的两个侍卫结伴去打些野物,陶卓留下来在四周警戒,三个内侍则忙着生火,不管如何,总先要将饥肠辘辘的肚子填饱。
  韶亓箫从怀里摸出他临时带上的那罐蜜饯,从中摸出一个塞进自己嘴里飞快咀嚼起来。甜甜的东西一入口,韶亓箫就觉得胃里饱足了许多。
  他大快朵颐,一下子又塞了一颗吃起来。
  正吃得开心,就听旁边传来幽幽的声音:“你哪儿来的蜜饯吃?”
  韶亓箫抬头,只见韶亓萱正脸带愤懑地看着他,似乎他在此刻吃蜜饯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似的。
  他嘴里的蜜饯还有没咽下去,便一边嚼一边口齿不清地说道:“窝家阿禾…为窝准备的…零嘴儿。”
  康平翕了翕唇,想说“这是王妃为您准备压苦药的,可不是零嘴,而且您还阴奉阳违,总是趁奴婢不注意偷吃”。但一看到对面的当朝二殿下一面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却又一面偷偷咽口水的样子,康平摸了摸鼻子,觉得自己还是别说话了。
  难得看到他家殿下逗二殿下哩。
  下一瞬,康平却后悔自己没去拆他家殿下的台了,因为他家殿下竟扭头对他和陶卓说:“陶卓、康平,过来,吃一颗填填肚子。”
  这下,康平都觉得自己背后已经被二殿下那嫉妒到火热的视线洞穿了。
  陶卓已经大大方方地走过来接过一颗,康平踌躇了几下,最终还是在他家殿下的注视下也磨蹭过去取了一颗来吃。
  这蜜饯其实是用大青枣做成的蜜枣,平时只会让康平觉得甜到发腻的味道,现在却让他热泪盈眶,因为甜得果腹啊!
  “咕~~~~~”一阵饥饿的响声从韶亓萱胃部发出来,响得在场人等听得一清二楚。
  韶亓萱脸色瞬间变得又青又红,辗转反复了好几下才重重地别过脸去,意图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韶亓箫挑挑眉,笑盈盈地将白瓷罐子递过去,开口道:“是我的不是,没想到二皇兄和阿珺皇侄也该饿了。不嫌弃的话请拿去分了吧。”
  韶亓萱还是别着头没动,他身边的韶仝珺无声地叹了口气,然后自己起身,走过来接过罐子。
  瓷白小巧的罐中只剩下泾渭分明的四颗蜜枣,韶仝珺道了声谢,从里面取出了三颗,然后将剩下最后一颗连着白瓷罐还给了韶亓箫。
  回到韶亓萱身边,韶仝珺将其中两颗塞给了韶亓萱,自己留下一颗慢慢吃了。
  韶亓萱嘴上倔强,其实一直没错过周围的动静,见儿子只给自己留了一颗,反而给了他两颗,便自己塞了一颗进嘴里,剩下的一颗又飞快塞进了儿子的嘴里。
  韶仝珺没有防备,猝不及防嘴里被塞了颗蜜饯还没反应过来,就见父王凶巴巴地说道:“愣着干嘛,咽下去!小孩子家家的别饿肚子!”
  韶仝珺红了红眼眶,最终回了一句:“父王,我二十岁了,不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么么哒~~
  月底了,在营养液清零前,有营养液的小天使们请大力浇灌我的文文吧~~~
  
  ☆、第211章
  
  正说话间,韶亓萱父子的两个侍卫回来了,一人手上提了两只瘦弱的野兔,另一人兜里揣了几个青色的果子。
  韶亓萱见他们弄回来的东西这么少,绝对不够在场这么多人吃的,难免觉得失了面子,不由呵斥道:“怎么回事!连打猎都不会吗?!”
  两个侍卫惭愧地低了头,声音嗡嗡地请罪。
  韶亓箫摆摆手,实事求是道:“二皇兄,昌州遭了灾,一路上那些百姓吃的喝的你也看见了。想必山林里能抓的野物都已经被附近的村民抓遍了,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弄到这些给我们填肚子,不错了。”
  韶亓萱后知后觉,却仍重重“哼”了一声,“要你做好人!”
