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春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刺史猛的一下站了起来,“太子此言当真?”
  贺知春笑了笑,“成王败寇,前朝后裔什么的,不过是已经僵死的虫儿,何足挂齿?现在可是大庆,您是大庆的臣公,前朝早就亡国了。若是他们的血脉当真那么金贵的话?就轮不到我姓李的人坐天下了。这样的魔障,也就只有他们自己走不出来罢了。”
  说真的,乌蛇留下的三路人马,不管宇文家还是前朝杨氏,在贺知春同圣人眼中都不足挂齿。
  翻开史书,你何时见过前朝复辟成功的?
  百姓的生活已经安定了下来,有吃有喝,谁管你江山姓杨还是姓李?
  倒是一直隐藏着毫无头绪的圣人长兄的后人,那个才叫心腹大患。
  毕竟圣人当初夺皇位并不光彩,如今贺知春又是女太子,他若是个厉害角色,搞不好真的能够成功也说不定。
  贺知春想着,眨了眨眼睛,崔九心领神会,立即去隔壁雅室里叫来了杨远。
  “你同郑明珠,是如何在一起的?”
  贺知春一张口,可怜杨远脸简直要炸了,连舌头都变大了,结结巴巴的说不清楚,“太太太子……阿阿阿爹……”
  贺知春无语,科举这个不行啊,前三甲的人才,连话都说不清,应该让崔九去天道书院讲学,如何让自己的脸皮厚得刀枪不入。
  杨刺史红着脸拍了拍杨远的肩膀,“太子该知晓的都知晓了,你照实说便是。”
  杨远一惊,然后就是如释重负,“殿下,你知晓了真是太好了,自从这事儿发生了,某已经好多日合不上眼了。某就是一个读书人,哪里有那等本事……”
  什么前朝后裔之类的身份,他压根儿就不想要好吗?
  他好不容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出人头地了,结果一个人跑过来说,嘿,大兄弟你天生就是个反贼!
  那种心情不是狂喜,是天要亡某啊!
  一不给金,二不给人,就要老子袖子一撸来造反,这不是哄傻子吗?
  杨远想着,讲清楚了来龙去脉。
  春闱结束之后,前三甲一时之间在长安城名声大噪,杨远苦尽甘来,在一帮来自潭州的学子,还有天道书院同窗们的起哄之下,去了书院脚下的一座酒楼,摆庆功宴。
  不怪他如此高调,实在是金榜题名时,一辈子才有一次的辉煌啊!
  酒过三巡,他突然觉得尿急,于是便摇摇晃晃的去出恭……
  出恭完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手中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一张纸条儿,上头只说他乃是前朝遗孤,大隋已经为他选中了皇后。
  杨远以为是谁同他闹着玩儿,将那纸条随便一塞,又去饮酒去了。
  后来过了许久都没有动静,杨远也彻底忘记了这个事情。
  直到两个月前,他突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酒楼的雅室里,身旁还有衣衫凌乱,正在哭泣的郑明珠。
  什么叫做天崩地裂,这就是啊!
  当时他并不知道那是郑家的小娘子,只觉得此女美若天仙,他的父母亲感情一直很好,父亲也常常教导他是男人就要负责任,于是当下他便说要迎娶郑明珠,并留了自己的贴身玉佩为信物。
  再一打听,一方面是内疚,一方面又是窃喜,这简直是天上掉仙女,正好砸在他的头上了啊!
  再仔细一想,便想起了当初那个纸条的事儿了,顿时惊起了一身的白毛汗。
  那些人说的是真的,郑明珠就是他们为他选中的皇后。
  简直了!这些人的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啊!
  杨远不禁害怕起来。
  一家人进退维艰的好几个月饭都吃不下,你说告诉圣人这事儿吧,万一杨远被咔嚓了怎么办?你说不告诉圣人吧?他压根儿不想造反啊,被查出来了,还是要咔嚓啊!
  杨远说着,呜呜呜的哭了起来,杨刺史也是心酸,抱着杨远一副要赴死的样子。
  贺知春咳了咳,杨老实一家子真的是被坑惨了!
  “杨大哥啊,你同郑明珠当真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吗?你能确定吗?”
  杨远摇了摇头,“某啥都不记得,但是某醒来看到了明珠衣衫不整的样子……这也算是玷污了她的清白,所以要娶她。”
  ……当我没有说……真的,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那她有没有说,她是如何到那酒楼里来的?”
