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妾室-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梁绘声绘色,将铁蛋跟他说的话都说了。
  据说是府城一家老爷钦佩颜锦程的文采,请他去做西席,还给他拨了一个别院住,所以,他那一家子,连颜庆洪和陈氏都跟着走了。
  听说他们走的匆忙,什么都没收拾,衣裳包袱都没拿。
  颜锦程能考上秀才,肚里墨水是有点的,可这点墨水,能让府城的大老爷倾慕他文采?还不远千里请他去做西席?
  “他们说人家给一百两银子束脩,还让他一家人都住过去,大姐,你说是不是真的啊?”玉梁觉得这要是真的,简直是老天瞎眼了,颜锦程有这么好的文采吗?
  他跟着李秀才开蒙后,对学问已经有点见识了。
  “傻子都知道不可能。”玉栋铁口直断。
  “小叔,你觉得不可能啊?”玉梁嘻嘻坏笑着去问颜庆江。
  颜庆江点头,然后反应过来玉梁是笑自己傻子,气得要打玉梁屁股。
  住在一起后,辈分上颜庆江是长辈,可玉栋四个觉得他和玉梁一样,他们天天教导颜庆江是非好坏,颜庆江如今可不会任人取笑了。
  “不是我说的,是哥说的,小叔,打他!打他!”玉梁一边跑一边叫。
  “我什么时候说过!”玉栋不依了,帮着颜庆江去捉玉梁。
  颜庆江笑得跟个孩子一样,一会儿追玉栋,一会儿追玉梁,三个人笑得不亦乐乎。

  ☆、144章 兄妹相左

  颜庆江三个在屋子里玩闹,玉秀和玉淑两人坐在桌边记账。
  玉淑报数目,玉秀誊写汇总。
  两人看了颜庆江三个一眼,将桌子往边上靠了靠,生怕被碰乱了账本。
  冬至,对银钱往来来说,是结算的日子。
  他们家买卖都是现钱交易,概不赊欠,所以,跟家中护院和帮工的结算工钱后,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钱了。
  家里开了作坊,玉秀每日忙着与各家掌柜们打交道,玉淑就留在家里每日记账管事。
  她性子腼腆少言,可记账很细致,每日银钱出入、买卖过手,都理得清清楚楚。
  两人一个读一个写,终于,玉秀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姐,我们有两千多两银子啦!”玉淑看了一眼玉秀最后算出的数字,压低了声音生怕别人听见了,可声音里那喜气是怎么都压不住。
  其实,她们昨晚已经数过家里的钱箱了,里面沉甸甸的银子,看得人眼花。现在,账目算下来,真的有这么多,一时之间,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这么多?”玉栋在边上听到了,也凑过来看。
  颜庆江和玉梁看三个人都在看,也都看过了,两人压根没看明白账本,看到玉秀三个笑,也跟着傻笑。
  “大姐,二姐,快点烤烤手。”玉梁殷勤地将炭盆挪过来些。
  “还真是冷,姐,给你汤婆子。”玉淑在炭盆上捂手,想到身上揣着的汤婆子,递给玉秀暖手。
  五个人都是喜气洋洋。
  本来他们赚得更多,但是为了迅速推动名声,玉秀在本地乡绅望族上花了不少本钱,各地造桥铺路的善事上更是热衷。这些零零总总花了不少。
  能有两千多两剩余,也是不错的事了。
  玉秀又拿出一个账本,这本账册,是人情往来的记录。他们现在,只有往,没有来,所以薄薄几页,写的无非是某月某日,送给谁什么东西。
  每次玉秀拿出这本账册来,玉栋几个就知道要考虑送礼的事了。
  玉秀想着明年的事,跟四个人商量,“哥,这两千两银子里,我想拿一千两,等到腊月你和小四去一趟县衙还有学政府,送节礼。武知县这边我们往日也有往来,这次节礼送两百两,也就够了。学政大人这里,还是头次上门往来,就送八百两吧?”
  “为什么送这么多?”玉栋觉得大妹妹辛辛苦苦赚的银子,一下要拿出一半送人,有点不明白,“你不是说,知县大人是一县之主,我们要交好。学政这边为什么也要送了?”
  “明年春闱,我想着你和小四就下场去考。小四只是练个手,你明年就十三岁了,肯定能考上。童试这种事,知县和学政主考……”
  “那更不应该送银子了。”玉栋板下脸说道,“明年是童试,这种时候送银子去,不是贿赂考官吗?”
