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后说着瞟了安寿和寿山等人一眼:“谁叫你们自作主张请皇帝的?这样晚了,皇帝的行宫与哀家的行宫相距又不近,你们叫他这样大老远的又是车又是马地折腾了来,他今晚上还如何能得歇息了?醢”
  皇帝便勾起了唇角,仿佛觉得有趣,却道:“额涅别责怪他们,是儿子的吩咐。从来出巡,儿子都是多带着后宫一起来,额涅身边便总有人伺候着。从前是孝贤亲自服侍在额涅身边,后来又是舒妃,故此这回本来应该叫古黛伺候在额涅行宫这边才是……”
  “可是既然她非要与儿子在一处,倒叫额涅这边缺了人伺候。额涅既不舒泰,便都是儿子的错,自然理应由儿子亲奉额涅身畔。”
  皇太后叹了口气:“没什么要紧,别这么当回事。皇后这回继位中宫,出来祭告先帝,最要紧的事便是皇嗣,是将来可为你承继大统的人……总不能一次一次来谒陵,皇后换了,国祚却还没有传承。”
  皇帝面上也点点收了笑容去,认真点头:“额涅教训得是,儿子……也深感愧对皇考。嫡子之事,儿子会考虑。”
  皇太后这便叹息一声:“皇帝,你今年四十岁了。四十而不惑,你这会子已经不是小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心里自然该有数。”
  “你总该明白,一次一次来谒陵,先帝最关切的倒不是谁是皇后,而是这大清江山究竟有什么样的孩子来继承!缇”
  皇帝握住母亲的手,“儿子叫御医来。”
  安寿忙道:“回皇上,御医已经来过了。皇太后圣体无碍,只是……心中有所牵挂罢了。”
  皇帝深吸口气,又问:“朕路上听寿山说起烟丝……烟丝又是怎么回事?”
  安寿便将这事儿说了一遍。
  皇帝点头,亲自为母亲摸着脉,缓缓道:“水烟虽比旱烟好些,不那么容易上瘾,但是烟就是烟,总归是要经口入肺的。额涅说觉着心口闷,除了心有牵挂之外,还是跟这烟有关。”
  “额涅心中的牵挂,儿子会着意考量;眼巴前儿,倒是这烟的事应当设法解决。总归额涅每日里都离不开的,总不能未来这些日子都叫额涅憋着。”
  皇帝顿了顿,抬眸望向安寿:“从前在京里,都是谁伺候皇太后用烟?”
  安寿心下一喜,忙福身答:“近三四年来,都是舒主子孝心伺候的,无人能替。”

  ☆、第1370章 四卷19、三人行(8更)

    圣驾离了河北进河南地界,到达嵩山的时候儿,舒妃也到了。
  那拉氏大惊失色,忍不住当面问皇帝:“皇上此次出巡,是为谒陵。谒陵便是向先帝禀告妾身册立中宫之事……这便与舒妃没有半点干系!这会子舒妃怎么又来了?”
  皇帝面上依旧淡淡的,“舒妃来给皇太后点烟。”
  那拉氏登时肺都要炸了,皇上说这话,分明是在堵她!
  那拉氏便笑了:“舒妃来给皇太后点烟?哈,皇上,堂堂妃位,原来只是给皇太后点烟?难道不是皇上想叫她来的么?”
  皇帝抬眸凝视着那拉氏,忽地轻声笑了。
  “说到给皇额涅点烟,我倒想起一桩旧事来。我记着孝贤还在世的时候儿,她每日早晚都到皇额涅跟前伺候,她什么做得都好,叫皇额涅挑不出毛病来;唯独一样儿,皇额涅总说她做得不够好,至少——没你好。”
  “那就是点烟啊。”
  那拉氏微微一梗,倒也点头:“是。”
  皇帝叹息一声,“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皇额涅也开始觉得你点烟点得不够好,反倒开始喜欢叫舒妃去做这事儿了呢?”
  皇帝长眸倏然一转:“还是说,你们这些当媳妇儿的,一旦当上了皇后,因为身份尊贵了,便都忘了要怎么伺候婆婆,忘了怎么给婆婆点烟了?”
  满人婆媳之间的规矩大,若是家里的姑娘、媳妇给老太太点烟点得不好,老太太可以接过来先一烟杆子,或者烟袋锅子直接敲在脑袋上去。有钱人家的烟杆子和眼袋锅子多是纯铜、纯铁打造,一下子敲上去十分可怖。
  那拉氏便深吸一口气:“妾身从未有这样的想法。给皇太后点烟,妾身从来都是小心伺候的。”
  “便是皇太后后来喜欢上舒妃点烟,或许也是因为皇太后一年一年的年岁大了,皇太后用的烟叶也比过去清淡了,皇太后的口味便也跟着变了。故此妾身从前那种大火明火的点烟方式,倒不如舒妃的文火来得合适了。”
  皇帝便也点点头:“嗯,倒也有理。你的性子,朕也知道,凡是你认准的,便怎么都改不了。”
  “既然你点烟的法子改不成舒妃那样的,你也未必肯跟舒妃去学,那朕也只好叫舒妃过来了。”
  皇帝说着还一笑,拉过那拉氏的手轻拍了拍:“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肯纡尊降贵,去跟舒妃虚心学学,那以后朕就不再叫她来了。”
  那拉氏咬住嘴唇。
  皇帝一笑起身:“好了,舒妃也该到了。大老远的来,朕去迎迎。”
  皇帝回眸望过来:“古黛,你也一起来。”
  那拉氏稳稳坐着,不由得冷笑:“自古以来,只有嫔御跪迎中宫的;哪里有中宫前去迎接嫔御的道理?”
  皇帝微微扬眉,便也点点收了笑容。
  转过身去,只点了个头:“那算了。朕不委屈你中宫之尊,朕便自己去迎。”
  走到门外,德保走上前来躬身道:“……回皇上,舒主子的行帐已是安排妥当。”
  皇帝点头:“不必放在皇太后那边,还是跟皇后在一起吧。”

