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嗣子嫡妻-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想越觉得这事好,承元帝不由想得更多。这次被雪埋得可不止罗四海一人,还有更为位高权重的凉国公。而凉国公世子,也到了成亲的年纪,还有宁国公府那丫头。两家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结亲后他也好削弱兵权。这种东西无所谓忠诚不忠诚,而是必须得掌握在帝王手中。
    他的儿子中……似乎只有老四懂行兵打仗。他是太子一母同胞的弟弟,同为皇后所出,倒是不错的人选。
    不过在这之前,老四是不是得先成个亲。最近他常往衍圣公府门前跑,听说还把公府从山东来的亲戚给吓着了。为此国公爷还上奏折,隐晦地提醒他,该给四皇子找点事做。虽然折子是在弹劾,但能看出衍圣公口气松了不少。
    这么一想承元帝便华丽丽地走神了,直到头顶一计爆栗子,疼痛感将他拉回现实。一抬头,便看见师兄那张看似邋遢实则红光满面,皱纹比他还要少的脸。
    “我说了这么多,你是一句都没听下去?成家需得先立业,袁恪如今那样,你让他拿什么娶媳妇。”
    承元帝这次学乖了,垂手问道:“依师兄看,如今该当如何?”
    “咱们做长辈的,自家孩子受了欺负,总不能不闻不问,这口恶气也得出。父皇立大齐时就曾说过,祖宗礼法不可废,但能者居之,朝廷不养酒囊饭袋,更容不得不顾礼法之人。”
    “师兄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给镇北抚司去查。”
    承元帝这话说得毫无压力,他是皇帝,他说谁不行,那家一定得倒霉。这次他倒不是有权任性,肆意妄为昏君范,而是想收拾安昌侯府太容易也太理所当然。
    三言两语间,两人就决定了安昌侯府的命运。而此刻侯府后院中,鬓发皆白,却给儿子当马骑的老安昌侯脊背一抖,不由地打个喷嚏。
    柳姨娘站在他边上,忙端过去一盏热茶,边打眼色给儿子边劝道:“侯爷莫要太惯着他,他可不能学世子那样。”
    “什么世子,那孽障整日就知道在外面惹事。定是因为他,别人才咒骂于我。”
    “侯爷可千万得保重。”
    柳姨娘可不是什么善茬,什么时候该装白莲花,什么时候又得明说她一清二楚。比如此刻侯爷刚跟儿子玩了一下午,心情正好时咒骂两句,她得同仇敌忾。左右世子也不是侯爷的儿子,就算明着给他穿小鞋,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还没等她将车轱辘话变着花样的说几句,书房外早已被她买通,只负责守门的小厮急匆匆冲进来。
    “侯爷、柳夫人,世子带着一群官兵,把咱们侯府给围住了。”
    世子?再三确定此事属实,老安昌侯怒不可遏。柳姨娘直觉此事不妙,忙看紧了儿子。还未等她将儿子拖到身后护起来,就见一穿着世子袍服的玉面公子推开书房门,躬身道一句得罪,二话不说命后面官兵开始搜。
    来人正是周元恪,得到小丫头肯定答复后,他整个人跟踩在棉花堆里似得,浑身上下轻飘飘。一路骑马返回金陵,原本一盏茶的路程他足足跑了一个时辰,概因晕头转向之下走错好几条路,马儿一直围着原地转圈。要不是因为骑术好,恐怕他还得失足几次。
    刚入金陵城,便被一糟老头拦住。好半晌才认出,来人是他师傅,而且师傅这次给他带来只更大的馅饼——抄家安昌侯府。
    这事他自然是万分乐意,原因很简单,在柳姨娘生出男丁后,安昌侯曾想过要他暴毙。当日若不是师傅及时将他救出,请在报恩寺讲经的弘真大师为他医治,并亲自传授他只装烧坏了脑袋,纨绔做派的保命,只怕他活不到今天。
