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悍-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荔山居士肃容整冠,上前扶起萧稷,道:“必不负君所托!”

    一时间,士林风起,很多义勇之士当仁不让,跪在宫门前请愿,希望隆庆帝针对近来京城中的流言给出答复,以正视听。

    隆庆帝做贼心虚,哪里敢出面答复。

    他可是最知道这些士子,仁义当前,不惧生死,一身傲骨,逼利诱都不能使他们屈服。

    不然当初,他何至于为了除掉晋王,找西凉人帮忙,以至于埋下今日的隐患。

    他现在总算是弄清楚了,为什么西凉人当初那么轻易就答应了帮忙,而所图也不过两国继续友好通商,从中原换取所需的物资而已。

    合着西凉人谋图的不是一时之利,而是和汾阳王勾结,吞并大梁。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隆庆帝一想到堵在宫门口的那些正义凛然的士子们,顿时就头疼欲裂,所以接连几天,他都以平叛过劳,身体不适为由,暂且罢了朝会。

    但是请愿士子们却并没有因此而离开,他们日日坚守宫门口,风雨无惧。

    冯淑嘉见京城大局已定,悄悄地松了口气,转而又担心起远在边关的冯异来。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调冯异回京平乱已经成了隆庆帝必然的选择。

    所以,作为隆庆帝的臣子的冯异,终有一天,必然会站在向隆庆帝复仇的萧稷的对立面。

    到时候,她该怎么做……

    冯淑嘉愁眉不展。

    而此时的西北边境大营主帐内,冯异正在看潜入京城的斥候快马加鞭送来的谍报,眉头紧锁。

    原来当日的实情竟是如此吗?

    原来一直与西凉人有勾结的不仅是汾阳王,还有隆庆帝吗?

    不,他不相信!

    他不相信大梁的皇帝,原来是这样一个满腹阴狠毒辣,为了帝位连父兄家国都可以出卖的小人!

    冯异一把将信函拍在桌子上,脸色阴沉,神情激动。

    和他对坐的何山,见状眉头动了动,却没有立即开口。

    冯异虽然敬重武威军,且感激他此次率旧部出手相助,却同样为畏忌他的身份,所以才会将他和部下们留在这西北大营中,以报恩之名盛情款待。

    既是以报恩的名义保护身份敏感的他们,也是防范猜忌身份敏感的他们趁机做出不法之事。

    何山不怪冯异如此谨慎,毕竟冯异并不知道当年的真相,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好将领,如此抉择已经是实属难得。

    更何况,冯异还是萧稷的救命恩人。

    何山稳稳心神,抬手给冯异倒了一碗茶,缓缓道:“冯兄可是有什么疑难之处?说出来,说不定小弟能帮上一二。”

    冯异抬头看向何山,脸色变幻好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将谍报递了过去。

    何山揭过,飞快地看完了。

    “哈哈哈!”何山忍不住大笑三声,“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我等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七尺多高的粗犷汉子,此时竟然因为一封信而眼底晶莹,泪光闪闪。

    冯异心中大为触动。

    当年晋王被满门屠灭,武威军又何尝不是?

    想到之前西凉贼人听到武威军的名号畏惧退避的情形,远甚于他亲自镇守,怕武威军早已解散了近十年。

    再想想武威军遭受的那些待遇,真是令人心痛。

    然而冯异沉默了许久,犹自不敢置信,喃喃开口问道:“何兄,这信里说的都是真的吗?”

    隆庆帝为了皇位而谋害先帝残害手足,甚至还勾结外敌,焚城三日,屠杀数万百姓。

    直到现在,他一闭上眼睛,仿佛还能够看到晋阳城冲天的大火和血染的天空,能听到那声声惨叫和皮肉灼烧的凄厉。

    何山满目萧然悲壮,扼腕长叹:“有些事情,小弟早就和冯兄说过,只是冯兄你一直不愿意相信罢了。如今京城中的可靠之人传来消息,难道冯兄还心存疑问?”

    冯异垮下脸来,摇摇头,低声道:“我不知道……”

    他知道自己派入京中的斥候不会拿这样重大的事情欺骗他,可是他完全懵了,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一直以来铭刻在心中忠君爱国的信念轰然崩塌,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何山知晓冯异的难处,见状并没有一味地催促。

    反正时间还来得及,不如耐心地等冯异自己想通了。

    牛不喝水,也不能强按头啊。

    对着冯异这样一个方正爱国之人,还是萧稷的救命恩人,何山实在是狠不下心去胁迫。

    然而还没有等冯异想通,就接到隆庆帝的加急密诏,诏令他立刻回师京城,平定叛乱。

    然而京城如今哪里有什么叛乱?

