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卿本贤妻-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表弟探身过去,凑到表哥跟前,道:“上次给你说过的,把你的庶子还是庶女定给我家,那我就帮你办了”
三老爷笑道:“还没生出来哪,你还真就这么定了?”
宋表弟得意的笑道:“那是,先下手为强,到时,咱也是八痴和尚的弟子的姻亲了”
三老爷听他提到八痴和尚,连忙道:“给你嘱咐过的,这事还不能说出去,不然我跟你没完,我太太可交代过了,她可不想还没生哪就闹得满城风雨的”
宋表弟道:“你就放心,我再胡闹,可这嘴是真紧,你不让我说的事,我哪次说出过?”
三老爷点点头,又见宋表弟接着说道:“自那回听了你的话,我回去给了子昂她娘几天好脸,撵了几个爱闹腾的小妾,那可真不一样,她也不打鸡撵狗似得了,后院也清静多了,我看她也没那么烦人了”
三老爷笑他,说道:“就你那没规矩样,就是个天仙给你做太太,也会变成泼妇,所以,你就先自己规矩起来吧”随后又吧啦吧啦的显摆他如今怎么怎么做个好相公,听的表弟直皱眉,心道,我是个妇人吗?说这些给我听。
三老爷吧啦完他自己的作为,又转话题问道:“说说你要如何帮我送小妹走?”
第108章 俩二货
听表哥问,宋表弟说道:“过几日给子昂她娘买几件首饰,哄她高兴几天。然后我姐走的那天,我带子昂和她娘去郊外游玩,也不给她娘俩说,就是偶遇表妹在的庄子,就进去拜见下老太太,然后在那吃了饭再走,吃饭过程我下点药,把她们一股脑全药翻了,到时你让你府里准备好几辆马车,把她们都运回去,就把表妹和她家小娘子送给我姐那,我拉子昂和她娘回家就行了,你别在表妹那露面,不然,她见了你,不吃饭了,非要跟你回来,你怎么办?”
三老爷想了想也只有如此了,他宣平候哪个去了,估计小妹都会闹着要跟回来,他也听大哥说了一嘴,说小妹如今在庄子里,都还一直不愿呆那哪,不是武陵侯府看的紧,她早跑回来了。
三老爷又问道:“你那药如何?会不会伤身子?”
宋表弟说:“你放心,我都把自己媳妇闺女一起药倒了,你还担心个啥,我还要给我姐个软骨散哪,给表妹一直喂到辽东,看她到那时,还敢闹腾个啥,我可给你说,我姐可不是个好惹的,我惹了她,她连我都揍,小时候也就她追的我满院子跑,呵呵,她手里拿个棍子,那是追上了一顿乱打,我额头那块疤还就是她打的留下来的”
三老爷也笑道:“那也是你活该,你把姐夫给未来媳妇的一幅画用手印图了整个画上,她不打你打谁呀”
这俩二货说笑间就把三姑奶奶这个问题包给解决了。三老爷回家的路上,心里还在想,外面有个好基友,家里有个好太太,马上生的儿郎是八痴和尚的弟子,看来我还真是个有福的人哪。
转眼就到了三月初,天气暖和起来,院里的树枝开始冒芽,下人也都换了夹袄,除了苏氏的里屋还烧着炭炉,其他人都已经撤了取暖设备。宣平候的主妇们都忙忙碌碌的,只有苏氏在燕旻堂养胎,两耳不问院外事。
最近这阵子苏氏没见胖,反而瘦了,没了之前的食欲和胃口,饮食也渐渐正常起来,再有女大夫开的食疗,苏氏也慢慢恢复了精力,不在像刚从天慈庵回来那阵子那么苍白,脸色红润起来,喜得春草她们只念阿弥陀佛。
自那次安排了罗姨娘去看了七娘子,罗姨娘回来后,在正院外给太太磕了三个响头,泪水涟涟的回偏院后,再没哭闹,有次苏氏问起,春草说罗姨娘如今茹素念起了经,苏氏也再没问起。
关宋氏走前来看望了苏氏,两人拉着手,泪汪汪的告了别,等关宋氏人走了,苏氏才想起还没问三姑奶奶的事哪,转而又想,算了,管她那么多,自己也是贱的慌,还没等太夫人拉她手拜托哪,她自己就养成了为她操心的习惯了。
这几天三老爷只早晚来一趟,整个白天也没见他到燕旻堂晃荡,猛地一下,苏氏还不习惯,问了春草,春草笑道:“太太终于问起老爷了,老爷早上走时交代奴婢,说和宋八爷办点事,还让太太闷了的话,就让奴婢去书房提那莲房过来,给太太解闷”
苏氏也笑道:“这俩货,又鬼混到一起了”
苏氏也没在意,想着估计那俩又去琢磨鞠场的事去了,原本是要开春动工的,可是苏氏这身子,三老爷就啥也不管了,此刻什么都没他儿子重要。宋表弟也就不像之前那么催的,只是时不时的去苏氏的庄子,看那里训练的如何。
苏氏对春草道:“我好无聊呀,这个像圈在猪圈里的猪”
春草道:“哪有这么说自己的,太太有时说话就是吓人一跳,还好,没像三姑奶奶的在外面也瞎说,只是在奴婢跟前说说。奴婢看太太就是和三姑奶奶呆一起久了,就学了她那毛病,可别像三姑奶奶那样,没一点大家闺秀的教养,以后太太可要注意了,可不能学了三姑奶奶去”
苏氏汗颜,如果让她放开说,她可比三姑奶奶嘴损多了,看来随着本性走在这里可真的是离经叛道,是不为世人所接纳的。
苏氏听着春草唠唠叨叨的说教,就想春草是不是该更年期了吧,最近如此啰嗦的?
