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悍-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吧。不得不说,潘玉儿于人情往来上,真是个天生的高手!

    姚家和李家是姻亲,李达又是冯异的左膀右臂,更有潘玉儿这个未来尊崇华贵,又于武安侯府有恩的太后娘娘,冯淑嘉不敢怠慢,亲自接引两人,一路去了颐和堂。

    至于垂花门处的迎客要务,则暂时交托给了腊梅。

    反正,日近正午,估计也没有什么来客了。

    三个年纪不一的女孩子,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间便到了颐和堂。

    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热闹的恭贺声和答谢声。

    冯淑嘉心里欢快,面上便忍不住浮现出笑意点点。

    前世的第一桩祸事李景,她已经成功避开了,让白氏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举办自己的生辰宴会,将来,她也一定能改变武安侯府抄家灭族的惨剧的!

    采露早一步上前知会白氏姚珂的到来。

    白氏便在姚珂进门前站起身来,笑着伸手招呼道:“姚家侄女儿来了,快快过来给我瞧瞧!”

    姚家的一个嫡幼女并不值得她亲自起身迎接,但是李达的次媳她就得好好招待了。

    冯异在战场拼杀,刀枪箭雨,生死攸关,她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和他的部下家眷处好关系,免了冯异的后顾之忧。

    姚珂便微笑着上前行礼问安,恭祝白氏福寿绵长,又从丫鬟手中接过贺礼,亲自奉上。

    “母亲不得闲,长姐又忙着备嫁,就只能差遣我来了。”姚珂颇不好意思地说道,“还请夫人勿怪。”

    姚家是累世大族,府中庶务繁多,姚大夫人戚氏作为姚家长媳宗妇,执掌府中中馈,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儿;姚珂的姐姐姚珏,年方十七,翻过年三月里就要嫁给礼部尚书刘献之的嫡长孙刘舒,每日都在自己院子里绣嫁妆。

    当然了,就算是姚大夫人不忙,姚珏不需留在家中备嫁,她们也不会亲自来武安侯府为白氏祝寿庆生的。

    白氏明白,冯姚两家本没有什么交情,她过个散生而已,不值得姚家上门道贺。姚珂此番前来,不过是因为刚刚和李崇文定了亲事而已。

    冯李两家,关系一向亲厚。

    “你这说的是哪里话!”白氏拍着姚珂的手笑道,“你能来,我就很高兴了呢!”

    说着,余光瞥见姚珂身边还俏生生地立着一个小姑娘,眉眼含笑地看着她,便笑道:“这位就是府上的表姑娘?眉目入画,温柔可人,也是个秀外慧中的好姑娘!”

    潘玉儿便上前一步,盈盈施礼道:“玉儿见过夫人,恭祝夫人青春永驻,福寿绵绵。”

    白氏被潘玉儿“青春永驻”的祝词逗得眉眼带笑。

    她不足三十,过的又是散生,按理说是无需宴客庆祝的,只不过是借机和冯异部下的女眷们欢聚罢了,也顺便拓展武安侯府在京城的人脉。

    所以潘玉儿这句“青春永驻”的祝词虽然显得不够庄重得体,但是极得她的心意。

    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容颜永驻,青春不老的?

    其他人闻言也都忍不住笑,闹着恭贺白氏“青春永驻”起来。

    冯淑嘉在一旁感叹,太后就是太后,不过是句祝词,就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姚珂却觉得,潘玉儿是有意如此,要讨得白氏的欢心,心中一哂之后,却不由生出几分羡慕佩服来。要是她,可拉不下这份脸面,放不下这份矜持。

    因为是初次正式相见,白氏给了姚珂和潘玉儿两人各一份见面礼,都是一只质地上乘的碧玉镯,水波流动,沁人生凉。

    姚珂和潘玉儿两人施礼谢过,心中均在想,白氏为人就是妥帖,一样的见面礼,绝不因为一个是姚家的姑娘,而另一个是姚家的表姑娘就厚此薄彼。

    其他人也都笑了起来,目露赞意。

    白氏问候完之后,便把姚珂和潘玉儿安排在李达的夫人王氏一行人身边。

    一屋子的人几乎都知道她前不久刚许给了李崇文,见状都抿唇笑望了过来。

    就是有那不知情由的,也悄声问了身边人,得知情由,恍然大悟,笑看过来。

    姚珂到底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少女,面皮薄,见状不由地面色绯红,悄悄往李夫人身后藏了藏。

