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遂人意-程嘉喜-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九十一章 妇人之见

  圣人看着下面华府不同的阵营,撇撇嘴,这还真是够分明的。
  难怪老尚书总是叹老了,没想到自家爱卿这个年岁,竟然还这么天真,华府出了这么一个儿子,他老人家都替华府糟心。
  话说回来,即便是不跪在一起,难道现在的池二郎同华府还能掰开吗,这样一想自家爱卿还是睿智的。
  老尚书若是回头看一眼的话,估计能被儿子给气死,都这个时候了,还不知道独善其身,把华府摘出来呢,还跟着起哄呢。
  朝堂上的大人都是够品级的,都是能让芳姐看的上眼的,所以都在纸上有名。
  众位大人,看过一个,跪地上一个,有的都不知道自家还有这么么一门亲戚,就被套上一个娶祖婆婆的罪名。
  睡了几十年的老妻,拐了那么多道弯之后竟然自己要称呼一声祖婆,不想都蛋疼,想了心疼。
  还有一位大人当时就晕了,这么绕来绕去,他竟然是祖母同外祖父在一起生下来的,都不知道这辈分怎么算出来的。
  谁人的好手笔,这样乱七八糟的关系,竟然能楞给联系上呀。这不是诚心捣乱吗。
  没法活了,还有发见人吗。
  满朝文武跪了一地,没有清白的呀,恨华府吗,恨池府吗,恨不着,众位大人竟然都看向了大理寺卿,这场失德战争,可不就是他给弄出来的吗。
  很奇异的大伙的愤怒都向着大理寺卿去了。招惹的什么人呀,没本事就老实的眯着,非得招惹是非做什么呀。
  等朝堂真的跪了一半大臣的时候,到不那么让人着急了,法不责众,大家都这样,想来圣人也不会太过追求吧,还有就是大伙都如此,谁也不说谁了,自然心里就敞亮了。
  看着跪了一大半的大臣,圣人也发愁了,之所以大家都跪了,就说明这件事情不能仔细追究,或多或少都能牵连上。
  要不然怎么没见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句冤枉,或者胡闹,根本没有此事子虚乌有呢,哎这就是说这张纸上的东西不是凭空捏造的,人家经得起审查。
  怎么处理非常的挠头,难道要把满朝文武都给问罪吗,若是认真追究,多少的人家要和离,让他这个圣人好不为难。
  在看池二郎的时候,圣人的眼神都是悠远的,这小子怎么处理更是个问题,能把这种事情送到朝堂上的人,想来也是个不管不顾的,在做出来什么过激的事情,圣人也料不到,这东西若是流传到朝堂之外,怕是满京城的老百姓都得冲着他们大梁的满朝官员吐唾沫腥子。
  老尚书:“老臣知罪,都是老臣的错。臣愧对陛下。”
  华家大老爷跟着感叹,才步入大梁朝的权力中心,怕是就要从此告别政坛了,想想方才看过的那东西,华家大老爷就闹心,到底小瞧了这位侄女,只比自家夫人形容的更加凶残。
  都怪自己没有重视呀,怎么收尾呀,他们华府能全须全尾的怕是不容易了:“臣请圣人治罪。”
  然后,然后就觉得少听了一个声音,老尚书同华家大老爷同时凝眉,悄然向后看去,老二这时候做什么,赶紧的请罪呀。
  就见他家儿子,二弟,笔直的跪在侄女婿身边,这两人没有请罪的意思。
  老尚书当时就觉得心口疼痛,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脑袋轰的一下,身子跟着摇晃了。倒霉孩子,他心里还有没有华府,还有没有祖宗呀。
  华家大老爷赶紧的跪着往前爬两步,支撑住眼看着要倒在地上的老父亲,看着老尚书铁青的脸色,赶紧的轻抚。
  若不是还跪着给圣人请罪呢,老尚书早就指着老二鼻子开骂了。
  说句实话,圣人真的挺理解老尚书的,有这么一个儿子,真的是太糟心了。完全没有大局观念吗。
  杜老丞相感叹,难怪老尚书每每提及这位圣人口中的爱卿,都是一脸的蛋疼,果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的吉祥物,他老人家羡慕了多少年呀,总是怨子孙不争气,没法跟人家华府的子孙比肩,
