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有福-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福的眼睛亮晶晶的,几乎是垂涎欲滴的望着孟婆婆坟前的那棵桑树,半晌之后忽然一拍脑袋说道:“我想起来了!真的是有办法把地里的桑树都变成和这一棵桑树一样的品种。”
    “到时候地里头那些桑树上长的桑叶,就算没有这一棵桑树的那么大,也小不了多少。”
    “什么法子?”有墨和徐闲听到有福的话,也是眼前一亮,少有的异口同声的开口,看着有福问道。
    有福干脆利落的说了两个字:“嫁接!”
    “什么叫嫁接?怎么嫁接?会不会很麻烦?”徐闲看着有福,不住声的问道。
    有墨虽然没有像徐闲一样连连发问,可眼睛里头也写满了好奇。
    “嗯?”有福嘟着嘴,歪着头,作势要往地上坐去。
    有墨眼疾手快的将有福一把拉起来,将先前他们带到树上去摘桑叶的那个小背篓倒着往地上一扣,说道:“地上凉,妹妹坐背篓上吧。”
    “哦,谢谢三哥哥。”陷入混乱记忆中的有福下意识的道谢,然后凌空做了一个坐下的动作。
    要不是有墨拉着她,她只怕要一屁股重重的坐到地上去了。
    有墨看出来有福似乎又开始发呆了,连忙把小背篓拖到她的身后,扶着她坐下。
    隔了好久,有福才在有墨和徐闲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准备来背桑叶的顾成仁望眼欲穿的神情中,回过神来。
    嗯,原本是顾李氏来背桑叶的,但是她也背不动,只好去叫了顾成仁来帮忙。
    而这个过程中,有福一直在发呆。
    回神之后,有福咧嘴冲着几人笑:“我想起来了。”

  ☆、223。第223章 不怕,家里桑叶够喂的

“怎么样?”
    顾成仁,顾有墨,徐闲三人看着有福,齐声问道。
    有福眨眨眼,指着孟婆婆坟前的桑树,对三人说道:“就是,把这棵桑树的枝条上面的芽孢接到我们土里的桑树上面就好了。”
    顾成仁皱眉,看看旁边的桑树,又看着有福问道:“芽孢?芽孢那么小,接上去能活吗?”
    徐闲也表示疑惑。
    有墨的神色看起来,要淡定许多。
    “能活的。”有福用力的点点头,接着又道:“不过现在不能接,要等到明年开春,在桑树发新芽之前,把这棵桑树枝条上的芽孢接上去,小心一些,能接活的。”
    三人越发迷惑。
    有福摆摆手:“哎呀,反正现在也不能接,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嘛。”
    说着,顿了顿,又道:“三叔,您真的不把桑叶背回去么?太阳越来越大了,再不背回去的话,桑叶就要干了噢。”
    顾成仁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来干嘛的,连忙去背桑叶。
    这一背桑叶着实是重,连顾成仁都是在几个孩子的帮助下,才成功站起来的。
    当然,站起来之后就轻松多了。
    回了家,先把桑叶抖散了,倒在特意编来装桑叶的,几乎有小半个屋子那么大的箩筐里头。这一背桑叶,倒是把那硕大的箩筐的底给全都覆盖了。
    等桑叶放凉了之后,几个孩子帮着顾李氏一起给蚕除沙。
    蚕网是上一次喂的时候铺好的,顾李氏双手一左一右拎着一头,有福和有墨两个孩子一起拎着另一头,尽量将蚕网拉扯着本开,然后抬着蚕网和蚕网上面的蚕放到旁边的,准备好的干净簸箕上面。
    徐闲则帮着把漏网的蚕捡到另一个簸箕里面,然后把簸箕端到一边,把最下面那一层的蚕网捏住,将簸箕里面的蚕沙和吃剩下的叶柄倒了,簸箕翻转扣下,用力的拍几下簸箕的背面,把里面残余的蚕沙和白灰都拍掉。
    白灰呛人得很。每到倒蚕沙、拍簸箕的时候,几个人几乎都要打上几个喷嚏。
    不过除沙的时候的这点白灰和撒灰的时候相比,那真的是好多了。大蚕比小蚕还娇气,怕热又怕湿。家蚕进入大蚕期之后,不仅门窗都要大开着通风,撒白灰也要勤。
    三眠起来的四龄蚕还好,一天撒一次白灰,除一次沙就可以了。
    到了四眠起来,家蚕转入五龄期,一天得撒两次白灰,除两次沙。想要家蚕有收获的话,一点懒都不能偷。
    顾成礼他们家里头的就是因为都想着躲懒,少撒了几次白灰,少除了几次沙,那蚕就病了大半。顾孙氏还来家里头扯着有福闹了一次,不过被顾李氏连刺带削的狠狠骂了回去。
    自己懒,还能怪得着旁人?
