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父老当益壮,只是暂且还不用您出马罢了。”五表哥孙杰笑着道。

    八表哥孙勤皱着眉,“其实战事还只是一方面,让人气的却是大周的狂妄,他们皇太后得了头风病,怎么好意思还派了人来通知咱们?怎么,他们侵略着咱们,还想让咱们为他们寻大夫给太后治病?全天下还都成了他们家的了!可皇上居然还上赶着要寻名医!这简直……”

    “八弟,慎言。”大表哥孙禹轻斥了一声。

    八表哥这才想起周围还有各位堂妹和表妹,尴尬的笑了笑。

    秦宜宁垂眸在一旁听着这些,便觉得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皇帝那般昏庸,只知道与妖后情情爱爱,背地里算计臣子的事情都做,却从未想过朝廷上下拧成一股绳来对抗外敌。

    大燕朝百姓摊上这样一个昏君,指望他能挺起腰杆硬气起来,还不如指望他早点归天!

    屋内正沉闷之时,外头忽然传来下人的通传声。

    “国公爷,宫中的王大总管来传旨了!此时人正在前院!”

    又有圣旨!?

    定国公忙吩咐人设香案,全家人都去了前院跪接圣旨。

    王大总管面色凝重,缓缓展开了明黄的圣旨,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上国大周太后抱恙,便寻名医得一良方,食聪慧人之脑,可根除病患,咨闻翰林院侍讲学士孙禹,足智多谋,慧心巧思,智勇双全,堪当大用,特封为‘安国伯’,赏黄金千两,前往大周为太后疗病,钦此!”

    院中一片寂静……

    王大总管尖锐的声音,仿佛刀子一般刮过每个人的心口。

    定国公跪伏在地的身体颤抖起来,抬起头道:“敢问王大总管,这是?”

    王大总管轻叹了一声,道:“国公爷,您不要怪罪奴婢,奴婢也是奉旨行事。奴婢在此与您交个底儿吧。大周来了使臣您知道吧?才刚使臣觐见皇上,说大周的大夫给他们太后出了一个药方,要治好她老人家的头风病,必须要生吃天下最聪明的人的脑浆。”

    说到此处,王大总管眼中也有了泪意,却强忍着,压低声音道:“大周使臣与皇上点名儿说‘听说你们国有个写檄文很厉害的,他就最聪明,就要他’,皇上应下了……”

    话到此处,大舅母已经两眼一翻昏了过去,表姐妹们都吓得的哭了起来,慌忙的去掐人中掐虎口,二舅母扶着浑身颤抖的定国公夫人,人人的脸色都惨白的如鬼一般。

    秦宜宁双拳紧握,扶着抖若筛糠的孙氏,定定的看着传旨的王大总管还要说什么。

    定国公这时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苍老的声音越发沙哑:“这,这如何使得……”

    “国公爷,皇上有旨,为了安抚大周,保全大燕,这也是无奈之举。”王大总管叹息着,双手将圣旨捧给了一直沉默的孙禹:“孙大人,您接旨吧。”

    孙禹面色没有丝毫变化,而是转回身去,到了大舅母跟前扶住了刚刚苏醒的母亲。

    “母亲,您别哭。”

    大舅母双眼赤红,使劲的抓着孙禹的手:“儿啊,我的儿啊,不去,咱们不去!这旨意咱们不能接!不去!你不许去!!”

    孙禹眸中含泪,安抚的将母亲搂在怀里,一下下拍着她的背:“好,好,母亲,我不会去的。”

    可是,圣旨已到,不去又该怎么办?

    所有人都慌了。

    秦宜宁心念电转,一把抓住孙禹的袖子,将声音压的极低:“表哥,先接旨,剩下的咱们从长计议,再想对策!”

    秦慧宁慌的满脸是泪,也低声道,“对对对,大周朝山高路远,又有谁认得你长得什么样子呢,到时候换个人代替你去!!”

    二人的话,依稀给了所有人希望。

    是啊,临危时刻,他们都慌乱了。

    大舅母连连点头,“对对,先接旨,咱们在想办法!”

    定国公夫人和孙氏也都松了口气。

    孙禹却是笑了一下,缓缓站起身来:“我孙元鸣身而为人,便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我行得正,坐得端,祖父,祖母,母亲,我不愿苟且偷生。”

    他转回身,快步走向王大总管,冷笑了一声,一把就将圣旨掀翻在地。

    “大周匪类,侵我国土,戮我百姓,欺我国君!想要我的脑浆治病?!做梦!我便是砸碎了也不给他们!”

