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说着悄悄替太后拔掉一根白发,藏进袖筒:“儿子纳了陆氏,又定了凤格。儿子必定满汉并重,绝无偏私。”

  ☆、71、九花

  71、九花
  临近重阳,整个内务府便忙碌了起来。内廷各宫苑,每天里也是太监如鱼龙般进进出出。太监们忙的都是将各色各态的菊花搬到各宫苑里来。
  皇后的长春宫里,就更是规模浩大。前院后院不仅仅空地上被菊花盆子摆满,更因中宫地位高卓,而特地在前院以数百盆的菊花叠成菊花山子,又在后院再以数百盆菊花四面围成了菊花塔。
  人在宫里走,分明如徜徉于菊花海。抬头看那高高叠起的菊花山,更以各色菊花叠成锦绣堆一般。曾经于旷野淡雅幽然的菊,到了重阳则已成了皇家人间繁华的点缀。
  女儿家没有不爱花的,又何况婉兮这样生在花田里的姑娘。宫里的女孩儿们各个喜上眉梢,婉兮也跟着一起高兴,却……终是要悄悄咽下一声叹息。
  菊花又叫“九花”,便如她叫九儿是一般的缘故啊。
  人间重九,亦是她的生辰。
  从前在家,家人正好借重阳节俗,一并替她将生辰过得热热闹闹。又因阿玛本就负责花田蜜户,家里最不缺的便是各色的菊花。阿玛和额娘便也如宫里一般,用满满的菊花盆子装饰庭院。
  那些儿时的玩伴,五妞,还有丫头二妞她们,便早早捧了各式头戴花,拥进她卧房里来,替她插个满头。
  便是耳钳,她也干脆用通红的茱萸果,一耳三钳,便是一边九颗通红的茱萸,摇摇曳曳,便整颗心都跟着一并火红、摇曳起来。
  可是今年……她已在宫中为使女,便没人会记得她的生辰,更不会有人再费心替她庆贺了。
  于是……一直努力压抑的想念,便也随着这满院子的菊花香翻涌起来,叫她每一呼吸,便几乎要落下眼泪。
  今年重九,她便要满了十四。距离她二十五岁出宫,还要有漫长的十一年。她不敢想象,等她十一年后出宫回家,阿玛和额娘……是否还会等在家里那棵青桂底下?
  “嘿,想什么呢?”
  婉兮的眼睛被蒙上,耳边传来小宫女银铃样的笑声。
  婉兮便叹了口气:“还捂?既然捂了就别说话,说了话还叫我猜你是谁?除非你改了名儿,不叫念春了。”
  念春是长春宫里的小宫女,与婉兮年岁相仿,玩闹起来倒不似与那几位大宫女一样拘束。
  念春咯咯笑着松了手:“你猜得出我来,我也同样猜得出你心里想什么呢!”
  婉兮便也存心想说说笑笑,便逗她:“你说呀。”
  念春正正经经坐下来,“你呀,想九爷呢!”
  婉兮也是一怔,不觉面上大红,上前便来掐念春的脸蛋子:“叫你乱说嘴,谁说我想他了?”
  念春嘻嘻笑着撕搏:“我好歹也是主子娘娘宫里的人,就算四位姑姑都不明说,可是我却也自己瞧得清啊。每回九爷来,哪次不是给主子娘娘请罢安,便一扭身就钻到你这屋来了?你倒是说啊,九爷每回来,都把房门关那么严,跟你在里头做什么啦?”
  婉兮真是脸都要烧起来了:“我们就是说话!你,你个蹄子,浑说什么呢!”
  两人笑闹一阵,也都不敢再造次,赶紧攥着手收低了声音停下来。
  念春眨眼:“婉兮,我不是笑你,我都是羡慕你呢。我猜,现在不过因为你还小,主子娘娘把你放在身边养两年,必定会开口向万岁爷求恩典,把你指给九爷的!”

