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就是这般好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健
  太子也不是在埋怨,他走到今天地位从没有动摇过,在这方面母后居功至伟。
  可能父皇想得更远。
  他们想的还是怎么顺顺利利的坐上皇位,父皇想的是他坐上皇位之后如何。
  本来想着父皇这阵子搞了许多动作,都没经过他,这使得太子心中不安,他才会跟谢士洲打听,才会到御前问话。
  聊了半天还是没闹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他也顾不上那头,眼下最棘手的还是父皇指出来这些问题。
  果然之前的预感没错。
  对他,父皇并不是那么满意。
  后来再见着谢士洲,太子还冲他道了声谢,谢士洲走出去老远也没明白他在谢什么。
  又一想算了,总归是在不经意间帮到太子。
  太子啊,迟早要继承皇位的,跟他搞好关系也不赖嘛。
  除了京郊农业试验基地那边,这段时间燕王府没有大动静,杰哥儿读他的书,明姝一方面认字练字,除此之外也跟宫里来的嬷嬷学了一些其他东西。钱玉嫃把教人的活卸下来,将更多心思用在打理王府。前几年府上主要是两位侧妃在管,那是考虑到钱玉嫃人年轻对京里很多习惯和规矩不熟。
  现在不一样了,她在京里生活了六年多,该知道的全知道了,该认得的也都认得。
  之前有一双儿女分她的心,现在两个都懂事很多,是时候从侧妃手里接过重担。
  两位侧妃多少有些留恋,还是爽快交了出来,在钱玉嫃接手之初还帮她很多。这么多年的相处互相也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了,钱玉嫃那性子,对比其他有些内宅妇人算强势的,但只要你不招她,她还是挺好相处。
  在她拿下燕王府的掌家权后,乔氏才意识到女儿都已经二十四,她看起来还是年轻,还是漂亮,却不再是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她如今管着偌大的王府,做的是贤内助的事。
  乔氏为她高兴,同时问道,杰哥儿都三岁多了,怎么肚子还没动静?
  钱玉嫃说刚生下他那一年多有心避着,后来倒是顺其自然了,可能因为太忙……现在事多且杂没怀上也好,左右已经儿女双全,哪怕后面没有她都知足。
  “话不是那么说,我以前也觉得有你跟宗宝就够了,后来你嫁了,宗宝也在外面求学,那几年家里只得我跟你爹两个,冷清得很。”
  “现在好了,只等爹上京城,咱们一家又能团聚。”
  乔氏没她那么乐观,说到底跟女儿不能天天见,至于说儿子,晨起他要读会儿书,用过早食就上翰林院去,忙完回来也就陪着吃顿饭,再说两句,晚上他还要在书房待很久……人是天天都能见着,见面的时间也短得可怜,除了休沐日,平常一整个白天见不着人的。只能等儿媳妇进门来,后面给添几个孙子孙女,那还有得等。
  钱炳坤守着乔氏一个,没纳妾,想来是很好。
  弊端也有,比起那些人丁兴旺的大家族,钱家人是少了一些。
  乔氏看燕王府也是,女婿没个兄弟,以后头上老人没了,宅子就得空出来,她想着嫃嫃多生几个热闹些,遇上事也有人商量。
  钱玉嫃能说什么?