  杨远点了点头,“她说她堂婶来了,她来打酒,然后被我拉进了房中……哦,她堂婶就是房奉珍。”
  贺知春就呵呵了,这你也信!
  她一个千金小姐,出门前呼后拥的,起码有四个大丫鬟,还需要自己出来买酒,这不是搞笑么?
  杨刺史的脸已经绿了,“远儿,之前你在信上可没有说这些!”
  他可是当了刺史的男人,这么明显的局不可能一点都看不出来!
  杨远脸一红,“这有什么好说的?”
  好吧,你不是老实,是傻啊!我大庆的官员都你这样的,大庆要亡国啊!
  贺知春心中直犯嘀咕。
  她摇了摇头,“那个字条儿还在吗?若是有人再来找你,你知晓应该怎么做了吧?这事儿就是有人想要杨大哥当挡箭牌呢。”
  乌蛇一早就把势力交代了下去,不可能是这样突然出来找杨远。很有可能的就是,有人想要故意把他推出来。


第495章 坐等攻城者来
  杨远一听,立马从自己的脖子上掏出一个锦囊,像是扔烫手山芋一般,扔到了贺知春的手上。
  “某真的被骗了对不对?某根本就不是什么前朝后裔对不对?”
  贺知春点了点头,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被骗了如此高兴的人……
  她想着,又在心里叹了口气,可惜贺知乐不惜福,杨家人真的是挺不错的,贺余没有看错人。
  她想了想,小声提醒道:“说不定杨世伯立马就要当爷爷了呢。”
  杨刺史脸一僵,他们老杨家是造了什么孽啊,娶第一个儿媳妇,儿媳妇假死跑了,娶第二个儿媳妇,还是个圈套……
  崔九见没有什么可问的了,笑了笑,“杨远外放宋州,是杨刺史给活动的,还是吏部安排?”
  杨刺史一愣,摇了摇头。
  宋州乃是上州,十分的富庶,刚得知杨远中了进士之后就被分去了宋州,他还十分的庆幸,觉得儿子命好。
  “某没有安排,不知道是不是郑家人安排的?”
  崔九摇了摇头,他也不知晓,“今日之事,还请两位守口如瓶,再耐心在长安城待两日,等贪腐一事证明了清白之后,自可离去。”
  杨刺史拱了拱手,领着一家人回府中去了。
  崔九同贺知春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去提问郑明珠,因为从杨家父子的口供中,他们看到了矛盾之处。
  倘若出手的是真正的杨家后人,他想要推杨远出来当挡箭牌,贺知春抓到了杨远,然后便不会继续搜寻他。
  杨远中了进士三甲,照杨刺史所言,他的身世并不是什么秘密,那么有心人很快就会找得到他这么一个合适的目标,做了这么一个局。
  若不是圣人让老和尚堕入人间炼狱,撬出了不少消息,他们怕是都要同杨家人一样,相信杨远就是前朝后裔。
  但是郑明珠又是怎么回事呢?
  郑明珠做的局很简单,她肚子里的孩子八成不是杨远的,那么出手设局的人,为何要让她嫁给杨远呢?杨远若是反贼,郑明珠必然受到牵连,肚子里的孩子也跑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
  假设那个给房公的信是郑明珠写的,郑明珠很可能同真正的杨家后裔有牵扯,说不定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他的。之前贺知春想的是,那个人说不定自己要图谋大事,所以让郑明珠带着孩子嫁给杨远,万一他日后死了,也能够在这边留下一条血脉来,继续他未完成的大业。
  但是现在看起来不像是如此,反倒像是让郑明珠来送死一般。
  崔九看了贺知春一眼,突然灵光一闪,“宋州!阿俏,宋州是谁的地盘,你想起来了吗?”