    世 人眼中安昌侯府于他够好了,锦衣玉食地养着那般纨绔的世子,宁愿委屈亲子也不撸掉他身上爵位。但实际情况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又不是快榆木疙瘩,谁有 恩谁有仇他一清二楚。哪怕安昌侯奏请拿掉他爵位,将他扔到半边眼不见心不烦,他也绝无半点怨言。但一边高高地捧他做世子,暗中在他饭食中掺五石散,又到处 宣扬他恶名,这就是摆在明面上的仇恨了。
    故而此刻抄家,他非但毫无不忍之心,反倒有种解脱之感。一个人的时候倒不在意,但如今有了小丫头,他迫切地想要摆脱这一切。
    带兵冲入书房,他知晓侯府最核心的机密。安昌侯何止暗中倒向三皇子,他所做之事,比明面上多太多。
    柳姨娘母子尖叫着缩到角落里,安昌侯倒还有几丝定力。但这份定力,在他见到那个长着金陵四公子中最为神秘的袁恪脸,却穿着世子衣袍的青年走向书架,熟门熟路的推开那个平日他最钟爱的宋汝窑花瓶下的暗格时,悉数消散。
    “孽障,尔敢。”
    周元恪连一个眼神都没给他,冷冷地朝后面吩咐:“拦住侯爷。”
    而后他熟门熟路地打开暗格,启出几封书信,打开一看他颇为无奈。这里面不止有雁门关外草原上的来信,更有几封出自三王爷之手。这世上真有人那般傻,明晃晃的证据不烧掉,反而小心存着等人来搜。
    不过周元恪倒是理解,就如安昌侯一直未上疏撸掉他的世子爵位一般,此人颇为防微杜渐,且近几年随着岁数增大,做事越发畏首畏尾。他存着这些信,大抵也是怕日后三王爷翻脸不认人。
    展开几封信在手心里拍拍,他随手从袖子里掏出一卷明黄色的卷轴,正是承元帝亲笔所写,连侍中都未经手的搜查令。见此安昌侯腿一软,陛下全都知道了?
    “是你说的?”
    两人都明白这话的意思,周元恪也不否认:“我便说不是,你可会相信?毕竟父子一场,也罢,我替你达成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说完他也不卖关子,而是打开另一卷诏书,正是依安昌侯之愿,更替世子的公文。落款处的时间,却是在十几年前,那时世子还是一心向上的嗣子,并非恶名满金陵的纨绔。
    原来他被瞒了这么久,这一刻安昌侯忘却了恐惧,只余满心悲愤。


☆、第87章 袁府立
????安昌侯府串通北边蛮夷,意图谋反,成为金陵城中最大的事。书房中那些信一出来,就连承元帝也颇有些瞠目结舌。
    本来他设想中,随便找个理由除去安昌侯爵位,为朝廷省下一份钱粮同时,更能狠狠地替师侄出一口恶气。承元帝向来拿师侄当自家小辈看,抛却护短,安昌侯府狠毒又怯懦的做派,着实恶心着他了。
    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想到,连给亲生儿子奏请更换世子都不敢上折子,胆小到畏首畏尾的安昌侯,竟会有造反的胆子。
    没错,勾连大齐以北的外族,私自透露行军路线,这是明目张胆的叛国谋逆。想了半天,他只能归结于安昌侯对他后宅那妾是真爱,感情深到可以冲冠一怒为红颜。
    边被迫接受这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另一边他还要善后。任何有原则的帝王都知晓,叛国一事,不论出自何人之手,都属于绝不能姑息的类型。
    但如今此事就麻烦在,师侄还在那家的九族里。左思右想,他还是拿出了师门收徒时就已准备好的圣旨。甭管这圣旨有没有颁出去,反正他是皇帝,他说有这事,还有谁敢反驳不成?如今他唯一怕的,就是到处决之时,师侄囿于礼法为那一家子人求情。
    周元恪会为安昌侯府求情么?
    从他抄家时,毫不留情地扒出最机密的暗格就能看出,他对侯府没什么感情。总归他还是个正常人,受这么多年糟践,不恨就已经算心胸开阔。要是再反过来,让他为那些人求情,那可真是受欺负惯了已经习以为常,总而言之那样的人傻到没边。
    至于名声……当了那么多年金陵第一纨绔,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如今这点小风浪能吓着他?
