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地一家人-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你叫上王嬷嬷,和赵校尉一起去,捡那好的都要,也不拘羊皮兔子皮,务必要好的,也不必要上品,中品下品只要毛皮整齐,暖和就好,能多换些皮子,就能多做些衣裳出来。”赵校尉是郑钧派下协助瑶光做衣裳的军需官。
“赵校尉也这么说,”素云笑道,“换好皮子是不是就派下去开始缝制?”中秋节前做过一批棉鞋,是以,一应的流程素云都是熟悉的。
“嗯,派下去吧,也不要贪多,一家分派两三件的数量就够了,尽早做出来,好尽快发下去,有些不合适的地方也好改改。”瑶光说道:“九品校尉华虎家媳妇玉氏,九品校尉肖勇家媳妇周氏不用给,他们手工差些,还是接着做鞋子,衣裳这些就先不做,西街吴阿妹家,九品校尉郑大同家,八品校尉赵二虎家,李根柱家……多发两件。”后面几家要么是男人战死,要么就是伤残将士家眷,就指着这些针线活计过日子,但凡有些活计都先紧着这几户来做。
“太太好记性,不用看册子就能记住这么些东西。”素云惊讶道,将军就任以来才不过做过一次而已,那账册,她也只见太太翻过一次。
瑶光不在意的笑道:“别急着夸我,我说的这些,你都记下来,一会下去查查账册,一一核实了再做,有不合之处再来回我!”
☆、第97章
按照惯例;军营里的活计;只发给八品以下的和伤残将士的家眷们赚些银钱贴补家用;七品以上的军官家眷则不需也不能接这样的活计;盖因军营里七品是武将升迁中的一道坎儿;八品军官的饷银最多的每个月也不过二两银子,手下最多三四个人;多是将军从底层士兵中提拔出来的,正七品的致果校尉却是立了军功朝廷封赏有官印的,月俸也是一个月四两起,更别提战后的带回来的某些战利,一年百十两银子是有的,不仅如此;便是老娘妻子也可以上表请封‘孺人’的;只是多数武官或耽于战事,或因着某些惯例无人专门请封便是,是以,七品五官家中多半能请得起帮佣,甚至买几个下人使唤,也就不稀罕做针线活计的几个银子钱,只是凡事都有例外罢了。
“李掌柜,这是做好的活计,您查看查看!”郭氏站在‘锦绣庄’的柜台边上,把手里用包袱皮儿包着的一包鞋袜摊开在柜台上。
是两双粗布鞋子,并两付副鞋垫,鞋子都是高帮夹棉的。
一双棉鞋的鞋帮口子上还裹着一圈毛,搭配的鞋垫子也是厚厚的棉布里头包着毛皮,鞋底厚实,针脚细密,耐穿又暖和。
另一双就是简单的棉鞋,搭配的鞋垫子也是絮了棉花的,只是鞋底子比寻常棉鞋厚一些。
李掌柜托起鞋子仔细查看了一番,便知这妇人是军中家眷,这鞋子有些军鞋的样子,样子不错,还结实耐穿,又暖和,不是城里普通妇人能做出来的,照例挑了些毛病之后,不在意的问道:“这鞋子你打算卖多少钱?”
郭氏抿了抿嘴,抬头看着李掌柜道:“这双带毛的,用的是兔子毛,羊毛也成,絮的棉花也多,要二十五文一双,毛垫子十文钱一副,这副棉的,十七文一双,垫子四文钱。”
价钱倒是不高,李掌柜托着鞋子再检查一遍,没找到毛病,便痛快说道:“成,我也不是那难缠的人,这样吧,咱两好换一好,做个长久的买卖,这双毛的,一双二十三文钱,垫子五文,这副棉的十五文,垫子三文,凑个整,给你四十五个钱,这个月你再做出十双这样带毛的厚鞋子来,我给你二十五文钱一双,垫子就按你说的,毛垫子十文,棉垫子四文,你看怎样?”
郭氏暗自算计一番,爽快道:“行,只是到月底也不过十来天功夫,怕是做不出十双鞋子来!”一双厚棉鞋要整两天功夫,十双鞋子,一天不歇也得二十天的功夫。
李掌柜道:“嗯,也行,只是最晚你得下个月初五送过来,做完了也别歇着,照着这个样子,还接着做,卖的不好咱就松着做,卖的好咱就紧着做,以后每个月初十送过来,你看怎么样?”
“行!”
“嗯,这种棉的就别做了,费工夫不说,也不值几个钱。”李掌柜给郭氏卖好道。
“行听您的!”