就在春草的啰嗦中,有人叫了她出去,苏氏斜躺在床上,耳朵终于清静了。
想自己前世比春草还要唠叨,还要好心的为丈夫儿子着想,儿子中二期和她蹦跶,丈夫虽然一脸不耐烦,但终究还是没和她吵闹过,就是大不了摔门走了,剩下苏氏自己在屋里,气的哆嗦,哭泣自己怎么这么命苦,一心为了别人如此辛苦,如此操劳,得到的是什么?儿子的叛逆,丈夫的不耐烦。
此时想想,丈夫该有多大的忍耐力才忍了她多年呀。春草这才开始为太太好为太太着想的啰嗦了不到一个月,她有时就想拿个封箱胶封住她的嘴,可惜这里没封箱胶,总不能拿针线缝了她吧。
苏氏想起一个小故事,讽刺当妻子的啰嗦的,一个妻子在缝纫机前车个围裙,丈夫走过来,在旁边不停的说………回车,哎呀,你车错了,这里再来一道,看,那里还没走针,赶紧再车一遍。气的妻子一起身,道……我车个围裙,那哪那么多话?你懂车衣吗?丈夫就说了………我开车时,你也是在旁边如此啰嗦的。
脑补君笑了,也是的,要不什么叫换位思考,但太多的人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包括前世的苏氏。
不一会,春草就进来了,拿了个像书本样的东西,就是小点,春草给太太说道:“刚秋叶在园子里看到女大夫,她坐在亭子了,见了秋枝就起身走了,秋枝走过见,地上草丛里有这个本子,可是大家都看不懂,秋叶就拿给了我,让太太看看,这女大夫毕竟不是咱侯府的人,又是个寡妇,这万一传出什么不好的,那三房可就丢人了”
苏氏起身坐起,接过来翻看第一页,立马坐直了,抬头看了看春草,那眼神春草就知是让她出去,太太要自己呆着。
等春草出去了,苏氏继续看手中的书册,应该说是日记,用拼音写的。前世,苏氏家里有个亲戚在美国,十七八岁的时候,国内电脑还没普及,那亲戚发邮件,都是打拼音,因为国外里没有中文输入,亲戚只好打拼音。那几年,苏氏就练就了看拼音和看中文一样的熟练了。
不厚的书册,时间跨越三十年,写的断断续续的,不到天黑,苏氏就看完了,看完后,苏氏感叹万分。
第109章 又见穿者
苏氏刚看完女大夫的手册,春草就进了屋,说那女大夫来找了秋叶,问秋叶可曾看见个书册,说那是她的药方记录,秋叶说没看见,那女大夫就又匆匆的走了。
苏氏把书册递给春草,让秋枝送去给大夫,就说是个小丫头拾了交给了秋枝。见女大夫来找就还给她,千万别说给太太看了。
春草出去后,苏氏静静的靠在床头,回想刚看的日记。
女大夫素娘前世是个学医的,刚分配到一家大医院,心喜的她出去买东西要庆祝下,就突遇车祸,来到这里,穿到一个五岁的孤女身上,素女父亲是个猎户,被野兽咬伤后血流不止就撒手人寰,病弱的母亲一急之下,也没了。剩下一个孤女,哭的死去活来,不,是哭的死去活不过来,然后,就换了个灵魂,孤女叫素娘,真的是孤苦,没一个直系亲属了,最后被个开药店的领回家当了童养媳。开药店的张大夫是个忠厚老实人,素娘的爹曾经救过他的命,他可怜素娘父母双亡,就带回去给大儿子做个童养媳,不然那么小的小娘子,没名没分的,怎么好在他家里长大。
刚穿过去的素娘,头脑还是蒙的,只好跟着去了张大夫的家里。张大夫本人厚道,可他媳妇却不咋看的上这个孤女当童养媳,她还寄托大儿读书考秀才考举人,将来好享儿子的福哪。但张大夫人虽老实,性子却倔,媳妇拧不过,也只好罢了,只平时没给过素娘好脸色。
素娘一呆就是十年,五岁的孤女长成该成亲的年纪了,这十年她跟着张大夫学了中医,医术不比张大夫差,喜得张大夫感叹,张氏医堂终于有继承人了。大儿虽然要考科举,但有这个儿媳在,自己再活个十来年,孙子也就培养出来了。
