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年华殇锦-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会呢,老板娘落落大方,也非寻常女子。不过说到这传奇女子,我倒是想起,两年前大禹平昌城传来的一些事情。说是那三千谋士的太子府中,有一女谋,当着太子与三司之面,敢亲审皇丈圆方大师,直指司法弊端!办了我大禹开国以来的第一桩国案,此才叫传奇!”
“竟有此事?!太子府中我们可都只听说过第一女谋公羊晴之名。难道还有其他女子有此胆识?”沈河不由惊奇发问。
“确有,确有。”黑袍老者暮然开口接上,又道;“那女子的事迹在南部六郡亦有传闻,只是皇寺国案后方才为人知晓。是御史台的一位女史,景穆太子颇为重视。只是近两年却无甚消息,为人渐渐淡忘罢了。”
老板娘白菁见自己不过随口一说,竟将话题引得如此之远,不由也笑言了几句。
众人都感老板娘亲和,纷纷与其搭话。而黑袍老者此时却霍然起身,看着那八面玲珑的老板娘。
“老板娘可也是来自京师平昌?”
第113章 烽火家书
月夜风高,东十三官道旁本有几座驿站; 但是北征以后; 都拆迁毁掉了。几匹骑马的人来来回回在这条道上走了三趟; 最后不得不在一户人家前停下。
附近是个庄子; 夜黑看不清有多大; 这户人家算是庄子里门面最好的一户。
这几个人中; 最为显目的是白裘锦袍男子; 月色之下; 说是天人之姿也不过尔尔。被其余三人簇拥中间; 看得出来地位最高。
另外三人也都是男子,一青衫长袍; 面相俊美,书生之气。一黑衣劲装,手持玄剑; 硬朗之姿。剩下一个年岁颇大,两鬓斑白; 约莫年纪已经六十,着了一身灰暗锦衣,长相阴柔; 透着股子怪气。
“公子,官道上已经没有驿站; 不如在此处歇息一晚。”
青衫长袍的男子先开口请示; 得到白裘男子的点头同意后; 跨身下马; 敲了门。
叩了三声后,方才有有门栓响动之声,开门的是个十五六岁的清秀姑娘,头梳双髻。
姑娘见是几个大男人,先是一惊,后看清那白裘男子的样貌后,暮然脸颊绯红,低声娇羞之态。细细的嗓音嗫嚅道问道;“敢问公子几人夜半敲门所为何事。”
青袍男子先是一鞠躬,行了客礼,后道;“我与我家公子途经此处,错过了客栈。夜色已深,不知可否在此处借宿一宿,我们可以付上银钱。”
清秀女子听后细细打量了这青袍男子与那马上三人,后说自己要问过老母才可,于是先将门掩上。一盏茶后,清秀女子将四人迎入。
此处是个小宅院,南处为门,东西北皆是房屋。此时只有正北堂屋和西屋有些亮光。
四人说叨扰一番,必要亲自答谢主人才可,于是清秀女子将其引到北屋。
北屋为堂,一藏青布衣的老妇端坐堂上。见四人入内,连忙让清秀女子奉茶待客。被称巧丫的清秀女子立刻到内室准备茶盏。
“我等与主人途经此处,惊扰了主人,还望老夫人不要见怪。这是些碎银子,还请老夫人收下。”
青袍男子又行客礼,从袖中掏出一些明晃晃的银锭子想要将其放在堂上木桌,只是却被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拦住了。
老妇和蔼看着他,右手挡住了青袍男子的动作。
“客人们都说笑了,不过借宿一宿。老身之子常说,待客之礼,有虚有实才可。你们几人心诚,老身心领就是,不必迂腐世俗,公子还是收回吧。”
“老夫人好心性,在下佩服。”磁性男声响起。
这次说话的却不是青袍男子,而是那一直被几人护在中间的白裘男子。他也弯腰行了客礼,其余三人见状立刻也随他行礼。
这时,巧丫从内室出来。掂了一壶茶水,一一斟满后又亲自送到客人手中。
只是待轮到那白裘男子的时候,灰衣老者却是一下挡在那碗茶水面前,恭谨道;“姑娘勿怪,我家公子有些洁癖,用不得此物。可否寻些热水来,我家公子有专食的茶叶。”
说完,灰衣老者立刻从随身的包袱中取出几件东西放在桌上,竟是一套白玉生光的茶盏与一小巧锦盒的茶叶。
巧丫不由睁大了眼看那稀罕玩意儿,她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东西。定是价值不菲。
“巧丫,既然这位公子不方便,你就再去烧些热水来吧。”老妇见此情况,也有震惊,但还是端架子开口吩咐。
巧丫应下后,转身就又要去内室烧水,却被人制止。
“慢!”
