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就是这般好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锼蜕贤醺瑡弸徫饣钩迥峭妨塘酥鼗埃米锪艘都业娜恕U饷醇改旯ナ旅话斐桑依锖孟竦炔蛔×耍巴匪拇ν腥烁夜媚锼得健!
  乔氏还不是那么清楚,钱宗宝当时人在国子监,第一时间从白梅青竹口中听说了叶家舅舅厚颜无耻的行径,当时表现出来无论如何都要让女儿上燕王府去享福,结果还是妥协了。
  钱宗宝还想了想,最近几个月可发生过什么事。
  也就是朝廷广发告示,知会百姓近亲结合不妥。
  也不对啊!
  姐夫又不是谢夫人亲生的,他跟叶家人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那是为什么?
  钱宗宝不知道谢士洲的身世不是那么简单,当初叶家舅舅说那番话也是单独跟谢士洲说的,谢士洲回来以后告诉了钱玉嫃而已。
  钱玉嫃这个人很分得清轻重,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
  哪怕在娘和兄弟面前这种绝密的事她也没提过,以至于钱家这头毫不知情。钱宗宝也没往那头想,只是觉得兴许姐夫态度坚决,哪怕谢夫人也劝不了他,叶姑娘拖了几年现在年纪大了没本钱等,只得找人嫁了。
  他问叶家跟哪家说亲?
  这就问到点子上了。
  钱老爷笑了一声,说是熟人,以前跟嫃嫃议过亲事的许家二少爷许承则。
  别说钱宗宝,乔氏都不敢信:“许太太能看得上她?”
  “看不上也没法。许承则前几年闹那一出蠢出生天了,哪怕他家境不错模样可以,条件好点的都不肯把宝贝女儿嫁给他。叶家也一样,她家姑娘一心想攀王府,这事大家也都知道,她要说亲同样不易。两家都不好搞,凑合着结了,往后谁也别嫌谁。”
  这么说还真是……
  许家跟叶家条件也算相当,要不是两头名声都差,这门亲事称得上门当户对了。
  想明白之后,乔氏没再感慨,她想起另一出:“老爷我问你,你二姐那儿子,唐旭成了亲没有?他跟嫃嫃差不多大,得有二十四了?”
  钱老爷一摆手:“没呢,没听到有动静。”要钱老爷说,唐旭那个德行谁嫁给他都要可怜,最好别造孽了。


第119章 
  钱老爷还没适应京里的气候,这一冬,他出去的时候不多,出去要不是去修缮中的宅邸那边就是去看外孙子跟外孙女。就这样,每次从外边回来都得上炕暖和半天,直到冬天过去,开春以后情况才有好转。
  眼瞧着外边逐渐开始暖和,钱老爷才增加了外出的次数,开始频繁出街。
  他绕着京里转过,去了解了北边好做的是什么生意,除去布匹绸缎茶酒米粮这些,这边炭火生意也很兴旺,还有皮料。
  皮料商人从北边毛子手里进货,几车拉回来随便就能卖完,钱老爷对这一行不了解,可他亲眼见过别人抢料子的阵势,听他们吆喝的,哪怕说不准利润到底在几成,反正低不了。
  除非整个冬都在炕头上过,但凡要出去,皮褂子或者缎面内衬皮毛的披风你得穿一件。京里一到冬天风呼呼的吹,穿上厚棉袄它不防风还是能冻得你直哆嗦,暖不起来。稍微好点的人家,不说人手一件,至少一家能有一件,谁要出门就带上它。
  这玩意儿你有能耐可以自己去打,多数人没那能耐,只能从皮料商人手里买,年年冬天都有人凭这个发财的。
  这个生意对钱老爷来说挺新鲜,其他地方他说不好,蓉城那头卖整皮的少,不是拿不到货,是拿来不好做。毛皮披风他们穿得少,用毛料也只是给袄子滚个毛领边,实在是没冷到那地步。
  要不是儿子当了官,钱老爷这会儿搞不好也动上心思,他有本钱,对挣钱的买卖也有兴趣。
  还是钱宗宝进了翰林院。
  儿子翰林官当着,当爹的满身铜臭总不大合适。他只能安慰自己前些年赚得够多,现在哪怕将生意转给大哥了,他还是会在暗处给大哥参详,而大哥也会给他分红,不算是坐吃山空。
  如此想来,人才痛快一点。
  乔氏跟钱老爷二十几年夫妻,能不了解他吗?看老爷手痒想找事做就劝他将精力用到宅院那边,别看人家生意了。先把宅院布置好,搬过去,再接儿媳妇进门,后面跟着孙子孙女就该来,何愁找不到事做?
