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祯娘传-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露怯,她也只能照着来。
  然而不知道什么缘故,明明她也是打听了名声选的的人伢子,结出来的果却不是她想的那样。往往最后那些小丫头都是和自己府里原本的丫头媳妇学,那可不是又一个路子上头去了——
  祯娘听过了,便指点他道:“人伢子不过是一个开头,然而最重要的确实教养嬷嬷。若是有个厉害的教养嬷嬷,那真是再差的苗子也能可堪一用。若是教养嬷嬷不行,那就是根子再好也白搭。”
  周府的教养嬷嬷正是文妈妈,她教出来的人不必说,祯娘真是满意的不得了。只是文妈妈年纪也逐渐大了,祯娘不愿意她太劳累,所以现在她身边都有几个打下手的媳妇子。现在能够帮衬她,将来则是等到文妈妈实在要休息了,也有人能够替了她这个位置。
  郑夫人若有所思地想着祯娘所说的话,这样听起来很有些道理。与其寄托于将来不知道会不会变的‘品质’,还不如踏踏实实找一个厉害嬷嬷,不管什么歪瓜裂枣都能正过来,这才是有用罢!
  于是这边厢是在挑人,祯娘给洪钧挑夫子,给家里挑丫鬟,郑夫人则是打算挑一个教养嬷嬷。而那边厢也是在挑人,只不过挑人的地方和人厉害了一些。地方就在紫禁城体体和殿,人物则是皇上、首辅、兵部尚书、水师都督等人。
  他们要挑选的其实之前已经放出了消息了,特别是泉州,这个消息更是甚嚣尘上——要挑选的是一个新位置上的人,吕宋总督!
  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其实不知道该拿吕宋怎么办,按照仁义的道理还给之前被西班牙当作了奴隶的吕宋人当然不可能。这上面有大明垂涎欲滴金、铜等矿产,储量大的惊人,光是这个就不会有人觉得应该还回去了——况且我们凭本事打下来的地方,凭什么还回去?
  不还回去就要管着,只是当作本土的两京十三省一样管就是做梦了。毕竟就是一块远离本土的飞地,哪里来的那么多人力物力去达到那个地步呢?然而上不上下不下该怎么管?
  这样纠结的情形,最终还是要管的。有人从西夷人的法子里找到了解决之道——他们打算设立总督,并且总督带着兵驻扎在自己所属的土地。这样既松散又紧密,唯一的缺点是可能会有割据战争,唐朝时候的节度使就是例子。不过这些地方都是海外岛屿飞地,这一条其实并没有可能性。
  至于别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况且人西夷也用了好些年了,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妥的,早该想办法了。
  不过这样还有一件事要考虑,那就是吕宋总督的人选!按理说应该挑选最为忠心的勋贵世家出身子弟,这些人最为稳妥,且大家族在两京,绝不会闹出什么事儿来。但是考虑到这是要领兵的,又不敢放这些已经被养废了的人。
  ——若是没有被养废的,勋贵的出身,做什么不能出头!早就谋到差事了。打量到吕宋做总督是什么好事儿么,这可和在大明哪里做巡抚不同!吕宋这个地方,远离家乡,气候湿热,物质缺乏,其他哪个地方不比这里舒服!
  水师都督再提出的几个人选都被否了之后道:“这件事原本就为难,不过勋贵确实难当重任。再者想到吕宋有多少金矿铜矿陆续开采,一定要一个伸手有分寸的,不然这要刮的厉害,朝廷受损害严重。”
  大家都知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乃是官场心知肚明的规则。既然是在吕宋当总督,那么顺手揩油不是正常的?何况天高皇帝远,远在海外的吕宋更不好管。所以只要吃相不大难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毕竟清官太少,整顿吏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如今也只能妥协。强求的话,最有可能也是走了张贪,又会来一个李贪,有什么分别!然而怕的就是贪得无厌,偏生这种人还多的很——自己吃的饱饱的了,然后就把残羹剩饭当零花一样给朝廷,朝廷又不是叫花子!
  首辅大人原本是如同一尊佛爷一般,没有开过口——他也有自己的私心,谁都知道吕宋金矿和铜矿会成为大明的钱袋子之一。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不好开口了,皇上眼睛不错地盯着呢,谁敢弄鬼!