白裘男子出声阻止后,对着那老妇又是一弯腰行礼,态度谦逊有礼,贵气尽显,道;“无需麻烦,在下还没有如此金贵。成文,将那茶水端过来吧。”
青袍男子一听到唤自己名字,立刻端了巧丫手中的茶水呈到白裘男子的面前。而一旁的灰衣老者虽是想再说些什么,但最后也没有开口。
白裘男子轻饮了一口,便放下。灰衣男子又立刻呈上锦帕拭嘴,却被白裘男子挥手退下。
烛光幽暗,老妇见这几人行为举止,心知必是大富大贵之人。
“这位公子身份尊贵,想必寒舍是委屈了。几位风尘仆仆,想必还没来得及用餐。就让小女备些晚饭,食过再睡吧。”
白裘男子谢过以后,又让那名叫成文的男子将银钱奉上。老妇见他执意如此,也不再推阻。灰衣老者言谈中问起这附近庄子的情况。老妇顿时愁容,一一道来。
这庄子处在大禹北部,但还不最靠北的。朝廷北征以后,此处便遭了祸事,柯达玛部族常常来抢掠财物,大多数人家都已经搬走。官道旁边的客栈与驿站也都不在了,最近多有人来这里借宿,他们也不是头一批。西房今日也接待了两位女子,只是估摸已经睡下。
灰衣老者又问她们老妇弱女为何不搬走。老妇说她有个儿子,算是这庄子里最有出息的,有一年官府招人给招去了。没成想后来又撞了天大的运气,碰上武举乡试,进了京城。
老妇的儿子勤恳老实,被选中成了皇城下三等侍卫。每年官府会送来银钱,所以他们家在这片算是最富裕的,多接济乡邻。老妇不肯离去,也是怕走了十年的儿子回来找不到家。
灰衣老者听后,略一沉思,后道这皇城侍卫两年一考核,留着便能晋升一等。如此算来,她儿子应当已经是中二等侍卫了。
老妇见他懂这门道,顿时喜悦之色难掩。只是亲子已经十年未回,喜悦过后老人家又不免心酸,看着面前的这几位人,犹豫开口。
“几位知道这些,那可是从京城来的?”
白裘男子点头,又用那粗碗喝了一口茶水。
得到肯定后,老妇突然激动起身,作势就要跪下,被青袍男子及时拦住。
“老身已经十年没有见过儿子了,能否请贵人们捎上一封书信给我那不孝子。说他家中老母日盼夜盼,总望他有些音讯。官儿做大了也没甚用啊,老身棺材都准备好了,他回来上层漆就好。”
说到最后,老妇已经泣不成声,被青袍男子扶回椅子上。
白裘男子见状,皱紧眉头,眼中凌厉之色闪过,对那灰衣老者道;“京中侍卫管制可有回乡探亲之条例?”
灰衣老者立刻走到他面前,恭敬回道;“回公子的话,这探亲条例是有的。只是职位不同,规制不同。但这些机会一般难得,其中也是丝丝缕缕大有文章。”
白裘男子不再发问,已经听明白话中意思。眼神示意身旁一直未曾说话的黑衣抱剑男子。黑衣男子便从包袱中取出纸笔,放到老妇面前。
老妇连连答谢,接过那纸,佝偻颤抖。
巧丫端饭进来后,见母亲神色有异,一番询问后也是泪水止不住。只哭诉说兄长十年未归,母亲每晚不得安睡。战乱起了以后,乡亲们都遭了难,逃的逃,散的散。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过的甚是艰难。
夜深人静,万千灯火,几家愁肠。一场战乱,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漂泊无依。一封家书,冀盼十年,点点乡愁,越过烽火。
翌日清早,巧丫备了早饭,想叫几位男子起床用餐。却发现人早已经走了,只留下一颗金锭子和看似不小心留下的锦帕。
巧丫心奇,拿起那锦帕仔细端详后,却是大惊。连忙唤起了老母,母女二人一直追到了庄子路口,也没有追上。只好对着远处叩了三个响头才作罢。
那锦帕为金黄,绣双龙戏珠,在帕角又用金线绣了小小的‘景穆’二字!村野之人再过无知,也知景穆二字的含义。虽不敢多想,但得遇贵人也是三生之幸。
回到家后,昨夜借宿的两位女子也正好起身。一个小姐,一个丫鬟。
锦帕无意中被那小姐看到,后者激动几欲站立不住,将锦帕归还后只对那老妇道了一句话后,便携丫鬟匆匆离开。
“此帕主人身份之尊,尔等难以想象。切要留好,为子孙积福。”
东十三官道过后便是十四官道,几个大男人一早便赶路,闫成文对这主子的心急态度略微不解。
邢铎一路不语,只听主子吩咐。被圣上派来的张内侍一把年纪,还要如此颠簸。闫成文一路也本着多行事,少说话的原则跟随。
突然,前方白裘之人拉扯缰绳,急急停下。
“张内侍,那妇人的信可有收好?”
