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闲医-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微胖界的皇子,吃不得习武的苦,便改为纸上谈兵。从前经常研讨各种历史战役,故此颇为结交了一些将军总兵之类的武将。
    尚武的三皇子死于女子手中,不能不说简直是一种讽刺。
    四皇子本人走的是中庸之道,既没有表现出特别杰出的才能令人忌讳,又不至于韬光养晦得被忽略不计,算是个不过不失的人物。
    除开中间的五皇子,最年轻的成年皇子六皇子庄杰正今年刚好十六岁。男子满十六而精气足,即为成年男丁。
    六皇子去年才被今上指了婚,尚未成亲,也没有被安置当差,所以并未显露出做事的才干。不过六皇子的生母金贵人是极其出名的美人儿,六皇子也不遑多让,生得身材高挑相貌英俊,加上口舌便给嘴巴极甜,故此十分得宠。
    阁臣之中,首辅孙尚志和次辅王元琪都是偏向六皇子的。这个立场很好理解。六皇子年轻没经过什么风浪好对付。其生母空有美貌并没什么根基,那么权柄当然会落在以内阁手中。
    四皇子正将自个儿的兄弟们逐个掂量着,李世金在旁略等了等,又轻声回禀道:“京里吴先生遣了人过来,在外头等着呢。”
    嗯?四皇子极其不满地瞪了李世金一眼:“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现在才说?!赶紧让人进来。”
    李世金只当没看见,心道,您这身娇肉贵的。鬼门关走了一趟。如今还虚着呢,吴先生让人带来的谁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总之必是要劳神。若是弄得伤势再有反复,吃挂落的还不是咱这等小人物。
    只是当面见到四皇子精神尚好,而且想着来人风尘仆仆显然赶路赶得很急,带来的应该是极其重要的消息。李世金才说出来回禀。
    吴先生名邦,字经国。
    年轻的时候才名极盛。是江右一带的风云人物。只是人的才华太过,未免性情狷介。不知怎的得罪了人,竟被扣了个通匪的帽子在头上。
    年轻的吴先生大怒之下只身冲去学政衙门理论,可他当时已被革了功名。不再有士子的待遇,被守门的衙役一顿老拳赶走,连学政大人都没有见到。回家后长哭三日。竟生生哭瞎了一只眼。
    其后名士吴邦销声匿迹多年,被四皇子找到之时竟然正操刀做屠夫的活计。
    如今吴先生在东靖王府已居住多年。和四皇子一直是半师半友的关系。
    李世金知道四皇子有好些隐秘事儿都是吴先生在帮他安排,却打听不出其中的详情。也正因如此,心里也担心若是拦下吴先生派来的人,说不定误了什么机密,却是不好收拾。
    虽然自己也算是背后有人,但既然任职四皇子府上的长史,无论如何也是一条船上的人,若是四皇子有什么差池,李世金可毫无信心自己背后的人能保住自己。
    李世金前脚出去找人,林慧后脚立即将门从里头闩上了。
    左一个右一个的,不能再让人随便进来。
    不久,李世金便带回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
    林慧的指示很明确:先到旁边儿的净室沐浴换衣服,不然别想进门。
    没得商量。
    略僵持了一小会儿,京中来人甚有主见,不再理会李世金,当先过去梳洗了。
    净室之中一直都有丫鬟小厮当差,并不只是服侍沐浴,主要是常备着冷热水,正屋时常要用。
    小厮们早就得了嘱咐,知道若是来了人要如何操作。很快抬来了大木桶,连泡带刷,将那年轻小伙儿擦得周身通红,再套上干净的原色棉布长袍,才放他过去。
    那人沐浴时手中一直拿着一枚蜡丸。这东西万不敢离身的。好在蜡丸不怕水,顺带连蜡丸外头都洗干净了。
    蜡丸从一只手递到了另一只手。
    四皇子的手。
    仔细检查了蜡丸上的封印,确认果真是吴先生所制,刻有暗记,并且没有毁损之后,四皇子将拇指和其余四指收拢,用力……捏……
    再捏……
    捏不动的说。
    蜡丸封得结实,四皇子又体弱没有力气,较了几回劲儿之后,四皇子悻悻地将蜡丸递了回去。
    那年轻人极有眼色的先将袖子飞快地卷至手肘,以示绝无掉包内容的可能。然后才接过蜡丸,用力捏开,将里头团成一团的纸球递了回去。
    纸球虽小,这纸却是特制的,极薄且韧,展开竟是半尺见方的一张,上头用密密的小楷写满了字。