    笑话!
    徐闲把灰拍了,将簸箕放在顾李氏可以伸手拿到的位置,又拎着蚕网用力的抖上几下,等蚕网上沾着的东西实在抖不掉了,有墨就帮着徐闲一起,将挂在上面的桑叶柄、碎桑叶、以及蚕沙都清理掉。等他们清理好了,有福和顾李氏也已经把刚刚那一簸箕蚕的桑叶喂好了。
    然后顾李氏又会端下来一簸箕蚕,继续除沙。
    十多簸蚕用了大概三刻钟的样子,才全部除完沙并且喂完,没有了其他声响,一时间屋子里只剩下一片大蚕把桑叶吃得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下雨一般。
    箩筐里面居然还剩下一小半桑叶,下一次喂薄一点的话,家里的蚕又能吃一次了。顾李氏将剩下的桑叶抖拢到一起,又拧了大块的湿麻布,将桑叶全部盖上。
    做好这些之后,顾李氏忍不住说道:“可惜只有这么一棵桑树,要不然我也不用每天都愁着桑叶不够喂了,咱们土边和田边的桑叶都已经摘完了,土里的桑叶也剩得不多了……”
    说话间,看到最先喂的那两个簸箕里面,桑叶已经被吃了差不多一半,越发的犯愁:“这些蚕一天比一天吃得多,家里头的桑叶只怕真的不够喂啊。”
    有福想了想,问道:“三婶,咱家的蚕四眠起来有五六天了吧?”
    顾李氏点点头,说道:“嗯,咋不是呢。今天刚刚好在第六天上头。”
    有福笑笑,说道:“那就不用担心了,家里头的桑叶够喂的。明天这些蚕吃桑叶就会慢下来,后天应该就不怎么吃桑叶了,大后天咱们喂点酒进去,差不多就该上蔟了。”
    顾李氏松了一口气,笑道:“这我就放心了,我还怕桑叶不够吃呢。这辛辛苦苦养了二十多天了,要是到最后桑叶不够吃,影响到收获,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正说着,顾有望的哭声传来了。
    听到顾有望的哭声,有福就急急说道:“呀!阿弟醒了。三婶我去看看。”说着,就跑了出去。
    跑出去之后没有先回房,而是先拿干帕子把身上的灰拍了,再去舀水洗手洗脸,一边洗,一边还大声喊:“有望等一等,阿姐马上就来了。”也不管顾有望能不能听懂。
    顾有望自然是听不懂的。
    所以,有福一边洗,他就一边哇哇哇的大哭。
    他睡醒就要吃东西的,饿着肚子当然要哭。
    有福洗干净脸和手,先去拿小碗调了小半碗米糊糊,还刮了小半个的一半的蛋黄末在里面,混好了才端了回屋。
    米糊糊喂到嘴里之后,顾有望马上就不哭了。
    调米糊糊的粉是拿炒熟了的米碾出来的,加了蛋黄在里面,顾有望还挺喜欢吃的。小小的一个人儿,吧唧吧唧的,没一会儿就把有福调的那么多米糊糊给吃光了。
    吃完还拉有福的手,咿咿呀呀的要。
    有福拿沾了水的手巾给顾有望擦嘴,一边擦,一边说:“有望乖,不能吃了,吃太多了肚肚要不舒服的,等阿娘回来了,你还有奶吃呢。”
    说着,还轻轻的摸了摸顾有望的小肚子。
    然后……顾有望就又哇的一声哭出来了,随即,一股臭味传进了有福的鼻端。
    有福苦着脸,屏住呼吸,认命的给顾有望换尿布。一边换,一边吐槽:“阿弟啊阿弟,你还真是,吃完就屙,一点都不耽误啊……”
    顾有望根本不知道阿姐再说什么,反正换了尿布舒服了,他就又咯咯咯的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还去抓有福的头发。

  ☆、224。第224章 笑得合不拢嘴

杨绍林对于乐途县的农户养蚕这件事情,也真的是煞费苦心了。算着时间派人下去再三的叮嘱每一个眠期的注意事项,又把之前书吏记录的东西整理出来,印成了册子,每一里都发了一本,就放在里长家里头。
    还早早的拜托了在湖州为官的同科官员,将乐途县有夏茧的消息传了出去。
    不过,因为是第一年,加之杨绍林也没有隐瞒过乐途县这边夏茧较少的原因,所以来的客商并不多,只得三人。而且都是实力小,本钱少,在别的地方不容易收到茧的小商人,杨绍林为了表示诚意,将他们都安排在了驿馆里头。
