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有福-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腹诽归腹诽,他可不敢表现出来,更不敢说出来。老阿爷还在旁边呢,他若敢有半点怨言,他老人家的拐杖,肯定就敲下来了。
    这边顾成材正想着,那边杨夫子已经笑着开口赞了起来:“老村长,这顾家村啊,还真是如您所言,人人皆有向学之心。咱们走了这么多家,家家户户都是满口答应,到时候送了自家子弟来村塾上学。老村长您,当真是引领有风啊。”
    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哪怕已经老迈得如同风中残烛的顾正清也不例外:“杨夫子哪里的话,是娃子们都听话,让人省心,我这个做村长的啊,也就是平日里看着他们一点,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第一章)

  ☆、427。第427章 那少年是谁?

听到这里,顾成材忍不住就说:“阿爷,杨夫子。既然大家都有向学之心,那咱们就不用再去别家了吧?到时候,他们都会带着家里的孩子来的。”
    杨夫子摆摆手,说道:“差矣,差矣。”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一斑虽可推测全身,却并非真见着了全身。更何况,无论做何事,都应当讲究有始有终。咱们,还是应当把全村访完的。”
    杨夫子话音一落,顾正清就拿手肘碰了碰顾成材,说道:“听夫子的,夫子是举人老爷,他说的话错不了。你学着一些。”
    虽然心中依旧不以为然,顾成材却不敢和顾正清犟嘴,当即微微一点头,说道:“是,阿爷。”
    一直走访了村中差不多一多半的人家,他们才在即将午时的时候,到了顾长庚家的院子外头。
    看杨夫子在顾长庚门前停下,顾成材忍不住又说:“夫子,长庚叔家就不用了吧,他们现如今就三个男孩。一个有书,在镇上做伙计;一个有墨,在县里头读书;一个有望,才四岁多呢,平日里撵鸡逮狗的,皮得很!”
    杨夫子指着正在院子里帮忙择菜的徐闲问:“那少年是谁?顾有书,还是顾有墨?”
    实际上,这位杨夫子乃是建宁皇帝时期,礼部从六品主事,虽然官职不显,又没什么实权,可因建宁皇帝看重读书人,这杨夫子便自觉受了建宁皇帝的礼遇。又因士为知己者死,这杨夫子倒是对建宁皇帝忠心耿耿。
    自从永安皇帝周枧进京之后,他便没有再去过衙门。
    彼时朝廷逃官极多,他一个无足轻重的礼部主事,自然没人会在意他。
    几年前,他的儿子和儿媳先后病逝,他便带着孙女和儿子、儿媳的尸骨回乡安葬,中途偶遇黄海等人,便和他们有了联系。
    因为他在建宁朝并非皇帝心腹,而且在风声最紧的时候,也一直安然居住在京城,带着儿子、儿媳回乡安葬也顺顺利利的,众人便知,他并为受到锦衣卫的关注,也因此,这一次才委了他来详查徐闲的身世。
    当然了,杨夫子既然不是建宁皇帝的心腹,又是外臣,自然不知道兰妃娘娘究竟长什么样子。不过,他出发前来顾家村的时候,铁生是给他看过徐闲的画像的,所以,他看着徐闲,便隐隐觉得,这少年就是他要调查的人。
    所以,他刚才那个问题,是故意提到有书和有墨两兄弟的名字的。
    果然,顾成材就摇头笑道:“不是的夫子,我刚刚不是说了吗,有书在镇上做伙计,有墨在县城读书,他们啊,都不在家。”
    杨夫子故意道:“那他是谁?难不成,一个四岁的孩子,能长成这样?”
    “不能不能。”顾成材连忙摇头摆手,又说:“他叫徐闲,不是我们村子的人。”
    “哦。”杨夫子拖长声音哦了一声,故意说道:“是来这家人走亲戚的啊?倒是个勤劳的好孩子,走亲戚也知道帮着干活。”
    话是这么说的,这杨夫子却在心中想着,若这孩子当真是小殿下的话,那这家人实在是不该,居然如此没有上下尊卑之分,竟敢让堂堂皇子(至少在杨夫子和建宁余党的眼里,如果徐闲身份是真,那他就是皇子,而且是唯一的皇子。),做这等卑贱之事,简直是大不敬!