    话音方落,人已猛然朝一旁的台基狠狠撞去!

    当即只闻砰的一声,红白喷溅,血染青衫,清瘦残躯倒在台阶之下。

    “啊!!”

    “鸣哥儿!”

    “我的儿啊!!”

    谁都想不到,孙禹会这般烈性。

    定国公夫人,大舅母和二舅母都尖叫着昏死过去。

    女孩子们吓得抱头大哭的,晕倒在地的,场面乱做一团。

    五表哥和八表哥,扑在孙禹的尸首上捶胸顿足,痛哭失声,大吼着他的名字……

    定国公浑身颤抖,看着最喜爱的孙儿的尸首,看着那满地的狼藉,忽然扯着嘴角强笑了一下。

    “好,好,鸣哥儿,是我孙家的男儿,是有脊梁的男儿,祖父没有白疼你!祖父没有白疼你……”定国公说到此处,已是老泪纵横,扑倒在地呜呜大哭。

    王大总管用袖子抹泪,焦急的道:“国公爷,这可怎么好,皇上若是怪罪下来,这可怎么好啊!”

    定国公夫人这会儿已经被冰糖用银针救醒,由秦宜宁和孙氏搀扶着坐起身来,闻言冷笑了一声:

    “事已至此,又能如何?我定国公一脉,满门忠烈,一心为国尽忠,未曾有负于皇恩一日,皇上……圣明,想必听了我孙儿的壮举,也会有所动容吧。”

 第七十章 龌龊

    “这……皇上不论怎么想,孙大人抗旨不尊却是实情啊!这叫奴婢可如何与皇上交差!”

    震撼过后,王大总管担心的是自己的小命。

    皇上性子阴晴不定,瞪眼就摘人脑袋,他若空手回去又该如何交差?

    “来,来,你们快将孙大人的尸首,连同这地上的,都收拾起来。”王大总管以袖掩鼻,回身吩咐随行而来的小内侍。

    小内侍们也怕被迁怒,虽害怕,却也大着胆子抖抖索索的上前来,就要收拾孙禹的尸首和地上的红白之物。

    孙杰和孙勤二人愤然暴起,将内侍推搡开。

    “你们做什么!人都已经去了,你们还要拿他的尸首做文章吗!”

    定国公夫人见了,踉跄着就要起来,却因腿软又跌回地上,只能嘶哑着嗓子大叫:“不准动!我看谁敢动我孙儿的尸首!”

    她眼泪糊了满脸,悲痛欲绝的质问道:“人都已经去了,你们竟连他的尸首都不肯放过吗!”

    “想动我孙儿的尸首,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定国公双目赤红,声音沙哑而颤抖,展臂挡在内侍们面前,身躯却宛若一座山,将定国公府所有人都挡在了身后。

    看着如此凄惨的一家,王大总管何尝不为孙禹扼腕?只是交不了差,他也怕性命不保。

    “国公爷,奴婢也是没法子,您是知道皇上的脾气的,若真发了龙性儿可不是你我能够承受的。”

    想了想,王大总管又商量道:“要不这样,奴婢命人回宫回皇上的话,咱们一切都听皇上的旨意如何?”皇上若开恩,那也解了他的为难了,毕竟开罪了定国公,他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定国公咬着牙点头:“既如此,就有劳大总管。”

    王大总管连称“不敢”,忙回头吩咐了个小内侍回宫问皇上的旨意。

    小内侍也不敢见皇上,又推辞不得,只能哭丧着脸视死如归的去了。

    众人便都冒着寒冷在院中那么等着。

    不知几时飘起了小雪,纷纷扬扬的轻雪落地既融,将地面打的潮湿一片。

    可所有人都不愿意避开,院中只听得到女眷们或低或高,或啜泣或撕心裂肺的哭声。

    大舅母苏醒过来,见了儿子的惨状便又哭的昏死过去,二舅母更是与孙氏一起抱头痛哭。

    秦宜宁扶着外祖母,眼泪就像断了线一般,怎么也停不下来。

    大表哥为明志而自戕,何尝不是对昏君的一种控诉?

    只是他们骨子里忠君爱国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话不能说出口,也不敢说出口罢了。

    不说,他们只是以死明志,说了,那便成了有犯上之心了。

    秦宜宁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她却是对昏君恨的牙痒。

    她不禁想到了秦槐远。

    大表哥从前也算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秦槐远又何尝不是?

