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诚玉的指责让闵峰心中狂跳不已,这罪名他可担待不起啊!
  “顾大人!您的指责下官不能认同,您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
  顾诚玉不耐听闵峰的强词夺理,他还有许多事要做,没工夫和他在这里扯皮。
  “本官今日要将你暂时收押,等回到京城,再行由皇上定罪!”
  说罢,顾诚玉转身对着坐在一旁看好戏的杨朝英说道:“杨大人,将闵峰暂时看押在您的府衙中。等回京城时,再押解回京。”
  胡茂深闻言也不禁点头,这样的做法就是那些闲着没事儿做的言官们也挑不出错来。
  顾诚玉倒是没仗着自己得了尚方宝剑就为所欲为,办事依旧老道。再对比闵峰,刚来江南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捞银子,这简直是没法比啊!
  杨朝英有些为难,这怕是不妥吧?闵峰终究是夏首辅的弟子,若是真的将人给抓起来,那日后他会不会被夏首辅清算啊?
  顾诚玉当然是不怕的,他有皇上撑腰,但自己不行啊!皇上能记得他是哪号人物?
  杨朝英犹豫的神色,让顾诚玉看在眼中,他明白杨朝英的顾虑。
  “届时本官会将在江南发生的事,向皇上一一说明!”
  这话让杨朝英喜出望外,这是做出了承诺吧?其中的意思不用明说。
  杨朝英混迹官场也不是一年两年,怎么可能不理解顾诚玉的意思?
  “来人!”
  工部的几名官员此时都目瞪口呆,他们难以想象,顾诚玉竟然真的将闵峰关押起来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难道顾诚玉不怕夏首辅的报复吗?这是皇上给他的勇气?
  闵峰见有管事的进来,立刻气急败坏地说道:“顾大人,下官是皇上钦点的巡江御史,你无权将下官关押。”
  屋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顾诚玉身上,顾诚玉泰然自若,对着茗砚吩咐道:“你去叫上几名衙役,将闵峰暂且看管起来。记住!可不能出什么差错!”
  茗砚领命上前,让管事的去叫衙役,他则是上前,将闵峰的双手反剪其后,一招便将闵峰制住。
  闵峰吃痛,大声嚷嚷起来。茗砚将闵峰身上的衣袍撕下一片,粗鲁地塞在了闵峰的嘴里。
  等闵峰被茗砚给带出去,屋内其他人都面面相觑。顾诚玉竟然是来真的,毫无情面可讲。
  工部的几名官员惊恐万分,闵峰可是有夏首辅撑腰的,顾诚玉说绑就绑,那他们呢?
  他们这些根基不深的官员,岂不是要被先斩后奏?他们如是一想,不由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接着便纷纷跪下,“顾大人!咱们之前作伪证,那是因为受到闵峰的威胁,着实是迫不得已啊!还请顾大人高抬贵手,饶过吾等!”
  工部主事殷月苦着脸,哀求道。
  “是啊!是啊!还请顾大人明鉴呐!”
  顾诚玉坐下,似笑非笑地看了几人一眼。
  这些官员不管是从善如流,还是自愿同流合污,反正不该收的好处是一点也没少收。
  如今闵峰出了事,这些人为了明哲保身,纷纷选择出卖了闵峰。
  可惜了,应该叫闵峰晚点走,看看这些人的嘴脸。


第876章 给你们一次机会
  让闵峰认识清楚,这些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巴结他?一旦有什么事,这些人必将第一时间撇清关系,还不忘在闵峰的头上踩上几脚。
  不过现在顾诚玉他们还没回京城,不然说不得这几人到了京城又该变卦了。
  对于这等小人,顾诚玉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杭天府下游改道一事光靠段志杰是不可能的,这些人总能派上些用场。
  倒不如暂时将这些人先用着,等日后再行定夺,反正这些人也跑不了。
  “你们犯了什么错自己心里清楚,在应南府那几日你们做了什么,不用本官一一挑明吧?”
  顾诚玉转身来到椅子前坐下,对这几人,他还有安排。但在这之前,他必须得再震慑一番。
  “顾大人!咱们真是无奈之举啊!”
  顾诚玉摆了摆手,接着道:“咱们也不说那些个虚的,这里头是个什么情况,你们自己心里清楚,本官更是知之甚祥。不过,也不是不能给你们一个机会,这就看你们是否能抓住这次机会了。”
  工部主事冯玉堂连忙喜出望外,“大人们有什么吩咐,只管吩咐下官,下官一定竭尽所能去办!”