  官场上的事儿有有可为的,也有不可为的。官做到了首辅这个位置,心里已经把这个界限分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凡是皇上没有下死决心的,那就是有可为的,哪怕是皇亲勋贵等庞然大物做对手,也不必怕。然而只要皇上下死了决心,那就万事休矣!如果不是打算骗廷杖成全自己的名声,千万别试。今圣又不是软柿子!
  所以一切还是要看皇上的眼色——虽然皇上没有一定要选什么人,但却是有一定不要什么人的。最终还是在这件事上最上心的水师都督小心翼翼道:“启禀皇上,臣有提议。东南水师提督宋大人曾经多次向臣举荐他手下的福建水师副将周世泽,直言等到他功成身退之日,周世泽乃最好接班东南水师的。”
  偷偷觑了一眼皇上的脸色,觉得并没有什么不虞。于是水师都督接着道:“此人原是九边卫所出身,满门忠诚,自己也经历同蒙古、女真作战,是主动调转至东南——从这里就知道其拳拳报国之心。在东南水师也考评上优,并没有任何劣迹。何况这还是一个知兵善兵的,与其说今后接任东南水师,现在吕宋总督倒是更需要这样一位青年才俊。”
  见皇上正在思索什么,水师都督赶忙道:“这人还有一项别人比不得的好处,他本身就家资颇丰,娶的又是东南豪商人家的女儿,因此泼天的财富也不至于让他昏了头。这样的人,或许会蹭些好处,但绝不会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凡是有脑子的人都应该知道,同样是做官,一个家境极困难,就是靠着出了一个官儿,家里因此鸡犬升天的。和另外一个,出身富贵殷实之家。如果不说什么意外,只是更大的可能的话,自然前者更容易大贪!
  这并不是抹黑贫寒人家读书子,那样的人家一但出了清官往往就是最清廉的那种清官,好生让人敬佩。然而世情如此,更多的时候就是这样人家出来一个子弟,摆脱了从前的生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己要发迹讲体面,一大家子要顾及,亲朋故旧要上门,无论是自主的还是半推半就的,最终贪起来也就难见底了。
  皇上若有所思——之前他正在思索的就是这个。实际上他不是不知道周世泽这个人,怎么说也坐到了从二品的副将,还是福建水师这个关键位置。就算是在地方而不是在中央,就算是武官而不是文官,到他这地步,也该‘简在帝心’。
  只是还不够重要,从二品和正二品在武官体系里就是一道天堑!正二品以下的武官说起来也十分尊荣了,然而数一数,从中央到地方有多少!而正二品之后则截然不同,哪怕是武官,那也是有数的几个!
  而且到了这里,个个都是独自掌权一方,就有面子又有实权,到了哪里都有的是人巴结奉承——正二品以前和以后相比,就好比是狼和虎两种动物。前者也厉害,但就是比不上后者占山为王威风自在!
  之所以还能在皇上心里留下比较多的印象,以至于还要思索一番,其实是因为周世泽的夫人。这样说起来倒是和水师都督的说法一样,就是娶了东南豪商家的女儿么。总之通过几个太监的信息传递,皇上确实知道了有周门顾氏这样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周世泽的老婆。
  皇上一直以来对于商人就格外优容,在这种优容中他其实也十分喜欢收集他们的讯息。因此对周门顾氏这样一个有兴趣的商人,知道的事情就多了——本心来说,她是他赞赏的那种商人。
  靠着聪明才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中间当然少不了和官面上有利益交换。然而与其说她是靠官面,还不如说她依靠官面只是为了别人不在这上面击倒她。而且在越来越多的财富积累起来,她依然谨守着本分做事。
  见利而不忘义,‘见利而不忘义’说起来多容易,然而做起来确实千难万难的。皇上在心里默默推演起周世泽若是做了吕宋总督该会如何如何——倒不能说是真的能够清廉如水了,顺手沾些便宜谁家都不能避免。或者说真的秋毫无犯反倒是要替他担忧了,这样的清官当然好,但是在同僚里面鹤立鸡群了不是自绝于同僚?要知道你不缺钱,可有的是人缺钱!