    要说害怕,这会他唯一怕的,就是提亲这事。大齐婚事虽然明面上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父母之命中的可操作性太大。
    家 风正的官宦人家,一不缺钱二明事理,父母对女儿也不会比儿子差到哪去。当然他所在的安昌侯府是特例,首先他不是亲生,然后最重要的一点,安昌侯府家风简直 可以跟妖风相媲美。他不受重视,不代表别人家都这样,大多数正常人家对女儿亲事一等关注。远的不说,就说衍圣公府,看他好哥们朱厚熙如今的悲惨境遇就知道 了。
    那日在及第街跳坑去衍圣公府族学后,他便以皇子的尊贵身份卷入了公府争斗中。山东老家那些人,被权力和金陵富贵迷住了眼,仗着辈分各种蛮不讲理。为了孔家小姐,他不得不冲锋陷阵,一天天没少唇枪舌战被人骂个狗血淋头。
    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这般努力后,衍圣公只表示考虑两人婚事,到如今还没个准话。
    虽然衍圣公府是金陵城中出了名的疼爱女儿,但就他所知,将军府宠女的程度还要在公府之上。俩人的事小丫头同意了,那只是开了个头,后面还有从家人到外祖家一大套亲戚,尤其是外祖家,肯定看他不顺眼。
    迈 出第一步,总比之前没有丝毫进展,夜夜做梦全是小丫头要好。长舒一口气,周元恪如此安慰自己。回到玄武大街那栋看似不起眼,实则离将军府不远的宅院中,脱 掉安昌侯世子那身满是脂粉味的衣裳,换上清爽的青衫,重新束发后,他伸个懒腰,看着绸衫慢慢在火盆中化为灰烬,他只觉全身轻松。
    是时候拜访下将军府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管家。”
    高喊一声,门外走进一鬓发皆白的老叟。虽然能看出上了年岁,但他一双眼极为有神,步子间也带着刚毅。罗炜彤在这一定能看出来,这得是常年训练且久经沙场的老兵。
    周 元恪算是天下唯二知晓来人身份的,这位从小陪在他身边的管家,便是当年高皇后亲自遴选,派到太子身边的贴身侍卫。上马能领兵打仗,下马能入厨房厅堂的高皇 后,晚年因丧子而创办慈幼局收留天下孤儿,那这位传奇女子是否知晓儿子尚在人世?这个连承元帝都迷糊的疑题,周元恪却是一清二楚,高皇后一定清楚。
    至于她为何没把太子叫回来,助其登顶帝位,这事师傅一直讳莫如深。既然师傅不想说,他也不打算问下去,但如今他想帮师傅完成一个心愿。
    “袁叔,脱离了侯府,如今我也算无家可归,是时候挂咱们府上匾额了。”
    老管家坚毅的脸瞬间变了:“你是说……”
    “对,就是袁府。”
    太祖皇后姓袁,整个袁家在乱世中死的死、散的散,只留皇后一人。前太子爷隐姓埋名后,也以袁姓自居。他袁恪之名,也来于此。
    对 于姓什么周元恪倒没那么看重,当然他也不是张王李赵随便拿一个都可以过来姓,而是相比于姓周,他更情愿自己是袁家人。倒不是贪慕富贵之类,退一万步讲以他 如今本事,赚一份富贵算不上难。师傅这些年不仅教他武功、教他读书识字,更把最信任的袁叔放在他身边,人心都是肉长的,他愿意弥补师傅唯一的遗憾。
    “挂袁府,就把库房中最大的那块匾额拿出来。”
    “好咧。”
    感动仍在,袁叔迈出书房的步子却更轻快了些。
    忙完这一切的周元恪,不,如今已经彻底改名叫袁恪,开始专心地为一件事发愁……如何得到小丫头家人的认可。这会他却丝毫不知,一场株连九族的砍头危机,就这样在无形之中化解。
    话分两头,却说安昌侯锒铛入狱后越发不甘心,他心下有数,单凭那几封信就足够砍他八百遍头。可一夕之间从富贵且受人尊敬的侯爷,变成天牢中的阶下囚,这中间的巨大落差让他着实承受不住。
    终归是做过侯爷的人,到此时脑子还算灵光。绝望中思索半晌,还终于让他想出个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的主意。想他精明一世,没想到最后竟然落个灯下黑。既然周元恪不仁,就莫要怪他不义。
    故而当刑部来审案时,他表现得万分配合。刑部判官他也打过照面,且刑部与镇北抚司近来颇有些水火不容,这会定会帮衬于他。
    “差 官也知晓,府里世子为人向来叛逆。故而他化名袁恪时,也遮遮掩掩,唯恐它人发现此点。与外人联系之事,皆出自他手。我毕竟上了年纪,精力有所不济,一时不 查便让他犯下如此滔天大祸。此事虽如今已成定居,然但凡我上点心,在他几次往将军府小姐身边靠时探查一二,也断不会有此疏漏。”