  “哥,你和小四都刚开蒙,上学堂半年都不到……”
  别人读了多年的书,他们两个就靠半年不到的时间,能考过人家?
  “秀秀,那更不应该去送了,我们要是考不上,那是自己没本事,买官的事不能干。”
  玉栋倔强脾气上来了,噌一下站起来,梗着脖子说道,“你忘了,爹以前常说,做人要本分要踏实。这要是送钱考上去了,也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考的……”他语气严厉,拿出了兄长训斥的架势。
  玉栋一发火,家里几个人都有点愣住了。
  他虽然是哥哥,但脾气温和。别说这么训斥,连大声说话都很少。
  加上现在家里,一向是玉秀拿主意,他们四个听声办事。现在玉栋忽然发火反对,玉淑和玉梁只觉有点无所适从。
  玉秀被他的疾言厉色吓了一跳,她没想到,哥对这事的反应会这么大。
  她看着哥哥气愤的脸,明白他是真的生气了,略一细思,她就明白了。
  玉栋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自小在颜庆山的教导下,对大是大非上分得很清楚。往日自己所做的决定,都不涉及对错,所以他很高兴听从。
  现在玉栋听玉秀的意思,是打算拿钱贿赂学政和知县,给自己开个后门买个秀才,他觉得这是不对的。
  “哥,我知道这事不对,但你和小四也不是不考……”她想要说服玉栋,却又干巴巴地说不出什么话。
  因为,这的确是行贿。
  可是,大宁王朝上下,这种事多了,别人都在做,他们为什么不能做?
  她想了想,将玉栋拉到了屋外,压低声音道,“哥,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处境不一样,你和小四早点有功名在身,我们做事也容易些。你不是一直想着爹报仇的事吗?你和小四有功名后,我们就能躲开一些明枪暗箭,甚至……”
  玉秀想说,甚至只要考上,他们可能就能打听到更多阿公和爹的事。
  没想到,玉栋直接打断她的话,摇头说,“秀秀,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想知道阿公和爹的事,也想让你安心……可是,要是这秀才是花钱买的,我们哪有脸祭告祖宗……”
  “哥,不是让你们不读书啊,只是明年先想法子考上秀才,你们再接着认真读书,以后凭本事再考举人、进士……”
  “秀秀,你看看福清叔家的仲远哥他们,他们读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考不上。”
  “这送了,也未必能考上……”玉秀听到玉栋说起村中别人,嗫嚅着解释,想消除玉栋的负罪感。
  “秀秀,你这话我不信。从你在舅舅家那次撞头后,你越来越聪明了,好像你说要做的事,最后,就都能做到。”玉栋看玉秀摇头想要解释,“我知道,都是我这做哥哥的没用,才要你事事冲在前头。秀秀,别的事,我都听你的,可这种事,我们不能干!”
  “秀秀,我们李先生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做,不是君子所为。你……你要一定要这么干,我就不去考了!”
  看玉栋梗着脖子大声说着这话,玉秀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145章 两难之间

  玉秀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看着面前一脸倔强的玉栋,她知道哥这想法从道理来说是对的,可是,要是不能迅速地攫取功名,她还是害怕啊。
  玉栋说完那些话,犟着脖子等玉秀反驳自己。
  等了一会儿,看玉秀没声音,转头,看到玉秀红着眼眶站在那儿,眼里有泪,倔强地不肯流下。
  他一下就后悔了,大妹妹原本巴掌大的瓜子脸,现在更尖更小了。