  推演结果渐渐明朗,那个周门顾氏是做生意的,而且是好好做生意的。那么免不得借‘吕宋总督’的特权寻好处,但是这种寻好处已经是最好的了,至少从她往昔所作所为能知是这样。
  这样,事情确实有了结果。


第157章 
  吕宋总督的事儿确实流传甚广; 然而能在泉州格外甚嚣尘上的缘故,除了吕宋对东南沿海格外不同以外;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关于吕宋总督人选的猜测。虽然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 但是周世泽确实被猜测了许多次; 就是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就是了。
  “真是不知道; 我们也不过是人云亦云。倒是祯娘你,上头关系这样多,去信问一声也该有结果罢!”玉淳摇摇头; 对于祯娘的问句她也只能这样回答。她是真的不知道周世泽就要被点吕宋总督的事儿,到底是哪里传来的; 也就无从说靠不靠谱。
  祯娘心里其实没有别人以为的那样着急——若是她真的着急的话,她就应该派人上京各处活动了; 毕竟这种事说得上话的人好多。而要顶一个人坐特定的位置很难,特别是这个位置不低。然而要让一个人不做一个位置,那就容易许多了。
  这就像是想要成其好事是千难万难; 而想要坏事就是轻而易举。毕竟什么都做好才能圆圆满满; 但是阻断一件事无非是找借口罢了。老话还有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世上没得完人的; 挑不合适的地方还不会?
  可是祯娘没有让人上京活动,除了因为她自己并不觉得去吕宋是一件坏事外。更重要的原因的周世泽,这毕竟是周世泽的事业; 最后来决定的还是他自己。至于祯娘替他做决定,她是绝不会做这种事的。
  而周世泽对去吕宋的事情——他没有说过什么; 因为传闻也只是一个传闻而已。对一个传闻谈论太多,显然不是周世泽的作风。不过每当说起吕宋,说起会有一个吕宋总督这一件几乎板上钉钉的事情的时候。祯娘观察周世泽的神色,她当然知道他不讨厌,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吕宋地处南洋诸国之中,西夷人的野心在这里也更加明显。在东南沿海都好定了好几年的现在,这里打仗的可能性倒是比大明本土大得多。而周世泽是什么人,他这样的男子汉最向往的就是沙场经历,建立了不得的大功勋。既然是这样的话,他的跃跃欲试也就理所当然了。
  最后祯娘是这样对玉淳道:“我也向上问过,不过所有人都说上面也在犹豫和商议。所以才觉得奇怪,虽然觉得更像是一些风言风语,然而无风不起浪,谁知道有个什么缘故。不过也不用理会,这都是他们男子汉的事儿,我见我家老爷倒是喜欢去吕宋呢。”
  正说着,祯娘引玉淳和郑夫人两个进入自家的园子。两人也十分知趣地不再问周世泽怎么会喜欢去吕宋,或许人家就是有人家的理由呢!只玉淳开口道:“三年前伍太太和郭太太送了你隔壁人家的宅子,就为了满足你造个大园子的心——然而这园子造的可慢,一年多以前才弄完备,倒是真好。”
  玉淳是逛过祯娘家园子的,郑夫人却没有过,便玩赏地十分用心。才进其门就见到好大一片疏竹短篱,旁边是松杉密布,间杂以梅杏梨栗。并不能说树木珍贵,难得的是一份天然,也是种植点缀的人布置得当用心,平常之中见不凡了。
  然后祯娘领着她们走过一条柳树小径,尽头处就能见到一座小石桥。从小石桥折入,便见到院子的第一景‘四时草堂’。这里有精致草堂一座,居于池塘中央。至于池水之中,遍植荷花,池外堤上多高柳。
  沿堤走,大概十数步,景色有忽然一变。这里多花木点缀,首先见到有蜀府海棠二株。靠近水际多木芙蓉,池边有梅、玉兰、垂丝海棠、绯白桃,石隙间种兰,蕙以及虞美人、良姜洛阳等花草。
  就在这花草掩映之下,有一堂室,格局并不是花园里常见的玩花楼,倒是祯娘正经修筑的一处读书所在。她当时想的是偶尔院子里不得安静了,就到花园里静读几日。所以这里修筑地格外清雅,先是一段红色流丽曲廊,左右二道入室,规制是室三楹,庭三楹,小巧精致。
  这读书的地方提名叫做‘山抹微云’,布置还是祯娘自己设计过,窗外的大石数块,芭蕉三四本,莎罗树一株都是祯娘要的。
