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祯娘传-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番大事业。只是家乡这件事却是做不得假,由不得选。列位,恕个罪!咱们就是与周太太有点子同乡之谊。”
能这样放下身段,近乎于□□裸地拍马屁的当然不会是真正的大佬,最多就是一些中等身家的商人而已。但是这个所谓中等,只不过是在这些人里面的中等而已。真的要来说,即使是这些人里的不入等,在大明也算不得小商人了。
毕竟,祯娘邀集这些人过来是共商如何‘开发’吕宋,以及‘瓜分’吕宋——在商场上,只有足够强才会成为捕猎者,像祯娘自然就是最顶级的捕猎者,譬如猛虎之类,可以一人独占一个山头。
她这样的人,就算是邀集大家一起‘捕猎’,那必然也是等级比较高的捕猎者。不然,难道会有一只正值壮年的猛虎邀请一些杂食动物一起分享猎物?那未免可笑了。
而这些人,称得上是高等级捕猎者的人,通通都在给祯娘捧场。这只能说明,祯娘的地位如日中天,而她在商场上确实红得发紫——这种红透了半边天一样的情形,有的时候,她自己都感觉到疑惑了。
如今见到这样的盛况,也要与还在吕宋这边的刘文惠道:“他们与我也不过是有些略微的商场往来,我不过是要筹划吕宋生意,邀大家共商。如此竟引出了这些多吹捧,实在不知道有什么道理。”
刘文惠短促地笑了一声——他本以为祯娘是故意这般说,算是一个反问,因此十分捧场地笑了起来。但是旋即就明白过来这并不是玩笑。或者说,祯娘并不是开这种玩笑的性子。于是笑立刻就止住了。。。东,东家是认真的!?
笑声突然止住,刘文惠还差点被自己呛着,等到缓过来,一边平复自己,一边道:“东家这语句当真是新鲜了,话说东家难道不知道自己如今在这些人眼里是个什么人物?那就是当之无愧的财神娘娘转世,只盼着能带携带携呢!”
这话就要从祯娘这些年的经历说起来了。的确,祯娘本身是真有才华,本事不小,也知人善用。但是,天底下凑齐了这些人也不止一个顾祯娘啊!可是就只有顾祯娘做出了她那些事业!
做什么成什么,而成的那些事又恰好经得住商场考验。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像是国色指甲油那样的已经称得上‘平庸’了。而国色指甲油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顶得上好几个苏杭的脂粉世家了,就这样还‘平庸’,也是没谁了。
这能说什么,这只能说祯娘是真有足够的好运气的。这才能一路烈火烹油一般走下来,顺顺当当热热闹闹,连一个磕绊都没有打。说实在的,一些迷信的人是真的打心底里觉得祯娘要么就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要么就是个财神娘娘转世托生,不然根本没得解释。
就算是那些理智些的,觉得什么转世,都是无稽之谈。他们也承认一点,那就是祯娘的运气是真的极好。可别小看这一点,运气之说虽然是极为飘渺的存在,但所有人都是相信这一点的。时也命也,这些人不是常常挂在嘴边?