    不过是请愿的士子和不安的臣民,以及一些不知道躲藏在何处的当年证人罢了。

    各地义军都听从萧稷的诏令,对于京城一直是深藏在暗处,围而不攻。

    冯异一接到诏令,顿时就变了脸色。

    隆庆帝这个时候召他回去,是要让他去对付那些手无寸铁的臣民吗?

    好不容易强撑着笑脸,先安置了天使,隆庆帝立刻召了杜秋平入帐商议。

    闲杂人等已经被遣散出去,营帐外更是有心腹亲卫严密把守,不许任何人靠近半步。

    营帐内,杜秋平寒着一张脸,一向平静无波的脸上此时也充满了怒意,低声怒道:“圣上这是什么意思?京城有御林军和京畿卫,圣上为什么偏偏召将军回去平叛?就不怕西凉人趁虚而入吗?

    “再说了,平什么叛?”

第一卷 枯木逢春 第三百八十三章 抉择

    杜秋平看得明白,隆庆帝这是要拿冯异当枪使,既平了所谓的京城纷乱,坐稳了他的帝位,又保护了他的心腹亲卫——御林军和京畿卫。

    说到底,不过是还不够信任冯异,又或者说是利益当前,可以随意牺牲臣子的性命,甚至是边境城镇罢了。

    为这样的君主卖命,到底值不值当?

    杜秋平心意难平。

    冯异同样阴沉着一张脸,低声痛吼道“这是要把我西北大营的全体将士,当做第二个‘武威军’处置啊……”

    不,若是他真的率众入京平了叛,那只怕将士们就成了国民之贼,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比当初被迫遣散的武威军还不如。

    至少,如今大梁的臣民在提起武威军时,都是满满的敬佩。

    不行!

    他绝不能置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冯家军”于必死之地!

    冯异握紧拳头,额上青筋暴突。

    就在此时,何山在主帐外求见。

    冯异和杜秋平相视一眼,同时收敛了脸上郁郁不平的神色,这才开口请人进来。

    今早天使来军中急诏冯异入京平叛的事情,何山已经知道,所以一进营帐,察觉到内里紧张的氛围,他并不意外。

    “何兄这个时候过来主帐,是有什么事情吗?”冯异开口问道,努力做出一副淡然如常的模样。

    眼下天使就在军营当中,作为曾经的武威军的参将,何山应该小心地藏起来避风头才对。

    何山知道冯异是怕被他察觉了异样,因此也没有多问先前帐内的情形,闻言只是抱拳告辞道“眼下西凉人已经退回边境线外,龟缩在王庭周围,短时间内肯定不敢再来扰边,所以小弟特地来向冯兄告辞。”

    冯异一惊,连忙问道“为什么这样匆忙?”

    明明先前一点兆头都没有。

    何山倒也不隐瞒,坦率回道“一者正如,边境安宁,不需要我等继续驻守;二者天使突然到来宣诏冯兄回京平叛,然而京中此时却并未发生叛乱,所以其真实意图尚未可知。

    “为了安全起见,小弟准备先带着人马撤回,免得天使突下死手,我等躲避不及。”

    冯异和杜秋平相视一眼,顿时神色都肃然起来。

    对啊,他们先前怎么未曾想到,隆庆帝此时突然派使者宣召他入京平叛,或许只是个幌子,实则是军中可能混进了细作,泄露了何山等人的身份,引来了隆庆帝的出手剿灭?!

    冯异不敢再耽搁,立刻借口巡边,将何山等人安全送出了西北大营。

    待何山等人离开,冯异见天使没有任何异动,心里这才起了疑,找杜秋平前来商议。

    杜秋平也是一脸莫名,猜测道“或许何将军这么做只是有备无患……”

    然而这个理由连他自己都无法信服。

    曾经威名赫赫的武威君的参将,怎么会是那么胆小的人?