  ☆、72、好了

  72、好了
  “还乱说!”婉兮一张俏脸简直要窜出火苗来一般。
  两人笑闹一阵,念春也叹口气:“九爷怎么这么多天没来?难道他忘了你了?”
  婉兮自己心里有数,只故作叹气:“是啊。亏你还说那些没头没脑的浑话。”
  婉兮故意别开头去,只凭窗看向院子里的菊花。
  念春便也赶紧岔开话题:“你别瞧咱们长春宫里菊山菊海的,宫里实则有个地方比咱们长春宫里还好看!”
  婉兮倒是兴趣不浓,只随口问:“哪儿啊?养心殿,还是寿康宫?”这宫里能比长春宫规制还高的,自然也就是皇上和太后的寝宫了。
  念春便摇头晃脑显摆:“就知道你会这么猜。如果真这么好猜,我又何必要让你猜呀?——错了!”
  婉兮这才被挑起些好奇来:“好姐姐,你快告诉我,究竟是哪儿啊?”
  念春笑眯眯显摆:“永寿宫!我听说呀,那边布置得与哪个宫里全都不一样!”
  婉兮不由得睁大眼:“怎么不一样法?”
  念春这便苦了脸:“……我只是听说。具体怎么不一样,听说是皇上下了严旨,谁都不敢说。”
  婉兮也觉奇怪:“为何唯有永寿宫不一样?现在那可有内廷主位住着?”
  婉兮只以为那里住着哪位宠妃?皇上格外恩宠,也是有的。
  念春却一摇头:“永寿宫因距离皇上的养心殿最近,且先帝驾崩停灵之时,太后曾在永寿宫短住过,所以皇上登基之后就将那边空出来。偶尔只做奉太后的筵宴之所。”
  “哦~,那我便懂了。”婉兮妙目轻灵一转:“既然太后住过,宫名又为‘永寿’,那我猜皇上严旨保密的布置,便必定是为太后所设!你忘啦,重阳亦为敬老之节。”
  念春跟着眼珠转了转,便也笑了:“可不。叫你这一说,我也想明白了!”
  正说着话,长春宫的首领太监已是亲自引着御医归和正到了门口,在外头通了声。
  。
  念春赶紧避出去,婉兮在腕上盖了帕子,由首领太监和御药房太监一并在旁监督着,由归和正给看完了脉。
  归和正谨守规矩,便跟那日傅恒在御花园中一样,只看脉,绝不抬头看向婉兮的脸。
  婉兮这还只是宫中女子罢了,规矩都这样严格,若是换了嫔妃,御医和嫔妃之间还要垂下帘子的,总叫御医连一丝一毫都瞧不见。更何况,旁边还必须由宫里的太监和御药房的太监一并看着呢。
  归和正看完了脉,便笑:“恭喜姑娘,已大安了。”
  。
  婉兮自己倒吓了一大跳:“哦?我,我好了?”
  心说她什么时候该继续病着,什么时候该好了,这个全都不是自己说了算。那该是谁说了算?眼前这位御医么?
  又或者,该是皇后主子?
  可是为什么早不好,晚不好,忽然在这个时候儿叫她好了?
  可是不管怎样,御医怎么说,她自然便得怎么擎着。她便起身,朝御医福身:“谢御医妙手。”
  归和正忙还礼,然后才由两位太监引着离去。
  婉兮忍不住抓起镜子来瞧自己,忍不住嘀咕着:“我好了……我这就好啦?”
  “你没好!”冷不丁一声轻笑传来:“瞧你说这话就还是傻着呢,哪儿好了?”
  婉兮心尖一跳,急忙丢了镜子,转身瞧过去。

  ☆、73、归心

  73、归心
  房门处,竟然是一身石青色箭袖的傅恒。
  婉兮本就爱看他穿蓝,虽然官袍和常服褂本就不分职分都是青蓝色,便是皇上与宗室也一样……可婉兮就是觉着傅恒穿上最好看。
  她脸颊一热,赶紧奔过去:“怎么是你回来了?!”
  她求他设法去江南弄新鲜的通草,他便当真特地轮空了侍值,特地为她乘船南下去了。本以为怎么也要十天半月,这才几天,竟然回来了!
  他倒大方,伸手径直托住她手肘,上上下下地打量她。仿佛这一走不是几天,而是数年。
  “我归心似箭,自然要早早回来。”
  船夫都埋怨他昼夜赶路,叫他们都不得安歇。他花了银子,说了好话,只说一定要在重阳之前赶回京师来。
  他的话虽然没明白说出来,婉兮却也心下一暖,已是懂了。
  她是九儿,他是小九,没人比他将她重九的生辰记得更清楚。
  她低垂粉颈:“……我也没想到你这么早回来,答应你的荷包,我还差几针。”
  他心底便登时蓄满柳絮一般的欢喜。那么轻盈,那么柔软,却又飞扬似梦,占满了他全部的心。
  “不急,你慢慢绣。”他捉着她手肘,垂首认真看她:“……实则也是巧了,我在半路正好遇见江宁织造北上进贡的船,船上正好运的都是新鲜的通草。想来该是重阳宫宴做盆花与宴花用的。”
  婉兮听了轻勾菱唇:“……你不必说这些,我知道你是想叫我不必谢你。可是我心下如何不明白,贡品又是谁都敢取的?你还是为我才取用了贡品,是为我才担了这么大的干系。”
  他便暗暗压下一声叹息。满足的叹息。
  他的九儿,什么话都不用他说,便已是明白。
  他忍不住又向她凑近了些,伏在她耳边呢哝:“通草……我拣最好的已经送进长春宫里来了。回头你跟献春到库房里去拿就是。”
  他的呼吸轻轻浅浅,却温温暖暖地落在她颈侧,叫她浑身去了一阵颤栗。
  她小心吸气,不叫脸红过耳:“……多谢九爷。”
  他佯怒,将她手肘攥得更紧了些:“又来!”
  她心跳得厉害,却又挣不开,只得含羞叫了声:“……九哥哥。”
  他这才满意了,卸去力道,手却还在她手肘上。趁势帮她揉了揉:“这还差不多。”
  外头来来往往都是人,脚步声杂沓,宛如空中扑簌簌落下的尘埃。
  婉兮深吸口气:“九爷该走了。”
  每回傅恒进了她屋里便不想离开,今儿就连念春都跟她就这个说笑了,她不得不小心着。这里终究是长春宫,她自己终究还是选秀进来的官女子,若传出什么去,自己倒还罢了,只是怕会拖累了傅恒。
  她隐约知道,他因从蓝翎侍卫直接擢升至头等侍卫,此时已是风口浪尖上,若再出了与宫内女子私相授受的话来,那岂不是要害了他。
  傅恒面上也一点一点谨肃下来,松了手,却还是直直盯着她看,舍不得眨眼。
  “……三天后就是重阳,届时我会再设法进宫来。”
  婉兮咬咬唇:“好。三天后,给你的荷包也该绣好了,到时候你来拿吧。”
  傅恒这才展颜一笑:“我真等不及了!”