譬如浙江刘家的子弟就曾经公开说过:“周门顾氏唯独让人艳羡不过的就是那一手的运气——可别小看这一样,人生一世,别的才华、身家之类都没有也没关系。只要有运气,什么不能得!要是没有运气,有才华的要怀才不遇,有资本的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得运气,任凭你是孙悟空,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要是有运气,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又有何妨?玄之又玄,似乎是随机,偏偏又真的存在。这一点在祯娘身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如今祯娘要做什么生意,立刻有人抢着要出钱出力,除了相信她的才华,也是盲目相信她的运气了。
祯娘当然也明白自己是运气极好的,但身处其中,自己往往是察觉不出来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的。或者说,她理解,却始终没有实感。因此就算听了刘文惠的许多解释,最终也只是摇头不语而已。
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一回吕宋盛会上,祯娘稍作准备就去见了外面各家的代表——攀关系的、谈合作的、讲人情的,等等各样都出来了。就算是原本一直稳坐钓鱼台,端着十分架子的那些最顶级人家代表,这一会儿也放下了矜持,争抢着同祯娘说话。
这一场盛会并没有太多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应该说,在祯娘这里没有太多刀光剑影明争暗斗。那些争抢着要分祯娘做好的这块吕宋大点心的,自然是一片血光,硝烟弥漫了。
在这一场盛会里,祯娘提出了一个概念,名叫‘造城’计划。所有人都知道一座城镇里会有多少商机,里面依靠城里的人,养活了多少生意。之所以各家看不上如今大明那边一城一池的生意,那不过是因为城里面大都各样生意都有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新增的油水不多。
但是吕宋这边就不同,这边等同于在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画纸上涂抹。也就是说一座城镇从无到有,全都是商机,这样看来即使只是一座城,那也是不小的生意了。何况吕宋从南到北,远远不止一个城镇。
那些大金矿大铜矿周围,全都是采矿工人,依托这些人是要产生城镇的。至于沿海适宜形成港口的自然不必多说,那是最有潜力成长为大城的。这些在这里,不要说绞尽脑汁做生意了,就是最笨的法子做建设,那也够赚了。
祯娘在众人面前条理清晰又不乏鼓动地道:“土地和土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江南的地价了。水田也分上中下,十几二十两、十两多、七八两,这是不等的。但是,即使是最值钱的水田,也不会比城里最贱的土地贵。”
这时候在城里起宅子,最大的花费当然在材料上,其次是人工。但是这不是说地块就不值钱了——可别小看那些地契上的估值,大都是几钱银子、一二两银子。但是想想那些小宅子才多大,一亩地上不知道可以起多少幢了!若是那些闹市街上的店铺所占地,地价甚至能越过材料费和人工费去!
祯娘邀集这些豪商投钱,但是第一步才不是把钱花在一些十分新、十分高妙的东西上。她做的是一样相当古老,同时也一直延续着做下来的生意,土地生意。当然了她不是直接发卖吕宋的土地,那样卖地根本只能贱卖,而且没有成本,她又何必去找这些人投钱!
她首先找来了许多土木工人,并大明的建造师们。以一些大明的城池为蓝本,设计出好多城市图来,这些城市图就是吕宋城市的建设规划。而这些规划并不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是根据本地人口的预期,根据当即气候和百姓不同来确定的。
而这些城市图出来,都是相当漂亮的。她联手这些与会的豪门共同垫资建设吕宋城池。当然了,不会是所有城市一起来,甚至不会是一个城市里所有的项目都做起来。话说那样做,即使是对这些人,负担也太重了。
他们只是把街道规划完毕,先修通了城中道路和排水道,然后是医馆、私塾、公学,再然后是开设一批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店铺。最后就是把市坊中的宅子起起来,把沿街商铺也按照多种大小和形制起起来。
第一个选出来的城市当然是马尼拉,这里有吕宋最多的商机、最多的人口、最多的消费,做这些事也更容易成功。
实际上也是这样,等到一切还在兴建的时候,祯娘就已经派人培训出了一批小伙计,将新建成的马尼拉的信息传播出去。凡是马尼拉新城的好处就要往大了吹嘘,凡是马尼拉新城的坏处,就要想办法遮掩过去。
广而告之,居住在新城里面会比之前舒服多少,而在这里置下店铺做生意,那又有多少赚头。总之就是要让这些宅子、店铺的潜在买家十分动心起来,炒高价格。到了最后,方便他们这些投钱做建设的人赚到银子。
也就是在她的这种手笔当中,马尼拉新城店铺和住宅的价格果然是不断攀升了,这甚至要比一般的江南城镇要来的价高许多了——或许那些江南城镇要比新城来的厉害,但是新城是从无到有潜力巨大。将来的吕宋第一城,大家的预期都是很高的。
同时也通过这个手段,无形之中过滤了一遍入驻吕宋的各家生意。而借着便宜,这些参与了进来的人家当然也能相当轻松地把自家的生意放进来,提前比一些同行布局,优势可不是一点点。当然,如果两个同行这一回都参与了这场盛会,那就是另一番恶战了。
这就是一个开始,倚靠着马尼拉新城,不只是把之前投的钱赚了回来,还连本带利赢大发了,正是因为赚了好大一笔,接下来建造其他新城的启动资金是比之前建造马尼拉新城的时候来的多的。而这些城也不是什么首府大港口了,建设所费还要比马尼拉少些,这样看来第二批的新城就应该可以达到两三家。
以此类推,第一次的时候只有一座马尼拉新城,第二次的时候就应该是两三座新城,第三次的时候可能是五六座。。。这个速度是越来越快的,一个是工人们熟练地多了,另一个是本钱一直在上涨,可以满足许多组工人同时开工的需求。
——在吕宋新城建造计划之前,国人虽然早就知道自己做营建十分厉害了,在世界上也当的起首屈一指。但却不知道能够做出那样的营建奇迹!最厉害的时候有十座新城镇一起建立,而最快的一座城镇,从无到有只有两个月不到。
这些讯息是写在了大明邸报上的,就算再不可思议也由不得人不信。甚至好多说书先生把这些事在茶馆里说,大家都当是说书先生胡说,和以前的传奇小说没什么分别。没想到之后就被人告知,那些听起来荒唐地不得了的事,竟然都是真的!