    还是冯异与何山近来交往颇深,闻言默然良久,才又长叹道“眼下是多事之秋,可对于武威军来说,却未必不是一个好机会i

    i

    。”

    杜秋平一怔,恍然大悟“对啊……武威军曾经因为主将晋王之祸而蒙受不白之冤,被迫遣散,如今流言纷起,证据纷呈,他们终于等到为自己正名的时机了!””

    所以何山才要借口天使的到来居心叵测,趁机离开军营,不再被冯异保护并且监管起来。

    尽管两人如今已经识破了何山的谎言,却怎么无法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

    他们也是行伍出身,一刀一枪的拼杀,一场一场战争的磨砺,才有了如今冯家军的赫赫威名。

    所以对于武威军的遭遇,他们感同身受,也十分理解和怜悯。

    沉默许久,杜秋平开口问道“那将军要遵诏拔营回京吗?”

    冯异点点头,苦笑道“当然,违抗圣令,那可是死路一条,祸及家人手足……”

    他一人死不足惜,却不能因此而连累了妻子儿女,还有自己视若手足的部下。

    主帐里的气氛一时沉重起来。

    良久,杜秋平开口缓缓道“既然如此,那属下这就去召集各位将领来主帐议事。”

    冯异不得不应召回京,然而他们辛苦守卫了这么多年的西北边境却不能任由西凉人侵扰!

    此去京城,还不知道能不能够再回来,有些事情,冯异不得不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经过彻夜的研究商议,最终于黎明时分拟定方案。

    由李达暂代主将一职,率部众继续驻守边境,严防西凉贼人趁乱侵扰。

    其余将领,仍旧各司其职,配合李达,巡守边境。

    至于冯异,则只带了誓死追随的亲卫心腹入京。

    对此前来宣诏的天使十分不满,尖细着嗓音厉声责备道“圣旨上明明说的是让武安侯回师京中平叛,你就带这么点儿人,只怕还不够敌人看的呢,还平什么叛?”

    冯异冷冷地瞧了他一眼,道“如果公公能够留下来驻守边境,保证西凉人不敢来侵扰我大梁边地,那本侯就带着这西北军上下,立刻进京平叛。”

    天使被冯异周身的寒意吓得直哆嗦,又见周围的将士们眼眶红红圆瞪,更不能要上来咬他一口似的,哪里还敢说别的话?

    慌忙缩了缩脖子,缩进马车里去了。

    到了京城,看冯异还敢不敢对他这么横!

    到时候,他定然要好好地参冯异一本,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功高震主,不听圣命,呵呵……

    冯异眼下可没有心思去管“天使”的那些小心思。

    临别之前,冯异沉重地交代李达等人“此次回京,前程未卜,万一我们有什么不测,妻儿家小就有劳你们照看了。”

    李达等人红了眼圈,指天立誓,定不负所托。

    一切安排妥当,冯异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朝阳下生气勃勃、威严雄壮的西北大营,看了一眼他付出十年心血的热土,猛然回头,一紧缰绳,怒喝一声,纵马冲出营地,直奔京城而去。

    在他的身后,是一小队视死如归,以此报效知遇之恩的心腹亲卫。

第一卷 枯木逢春 第三百八十四章 罪己诏

    冯异日夜兼程。

    京城纷纷扰扰。

    不知道是谁将隆庆帝急诏冯异回京平叛的消息泄漏了出去,京城里一时人人自危,臣民们对于隆庆帝的不满也逐渐积蓄到了顶点。

    而汾阳王抛出的人证和物证,他直到现在都还没能清剿掉一个!

    焦躁不安的隆庆帝,此时终于想起了被他圈禁在坤宁宫的杨皇后,怒气冲冲地奔了过去,连皇帝的仪仗也顾不上了,一脚踹开坤宁宫的大门,看也没看殿内正惊讶回头的杨皇后,就一路冲进小佛堂,挥手将上头的佛像香炉贡品等打砸了一地。

    杨皇后惊怒交加,却强忍着没有发作。

    然而隆庆帝却不顾念她的感受,指得满目狼藉的小佛堂,冲她就是一通怒喝:“你现在满意了?!所有的人都来向朕讨回公道!所有的人都要将朕赶下龙椅!你满意了?!”

    面对这样情无意的指责,杨皇后气得心口起伏不定,然而看着已经被京城的情形刺激得惊怒惶惧到神智发昏的隆庆帝,她只能强忍着自己的怒气,辩解道:“我所求的若是这个,那当初就不会倾尽杨家之力,和你一起走上这条不归路!”