这李掌柜虽然好算计一些,倒也没让她吃多大的亏,这样算来,只要她手脚勤快些,一个月怎么也能卖二三百个钱,母女俩的吃喝花用是足够了,便是离了李根生也不怕饿死闺女了,郭氏心里高兴,爽快的答应下来,拿着四十五文钱回家去。
路过杂货店,狠了狠心,郭氏拐进去称了二两砂糖,这糖可是稀罕物,一斤要九十文钱,说是打南边拉过来的,十分难得。
小玉梅最爱拿它冲水喝,公婆没来的时候,夫妻俩就这么个宝贝蛋,家境也过得去,每隔上两三天,郭氏总要给她冲一小碗的,自打公婆来了阳城,她的小玉梅再没有喝过糖水。
想起女儿小大人一般的样子,郭氏揣着剩下的二十七个铜板,拿着伙计包好的一小包糖,心情奇好地往家走去,离了李家,她的玉梅也有糖水喝的!
自从搬出李家,身无分文的母女俩,靠着瑶光和赵氏的接济,总算是没饿着肚子,可总让人接济却不是个长久之计,郭氏靠着原先做军中分派的活计练得的手艺,和闺女一起,做些鞋袜在街上贩卖,一个月倒也能得一百来个大钱,虽不多,粗茶淡饭的,倒也不至于饿着。
玉梅小小的就跟着娘亲做针线养家,郭氏送去‘锦绣庄’的鞋垫子就是她做的,一天也能做出一副来。
小小的人儿,自从跟着娘亲离了李家,仿佛一夕间就长成大人一般,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守着簸箩做针线。
“玉梅,别做了,歇会!给,快喝吧!”郭氏端着一小碗水笑着递给闺女。
“哎!”小丫头放下手中的活计,小心地接过娘亲手中的小碗,却见碗中冒着热气的白水成了淡黄色,小心地喝了一小口,惊喜道:“是砂糖水!”
郭氏笑吟吟地坐在闺女旁边,随手拿起闺女做到一半的棉鞋垫子,接着下针,“嗯,娘给你买的,想喝就喝,还多着呢!”
玉梅端着小碗为难道:“娘,我长大了,不喝糖水了!”
郭氏看着懂事的小闺女,心里酸涩,故作不在意道:“一点子糖又不值什么,你没看到娘做的鞋子都卖出去了?人家掌柜的说了,以后还要咱的鞋子,你做的鞋垫子还能卖十文钱呢,还吃不起点子砂糖?”
“这么多?”小玉梅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嗯,就这么多,一个月能得三四百个铜钱呢!”别说偶尔吃点子砂糖,便是一天一顿肉菜也吃的起了。
“我还做鞋垫子!”小玉梅大大的喝了一口糖水,一双小眼晶亮晶亮的,充满了喜气。
郭氏笑道:“行,你做鞋垫子,娘做鞋子,想吃啥咱都有钱买!”
“娘,我想扯块新布给郑家婶婶和贺婶婶也做一副鞋垫子!”小玉梅一直都记着两家婶婶给她送东西时候,娘亲的嘱咐。
“咚咚咚”
正在这时,大门外传来不轻不重的敲门声。
☆、第98章
“嫂子看看这些东西可得用不?”赵氏坐在炕沿上揉着自己的胳膊。
郭氏早在开门时候就接过了包袱;招呼着赵氏进屋后顺手放在炕上;只以为她是上街买东西随便过来歇脚;不想却是给自家的;很不赞同的说道“我的日子很是过得;你别总是送东西过来,贺兄弟与你攒些个银钱也不易呢;铁柱将来还要成家立业,行动就得花银子,很不该这样散漫……”
赵氏最受不得这个,忙打断她道:“姐姐先看是什么,再教训不迟!”
说着见郭氏还不动手,忙起身自己上前解开包袱;里面又是两个包袱;再一一解开,一个包袱里尽是碎布头,最大的有一尺多,最小的没有婴孩儿巴掌大,有粗布有细布,也有绫罗,另一个包袱里却是些碎皮子,兔子皮羊皮还有狼皮也是大小不一,若是做衣裳万不能够,做鞋子却是恰恰好,
“这是?”郭氏疑惑,赵氏家里又没有铺子,自从贺云帆升了七品,又不再领军营里的活计,单只家里寻常做些活计哪得这么些布头碎皮子?