    杨夫子话音一落,顾成材就笑着说道:“也不是亲戚家的孩子,他呀,是永安六年的时候,被人送到咱们顾家村,寄养在长庚叔家里头的。未曾落户,所以不算是咱们顾家村的人。”
    杨夫子微微一颔首,说道:“原来如此。”说话间,就抬腿上了顾长庚家院门外的台阶,作势要进院门。
    顾成材一见,不由得微微一愣,忍不住说道:“怎么还进啊……”
    顾正清的敲了顾成材一下,说道:“就你话多。”
    顾成材默默闭嘴。
    杨夫子却道:“总要一视同仁。”只是不知道,他是在说自己要对这个叫徐闲的少年一视同仁,还是因为顾长庚家也是顾家村的人,所以要一视同仁。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他说这话的真实用意,是朝着徐闲去的。
    更确切说,他这一次所谓的家访劝学,本来就是朝着徐闲来的。只是,之前他并不知道他要调查的人,名叫徐闲而已。
    实际上,一开始,杨夫子和顾成材在院子外面说话的时候,徐闲就听到了的。只是他不想喊人,便假装自己没听到,只低了头,装出一副在认真择菜的架势。
    这会儿听到人家都要进院子了,他倒是不好再假装没听到了,只得抬起头来,看向进门的人。
    两个认识,两个不认识。
    徐闲连忙站起来,朝着几人笑笑,唤了自己认识的人:“三叔祖,成材叔,你们怎么来了?说着,又朝着屋里喊:“阿奶,二婶,三叔祖和成材叔来了,另外还有两位客人。”
    顾正清颤颤巍巍的指了杨夫子,缓慢说道:“闲娃子,来,这位是杨夫子,快,见过杨夫子。”
    “欸。”徐闲点点头,朝着杨夫子微微一礼,嘴里道:“见过杨夫子。”
    “哎哟……”杨夫子原本想说不敢的,然后微微侧一下身子,让开徐闲的施礼的,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停下身子,改口道:“倒是一个知礼的孩子,不错。”
    徐闲闻言再次施礼:“多谢杨夫子。”
    杨夫子微微点头,还没说话,顾刘氏和顾杨氏就从厨房出来了,顾杨氏等顾刘氏先叫了一声“三叔”就唤了顾正清一声三叔公,说自己还要做饭,然后就回了厨房。
    顾成材又唤了一声婶子。
    顾刘氏就笑着说道:“三叔,您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快,先堂屋里坐。”说着,看向杨夫子,说道:“这位就是杨夫子吧?您也请,屋里坐。”
    顾成材一边扶着顾正清慢慢的往堂屋里走,一边问:“婶子,我长庚叔呢?这是没在家?”
    如果顾长庚在家的话,先前徐闲不可能只喊顾刘氏和顾杨氏。
    顾刘氏点点头,“是没在呢,他们坡上栽菜呢,这会儿应该快回来了吧。”
    (第二章)

  ☆、428。第428章 可有要送村塾读书的

顾刘氏话音刚落,就听到顾长庚和人说话的声音。
    “长庚叔,您还真往桑土里头栽菜啊?”
    “是啊,真栽,不过啊,也不全栽菜,这豆子啊,菜啊什么的,啥都栽点,试一试,到时候好看看成果。”
    “哎哟,这可真是够淘神费力的,千万别让桑叶减了量,要不然,下一季的蚕,可就得饿肚子咯。”
    “无妨,若是桑叶不够,摘些桉叶或者榆树叶子来喂也可以。”
    “那只怕会少许多的茧量。”
    “没关系,我们先试试嘛,若是真成了,也是个进项。而且啊,豆子只要保管好了,能放上好几年,还有那些菜,就算是吃不完,也没人买,留着做腌菜也好。万一遇着荒年,那些腌菜,也能填个肚子,总比草根树皮强吧?”