  “我就是看看,了解一下京中行情。”生在商户人家,做生意的年头久了,见着来钱的买卖就爱琢磨。
  后来乔氏去燕王府看女儿,还提起这出,说:“你爹这一个冬把京里头做什么来钱摸清楚了,也就是宗宝当了翰林官,要不他保准重操旧业。”
  钱玉嫃听的好笑,心说重操旧业这个词用这里怪怪的。
  她问这阵子爹跟兄弟忙些什么?宅院布置好了没有?啥时候搬进去?前头说好今年要接新媳妇儿进门再不能拖,人家伯府的姑娘也不小了,哪禁得起蹉跎?
  乔氏说没问题,这事一准儿没问题,让钱玉嫃不必操心。
  “娘跟你说的,让你抓紧再怀一个,你上心了吗?”
  这话问得……
  难不成要回答说这一冬我们在那啥啥事上卖了力,至于有没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钱玉嫃到底没好意思说出这话,她避开这话题,招来明姝让她跟乔氏说话。这时已经不像前两个月那么冷,明姝牵着她外祖母往园子里去,她俩走出去几步了,钱玉嫃吩咐嬷嬷拿披风来,自己也跟了出去。
  这时候,园子里春花还没开,哪怕精心打理过,也称不上非常好看。
  幸而乔氏过来不是为了赏景,她是看人外加跟人说话来的,走出去还都还在跟女儿闲话家常。说完自家人就说亲戚朋友,都说完了还能提一提跟前伺候的奴才。
  她说刚才见着白梅,好像胖了。
  “不是胖了,是有喜了。”
  “我记得嫃嫃你提过,她之前就生了个。”
  钱玉嫃点头:“生了个儿,就是小了点,要大点儿我就让他给杰哥儿做伴读了。”
  “青竹呢?”
  “头年也生了,是个丫头。”
  提到白梅跟青竹,钱玉嫃想起来一件事,她俩本来是让家里人卖了,卖到钱家做丫鬟,本来这种卖了身的后来如何跟家里都没关系了,生死都是主家的人。谁让这两个丫鬟命好,当初因为年岁相仿,被太太乔氏送到钱玉嫃跟前,伺候了很多年后还作为陪嫁丫鬟跟去谢家,后来甚至被带上京城。
  在钱家她们是改过名字的,按说就算提到白梅她家里人也不会知道那就是当初的李三妹儿。
  应该是她飞黄腾达之后,有知根知底的当笑话说了。讲她生在那种家里,被老子娘卖出来为奴为婢,谁知道还能翻身?现在人都跟着进王府了,王府里的奴才比好多人家的主子体面,这也是命。
  有人知道她原先是李家的闺女,还故意拿话去刺那头。
  那头得知白梅有了大造化,这不赶紧想靠上来,他们不知道想了什么法,一路找到京里头来,就来到王府门前,听说那人邋里邋遢跟讨饭的没两样。他过来说找李三妹,没人知道李三妹是谁,他又说白梅,正好白梅她嫁的男人在前院做事,是个分管事,出去就把人打发了。
  说她是打小被卖进钱家的,没娘家,有也不会认,让打秋风的趁早清醒,以后再不要到燕王府来,王府这贵地不是什么人都踩得,今儿就算了,再有下次先打一顿。
  府上的事没什么能瞒得了钱玉嫃,她听说以后觉得挺好的,以前说家里穷过不了为了养儿子卖了女儿,人也卖了钱也拿了,人家辛辛苦苦翻了身还想靠上来?多大的脸呢?
  对这个处理办法钱玉嫃是一点儿异议也没有,只是关心了白梅的状况。
  听说还成。
  毕竟被卖是十好几年前,家里有些什么人她还记得,他们是什么模样其实很模糊了,只记得早年很苦,哪怕太平年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一遭灾,眼看日子过不了,为了上头的哥哥下面的弟弟家里就开始卖闺女,她不是第一个被卖的,当时大姐有十来岁生得不错做事又麻利才留下来,二姐跟她前后卖出去,她是命好被卖到钱家,一家子全是和善人才有今天。
  白梅对李家人都谈不上有什么感情。
  偶尔记起来也只是想想二姐被卖到哪儿,现在过得咋样,至于爹娘兄弟,鬼才惦记。
  这会儿说到白梅青竹,钱玉嫃顺便提了一嘴,乔氏听了重复好几遍问他们哪来的脸?