  现在舒坦了,利弊相合呀,原来也一样的淘神,他家儿子没有什么大才,好歹惹不出来这么大的祸端呀。谨慎小心些,好歹能保证平平安安的一辈子。
  华二老爷看着老爹如此,同女婿一起一起跪着往前爬。还是满孝顺的。
  老尚书看到倒霉儿子脸色更加青紫,气就不打一处来,心口更疼了。
  华家大老爷赶紧挥手:‘陛下坐前,好好请罪。’好歹给二弟几分面子,没说自家老爹不待见他,不愿意看他。
  池二郎知道自家岳父完全是被他们夫妇给连累的,跟着岳父一块,不往前凑了。
  圣跟着生气,气满朝的大臣没事做,非得惹一个小心眼的妇人,人家发威了,你们倒是扛着呀,想想就丢人。
  池二郎失德的名声若是被坐实了,还不定能折腾出来什么呢,圣人:“诸位大人,怎么看。”
  诸位大人怎么看,诸位大人现在都两股颤颤,圣人别嫌弃他们找他们的毛病就成。
  有那老臣痛哭流涕:“陛下,臣,臣不敢说冤枉,可臣,臣实在不知道呀。从臣出生已经五十载了,这些亲眷都没有走动过呢,老臣实在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门亲眷在。”
  跟着一大半的人扣头请罪,真心的不知道呀。更多的人佩服这位池大人,这么久远的事情竟然都能帮着想出来,真是够难为他的也。
  圣人:“这么说你们就是无知了。既然无知,就老老实实做官,多想些天下百姓的大事,别整天的勾心斗角,抓着一些小事不松口,朕给你们俸禄,不是让你们计较个人恩怨的。”
  就差说没事别惹事玩了。尤其是招惹那些招惹不起的。
  满朝文武让一个妇人拿捏,说出去都嫌丢人。
  重臣:‘还请陛下赎罪。’好吧冤枉都没法喊,只能赎罪了。
  大理寺卿都傻了,比告老还乡还让他发愁呢,大家都成了受害者了,可他这个受害者是被众人所不容纳的。成了过街老鼠,真的要人人喊打了吧。
  圣人这话明摆着就在说他给朝廷乱惹事吗。
  圣人:“众卿家都起来吧,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我大梁建国百年,莫说众位大臣府上盘根错节,嫁娶纷杂,就是我皇家的皇孙公主也难免错乱其中,大梁律有明文规定,同姓不婚,众卿家选择儿女亲家的时候要慎重,若有犯我大梁律者,朕决不轻饶。谁若是在无中生有,污蔑朝廷重臣,妖言惑众,动摇我大梁根本者,朕也一样决不轻饶,”
  众人扣头谢恩,圣人一番话说的严谨,律法维护的相当到位,剩下的事情就要臣子们个子领悟了。
  圣人扫了一眼池二郎。眼神中散发出来的光芒阴晴难定。
  最后定睛在大理寺卿身上:“李大人无中生有,污蔑我朝堂重臣,实在不堪大用。念你多年执掌大理寺,劳苦功高,且饶你性命,回乡后,要多修口业。往后子孙要引以为戒。”
  这话相当的重,被当朝罢官了,不过也算是给面子。罢官而已,没要性命,子孙的前程还在,也算是有一线生机。
  老尚书松口气,至少能活着出宫门,至于满京城的官员怎么看他华府,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心口终于舒缓一些。
  重臣跟着松口气,圣人都说了,谁在多说这种事情,那就是动摇大梁的根本。基本上这事就尘埃落定了。谁也不能再提,不然就是跟圣人过不去。终于能把黑历史压下了。
  池二郎那是被大理寺卿参奏失德的,圣人既然罢了大理寺卿的官,就把意思给重臣交代了。
  再想想那份东西,现在想来还是那么糟心,嫁错了闺女,娶错了媳妇,还能和离,或者把闺女偷偷的送往寺庙什么的呢,
  可现在是,你娶错了夫人,儿子孙子都有了,你能狠心把儿孙都跟着处理了吗,谁能下得了这番狠心呀,即便是你下得了狠心,就不怕圣人说你心黑手狠吗。
  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同僚看着呢。所以这事吧,既然圣人已经说了不能动摇根本,那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好了。
  重臣跪拜的真心实意:‘陛下圣明’
  上面的圣人感叹,大概也就是今日口臣空中的‘陛下圣明’说的出自本心。