  四卷20、折罪(9更)

  皇帝说罢,并未急着朝大门外走,反倒垂眸又静静看了德保一眼。
  德保虽然才三十二岁的人,又是刚当上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样的要紧差事,可是行事却颇为沉静,并不慌乱。
  德保见皇帝瞅着他,便会意上前,低声道:“那烟……”
  皇帝这才长眉轻扬,唇角勾起:“舒妃既已来了,便不用换了。”
  皇帝含笑而去,德保跪送,也不由得垂首含住笑意。
  从出京到泰陵,再到河南的每一步,都有预定的日程。便是哪一天不能不与那拉氏同寝,也只有皇上心中清楚。故此那天晚上该在什么时辰发生什么样的事儿,该由谁来办这样的事儿,也只有皇上自己最清楚。
  皇太后御用的水烟丝,由内务府承办。这烟丝的要紧堪比膳食,谁敢擅自更改?便是每日进烟丝,都要由值守的御医和御药房的太监确定了没事,才能呈进。故此除了皇上自己,谁敢绕过内务府和御医,做这样一笔算计去?
  便是他德保,如今身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若没有皇上的授意,他有几个脑袋敢擅动一丝一毫去?
  德保一点点收起笑容,想起出京前那晚,皇上忽然召了他到养心殿,劈头便问他这个总管内务府大臣是怎么当的,还想不想当了时,他心下的惶恐。
  他不知究竟是哪里做错,叫皇上如此不高兴。直到皇上明言:“你是内务府总管大臣,宫里进女子都由你内务府管辖。怎么朕听说永寿宫里进了个女子,你竟事先都不知道的?亏你那闺女就在永寿宫里,我看你这样的闭目塞听,那眼睛和耳朵便都不必留着了!”
  他这才明白过来。
  他也是听女儿将消息送出来,才知道宫里进个女子,竟然是令妃娘娘的同乡。他之前的确半点都没防备,木已成舟,他也是十分自责。
  终究,他自己年纪轻,上任当内务府总管大臣的时间也短,当年五妞的事儿,她是半点都不知道。便是女儿在永寿宫里,也是因为资历浅,也没听人说起过这事儿,故此他才没来得及防范。
  况且那拉氏给出的名义,是她找回自己宫里从前的女子。他便也怎么都没想到,那拉氏竟然回头将这个女子给指进永寿宫,补了永寿宫的那个缺去了。
  若那拉氏还是从前的摄六宫事皇贵妃,内务府好歹还能过问一下,可是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那拉氏正位中宫,便连内务府也无权过问此事了,他这才什么都来不及提前与皇上通气。
  他无言以对,只能叩头请罪。
  皇上那会子发完了脾气,垂眸盯着他,有些阴阳难测地轻声笑道:“别请罪了,你的脑袋没那么值钱!你与其有工夫在朕眼前儿这叩头请罪,不如想法子将功折罪。”
  他万般惶恐,那会子脑袋都是空的,哪儿能想到该做什么。
  皇帝却笑:“接下来朕要河北谒陵,巡幸嵩山。路上一应,便由你来管着吧。”
  出京当日,皇上明确吩咐他办的第一件事,便是换了皇太后的青条烟丝。

  ☆、第1372章 四卷21、夜宿少林寺(10更)