    当初她劝不住隆庆帝,作为妻子,只能够回杨家求助,借助杨临太傅一职,百般筹谋,万般小心,最终使得隆庆帝得偿所愿。

    而她心里却一直愧对先帝,愧对晋王一家,愧对很多被隆庆帝为了保住皇位而残害的人。

    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晋王府一家老小,是晋阳城那惨死在自己国君的屠刀下又被烈火焚毁的数万百姓!

    所以她才设灵位祭拜,一来超度亡灵,二来求得心灵的安宁,三来替隆庆帝赎还罪孽……

    可是到头来,所有的一切竟然都成了她的罪过!

    杨皇后气急怒笑。

    隆庆帝嘴唇哆嗦几下,双拳紧握,终于停止了先前疾风骤雨似的怒骂呵斥。

    杨嬷嬷和殿里伺候的宫女,早就在杨皇后的暗示下,悄悄地退了出去。

    她们要是看到了隆庆帝现在这副失态发怒、不似人君的模样,只怕很难活过今晚。

    大殿里的气氛一时凝重沉寂下来。

    良久,隆庆帝萎颓在地,抱着自己的头,低低地呜咽起来,声音如一只走投无路的野兽,愤怒又无奈。

    到底是少年夫妻结发情深,哪怕经历了后来的这些变故,夫妻之情早已变得淡薄,然而看到这样的隆庆帝,杨皇后还是忍不住心中泛疼,犹豫几息,上前环住他,伸手轻拍着安慰。

    就像是在隆庆帝有心帝位之前,他们住在三皇子府里那样,每当隆庆帝有了烦心事,她就这样轻轻地拥抱着他,温柔地安抚着。

    暌违了多少年了……

    那熟悉而温暖的怀抱,让隆庆帝仅有的那点盔甲瞬间土崩瓦解。

    呜呜的哭声,盘旋在整个大殿。

    等到哭声渐歇,杨皇后对着隆庆帝红肿的眼睛,低声恳切道:“陛下,事到如今,您就下罪己诏吧。”

    坦承罪过,诚心改过,是眼下已经声名狼藉的隆庆帝唯一的出路。

    然而隆庆帝一听杨皇后这话,瞬间如同一只被踩了尾巴的野猫,刷得亮出爪子推开杨皇后,跳起来竖眉尖叫道:“你真是疯了!下什么罪己诏?!你让朕以后还怎么当着天下臣民的面坐那把龙椅?!”

    杨皇后闻言满脸失望,都到这个时候了,隆庆帝竟然还妄想能够继续坐稳那把龙椅。

    “陛下,太子是您的亲儿,只要他继承大统,在臣民面前做足姿态,私底下要怎么孝敬您,外人如何又能置喙?”杨皇后恳切地继续劝导。

    她不仅仅有自己,还有儿子,还有娘家,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隆庆帝一个人作妖,却毁了他的儿子,毁了被她牵累而上了隆庆帝的贼船的杨家!

    杨皇后原本是好意替隆庆帝从眼下的困局中脱身,可谁知这句话却彻底触了隆庆帝的逆鳞。

    “原来你从头到尾打的都是这个主意!把朕推到人前成为众矢之的,背地里好成全你的儿子做皇帝,你自己好做尊贵无比的太后娘娘!真是最毒妇人心!”

    隆庆帝说着一甩袖子,越过杨皇后阔步出了大殿,寒意森森地命令道:“皇后行为无状,自今日起不得出坤宁宫一步!违令则斩,全宫陪葬!”

    一语刚落,立刻有齐刷刷的脚步和盔甲碰撞的声音响起。

    隐藏在暗中的禁卫军,瞬间将坤宁宫重重包围起来。

    杨皇后气得一口气没有上来,顿时身子一歪,昏厥了过去。

    醒来之后,杨皇后做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地派人传消息给太子萧秬,让他千万小心提防隆庆帝。

    萧秬一得到这个消息,顿时慌了神,又不解其中深意,只能连夜赶往太傅府,和杨临杨淳熙父子俩商量这件事情。

    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杨临和杨淳熙父子俩也不知道该如何解读,只能猜测,或许是隆庆帝怕杨家泄露当年他登上帝位的实情,想要动手清除杨家。

    而杨家是萧秬的外祖族家,一旦遇难,萧秬也讨不了好。

    萧秬闻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