  那张招惹无数是非的纸张,转了一圈重新回到圣人手里,圣人随手一扔,给了身边的太监:‘拿去烧了。修的再提。’
  众臣再次感念圣恩:‘陛下圣明。’陛下抬头挺胸的下朝了,虽然糟心,可也痛快在,满朝的大臣,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今天,除了陛下圣明,竟然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往日里的好口才都憋在肚子里面了。
  圣人也没高兴多久,想到糟心华氏,圣人怎么高兴地起来呀。
  就这么饶了池二郎,他老人家都觉得天颜不好看,可不饶了人家,还真是怕华氏一不小心,在弄出来点什么过激的事情,
  没看到人家的蜘蛛网后面,还标注着吗,追溯到文明之初,兄妹通婚,父死子继那都有的,在皇帝看来,句句都在暗指皇族婚姻呢,怎么能不蛋疼呢。
  这事不能仔细琢磨,圣人都怕一不小心,让人把池府给抄了灭口。
  本应该被太监给烧了的一张大图,被圣人放在玉案上,凝眉细看。
  虽然糟心,不过还是要感叹一声,华氏是个人才。黑色线条标注出来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关系,绕着弯的扭曲婚姻纽带。
  可这绿色线条,那都是实打实的直系婚姻,维护着家族之间平衡友好的纽带。越看越是心惊。
  圣人忍不住御笔朱批,亲自在这张已经乱成一团麻的纸张上勾勾画画,连午膳都没顾得上用。
  圣人看着自己眼下,用朱批勾勒出的一张图纸,吸了一口凉气,不愧是华氏女,不愧是他家华爱卿的娘子,称得上是不出世的大才呀,
  也就是女子,若是男子,在朝堂上也该占有一席之地才对。
  一张纸上,竟然能看出来他的几个皇子的势力,不能说全部,大体上不出左右,一个儿子一个颜色的线条标注,圣人在几张颜色不一的蜘蛛网中感叹。儿子都长大了,竟然都有了自己的势力呢。
  对于池二,对于华氏,圣人更加掂量了。这样的人才还有那样一个父亲,圣人敲打着桌面,一时间举棋不定。
  老丞相蹒跚着步子,不紧不慢的陪着华老尚书下朝,感叹:“知足吧,我家子孙若是有这本是,哪怕得罪全天下,老夫死也能瞑目了。老伙计想开了吧,出手就能惹这等祸事可见是个有真本事的。”
  换句话说没本事的人,惹不了这么大的乱子,老尚书才缓和下来的心绞痛,又开始抽抽了,有这么安慰人的吗。嘴唇都直哆嗦,说不出来话了。
  华家大老爷苦笑:“求您老少说两句,父亲年岁大了,搁不住这么刺激。”
  好吧人家儿孙还孝顺,杜老丞相:“老夫真的挺嫉妒的。”说完才施施然的下朝而去。
  池二郎心情沉重,不是为了或许会到来的罢官,或者罪责,冷遇什么的,而是怕自家夫人跟着他吃苦受罪,受人冷遇。想到有人为了他可以不在乎得罪满朝文武,池二郎就觉得心口火热,心都要跳出来样子。心动原来不是两个字,而是真的动,按都按不住。
  池二郎回府,直奔后院,打发下去所有的丫鬟婆子,搂着夫人就是一番疾风暴雨般的****。事后芳姐:“你这么激动,到底是咱们要收拾铺盖走人呀,还是安全过关呀。”池二郎摩挲着夫人细腻的后背:“只要有夫人陪着,怎么样都好。”
  芳姐手上没什么力道,在池二郎的胸口抓了一把:‘实在没什么志气呢,不过随便吧,官也当了,钱也有了,辉煌的过往也有过,就当提前告老还乡了。’
  池二郎闭着眼睛,搂着夫人享受余韵,贴在芳姐的耳边说道:“我在享受拥有全天下的心情。”芳姐好半天才明白这话的意思,跟着闷笑出来,这情话说的好不婉转含蓄。(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 冷遇

  这件事情影响范围之广,已经不是圣人一句话,说不追究,就不追究的事情了,对于这位新贵池大人,众位朝臣那真是忌讳到家了,还没见过这么不管不顾的人来混迹朝堂呢。他就不怕被众臣所不容吗。
  一群人排斥一个人的日子没有人能够觉得舒服,众位大臣虽然没有商量,互相通气,可已经心照不宣的做好了决定,这位新贵,怕是要止步于此了,想要走进京城的贵人圈子,绝无可能。