    见她如此,众人笑意愈发地深了,有与李夫人相好的,低笑着打趣道:“王姐姐真是好福气,瞧这三个孩子跟你多亲近!”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出风头

    李夫人此番前来道贺,带着长媳韩氏和幼女李娇容,和姚珂一样,两个女孩子都正是花朵儿一般的年纪,此时都偎在一处紧靠着她,说是母女四人只怕也有人相信。

    李夫人笑呵呵地看着三个女孩子,连声说是自己好福气,才能有这样乖巧可人的孩子围绕膝下。

    韩氏尚好,姚珂却还没有过门,被人当众谈及难免面皮薄,不好意思。

    姚珂的祖父姚知礼是国子监祭酒,姚家又是累世官宦,诗礼传家,最是讲究名声。

    李夫人说罢,便顺势将话题岔开了。

    姚珂在一旁听了,心中欢喜羞涩不已,婆母这般维护体贴喜爱她,让她对于婚后的日子又多了一分信心。

    潘玉儿在一旁看着,只管抿唇笑。

    不一会儿,腊梅进来了,悄悄立在白氏身边伺候。

    冯淑嘉便知是客人们已经到齐了。

    白氏看看天色,是时候摆饭了,正要开口,却见一直侍立在她身边的冯淑颖起身上前,盈盈下拜,柔声细语:“颖儿祝婶娘福寿安康,顺心如意。”

    白氏没提防冯淑颖此时突然出声祝寿,一愣之后,才忙起身笑着搀起她,连声道:“好好好,真是个好孩子!”

    清早冯淑颖一到颐和堂,就给她祝过寿了,还不辞辛劳地帮着她一起接待客人,端庄温婉,柔顺得体,得了许多夸赞。

    后来还是她不忍心冯淑颖双腿夹板刚拆除就如此劳碌,再耽误休养恢复,便在李魏紫过来之后,让她们两人凑在一起说话。

    可眼下这是怎么回事?冯淑颖怎么又来给她祝寿了?

    白氏心中疑惑,面上却不显,拉着冯淑颖的手,满脸带笑地夸赞她的温柔孝顺。

    众人也没料到冯淑颖来这一场,都愣了一下,才都纷纷附和,夸赞冯淑颖的孝敬。

    冯淑嘉冷眼看着冯淑颖面颊绯红,娇羞作态。

    此时客人都至,正是冯淑颖表演的好时机,趁此机会扬名,也能在和李景的婚事上多一分胜算。

    只见冯淑颖从袖间拿出那枚攒心梅花络子穿就的莲花玉坠,双手奉给白氏,恭敬认真地说道:“这些年来,多谢婶娘细心看顾,颖儿铭记于心,无以为报。知晓婶娘极爱荷花,我便亲自画了图样,托漱玉斋打制了这枚莲花玉坠,又自己打了攒心梅花络子,细细地穿起来,日夜摩挲以使其愈发地光洁莹润,潜心祝祷它能保佑婶娘平安喜乐,一生无忧!”

    众人听得冯淑颖如此真诚动情的一番话,都去看那莲花玉坠是何等模样。

    只见玉色通体莹润剔透,成色极好,更难得的是此玉通透晶莹中还透着一股子似有似无的粉色,变换角度,似能看到白莲和粉莲交换更迭的幻影。

    花瓣雕琢得更是栩栩如生,乍一看,宛如六月莲花在眼前盛放,一看就是大师傅的手笔。

    漱玉斋的大师傅寻常可不好请动,不说这莲花玉坠价钱几何,单是请大师傅打造雕琢就是一项不小的花费。

    冯淑颖在武安侯府不过是客居,吃穿用度都由白氏供给,这样一份出彩的莲花玉坠,只怕得花费冯淑颖大半的积蓄吧,足见其孝心可嘉。

    众人纷纷交口称赞。

    白氏听得冯淑颖如此诚心有意,心里也很高兴,但是想到冯淑颖早先祝寿时不将这莲花玉坠拿出来,偏偏要等到所有客人都到齐了,才当众奉礼,潜心祝祷,未免有故意出风头博喝彩之嫌,心中的欣喜之意略淡。

    任谁,都不愿意别人利用自己成名得利。

    更何况冯淑颖还是小辈,还要靠她照养。

    当着客人们的面,白氏不好开口劝诫,只能乐呵呵地接受了,又夸赞了冯淑颖好一通。

    冯淑嘉却咽不下这口气,在一旁盈盈笑道:“堂姐真是孝顺,知恩感恩!大伯父和大伯母真是好福气,有堂姐这样孝顺的女儿!”