    身在乱世,最难揣测和抗拒的便是叵测的命运。

    半个时辰后,有错杂的脚步声前来,这一次来的却不只有方才问话的内侍,而是御前行走的几名金吾卫。

    那内侍听了皇上的旨意,底气十足的行了礼,道:“皇上有口谕,命奴婢务必与定国公说明白。”

    王大总管便点头,示意内侍开口。

    院中的哭声渐弱,所有人都凝视着那传话的内侍。

    “皇上说‘你们定国公府自称忠诚,却不肯为国家大义献上一个孙禹,明摆着牺牲孙禹一人便可平息大周的怒火,说不准奚华城便会撤兵,一万多俘虏也会释放归家,可孙禹却只知自己逞威风!莫说是撞死了,就是碎尸万段了,连同尸首和脑浆也要完好无损的给大周上国送去!谁若敢拦,便以抗旨叛国罪论!”

    内侍声音尖细,却也将皇帝暴躁的语气模仿的惟妙惟肖。只是他的声音越说越弱。因为所有人都在用吃人的眼光瞪着他。

    王大总管摆摆手吩咐内侍退下,给定国公行了一礼,为难的道:“国公爷,您是一家之主,您可要想明白,皇上的话已说到了这个地步,人奴婢是一定要带走的。您想想国公府顶不顶得住‘叛国’和‘抗旨不尊’这两顶大帽子。孙大人去了,可国公爷还有其他儿孙啊!”

    定国公双拳紧握,关节发白,额角青筋暴突,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女眷们却已经大哭出声。

    金吾卫便上前去,推开了还想阻拦的五表哥和八表哥,将散落在地的红白之物收入一锦盒内,又合力将孙禹惨不忍睹的残躯抬进了一口临时准备的薄皮棺材。

    王大总管见总算办完了差事,当即拱了拱手,带着人匆匆离去了。

    定国公慢慢仰起头,喃喃道:“天要亡我大周。”忽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双眼一翻,高大的身躯向后仰倒。

    “祖父!”

    “国公爷!”

    场面顿时乱做了一团。

    定国公府出了这样的大事,不出两个时辰,消息便传遍了京都。众人哗然,多少百姓哀叹震惊,多少士卒悲伤愤怒已不可言述。

    秦槐远得了消息便赶了过来。

    秦宜宁、秦慧宁都跟着孙氏在内宅里忙着请大夫照顾女眷。

    莫说定国公夫人、大舅母和二舅母,就连定国公都一并倒下昏迷不醒,定国公府的大事小情一时都没了拿主意的人。

    秦槐远便带着孙杰和孙勤二人,在前院顶起了门楣。设了灵堂,棺内摆了孙禹的衣冠鞋袜,也命人报丧、守灵、烧纸、哭灵,整个定国公府都笼罩在一片素白和哀痛之中。

    而此时的皇帝和皇后,见了孙禹的残躯和锦盒内的那一点猩红掺杂着白,都不满的皱了眉。

    “皇上,您说孙元鸣到底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他对您有不臣不服之心?您吩咐他做事,他便豁出命来与您对着干?”皇后以香帕掩着口鼻,嫌恶的扇了扇风。

    皇帝心中本就有这样的疑惑,经皇后一说,怒火更甚了。

    “朕看孙元鸣就是读书读傻了!罢了,为今只盼能过大周使臣这一关,来人。”

    “奴婢在。”王大总管赔笑行礼。

    皇帝不耐烦的道:“你,亲自去请大周使臣来,就说朕摆宴相邀,再说孙禹这里已经准备妥当了。”

    王大总管忙行礼退下。

    皇帝是想用一具尸体和半盒诛心之物来平息大周的怒气。

    可使臣见了,却拍案而起,愤怒的指责皇帝:“分明是对我大周皇太后居心叵测,要生吃,自然是越新鲜越好,生人发现宰才叫新鲜,这么一具尸首运送过去,还不都变的臭不可闻?!你们叫皇太后怎么服用!”

    皇帝也知道这个道理,只能赔笑说服。

    使臣愤怒的拂袖而去,尸首也没带走。

    皇帝在使臣面前不敢造次,人走后,就一把掀翻了桌案,高声吩咐王大总管:“将孙禹给朕丢乱葬岗去!朕看了心烦!”