  可要说上赶着招惹这位池大人,京城的诸位那是真的不敢,没看到连圣人都捏着鼻子认了吗。毕竟不是什么好名声,若是被宣扬了出去,到底面上不好看。
  所以府上郎君,衙内们藐视池二郎不修德行的时候,都被自家老爹,或者祖父好好地收拾了一顿,严禁这话往后在不得提,而且还要规劝身边的人不能提,下力度之大,那是绝无仅有的。
  弄得京城这些府邸的家眷们都蒙蒙的,他们家大人吃错药了,怎么这么重视这种道听途说的闲话呀。而且也没看到这些贵人同这位池大人交好呀,就是原来有些往来的,都被当家人给禁了。怎么还这么维护呀,实在太矛盾了。
  就这样池府被京城的官员给无视了。而且关于池二郎失德的言论,在重臣众志成城之下,就这么被压下来了。真的是一点留言都没有。
  没人敢说一句,没看到那些大臣府上出来买菜的听到这些闲话的时候,脑门都冒冷汗吗,可见这件事情说不得,百姓那也是有眼色的呢。心照不宣吧。这事竟然沉寂了。
  天知道这些人五人六的重臣心里多糟心,能传吗,没准第二天自家就被传出来各种没听过的谣言。
  所以各家能用上的关系,势力都给用上了,发动起来,就这么把这么闹哄哄的事情给生压下来了。
  不管池府被人如何排斥,池二老爷的山头上生意依然兴隆就是了,原因竟然是因为去那地方消闲的都是一帮子衙内,混混。
  跟池二老爷能混到一起的,那都是浑人,生冷不忌的。他们怕啥呀。
  池二老爷一心扑在山头上,消息难免闭塞,等到池二老爷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池府已经被人排斥了。
  池二老爷气势冲冲的下山给儿子出气,首当其冲去了侯府,可惜定国候个怂货,愣是没敢开门。池二老爷破口大骂之后,带着人扔了侯府一大门的烂菜叶子。
  这位池二老爷的混蛋名声由此更胜一筹。祖宗的门第都敢这么糟践呢。京城里面除了池二再没别人了。
  原来在怎么混蛋,也都是在外面闹腾,没有威胁,带累过侯府,如今竟然一点顾忌都没有了呢。
  那些了解些侯府往事的老人,还要感叹一句,这位池二老爷大概是被憋得狠了。挺同情的。
  池二老爷回府自己生闷气,这么多年怎么就愣是维护了那么一个缺德东西呀,幸好孙子上的是族学,不然不定怎么被人排斥呢。
  抱着孙子拉着儿子,竟然虎泪纵横。池二郎还要安慰老爹,顺便给儿子顺毛。没看到胖哥看到祖父如此都要抄家伙找人干仗了吗。
  至于池二郎倒也无所谓,他当的是城门官,跟大臣走的近了才糟心呢。
  至少往后结党营私里面肯定没有他,还有就是皇子们都长大了,朝廷大员们都为了站队,弄个从龙之功的事情焦头烂额的,
  就他池二郎不担心这个,没有皇子拉拢他,多好呀,夫人为他免了多少的麻烦。未来犯罪的道路都给掐灭了。
  池二郎每天晚上回府抱着夫人心里乐呵着呢,没人搭理怎么了,他们一家子还缺人吗。有夫人有儿女陪着足以。差事该怎么当怎么当,不过是应酬什么的少点吗。正好最近夫妻情浓,多出来点时间没准还能再折腾出来个闺女呢。
  至于芳姐那就更自在了,别人排斥他,她有娘家姐妹呀,不说别的,这次的事情出来之后就看出来远近了,
  五娘同五妹夫第一个登门,来了一天,卷走了多少的好东西,可芳姐乐意,就知道这个妹子没白疼,看吧这时候还能蹬池家门的,没几个。
  二姐同二姐夫眼看着就要离开京城了,可久为了这个,愣是把日子都给改了。没人在芳姐这里说过什么,不过意思表达的清楚,他们的姻亲走动不会变。
  难得他家二姐夫还说了一句自以为非常大意的话:“四娘,若是你不嫌弃,让你家娇娇同我家大朗定个儿女亲家可好。”
  在这位二姐夫看来,池二郎如今这个状态,往后想嫁女儿怕是难了。
  没想到芳姐还没说什么,池二郎当场就翻脸了,看着怀抱里面的外甥,跟防贼一样的盯着这位二姐夫:“我家娇娇才多大呀,你们就惦记上了。”
  好吧这位连襟终于明白了,人家就没看上他家门第还有孩子呢。都这样了还挑,这两口子心多大呀。
  等上了回通州的大船,二姐夫才安慰他家夫人:“是咱们多余了,四妹夫四妹妹就没把这点事放在心里。夫人也不用太过在意。四妹夫同四妹都不是一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