  ☆、74、请罪

  74、请罪
  傅恒离了长春宫,这才奔赴养心殿。
  身为臣子,自从九儿入了宫,他进宫来便第一个只想到九儿,倒将皇上排在次席了。
  傅恒被李玉引进西暖阁“勤政亲贤”,向皇帝跪安。
  皇帝点头:“回来了。”
  傅恒小心吸一口气:“奴才身为御前头等侍卫,无旨而出京,甘受主子责罚。”
  皇帝倒歪了歪头:“身为京官,无旨而私自出京,自然是有罪。可朕相信你一向不是这样鲁莽的人。你明知有罪而甘愿戴罪,一定有你的情由。说吧,你究竟做什么去了?”
  傅恒跪在地上,原地一叩:“回主子的话,奴才……去取通草。”
  傅恒不敢撒谎,他既然遇见的是江宁织造的船,想必船上官员早已将他的事奏与圣上。
  皇帝果然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傅恒倒一怔:“奴才有罪,请主子责罚。”
  皇帝却勾了勾唇,“既然你是去取通草,朕便不怪你。况且你做事一向最是妥帖,朕更要看你心里装没装着朕,更装没装着这大清的江山。”
  傅恒心中一肃,忙又叩首:“主子洞察秋毫。奴才果有本奏。”
  皇帝长眉倏然一扬,眼底一片星芒:“讲。”
  “启奏圣上,奴才一路经运河行经山东,过临清,遇官船搁浅。”
  皇帝终于坐直,凝眸望向傅恒:“好小九!你之所奏,正是朕之所想!”
  傅恒心下一暖,忙又奏道:“奴才记着今年六月有漕运官员奏本,说运河水浅,延误了江南的运粮船。他们将原因归结于临清一带百姓耕种引水过甚,于是上奏恳请朝廷禁绝民间开口引水。”
  皇帝点头:“正是。”
  傅恒又一叩首:“奴才以此次所行所见,窃以为不可!运河水浅,延误运粮船北上,确为朝廷燃眉之急;然临清百姓耕种,亦是生计所必需。若朝廷强行就此禁绝百姓开口引水,则千顷良田何以为继,沿途百姓生计又何以为继?”
  “故此奴才窃以为,朝廷可灵活为策,每年规定漕运粮船通行时间,该段时间内禁绝沿途百姓开口引水,而待得粮船一过便可重开水口。其中关窍皆在当地官员,朝廷严令当地官员细查实情,酌情调剂为善。”
  皇帝凝视傅恒,忽地一声清笑,拍案而起:“好个小九,你之所言,正中朕之心意!你此行非但无过,更是有功!”
  暖阁外,毛团儿一颗心也是跟着提上坠下好几回。
  此前他陪着皇上和九爷一路查勘旗地之事,九爷在他面前从不摆国舅爷的官架,反倒时时处处如兄长一般照顾他,叫他感恩戴德。也是一听九爷这又惹了祸来请罪,便在外头偷偷听着。
  终于听见皇上给下了定论,他这赶紧举袖擦汗,低声跟李玉嘀咕:“好师父,徒弟脑子糊涂了,缘何主子一听九爷是去取通草,便先说了不怪罪?”
  李玉拍了他一下:“小子,你怎么忘了主子娘娘是最爱通草花的?九爷这么大老远的,宁愿担责也要出京去,自是为了主子娘娘啊。主子这般爱重主子娘娘,又何至于要治九爷的罪?”
  毛团儿这一听就乐了:“徒弟谢师父提点!也真是,九爷永远有主子娘娘这块免罪金牌。主子对九爷,总要看主子娘娘的颜面不是!”