    驿馆旁边,还特意修了专门用来炕蚕茧的屋子。
    蚕吐完丝化蛹之后,要尽快的缫丝,要不然就要把茧炕干,并且把里面的蚕蛹烤死,要不然,等蚕蛹变成了蛾子,咬破了蚕茧出来,那蚕茧的丝就断了,也就不能抽丝了。
    虽然是住驿馆,可一日三餐总是要花钱的,对于小商人来说,这也是成本。好在今年乐途县的蚕茧少归少,但是收获得还算齐整。
    客商们按照乐途县那边传出来的时间过来,大概就等了两三天,就陆陆续续的,有人背了蚕茧来卖了。量少,不过质量倒是真不错。几乎都是又大又白净而且还匀称的茧子,都能和湖州最好的蚕户家中养出来的蚕的茧相媲美了。
    最难得的是一点杂质和印子都没有,这是湖州那边的茧都比不上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蚕茧摘得这么干净的。
    难道是因为少,所以做得细致?
    可是,看着不像啊……
    这个时候的蚕户们将老蚕上蔟,用得最多的蚕蔟是草笼。那是用理得很干净的麦秆和草绳一起编出来的。草笼上面摘下来的茧虽然比直接用稻草和柏树枝丫上蔟的茧要干净,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麦秆的印子,而且颜色也要略微暗沉一些。
    客商们不知道的是,乐途县的所有农户,家里头的老蚕上蔟的时候,上的都是用竹片或者木片做出来的方格簇。成本虽然比较高,可是摘出来的茧却要好得多。
    而且这些蚕户不知道是事先得了提点还是什么,他们都没有把次茧和其他好的蚕茧混合在一起,而是拿个小袋子装了,拎了来。
    三个小客商不想彼此压价,干脆商量了平分这次收来的蚕茧,价格的话,根据蚕茧的好坏来定,每斤算在三十到三十三文钱之间。
    对于乐途县这一批茧来说,这是一个极低的价格,就算乐途县偏远了一些,倒腾起来路上麻烦一些,可只要他们运出去,哪怕是转手卖给其他的大商人,除掉成本之后,他们都能赚不少。
    客商的价格出得虽然不算高,可是乐途县这些老百姓却很满足。
    因为他们的桑树都是种在土边田边的,几乎可以说是没占地。而且因为量少,饲喂起来也不怎么费工夫,抽空就可以喂了。哪怕最后四眠起来的五龄期,也不过是专门让家里的一个孩子或者老人去摘桑叶而已,根本就没怎么耽误功夫。
    买茧得来的几百文钱,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凭空得来的。
    而且,大家心里头都有一杆秤,这可才第一季,桑树栽得少,也没长大,若是以后桑树长大了,就只凭现在的桑树,能养的蚕也至少能翻个四五翻,那一季下来,就有将近一两银子,一年养三到四季蚕,那就是一年三到四两银子。
    划算!
    如果能把家里头那些不怎么产粮食的旱地拿来种桑树……
    这可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只是不知道桑苗钱和蚕种钱要多少?这可是还没给钱的。
    等大家到了衙门,问清楚自己要交的桑苗钱和蚕种钱之后,大家几乎都动了拿不好的旱地来种桑树的心思。尤其是在知道了今年的桑苗是本县自己育的种,价格更便宜之后。
    农户们踊跃的登记栽桑亩分的行为,让杨绍林连续几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前朝不说了。
    自大齐开国以来,乐途县就有种桑,种棉,种麻的农户少的问题,太祖皇帝三令五申,衙门官员强行下令,哪怕是以罚绢、棉、麻等方式,都没能让乐途县的老百姓改种桑、棉、麻。
    结果,到他这里居然解决了。
    而且解决得如此的完美,让乐途县的农户们,家家户户都增了收,这如何不让他杨绍林志得意满?
    等这一任任期一满,他这位置,只怕就该往上挪一挪了。
    当浮一大白啊!