  从王家村回到东屏村后,他自己、玉淑、玉梁都长高了长胖了,小叔的气色都好了,就连蓝妞、小黄都胖得圆鼓鼓的,只有大妹妹,好像更瘦了。
  这些时候,家里没钱时都是她在想法子赚钱,夏天那么热,她坐在泥炉前烘泥鳅。入冬这么冷,她又总是要双手泡在冷水里。
  她让自己去镇上习武读书,田里的活也大多都是她在做……
  他嘴唇动了动,想要答应大妹妹的话,明天就去知县和学政那里去送礼,可是,他张不了这个口。
  “秀秀,我……我拼命学,好不好?”他求饶似地问。
  玉秀看玉栋那为难的神情,冷静下来,自己把哥哥他们逼得太紧了。
  她转头使劲眨了眨眼睛,将泪水隐去,转回来安抚地笑着说,“哥,你说得对,是我错了。我们还是好好学,不急。”
  她前世见多了贪腐阴暗,可玉栋,他吃过苦,却还是坚守初心。就这样吧,也许,这也是哥哥的缘法。
  玉栋听玉秀这么说,更内疚了。
  玉秀做了决定后,就不再纠结了,看外面风更大了,拉着他进屋,合上账册,“给武知县的礼,我们都等腊月再送吧。”
  “对了,哥,你上次不是说洪师傅爱吃我们的麻虾酱?明天送两罐过去吧?接下来天冷了,也不能做啦。”
  这麻虾酱,是玉秀拿小虾米做的。这种小虾米个头小,要是当菜吃都没多少肉。玉秀把小虾米洗干净拿盐腌一天,爆香葱姜末后把小虾米放进去炒透,再放水小火慢慢炖烂,放点豆瓣酱调味,放到瓦罐里,吃起来下饭,又经得起放。
  玉栋看洪天锡喜欢吃这种腌制的东西,就拿了一罐送过去。
  洪天锡果然很喜欢,玉秀特意做了好几罐留着,时不时送一两罐过去。他们现在不缺钱了,可洪师傅还是不肯收束脩,这让玉栋和玉梁很不好意思。
  所以,玉秀索性让他们不时给洪师傅送些家常东西,蔬菜瓜果、腌菜咸菜,不经放的东西,会分成几次送过去,免得坏掉了。
  “好,那我明天就拿过去。”
  “顺便到镇上找牙行问问,要是附近有良田卖,我们再买几亩?”玉秀商量地问。
  “好,我明天就去问。”玉栋听到买田,高兴地点头,“要是能买回我们家的田就好了。”
  玉淑和玉梁看他们两个没有争吵的样子,松了口气。听说要买田地,兴奋地在那盘算要买多少亩。
  “姐,天不早了,我去做饭了。”玉淑想着灶间还准备了一堆菜,打算今晚好好吃一顿的。
  “这些时候你辛苦啦,淑儿,我去做,你歇会儿。”
  玉秀忙着外面,家事都是玉淑在做。
  “姐,我不累,你才辛苦了,今晚你要多吃点。”
  最后,还是两个人一起下厨,做了几道菜出来。
  红烧肉、炒冬笋、鸡蛋炒蘑菇、清蒸鲫鱼、青菜豆腐,最后,是一个大盆的玉竹红枣煲鸡汤。
  家里那五只小鸡,现在都长大能下蛋了。原本打算冬至的时候杀一只来吃,可到挑鸡的时候,玉淑舍不得了。
  那五只小鸡,从大火里活下来,都是她一点点喂大的,她觉得杀哪只她都舍不得。可玉梁拍着巴掌高兴地等鸡肉吃,不杀这句话她又不忍心说。
  临到杀鸡的时候,抓公鸡,她说就这一只公鸡得留着打鸣。
  挑只肥母鸡,她说那只鸡每天都能下蛋得留着。
  挑只瘦母鸡,她又说那鸡没多少肉不好吃。
  最后,玉秀明白了,掏钱去镇上买了一只老母鸡来吃。
  这次,玉栋杀鸡没再出纰漏,手起刀落很是利索,颜庆江和玉梁帮着拔鸡毛,三个男的将鸡给整治好了。
  颜庆江的腿已经能走动,还是让他坐在上座,屋里放了两个炭盆,五个人吃得热乎乎的。
  玉栋反驳了玉秀的话,心里就一直觉得难受。
  第二天拿了两罐麻虾酱送到洪天锡家,他不是善于掩饰情绪的,脸上的神情有些恹恹。
  “玉栋,你有心事?”洪天锡坐在一边,看自己这徒儿直瞪瞪盯着墙壁已经盯了一炷香的功夫了。
  玉栋直觉摇摇头,又点点头,苦恼地说,“师傅,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洪天锡摸着自己的一把胡子,一点儿没留情面,“你的确不是读书的料。”
  师傅就不会安慰自己一下啊?玉栋有点委屈,他难道很笨?
  “你倒不是愚笨,只是读书这种事,讲天分的。”洪天锡好像看穿了玉栋的想法,“你在习武上有天分。怎么忽然想到这话?”
