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甜点香满园-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芊芊建议道:“二叔,你不妨用艾灰试试。”
  “艾灰?”
  “就是艾叶草,晒干了烧成的灰。火盆子烧得旺旺的,给大黄和豆豆好好洗干净了,将艾灰往耳朵里、全身都抹上一遍,隔天那些个虱虫就会变成虫干,这日肉西北风一吹,全掉了。”
  “哎呦,还有这么个土法子?有!家里有一大篮子的干艾叶草。姑娘,你看到二叔屋门口那条河没有,一到了夏日,别的没有,一溜儿都是艾叶草,都说河边蚊子多,到了咱们这儿,那艾叶草的清香生生把那些个蚊子都熏得一只都不敢停。”杨二叔听说还有个这么灵的好法子,高兴起来,同杜芊芊炫耀自己院子外的避“蚊”胜地,显见是个爱狗人士。
  大黄和豆豆也不知道是通人性听懂了,还是纯粹凑热闹,伸着舌头臊眉耷眼儿地将爪子伸出笼隙,想去够杜芊芊的脚。
  前两天刚拎走了四桶,这五日还没到,杜芊芊又来买了,杨二叔他们又喜又愁。冬季是母羊的怀孕期。按照往年的惯例,杨二叔家都会在冬日里让大部分母羊受孕,这样一来,春天产下小羊正值青草肥美之时,小羊羔就能长得又快又结实。
  母羊在孕期是不产奶的,杨二叔家只留了不到一半的母羊产奶,杜芊芊五天四桶的量都还供得过来,但若是往后经常这样临时有大户加塞儿,这羊乳可能还真不一定够,杨二叔家预备去隔壁县倒腾一只产奶的母羊回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157章 苏先生其人
  “苏先生,你看着桌椅用着如何?还有什么不到的地方尽管和我说。”杜大山吃了午饭就带了些杜芊芊做的蜂蜜面包,来拜访拜访学堂的先生,毕竟一应桌椅板凳乃至床铺都是自己包了去,特意过来问问使得称不称心、顺不顺手。
  给社学里做的课桌椅,用的木材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用了榉木而非榆木。榆木算是最常见的木材,边材黄褐色,往里去的芯材淡褐色。村里人家的家具基本都是使的它,易加工,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纹理如同鹅毛一般层层扩展,很容易开裂和腐朽。
  榉木纹理层层叠叠,比榆木要丰富得多,杜大山他们这些木匠都称其为“宝塔纹”,木质也比较坚硬。按照颜色和密度上的差异,分为黄榉、红榉和血榉三种,学堂里的课桌课椅虽然没用到老龄且带赤色的“血榉”,但用的黄榉也算是比较讲究了。
  至于苏先生住的两间屋子,村长特地吩咐了别用“软木”,比如上面这两种,硬度和强度都不及行话里的“硬木”。同村长商量后,决定了核桃木。
  这核桃木从外观上很容易与楠木搞混淆,细看之下才能出真章。与楠木相比,核桃木表面的纹理更粗些。相较于楠木的橄榄褐色,核桃木的色泽更接近红褐色或者金褐色。杜大山捡了个天气好的日子到山里转了大半天才挑了两棵适合的“真核桃树”。
  这个“真核桃树”里的真,并不是真假意思的真,而是为了同“满洲核桃树”相区别。“真核桃树”能长到十几米高,边材色稍浅,上了桐油之后干得慢,但是制成之后木性十分稳定,不易变形或腐朽。
  “很是不错,麻烦你辛苦。”苏先生虽然看上去文人风骨,但是对村里人挺客气,还招呼杜大山坐。
  杜大山看得出来,这位苏先生对这些家具木材金贵不金贵并不很上心,秉持着能用就行的态度。这让杜大山稍稍放了点心,他起先还担心,读书人性子清高看不上自己的手艺。
  不仅请杜大山坐,还去厨房那儿给杜大山倒茶去。
  简直受宠若惊,杜大山都坐得有些不踏实了。这苏先生虽然待人客气,可通身的气派一看就和自己村里这些人不一样,当然了,“闲云野鹤”这种词汇是不在杜大山描述能力之内的,只能翻来覆去地用“同俺们不一样”来形容。
  看来这位苏先生是个爱茶之人,热茶都是现成的,很快就倒来了滚茶。杜大山立马停下了搔头挠耳的手,结果苏先生递过来的茶。
  低头一看,杜大山心里简直要给杜芊芊作揖,幸好有这么个心灵手巧的妹子,让自己不至于在苏先生面前露怯,若是端来了什么讲究水温茶艺的,再来上一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恐怕杜大山真的坐不住、要落荒而逃了。
  可巧这苏先生倒来的是杜大山再熟悉不过的――柿叶茶,喝了俩月了,能不熟悉吗?