  顾诚玉很满意此人的态度,是个识时务的。
  其他工部官员见顾诚玉面色缓和了几分,因此也纷纷表态,表示一定不遗余力办好顾诚玉交代的差事。
  “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本官要为杭天府下游的江水改道,并截留上游的几条支流,此事本官已经暂时交由工部郎中段志杰负责,你们听凭他的吩咐就成。”
  说到段志杰,工部几人才惊觉刚才他们倒是忽略了此人。
  如今再看对方一声不响地站在屋子一角,他们不禁觉得牙疼不已。
  段志杰可真是走了狗屎运,闵峰这事儿他没摊上不说,竟然还巴结上了新来的钦差大人。
  他们可以预想,下游江水改道一事,可是惠及民生之举。
  若是皇上对此事褒奖,那段志杰肯定有一份功劳,为此升官也不是不可能啊!
  这么一想,他们心中就更为嫉妒了。要是之前去救杨大人的是他们,那他们岂不是也能和段志杰一般,升官在望吗?
  四日后,皇城太和殿中,诸位大臣正在殿内等候上朝。
  自从上次皇上龙体欠安之后,就不再每日上朝了,而是改为两日一次。
  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两年,直到今日被打破。
  诸位官员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接着见无人注意,连忙正了正自己的仪容。
  今日是被突然传召的,他们匆匆忙忙从温柔乡中爬起来,这会儿头还有些晕乎乎的。
  “皇上驾到!”尖细阴柔的嗓音响起,官员立即各就各位。
  皇上迈着仓促的步伐走向御座,他深吸一口气,忧心忡忡地坐了下来。
  “诸位爱卿,有本暂且延后,咱们先来说说江南赈灾一事。”
  皇上此刻的面容透着十足的疲惫,双眼泛着红丝,想来是夜不能寐的缘故。
  现在能让皇上如此费心的,不正是江南赈灾一事吗?
  “诸位爱卿,前几日江南传来消息,长天府的灾民无处安置,他们流离失所,饥不裹腹。若是朝廷再不派发灾银,灾民们何以为继?”
  说起这些,皇上的心中大为光火。
  夏清转身看了户部尚书沈仕康一眼,他发现沈仕康面色铁青,双眼微阖,好似对皇上的话恍若未闻。
  夏清回头沉默不语,他低垂着头颅,与诸位大臣一样噤若寒蝉。
  可是那微勾的唇角,显示他此刻的心情竟然还不错。
  皇上见众人又三缄其口,心中的怒意便不由自主地高涨起来。
  “怎么?诸位也拿个章程出来,一说到赈灾一事,你们就成了锯嘴的葫芦。前段时日,杭天府府门外已经发生过一次暴动。灾民们预将杭天府知府杨朝英给绑了,其中还有灾民趁机下黑手,差点将杨爱卿给谋害了。还好顾爱卿及时赶到,制止了这次暴乱。”
  皇上收到这则消息时,差点暴跳如雷。
  长天府受灾也没几日,灾民们远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为何会如此暴躁?
  顾诚玉传给他的书信中表明,这其中有些蹊跷,只是这事儿他还待查明。
  皇上庆幸自己将顾诚玉派去了江南,否则换成其他官员,还不知能不能制止得了这场暴乱。
  所以他早上才收到这则消息,就立刻通知上朝,协商赈灾一事。
  “什么?顾少卿不是已经赶往江南了吗?有他在场,还有胡大人从旁协助,怎么还能让那些灾民绑架杨知府呢?”
  张朔身为夏清的弟子,自然对顾诚玉看不顺眼,因此第一个发难的就是他。
  蒋明渊听了,不禁在心中暗骂张朔无耻。
  “张大人,顾诚玉那时恐怕才刚到杭天府吧?难道他是神仙,能在一天之内赶到杭天府吗?顾少卿能及时赶到,救了杨知府一命,已经算是杨知府命大了。倒是闵侍读比顾少卿先出发了好几日,当时闵侍读应该就在杭天府才对。”
  上眼药谁不会?蒋明渊与张朔是平级,他可不怕张朔,难道夏首辅还能在朝堂内只手遮天不成?