  舒妃抵达,皇帝一行登上嵩山,拜谒少林寺。``
  当晚,皇帝夜宿在少林寺方丈室。
  皇太后行宫在别处,当晚陪伴皇帝一起的是那拉氏与舒妃醢。
  皇帝刚抵达嵩山时,原本全国多地大旱。待得皇帝来到少林寺,当地竟然下了一场好雨。当晚皇帝兴致颇高,又要为少林寺赐字。
  那拉氏亲自为皇帝铺开纸,磨好墨,皇帝却含笑攥住舒妃的手:“兰襟,你也留下。帮朕参详一下。”
  那拉氏手便一僵。
  皇帝抬眸望一眼那拉氏,点头道:“朕赐少林寺楹联匾额,自然要用汉字。朕若要你参详,倒是难为你了。舒妃出自书香大家,有事容若的侄孙女,她来帮朕倒更合适。”
  那拉氏轻咬嘴唇:“那妾身也陪着皇上。便是不懂参详,好歹能帮着皇上铺纸磨墨。这些力气活儿,舒妃倒做不来。”
  舒妃听罢便笑了:“都怪妾身家门书香,便叫主子娘娘都将妾身当成汉人,忘了妾身同样是满洲格格了。缇”
  舒妃说着走上前来,抻住纸张的另外一端,抬眼迎上那拉氏的目光。
  “主子娘娘从前说过,一笔写不出两个那拉氏呢,主子娘娘今日怎么忘了?”
  那拉氏倏然眯眼,目光直直瞪住舒妃去。
  皇帝倒像是充耳不闻,只是专心在两人从两端扯住的纸上,专心去写字。
  边说边道:“你们可知,为何朕本是来谒陵,却要来这少林寺?”
  那拉氏抢先道:“皇上所到之处,多为皇祖所经之地。这少林寺,康熙爷也曾来过。便是山门上高悬的‘少林寺’三字匾额,都是康熙爷御笔亲题。”
  皇帝不由抬眸赞许一笑。
  舒妃哪能甘居人后,含笑道,“便是大雄宝殿高悬的匾额‘宝树芳莲’也是康熙爷御笔亲题。”
  那拉氏眯眼盯住舒妃,刚想说话,又被舒妃抢了个先儿。
  “不光康熙爷,这少林寺的重修便是先帝雍正爷钦定的方案。重修山门,重修千佛殿,都是先帝的旨意。今日这少林寺有如此规模,都是先帝爷拨下的九千两白银!”
  “故此皇上祭陵先帝,之后再到少林寺,正是缅怀皇祖皇考,也是重访先帝功德。这不是顺路,这是一脉相承。”
  那拉氏又要说话。
  舒妃便又抢先道:“皇上圣驾刚抵嵩山时,原本多地大旱;待得圣驾驻跸这少林寺,便是天降甘霖。这便是上天铭记三代圣君之功德,以此慰皇上之心的!”
  皇帝含笑听着,手中笔墨不停,写罢《宿少林寺用唐沈俭期韵》诗,便酣畅停笔,望住两人。
  “皇后母仪天下,明白朕心;更难得舒妃小小年纪,竟然对这样多事了然于心。足见家学渊源,非旁人可比。”
  皇帝便将写罢的诗篇给舒妃看。舒妃不由拍掌:“‘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此两句,妾身最是喜欢!”
  皇帝笑吟吟点头:“今晚好雨,朕想出去淋淋雨。舒妃,可有胆量陪着朕同去?”
  舒妃眉眼生色:“自然敢!妾身同样是满洲格格,体格好着呢!”

  ☆、第1373章 四卷22、人儿(11更)