    “长庚叔啊不愧是读书人,就是相得比我们深远。”
    “这那里是我想得深远啊,这是头回来家里的贵人提了两句,我们家有福想出来的。”
    “既然是小福娃想出来的,那必然是错不了的,回头,我也给我爹说说,也栽些菜什么的,在土里。”
    “这个你们先不急,等我们先栽一季,看看栽了这菜什么的在桑土里头,有没有什么影响,再就是,看看栽什么在桑土里最好。等回头心里头有谱了,大家伙再一起再一起合计合计,究竟是栽,还是不栽。”
    “哎哟,长庚叔,您可想得真周到。真是要谢谢您了。”
    “这是哪儿话,这是我们自家做的决定,那就当得你这一声谢啊。”
    都是老夫老妻的,顾刘氏自然听出来顾长庚话里头的欢喜和自得,不由得摇摇头,低声道:“这个老头子,倒是和人说得热闹,也不知道三叔在等他……”
    顿了顿,对顾正清说道:“三叔,你们稍坐,我叫他去。”
    说着,就往外面走去,走到院门口,才朝着顾长庚喊:“老头子,你还在说啥呢,赶紧的,三叔在等你呢。”
    “三叔?三叔怎么来了?”顾长庚心中暗付,朝着和自己聊天的人点点头,说道:“那行,就说道这儿,我先回去了。”
    和顾长庚聊天的人连忙点点头,说道:“您忙,您忙。”
    回到家,顾刘氏把顾长庚拿着的家伙事接了下来,又问:“成仁他们呢?”
    “那块地里头还剩下一小节没栽,他们瞧着太阳大了,就让我先回来,他们把剩下的一点栽了。”说着,顾长庚先去堂屋门口,和顾正清打招呼。结果看到杨夫子也在,不由得心下暗付,脸上却是笑容可掬:“杨老爷也在啊,稍等,稍等,我洗了手就来。”
    顾杨氏在厨房里头听着顾长庚回来,已经替他舀了热水出来,又舀了冷水冲了,好让他洗脸洗手。
    顾长庚洗了脸洗了手,进去堂屋,还在跨门槛,嘴里头就问:“三叔啊,您老人家有什么事不能招呼我上您哪儿去啊?怎么还亲自来啊?”
    顾成材一听到顾长庚的话,就忍不住说道:“长庚叔,我阿爷都在村子里走了一上午了。”
    这也是顾成材最不满的地方。
    人活七十古来稀。
    顾正清都已经七十多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都是高寿得很的了,便是官府,都要优待这样的老人,不仅可以见官不拜,这当官的,还要给他们作揖。现在,居然让杨夫子这么一阵折腾,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的身子骨受不受得了。
    顾长庚也有这样的忧虑,顾成材话音一落,就说:“三叔啊,您怎么走了这么久?累着没有啊?”说着,又看顾成材,语带责备的道:“成材你也是,也不知道拦着点。”
    顾成材一脸的无奈:“长庚叔,我哪儿拦得住啊。您又不是不知道,我阿爷的脾气……”
    “话多。”顾正清敲了敲顾成材的脑袋,等顾成材闭嘴了,才看向顾长庚,说道:“长庚啊,你也别和成材说那么多了,三叔知道你这是担心三叔的身体,可三叔的身体三叔自己知道,就走这么点路,还能把我累着了?”
    “想当年,三叔可是挑着两百斤的担子,也能健步如飞的。”
    “再说了,你心里头就觉得三叔我,有那么老?走点路,都会累着?”
    顾长庚连忙摇头,说道:“没有没有,哪能呢。三叔您可是咱们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老当益壮。”
    顾正清闻言就笑,说道:“倒是学会了和三叔耍嘴皮子。算了算了,不和你多扯,过来坐着,杨夫子找你有事说。”
    “哦,好的。”听着是杨夫子找自己有事,顾长庚心中更是警觉,笑着坐了杨夫子对面,打着哈哈问:“是杨老爷要找在下啊?不知杨老爷有何见教?”
    “不敢当。”杨夫子摇摇头,说道:“我既是受聘做了顾家村的村塾先生,老弟也别叫我杨老爷了,你叫我一声杨夫子或者杨先生都好。”
    “至于说,来找你……”
    “其实啊,不怕老弟你生气。老哥哥我也不是单独要找你,我啊,是想着村塾正在准备,反正现在我也没什么大事,便道各家走一走,了解一下情况,然后顺便啊,劝一下学。”
    “因着,不熟悉这顾家村村子里头的人和路,便央告了老村长,带着我一道出了门。”
    说着,脸上露出一些歉意之色:“也是我考虑不周,让老村长跟着受累了。”
    顾正清闻言就摆了手,说道:“不受累,不受累。都是为了咱顾家村的娃娃们嘛,我老头子心里高兴。更何况,出门走一走,精神头到还足一些。”
    说着又道:“好啦好啦,不说客气话了,夫子啊,你有话就直接同他说,他若不听,我教训他。”一边说,一边还指了指顾长庚。
    顾长庚忍不住摇头,看着顾正清说道:“三叔啊,我哪敢不听您的话啊?不过咱们,是不是先听听杨夫子怎么说?”
