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击,现在他已经沉淀了心情,也认清了发现实。相信重回朝堂,父亲能够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累了吧?”

    低沉的声音响在耳畔,伴随着温热的呼吸,让秦宜宁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还好,没事的。”秦宜宁仰头看着逄枭,对他微笑。

    逄枭搂着秦宜宁的肩膀,弯腰摸了摸她的肚子,蹙眉道:“你昨晚本来就劳累了,今早没有睡多久就跟着上朝来,又站了那么长的时间……不行,待会儿你就别去朝会了。我去寻个地方,你好生休息才是要紧。就算身子再好,你也不合适久站。”

    秦宜宁有些犹豫。

    一方面,她想知道秦槐远这次被请回来,李启天到底打算做什么。可一方面,秦宜宁也的确感觉非常疲惫了,现在她的双脚和小腿都肿了起来。好像两根棒槌,每走一步都觉得十分沉重。

    逄枭见状干脆帮她拿了主意:“听话,你好生休息,待会儿有什么事我回头都告诉你。你还怕我瞒着你不成?”

    见逄枭已眉头紧锁,秦宜宁知道他的担忧,只好点头道:“那好吧。”

    逄枭这才点头,道:“我待会儿请旨,让冰糖和寄云跟在你身边我再去上朝。”

    逄枭现在在李启天跟前说话自然容易,很快,秦宜宁就被安置在一处偏殿里休息,除了冰糖和寄云之外,李启天还安排了宫人在外面伺候。

    秦宜宁梳洗了一番,就在软榻上半靠着大引枕和衣而眠。

    即便睡着了,她睡的也很不安稳,脑海中纷纷乱乱的都是现在紧张的局势。

    待到再次醒来时,她感觉到自己正身处在一个熟悉的怀抱里,他们二人都在随着马车的晃动而微微颠簸。

    “醒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安排(二)

    秦宜宁睁开眼,看到的是马车中低矮的棚顶和一盏如豆昏黄的油灯,逄枭英俊的轮廓被橘红的灯光勾勒出分明的光影,声音温柔的就在耳畔。

    “睡的怎么样?”

    “还好,我怎么睡了这么久?现在什么时辰了?”

    秦宜宁的肚子让她不能平躺,此时是将逄枭当成了靠枕,窝在他怀里。

    逄枭笑道:“你睡了一个下午,散朝我便直接带着你出宫了。怎么样,觉得身体如何?”

    “我很好。没想到会睡这么久。”

    在逄枭肩膀找了个舒坦的角度,脸颊在他的衣料上蹭了蹭,秦宜宁的声音慵懒娇软,“咱们这么这会子才往回走?朝会一直开到了晚上?”

    “是啊,圣上起复岳父,朝堂上商议了鞑靼的事,原本已经定了个决策,谁知中途又发生意外,得了南方新的消息……”

    逄枭说到此处,大手歉意的顺着她的长发,无奈的道:“宜姐儿,我恐怕又带累你了。咱们新家里产房也不用预备了,我要去燕朝旧都上任,圣上吩咐要你随行,三日内启程。”

    秦宜宁惊愕的睁圆了眼,扶着他的手臂坐起身来:“南方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燕郡王那里出了问题?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你细细的告诉我。”

    逄枭点头,将秦宜宁重新揽入怀中,笑道:“你别急,我本来也是要告诉你的。”

    两个时辰前。

    奉天殿朝会。

    秦槐远身着文臣正一品仙鹤补子朝服,于殿前叩首:“臣秦蒙,叩谢圣上隆恩。蒙圣上器重,臣必以忠诚报之。”

    “秦爱卿快平身。”李启天笑着微微倾身抬手,礼遇之势做足。

    秦槐远站起身,便自然而然站在文官首位。

    李启天接下来又酌情调动了一番朝中官员的官职。这次在地宫殒命的重臣不少,空出了许多位置,是以朝中官员格局迎来一次极大的调整。

    待到陆续调整过后,李启天便道:“这次动荡,朝中损失了多位能臣,着实令人心痛。北方鞑靼进犯至天门官,龙骧军死守之中,若是战败,鞑靼的铁蹄踏至京都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