  贺知春一惊,“宋州乃是吴王的地盘。”
  吴王的母亲乃是前朝公主杨妃,亦是圣人如今年纪最大的儿子,当初选立太子之时,也有不少人提出要立吴王,结果贺知春横空出世,吴王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贺知春有些恍惚,吴王兼着宋州刺史,她的这些弟兄们,雄霸一方,若是搞定了州司马,那就是府军在握,何况还能养一些门客,侍卫之类的人,当真是一桩麻烦事儿。
  圣人执政不久之后,发现世家猖獗,皇权受到了掣肘,于是强行的分封宗亲,后来说是要废世袭诏,却黏黏糊糊的,尾大不掉。
  “杨远要带着郑明珠去哪里?去宋州!倘若郑明珠腹中的孩子是吴王的呢?那么一旦郑明珠去了宋州……”
  “我没有查到杨远头上的话,郑明珠为吴王留下血脉;若是查到了杨远头上,他们完全可以在朝廷的人去宋州抓人之前,弄死杨远,死无对证。然后留下寡妇郑明珠。”
  这就是为何杨家人走得这么急的缘故,倘若不是郑明珠的意思,她一个下嫁的小娘子,杨家人怎么着也该让她三日回门之后,再离开长安城的。
  其实若不是阮嬷嬷火眼金睛的发现郑明珠的肚子有问题,他们也不会这么快就查杨远,那么他就顺顺利利的去了吴王的地盘,生死由吴王说了算了。
  杨妃生得好,吴王的容貌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郑明珠在贺知春手上吃了大亏,因为憎恨她支持吴王,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吴王年长,早就已经有了妻室,郑明珠不能为妾……
  这么一想,的确是十分对得上号。
  但有一点就是,郑明珠在吴王心中,八成也并不算什么重要人物,是一个随时可以舍弃的笨棋子而已。而郑明珠明显却不是这样想的。
  崔九心中有些发沉,“倘若郑明珠这些日子去了宋州也就罢了,若是没有去宋州,那么吴王就是无诏入京,最可怕的是,他来了长安城附近,咱们的人,竟然没有收到风。”
  他们之前一直没有把吴王当做是对手,只因为他是庶出的。
  但是贺知春因为是女郎,如今的天命之说又有些动摇了,那么圣人一死,吴王以长兄自居,要拉贺知春下马也不是不可能。
  “是我们想差了,前朝后裔,可不一定是姓杨的,母族姓杨,不也是一样的么?可是杨妃是杀死柳云佩的凶手,老和尚会把手上的势力给吴王吗?”
  贺知春想了想,“不是还有一个我大伯父的子嗣隐藏着么?若是老和尚把杀手锏都留给他了,先让吴王讨伐我,将我弄死,然后再让那个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躺赢,你觉得是不是一出家族仇杀大戏?”
  崔九动了动嘴巴,某说阿俏啊,从某一个方面而言,你同老和尚真是一样的变态啊!
  脑袋里咋就装了这么多奇葩的杀戮方法呢,还一环扣一环的,总把别人当傻瓜。
  幸亏他们崔家没有杀老和尚家的阿猫阿狗,他也没有得罪阿俏。
  “阿俏真棒,说得太有道理,肯定就是这样的!”
  他果断决定日后多拍马屁,少拉仇恨。
  贺知春挺了挺胸膛,得意洋洋的笑了笑,小样今日没有喝蜜啊,怎么这么会说话!
  “等我回宫了,想办法让杨远不要去宋州了,他日后或许不是一个能吏,但起码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不该遭受如此不公平的事情。”
  崔九点了点头,“静观其变,咱们是守城的,不着急,坐等攻城者来,全部杀光!”
  贺知春眼睛一亮,“全部杀光!”


第496章 时光飞逝
  二十三年,年节刚过,终南山翠微宫已经白雪皑皑。
  含风殿中,烧得通红的火盆子,偶尔会发出清脆的嘎达声,那是碳枝被烧断的声音。
  床榻之上,偶尔会传来一位老者的咳嗽之声,他已经睡着了,却睡得很轻,连屋外的脚步声都能够将他惊醒。
  贺知春见他咳嗽完了,对着魏王轻轻的颔首,然后掩上了门。
  才一出大殿,风雪便直直的拍打在她的脸上,让她清醒了几分。
  “殿下,圣人可算歇了么?”鲍公公迎了上来,他弯着腰儿,不敢抬头直视贺知春。
  三四年前,太子大婚之时哭得像是泪包一样的模样,似乎都已经有些模糊了,现在的贺知春,已经从一个聪慧的小娘子,变成了一个气势骇人的君王。
  而且与圣人和前太子不同的是,圣人的气息是温和的,前太子不管怎么想,那都至少装出了一副恭谨的模样,只有眼前的这位,犹如出窍之剑,锐利无比。
  你若是小瞧了她,定是要被连皮带肉割下来一块的。
  “已经歇了,让那些铲雪的人都停下来吧,吵吵得很,别惊了我阿爹。”
  房公没了之后,当年冬日里,又走了好几位老臣,圣人痛哭了好几场,身子便开始不大好,开始虔诚的信了道,终于在去岁夏日的时候,搬来了终南山避暑,国事由太子代理,这一住,便再也没有回过长安城。
  如今正是正月里,不朝。
  贺知春同几位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来了终南山,陪圣人过年节。
  鲍公公应了声,正准备去传话儿,就听到贺知春说道:“您年纪大了,雪天地滑,让徒弟们去吧。阿爹若是唤人,还是您伺候得惯一些。”
  鲍公公眼眶一热,“诺。老奴就守着圣人,哪儿也不去。”
  贺知春也是心酸,她阿爹可不就是二十三年五月里去世的么,如今已经是一月了。
  纵然她收集了许多的名贵药材,让太医十二个时辰一刻不停歇的待在圣人身边,他还是病倒了。
  之前叱咤风云的帝王,如今也不过是病榻上的老人罢了。
  贺知春叹了口气,径直的穿着雪履去了太子宫,行到门口,就遇见了穿着蓑衣一身雪的崔九。
  他的鼻头冻的通红,手中还提着一个食盒,“阿俏回来了,圣人可有起色?”
