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甜点香满园-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奶在娘家没出嫁的时候家里挺困难,到了农忙时节,做农活是一把好手,在地里顶个壮劳力,耕种、打场、筛糠,样样都拿手……
  小时候娘忙着给别人做衣服鞋袜,很多个晚上都是奶奶哄她入睡,睡前奶奶就会她讲自己以前的事儿,初冬季节,村里的人都会去拾红薯,但都没奶奶她拾得多,每年开春养个小猪仔,等到了秋天,正好长到快百十斤,每次去拾红薯都会赶着这头猪去,别看猪看上去憨厚,其实可聪明、鼻子可灵了,猪鼻子在土里拱来拱去,红薯地里落下的红薯块,别人刨不着的,却一个也别想逃过猪的鼻子,它三两拱下去,一大块红薯就会浮出土面,奶奶好整以暇地跟在猪屁股后面坐享其成……
  拾来的杂粮可以填补家里口粮,好歹有了这些就饿不死啦,奶奶说的时候语气很轻松,导致阿青在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以为拾杂粮是件很有趣的事儿,除了红薯还有花生,那些个饱满的都一颗颗捡出来磨了榨油,而挑剩下的也舍不得扔,炒了或者烤熟了当零嘴儿也是好的……
  当然了,奶奶也不是只说那些开心的事儿,有时候也会给阿青抱怨几句“好过的年、歹过的春”,春天缺粮少菜还要干重活儿时候,那才是真的难熬啊,奶奶说的时候微微叹气,或许是因为那种困苦和贫瘠太刻骨铭心了。
  但奶奶总是叹了一句之后又换回轻松的话题,比如遇上这种时候她就会刮一下阿青的鼻头,笑着说捡的陈年黄豆就会派上大用场啦,黄豆泡好用石磨磨成浆,点了卤水,就是豆腐脑儿,那时候饿呀,别说咸、甜了,啥都不加都能喝好几碗,豆腐脑儿放进纱布里挤去水分,豆腐就得了。
  奶奶咂摸了下嘴,在那个档口,能有块豆腐,那真是过年的待遇了,若是能撒上点儿盐粒儿、洒上些葱花,用筷子蘸几滴香油,家里老小能乐上半天……
  想着想着,阿青突然意识到,在奶奶讲这些事情的时候,她脑海中的那些影像里,奶奶仍旧是眼前这个已经长了白发和皱纹的形象。
  在阿青的眼中和记忆力,奶奶就是个老太太,她那么老,好像从来不曾年轻过,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做自己的奶奶,而自己从没有认真想过奶奶有一天也会死,总想着,再老,也总可以再活些年,毕竟,老了这么些年不也都过来了吗?
  然而,就像土砌的院墙,风雨经历得多了,总有一天会塌下来,奶奶走了,而关于她做自己奶奶之前的记忆也仅限于她对自己讲过的那些,阿青现在才真正去想、去领悟,奶奶也年轻过,她也不是生来就是当别人的媳妇儿、娘和奶奶,她也曾是个鲜活的青葱少女,在嫁给爷爷之前的那个晚上,应该也会如同自己现在这样忐忑、难以入眠。


第363章 婚宴
  缕缕花香仿佛有生命力,安抚着阿青的情绪,带给她踏实和安稳,眯了眼睛沉沉睡去。而按着吉安村的风俗,曹松可不是一个人睡的,寻了个姑姑家不满两岁的小孙子一起在婚床上睡一宿,叫“压床”,临睡之前,曹松的娘端过来好几样东西。
  “娘,我不饿,吃不下这么些。”一看,又是包子又是桂圆又是鸡蛋的,曹松挠挠头,表示不想吃。
  曹松娘含笑白了儿子一眼:“谁给你吃的?这是给孩子吃的!”