  从这里穿堂而过,自后门出又是别有洞天另一处景。但见到这一处□□多奇石,而岩上植桂,岩下有牡丹、垂丝海棠、玉兰、黄白大红宝珠山茶、磬口腊梅、千叶榴、青白紫薇、香橼,而这样安排是四时皆有景致看的意思。
  从这里依旧可以看到贯穿整座园子的一眼活水,实际上要想看遍整个院子,沿着这活水是最好的,既不会初来迷路,精华景色也大都在这里了。实际上之后祯娘也是这样做的,领着玉淳和郑夫人沿活水过到一处小院。
  这小院提额作‘留春楼’,有对联书‘小院回廊春寂寂,朱阑芳草绿纤纤’,前一句是杜工部的句子,后一句是刘兼的笔墨。小楼有两层,厅事三楹,另外就是小亭子一座。算不得十分宽敞,但做个待客所在是极好的。
  到这里祯娘便住了脚,引两人进去。这时候里面是准备好了的,焚香铺席,奉香茶,摆茶果。祯娘作为主家,请两人进去,自在坐下才道:“其实哪里有外头人传的那样好,要说好园子你只管问玉淳。她家的园林被称为金陵第一园,特别是静园又堪称她家院子里的精华。都说看过她家静园,满金陵的园子就不必再看了。”
  玉淳端了一杯茶遮挡住自己的脸,笑着道:“我就知道说这个要说到我,首先一样,那又不是我现在能领你们去的园子,说了也没甚意思。然后说的金陵第一园,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若论底蕴,首推的是苏州园林,如今说起治园林的大家,还都是从苏州来的呢!至于后起之秀,现有扬州,然后有泉州、广州,金陵又算什么。”
  苏州园林甲天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苏州人是在园林上讲究了好多年用心了好多年,然后一代一代积累,生成了好多堪称当时一绝的园林,至于后来的扬州、泉州、广州等,倒不是因为什么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有钱罢了。
  有钱就什么都有了么,当然不是,但是有钱确实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像是扬州靠盐商,泉州和广州靠海商,都是格外有钱的。而有钱之后,自然而然的,有的会附庸风雅,有的会想让自己住的更加舒适。总之花钱修筑起像苏州看齐的园林成了很多人的选择,自己没得那样高雅的品味也不要紧,花钱请来造园子的师傅就是了。
  在这样的催生之下,扬州、泉州、广州,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的确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了有许多好园子的城市。与之相比,金陵这个六朝古都,也是曾经的本朝旧都,如今依旧作为陪都的存在。即使也有许多不错的园子,但比不上也是事实。
  为这个三人又说了一回,顺便品评了一番南北各地的园子,各有一些什么特色或者不足。说到最后郑夫人回忆道:“如今泉州造园子的好多!大概是富户越来越多的关系?只是有的还好,有的却太奢侈了。”
  所谓园子奢侈不奢侈有很多标准,譬如祯娘家这一座外头称之为安园的园子。都说是极尽风雅,用心雕琢,各种名景也是各有风致。花钱也不少,无论是挖池塘也好,通活水也好,都是费钱的很。然而却没有一人说她这里奢侈,这大概是评判标准不同——这里并没有外露地夸耀金钱的意思,更没有无谓地花销。
  说到这个郑夫人确实很有话说:“前几日去了城西万家的酒席,他家的酒席不是很出名?都说是把泉州四大名楼都比下去了!到了那里经了一回才知道是什么阵仗——也就知道了传说的一次酒席堂室饮食,动辄费数十万是怎么来的。”
  说着郑夫人给祯娘和玉淳绘声绘色地描述道:“等到入席的时候,庖厨备席十数类,这当然不是全都放置到席上。而是等到真的用饭时候,有他家仆人抬席上来,茶面荤素等类饮食,只要咱们有摇头不爱的,旁边就有察言观色的丫鬟把菜撤下去更换新的,原来那些不上桌的菜就是这时候使用。”
  至于这些菜色都是一些什么珍贵菜色当然就不必说了,若是什么粗茶淡饭寻常菜色,又何必整出这样的阵仗——若真是普通菜肴做这种做派,怕是要贻笑大方,整个泉州都会传说这一家是‘装阔’了。
  玉淳拿了小布袋和小锤子在那里砸核桃吃,听到这里笑眯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