    冯淑颖自打数年前从郴州乡下来投奔自家之后,可一直都没有再回乡探望过家中那一对思念她至深的生身父母,简直是将武安侯府当成了她自己的家一般,要长久客居,甚至是霸占。

    和冯家熟识交好的人家,都知道这一点。

    有人的脸上,开始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来,用眼神和身边的人示意。

    原本喧嚷热闹的厅堂渐渐变得安静,夸赞冯淑颖的声音渐渐地小了下去。

    冯淑颖心头大急,恨不能拿眼神狠狠地去剜冯淑嘉,在她身上戳七八个洞。

    但是大庭广众之下,她不能这样做,只能强忍怒意,在心底暗骂冯淑嘉蠢笨口无遮拦,面上却难掩戚然,似在强颜欢笑:“我哪里有嘉妹说得那样好……不过是知恩图报,为人本分罢了……”

    竟是避开了自家父母不谈。

    然而那面上思亲难归的惶然忧伤,众人却都看在眼里。

    原本意味深长地笑着的那些客人,此时反而不好再笑了。

    冯淑嘉心中嘲弄冯淑颖的惯会做戏,面上却笑意不改,真诚夸赞道:“堂姐你就不要谦虚了!你的‘孝顺’,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对于白氏,冯淑颖确实极为“孝顺”,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众宾客便纷纷附和。

    气氛一时又热络起来。

    冯淑颖松了口气,觉得冯淑嘉的蠢笨和口无遮拦,未必是一件坏事。这不,立刻就又在众人面前帮着她扬名了!

    潘玉儿看看乖巧孝顺的冯淑颖,又看看一脸天真烂漫的冯淑嘉,暗自摇头,这样单纯好骗的性子,难免重蹈覆辙。

    白氏被冯淑颖这一闹,兴致消了大半,又见天色不早,便吩咐在花厅里摆饭。

    客人们自动分成两拨,一拨是冯异部下的家眷,一拨是武安侯府在京城新近建交的人家女眷。

    两拨客人由武安侯府的丫鬟们引导着,分别入座。

    花厅极大,明亮开阔,中间不设屏风阻隔,是以两拨人既泾渭分明地各自围坐在一桌,又桌桌交叉,浑然一处,和乐融融。

    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却都极佩服白氏的妥帖和心思。

正文 第四十九章 道不同

    姚珂和潘玉儿被冯淑嘉亲自引带到紧挨着白氏一桌,那一桌的主客是李达的夫人王氏,陪坐的也是李达的长媳韩氏和幼女李娇容。

    姚珂面上便染上了一层绯红,和潘玉儿在韩氏的对面坐下。

    她是李崇文的未婚妻,和未来婆母长嫂小姑子等人坐一桌,虽然是合该如此,然而感受到众人笑盈盈的目光,她心中还是羞怯不已。

    李夫人看着姚珂虽面色微红,但举止大方得体,愈发地满意这门亲事了。

    从军多年,从一个普通的小卒一路直升为如今从二品的副将,李达一路见惯了世态人情、官场倾轧,早就不是那个什么都不管,只凭着一腔热血就提枪上马的毛头小子了。

    他想得更长远了,也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家族的长久传承上来。

    高阶武将,一直都是帝王又爱又恨的人物,爱之因其守疆拓土、保家卫国,赢得境内太平安稳;恨之因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最忌功高盖主,图谋不轨。

    所以乱世用武将,治世重文臣。

    大梁经过皇位更迭的动乱,如今也勉强算得上是四境安稳,隆庆帝的恩宠便从武将身上分走了大半,惠及朝中文臣。

    所以嫡长子李骁子承父业,从军征伐之后,李达便将嫡次子李崇文往文臣的路子上培养,还费尽心思,为他求娶了国子监祭酒姚知礼的嫡幼孙女姚珂。

    天下文臣,大半出自国子监,姚知礼任国子监祭酒多年,门生故吏数不胜数,李崇文能有这样的岳家,将来的仕途能走得更稳,更远。

    如此,两手打算,将来无论隆庆帝如何施恩于文武大臣,李家都不至于彻底没落。

    李夫人想着丈夫的筹谋,对姚珂是愈看愈满意,宴席间也颇多照顾。

    姚珂只顾欣喜羞涩,愈发地乖巧柔顺了。

    潘玉儿却看着对坐面带微笑的韩氏,心中有些替姚珂担忧。

    李夫人虽然没有冷落韩氏,但是总不及对姚珂照顾得多了,韩氏作为长媳难免心中失落,等到姚珂出嫁之后,若是妯娌难相处,到时候苦的还是姚珂。

    可是“食不言,寝不语”,再加上姚珂尚未出嫁,潘玉儿就算是有心提醒,也不好在此时多说什么,只能默默吃饭,陪着姚珂一起装乖巧温良。

    席面没有从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酒楼去叫,而是全由白氏根据宴会规格和各人口味拟定的单子,临时又多招了几个手艺不错的厨娘进府帮忙烹制,所以既不失礼,又满是家常温情。