    四皇子将吴先生的来信仔细看了两遍,心中愈发沉重起来。
    按先朝惯例,大概一个月前,除了太子留守协理朝政之外,其余的成年皇子都出发慰问四方。
    皇子们出发不久,皇帝就病倒了。
    这个消息并没有明发。知道的人不多。
    皇帝生病是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事实上,除非病得起不来了,皇帝是极少用生病这样的理由缺席朝会或是祭祀之类的活动。
    坐在这个堂皇而四边不靠的宝座之上,就必须时时做出一副“我坐得很稳当”的姿态来。
    皇帝是个孤独的职业。
    一旦表现出身体有问题,那么很可能别的问题也就乘机都来了。
    没有明发消息让人将皇子们追回来的另一个原因,据说是皇帝病得不算严重。
    如果大张旗鼓地养病,让皇子们都回来侍疾,很可能会引起诸多议论。
    皇帝坚持不同意让皇子们回来,甚至引发了另一个猜想:也许……皇帝根本没有生病。(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 失踪的皇子

一位可能生病了也可能没生病的父皇,已经令人相当头大。
    另外诡异的是,派出去的四位皇子,除了五皇子因为体弱,例行去了离京城最近的老营口,至今还算正常之外,其他的四位,居然都出了事儿。
    二皇子因为生母尹妃两月前病故,所以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外出,只在府中闭门节哀。不在派出之列。
    而离京的皇子之中,三皇子和四皇子遇刺,六皇子居然失踪了。
    六皇子失踪的消息被极严密地捂住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等有了结果再发布消息不迟。不然的话,皇子们接连出事,会引起极大的变故。
    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会有舆情,认为庄家的帝位没能得到天命庇护。
    按民间的看法,这龙子龙孙,都是有龙气在身的。若是都挂了,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四皇子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自己遇刺的案子并没有得力的人来详查。
    如今在查案的是锦衣卫千户秦振军。
    一位千户的头衔并不低,只是这位千户本来就是常驻南邬城的,平日主要负责的是协理地方安全,顺带着监视地方官员有无贪污枉法之情事。
    至于缉凶……京里应该派下锦衣卫北镇抚司副指挥使级别的人员来才合理。
    现在看来,各路人马恐怕都派出去找六弟了。
    三皇子已死,估计缉凶方面的待遇和自己也差不多。反正实在不行就不细究后头的黑手,按照女子争风乃至行凶处理,也能含糊过去。
    四皇子没死,那当然更是要轻描淡写。若是说成是恰好有人在附近殴斗被波及,说不定也行。
    如今六皇子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能全须全尾地找回来,小小失踪几日,随便抹抹就平了。若是找不回来……也得找个尸首回来。
    六皇子庄杰正的失踪,看起来颇有些儿戏。
    他所前往的连平州,虽然路途有些远,却都是官道。一马平川。极是好走。故此是诸皇子之中,最早抵达目的地的。
    庄杰正年轻不喜应酬,在连平州一共只待了五六天。三下两下将祭祀之类的事情都做完了,拍拍屁股便声称要去自己四百里外的皇庄度岁。
    地方官恨不得赶紧将这尊大神送走,一点儿反对都没有,屁颠屁颠地连夜派民夫将道路修整了一番。送六皇子的车马上路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一大波车马就此失踪。
    这还是皇庄上的人望眼欲穿地悬望多日,却等不来殿下的车驾。不得不派人到连平州询问的结果。
    如果不是曾修整道路,让皇庄上的人提前准备接驾,这事儿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发现。
    这样太奇怪了吧。
    皇子出行,除了正常的随行人员、还有仪仗、护卫等人。足有两百多人,说不见就不见了?