  “苏先生也爱喝柿叶茶?”
  这下子轮到苏先生惊讶了,没想到面前这位老实巴交的乡里汉子一眼就认出了这不是什么茶叶,而是野柿子树的叶子。
  “杜兄也喝这柿叶茶?”
  杜兄?杜大山听着莫名得有些不好意思,又挠了挠头:“苏先生,你就叫我大山吧。我原也不知道这柿子树上的叶子能用来泡茶,没成想清甜不腻口,比有些个茶叶还好喝。”
  “不错,这些是我特意选了夏秋之交的时候去采的,已经喝了半瓮了。”
  “嗯,一株柿子树拢共才能摘五分之一的叶子,还得抢在九月份叶片发红之前。苏先生,咱们村后山上有十好几株牛心柿子树,可着全村也就我们家喝柿叶茶,来年你尽管摘去。”
  所以说要感谢自家小妹呢,杜大山因为杜芊芊说这些的时候有意无意听过几耳朵,这下子派上用场了,还能和读书品茗的人有来有去地聊上了。
  “我虚长你几岁,我叫你大山,你也别老是先生、先生地叫了。我姓苏、单字一个岳,叫我苏岳就行了。”同杜大山聊了会儿,苏岳发现这位小伙子朴实热情、虽然话不多,但谈起茶来句句都谈到了点子上。
  杜大山连连摆手:“这可不行,你是我们村请来的先生,村长嘱咐我们大家都要好生招待,不得怠慢。我还是叫您苏先生吧。”
  听到说“好生招待、不得怠慢”,苏岳不甚在意地笑了笑,不过既然杜大山坚持,那也就随他。
  一盏柿叶茶的时间和闲聊,已经让杜大山不再那么拘束了,同苏岳的谈话也自然了许多。
  村子里对社学的事情处处精心,给苏先生准备的房间也挺大,冬日里头屋子大不聚热更容易显得冷,苏岳刚来也没十分安顿好,也就还没生火盆子,同杜大山只能双手贴着滚茶的盏壁权当取暖。
  “对了,苏先生,这屋子呀不用生火盆子。瞧见那墙角的大肚炉子没有?我们村户户都有一个,生起来屋子里能暖和上半日。咱们这地界雨水多,到处湿漉黏糊不舒服不说,还容易关节疼,每日里烧一遍这炉子,湿气就少多了。”
  杜大山指着角落里的去湿炉子同苏岳仔细介绍道。
  原来是这么个用处,苏岳早就瞧见了那个炉子,竖了烟囱直通到房顶屋外,开始还疑惑没地儿搁锅也无法做饭呐,这法子倒想得巧。
  苏岳连连点头,“不愧是村长选的手艺人。”
  “不是,这是我家小妹想出来的,本来也就我们一家砌了,乡邻街坊瞅着都觉得好,就都在自家砌了一个。”
  看起来杜大山也就二十来岁,杜家小妹年纪更小,倒是脑子挺灵的。
  苏岳屋后早已堆了高高的柴火,都是乡亲们在苏岳来之前准备好的,杜大山提议道:“苏先生,要不我现在给你生起来吧。”
  “不用,虽然没见过这种炉子,不过生炉子都是一样,等下晚了我自己来。”


第158章 这就算作晚饭了?!
  苏岳举手投足怎么也不像个乡下糙汉,杜大山觉着让他生炉子很是屈才,可是没好意思说,于是换了话题,好心提醒苏岳:“这柿叶茶虽然好喝,但是空腹喝多了容易肚子疼,平日里吃饭前还是少喝些吧。”
  “不光会喝,还知道空腹伤胃,大山,你懂得挺多啊。”
  杜大山不好意思道:“苏先生说笑了。不是我懂的多,是我家小妹,吃上面那是真讲究。”提起自家小妹来一脸骄傲,正说着才想起来杜芊芊做了让自己带过来的面包。
  赶紧拿起桌上冷落了许久的油纸包:“您尝尝,这点心就是我家小妹做的,吃过的没一个不喜欢的,特别是村里的孩子们,见了就挪不动道。”
  没打开之前,苏岳想着能是什么新鲜物,左不过是米糕、豌豆黄之类,村里孩子们难得吃到所以稀罕。结果这不起眼的小山村又一次给了苏岳惊喜。
  油纸包打开,里面的蜂蜜小面包表皮色泽金黄、圆头圆脑的,蜂蜜的清香溢于鼻端,苏岳从未见过这种吃食,被杜大山催着拿起一个咬了一大口,外酥里嫩、香甜异常。
  中午在村长家,一桌子又是县丞又是村长,说是吃饭其实还是寒暄应酬,也没能好好吃上几口,苏岳不由分说,两口解决了一个,连吃了三个才停手,对杜大山口中的小妹好奇极了。一个村里的小姑娘,居然知道这么多,还做出了自己在城里也从来没吃过的点心。
  见苏岳吃得意犹未尽的,杜大山将剩下的三个往苏岳面前推了推:“苏先生,剩下几个你也吃了吧,下次来我让小妹多做些给带来。”
  苏岳摆了摆手,“不吃了。留着晚上和柿叶茶一起做晚饭了。”
  啥?杜大山听愣了,这三个面包再喝杯柿叶茶就当晚饭了?!看来这位苏先生不仅对住的不讲究,对吃的同样也不怎么上心。
  “这怎么能当晚饭呢?”杜大山劝道,“明日就开课了,晚上就吃这么点可怎么行?”