  这些东西取个“包生子”的好寓意,是给压床的男童吃的。
  孩子么,总是嘴馋的,包子和鸡蛋倒还罢了,总还是寻常吃的到的,就是这桂圆,属于比较稀罕的养身子用的,小孩儿吃到的机会少,且又甜津津的,二话不说,将一把桂圆吃了个精光。
  怕孩子肠胃娇嫩拉肚子,曹松娘特意煮的热乎拿了来,孩子也吃了,两碗东西最后只剩了三两小口的包子皮儿剩下,吃得小肚子溜圆,收拾停当,曹松娘又让穿着贴身小袄儿的孩子在榆木大床上滚了两滚。
  只不过孩子可不是那么好带的,包子和鸡蛋都是有些噎人的吃食,而桂圆吃了那么一把又容易渴,孩子刚睡下去没多久就嚷着渴,曹松就下了床去倒热水,喝完水,眼皮子刚合上没多久,孩子又说想尿尿,别看曹松干农活儿什么苦都吃得,对着这么个小娃娃,愣是被折腾地哭笑不得。
  第二日的婚礼办得很是热闹,两家人又离得那般近,亲友全都聚在一起好好儿摆了十来桌,吉安村在这马上就要过年的日子里又迎来了这桩喜事,整个村子的空气里都透着热闹和喜庆。
  曹松和阿青都是打小就在村子里长大的,街坊四邻来了好些,家里是决计不够坐的,索性在院子里、院门外的空地上摆了酒桌。
  阿青家那边的临时厨房仍旧搭建在东侧一角的空地上,也仍然是那个做厨师傅,红白喜事、悲欢离合、来来往往,都在一顿饭里。
  像杜芊芊爷爷一样,这些做厨师傅虽然能做得一手好菜,日子却并不富裕,因为替乡邻们主厨其实很多时候都带着些义务、帮忙性质,报酬多为几刀肉和酒,也有包红包的,但数额都不会太多。平日里,乡厨也和大家伙儿一样的砍柴种地,过着相同的庄稼人生活。
  但是和城里那些大厨不一样,乡厨们有个绝活,哪怕只给他十桌酒席的食材,若是来的人多了,乡厨们照样拿得出手,不会让主人难堪,这个技能今儿个就派上了用场。
  并不是曹松和阿青家抠门紧着人头算食材,而是许多平时走得并不近的村邻们不少也来捧场,这其中多少也有阿青奶奶刚走没多久、疼惜阿青的缘故。
  请来的这位乡厨硬是在没怎么降低酒席标准的前提下,多端出来两桌菜,鸡鸭鱼肉这些硬菜一个没少,主客尽欢,端的是厨艺过硬。


第364章 上菜
  除了亲戚,乡邻们哪里好去分什么男家女家?除了像樱子和杜芊芊这样实在同哪方走得近的,其余都是哪里方便坐便去哪头,总之坐哪家的桌子随礼给哪家便罢了,大家伙儿热闹聚在一起吃一顿、给新人捧捧场才是正经事。
  这次不比上次,乡厨需得自己带了帮手来,只见他一把菜刀在砧板上挥舞地呼呼生风,切、捻、轧、剥、抽、砍、剁、削,暂且先不说口味如何,架势就气派。
  樱子没和家里人一起坐,而是挤到了杜芊芊旁边,结果虎子和顺子也跟着来了,腻歪着不肯走,不肯便罢了,张二娘他们知道,对于虎子和顺子,杜芊芊虽说是个不沾亲带故的姨,其实感情处得同亲小姑樱子也差不多了,也就随他们去。
  裴华原本也要来,但被杜大山他们劝住了,人实在多,若是不妨被踩了、推搡到了,那可值多了,阿青和曹松两家也不是那起不体谅的性子,都是一起长大的孩子,有这份心就行了,有趣的是柱子,见虎子和顺子都坐到杜芊芊旁边,心痒痒地就也要去。
  刚探下凳子,就被李菊花发现了,“做什么去?要上菜了,别乱跑。”生怕随了份子、儿子却少吃一口,特别是头道热菜都是荤菜,上来这桌子每人一调羹下去,基本就空盘了,现在柱子疯跑玩儿去,等下吃不上岂不是吃了亏。
  “娘,我也想坐那边去。”李菊花顺着柱子手指的方向一瞧,火气腾地就上来,死拉着柱子不让他下凳子,“你给我安生坐着,哪儿也别想去!”
  柱子不死心,仍旧恣扭着往下拱,李菊花就“啪”一声拍在柱子后背,柱子被锤地一挺小胸脯。
  “好好儿坐着攮搡,若是再闹,我就让你爹带你回去!”李菊花没好气地吓唬柱子,裴大娘在一旁就不高兴了,一是为了打了她宝贝孙子,二是凭啥是让勇子领回去留她坐这儿吃啊,做人媳妇儿,哪儿有这样式儿的?