张大夫两个儿子三个闺女,大儿读书伶俐,一心奔着仕途,二儿和张大夫一样,忠厚老实,但脑子不灵活,不是学医的料,这十多年,张大夫看素娘一步步过来,真的是有医药方面的天赋。
素娘成亲的时候,张大朗考了秀才,也算是读书人了。这以后,几年过去,张大郎又去省府考举子,考了两次,共六年,终于考上了,然后,无子守着药堂忙乎的素娘下堂了,给个知府的庶女让位了。
接到报喜的张大夫那是狂喜,连摆三天流水席,就是素娘也心喜,等相公派了官职,她也可以随丈夫上任去了,不是像之前,不能前去打搅相公读书,只好夫妻两地分居。【零↑九△小↓說△網】可是,没等张大夫的高兴劲下去哪,大朗的随身小厮拿回大朗的一封亲笔信,以家中原配无子为由,写了一封休书。
张大夫气的跳脚大骂大儿忘恩负义,大朗一直在外读书,媳妇跟谁生个孩子去?大朗不在家,不都是媳妇孝敬老人,打理药堂。张大夫撕了休书,安慰媳妇说无论如何他都不同意休妻。小厮见张大夫撕了休书,又掏出一封信,张大夫看了信,气的哆嗦,当时就晕了。等救醒了张大夫,素娘也看了那信,说知府看上张大郎,要把个庶女许配给他,为了前程,他也只好写个休书。
素娘苦笑,她还真嫁了个凤凰男,她却是凤凰男在老家的草鸡原配。
结果还不是和网文的一样,奔前程的走了,张大夫真是个厚道人,管不了儿子,又觉得愧对媳妇,在开始的狂喜到中间的恼怒和后来的愧疚之下,老实人突发脑溢血,素娘不可能丢下这个宽厚的老人撒手而去,伺候了两年,在张大夫离世后,原来的婆婆投奔大儿去享福去了。虽然张大夫遗言说素娘可以在张氏药堂呆一辈子,但是,她一个被休弃的妇人,夫家还有小叔子一家,她怎么也不好再呆下去。还是个她之前看过的一个女病人,见此状况,也颇为同情素娘,好心给她介绍去别人府里帮怀了孩子的妇人养胎,她才离开了夫家。
多年后,医术不错的素娘,就辗转在富贵人家帮孕妇养胎,最后被人叫去了京里,也就是苏氏娘家,这又被推荐到宣平候府。
以上为苏氏看了日记后的脑补。她脑补完,还在床上躺着唏嘘,真是太不容易了,要是在现代,在医院呆个十几年,能干的怎么都能当个主治医生了,可在这里,遇到个人渣,那就是完了。
苏氏想起前世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不是你不好,而是,你遇见的是个贱人。这句话还真对。
从素娘的字里行间看的出,她刚穿来时的迷茫和学医的执着,成亲时的心喜,被休的伤心,和后来的心死,真是一个刚过三十的女子的一生心里路程。苏氏就想应该让三姑奶奶和素娘换个穿就好了,在生活的磨难下,环境的打压下,三姑奶奶就不会有如今的肆无忌惮了。
日记里最后写到,素娘有点注意到自己了,估计自己还是有些蛛丝马迹的流露出来,也就是三姑奶奶那只想着自己,从不在乎别人的,才相信自己胡诌祖母有个手记,自己从手记里看到些东西,三姑奶奶还真信。换个人都要多想想。
苏氏叹气,自己也是郁闷,走了个三姑奶奶这个穿者,又来个素娘,还想等三姑奶奶走了,自己好好的做点吃食哪。那个蛋糕,和这里的点心比,多松软呀。
素娘日记里也记下了一个估计也是穿的,农家穷的叮当响的,一个几岁的女娃,出口成章,要念书去,还要让家里开什么吃食铺子,后被找来的神婆一顿跳大神,傻了,痴痴呆呆的最后掉河里淹死了。这也是苏氏一直小心翼翼的活着,不敢露出蛛丝马迹的缘故。
就在苏氏唏嘘叹气脑补中,三老爷晃回来了。
看苏氏脸色不妙,连忙问道:“咋的了?今儿不舒服?”