  韶亓箫无所谓地笑了笑。他这个二皇兄向来是个脾气不好又要强的,这会儿心底该反应过来了,再来噎他一句也不过是抹不开脸面罢了。
  一行总共九人,两只野兔分下来,每个人也就差不多填了填肚子,不叫挨饿而已,却是吃不饱的。
  原本侍卫和内侍还想先紧着三个主子来,但韶亓箫还没说话,韶亓萱却已嚷嚷道:“你们不吃饱,一会儿就没力气了。难道这以后还得我们三个皇子皇孙出力来照顾你们不成?”
  韶亓箫啧了啧嘴,分明是好意的话却硬要弄成这么难受的说辞,他二皇兄大概也算得上是刀子嘴豆腐心了。
  总而言之,一行人勉强裹了腹之后,韶亓箫一边咬着叫人牙酸的野果,一边提议核对一下他们收到的承元帝的秘信。
  韶亓萱父子二人那边只有一封秘信,不过却是点明叫父子俩一起看的。
  ——韶亓箫听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他家父皇也很明白这位二皇子的性格,才叫韶仝珺跟着看,好在旁边及时劝着。
  于是,同样作为甜食党、于是同样龇着牙咬酸野果的韶亓萱父子,同韶亓箫交换了彼此的秘信看着。
  不过片刻,韶亓萱首先放下了韶亓箫的秘信,上上下下打量了韶亓箫一会儿,然后用一副勉强控制了上挑的嘴角的面容说道:“我还以为你在父皇那儿一直都是特殊的呢,没想到这次父皇倒真是没有厚此薄彼,给了我们完全一样的秘信。”
  可不是么,按韶亓箫的记忆来看,这两封秘信除了开头的称谓,后面简直是一模一样的——除了用寥寥数语交代自己的计划之外,便是命令他们短时内不得回京,而是前往博州去帮八皇子韶亓荿,若遇意外则见机行事便可,只是三人之间须得互帮互助。
  他怀疑承元帝应该只是照抄了一份而已。
  不过,韶亓萱这话却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韶仝珺拉了拉父王的衣角,小声道:“父王,如今江州一带出了乱民,昌州受灾情况也不好。皇祖父自然是要我们一起走,才好互相有个照应。”
  韶亓萱哼了哼,没有再说话。
  韶亓箫也不去与他争辩,只与朝他歉意地笑着的韶仝珺微微颔首。
  他静下来思考。承元帝摆明了是要引蛇出洞,他们这里换了替身,便是说明襄京城中的阵仗已经摆开,而承元帝担心他们会有危险,为保万无一失才换了人,又支开他们去往安全无虞的博州。
  这些事情都有承元帝安排,韶亓箫一点儿都不担心。
  他担心的是,他眼下已经离开了昌州的赈灾队伍,承元帝又嘱咐短期内不许他们寄家书回去,这么一来他与襄京城的联系就断了。万一替身那头真出了事,传入京中的消息便是他出事,再加上长期没有他的家书,那不是叫毫不知情的阿禾伤心么?
  韶亓箫握了握拳。
  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赶到博州与八弟汇合,然后在他寄回去的信中做些手脚!
