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卿本贤妻-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着儿子的面,苏氏强忍住没敢哭出来,就是三老爷也眼睛红红的,满眼的担忧。
  夫妻俩谁也没说话,就这么静静的呆坐着,旻山一会又哼哼的哭了,小小声的,那个平时根本没有的乖样,让苏氏满脸是泪,她宁肯看儿子不满意就大声哭嚎,哪怕他不高兴就把爹娘抓个满脸花,也不愿看他现在柔软的像个面团似得窝在自己怀里。
  三老爷拿了个帕子给太太把脸擦了擦,苏氏吸了鼻子几下,亲吻这旻山的额头。
  春草悄声进来,小声说道:“太太,郑嬷嬷在屋外跪着哪,来请罪,说没看好小主子。”
  苏氏使劲吸了吸鼻子,说道:“你让她起来,这事不怪她,让她把宋家儿郎看好,你给今儿来接宋家儿郎的人说下,最近就不要过府来了,等年后吧。”
  春草应了声又悄声退下,不一会又端了饭食进来,说道:“太太,十一郎还没吃午食,奴婢把太太老爷的一起端进来。”
  苏氏嗯了声,又交代春草:“让秋桃熬碗浓粥,把粥油熬出来。”
  三老爷把饭桌的椅子拉开,苏氏抱着旻山坐下,想哄着他吃点东西,可平时都不爱吃的,这会更是不吃了,喂哪个都是扭头,一口都不吃。
  苏氏放下汤勺,自己也不吃了,回了里屋,三老爷跟进去,看太太走向床铺,忙把被褥铺好,苏氏就抱着旻山躺下,三老爷给母子盖了被,就出去了。
  窝在苏氏怀里的旻山,时不时还抽搭两声,手还摸着苏氏衣服上的盘扣,慢慢的入睡了,苏氏是一点睡意都没,默默的流着泪看着怀里的儿子。
  旻山是一睡就几个时辰,苏氏也不敢乱动,半个身子都麻木了,三老爷进来看了几回,又悄声出去。
  旻山睡醒了,也是让尿给憋醒的,小声哼唧着,外间的三老爷听到动静就进来,拿了个木盆,苏氏抱着旻山把尿,旻山尿完继续要迷着眼睡,苏氏让三老爷把米粥端进来。
  俩人一个抱着一个喂,旻山小口的吃了点,就又扭脸不吃了。三老爷把碗放在桌上,回身走过来说道:“锦娘,我抱会,儿子要睡我就抱着让他睡。”
  苏氏胳膊也麻的不行,点头把儿子递给老爷,可是旻山抓着苏氏的前襟不松手,无法,苏氏只好下床,三老爷蹲下给太太穿了鞋,苏氏就抱着在屋里来回的走。
  一动不动的在床上躺了几个时辰,苏氏不仅胳膊麻,腿脚也木,只好来回走走,活动活动。
  三老爷也不坐着,就旁边的跟着苏氏慢慢走,旻山要睡不睡的歪在母亲怀里,一手还揪着母亲衣衫前襟的盘扣。
  苏氏对三老爷说道:“最近我就啥也不管了,老爷看着点外面的事,母亲那老爷也去看看,今天也把母亲吓坏了,给母亲说,以后没啥事别带乱七八糟的人来三房,有什么老爷招呼点吧。”
  三老爷点点头,看儿子迷瞪着要睡了,就转身出去了。
  缘草堂里,太夫人又给吓住了,午睡都没睡,一个劲的叨叨吓死了,刘婆子旁边就安抚她,也边安慰边借机黑大姑奶奶,刘婆子说道:“不是老奴说嘴,大姑奶奶都是当祖母的人了,十一郎还是个走都走不稳的小儿郎,咋那狠心的?那可是她亲侄子,嫡亲的侄子,老祖宗经常就说,这女儿家嫁出去了,以后就指望娘家的,哪有不靠着亲兄弟亲侄子,还得罪一大片?老祖宗可得眼睛雪亮点,哪个好哪个歹的要分得清,大姑奶奶再糊涂下去,这宋家子孙都得让她教歪了,好好的儿郎,老祖宗看看如今都像什么样子?哪回来不在地上打滚的?看看咱侯爷三老爷,老祖宗就教的好,从没给侯府惹过事,老祖宗,舅爷还在寺里保命哪,这宋家可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孙给毁了。”
  一般府里,哪会有下人和主子说这些的?但太夫人不一样,她是没啥心思,经常对着刘婆子啥都说,她自己说了还不行,还非得让刘婆子开口讨论,慢慢的,刘婆子这些年就敢在太夫人面前随意说话了。
  但刘婆子也人精,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明的很,帮着三房说话,屋里有三房的人,三太太必不会亏了她,帮着宋家说话,太夫人爱听,当着太夫人面使劲糟践二房,太夫人就会给她打赏,大房的事,她从来不张口乱说,侯府将来都是大房的,这会把大房给得罪了,以后就没好日子过的。
  太夫人听了刘婆子的话,一拍大腿说道:“可不是吗?大妮子是要毁了我宋家子孙,我之前也给她说了多遍,这孩子是要从小好好教,你看德儿,虽然脾气犟糊,那处事结交人也不一般,我堂哥家的宋八不就是和他好了一辈子?”