    杨夫子点点头,客气的笑笑,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老弟也是读书人,倒是不用我再多说什么大道理,自然本就知道,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只有黄金屋的意思,所以啊,这劝学的话,老哥我,就不用多说了。”
    “我只是想问问你,你们家中可有孩童或者少年,要送到村塾读书的?”
    (第三章)

  ☆、429。第429章 徐闲不能进学

因为徐闲的性子太过软弱或者说是懦弱,顾长庚早就想送他去读书了。盼着他多读些书,多知些理,就多少能立事一些。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私塾可以送他去,若是离家太远,又怕他想多,这事,便一直耽搁了下来。
    而这一次,刚和顾正清、杨夫子商量着,在顾家村办村塾,顾长庚就想着要送他去读书。毕竟,这杨夫子虽然来意不明,可到目前为止,却看不出什么恶意,而且学问还很好。
    总归,比自己教要好一些。
    毕竟不是自家的骨血,他又是个多思多想的,顾长庚也不好管得太过严厉。有个外人教导他立身处事的规矩,也会让他少些揣度。
    想着,顾长庚便点点头,说道:“在下正好有一个小子要托付给夫子,请夫子代为教导。”
    听到顾长庚说只有一个小子要托付,杨夫子心中就有些不愉了。因为,先前听顾成材说过,顾家的几个孙子中,只有一个四岁出头的孩子在家,而且,一般书香门第的人家,家中后辈三四岁开蒙的大有人在,他便以为顾长庚是要送小孙子顾有望到村塾读书。
    想着他也是个读书人,居然对亲孙子和寄养在家中的孩子厚此薄彼,不肯一视同仁对待,心中就为徐闲不平起来。
    当然,他这不平单纯是因为,他自己先入为主,从一开始,就因为徐闲那个可能存在的身份,而站想了徐闲的立场。
    却没想过,顾长庚收留徐闲在家中,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已经是仁至义尽的事情了。哪怕待他差一些,也是理所应当。更何况,顾长庚一家从未薄待过徐闲。
    而且,徐闲是开过蒙的,少年读书和孩童开蒙不一样,束脩并不是什么大花销,笔墨纸砚才是真正的大花销。而且,哪怕是现在,家中的笔墨纸砚实际上,也是随便徐闲用的。
    不过杨夫子不知这些,便皱了皱眉头,说道:“只得一个孩子吗?若是太小不懂事,只怕不好教啊。”
    顾长庚心知杨夫子是误会了。
    当然,顾长庚实际上也误会了杨夫子。
    不知道他是因为徐闲才这样说的,只以为他是听说了自家小孙儿的顽劣,不愿意教那么小的孩子,便笑着说道:“放心,孩子是个好孩子,而且,也不小了。差不多该满十二了,只是不知道,这般大小的少年,夫子您教还是不教。”
    听顾长庚这样说,杨夫子就知道自己是误会他了,不过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可能,便道:“您说的那少年是指?”连杨夫子自己都没察觉,他居然下意识的,对顾长庚用上了敬语。
    顾长庚笑笑,说道:“适才你们应该见过的,就是在外面檐下坐着,帮着择菜的少年。”
    杨夫子心中真正的松了一口气,笑道:“哦,原来是他啊,我刚刚看着,就觉得他是个不错的孩子。”顿了顿,又道:“这样的少年,只要他有心向学,自然也是要教的。”
    “只是不知,他是否开过蒙?”
    顾长庚说道:“这孩子识字,是开过蒙的,您不知道,他的字写得还不错。”
    听到那疑似小殿下的少年是开过蒙的,杨夫子心中欣慰不已,下意识说道:“是吗?那就好,那就好。”说着,觉察到自己的失态,便道:“老弟放心,老哥我别的不敢说,这教书育人,却是会尽力而为的,必然,会将他教好。”
    顾长庚朝着杨夫子拱拱手,客气的说道:“如此就有劳夫子了。”顿了顿,又道:“还请夫子教他一些立身处世之道,在下,感激不尽。”
    杨夫子连连点点头,说道:“应当的,应当的。”说着,顿了顿,又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立身处世之道,本就是为师者应该教授的内容,老弟便是不说,老哥我,也会好好教他的。”
    若这杨夫子所言真心,这倒是好事一桩。
    毕竟徐闲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善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