  “她两个送到你跟前的时候都收拾出来了,刚到咱们府上的时候可怜得很,瘦得就只有一把骨头,看着面黄肌瘦的。”
  钱玉嫃确实没见过两个丫鬟最落魄的样子,可她见过灾民,也见过小叫花子,想想就知道那是什么样子。
  “我只是没想到他能一路讨饭讨到京里来,就为了靠上白梅。”
  这听着确实离谱,不过以老李家的做派,哪怕卖两个女儿得的钱估计也潇洒不了几年,过日子不花钱?娶媳妇儿不花钱?现在又苦了呗?会孤注一掷来找白梅想来也不奇怪。
  世上有那种父母,觉得我生了哪怕对你不好,你有本事了也得孝顺我,谁让你命都是我给的。
  也有那种兄弟,认为家里的姐妹就该为他付出,哪怕嫁了人,甚至被卖了都一样。
  以前没人收拾他们,这回总吃到苦头了。
  都不需要钱玉嫃做什么,甚至不用白梅出面,她夫家就不会让这种人赖上,再敢来保准收拾他。
  开春这会儿,燕王府还比较清闲,京郊外试验基地已经忙起来,全国那些准备试一试朝廷推广的全新种植以及养殖办法的人们也是摩拳擦掌。
  燕王有关注这事,并且让各地一有情况立刻报信上京。
  大动静是几个月后,夏忙十分来的,最先是京城附近这一片,其他省份的消息慢一点,陆续都来了。来信说的都是那些,大概讲了他们动员工作的成效,有多少人响应了朝廷,用新办法种下多少亩地,现在虽然还没收获,已经能看出来,水稻结穗的状况比往年好,估摸能增收一些,具体多少就要等收获之后才会知道。
  当然不止是水稻这一样,旱地里那几样作物长势也非常好,还有家禽家畜,都结实了些。
  统计的结果要等秋收结束以后,家禽家畜那边还会更晚,就目前的情况,各地百姓都意识到朝廷是有的放矢,知道新的办法比他们时代传下来的卓越,之后会有越来越多人学习先进的办法,虽说还不足以解决粮食问题,增产是一定的,至少能缓解一些压力。
  消息传回来,文武百官给燕王吹了好几天彩虹屁,也不忘盛赞皇上,不是皇上鼎力支持,燕王凭什么放手去干?
  这么吹下来,有些大臣都怕皇上会猜忌王爷。
  王爷这回赚的声威太多。
  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皇上好像很高兴别人称赞他兄弟,压根没往功高盖主这方面想。
  这也是当然的,拿现在来说,皇上已经分走许多好名声,本来这些都应该是杰哥儿的,只是他人太小,不方便立于人前。
  再说燕王早说过了,他顶多只是安排调度有功,办法不是他想的,事也不是他做的,就占了个负责人的便宜。很多事能成还是天降恩典,上天为啥降下恩典?也是皇上干得好,得到各路大仙肯定了呗。
  这兄弟两个互吹了一波。
  之前以为皇上要猜忌燕王的恨不得反手给自己一巴掌。
  真是小看了他们!
  这对兄弟啊,你真不能用普通人的心态去衡量他们,他俩那感情比夫妻还坚定。


第120章 
  也是这年,钱宗宝成了亲,因着钱家是从南边迁上京城的,在这头没太多亲朋,乔氏还怕场面冷清。真到那天才发觉是多虑了。且不说伯府来的送亲客,他们钱家这头,给女儿女婿面子过来捧场的就有不少,还有宗宝在翰林院的同僚,这场亲事总算没办成笑话。
  大喜当天,钱玉嫃领着她一双儿女去了,谢士洲也赶在吉时到来之前去了钱家。
  他一露面,上前攀谈的委实不少。
  谢士洲会看气氛,知道今日主角是妻弟钱宗宝,他克制了。多少还是抢了主人家的风头,钱家倒是没太介意,他们能绷足面子靠的就是这个女婿,总不能要他来不要他发言。
  找谢士洲搭话的,吹啥的都有。
  有称赞他发展好,有羡慕他得那一双儿女,有提到钱玉嫃当然少不了提起王爷负责推广的农业革新。钱宗宝办喜事这会儿,全国各省份的消息都到了,五湖四海都迎来丰收。哪怕不喜欢他们父子的提起这事都得称赞一句,燕王无论眼光或者魄力都是一等一的,先皇那些儿子里面,想法最多胆子最大的就是他。若不是有这兄弟鼎力支持,很多事皇上施展不开。
  像他这种说要办就得办,你要阻挠我砍了你还能找别人办的,不说找不出第二个,能做到他这地步的反正不多见。
  认准一个目标十头牛也拽不回,有这个决心毅力,加上先皇跟太后娘娘给他的聪明才智,哪能不成就一番伟业?