  只能说看缘分啥时候来,有时你越着急越没有,不去想他回头没准就有动静了。


第116章 
  钱玉嫃有时候也琢磨生几个好,这年头谁都盼着多子多福,偏自家情况特殊,前头两个调子起得高,搞得她这个当娘的人都很怕后面生出个普通的娃。
  也不是不喜欢,是怕他拿自己跟哥哥姐姐相比,比起来日子难过。
  明姝就不说了,她越长大模样越俏,也是钱玉嫃不太领她出去,要不保准迷倒一大片。明姝现在五六岁,以后跟她适配的现在应该是七八或者八九岁,这年纪的男孩儿懂挺多了。
  明姝带来的压力主要还在模样和她“天仙”这个来头上。
  时至今日,太后他们对此还是深信不疑,用她老人家的原话说,要不是天仙儿长不到她这么好看。
  相比明姝,杰哥儿才真正是许多人的噩梦。他被皇上盖了戳,认定为农神转世,这点朝中大臣还不知道。刺激人的是杰哥儿妖孽般的学习能力,最早教她认字的是钱玉嫃,不出一年钱玉嫃就感觉力不从心,燕王跟皇上商量过后给他选了个满腹才华的先生,先生姓陶,教了一段时间以后断言燕王府的小少爷往后一定会有很大作为,他说没见过这么通透的孩子。
  教他比教一些七八岁的大孩子还要轻松,杰哥儿悟性实在很高,要说有什么担心的,只是他特别关心农业商业,爱听风土人情故事,反而对儒学经文不是太感兴趣。
  听得懂,记得住,理解得了,就是不爱好。
  针对这点,陶先生跟谢士洲提过,结果没能引起重视。他怕好苗子毁在自己手上,又去求见了王爷,本以为王爷会拿出个对策,谁知王爷也是听之任之的态度。
  让他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只要他跟得上,其他方面不必多管。
  关心农事商事不挺好的?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一直是理论家多实干派少。
  对燕王来说,读书的目的从来不在于读书本身,那就是个辅助,你学得多了增长了智慧,知道该怎么做人做事,明白应当如何辅助皇上管理这个国家。他才不想看孙子学成个书呆,像现在就非常好。
  哪怕维持现状,杰哥儿的进度也十分骇人。
  他三岁多,常用字全认熟了,能背几十首诗词,不光能背,也能说出作者是谁,哪朝哪代人,大概是怎么个生平……他倒是还没开始提笔练字,是钱玉嫃说的,看儿子那双手又小又软,怕伤着他,让先拿小棍儿比划。
  钱玉嫃一般不干预陶先生,但要是她觉得不好提出来,世子跟王爷也不会有任何异议。
  王府上下早有那概念,只要世子妃坚持,那就听她的,听她的准不会错。
  陶先生二度妥协,并安慰自己正常来说三岁多练字的确早了一点,很多家的在这岁数甚至还没开蒙。
  因为天天要授课,陶先生是住在王府里的,他每十天能休息一天,到这天,他会出去会老友,关心一下别人的近况,也说说自己最新收的学生。
  “我敢说燕王府这个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我以前教过不少人读书,从没遇过这么省心的。他才三岁多点,肚里的墨汁儿比多数人家六岁的还多。能认三千字,熟背好几十篇诗词,至于三百千,那就不说了。”
  “你说的要是实话,哪里才止正常六岁的程度?七八岁的也不过如此。”
  几个好友纷纷附和。
  陶先生抿了口小酒,说:“我还能编出这些话来糊弄你们?世子妃真是生了个了不得的儿子,照这势头,他以后保准震惊世人。”
  说到钱玉嫃,他们又想起明姝。
  她连着两胎都生得这么妙,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娶着她,燕王府赚大发了。
  “二胎生的这个儿子都三岁多,她是不是又该怀了?不知道三胎又有什么说法……”
  由杰哥儿发散出来,谈论这个的还不是一两人,都在说她是不是又要怀了?三胎还能生出啥玩意儿?
  秋天里,钱玉嫃接到靖安伯府的帖子,上那头做客的时候听人提到,都在说世子妃下一胎还要生出个了不起的人来,文曲星有了,武曲星也该排着队来。
  奉承话谁都爱听,钱玉嫃听了也笑,心说下胎啥时候来不知道,至于说生个什么,得听听太后她老人家怎么说。
  她老人家才是开过光的嘴,杰哥儿就是让她给盼来的。
  这天她还见着盛飞瑶的夫家——魏国公府的人。
  方家最近一年不怎么好,国公爷身体出了毛病,府上都怕他倒了。方中策房里也不安生,他抬那房贵妾本就扎了盛飞瑶的心,这个做妾的很快怀上,生出个儿,这跟踩了盛飞瑶的底线没两样。
  之前方中策只得方明喆一个儿子,盛飞瑶心里还稍微踏实些,现在这样,谁知日后会不会生变数?眼下方家顾忌燕王,不敢做得太过,但燕王岁数比方中策大,往后肯定走在前头,等他走了方家不当人怎么办?