    说完他掩面而泣:“是我对不住凉国公、平西将军,以及埋在雪崩下的大齐将士。”
    很 多时候零散事实摆在那,就看人如何去串联。安昌侯这会真是急中生智,一大堆捕风捉影的事串起来,乍一听还真像那么回事。这话传到跟镇北抚司争权的刑部官员 耳朵里,即便理智上多少明白,饱读诗书曾被陛下夸赞的袁恪,本质上怎么都不会是个纨绔,但不妨碍此事对他们太有利。
    再者安昌侯所言实在有理,若非亲手办理,世子怎会那般明确地得知暗格所在;再者他平素行为乖张,不欺负人就阿弥陀佛,三番两次帮将军府小姐,肯定也不是出自善心,如今看来怕是借机打探军机。
    至于被嗣子坑了的安昌侯,着实可怜,但那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沾上这等事,没人能全乎出来。若不是为了他那份证词,这会刑部官员都不想跟这位神色癫狂、明显在巨大打击下有些精神失常的老翁说话。
    “我总要为自己留个根。”
    安昌侯提得要求不算太过分,只是保命而已,又不一定要保住他荣华富贵。最好办的是,侯府幼子至今还未成年,杀头也算不到他份上,罪责再重也就是个流放。到时候他派押解官兵照顾一二,也算仁至义尽。
    两人就此达成共识,却都没想到,能在官场这个大染缸混的,就没个笨人。有时候一些事,孰是孰非说不清楚,到最后谁成王谁败寇,还得看当权者的喜好。
    故而当安昌侯满怀着同嗣子一块下地狱,将暗中隐藏家产转移到儿子名下的报复念头,刑部官员查完案踌躇满志以为终于抓到镇北抚司那帮锦衣卫把柄,一人作证一人面圣,将此事上奏承元帝时,却出乎意料地得到一顿劈头盖脸的咒骂。
    “一群酒囊饭袋,这么点事都查不清楚,重新回去查。”
    大怒的承元帝将奏折甩到他们头上,也不告知这些人他们具体哪做得不周到。总之说来说去就一句话:如此结果我非常不满意,你们重新查。
    因为前面给镇北抚司穿小鞋,如今整个案子却是彻底被推到了刑部头上。刑部衙门里,自尚书向下,所有官员面面相觑。事关三王爷,那可是陛下亲子,轻不得重不得,本打算将此事推到安昌侯父子身上,赶紧结案一了百了,谁知却弄到如今的骑虎难下。
    正当尚书犹豫不决时,一位家住玄武大街的官吏小声说道:“袁恪已经重新开府,府门前挂的牌子不姓周,而是袁府。那块牌子规制,可不像镇北抚司小吏能用。”


☆、第88章 欲刺杀 
????刑部下面负责审案的秉笔小吏可能不知事,但听到“袁府”二字,刑部鬓发皆白的老尚书却陡然打个哆嗦。????“确定是袁府?哪个袁?”
    小吏顺手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那两个字,又重申了一遍匾额的华丽。这下老尚书不止是打哆嗦,老年人本就体寒不易出汗,这会他一瞬间背上出层冷汗,几乎浸湿了衣裳。
    “袁……难怪……”老尚书如梦似幻地喃喃道,在下属不解的目光中,斩钉截铁地下命令:“安昌侯勾连外族,叛国谋逆,此等逆贼其心可诛。”
    身为刑部一把手,老尚书很少管事。尤其是近几年,有镇北抚司掺和进来,刑部负责事务明显减少,虽然下面人有所不甘,但老尚书却看得明白。打狗还需看主人,镇北抚司属于承元帝,一般人惹不得。故而他安心端坐正堂,做起了弥勒佛。
    许久不发话,这次语气却如此凝重,瞬间整个刑部都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跟随老尚书多年,与他是儿女亲家的侍郎指指天上,小声问道:“京城里可没姓袁的大户人家,莫非是……”
    老尚书眼皮都没抬一下,颇为沉重地点头。其余人一头雾水,侍郎却沉默。若是高皇后的娘家,莫说是刑部,就算掌管舆论喉舌的御史台也不敢多插嘴。
    毕竟那可是高皇后,论能力论声望丝毫不差于大齐太…祖的奇女子。身为她的后人,莫说是袁恪那般上进的后生,就算是个酒囊饭袋,朝廷也该供奉着。
    原因无它,高皇后遗德摆在那,只要大齐朝仍立在这片土地上,袁家后人就该活得滋润。
    安昌侯世子出身大家都知道,甭管他是如何搭上的袁家。但牌子都敢挂上了,且承元帝将袁姓的他留在身边,想来也是备过号。明路都过了,无论如何他们都惹不起。
    本以为是颗软柿子,到头来却是谁都惹不起的大爷派。为官之人最会审时度势,惹不起,咱们供着还不成?
    “还不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