  “既然皇上已经钦点顾少卿为钦差,那安置灾民一事,应该是顾少卿的职责才对!只是顾少卿才刚到江南,这时候被追责有些说不过去。闵侍读的职责是巡视江堤,一届文弱书生,对此事更是束手无策了,这事儿其实也怪不得他们不是?说一千,道一万,只能怪杨知府没安顿好灾民。”
  李维也不甘落后,不过他之前是夏清一脉的官员,为闵峰说项很正常。然而这次他忽然为顾诚玉开脱,这真是奇观。
  夏清的眼角的余光扫过李维,心中不禁冷哼!
  皇上果真是打得好算盘,让李维和靖王成了翁婿。时日一久,李维的心还能不偏向那边?
  李氏在朝堂之内的影响力不小,皇上成功离间了他和李维,让夏清憋闷不已。
  这两年来,他看李维对靖王的事儿上心得很,每次议事总是找借口推脱。实在推拖不得,也是多听少言。
  这明摆着是倒向靖王那边了,不然态度不会与之前大相径庭。


第877章 辞官
  哼!纵使李维的嫡女是靖王妃又如何?难道李维还指望靖王能成事儿吗?
  一个偏远封地的王爷,每年的赋税都是一拖再拖。就这样的人,李维竟然还在指望从龙之功?简直是可笑至极。
  “沈爱卿,之前长天府的受灾人数已经上报过一次,户部暂时先按照此等数目拨银。等顾爱卿核实过具体人数之后,再补上所缺银两。”
  皇上皱眉,这事儿前两日在朝会时,其实已经探讨过。
  但沈仕康坚持户部没这么多银子,皇上和沈仕康为此事扯皮了好几日,依旧没能商议出个结果。
  皇上原本还想再想想办法,可顾诚玉飞鸽传书过来,将江南的形势详细描述了一番,皇上觉得发放赈灾银两已经迫在眉睫。
  朝廷休养生息这么多年,如今只是一个府城发生了水患,朝廷就拿不出银子,百姓们心里会怎么想?
  他们会认为朝廷不作为,不管他们死活。一个偌大的王朝,连赈灾这么点银两都拿不出。
  皇上心里犹如堵了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顾诚玉说得没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朝廷将那些灾民弃之不顾,那是逼得灾民不得不反呐!
  这次无论如何,朝廷都得下发赈灾银两。否则,将迎来大祸。
  沈仕康深深叹了口气,他出列跪倒在地,“皇上,户部有没有银子,想必皇上心里比微臣更为清楚。微臣上次建议朝廷缓缓再还边饷,可皇上您执意要立刻还清。年初又拨银修缮加固各大州府的堤坝,再加上其他开支,如今国库中的纹银不超过十万两。”
  沈仕康如今也顾不得上下尊卑了,皇上总是逼他户部拿银子,可他户部现今哪里有银子?难道他能变出来不成?
  “朝廷每年的开支多少?若是将这十万两银拿出一部分拨下去赈灾,那朝廷每个月的边饷要如何发放?朝中其他的开支又该如何平衡?皇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微臣实在变不出银子来啊!”
  沈仕康觉得他这个户部尚书实在做得憋屈,朝廷总是没银子,每年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前两年施行了茶税,好不容易财政上有了起色。偏偏皇上认为总是欠着边关将士的兵饷不妥,非要将兵饷尽快还清。
  再加上朝廷这两年的开支也不小,哪哪儿都要银子,着实让他愁得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皇上有些气急败坏,他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没银子,没银子,你是羊子的嘴吗?你管着户部,你跟朕说没银子,那朕要你这户部尚书何用?”
  众臣突然听到皇上暴喝,都吓得一激灵,刚才还昏昏欲睡的脑壳儿,此时变得格外清醒。
  沈仕康憋红着一张脸,吭哧吭哧喘了半晌,随即他竟然做出了一个让众人皆十分意外的举动。
  只见他脱下了头上的乌纱帽,摆在了冰凉的大理石地砖上。
  “皇上!微臣为官数十载,自问对皇上忠心耿耿,对朝廷更是殚精竭虑。只是微臣如今年纪已经老迈,对赈灾一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皇上准许微臣辞官,另选良才,寻能者居之!”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就连夏清都诧异地望了过去。
  这个老匹夫还有辞官的一天?这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之前被皇上骂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对方恼羞成怒啊!