  脸上就耷拉下来摆脸色,李菊花立马低声解释道:“娘,这大冷天的厚袄子,听着动静响,不疼的,再者我就吓唬吓唬柱子,让他别乱跑。”
  裴大娘嘴角还是向下不高兴着,柱子也仍是在凳子上扭来扭去地不老实,这时候是上菜的给李菊花解了围。
  “孩子,小心着,滚烫刚出锅的,千万别乱动,烫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端菜的一叠声嘱咐柱子乖乖坐好,一面上了第一道热菜。
  头一碗“全家福”,是道烩炙,香菇、木耳、玉兰片,玉兰片名儿讲究,其实就是冬笋片儿,因为烩炙过后形状和色泽都很像玉兰花的花瓣儿,所以得了这么个悦耳的名儿,上头覆了一层肉片并葱蒜等佐料。
  肉片很有诚意,是连肥带瘦的五花肉,对于肚子里缺油水的庄稼人来说,肥肉比瘦肉好吃又解馋,这第一道菜往上一端,又让桌上的老人先动筷,大家伙儿都虚让一回,接着开吃。
  李菊花发挥“快、准、狠”的风格,瞅准肉片下筷子,还都是肥肉多的,不过第一筷子先给了柱子、裴勇,裴大娘脸色这才好了起来。


第365章 野鸭和家养鸭
  李菊花又作势往裴大娘碗里夹。
  “不用你夹,我自己吃!”裴大娘的战斗力也不在李菊花之下,筷子一探,两大片连肥带瘦油亮亮的肉片儿就到了自己碗里。
  一桌子人不过几下筷子起伏,一大海碗的“全家福”就被捞个干净,只剩下碗底的荤汤汁了,于是去夹桌子外沿一圈儿的凉菜,凉菜也有荤素之分,凉拌木耳光顾的人少,而腊肉是剩不下的。
  长条的猪肉,经过腌制挂在当阳的屋梁上暴晒,若是逢上好日头,不过几日的功夫就能晒成金黄色,渗出的油脂一滴滴地往下掉,做厨师傅切了吸饱了阳光的腊肉成一片片儿,刀工极好,且为了多匀出几盘,切得极薄,几近透明,但却是实打实地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李菊花筷子专门朝着腊肉去,夹起来瞅了瞅,嘟囔道:“真个是拨得好算盘,切得和纸似的糊弄人。”
  不过第二道菜很快就接着端了上来,这也是掌勺人的必备技能之一,热菜必得一道接着一道,不能太快,吃宴席吃的是个团聚的气氛,咣咣咣几道菜同时上齐了,很快吃完还有个什么趣儿?当然更不能太慢,吃完一道菜,让吃席人举着筷子巴巴儿地等,那就更扫兴了。
  “芋头煮野鸭――”,上菜的人托着海碗拉长了嗓音报菜名,“鸭”字拉得老长。不过用这个名儿罢了,都是家养的鸭子,用野鸭价格太贵,这么十几桌,成本就蹭地上去了,芋头煮熟后加了鸭肉放在芋头块儿上,接着洒上葱花,大家都吃得很过瘾。
  不过,樱子却同杜芊芊嘀咕:“这肯定不是野鸭子,野鸭肉比这个香。”
  “那可不,你今冬吃了多少野鸭肉下肚,自然是知道野鸭、家养的区别,我们却是不知的。”杜芊芊抿了一口芋头,绵软香甜,一本正经地打趣樱子。
  一开始樱子还没反应过来,“你不是也吃了好几只?南子哥哪次送来没你们的……”正说着,瞥见杜芊芊上弯的嘴角,又羞又急,跺了下脚,压低了声音叫道:“芊芊!”
  整个场面热闹非常,人人边吃边交头接耳地聊着,而曹松穿着新郎官的衣服,端着酒杯四处敬酒,大家伙儿都各自取乐,没几个人注意到樱子她们这边。
  可虎子和顺子紧挨着她俩坐,自然是听得到的,哥俩嘴里嚼着,含糊不清地问:“什么野鸭子啊?”
  急得樱子赶紧夹了鸭肉到他俩碗里,“吃你们的吧,小孩子家家,别瞎问!”
  顺子的娘正在坐月子,自然是不能出门吹风的,刚出生的小婴儿必然会赢得家里人大部分的关注和优待,大孩子难免会有些失落,杜芊芊就瞧见过顺子眼巴巴地倚在屋门口瞧着娘和奶奶围着才几朝的小弟弟忙活。
  “来,顺子。”杜芊芊夹了块芋头,又去一旁冷菜碟里舀了一勺雪菜汁,将芋头从中戳了个小孔,将雪菜汁淋进去,咸鲜味渗入芋头里面,又粉又糯,极香。


第366章 妻管严
  顺子高兴地笑眯缝了眼,埋头啃芋头,看得虎子眼热,“芊芊姨,我也要!”