  盛飞瑶现在意识到她以前办了多少蠢事。
  哪怕她是嫡出,接回来这兄弟是外室子,她迟早得依靠这兄弟。
  闹成这样,靠肯定靠不上,就看当爹的哪天走。等爹走了,她苦日子才要起头。
  她现在没能力做什么,只得把这些话掰碎了说给儿子,让他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堤防小妾生的那个。
  方明喆不小了,钱玉嫃他们上京城时人就四五岁,这都六年多,他十一。盛飞瑶觉得儿子大了,什么都该说给他听听,没想到方明喆不想听。
  你让他警惕,他说哪家都没有妾室扶正一说,哪怕原配夫人折了,也是娶续弦进门,不明白他娘为啥眼皮子那么浅,非要跟个妾室过不去?
  妾不能扶正,她别说生一个,生十个八个也夺不走府上爵位,朝廷有规矩的。
  他们兄弟岁数相差太大,不是那种一路比着长大的,没有竞争关系存在方明喆自然不会去厌恶他,也就是当他不存在。
  你说爹稀罕小的。
  老话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
  盛飞瑶快让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给急死了,同样的,方明喆也烦他娘。心里烦,不想听她念叨那些,结果就是他讨了个名额上国子监去了,他是后世所说的走读生,清早去傍晚回,整个白天见不着人,回来扒完饭就往书房一钻,你随时去找都在忙活。
  之前方明喆是在自家读书,教他的先生说他人聪明学得好,以后不是个简单的人。
  因为这个批语,方家上下都高兴过。
  但其实吧,方明喆不是世人所谓的天才,他不笨,一直也挺勤奋,刚开始的表现是不错,看他不错,先生为了讨方家人高兴,又抬着夸了夸。
  方家上下都觉得他以后能有大出息,绝不会堕了祖辈威名,结果人一进国子监就上演了出现形记。人嘛,就怕跟别人比,国子监里汇集了全天下最会读书的一批人,跟那些一比,他平庸了。
  方家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本来那么出色的孩子,怎么进国子监以后反而不行了?
  他们不会去想方明喆本来只有那点本事,左思右想把罪过推给盛飞瑶,觉得就是她说那些才让人分了心。
  别说其他人这么以为,就连方明喆自己也相信了。
  他总不能承认自己就是二流货色,找不到其他原因,他就觉得是当娘的影响了自己,他躲人分心了。
  ……
  因为知道钱玉嫃跟盛飞瑶有过节,有人为了攀附她,特地提起盛飞瑶的惨事。从以前就有个说法,两个本来谈不上亲近的人,只要有个共同的敌人,他们在一起说说那人的坏话情就会突飞猛进。
  要是十年前,甚至不用十年,七八年前的钱玉嫃可能会吃这套。
  现在她不吃了。
  她也没打算对方,还是完完整整听了下来,听完撇了撇嘴。
  边上人问世子妃有什么见解?
  只听她说:“百善孝为先,我十月怀胎拼了命生下来的儿子若敢这般对我,扒他的皮都是轻的。”
  倒是没料到她会这么说,边上人你看我我看你,又有一个小心翼翼道:“世子妃觉得方夫人对方少爷错了?”
  “不是对错的问题,当娘的谁也不会想要这种儿子,我光听着就感觉他往后本事再大都靠不住。”
  钱玉嫃是亲王世子妃,她身份高太多了,说什么你都只能听着。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没什么,是钱玉嫃说的,都觉得很大可能会应验,这可真是……飞来横祸啊。
  也可能不是飞来横祸,换个角度看,应该是给盛飞瑶提了个醒。当儿子的十岁就嫌弃娘,往后还能改了态度?