终于不用被唠叨,赵氏拊掌笑道:“这下不用说我了吧!”被佯怒的郭氏轻拍了一下才接着道:“还不是曾妹妹,她家里有这些东西,知道你有用处见我去了,一直都小心地攒着,见我去了顺便让我给你捎过来,还有一些是我的,也添了进去。”
“曾,妹妹?”郭氏不记得自己认识的人里有这么一位。
赵氏大乐:“哎呀就是咱们郑将军家的夫人,曾妹妹喽!”
郭氏惊讶道:“以前不是都叫嫂子么?”
赵氏挑眉道:“论亲近自然还是要叫‘曾妹妹’更近些,这也是咱们女人们的交情,曾妹妹看我顺眼愿与我往来,我也倾慕曾妹妹,不比叫嫂子更亲?”
郭氏总觉着赵氏的话有哪里不对,可又想不出个所以来,索性也不纠结,“是郑夫人让你这么叫的?”她和赵氏相交多年,情同姐妹,是以说话便不那么讲究,向来有啥说啥。
赵氏不好意思道:“也不算,我觉着这样亲近,便同曾妹妹提了一句,她也觉着好,便这么叫了。”说着又觉着似乎有些不妥,讪讪的说道:“是,是不是有些脸皮厚了?”说着她也懊恼万分,真是猪油懵了心肝,怎么就那么嘴欠,说不得人家郑夫人不愿意,只是碍着她的脸面方才勉强答应的,毕竟那可是三品将军夫人呢,两家身份上天差着地呢!
“要不,要不我再去将军府说说,还叫嫂……不,改叫夫人才对!”赵氏恨不能拍自己一巴掌,这嘴欠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人家郑夫人那样的人便是有些不愿,怕是也不愿伤了自己脸面,怎么就那么大的脸呢?
郭氏无奈,摇头笑道:“你这个毛病啊,啥时候能改改?这都是七品校尉夫人了,还这样毛躁!”
赵氏懊恼的都快哭了:“嫂子别笑我了,快说说该咋办呀?”人家郑夫人待她和气些,她就蹬鼻子上脸了。
郭氏见她是真急了,才正色问道:“你是怕自己惹得郑夫人心生不快么?”
赵氏急道:“要不是怕这样,我急个什么呀?”
郭氏看着她问道:“为什么怕她生气?”
赵氏愕然:“啊?”
郭氏接着直问道:“是怕郑将军知道了迁怒贺兄弟么?”
赵氏怔忪:“跟他有什么关系?”回味过来,马上接着说道:“郑夫人不是这样的人!”别的她不敢说,这几个月相处下来,郑夫人的为人她还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能这样想亲近人家。
“那你着什么急?”郭氏低头查看包袱里的布头和碎皮子。
赵氏反问:“不影响相公就不用着急么?”郭大嫂什么时候有了这样势利的想法了,都是李家那死老婆子逼的!
郭氏见她还是想不明白,遂放下布头碎皮子,起身从茶壶里倒了一碗水放在赵氏身边的炕桌上,自己挨着赵氏在炕沿上坐下,说道:“不为你相公,你自己乐意与将军夫人亲近,说明你的亲近本来对夫人无所求,将军夫人身处高位,本对你更无所求,而且对你的亲近也不反感,这便是你俩投缘,说不得将军夫人就爱你这样的性子呢,你家既然说定了叫‘曾妹妹’,
郑夫人必定是愿意这样称呼的,你又着急什么?”
赵氏哑然,看着郭氏,这个道理对么?对的吧 ?
郭氏笑道:“好好跟将军夫人相处,原先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将来自有你的好处!”
赵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你吓死我了,还以为曾妹妹不喜欢我呢!”
“姐姐不喜欢曾妹妹么?”
“郑夫人于我有活命大恩,我这心里总记着恩人,祈求恩人能够福寿绵长,哪里论得上喜欢与否。” 郭氏正色说道:“我不比你,本就与郑夫人无甚来往,更别提些许交情,如今还烦事缠身,只求能理清楚这些杂事,不叫夫人操心便罢了!”
赵氏见她提起这个,不由得拊掌笑道:“谁有空和你说这些啊,险些弄忘了,我来时跟你传个好消息呢!”说着自己先笑不可抑,好一会,才强忍了笑意,说道:“跟你说个新鲜事儿,你知道不,你家那老太太病了!”
“病了?”郭氏疑道,就她那身体和精神,一天哭骂好几遍,来了边城好几个月,别说病了,变天时候,连个喷嚏都不打的。
“是真病了,好几天起不了炕了。”赵氏故弄玄虚,一脸‘快来问我’的表情,强憋着到了口边的话,等着郭氏问她。
郭氏跟她处了十来年的交情,哪里不知道她的德行,偏偏不问,老神在在的说道:“病了就请郎中呗,反正家里不缺银子,也不缺人侍候!”正好都有些事儿干干,省的闲的慌。
赵氏一听她说到‘不缺银子’,一双眼睛陡然发亮,拊掌笑道:“你怎么知道是银子的事儿?”