    “南方如今也不太平。尉迟燕自从逃会南方后,永宁府,衡州府,建阳府三府宣布独立,与南燕的尉迟旭杰呼应要拥护尉迟燕重登帝位。

    “但朕这里也得到可靠的消息,永宁府和衡州府的独立都没有一下子就成功,都是被当地官兵镇压了。只不过南燕的百姓们发生民变,冲进官府,残忍的杀掉了朕安排去的当地官员,才将那三府都纳入南燕。”

    话及此处,李启天满是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又道:“现在北方战事吃紧,南方又是这般状况,国朝已是危机四伏,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和对策,都可以现在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渡难关。”

    李启天的话说的极为诚恳,丝毫不摆帝王架子,期待的看着御阶之下的众人。

    诸位大臣有蹙眉沉思的,也有低声议论的,不过片刻便有人站了出来。

    “启禀圣上,南方的局势看起来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尉迟燕的能力也不如乌特金汗那般强悍,乍一看,南方情况是似乎并不似北方鞑靼的局势那般紧张。然而就是着不温不火的蚕食才最为恐怖。”

    “王大人所言甚是。南燕如今徐徐图追,逐渐鼓动百姓,怕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必定我大周才收复燕朝不久,当地的百姓们对咱们大周还没有特别强烈的归属感。”

    南方本来就是燕朝的地盘,那里的百姓们也都觉得自己是燕朝人,只不过燕朝都灭了,尉迟燕都交了想书顺表,百姓们无奈之下也就只能低头过日子。

    可是现在,若是尉迟燕在南方活动起来,星火燎原下去,很可能会将南方的百姓们重新鼓动的都向着燕朝。到时候大周再想收回自己的权力,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南方必须要平稳才行,我大周的根据地是在北方,然南方才是最要紧的产粮之地,如果南方发生叛乱,恐怕粮食又要恢复到从前不济的状况。”

    “正是。我大周朝兵强马壮,缺少的便是钱粮。若前两不足,即便是猛虎下山也没有力气打仗。”

    众臣议论之声越来越大,可见人人都清楚现在的危机。

    大周应对鞑靼本就已经钱粮不足,甚是吃力。若再加上个混乱的南方,恐怕到时真是要腹背受敌了。

    更何况,大周推翻北冀国的暴政建立政权才刚五年。这五年国朝一直战乱不断。百姓们无暇休养生息,反而每天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长此以往,必定会失去民心。再不然也会让百姓疲于奔命。

    道理所有人都清楚,只是要解决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

    李启天高坐在御阶之上,听着朝臣们的议论,自己的心里也颇为沉重。

    他昨夜一夜没睡,又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夺宫之战,此时早已疲惫不堪,殿内大臣们半晌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让李启天更觉烦躁了几分。

    只是身为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范是要保持的,尤其是在想要串权夺位的栗郡王面前,他不能表发现的比这类乱臣贼子还差。

    李启天将目光投向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的秦槐远。

    “秦爱卿,你怎么看?”

    被点到名字的秦槐远上前一步,行礼道:“回圣上,臣以为此番京城大乱以及南北的叛乱都是早有预谋的。鞑靼与南燕必定暗中有所联络。”

    秦槐远说话时,讨论的众人便安静下来。众人都知道他素有“智潘安”之名,都想从秦槐远口中听到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

    李启天也站起身来,负手站在御阶之上,“秦爱卿言之有理。那么爱卿有何对策?”

    “回圣上。臣以为,为今之计,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逐个击破为上。若两面应对,我大周虽有精勇悍将,却怕粮草不足,战线拉的太长,对我朝也并无好处。”

    李启天颔首,笑着问道:“那么你觉着这逐个击破,要先以哪一方为主?”