第464章 称呼
  六娘子在一旁一直听着没说话,今天贾兰芝去了宫里,后来大姑母来了,算是她夫家的人,六娘子就退出去了,后面发生什么事她都不清楚。
  到祖母被刘婆子搀扶回来,看那神情就知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等听了祖母和刘婆子的对话,六娘子也明白了,是大姑母在三婶娘那闹了事。
  对这个嫁到宋家的大姑母,六娘子之前并不熟悉,这次定了宋家的婚事后,六娘子就私下里把宋家人都了解了下,别人没见着,大姑母来看太夫人,六娘子见了后,就心底有数了,是个脑子糊涂的,也就心里不喜,还想以后嫁过去后远离大姑母,将来也是大伯母。
  对于嫁到宋家,六娘子明白,是她最好的出路,说不羡慕别人,那是假,但刘妈妈说过,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地位,要是和那好好命的去比,你只是会害了自己,你得和嫁入方家守着个废人去比,那样想,你就觉得你是个幸运的人。
  刘妈妈说,脑子不清灵的人只会先害了自己,像你嫡母,脑子清楚的,只会越过越好,看看你三婶娘,如今谁不巴着她?就是你三叔都围着她转,刘妈妈说六娘子嫁到宋家也好,和娘家近,你以后就照着你三婶娘学,你三婶娘嫁进来这二十年咋做的,你也学着做。
  六娘子没事就和夏青聊天,想打听三婶婶的从前,但夏青嘴紧的的很,话里话外的让她少打听三房的事,六娘子也发现三婶娘看着随意,可是三房就像个铁桶,任何缝都没,她又找刘婆子问问,刘婆子更是个人精,三婶娘的事啥也不说,尽扯其他的。
  没法,六娘子又偷着见了刘妈妈问了,刘妈妈就笑了,说那是御下之道,一个主妇想在内宅如鱼得水,不仅仅是公婆妯娌隔房大伯叔婶的之间相处,最主要的是把你院子里的人管好,怎么管好,就得有各种方法了,你三婶娘首先就是赏,然后才是罚,要是出点事就全家轰走,为了银子,为了不连累家人,下人自然都听话。刘妈妈还让她多观察下太夫人院里的下人们,自己去悟。
  看今天的情景,六娘子就知道糊涂人办了糊涂事,大姑母把娘家兄弟兄弟媳妇全得罪了,以后连亲戚都做不成,六娘子心想要用这个例子来提醒自己,将来自己娘家不仅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隔房的处的好了也是亲兄弟。
  刘妈妈曾说过,二太太就是个傻的,如果她嫁进来,用自己的特长刺绣,又用不了多少银子,就是花点功夫,用这个把大房三房笼络好,相公靠不住,但有妯娌们相帮,这日子总比现在要好过,可是她自己弄的一团糟,相公也没笼络住,和婆家的人关系都不好,有啥事连个相帮的人都没,再看看三太太,不仅和娘家大嫂亲近,和侯夫人也一直和睦,就是做点点心也都是大房那送一份,其实算起来还都是大房贴补三房的银子多,可侯夫人给人就说这个妯娌时刻都记得大房。刘妈妈让六娘子时刻用二太太和三太太来做对比,千万别走了和她嫡母一样的老路。
  六娘子的姨娘是个软弱的人,只会让她忍,说等嫁了人就好了,见六娘子受了委屈就会哭,啥也没教导过她,幸好后面有了个刘妈妈,因为以前在太夫人院里的一点情份上,就教导了她。
  屋里刘婆子是边劝慰太夫人,边黑大姑奶奶,绕着绕着就绕到称呼上了,原本侯爷继承爵位后,姑奶奶的称呼就得改为姑太太了,小一辈的谢家女也有出嫁,就得是姑奶奶,可太夫人不知为啥,犯了牛脾气,说等她见了老侯爷再改吧。
  苏氏回娘家都是六姑太太的,宋谢氏都近五十的人了,还姑奶奶的,害的侯夫人总是嘀咕,侯夫人的亲女嫁了人,原本回来是大姑奶奶,可这大姑奶奶还在,无法并排呀,下人们之间都是大姑奶奶、大房的大姑奶奶,这样来区分,反正很少都一起回娘家,于是称呼上侯府一向乱套。
  刘婆子好八卦,对于太夫人为何不让改称呼,问了她,太夫人叹气说,姑奶奶是要娘家来照顾的,姑太太就要照顾娘家了,她是担心三姑奶奶,就让她多当几年姑奶奶吧。
  苏氏当时听了刘婆子的传话时,真是无语望苍天呀,这照顾不照顾的和称呼有什么关系吗?她回娘家是六姑太太,不一样是娘家多照顾的?