    普通人家的小媳妇回娘家走岔了路,也没这么容易不见啊。
    虽然去稽查的人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不过吴先生在心中提出了猜测:六皇子很可能是自己藏起来了。
    要弄走两百多号人,至少需要两倍甚至三倍的人数才可能成功。涉及这么多人。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不仅事发之地肯定会留下痕迹,要召集这么多人手,只要稍有留意,之前和之后都会有大量的线索。
    所以说,六皇子整队人的失踪,九成九是自愿的。
    那么,六皇子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这个原因却是极难思量。
    一种可能,也许对三皇子、四皇子的刺杀与六皇子有关,为担心被追究,所以先躲了起来。
    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即使真的是六皇子指使的刺杀,与躲起来相比,堂而皇之地装作不知道,该干嘛干嘛,才是正常的行为方式。
    难道一个人胆大到敢弑杀兄长,然后又胆小儿地躲了起来?画风也太不对了。
    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避祸。
    六皇子和兄长们不同,他出生的时候,父皇已经坐上了皇位,所以六皇子是在宫廷中长大的。
    宫廷是个大课堂。
    能在宫廷中成功长大的孩子,具有非常灵敏的感觉。
    也许六皇子得了风声,知道有人要对他下手,所以在被下手之前,抢先隐匿了踪迹,让凶手找不到下手的对象。
    这种可能性大概是大多数知情人心中所想。
    那么,到底是谁?谁向兄弟们动手?
    京城作为各地消息的汇集之地,还是有许多便利的。吴先生为四皇子列举了许多分析,却没能得出结论。
    是太子么?
    不像。
    如果太子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人手,早就将太子之位坐得稳稳的。他的弟弟们只会庆幸自己能平安长大,而不会窥伺他的皇位继承人之位。
    二皇子?
    可能。
    但可能性不大。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二皇子结交往来的,都是士人。若说二皇子发起攻讦,指责他的兄弟们丧德败行不适合坐上皇位,那么将更符合他的风格。
    五皇子?
    这位一向病体支离的皇子,说不定是故意示人以弱,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不堪,而是暗藏实力,此时来个亮剑?
    可能。
    但可能性也不大。
    皇权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事实上,皇帝并不是能完全自己说了算了。
    上有所谓的祖宗,下有大把的黎民,中间还有许多来分一杯羹的大臣。
    经常要面对的,是成例如何如何,你要破例?岂不是违逆祖宗……不孝?想奢侈一把,要不要考虑无数的子民,难道要做“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皇帝?而大臣们更是有无数的利益纠葛,想不理都不行。难道皇帝有本事一个人把国家治理好?还不是得有大臣帮衬。
    皇帝是一个讲求平衡的职业。
    而五皇子闭门闲养的时候,太久太久了。他几乎没有机会建立自己和朝臣的关系。
    即使他将来有机会被扶上皇位,也只能是一个傀儡。
    一、二、三、五、六。
    四皇子发现,正如吴先生信中所指出的,自己处于相当不利的情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 自己杀自己

吴先生能拿到手的消息,当然有许多是不公开的,但是该知道的人还是会知道。
    吴先生会分析的道理,别的人当然也会。
    如果太子、二皇子、五皇子都不太可能,而三皇子已死,六皇子避祸,那么,就剩下……四皇子了。
    四皇子的生母是谢贵妃。
    谢家是少数存留下来的先朝臣子之一。
    从更加早的朝代开始,谢家的传家之讯就是:只做纯臣。
    不管谁坐在皇位之上,反正咱姓谢的,只管做好臣子的本分。简而言之,不管谁当家,都需要人办事。咱就做这个办事的人,那么总会有碗饭吃。
    谢家人以才干出众脚踏实地著称,既不阿谀奉上,亦不党附抱团,多少有些独行者的味道。
    也正因如此,得以维系百年不倒。
    所以,说起来四皇子算是个有后台的皇子。
    一个有后台的皇子,但是排在第四顺位。
    要是想登上皇位的话,前头还有仨。
    怎么办呢?
    嗯,可以这样,干掉一个,栽赃给另一个,留下一个不构成威胁的慢慢再说。搞掂。
    自己会被怀疑怎么办?