苏氏忙笑道:“没,只是再想,小姑跟宋表姐走了没?”现在的三老爷真的是每天观察太太的脸色过活了。
见太太问起小妹,三老爷就道:“这几日就是忙乎这事去了,今儿个才把小妹和外甥女送到表姐的车队上,又和表弟去见了个朋友,这不,忙完才回来”
苏氏很好奇,就追问道:“你们不会真的是灌晕了送过去的吧?”
第110章 庶子成亲
见太太好奇的问道:“你们不会真的是灌晕了送过去的吧?”
三老爷就睁大牛眼说道:“那还能咋办?”就噼里啪啦的把宋表弟的主意说了,表弟怎么带着表弟妹去的庄子,怎么哄骗三姑奶奶,怎么下的药,怎么分别把两对母女给送到家的送到家,送上马车的送上马车。
苏氏听的张大嘴,这俩货还真那么干了,这三姑奶奶要是醒了,还不闹翻天去?
三老爷听太太这么问,还自己乐了,说道:“表弟早给表姐准备好了软骨散,小妹要是闹,就一直喂她到辽东,外甥女就不用喂了,让两个婆子就能看住了”
苏氏呵呵、呵呵的笑,无话说。
突然,苏氏问道:“表弟都哪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药?”
三老爷说道:“表弟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点,哪里找不来那种药”
苏氏赶紧交代他:“你要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回府,我可跟你没完”
三老爷乐道:“我傻呀,马上就有小儿郎了,那些乌七八糟的,让小儿郎误吃了,那到时我去跳河都来不及”
苏氏放心的靠到床头,还行,还没二到家。
苏氏和他说起六郎的婚事,三老爷大手一挥,道:“你还真是个操心的命,你就别管了,两个媳妇还不能料理了?”
苏氏道:“我不是担心你那黄姨娘到时挑理吗?”
三老爷一瞪眼,说道:“她敢?上回不是你说情,我早就撵她庄子去了”
苏氏讥笑道:“庄子里都几个被撵的姨娘了?这个是生了儿郎的再撵了去,让别人怎么说我?一个妾都容不下?谁知道是你撵的?还不都说是太太不容人?我可不替你背这冤枉名声”
三老爷讪讪的,半天说道:“那还不是她们作的,跟你没关系”
苏氏道:“我挨个跟别人解释去?还是你去?以后再纳姨娘,眼睛可要睁大了,别到时又在我跟前念叨,美人咋变了?”
三老爷臊的脸红了,以往没觉得会因为这在太太面前难堪,这回可真是,觉得丢人了,守着这么个好太太,还找什么真爱去?
苏氏看三老爷那堪样,也住了嘴,别让他恼羞成怒了,在这梗脖子就不好了。
三老爷堪堪的找了个理由就溜了。回到书房思索去了。
苏氏看三老爷逃跑的样子,扑哧的笑了,心道:以往不给你说,是懒得提,如今我也要把自己怎么想的慢慢告知你了。
到了三月十六,整个三房忙忙碌碌,操办六郎的婚事。春草也被苏氏派去帮忙,秋藤和秋叶专门守着苏氏,秋桃忙乎的给苏氏做吃的。素娘还是日日来号脉,有几次细细打量苏氏,苏氏也随她打量,日记中也看的出,她是个谨慎并品格高洁之人,不是顾虑太多,苏氏还真想和她成为之交哪。
拜堂时,苏氏去了缘草堂,和太夫人三老爷一起接受了新夫妇的拜礼。太夫人整个人喜气洋洋,人老了就是喜欢见到各种喜庆事。至于三姑奶奶去辽东的事,大嫂有次来串门告诉苏氏,说武陵侯松柏夫人说她有个亲戚在辽东找了个名医,可是这个名医性子古怪,不肯远离家乡,只好派了三姑奶奶陪她婆婆去找名医去了,太夫人自己病了也知道生病的苦,也就很理解的没有干涉。
看着满堂的喜色,苏氏发现只有六郎脸上淡淡的,没有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