  有些话不敢明说,很多人琢磨着,如果当初把燕王生成哥哥,他当皇帝兴许也不会差。
  当然这就只敢在心里想想罢了。
  在京里很多人心中,燕王文韬武略样样拔尖是十全之人,唯一不足就是在子嗣这块儿,前头那么多年没儿子,后来发现遗留在民间的骨血,也就这么一个。
  索性这个基础虽差,天分还不赖,现在瞧着很不错了。
  谢士洲听他们恭维了一轮,觉得差不多了让打住:“今儿个不是我开的席面,你们好歹也看看气氛。”
  行吧,拍马屁这种事本来也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男宾们又闲聊饮酒去了,女客那边情况也差不多,只是他们不太聊朝堂啊农业革新这些,只会说谁家当家的升了官现在是几品,谁家儿子出息大,谁家又添了丁……互相恭维是一个方面,也会讲讲近来京里又有什么笑话。
  钱玉嫃出门的次数其实不算很多,结果每次出来都能听到熟人们的事。
  比如魏国公府那头,盛飞瑶的儿子方明喆在国子监表现实在不好,听说努了力,见效甚微,他本人可能不愿意接受以及面对这种事,闹着不愿意去了,现在又回去家学。
  钱玉嫃只是听着,不曾参言。
  别人想起来世子妃曾经给方明喆下过批语,说他是个靠不住的。
  还真就靠不住了??
  这……
  这应验得也太快了吧。
  明姝感觉好多人都在偷瞄她娘,她没明白怎么回事,也跟着抬起头来看了两眼。钱玉嫃笑着摸摸她脑袋,被她将手抱住,小姑娘撒娇说:“娘别把我头发拨乱了。”
  钱玉嫃点点她额头:“没有比你臭美的。”
  明姝也不恼她,还盈盈笑,看她笑那么甜边上人也被感染,都想不起烦心事,眼里就是她那张笑脸。
  在座的很多都是看着钱玉嫃怀孕的,感觉过了也没几年,小姑娘就这么大了,再过这么几年都相看夫家。
  想到她来历再大出身再高到底是个姑娘家,迟早都要嫁出去给人当媳妇儿,各家夫人都觉得自家可以,能争取一下!
  之前朝廷讲表兄妹成亲不好要禁止的时候,多少人家的夫人原地气哭,这会儿她们品出新规的好来。
  实打实说,不让结亲上亲之后,利益集团不方便巩固,还可能因为和别家结亲养出墙头草最终造成分化,这给各家带来诸多不便。
  但规矩之下,大家一视同仁,我不方便你不也一样?
  如此一来,倒也没有哪家受害特别严重,这次倒霉大家是一起的。接受了以后,他们看到了好处,好处就是遇上比如盛明姝这种好女的时候,本来竞争力特别强的表哥方阵最先出局,他们一没戏唱,其他家的机会自然大了许多。
  还不只是盛明姝,诸位皇子以及世子也是。
  以前府上都要进个表妹,现在表妹进不去了,腾出来的空位不就方便了别人。
  整体看来,这规矩有利也有弊,综合之后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至于这个规定到底是不是在造福大家,还得再观察两年。毕竟从颁布至今也就一年时间,只是刚刚组织了一些表亲结合,后续的收益暂时看不到。
  当天钱玉嫃没去见新娘子,其实也不用她主动去看人,后来乔氏领着儿媳妇来了趟王府。新嫁娘拜长辈是理所应当的,特地去拜大姑姐的很少,还是王府势大,加上这桩亲事能成钱玉嫃居功至伟,这样倒也说得过去。
  钱玉嫃自然不会越过她娘拽着兄弟媳妇训这训那,她说的都是夸人的话,还有在夫家多年悟出来的些许心得,说得差不多便将话题引到兄弟身上。
  “听世子说,他在御前见过宗宝,是升官了吗?
  乔氏还不好意思,讲他得到重用,受提拔有段时间了:“我早说跟你讲一讲,还不是宗宝,说他这点成绩不值得拿来吹嘘,吹起来显得轻狂。”
  “我是他姐,又不是别人。”
  “每次宗宝取得一点成绩最高兴的就是你,要知道他升了官,哪怕不闹出动静,至少得笑个三五七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