这样又是一波推波助澜,这样的热闹像是一把火,把东南沿海许多人家的心都烧热了。在这些人的知觉里,好像如今的吕宋就是一块实打实的黄金之地,只要去了吕宋,赚钱就如同捡钱一样容易。
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情况下,就是一个良性循环。首先是那些房宅、店铺等有人花高价买了去,然后就是吕宋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能够容纳的生意体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大。参与新城建造的那些人家,在赚土地钱上先薅了一把,然后又占据了好些生意,这是可以源源不断剪羊毛的。
不过这也是两三年后才能逐渐成形的事情,现如今祯娘把计划放了出去,只不过做了第一步。从朝廷,也就是周世泽那里买下了马尼拉这边所有无主的土地,甚至在上面所做的规划城市图,那都还没有出来呢!
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一个大生意的经营周期向来是长的。有的生意不要说两三年了,甚至中间要有两三代人延续着使力,最终这才能得偿所愿呢!
而现在的祯娘,不过是把新城建造计划的所有事情分派下去,日后还有的磨呢。只是这也是日后的事情了,暂时祯娘从这件事里脱了出来,吩咐几个心腹道:“已经是这个时候了,先让书房几位进小花厅商量吧!”
等在书房里的都是祯娘兴业钱庄的干股所有者,除了祯娘自己这个大股东之外,就是山西那边当时一起做钱庄的,然后数的到的有松江身家、泉州方家、广州龙家等。这样就再明显不过了,祯娘准备了十多年的钱庄计划,总算能看到一线曙光了。
第167章
关于钱庄; 祯娘确实是有相当深的执念的。事到如今,甚至远远超过了十年。自她没嫁人起就想过钱庄生意; 然后再到入了山西这个钱庄窝子; 更加确定了方向——即使从这个时候计算; 那也是超过了十年的!
为了这个钱庄计划; 这些年她一直在小心铺路。结交官场上的人脉,其中最关键的几条线更是下死力气,砸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结交商场上的人脉; 人情卖出去不知道多少,也是怕自己一个人镇不住; 一向做独门生意的她,只有在这上头开了大口子; 又是山西的,又是浙江的,还有福建、两广等; 这些地方的势力; 一个也没落下。
至于自身就更不用说了; 兴业钱庄从无到有; 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培养出自己的钱庄人才——真以为钱庄是那样容易的买卖?拿着银子就能够在这一行里呼风唤雨了?那未免太小看天下了。
这个行当和顾家原本的老本行典当行是一样的; 都是赚钱极多也稳定,按说这样的好生意,若是人人都做得; 那岂不是人人都去做了。没有泛滥开来,除了本钱上要求高; 也就是这里水太深。嘿,看不见的猫腻太多了,若是手上没有足用的人,等着最后一塌糊涂罢!