  爷们多的几桌闹酒闹得厉害,庄稼媳妇也有不少能喝的,半推半就、加之劝酒的说得热情,也就放开了喝,大冷天儿,冷酒喝下去得用五脏无暖它,手脚都打颤,做厨师傅想得周到。
  临时厨房炉子里烧得红彤彤的柴火,散发着炙人的热浪,扑在做厨师傅的脸上,围着个油津浸浸的皮围裙,红案、白案一人包了圆,在忙碌和热浪双重作用下,不仅丝毫不觉着冷,额头上还渗出细密的汗珠儿,袖子高高撩起,大肚子瓦壶架在炉火上,一壶老冬酒烧得滚烫,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缕缕酒气从壶口漫出来,袅袅升腾,很快院里院外就都弥漫了诱人的醇香。没人会劝还未出嫁的姑娘家喝酒,可饶是如此,杜芊芊都觉着自己有些微醺。
  吃酒席的众人都淹没在醇厚的酒香里,鼻孔里钻进了糯米冬酒的异香,异样的暖意,裹挟这炭火的辐射和淡淡翻腾的酒雾包围而来,吃饭的气氛更热烈了起来。
  冬酒是用农家糯米做的,自蒸自酿,正值冬日,曹家特意加了点子枸杞和姜片进去,煮过的冬酒,倒一碗,澄黄清冽,直冒热气,泛着诱人的亮光,喝一口,一股暖流顺着咽喉直入肠胃,真叫人心底都透着爽利劲儿。
  这种自家娘的冬酒,单论口味,可能比不上酒肆里好几文才能要上一角的,但是更配这欢喜的宴席,因为朴素的往往是烟火味的、贴心的、生活的和长久的。
  再者,再好的白酒也不能像这样拿了炉火上热了喝,只有这冬酒,能用大酒壶装了加载炉子上煮滚了再喝,喝凉了,仍旧温上一温,酒香如初。
  曹松举着酒杯到哪儿,哪儿就会掀起一阵小高潮,说上几句吉利话,年纪长的再嘱咐几句过日子的智慧,热酒下肚,心肺间都透着暖意。
  很快,已经上了四道热菜了,曹松举着酒杯到了杜芊芊和樱子坐的这一桌,自然是和杜大山他们几个男人先喝上几杯,此时曹松已经喝得双颊通红。
  杜大山是个厚道人,并不劝酒,反倒让曹松悠着些,别喝猛了头昏。就有邻桌的汉子起哄:“大山说的是!头昏事小,晚上耽误了正事可不成!”
  一句话说得周围几桌汉子、并那些经历过的媳妇们都哈哈大笑,开始起哄,曹松脸更红了,一直红到了脖子根。
  那说话的汉子也不过二十多,他媳妇儿是个脸皮儿薄的,比不得那些哈哈大笑的,拧了自家男人的耳朵:“这里还有姑娘家坐着,就知道嘴里胡浸,几口酒下肚就管不住嘴了,出息!”
  那汉子几杯热酒下肚,又被氛围一感染,说话不妨起来,眼下被媳妇儿这么一揪,前后左右瞅瞅,打眼瞧见邻桌杜芊芊和樱子她们,花骨朵一般,也暗悔自己大嘴巴乱说话,挠了挠下巴,乖乖坐下,这下子取消对象从曹松变成了他自己,众人又哄笑着说他妻管严,好生热闹。


第367章 买地找我
  坐席也总有个规矩,是按照辈分长幼来安排的,一桌上有一席、二席,村里人也尝尝称之为主席和陪席,吃酒席都是用窄长的长条凳,各家都有两三条,谁家办红白喜事办酒席,只需打声招呼,相邻几家一凑就够数了,酒席散时谁家的长条凳都记得清楚,各自带回家就是了。
  一条长条凳大概能做三四个人,这也是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机会。
  村长坐在最中间的那一桌,同桌的都是村里有些年纪、在家族里说话有些分量的爷们儿,不过李曼母女却没到场,不过这也不稀奇,别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儿,阿青和杜芊芊又处得那般要好,就是以往,她心气高、也不太参加这些个露天的宴席,一怕冷,二嫌脏。
  除了新郎官曹松所到之处,也就属村长那里最热闹了,不少人过去敬酒套近乎,村长即便家里有糟心事儿,但大场面上还是很过得去的,同乡亲们亲亲热热聊着地里的农活儿和今秋的收成。
  正吃着呢,张二娘他们那桌有点小动静,就看见张二娘和正诚哥站起身来,看样子是要走,看神色是有啥事儿的样子,樱子连忙也站了起来,杜芊芊也不放心,同樱子一起过去瞧瞧,结果这俩人一走,虎子和顺子也扔了筷子要离了凳子跟了去,被季桂月拉住了,光瞧着张二娘母子并没有急匆匆的,应该没啥大事,俩孩子跟了去倒添乱,哄两人:“姑姑和芊芊姨保管马上就回来,你们先吃着,不然碗里的菜凉了。”
  又抱了安安坐到他俩旁边凑趣儿,美食当前,哥俩瞅了瞅碗里的肉,乖乖听话坐着继续吃。
  樱子到了跟前一问,张二娘只说“你大嫂子身子不太舒服,我同你大哥回去瞧瞧,没啥事儿”,提前离席自然得同主家和村长那里打声招呼,这是的曹松已经在院外那几桌了,村长倒是离得近,因此便先同村长说了下。
  刚生产完坐月子的人,村长也不好多说什么,只点了头算是回应,倒是同张正诚提了下另外一件事,“听说你们那个果园子明年想多种桑葚?地可够吗?”
  “正是不够呢,想着不行就将苹果那一片划出些来。”这事儿还是之前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