  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还要起脸面来了。
  沈仕康低垂着头,趴倒在地,其实这次他心里还真生出了要辞官的念头。
  朝廷国库空虚,他这个户部尚书实在难做。他每年都为了银子绞尽脑汁,奈何还是只能保持住收支平衡。
  要想开源节流,哪有这般容易?朝廷急需年轻俊才来充实,他们这些积年老臣做事束手束脚,早就已经安逸惯了,哪里还能冒险呢?
  皇上面上阴云密布,他没想到沈仕康竟然会提出辞官,这是想撂挑子?
  这当下让他找谁来做这个户部尚书?再说沈仕康任户部尚书多年,建树倒是没什么,但每年朝廷的收支平衡,沈仕康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在管理钱袋子这事儿上,皇上也挑不出沈仕康的错来。其实这么多年,沈仕康还是受了不少委屈的。
  毕竟每次户部没银子,皇上就将火发在户部,沈仕康为此吃了不少挂落。
  然而大衍朝的赋税并不高,为了休养生息,朝廷只提高过两次赋税而已。
  那朝廷的开支从哪里来?那些商税也没进行改革,并不足以支撑每年朝廷庞大的开支。
  看来等顾诚玉回京城,必须得让他想个法子提高商税。
  “哼!纵使你要辞官,也得给朕将赈灾的银两凑齐,否则朕就拿你是问。”
  皇上绝对不允许沈仕康现在就辞官,这么说算是给了沈仕康一个台阶下。
  沈仕康欲言又止,心中不由松了口气,接着又生出了一股无力之感。
  其实真要辞官,他也舍不得。
  但这些年来他为了银子,可真是有些心力交瘁了。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还请皇上容禀!”
  夏清突然出列,他先是望了一眼沈仕康,而后才慢条斯理地开了口。
  沈仕康一见夏清要发言,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这个老货肯定是要撺掇皇上准他辞官。
  自己刚吃了一顿排头,对方还不满足,还想让他丢脸。
  皇上龙颜稍缓,“夏爱卿,有话不妨直说!”
  “启禀皇上,沈尚书是朝中的老臣了,国库没银子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改善的。之前因为茶税增添的税银,已经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只是时日尚短,要想使国库充盈起来,朝廷还得寻其他来银子的门路。”
  夏清苍老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惹得诸位官员都朝他看了过来。
  殿内的官员皆知夏清和沈仕康平日里就不太对付,没想到今日沈仕康辞官,夏清居然能为其说情,这真是匪夷所思。
  难道夏首辅与沈尚书每日里斗嘴斗惯了,居然惺惺相惜起来?
  就连沈仕康自己都十分诧异,夏清这个老狐狸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照理说他要辞官,夏清应该第一个赞同才对。


第878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在殿内官员皆疑惑不已之时,夏清接着便道:“还请皇上看在沈尚书为朝廷兢兢业业的份上,饶过沈尚书一次。其次说到赈灾银两一事,微臣倒是有些拙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到这儿,夏清不由卖起了关子。
  皇上闻言不由精神一震,“哦?夏爱卿有何良策,还不快快道来?”
  殿内所有官员都竖起了耳朵,看看夏清到底有什么法子。这几日皇上总是暴躁不不已,让他们都跟着提心吊胆的。
  难道还和两年前一样,夏清准备让其族里再一次大出血?有些官员不无坏心地想。
  那次可是交出一百万两银子呢!倘若夏清这次再拿银子,那想必是要伤筋动骨了。
  “皇上!当年顾少卿提出茶税和改革盐税一事,让朝廷获益良多,微臣觉得顾少卿在这方面很有些心得。这次皇上为了赈灾银两如此为难,不若将这事儿交给顾少卿来办。说不得顾少卿根本无需皇上您忧心,就能将此事圆满地解决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夏清此言着实有些不要脸,虽然顾诚玉是皇上指派的钦差,且正是为了赈灾一事去的。
  可刚才沈仕康就说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银子,顾诚玉拿什么来赈灾?
  尹坤听完着实气愤不已,这夏清哪里是想到了什么好法子,他这是在给小师弟挖坑呢!
  “启禀皇上,微臣有异议。首辅大人的意见,请恕微臣不能苟同。顾少卿远在江南,在这么短的时日内,让他从哪里凑齐这么多赈灾银两?哪朝哪代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