    王大总管心里一跳,忙低着头退下按着吩咐办事去了。

    好在王大总管还算有些人性,虽说将人丢在了乱葬岗,可后脚就命信任之人去给定国公府送了信儿,让他们速去收拾,别被野狼、野狗给叼了去。

    孙杰和孙勤听了,再度忍不住大哭,恨的双眼赤红捶胸顿足。

    秦槐远疲惫的道:“无论如何,先将元鸣带回来入殓要紧,其余的须得从长计议。你们也都不小了,许多道理也都明白,皇上龙性儿如此,你们也不单单是你们自身,定国公府可是一大家子人,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

    “姑父说的是。”孙杰抹了把眼泪,道:“我这就带着人快马加鞭的去,八弟,你在这里守着。”

    “好。”孙勤也擦了把脸。

    待到孙杰走后,孙勤感激的给秦槐远行了一礼:“今日这么大的事儿,我与五哥都已经慌了,家里没有个主事的人,我们都不知该如何是好,若不是有您坐镇……”

    “哎。”秦槐远摆了摆手,“都是一家人。”

    孙勤动容的点头道:“是。”

    秦槐远叹息着叮嘱道:“你吩咐下去,叫府里的人都要管着自己的嘴,有些话心里不能想,口中也不能说,皇上正在气头上,一旦传了出去,便是杀身之祸。”

    “是。”孙勤抿着唇点头。

    秦槐远便拍了拍孙勤的肩膀,又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便是为臣之路。”

    孙勤闻言,看着被寒风吹起的灵幡,眼泪又一次涌了上来。

    孙杰这厢好歹是快马加鞭的去将孙禹的尸首抢了回来,终于能够入殓。

    秦槐远看着棺中的孙禹,顿有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之感,想到他生前时才华横溢,最终却落得这么个结局,不免唏嘘。

    孙氏这厢刚服侍了定国公夫人用了药,定国公夫人便叫了包妈妈来问定国公和外院的情况。

    包妈妈已换了一身素色,腰上打着白腰带,行礼道:“国公爷那里,唐姑娘刚给看过,说是急怒攻心,只能吃药慢慢调养,才刚国公爷醒了,吃了药又睡下了。外院姑爷带着五爷和八爷打理着,已将大爷入殓了。”

    “你说鸣哥儿的尸首领回来了?”

    “是。”包妈妈怕定国公夫人再气昏过去,根本不敢提是从乱葬岗上与野狗、野狼嘴里抢回人来的。

    定国公夫人还只当是皇帝将人送回的,伤心的闭上眼。

    因是横死,孙禹只停灵七日便大殓安葬了。

    这些日子,秦宜宁和秦慧宁一直跟着孙氏为定国公夫人侍疾。

    若不是眼看着还有四天便是小年,孙氏还不愿意回秦家。

    但身为人妇,年关将至,到底不能扎根在娘家。

    只是没想到,三人刚进了慈孝园的正厅,就劈头盖脸的被老太君抱怨了一番。

 第七十一章 世态

    “你娘家出了大事,我本也不该多说你的,可你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你虽是孙家的女儿,可进了我们秦家的门便是秦家妇了,做事好歹也要想想咱们秦家的处境才是,别忘了你的夫婿可是当朝太师!”

    老太君这些天一直都憋着这股气!

    虽说孙元鸣那般的大才子就那么去了,着实令人唏嘘扼腕的紧,可老太君担心的,却是他们秦家会被定国公一家牵累。

    皇上有旨,且不论这旨意是否合乎情理,圣旨就是圣旨,孙元鸣以死明志纵然悲壮,抗旨不尊的罪名也是真的。

    出事那日,秦槐远赶着要去定国公府时,老太君就阻拦了一番,只是儿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她没有拦住。

    本以为秦槐远去看一眼也就罢了,谁料想他竟在孙家帮起忙来,就是自己派人去说生了病要秦槐远回来侍疾,他也只是回来看了一眼,确定她只是装病之后讲了一番道理又走了。

    可她这么做又是为了谁?

    想来儿子也不是那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人,说不准是孙氏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今日好容易逮着孙氏回府了,又如何能不发作一番?

    孙氏本就伤心,这会更觉得头晕脑胀的,原本她也不擅长分析这些大事,现在脑子更是浆糊一般,她没有细想老太君话中的深意,却只觉得老太君是在怪她在娘家住的久了。

    秦宜宁一看孙氏的神色就知道她要发作,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