  苏岳又续了一盏柿叶茶,“够了,省得生火做饭,费许多功夫。这点心倒是挺饱腹,这会子已经吃了几块,晚上也饿不了。”
  没破蒙前,村子里就传开了,说要来的这位先生脾气孤得很,也娶过妻,只是第二年难产死了孩子也没保住,后来就都是一人独来独往。这次县丞要安排个人伺候他饮食起居,他也给拒了,说是不习惯,只得作罢。
  杜大山见这屋子里冷冷清清,没有一丝烟火气,偌大的房间里最显眼的摆设就是那个架几案,架几案就是现代人口中的书架。“架”和“几”两个字可比书架形象得多。“架”是指两几共架的一块案板,而“几”,最先是香几,焚香所用,后来使用功能不断增加,形式上也随之变为方材。
  那苏先生架几案上分门别类摞满了书,干净倒是真干净,可就是没什么人气儿。杜大山心下不忍,低头略一想,提议道:“先生,不然晚上去我家吃吧。我们家人也不多,连上孩子也不过四口人,不会闹得你烦。”
  说着,怕苏岳仍不去,杜大山又补充道:“孩子才刚会走,特别好带也不哭啊吵的。”
  苏岳刚开始还真不打算去,倒不是嫌杜大山家吵闹,而是不想麻烦别人。自己这一去,杜大山家必定又是一番忙,说不得又得备肉备菜地破费。
  可是杜大山连着说得恳切,要是再推辞倒也太不近人情,加之也想去见见他的那个小妹,还未见其人,就已经给他几个意外了。
  “好吧,只是千万别特意买什么菜,我倒不自在了。”
  见苏岳同意了,杜大山高兴地挠了挠头,社学的先生可是秀才出身,算是杜大山有生以来见过最有学问的人了,一边答应着一边又问:“先生,那我先走了,你有没有什么爱吃的?我回去让我媳妇儿准备去。”
  刚说完才发现自己犯了忌讳,苏先生刚刚还说不让特意买菜,自己也笑了,告了辞,苏岳对村里的路一概不熟悉,就叮嘱苏岳晚上早些过来接他。
  刚到家就看到自己刚刚同苏岳夸了好多次的小妹,正在自家院门口分东西呢。
  “正生哥,这羊肝和羊心你带回去,做凉菜还是炒了都好吃。”
  张正生当然不肯要了,上午的黄芽白拌榅桲让全家人对杜芊芊对感激非常,特别是张正诚,非要下午代替张正生同杜芊芊一起买羊乳去,若是自己这会子再从杜芊芊这里拿回去这两叶子羊肝回去,别说自己过意不去,自己娘和哥哥第一个就得怪罪。
  更何况不同于上次的羊肉,这次的羊下水都是杜芊芊花了铜板买的。倒不是杨二叔的原因,杨二叔原本是送的,可杜芊芊说什么都不愿意免费拿了,硬是掏了五十文来给杨二叔,知道杜芊芊不爱占小便宜的脾气,杨二叔也不同她多争,只是让泰禾媳妇儿又取了些羊肺头来塞进给杜芊芊的羊杂小桶里,又将杜芊芊给的五十文随手抓了一半还给杜芊芊。
  “丫头,这羊杂就算在肉铺里卖不上多少价钱,若是我收了你这五十文,你杨二叔可成了什么人了?二叔收你一半,咱们可别再争了。”
  杜芊芊笑着将那二十来文接了回来,杨二叔这样的人家同张二娘他们很像,做事干脆,进退有度又懂得互相谦让,相处起来很舒服。
  作为老饕,杨二叔怎么会忘记对这个小“忘年交”夸一夸自家这个下水呢:“这羊杂可比外头买的强多了。在饲料里我可是加喂了白薯秧子、酒糟和麻酱渣,这样喂出来的羊肚儿才好吃。”
  见杜芊芊赞同地点头,杨二叔更是仔细嘱咐了几句羊肺头的做法,生怕好东西没弄出好滋味儿来糟蹋食材:“别看这一整块都叫羊肺头,其实只有肺的前头才是真正的肺头,后面的肺管子,又硬又不好吃,处理的时候可要仔细剃干净喽。”
  这边嘱咐着,杜芊芊点头应着,表示自己记住了,杨二叔满意地点了头才愿意放人走,杨二婶在一旁嗔怪:“也难为芊芊姑娘好性儿,听你唠叨。赶紧让两个孩子回去吧,大冷的天儿,还得驴车赶路。”
  又对杜芊芊道谢:“炉子上热水都烧开了,火盆子也架好了,马上就去将那干艾叶草寻出来给大黄和豆豆洗了澡用上,这几天可把这两货憋闷坏了。”