张内侍立刻回道;“收好了,待回京后找到这名叫张桐山的侍卫就好。殿下,此次北去,过于仓促,还望殿下多些忍耐。”
“孤无妨,待回京后孤要亲见那张桐山,转达此封家信。另外,北去改道,先不与顾侯汇合。闫成文,你立刻飞鸽传书,传信于顾侯。说胥家军调用暂时搁置,待孤舂陵归后,再行决定。”
“殿下要去舂陵?!”闫成文惊讶出口。
…………………………………………………………………………………………
春去冬来,冬去春来,两年光阴流水而去。当真应得那句话,年华似锦,岁月流长。
璟山的光阴,永远静止,看云起云落,感朝花夕拾。山中一年,世上沧海桑田,不闻不见,方得心中乐土。
师傅说小六长大了,懂得颇多,也通达了许多,他老人家很是欣慰。大师兄又送她一对儿红豆鸟,原先那对儿落在了那个地方,恐怕再也寻不回。
三师兄与她一样,两年不曾下山。有时,年华觉得愧疚。年言阳却告诉她,那个地方于他而言,未尝不是枷锁。
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她已经许久不曾想起,尘封在记忆深处,即便偶然忆起,也不过淡笑一二。
师姐从前是个最少下山的人,这两年却是来来回回,在山中的时光不过几月。他们回来后的半年,师姐也回来了。只是几个月后,她又不见了,只给年长风留下一封书信,再也未回。
“不孝徒儿敬上;常感念师尊之恩,山中十数载光阴,乃吾之念想。师傅常自教导,天大地大,心宽为己。然家仇族恨,夜夜不寐,终成一生之憾。朝廷北征,乃徒儿此生唯一机会,终不愿错过。日后若留的此身,必请荆负罪,任汝责骂。”
年长风看信后,只无奈叹气,道一句;终究你们我一个都留不住。
年华也是从那时候才从师傅嘴中得知,师姐上山前,曾有自己的名字,叫百洛。
而她自己,在这两年里,什么都没有想。因为她用了所有的时间来印证痴女的一句话,她活不了多久了。
第114章 重遇故人
唤心、唤心; 原来真正所换的是医者之心。这蛊毒难怪被人惊怵,不在其效力,而在其意义。
痴女当初对她说的话; 其实她没有过多在意。那个女孩给她的感觉太过于淡墨不真实,好似从未出现过。
蛊毒发作的那天; 约莫是一年多前,噬心钻骨的痛; 她一下子撞到了石头上; 想了结此生。师傅与师兄们都吓坏了,但最是体弱的三师兄正好去山下义诊,也就不得而知。
那次发作,卧床了两个月,突然就有人送药上山给年长风。不知是碰巧还是故意,反正那药很对她的病症,缓解了不少疼痛。但她知道,药终归是药; 治病却不治蛊。
此后一年; 师傅每月都会给她拿药。她想; 或许是师傅见这药好; 便又问人求来。如此; 每月她都吃药; 蛊毒不再发作,身子却弱了不少。
这天,师姐派人传口信请援; 来人是个士兵,穿一身红色军衣。她收到信后感慨颇多,当年舂陵之危,同样的情景,师姐收到她的信时是否也是此般心情。但传口信之人只见了她,便匆匆赶回。年华想了想,还是要告诉三师兄的好。
年言阳未在房中,她便先进去等候。枯坐无聊,翻看他案上书籍,无意中瞧见书架最角落里一个布满灰尘的锦盒。这锦盒她从前也见过,只是师兄从不让她碰触。
此时玩性心起,就偏要打开看看。锦盒不小,她笨拙搬到案上,吹掉上面灰尘,轻轻打开。
出乎她的意料,没什么稀罕的宝贝,只是一盒子的书信,一摞一摞的,足有几百封之多!