  贺知春摇了摇头,“咳嗽得厉害,刚刚睡下。你怎么来了,阿韵不是今日要归家么?”
  崔九将食盒打开了,取出了一些吃食,递给了贺知春,“都在长安城,平日里也常能见着,钦载那小子,太粘人了,总是糊某一脸的鼻涕,细伢子就是这么讨人嫌。”
  李钦载乃是李思文同崔韵的长子,如今不足两岁,话都说不清呢,就爱香喷喷的东西了,因此他最爱的人是崔九,远胜于他那一对活得比长安城的青石板路还粗糙的父母。
  提起钦载,贺知春心中有些惆怅,她同崔九成亲了这么久,一直都没有孩子。
  第一年的时候,她还不着急,但是渐渐的,崔九已过弱冠,连比他们后成亲的阿韵都生了钦载了,她便开始有些难受起来。高糯给她的药,她服用了,也并未见好。
  她想着,怕是当真沈恬那一次,伤了她,让她难以受孕。
  但这事儿,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不能剖开肚子瞧上一瞧,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贺家也暗地里给她寻了郎中来瞧,都没有查出问题来,只推说孩子的缘分未到。
  崔九见贺知春有些低落,忙转移话题道:“宋州有异动了。圣人不好,吴王怕是会第一个发难。”
  贺知春松了一口气,鄙视的说道:“我这位兄长,简直就是就跟那老王八似的,只敢时不时的伸出脑袋来东戳戳,西戳戳的,真刀真枪的干了,反倒龟缩在壳中,一个字,就是怂!”
  不怕你不打,就怕你听话啊,你都听话了,我拿啥来杀鸡儆猴呢?
  他敢说,若是晋王或者魏王当了皇帝,吴王未必会反。
  但若是贺知春当了皇帝,难免有那拎不清的,想着一个小娘子都能够当皇帝,换他他也能啊!
  自打她心软留了杨远在长安城,那些说他是前朝后裔的人,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杨远简直是谢天谢地了,三句话不离太子。
  可是贺知春还是很嫌弃这个跟班,你这么老实,同我压根儿不是一路人好吗……
  这几年,乌蛇留下的势力,像是冬眠了一般,毫无动静,让贺知春简直产生了一种天下太平的错觉,直到圣人病倒了,他们几兄妹急吼吼的来了终南山,吴王上表奏请从宋州来侍疾,牛鬼蛇神们这才复苏了。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鲍公公急吼吼的跑了过来,“殿下,圣人醒了,魏王叫老奴来寻您。”
  贺知春点了点头,同崔九一道儿去了含风殿,“阿爹,你怎么也不多睡一会儿?可是又咳了?”
  圣人有点不好意思,别过脸去,“你这个娃子,就是喜欢大惊小怪的,朕不过是吃金丹卡住了,伤了嗓子眼,也值当你领着一大帮子人来侍疾,简直是丢死人了。”
  贺知春翻了个白眼,您也知道丢死人了?
  呵呵,天下第一个吃金丹噎死的有道明君,是你没跑了!
  圣人身子虚弱,怕死得很,也不知道从哪里寻来了个方士,跟着他炼丹吃药,好家伙,那丹药长得跟鹌鹑蛋似的,他们竟然嘎嘣嘎嘣的就吃了下去,不噎死也就有鬼了!
  圣人来了终南山之后,与长塘县卢明府那叫相见恨晚,两人恨不得一道儿吸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