  *
  襄京城中,却没发生韶亓箫担心的事情。
  盖因赵攸瀚担忧私自给韶亓箫送信提醒一事,会惹来承元帝的不满,所以谨慎之下,他便打的是悄悄将信给韶亓箫的主意。
  又恰巧,这次他派去的侍卫都是麾下亲近的精兵,其中一个少年时还近身跟随过赵攸瀚好几年,甚至不止一次地围观过赵攸瀚与妹婿的切磋。所以这个侍卫认识韶亓箫不说,没准儿韶亓箫还能觉得他眼熟。
  因此,一行人便商量好了,等赶上赈灾队伍后,便由这个侍卫扮成个灾民混在百姓中间,然后认准了人,等挨近了悄悄将信递过去,也不用怕韶亓箫误以为他们不怀好意而不肯接信。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等到那个侍卫在一群金甲寒铁的羽林卫中间见到那个看起来很像但完全不是七殿下本人的“七殿下”时,他着实吃了一惊,再看一边的“二殿下”和“皇长孙”,也是莫名的违和,按下惊慌之后,几个破衣裳打扮的“灾民”在他的暗示下不着痕迹地离开了领取赈灾粮的队伍。
  赵攸瀚的侍卫都是行伍出身,认出了羽林卫领头的昭武校尉颇有两人,确认过此人没被调换之后,再联想这次的任务就是暗中保护七殿下,几人倒有了些想法,只是到底还需要请示赵攸瀚,于是他们简单商议之后,便安排骑术最好的一个漏夜赶回襄京城禀告,其余人暂且留下来,暗中查探真正的七殿下的下落。
  赵攸瀚接到消息,沉吟了一会儿,便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赵敏禾。
  赵敏禾还算镇定,她想了想,抬头对赵攸瀚说道:“大哥,以我对七郎的了解,他在离京前那些举止并未有任何不妥,他确实以为自己是去巡狩赈灾的。所以如今这样,应当是父皇的人在半途中安排他去了别处。可他现在究竟去了哪里?”
  赵攸瀚已经将此事反反复复地思量过,便说道:“这就要看陛下对他是如何期许的了。”
  他站起身,透过窗棱望着大兴宫的方向。“如果陛下对他寄予厚望,那么此刻他应当还有别的重要任务,也许过不了多久便会秘密潜回京中;但若他只是一个引出贪狼的道具,那如今他只需自保就好。”他转过身来,面对妹妹,“你觉得他是哪个?”
  赵敏禾渐渐清明,抿起嘴角道:“自然是后者。”
  “为何?”
  “若是前者,父皇就不会叫七郎与二皇兄和阿珺一起去,那样既不方便七郎脱身,还容易被他们二人分了功劳。而且……阿珺,他还是皇长孙……”
  赵敏禾心想,也许她一直都想错了。
  从她猜到可能会有人在昌州将韶亓箫除去开始,她便一直以为韶亓箫他们一路中,韶亓萱和韶亓箫两个皇子是主角。但放到誓要夺嫡的五皇子韶亓荇的视野上来看,却是韶亓箫和韶仝珺才是他的头号目标。或许,韶仝珺反而更招杀机。
  韶亓箫是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他确实有这个可能成为韶亓荇最大的绊脚石。但韶亓箫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既不是嫡,也不是长!如果他能以自己的才干傲视其他皇子们,那还好说,可他这么多年来可从没在众皇子中一枝独秀过!一个从未服众过的皇子,成为太子的可能性一下子就小了!
  而韶仝珺却是正经的皇长孙,是“实际上的皇长子”的嫡子。如此一来,嫡占了,长占了,至于贤,看韶仝珺如今的样子,他也称得上……
  赵攸瀚看了妹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想得太多了!陛下要立也是立‘皇太子’,绝不会去立‘皇太孙’!”
  赵敏禾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不服地说道:“大周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先例。昔年太|祖皇帝不满长子宣和帝,所以一早就立了先帝为皇太孙……”
  “那不一样,”赵攸瀚老神在在地打断了妹妹,“太|祖子嗣稀少,安王、宁王与宣和帝一母所生,年纪又差得多,先帝被立为皇太孙时他们恐怕都还从没想过那个位置,先帝又有太|祖皇帝全力支持,这个位置他当然坐得坚如磐石。而现在呢,陛下皇子皇孙众多。皇子之间相争了这么多年,他们心中早有一本账,谁能上位谁又不能,他们早已盘算得清清楚楚。到了最后关头,他们也不是非得弄得你死我活不可。但若是突然之间再杀进来一个皇孙,只怕江山社稷都不够这群皇子皇孙折腾的。就好比一个大户人家,祖父跳过了自己众多壮年的儿子,反而把家业全数传给了一个在他们眼里还乳臭未干的孙子,只留给了那些年富力强的儿子们少许的肉渣滓,你说这家子还能不乱吗?”
  赵敏禾想起来她上辈子,往前数两个朝代可不是发生过一样的事吗。那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嫡长子死了,于是将嫡长子生的嫡长孙立为了皇太孙,最后皇叔不满,将已经登基的皇太孙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