    这样想着,杨绍林就让人赶了车,亲自带了一坛子好酒,又切了一些卤肉,往顾家村顾长庚家来了。
    顾长庚家的人也高兴。
    这第一季,他们家的蚕就养得极好,五分蚕种,除了选出来一些最好的蚕茧留着下一季做种之外,他们还有五十多斤蚕茧可以拿去卖。
    而且,这五十多斤蚕茧拿到县里头去买的时候,因为品质太好,又破天荒的让客商们在所订的最高价的基础上,每斤茧给他们额外加了两文钱。
    用那三个外地客商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在这一行这么久,还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好的蚕茧,哪怕是每斤多给两文钱,他们都高兴。
    也就是说有福家里头的蚕茧最终卖到了三十五文一斤。总共买了一千九百多文钱,也就是说,只差几十文钱,就是二两银子了。而且,县太爷可是承诺过,他们选出来做种的蚕茧,衙门里头会按照最高的价格来补的。这样算起来,至少就有二两银子了。
    哪怕算上最后蚕在簇上吐丝,完全不用人去管理的时间,从把蚁蚕拿回家,到最后收获,也不过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除开最后捉蚕上蔟的时候,和摘茧子的时候,全家一起动了手之外,其他时间都是顾李氏一人在管着摘桑叶、喂什么的。几个孩子只是偶尔帮一下忙。最要紧的是,除了后面五龄期之外,还没怎么耽误顾李氏下地干活。
    因着这一笔收入,加上最近地里头的活也比较多,比较重,所以顾长庚家最近几天,饭桌子上天天都有荤菜。
    也因此,在杨绍林拎着酒进门的时候,他们才没有太过惊惶。
    桌上有肉,待客不慌嘛。

  ☆、225。第225章 永安九年二月初四

杨绍林在乐途县为官三年,醉了两次。
    一次是为官第二年的时候,乐途县百姓第一次卖蚕茧卖到,踊跃的订购桑苗的时候。还有一次,则是在他任期满了升迁的时候。
    第一次,是酒醉。
    第二次,则是自醉。
    当新任的乐途县知县左松源抵达乐途县,与杨绍林交接完印信之后,杨绍林离开乐途县的去往他处任职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永安九年二月初四。
    前乐途县知县杨绍林,离开乐途县。
    杨绍林离开的消息虽然整个乐途县的百姓都知道,但是他真正离开的日子,却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许是人走茶凉。
    杨绍林走出乐途县县衙的时候,全县数十官吏,竟无一人相送。
    哪怕杨绍林并不在意这些,他心中也是难掩失落。
    “老爷。”随着杨绍林来乐途县的长随见状,轻唤一声。
    “没事,走吧。”杨绍林摇摇头,将失落压回心底,转身朝着等在县衙门口的马车走去。
    车夫掀开帘子,在杨绍林上车的一瞬间,在他耳畔轻声道:“大人莫怪,新来的大老爷正召集衙门上下人等训话,若不是小人按规矩,要送大人去府城,小人也得去听新来的大老爷训话。”
    杨绍林微微一怔。
    车夫又道:“大家伙都托小人给大人您带句话,祝大人您一路平安,步步高升。”
    杨绍林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楞了楞,直到坐进马车里头,马车缓缓动起来了,才撩着帘子说道:“回头替本官向大家伙道个谢,就说这三年里头,多谢大家伙对本官的鼎力相助。本官,铭记于心。”
    从衙门口到城门口,一路再无话说。
    然而,当杨绍林的马车驶出乐途县县城的东城门之后,马车车夫惊呆了,杨绍林的长随惊呆了,再次撩起马车帘子的杨绍林也惊呆了。
    乐途县东城门外,道路的两旁站满了人群,男女老幼都有。
    大路的中间,站着几个颤颤巍巍的老人。
    一见到杨绍林的马车出城,那几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就撩开衣服的下摆跪了下去,一同跪下去的,还有道路两旁,几乎看不到头的人群。
    杨绍林有些艰难的开口:“诸位乡亲,你们……这是做什么?”
    声音听上去,带了几分哽咽。
    说话间,从马车上下来,走到路中间的老人身边,伸手去扶他们:“老人家,快起来,快起来……大家都快起来吧。”
    “杨大人,您不要走啊。”
    “是啊,杨大人,您就留在乐途县吧。”
    “杨大人……”
    ……
    ……
    “诸位,多谢诸位父老乡亲的抬爱,杨某人感激不尽。”杨绍林心中酸涩胀满,眼睛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湿润。
    被众人推举出来的乡老大声开口:“杨大人,老朽等人知道,杨大人此去必是高升,我们不敢阻碍大人前程,只求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