  “我大妹妹要我明年下场考试,可我必定考不上的。取巧又不好,凭学问……我又肯定考不上……”玉栋的话说得磕磕绊绊,忍不住将昨天玉秀的意思透露出来。
  洪天锡倒是能听明白他的意思,看着这徒儿满脸苦恼,倒难得他有这份不投机取巧的心性。
  颜家四个孩子他都见过,玉淑和玉梁年纪小一个腼腆心善,一个活泼伶俐,玉栋性子敦厚做事踏实。
  只有玉秀,他觉得这丫头有点看不透。明明才十岁的年纪,心思灵敏,应对老道,人情往来上更是练达。
  就像自己教了玉栋兄弟俩没有收束脩,她从不刻意说给钱,可每每让玉栋送来的东西,总能送到自己心坎上。
  “师傅,我觉得对不起大妹妹,可又怕让她伤心失望。”玉栋最后,苦恼地说。
  “玉栋,你学文不行,可学武不错,何不换条路走?”洪天锡给他指路。

  ☆、146章 武中文豪

  换条路?玉栋压根没明白能换什么路。
  “本朝不仅有文举,还有武举啊,你考个文秀才不行,若是勤加练习,再有为师我的指导,考个武秀才绰绰有余。”洪天锡摸着胡子,一脸自傲地说。
  玉栋压根没想过还有武秀才这回事。
  朝廷重文轻武,大家说起秀才,说的都是颜锦程那样靠着文章考出来的,武秀才却没听人提起过,东屏村好像从来没人考过武秀才。
  “师傅,武秀才怎么考?我……我能行?”玉栋一直没想过考武举这条路,也从来没打听过武举怎么考。
  洪天锡对武举显然非常了解,“武科童试主要考三场,第一场考弓马,弓马骑射只要九箭中三箭就行了。第二场考技勇,你臂力不错,刀法再练练就行。第三场考程文,我们武人可不像那些酸秀才,考的都是实打实的兵法。”
  洪天锡说完,看看玉栋,得意地说,“武举你必定能行的,还记得田忌赛马吧?”
  洪天锡练武闲暇时,会跟玉栋、玉梁和武大勇三人说些典故兵事,田忌赛马的故事,玉栋自然还记得的。
  “你那点墨水,考文秀才不行,可考武秀才,那就是武人中的文豪啊,哈哈哈!”洪天锡拍着玉栋肩膀,大笑着说。
  说起来玉栋觉得自己考不上,是因为进学晚,四书五经自然没有人家背得多,但他肯下苦功,文字融会贯通也不错。
  武举考的是孙吴兵法、司马法,这三本加一起,字数可没四书五经多,玉栋从现在起死背,背到童试那天也差不多了,何况他平日里经常与他们说兵法,不少东西也都教过。
  “师弟要去考武举了?”武大勇的声音忽然传来,洪天锡说话声音洪亮,他耳力又好,走进院子就听到了。
  玉栋看到武大勇,站起来恭敬地叫了一声师兄,把玉秀想让他去参加童试,自己学文没把握的事说了,“师傅说我学文不行,还是考武举比较好。”
  “别说你,我也是啊。师傅,我好歹比师弟还多读了几年书,我若是下场去考,必定稳拿第一吧?”
  “你?你家里不是不答应吗?”对于武大勇考武举这事,武大勇磨了几年,武举人也制止了几年。
  “师傅,你都帮师弟应试了,不如也帮帮我啊?”武大勇腆着脸求洪天锡。
  童试不论文举还是武途,都得找一个同科秀才担保,再有本乡里正和乡老出具保书。
  “我当年教你学武时,答应过你爹,不会助你走武举之路的,你若自己真有心,自己想法子去。”洪天锡含糊地说了一句。
  武大勇拍着玉栋肩膀说,“师弟,你家没马,练弓马骑射可不方便,不如接下来一段时日,我来教你骑马?”
  玉栋眼睛一亮,高兴地点头,“多谢师兄,我正想着骑马这事怎么办呢。”
  武大勇嘿嘿一笑,“那我只要空了,每日到你家来,顺便我们还能一起切磋武艺,读读兵法。”当然,还能每天待在玉栋家,看到佳人啊。
  武大勇觉得自己这法子太聪明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恩,很得兵法精髓。
  洪天锡看玉栋有意了,拿了一本《孙子兵法》出来,“这书你先拿回去通读,看完之后细思其中之意,若有不明白的,就标注了来问我。另外你腿上绑的沙袋,明日起增至十斤。”
  自从跟着洪天锡练武后,玉栋走路往返云昌镇和东屏村之间,腿上都是帮着沙袋的。
  最早的时候只绑了一斤重的沙袋,可还是让玉栋小腿和脚踝磨破皮了,等到破的地方结痂长好了,沙袋的分量又重了,如今他的沙袋已经是八斤重了。
  这沙袋除了他去私塾读书时可拿下外,其他时候都得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