    那就自己刺杀自己一下,不成功就行了。
    恐怕会这样想的会不止一个人。
    而更令四皇子郁闷的是,自己确实安排了一场假刺杀。
    他还没有足够的胆魄真的杀掉某位兄弟,不过假装杀一下自己还可以。
    按照四皇子和吴先生本来的筹谋,四皇子被刺杀有惊无险,凶手和幕后黑手自然是查不出来的,但是会在父皇心中种下一根刺。免不了会对可能下手的兄弟有所猜忌。
    而这个刺就像是个种子,将来某个时候,可以生根发芽。那么,四皇子再出后招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可是事情一再超出原本的计划。
    先是自己差点儿真的被刺死,接着三哥连差点儿的机会都没有,真的死了。同时六弟也失了踪影。于是如今整件事隐隐套在了自己头上。
    四皇子很想骂娘。
    虽然吴先生已经说明。与这次假刺杀有关的所有人都已经被安置好了,却并没有减轻多少四皇子的郁闷。
    安置二字很简洁。意思却是多样的。
    有的人,可能已经死了。还有的。即使没死,大概也都远遁,以后想用也不容易了。
    即使这些人已经不能再证明什么,但是这些人的变化本身。就可以是一种证明。
    四皇子觉得自己的处境并没能改善多少。
    吴先生在信的末尾,说了一句:京中诸事毋须劳烦。王爷以养好身子为要。
    意思就是说,京里头有我呢,王爷你好好养好身体再说。
    养好……身子……
    嗯?四皇子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父皇。
    父皇的病。
    无论是谁下的手,这么急不可耐、狗急跳墙、图穷匕见地行动。难道是因为……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父皇的病显然十分严重。
    也许随时可能驾崩。
    因此必须赶紧减少父皇可选的范围,也减少朝臣可拥戴的范围。
    四皇子心中立即将太子下手的可能性降为零。并将太子可能遇害的可能性无限提高。
    如果皇帝忽然驾崩了,当然是太子即位。
    太子吃饱了撑的。才会上窜下跳地谋害兄弟给自己找麻烦。
    简直好像是对四皇子心思的印证,第二天,太子薨逝的消息便传了过来。
    太子没有遇到刺客。
    他是心急父亲的病情、心急三弟的亡故、心急四弟的伤势、心急六弟的下落,诸多因素之下,因为心急,突发心疾。
    抢救无效。
    四皇子只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说法儿,鬼才信呢。
    虽说皇家情薄,可是……大哥、三哥忽然逝去……
    自己出京的时候,太子还出城相送,而三哥还跟自己同行了一段路才分开。
    难道自己看走眼了?真的是二哥、五弟或是六弟之一?如此狠毒?
    父皇看来也命不久矣。
    不行!
    四皇子的眉毛立了起来。
    回京!
    不能再被动地等在这里,等着别人将黑锅扣在自己背上!
    必须回去。
    四皇子的想法得到了赵连山、萧世安和谢信哲等人的支持。他们虽然不是很清楚暗地里的弯弯绕绕,不过太子薨逝,乃是震动朝野的大事,四皇子作为弟弟,赶回去是非常合理的。
    可是小林神医不同意。
    林慧的看法很简单:政治与我无关,重要的是,四皇子的病情刚刚稳定,绝对不适合长途跋涉。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代的旅行和舒适一点关系都没有。
    坐马车?太颠簸了。
    抬软轿?大概要走到明年才能到。
    走水路?来的时候顺风顺水,回去可就是逆风逆水了……
    如今这几人正聚在四皇子榻前商议。
    萧世安的脸都涨红了,他看着自个儿从前的原配,总觉得哪哪儿都不对路,勉强耐着性子道:“你若是当自己是大夫,就只管做个大夫便是,这等国家大事,没有你置喙之地。”
    林慧看着他,觉得这位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自己明明就是在履行大夫的职责,你们这些人关心的所谓国家大事,关我什么事儿?无论谁做了皇帝,会给我一毫银子么?
    好不容易救回一个如此伤重的病者,若是再来个复发、感染什么的,也太不划算了。
    对了,这单连诊费都还没到手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