看人书信不道德,然二师兄曾教诲过她,所有真相其实都源于不道德。本着三师兄与一神秘佳人密会传信的猜测,她也就不道德的翻看起来。
可就是这么一看,那日淮南悬崖上张方钦对她说的一番话,似乎就有所明了。
信件最早是十五年前的,信纸已经蜡黄,上面标明的日期是大禹永禧四十六年。来回传信的也是一人,但未署名。
可她知道是谁,那字苍劲有力,乍一看很是疼痛熟悉。
吱呀一声,房门突然被推开,年言阳回来了。进屋后看到她面前摊开的一桌子信件,眸中惊诧极瞬而过,后无奈摇头。
“还是这样闹腾,管你不得。这些信有什么好看的,收起来吧。”
“师兄曾告诉我,是少年游历的时候才认识的他,惺惺相惜后便成主仆情谊。小六未曾想到,这其中却是颇有渊源。”
年华抬头,笑看他,眸中看不出情绪如何。
璟山与那个地方,究竟有什么联系。她不是非要弄懂,却不再想当个傻子。
年言阳神色淡淡,走到案前将那些散乱的书信都一一放回锦盒内,边放边道;“如你所见,年言阳这一生注定是鬼才,因为他专为太子殿下而活!”
年华从他房中出来后,在山林里游荡了好长时间。后觉得还是不痛快,又去厨房将小师弟的糕点给偷吃了个一干二净才舒心。
其实有些事情,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陡然发觉真相,有些添堵罢了。
年言阳说太子府与璟山的关系还要从纯慈皇后说起。原来那日密室所见的纯慈遗像并非偶然,这个女子确然是璟山的人。
纯慈是年长风的师妹,因缘际会辅佐了圣上登基开国。大禹定国后,年长风不恋名利,返回璟山隐世生活。后纯慈皇后出事,其心腹托信要年长风出山辅佐昭仁太子。
年长风与纯慈之间情谊深厚,亲人骤然离去,不忍拒绝。然天不遂人愿,昭仁太子英年早逝,独留幼子。于是这约定便自然而然的承袭到这幼子身上。
可山中生活清净,年长风深感世道纷乱,不愿再踏足这红尘俗世。适逢他刚收留孤子年言阳,心下一计。若是自己将一身本领传授于孤子,再由他日后出山辅佐那未来帝君,岂不美哉。
年华是深知自己师傅的性格,这样缺损的事他不是干不出来。只是后来师傅明知她要去太子府,也不肯相告,才叫真正缺损!但又一思忖,恐怕师傅是怕当年自己与圆方大师的约定被她知晓罢了。
翌日清晨,山雾未退,天色朦胧之时她打好了包袱,备好半年药量准备下山。临走之时,也学师姐的壮志凌云,留了一封书信。
只是昨日那么一惊,倒是将师姐传信的事给忘了说,只好在信中一番解释。
但年华万万没想到,这厢还没下山呢,就被人给发现了。实在是个出师未捷身先死,踩了狗屎霉运。
看着面前拦截的水嫩少年,年华眉毛一挑,道;“回来吃的、玩儿的,一样不少你,放行!“
“你昨日将我私藏了那么久的糕点给吃了个精光,不放!”水嫩的少年一昂头,手中掐着年华今早写下的信件,显然不为此所诱惑。
“放!”
“不放!”
最后带个拖油瓶下山的时候,年华直感此才叫真正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小子的如意算盘打的很不地道。
她与年言星二人在集市买了两匹马,备了些干粮就立刻出发。年言星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从前年长风忖他最小,极少放他下山,于是这厢看什么都带着股子新鲜劲。就连干粮,头两天也是啃的特带劲儿。
此去大约有半月路程,二人快马加鞭,十日便到。这天,来到了留仙镇的酒馆内。传口信的人没有说明具体位置,他们一路也是打听北征大军所在之地,才赶来此处的。顺便知晓了北征军最近张贴榜文求计策之事。
年华飞鸽传书给年言妆后,便在酒馆内留了两日。哪知最先碰到的不是年言妆,而是另一位旧友。
白锦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