  苏氏心想太夫人的脑回路咱不懂,刘婆子也一脸的不解,她自己觉得她够吃透太夫人了,但对着个问题,她想不明白。
  刘婆子就说有次在别人家教磕长头时,说咱府里这称呼乱套,让人看不起,像没规矩的人家,反正,刘婆子总能说中太夫人的心里,太夫人一拍椅子扶手,就让人叫侯爷过来,说今儿就把称呼改了。
  侯爷和侯夫人来后,听了太夫人所说的,也都无语望苍天,都乱了这么多年了,这会抽啥风了要改称呼了。
  还没等侯爷开口问,三老爷就急火火的冲进来了,太夫人看见三儿子就一哆嗦,不等儿子开口,自己就紧忙说道:“德儿,你别气,回头我就教训你大姐。”
  三老爷眼睛珠子都是血丝,睁老大,牛眼更突兀了,别说太夫人,就是侯爷看了都吓一跳,三房今天的事他还不知道。
  三老爷瞪着牛眼说道:“教训她就算完事?娘,那是我儿子,嫡亲的儿子,也是你嫡亲的孙子,你咋就不心疼心疼的?就看着大姐对个两岁的孩子下手?”
  太夫人心虚的说道:“我不知孙子有这毛病,再说我也没拦住。”
  太夫人对这小孙子一直不喜,那次旻山犯病,瞒着太夫人没说,但后来多少她也知道些,侯爷也给她说过,但她就装傻,当不知道,这会见儿子问起,就有些心虚。
  三老爷吼道:“那这会娘看到了吧?以后再别带那些没教养的家伙去我院里祸害我儿子。”
  太夫人下意识的想嚎,但看着对面儿子那双通红的眼,吓缩回去了,只是说道:“以后不会了,不让你大姐去你院里。”
  三老爷吼完就掉头走了,都没和侯爷打招呼,侯爷和侯夫人一头雾水,不知咋回事,但见母亲没耍赖哭闹,就知是母亲这边做了糊涂事。


第465章 燕皮
  侯爷就问了出了啥事,太夫人支吾的说不明白,侯爷就指了刘婆子,让她说,刘婆子就又把现场学了一遍。
  侯爷听了直看他娘,看的太夫人心虚,侯爷叹了口气,说道:“母亲,我给你说过,三弟的小儿得了病,受不得气,大姐的孙子是不像样,母亲就不该带他们过去。”
  太夫人说道:“是你大姐说去看看,要是她孙子喜欢,也送过来一起玩。”
  侯爷也气了,头一回对太夫人大声说道:“母亲就拿我谢家子孙给宋家子孙玩?”
  对侯爷太夫人可不怕,立马站起来骂道:“你说啥?你个龟孙子,都是亲戚一起玩玩又咋样?都是我身上流出的血,那是你大姐,不是别人!”
  侯爷今儿不知怎么,也硬气起来,说道:“刚母亲咱不把这话当着三弟面说?”
  太夫人恼羞成怒,扑上去就给了侯爷一巴掌,看的刘婆子脸都疼,这阵子太夫人每日都笑呵呵,大伙都忘了她之前的所作所为了。
  侯夫人见侯爷被打,忙上前拉住太夫人,装着给她抚胸抚背的拉着太夫人坐下。
  太夫人坐下了都还在骂:“你个王八羔子,对你娘就这么说话的?你是不是嫌你娘活得太久了碍你事了?我不活了?我要去见你爹!”