  基本上,这个等于白养,趁早再生一个还靠谱些。
  但是话传到盛飞瑶耳中,她一点儿也不感激,非但不感激,还气疯了。好在钱玉嫃也只不过是停到那里顺嘴一说,没指望得到她的感谢。
  不是想膈应谁,她认真觉得儿子才十岁出头遇上点事不反省自己还在当娘的身上找原因,就这做派成不了事。
  而就算他成了事,根据现在这表现,当娘的也享不了福。
  倒回去想,谁也不会天生就是白眼狼,会变成这样要不没人教要不教坏了。
  这番话不光成为京里谈资,也让方家人心里一咯噔,虽然叫他们看来方明喆除了最近学业出了问题之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但只要想到钱玉嫃以前的经历,他们觉得把宝押在方明喆一个人身上实在没法让人放心。斟酌过后,方家人决定做多手准备,府上儿孙全都好好培养,这个不行还能指望那个。
  策略变了,方明喆当然会有感觉。
  他被迫紧张起来,不得不把当娘的问题抛到脑后,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业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结果也不乐观。客观的说,他在进步,只是进步幅度不如其他人大,考完你看排行,就跟没努力似的。
  人跟人的差距就是有这么大,方明喆也意识到他好像没有家里人以为的那么聪明。
  意识到这一点,他慌神了。
  燕王本来有段时间没关注过魏国公府,直到听了儿媳妇说那个话,他才去了解了一下。了解之后只有失望没有别的。
  以前觉得方中策不错,这几年堕落了。
  以前看喆哥儿长着一副聪明相,结果是这个样子,都十一岁了,还让方家人当宝贝儿捧着,本事不大,气性不小。
  而盛飞瑶他压根就不想说。
  盛飞瑶的存在感一上来,就有人想起她娘秦氏,算算走好几年了。虽说燕王伤了根本不能再生,燕王妃的位置对一些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他身子骨不错,看样子还有得活,只要他活着,王妃以及王妃娘家没好处?
  再说王妃跟世子妃未必就要对立,进了王府再跟世子妃搞好关系,好日子长着。
  哪怕也存在风险,可要是赌赢了好处更大,免不了有人肯干。
  于是乎,王妃过世几年后,有人到太后跟前提了这事,说是不是该给燕王娶个继妃。


第117章 
  找太后没错,她可是燕王生母,可这事儿吧,实话实说太后听了没想法。
  儿子要是二三十岁,王妃死了肯定要安排续弦,可他这都五十左右,还折腾什么?别人娶妻一为传宗接代,二要个女人管理后院。
  燕王又不能生,王府后院还有个儿媳妇立着,大小事钱氏就能安排妥当,哪怕忙不过来还有侧妃援手。
  太后瞧他过得挺好,不像是需要续弦的。
  心里这么盘算,她没把话说死,回头招来儿子问了问。燕王听太后说这些,恍惚了下,才想起王妃过世快六年了。
  怀念倒是没有,他只是有些恍惚,感觉还没怎么,稀里糊涂就过了六年。看看太后,已是满头银发,精神头倒是挺好,瞧着还能再活些年。
  燕王走着神儿,忽然听见一声假咳,回过神看太后很不满意的样子——
  “哀家说话呢,你眼神飘忽啥?”
  “就是感觉日子过着真快,那事过去竟然都有六年了,我还没做个啥。”
  太后看着坐在一旁的儿子,笑道:“这还叫没做个啥?哀家人在深宫都听说了,你跟皇帝这两年动作频频。”
  “谁跟您嚼舌根呢?”
  “你这话说得前头的事哀家不能知道不成?你跟皇帝决心改革农业,给粮食增产,是好事情。要真能做成哀家也能随你们写上史书,后人会提到哀家的两个儿子做了大善事。人活着其他都是其次,先要糊口,能活下去才会追求其他,能让天下人吃饱饭很了不起,后来的人吃着五谷都该想到你们,谁不得给我儿子竖个拇指?”
  太后吹彩虹屁有一手的,这不,她几句下来燕王都感觉不好意思。
  “真正厉害的还没做成,现在搞那些只不过小打小闹,母后悠着点夸。”
  太后还在笑:“哀家相信你们,哀家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你们兄弟,细数各朝各代,皇家兄弟很多都反目了,没翻脸的大多也是做个表面功夫,真心相待的能有几人?你跟皇上很好,老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你俩心往一处使,没有做不成的事。”
  燕王心说搞农业跟政斗不同,不是兄弟齐心就能取得突破进展。
  说句实在话。
  甭管是已经推广出去那些,还是跟着要来的杂交稻,他跟皇兄都没出什么力,顶多就是催了催进度。
  这里头最要紧是杰哥儿和他那些天书。
  当然京郊试验田里那批农事专员也不容易。
  能出成果,全靠他们。
  太细节的东西燕王也懒得说了,反正就算他说一万遍事情是底下人做的,母后该怎么想还怎么想。再者今天进宫来也不是为了谈这事,燕王明确表达了自己没想续弦的意思。
  到这岁数还娶娇妻进门,不是糟蹋人么?
  再说他从来不是个温柔体贴的人,平常匀给侧妃的时候都不多,有那功夫宁可多忙点正事。
  当然也不全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