 第六百四十三章 安排(三)

    秦槐远不过沉思片刻便道:“回圣上,臣以为北方鞑靼之事应当视为首要。鞑靼人肖勇善战,乌特金汗的能力不容小觑。大周北方的土地是咱们的根据地,一旦京城失守,咱们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所以京城是坚决不能丢。

    “然朝廷现在国库紧张,大周的将士们虽然悍勇,却也不可能饿着肚子打仗去。是以南燕的事便只能暂且从缓,先稳住南方,将左右的精力都用来对付鞑靼才是上策。”

    “秦爱卿所言甚是。”李启天连连点头。

    其余大臣们也都纷纷点头。

    既然没有能力两面都对付,只能选一边的话,最恰当的也的确如秦槐远所说。

    “可是如何才能稳住南燕?”有人站出来提问。

    众人一时间都理不出个头绪,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却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秦槐远想了想,行礼道:“回圣上,臣觉得燕郡王与鞑靼勾结起来,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若是咱们站在燕郡王的位置,恐怕也会与鞑靼人联手,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只是臣不解,南燕尉迟旭杰既然已经登基为帝,为何还会痛快的让出位置来,让燕郡王来做这个皇帝?到底那个位置得来不易,尉迟旭杰说让就让,又自降身份,臣也是想了许久才有个猜测。”

    “什么猜测?秦爱卿尽管说来!”李启天倾着身子问。

    秦槐远道:“圣上,尉迟旭杰想要那个位置,但是他怕天下人背后戳他的脊梁骨。他想要的,无非是一个正统。”

    此话一出,说的一旁的栗亲王脸色一阵铁青。这些话直戳进他的心里,引得旁边许多大臣都意味不明的看着他,栗亲王恨不能找个地缝去钻。

    李启天高坐御阶之上,自然将栗郡王的神色都看在了眼中,他心里暗笑秦槐远的得理不饶人,一面暗爽着,一面又道:“的确如爱卿所说,这是最有可能的。咱们叫他们南燕,可他们自称大燕,足可见尉迟旭杰的心思。”

    “圣上圣明。”秦槐远行礼,又续道,“尉迟旭杰此人臣并不了解,但是他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便也不是愚蠢之人,这段日子咱们大周一直都没倒出空去收拾他们,尉迟旭杰的心里必定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难免会担惊受怕。”

    “臣分析,鞑靼与燕郡王必定已经有所合作,鞑靼极为可能许给燕郡王一些承诺。譬如说,鞑靼人答应尉迟燕他们会帮忙牵制着咱们大周,不让大周有心力去攻打南燕。

    “而燕郡王与尉迟旭杰之间,可能是约定了现在尉迟旭杰先帮着燕郡王重新登上皇位,收复大燕的失地,等到大燕重掌江山之时,燕郡王便可以将现在南燕的土地直接划给尉迟旭杰,让尉迟旭杰可以名正言顺的当个小国的国君。”

    众人闻言,不由得纷纷点头。

    “秦大人所言颇有道理。”

    “是啊,秦大人所言极是。”

    “可现在这个情况,咱们又要如何是好?”

    “秦大人思考问题通透,必定是已经有了万全之策了。”

    秦槐远点点头道:“臣的确是有个法子。不知可行不可行。”

    “爱卿尽管直言。”李启天笑着道。

    秦槐远回头看了一眼列在武将勋贵首位的逄枭,轻叹了一声道:“臣认为,首先我们可以先遣人往南燕尉迟旭杰处送国书。从前我们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南燕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将他们当做将来得了闲就要铲除的燕朝余孽。这才会造成他们的恐慌。

    “这一次,我们下国书承认南燕是个独立的国家,并且与之建立邦交,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如此一来他们就从燕朝的余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尉迟旭杰想要的名正言顺,如此轻易的就得到了,根本无需等到帮助燕郡王登上皇位夺回大燕再划分给他一块地。

    “尉迟旭杰让位燕郡王,为的也是自己将来的正统和名誉。但有了我们的国书在,燕郡王的存在反而成了尉迟旭杰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到时他们之间怎样交锋,便是他们的事情了。”

    殿内这时候一片安静,所有人看着秦槐远的背影都觉得一阵发寒。他们清醒地是他们现在是同一阵营。如若不然,他们拧在一起恐怕都不是秦槐远的对手。

    这一招简直是太阴险了!