然后又用兴业钱庄做别人没有想到的‘创业投资’,靠着这个人无我有的概念,从一众大小钱庄里脱颖而出。到如今,兴业钱庄虽然在一众老牌钱庄里算是新的不能再新了,但确实是有一定地位,在民间也颇有影响力,受到信任。
人以为这样兴业钱庄就做的足够好了,或者以为祯娘的目的就在于此了——这怎么可能呢,她花费了那样多的心血,如果只是为了这个,根本不值当!这背后有她大的多的目的。
事实上,现在祯娘在吕宋竭力促成金矿竞标大会为的是什么——确实有为了周世泽使力的意思,但追究最大的原因,还是她也想要得到其中一些金矿。只有得到一些金矿,她才能进军到这一行,从而有机会获取大量黄金。
而获取大量黄金,以及今后计划的白银,都是为了日后的钱庄‘大计划’,即钱庄发出纸钞——一张纸印刷出来的东西,凭什么要人家相信它就是值上面印刷的钱数?就算是朝廷担保业不好使呢,这一点看宝钞就知道。
宝钞算是朝廷自己印的了,也就是一开始还好,后面就成了废纸一样。这些年朝廷似乎想重新捡起来宝钞,每年还回收一些,使得宝钞不至于真的沦落为废纸。但宝钞的信用问题,早就积重难返了,况且问题又不是一个两个,朝廷的补救终究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想要真的救回宝钞,有眼睛的都知道,这不过是当今圣上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而祯娘甚至没有朝廷这块招牌,想要不沦落到宝钞的境地。除了不犯宝钞的错误,譬如不限制地发钞,‘大明宝钞’最初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弥补朝廷财政亏空,其发行主要基于当时所需的朝廷开支,而非流通中真正的需要。官府并未对其发行量进行一定的限制,超发现象十分严重。
就祯娘所知的,洪武时期发行宝钞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发行五百一十五万锭。洪武二十三年,宝钞更是发行到了一千五百万锭。和同样发行纸钞的元代对比,元代发行的纸钞最初也不过二十万锭,后来虽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制在一百五十万锭之下。
这样看来,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本朝初年的纸钞泛滥到了什么程度。而纸钞泛滥必然带来贬值——在洪武三十年,一两白银可以买四石米,如果用宝钞买,却要十贯。□□死后,大明宝钞的贬值程度日甚一日,到明宣宗的时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宝钞五十贯。正统九年,一石米已经需要一百贯。从此到今圣之前,大明宝钞兑换铜钱,一贯基本上没有超过两文。
除此之外,朝廷也不回收已经发出的宝钞,这样市场上宝钞其实是连年增多的。本来就对宝钞没什么信任的百姓因此就更加不信任宝钞了,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又譬如,单纯以朝廷为后盾,作为信任,却没有准备金——就连钱庄开存单、银票等都知道不能把钱全部放出去,需要保底放一些,这是为了防范挤兑等问题,也是在危机之中依旧让百姓信任。
在这一点上,元代发行的宝钞都要做到更好,当时筹划宝钞的人是个明白人!元初发行的纸钞‘中统钞’建立了一套‘丝银本位’制度。规定丝钞每一千两,可以兑换五十两银,而元朝廷主要以银及少数的金,还有其它具有价值的物品作为准备金,以供纸钞持有人兑换。百姓以纸钞兑换,只需扣除一定比例的费用,便可换到银或其它货品。
有这样的规定在,百姓也确确实实随时可以用纸钞兑换到‘硬通货’,自然格外相信朝廷发出的纸钞,以至于元代纸钞比本朝纸钞流行地多,也并没有演变成恶政。但到了本朝却是倒退了一样废除了这一项,为后来宝钞的崩溃埋下了一个根源。
另外,还有宝钞常常没有一点准备,凭空进入市场。以及宝钞防伪的能力不足,经常有私人印刷作坊仿制等。这些都是破坏了宝钞的正常市场,进一步摧毁了宝钞在民间存活的希望。
总之就是这些宝钞曾经犯下的错误,祯娘都会引以为戒就是了。而除此之外,她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绝不是避开这些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她输不起,朝廷做这件事,可以一错再错,哪怕最后都没有对过,那也不要紧。若是真能好不容易能够自己做这件事,那么中间只要行差踏错一步,之前的努力就要全部付诸流水。朝廷,以及那些对她虎视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