  边说边嚎啕大哭,侯爷跪下,侯夫人也紧着拽着劝说,不然太夫人就要出溜下去,几个下人悄声退下,刘婆子一出门就一溜烟的跑去三房汇报去了。
  苏氏听了刘婆子学舌,气的心里也是鼓鼓的,刚对太夫人有点好感,她就给你来了这么一出,苏氏也能感觉到太夫人对旻山的不喜,自从分家后,太夫人就不愿见旻山,但你不愿见就不见,又为何要把宋家的孙子送我房里来?还真是心里只有宋家。
  苏氏让春草给了刘婆子封包,交代她以后有啥就来说一声,刘婆子福了几福,说要赶着回缘草堂忙退下了。
  也没见三老爷回来,不知他又上哪去了,不会跑去宋家发火去了吧,苏氏想。
  怀里的旻山睡熟了,苏氏把他放到睡床里,他抱着他的小被子,闻着熟悉的味道,蜷着继续睡了。
  苏氏悄声去了外间,倒了茶水喝口,这会感觉饿了,午食就没吃,苏氏在门口叫了春草,让她准备点吃的端上来。
  这时见侯夫人匆匆走进院子,苏氏开了门让她进来,又把稻芽叫进来去里屋守着旻山。
  侯夫人在外间坐下,小声说道:“刚在太夫人那才听说十一郎的事,弟妹也别急,我一会让人送些药材过来”
  又简单说了三老爷去了太夫人那的事,苏氏直说不用送什么,三房药材也有,大嫂说道:“你的是你的,我送是我的心意,需要啥也别客气。”
  但苏氏憔悴的面色,大嫂说道:“府里的事你也别管了,就看好十一郎就行,谁也别见了,有人来我来接待,我也不打搅你,你可要好好的,自己身体好了,才能看顾儿子。”
  苏氏含泪点头,送走了大嫂,她回里屋摆手让稻芽出去后,趴到床上捂着被子呜呜的哭。
  刚看着旻山蜷着小身子缩成一团躺着的那一刻,苏氏万念俱灰,如果旻山有什么好歹,她也不活了,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其他儿子都大了,离了娘也能活下去,失去旻山,活着不过是行首走肉,比以前还要难过,之前四十年无非是想好死不如赖活着,日子过的还行,没有什么伤痛,但要带着伤痛继续活在这本来就没留恋的世界里,有什么意思?
  苏氏压抑着自己的声音,哭了好半天,才从被窝里露头,大口大口的呼吸,随手拿了枕巾把眼睛鼻涕擦了擦。
  苏氏满脑子都是旻山好时的活蹦乱跳,斜着身子跑的咯咯的笑,瞪着小眼睛握着拳头要打三老爷那气冲冲的模样。
  想了半天,也没注意三老爷怎么回屋,到了天黑,看见三老爷进屋,才觉得他怎么不在屋的。
  苏氏随口问了句:“去宋家了?”
  三老爷说道:“没”
  苏氏也就没问什么,春草是赶紧端了食物进来,太太一天没吃东西了,刚太太要吃食,等春草端进来,听见里屋太太的哭声,也红着眼又把吃食端出去,这会见老爷太太都在,赶紧端进来让太太吃点,不然孩子还没好,太太再倒下了。
  见了食物,苏氏也没什么胃口,强迫自己吃了点,三老爷紧着给太太夹菜,又把熬好的米粥端给苏氏。
  吃完春草来收拾桌子,苏氏交代她晚上厨房留着人,随时好准备吃的。
  旻山一直昏睡,三老爷和苏氏就一直守着,后面三老爷让太太去睡,他自己守着,苏氏想也不能俩人都干耗着,等后半夜她起来让老爷去休息,不然俩人都守着,倒下一个都是完蛋。
  就这样,又跟上回一样,旻山醒了就粘着母亲,腿软不下地,就让人抱着,大部分时间是昏睡,又不好好吃食,苏氏找了素娘来看,素娘说体质太弱,抵抗力差,还得食补,不然营养不良,以后贫血的什么都跟着来了。
  苏氏就发愁,看着这身子又软又不好好吃东西的儿子,那是恨不得你要老虎肉,我都想办法给你割一块去。
  旻山睡觉,苏氏就胡思乱想,前世有那些吃食,有什么有肉看着又不是肉,闻着也没肉味的食物,突然想起,曾有个同事老家是福建的,过年回家给办公室人都送了种叫燕皮的,可以当面皮煮着吃,还可以包馄饨包饺子。
  当时苏氏还说这不就是面片吗,同事说那是用肉做的,苏氏还查了资料,大概知道是怎么做的,又想起蔡先生不就是福建人吗?没准他家里媳妇都会做。
  苏氏就把这告诉了三老爷,让三老爷去旻雕那找下蔡先生,要是他家会做,就让秋桃带人去学,给蔡先生一些银子,就当买方子了。
  三老爷听了也紧忙的赶着出去找蔡先生。


第466章 养老
  三老爷回来说蔡先生不知道那是什么,在家乡也没听说过,苏氏无法,就叫了秋桃来,根据自己知道的告诉秋桃,让她琢磨去。
  燕皮也就是把肉用木槌捣成肉茸,然后和木薯粉加一起做出来的,这里没有木薯,红薯甘薯都没,但能做淀粉的都试下,绿豆蚕豆都可以做出淀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