    “皇上!”
  那拉氏眼睁睁看着皇帝与舒妃眉眼含笑的模样,忍不住道:“此时山中已是深秋,天冷路滑,又逢秋雨,皇上还是不去为佳!”
  皇帝挑眸望她,却是淘气一笑:“怕什么!”
  舒妃也是笑道:“正是好玩儿呢~”
  皇帝伸手轻轻摸了摸舒妃鬓边的米珠穗子:“皇后提醒得对,你多穿些,别冷着。”
  舒妃甜甜一笑:“妾身省得。不过妾身不怕冷,有皇上护着,妾身便什么都不怕。”
  皇帝便不由得又是一笑。
  这些都看在那拉氏眼底,她已经无法去辨识心下那味道究竟为何。
  她只能干哑地出声提醒:“皇上!皇上如今已是不惑之年,不再是小孩子,不该再跟小孩子一样,做这样孩子气的事!”
  皇帝倏然一顿,抬眸向那拉氏看过来。
  眉眼清冷,瞬间却又浮起笑意。
  皇帝回身对舒妃道:“……看皇后这般严肃,倒叫朕想起皇太后。朕小时候淘气了,皇太后便也都这样板起面孔来呵斥。”
  舒妃也瞟过来,却是哀然一叹,伸手抓住皇帝衣袖:“妾身却是命苦,小时候额娘和阿玛便都故去了。便是恩娘这样的呵责,妾身也都没能体尝过呢。”
  皇帝满眼爱怜,轻轻攥住了舒妃的手:“……叫朕心疼。”
  。
  方丈室不算小,那拉氏却已觉自己没有了立锥之地。
  她恼怒转开身去,“皇上,舒妃,这里好歹是佛门净地!舒妃,你检点些!”
  皇帝便皱眉:“不过是今晚下雨,解了旱情,朕心生欢喜罢了。说说笑笑,又并非对佛祖不敬。皇后难道是想说,佛祖更忍心看天下大旱,民不聊生不成?”
  那拉氏紧抿唇角,“妾身自然不是那个意思。妾身也不敢指摘皇上,妾身只是以中宫之责,提醒嫔御身在佛门,言行检点罢了!”
  皇帝瞟了那拉氏一眼,对舒妃道:“算了,咱们走。留皇后独自在这方丈室中,青灯古佛罢了!”
  。
  皇帝带着舒妃出了少林寺,沿着山路小心行走。
  秋日的夜雨寒凉,可是秋日的夜雨却也带来旷达的味道。
  皇帝立在山间,深深吸气。
  舒妃便也学着皇帝的模样。
  皇帝含笑,歪头看她:“从你乾隆六年进宫那会子,朕便觉得你出身名门,气质端庄。这些年古来,倒是极少见你如此活泼的模样。”
  舒妃心下悄然已转,已是抬眸望去:“皇上喜欢么?”
  皇帝点点收了微笑,转开眸子去,借着夜色遥望山下。
  他想起了那个人呐。
  总是这般用近乎透明的笑,心无芥蒂地对着他。叫他不必去担心那笑容背后藏着城府,叫他不必怀疑她那笑容里的真心诚意。
  舒妃进宫九年,第一次在他面前展现这般的模样。
  九年……本性不能藏着九年。
  而既然这会子是这般模样,便并非本性,只是在——依样画葫芦吧。
  这便叫他更是想念那个天性如此的人儿。
  夜风倏来,吹动身边枯叶。沙沙,沙沙,像是谁在耳边悄然的呼唤。
  皇帝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今晚的情形,倒叫朕想起泰山那晚了。”

  四卷23、如此相似(1更)

  四卷23、如此相似(1更)
  舒妃眼波轻转,却是避开了皇帝的视线,只转开去看这周围的天地、树石。
  “泰山那晚?妾身倒不知道。那晚妾身与六宫陪皇太后宿在十八盘下的行宫。”
  皇帝长眸微眯:“没错,那晚朕攀上岱顶,宿‘云巢’行宫。陪在朕身边的是孝贤、令妃、那贵人。”
  “皇上原来给岱顶行宫取名为‘云巢’么?”舒妃听之,也不觉神往:“云巢,云上的家……倒与这一路来其他行宫的名字迥异。”
  终究是出身书香大家,字眼一听便知不同。皇帝便也微微眯了眼,侧眸凝视她,“哦?”
  舒妃含笑垂首,“便是同样建在山上的行宫,香山行宫名‘静宜园’;盘山行宫名‘静寄山庄’……都不如这‘巢’之一字亲昵。”
  皇帝便不由唇角轻勾:“嗯,你说得对。”
  舒妃便绕着皇帝走了一圈儿:“园也好,山庄也罢,都极言规模之大;‘巢’却小,只容家人。皇上给岱顶行宫命名‘云巢’,是因为岱顶平地稀少,故此岱顶行宫的占地也并不大,是么?”
  皇帝两眼笑意,眼帘轻抬,却不说话。
  舒妃垂下头去,“那会子是孝贤皇后执意要陪皇上攀登十八盘,皇太后身畔无人伺候,故此妾身才不得不留下。这会子回想起来,妾身倒遗憾没能陪皇上登上山顶去。若那会子也能亲眼见识一番那‘云巢’,妾身相信那风景一定比今晚更美。”
  皇帝淡淡一笑:“你虽然没去,那贵人却去了。她就住在你宫里,与你同样出自那拉氏哈拉。”
  舒妃轻轻歪头:“那会子那贵人还是那常在,刚刚进宫,什么规矩都不懂,这才贸贸然陪着皇上一起上了山顶。其实那会子皇上身边有孝贤皇后和令妃,哪儿用得着那贵人伺候呢。”
  皇帝眯眼凝住舒妃,“若低位的贵人、常在可以不计,这一回与泰山那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