郭氏疑惑的反问:“银子?关银子什么事儿?莫不是老太太的银子没了?”
“哈哈哈!”赵氏听完哈哈大笑道:“可不就是嘛,总算老天开眼了!哈哈,那老婆子不是喜欢银子么?哈哈”大笑着,几乎吐字不清楚:“那老东西藏了快一千两银子,就埋在供桌底下,竟然长着翅膀飞了!哈哈,真是老天有眼,哈哈,笑死我了!哈哈”
郭氏惊奇:“丢了一千银子?”李家如何能有这么许多银两?埋在供桌底下还能让人偷了去?
“出了家贼?”
赵氏闻声,惊道:“你怎么知道?”
“这有什么,若是外来的贼,那老太太必定要闹得人尽皆知,好抓出这个贼来,说不得还得找去军营,让上官帮着抓贼,好追回她的银子。”毕竟儿子都是七品官儿了,还能不摆摆官儿太太的谱?“结果她只是气的在炕上躺躺,骂都没骂几声,必定是家里人拿的,还抓住了老太太的痛脚,逼得他不得不噤声,可是他爹拿的?”
“可不就是么!”赵氏咋舌道:“你说一老老实实的老头子,竟然也能干出这么大的事来。”老太太一发现,哭的惊天动地,死了爹娘一样,就差没上天敲鸣冤鼓了,那老头倒也奇了,不声不响的说了几句话,那老太太竟突然就止了声,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呢!
“对了,郭姐姐,我趴在墙上听了这么一句,那老头跟老太太说,等根生大哥回来要接你归家的。”赵氏说道。
话说此时的李家,已经一连吃了三天的白米饭,大白馒头配大肉了,心疼的李老太太几乎躺不住:这群败家东西,她辛苦攒出来的家当,不用多久就得吃垮喽!
看着碗里的炖兔子头配大白馒头,老太太吃的实在不是个滋味,吃两口就得悄悄的骂几句:死老头子,败家东西,再骂郭氏两句:蛋也不会下一个,搅家精,天打雷劈的。
死老头子好像婆婆附身一样,把着银罐子死活不松口,晚上都不跟她一个屋睡,也不知道那满满一大罐子的银子都藏哪了,老太太一想起她的银子,一颗心就疼的一抽一抽的,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老头子也不是一味的强硬,他偷了老太太的银罐子,强行压下老太太的嚣张气焰之后,连吃了三天的好饭,一家子大小翻身好好做了回‘饱汉’,吃饱喝足之后,斜靠在暖呼呼的热炕上,打个盹,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过够了忍饥挨饿的口,抠索日子,穷极乍富谁还愿意再跟老太太站一起了,明摆着的,跟着老太太啃咸菜,饿肚子,跟着老爷子,顿顿大米白面配大肉,还管饱,甩开了肚皮可劲吃,都没人管,屋子里还让烧一整天的炭火,暖和的跟夏天一样,还没人管,想怎么舒服就怎么来,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便是连一心要嫁给李根生当官太太的小白氏也不作声地跟在老爷子身后,弱弱地举臂表示支持了。
“你懂什么?就知道一个劲,死命的存银子!”李老头晾了老太太三天之后,悠闲地进了老太太的屋子,远远的坐在炕梢,不屑地看了老太太一眼接着说道:“你知道郭氏光做鞋袜,缝缝补补,一天能赚多少钱么?”
“多少?”老太太‘蹭’的起身,一双浑浊的老眼使劲盯着老伴,她还不信,那个被她卖了的女人还能赚银子?当银子是那么好赚的么?
“多少?告诉你,一天至少二十文!”老头斜睨了老伴一眼,嘴里说出一个数来,当然,他故意夸张了一些,他只见过儿媳妇在街边摆摊卖鞋袜,却不知道她一天能卖几双,能赚几个钱,可是中秋时候节那天,他可是见了,儿媳妇郭氏家的吃食可是不赖,能吃起那样的饭食,一定赚的少不了。
“要是儿媳妇回来,肯带着老二家的一起做,将来妞子再大些,加上玉梅,四个女人一天也能挣小一百文钱,别说吃馒头了,就是顿顿大肉也花不完!不比勒着肚皮死攒强的多?”女人就是没甚见识,除了抠钱不会第二样。
老太太一听这个,早就软了,那可是一天小一百文的铜钱呢,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