    冯异的部将女眷们就不用说了,她们原本就和白氏相处融洽,姊妹情深;就是武安侯府新近结交的京中女眷们,经此一宴,也对白氏心生好感赞佩。

    宴后,众人梳洗毕,说说笑笑,簇拥着白氏一起去了后园子听戏。

    到底曾经是晋王别院,不仅院子屋宇建造得大气富贵,就是后园子也别有情致,或曲径通幽,或阔然敞亮,移步换景,总有一处能让你喜爱不已,流连忘返。

    白氏提前安排了京城小有名气的戏班子洪家班进府演唱,文武戏都有,戏文也点得巧妙,既少有那等文绉绉的诗词歌赋,也少有那等一味的打杀热闹,虽然略显平淡,不易出彩,但是也不会太过,以至于惹了哪一方的厌烦。

    这是开府之后,除庆贺冯异封侯之外的第一场正式宴会,白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戏台子就在后园子的一处水榭搭就,对面的长廊凉亭正好用作戏棚,中间隔着一弯浅水,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映着那岸边已经吐艳绽浓的红梅,情致悠然,正适合观戏品茗。

    熟悉白氏的人只感叹白氏的妥帖细心,新近结交的人也暗道武安侯夫人不是那等粗鄙的乡野村妇,心中自有一片秀丽。

    哪怕是在冬日,武安侯府后园子景致也很好,白氏便热情地邀请大家听戏乏累之时可以游园赏景。

    女人们都是各家各方当家作主的夫人或奶奶,出门做客,讲求的是端庄娴雅,不失气度,自然是都坐在戏棚里听戏。

    有那些温顺或是羞涩的女孩子,自然也是跟在自家母亲身边,陪坐听戏,既免了初临新境的局促,也能博得一个温柔安静的赞誉。

    然而大多数女孩子还是不耐听戏的枯寂无聊,天真的性子充沛的精力,让她们总想着在这美丽的园子发泄一番。

    冯淑嘉是小主人,自然是要陪同,照顾大家周全的。

    冯淑颖不甘落后,主动请了李魏紫游园,又自然而然地做起了武安侯府新近结交的人家的女孩子们的向导,全然一副以主人自居的派头,长袖善舞,很快便领着一群女孩子去了梅林深处。

    这些女孩子家中要么是累代仕宦,底蕴深厚,要么是诗礼传家,添喜郎味浓,自然都是文雅秀美的性子,喜爱幽雅的景致去处,一揽芳华,吟诗作对。

    冯淑嘉虽然不喜冯淑颖的“自我抬举”,但也很庆幸她为了和李景的亲事而邀请走了李魏紫,又为了巴结权贵而主动招呼起那些新客家的女孩子,要不然两拨人凑在一处,难免生出矛盾来。

    两拨人出身秉性不同,又都还是些孩子,气性差,脾气大,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生出罅隙来。

    到时候,丢面子的可是武安侯府。

    冯淑嘉见冯淑颖带人远去,又见姚珂面露犹疑,一时拿不定主意是随同离去还是留下来,忙上前邀请道:“姚姐姐,玉儿姐姐,我们一起去那边的看看吧,那里有好多果子树呢!母亲为了留景,就特地嘱咐不要将秋果摘完,留作冬日赏景,或是摘果娱乐。”

    姚珂闻言松了一口气,微凝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笑盈盈地说了句“好”,又一脸期待地说道:“我也只有秋日里才会去庄子上住上两天,看果农们摘果子,还从来没有见过长在后园子里的冬日秋果,更没有自己亲自动手摘过呢!”

正文 第五十章 不止是一片果林

    私心里,姚珂自然是愿意留下来,和李家的这些亲朋好友家的女孩子们处好关系的;但是眼见着她这一派的其他女孩子都随冯淑颖离去,她也不好特立独行,免得引人诟病。

    冯淑嘉此番邀请,正好既了了她的心愿,又全了她的面子。

    姚珂想到此处,对冯淑嘉愈发地温和友爱了。

    冯淑嘉却没有想那么多,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