第159章 第一次做客
  按照细致些的叫法,光是这羊肚儿洗的时候就能分成六个部分,肚领儿、肚板儿、肚葫芦、散丹、肚蘑菇和食信儿。最好洗的就要数食信儿了,实际上食信儿就是食管。另外比较好清洗的就是肚领儿和肚板儿。剩下的三个部分就不甚好洗了,其中最难洗的就是散丹。
  羊肚儿比牛肚儿还要小些,牛散丹洗着就够费劲了,更别说羊散丹,不仅个头小,还是一层一层的,听说苏先生今晚来家做客,杜芊芊洗得就更细致了。
  季桂月在旁边帮忙洗羊心和羊肺,这两样相较于羊肚儿要容易清洗得多。
  给羊肚儿去黑皮,乡里人都将这层黑皮形象得称作“草芽儿”或者“草芽子”,这是最费功夫的。杜芊芊用一个大锅放满了清水,放小泥炉子上坐火烧沸,端锅离火,用对半剖开匏瓜而成的水瓢往这锅滚水里舀上大半瓢的凉井水,随后立马将羊肚儿按在锅里头,之前杜芊芊央杜大山用桐木做了一双长木筷用来炸油条,这会子派上了用场,用这双长筷子挑着锅里的羊肚儿翻翻个儿,尽量让全部表面沾上热水。
  这步是关键,若是没有那大半瓢的凉井水,“草芽儿”可就甭想剥下来了。“草芽儿”经十成的开水一烫就牢牢粘在羊肚儿上,哪怕用锋利的刀也刮不下来。有了那大半瓢,“草芽儿”一搓就掉,容易极了。
  不光是洗下水有讲究,就连入锅的时间也分前后,因为每样下水煮的火候不一样,肺头先熟,羊肚儿后熟,若是一块下锅,不是这样没熟就是那样老了。
  等杜芊芊改刀切块,凉水下锅的时候,天色暗了下来。季桂月就催着杜大山去学堂接人:“听你说那苏先生一个人呆着,这大冬天那么大个屋子怪冷清的,你去请了来,先坐着吃吃茶聊聊天也好。”
  一进杜家院子,第一眼吸引到苏岳的不是别的,而是那个之前装了一大捧郁郁葱葱狗尾巴草的破腌菜缸,狗尾巴草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时候凋谢,要到来年的四月份才会开始新一轮的发育生长,现在在这个破腌菜缸里取代狗尾巴草的是甜象草。
  如果说别人看见狗尾巴草起码还能认识,那么甜象草就更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了。因其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人们都是过目即忘。可是你若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独特的可爱。叶互生,对着光能看清叶面上软绒绒的茸毛,圆锥状的花序呈微褐黄色,每束穗上都有二三百个小穗,每小穗都顶着三朵小小的、不起眼的花朵。
  连狗尾巴草都顶不住的冬天,山上一片凋零,只有它还顽强地活着,在凛冽的冬日给大地保有一丝绿意,杜家院子早已经不是杜芊芊刚来时的样子,那时候门可罗雀,吃饭都成问题,现在不同了,来串门的、买乌发膏的、卖花生的、甚或是舍了面儿给自家孩子要上一两根棒棒糖的,每日里来来往往多少人,看到破腌菜缸里狗尾巴草或者甜象草,有些压根注意不到,那些注意到了的,大多也就是笑一下杜芊芊古怪的审美。
  迄今为止,从内心喜爱、赞美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上次来吃烧烤的裴华,还有就是第一次登门的苏岳了。
  不用杜大山介绍,这肯定又是他家小妹的杰作,这会子杜芊芊正在厨房里忙,杜大山将苏岳请进了堂屋。
  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