  ☆、75、求救

  75、求救
  傅恒告退,皇帝坐在西暖阁里,微微勾起唇角。
  李玉在外头偷偷瞄着,心说:皇上也不想责罚九爷。幸亏九爷自己也是争气,皇上这算大大松了一口气。
  “李玉。”皇帝叫他进去。
  李玉头又有点大。
  果然,皇帝再度吩咐要饽饽。
  李玉迈出养心殿,几乎要掉眼泪了。
  幸好就要到重阳了,一到重阳,按着宫里的规矩,皇上和各宫主位在正膳之外就都不用饽饽了,全都换成花糕。
  他边走边在心里核计着:三天,就剩三天了。熬过去这最后三天就好了。
  。
  李玉到了御膳房,这回没叫张兴直接带人开火预备,反倒叫张兴将上回给婉兮送过赏赐的人给叫来。张兴也是担心脑袋,便忙不迭将刘福和刘柱儿都给叫来了。
  李玉避开一干闲人,连张兴也没叫在跟前,关起门来跟刘福师徒两个嘀咕了一回。
  。
  长春宫,婉兮跟献春开了库房取了通草出来。婉兮掐掐那通草茎的新鲜度,便满意地笑了。
  九爷办事,总叫她满意。
  回了后罩房,婉兮将通草用剪刀掐头去尾整理好,正待破开草茎,外头却有人通传,说有御膳房的小太监求见。
  婉兮到皇后寝殿外,求了皇后的准,这才出了长春门,见是刘柱儿等在宫墙夹道里。
  见了婉兮出来,刘柱儿忙上前行礼,竟是要哭了:“魏姐姐救命。”
  婉兮也吓了一大跳:“这是怎么话儿说的?”
  刘柱儿没敢多说,只拣师父教的说:“……上回咱们给姑娘送的那品饽饽,闻说是姑娘的阿玛亲自供奉的。不巧这些日子清大人轮空,不在京里,咱们御膳房却怎么都做不出那个味儿来了……”
  婉兮便笑了:“原来是这个,倒也不难。我阿玛亲自供奉的饽饽,跟御膳房寻常做的,只差一味配料:是我家里山上那棵青桂出的蜜。你请御膳房的大人们设法取来就是。”
  刘柱儿还是拨浪脑袋:“就怕不止这一味蜜。魏姐姐,好歹求你救命,烦劳你去御膳房亲自做一回给师傅们看看,可好?”
  婉兮见刘柱儿不是玩笑,也知君心难测,便再入宫请皇后的示下,这才跟刘柱儿一同去了御膳房。
  内御膳房就在养心殿南,与长春宫的距离亦不远,片刻就到了。婉兮面对一众御厨殷殷目光,也有些心虚。她小心与刘福解释:“……我怕做不好。”
  刘福赶紧宽慰:“只要是姑娘亲手做的,便无不可!”
  婉兮只好洗手上案。
  幸好周围十数御厨帮衬着,只需婉兮自己配料揉面,其余的事都由别人干完了。
  。
  折腾了小一个时辰,李玉终于笑眯眯拎着食盒回了养心殿。
  皇帝正在东暖阁南窗下的炕上盘腿看折子,瞧见他进来,便也浅浅一笑。
  这些日子来,他跟李玉之间为了这个饽饽的事儿,已经仿佛成了一个猫抓耗子的游戏。他知道李玉每天听见“饽饽”就头大,而他每天也都等着瞧李玉又给使出什么法子来破解。
  还挺有趣的。
  李玉远远瞄一眼,见皇帝正两眼促狭盯着他看,他忙一进暖阁门就先跪下了。
  皇帝轻哼一声:“跪下干什么?还不赶紧着给朕端上来?朕等了你不短的工夫了~”
  李玉深吸一口气回:“奴才斗胆求主子一个恩典,主子先赦免了奴才,奴才才敢拿食盒里的饽饽给主子瞧。”

  ☆、76、亲手

  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