    李启天更是有同感。

    他现在才真正认识到秦槐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槐远继续道:“进行到这一步,尉迟旭杰虽然做了名正言顺的皇帝,但尉迟旭杰到底是燕朝后裔,还在乎舆论,就算燕郡王成了尉迟旭杰的绊脚石,他也不会立即赶尽杀绝。就如方才分析的,尉迟旭杰想要的是正统,是名正言顺。

    “所以,尉迟旭杰是绝不会对燕郡王怎样的,顶多嘴上讨一些巧,见了燕郡王还是不能公开行凶留下话柄。”

    李启天点头道:“的确是这个道理。燕郡王到底也曾经是燕朝的一国之主,现在南方原本燕朝土地上的老百姓,都认准了自己是燕朝人,若是尉迟旭杰将那些燕朝人心目中的皇帝如何了,怕是要引起民变,这绝非尉迟旭杰的本意。”

    “所以,这时我们就该册封一番了。”

    秦槐远笑了笑,显得极为轻松:“我们先是承认了南燕这个国家,这个时候,燕郡王在南燕就等于是个外人了。这时我们可以再给燕郡王加点火候。册封他为‘镇南王’,将先前宣布独立的那边关三府,都华划归到燕郡王的封地之中。

    “这样,尉迟旭杰和燕郡王就成了两个国家的人,燕郡王在无去尉迟旭杰面前谈条件的本钱和立场,尉迟旭杰也大可松口气,在不用做事瞻前顾后的去考虑燕郡王的感受了。”

    秦槐远的智谋过人,思想成熟,这一次的话,引起了众人极大的共鸣,也有许多人各抒己见,最刺耳的是,有人在背后暗骂秦槐远没钢性儿,倒戈之后居然对原来的国家没有半分的留恋,居然献了个如此天衣无缝的计策来对付大燕。

   
 第六百四十四章 安排 (四)

    秦槐远只管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根本听不见身后之人的议论,即便听见了,他也全然不在乎。

    可即便有人是骂秦槐远,不讲道义,倒戈的如此之快,但是所有人也都不能否认秦槐远今日拿出来的办法的确是最合适的办法。

    但也有人提出疑问:“秦大人所言固然有礼。只是那尉迟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既然已经打算登位,必定是认定了自己才是燕朝的正统,有哪里肯接受大周的册封?”

    “是啊,再说燕郡王现在不是在京都了,他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原本燕朝的土地,那里说不定还有一些他的老势力在,他自持身份,又有后盾在,必定不会答应圣上的册封。”

    秦槐远笑了笑,“两位大人说的有理,不过燕郡王不愿意接受册封不打紧,他现在不是在尉迟旭杰身边么?”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众人不由得沉思起来。

    大周若能承认南燕,并且建立两国邦交,尉迟旭杰名正言顺的做皇帝,那是他乐不得的事情,若尉迟燕不答应,尉迟旭杰恐怕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答应。

    为了那个正统,不必他们出手,尉迟旭杰就会做好一切准备。

    众人一阵无言。

    他们现在同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秦槐远实在是太阴了!

    难不成,因为这一次尉迟燕带着部分燕朝老臣离开京城,独独的不告诉秦槐远将他留下,所以他记仇了?

    所以说,智潘安的存在也不是浪得虚名,与秦槐远,他们最好还是亲近一些,不要与之为敌才好。

    不过,虽然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还会有少部分人想不开的当场提出质疑。

    “话虽如此,这一切可都是秦大人的设想罢了。万一燕郡王不答应,还趁机煽动百姓起兵造反该怎么办?北方鞑靼已是让我们焦头烂额,若南方再又兵乱,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启天闻言,也从满心志得意满之中抽回了心神,不由得沉思起来。的确,若真的两遍一起开战,他的兵马难道能餐风饮露就大胜仗?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同时支撑南北两边的战场。

    秦槐远眸子微眯,笑着说道:“所以,这个计策还有一个最要紧的环节。那就是派遣一位非常有分量的人去镇守南方。最好是那种让燕朝那些百姓听了名字就哆嗦,能治小儿夜啼的人,让燕郡王和尉迟旭杰都不敢有任何动作。”

    李启天严谨立即眯了起来。

    众位大臣也都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武将首位的逄枭。

    大燕是逄枭一城一镇打下来的,曾经在大燕的丰功伟绩天下皆知,若是说能有一个人能震慑的住南边的百姓,让他们见到就吓的腿肚子哆嗦,说话都不敢大声,逄枭若自谦是第二,天下就没有人能排第一了。

    所以说,秦槐远为圣上献策,最后的目的却是为了让逄枭重新掌握军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