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春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来多久了,怎么不进去?”
  崔九往马车里一躺,“也才来。某收到了消息,晋王府里的那个姓朱的小妾,三个月前就病死了。”
  崔九说着,有些嘲讽的笑了笑,“朱家还不知晓。你莫要再在圣人面前暗示这事儿是晋王指示的了。”
  贺知春点了点头,“我原本想着借着这个成七郎,再翻出小杨村那个寡妇的案子,整垮朱家赌坊,剑指晋王的。现在一看,晋王分明是一箭双雕,既想要害我贺家,又想要甩掉朱家这个烂包袱。”
  晋王虽然比贺知春年长,但其实也才刚刚接触权力不太久,之前朝堂之上,主要是太子党和魏王党,他总是在两个哥哥面前调和矛盾,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他。
  因此像朱家这种想要借势的多金小家族,他也收了一些,能拿银子还方便行事。
  太子倒了之后,原本的太子党,几乎都被晋王接手了过去,他成了炙手可热的储君人选,原来还是你好我好的朱家,就不那么合时宜了。
  朱家虽然不起眼,但是赌坊势力错综复杂,就是一个马蜂窝。他们也不可能只依附了晋王一人,京兆府的关系定然都是打通畅了的。若是除掉朱家,要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
  以贺知春彪悍的性子,朱家伸手到了贺家头上,她定然是要发飙报复回去的,但是现在就尴尬了,不报复显得软弱可欺,报复简直是给晋王打白工啊。
  贺知春心情越发的恶劣,晋王简直就是心机深沉,扮猪吃老虎。
  崔九伸出手来,将贺知春拉上了马车,“那寡妇是小杨村的,若是牵扯出她来,明显就是你打击报复。朱家行为不端,错漏之事一大堆,你莫要插手了,让王闻林去解决朱家吧。”
  贺知春坐好了,拿了一颗梅子含在嘴中,马车便开动了。
  “王闻林出身太原王氏……”贺知春说了一半,又叹了口气,“王闻林的确是最合适的。”
  王闻林性子耿直,如今成七郎这案子又在他的手上,他肯定不会相信成七郎是醉酒掉入曲江中溺毙的,一定会继续查下去。
  王闻林可不是她李天宝的人,说起来还同晋王妃是同族。晋王想要壁虎断尾,怎么着也不能让他半点腥臊不沾吧?
  “若是王闻林不接茬儿怎么办?成七郎的死,凶手肯定也是不入流的小角色,查不到朱家的头上去。”
  崔九笑了笑,“傻阿俏,装君子装久了,都忘记自己个本来是啥样了么?”
  喂!兄弟,你这话就不中听了!
  我本来就是正人君子啊!
  贺知春气呼呼的想着,“咱们搞几个人拿了朱家的错处,去大理寺告状吧。嗯,要外乡人,丢了性命的,最好是特别无辜的,若是得罪过晋王那就再好不过了……”
  “把朱二娘被晋王害死了的事,告诉朱大娘子,然后说晋王要整垮朱家,朱家就算一开始不信,王闻林来查他了,他还能不信?朱家手中若是有晋王的把柄,就会狗急跳墙。”
  想借她的刀杀人,也想得太美了吧!至于坑了王闻林,王闻林也坑了她,把她赶出了大理寺啊!
  崔九弹了贺知春的额头一下,“你当某会变戏法呢,要求这么多!放心吧,找人某在行。你莫要再想着朱家的破事儿了,一个开赌坊的,不值当你费心思,让他们狗咬狗去。还是想着怎么弄好长塘才是。”
  贺知春点了点头,“待秋收之后农闲了,长塘一定能够惊掉长安人的下巴。”
  她现在一点钱都不缺,就缺干活的人,长塘要修路要开荒,要种树,要建书院……
  崔九皱了皱眉头,“书院的事情,某劝你同四哥千万要慎重,这书院的山长,一定要选好了,招什么样的门生,选什么样的夫子,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千万不要让圣人觉得你们是要结党营私。”
  崔九有自己的正事要干,没有办法分身去盯着三县大比之事。
  建书院同旁的事情可不同,你往朝堂上一站,开口道,嘿,某乃天道书院出来的,另外一个又说,嘿,某也是。
  这种关系自然就亲近了起来。
  贺知春若有所思,“原本我们是打算只收寒门子弟的,听你这么一说,的确是不行。寒门子弟没有天然的立场,不像世家子基本上都是同家族站在同一个方向。原本他们最容易选择的对象,就是圣人。但若是有了天道书院,那么日后可能会出现一个天道书院的派系……”
  如今朝堂之中已经有关陇世家,武勋新贵,若是再来一个学院派……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虽然这书院是她同魏王一道儿建的,但谁能保证里头不会出现一个强势的意见领袖,将这些寒门子弟全部聚集在一起?
  若她现在就是皇帝了,那么那个话事人可以是她自己,但是现在不行,她现在连皇太女都不是,就有门生了,圣人会如何瞧她?
  科举提拔寒门子弟,本来就是圣人用来对付那些话语权太大的世家的……她动寒门子弟的心思,不就是从圣人虎口中抢肉吃么?
  贺知春越想越是汗津津的。
  但是一转念,她便有了解决之道。
  崔九见她想明白,笑了笑,“阿俏现在要回公主府么?”
  贺知春闭了闭眼睛,将头靠在了崔九的肩膀上,“回去吧。心中憋闷,眼睛想闭着,可又睡不着。”


第323章 比比谁会装门面
  一晃已经进入了腊月,长安城中初雪微融,恰是见晴之日。
  赵升平案之后,王闻林狂扫朱家赌坊,扯出了一桩一桩触目惊心的旧案。朱大娘子进宫同圣人密谈一个时辰,回大理寺监牢之后,便悬梁自尽了。
  而朱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一夜之间消失在了长安城,再也找寻不见。
  贺知春并不知晓朱大娘子狗急跳墙之时,同圣人说了些什么,但是朝堂之上有好几个晋王党,都悄悄的落了马,猜都猜得到,定然是同金钱往来有关系。
  晋王显然没有料到朱大娘子一介女流,竟然悄悄的握了他的把柄,等着反咬一口,只能都夹着尾巴做人,再也没有做什么小动作。一时之间,竟然兄友弟恭,朝堂之上也分外的和气起来。
  尤其是进入了腊月之后,圣人日日都合不拢嘴的,不为其他的,贺知礼给他分红利了。
  阮嬷嬷给贺知春披上了一件灰色的皮袄,笑道:“贵主又长高了几分,去岁的衣衫,拿出来一比都短了一大截了。”
  贺知春有些窘迫,她已经不记得孙皇后长什么模样了,更加不记得她是不是生得很高。
  她如今可比高糯都高出半个头了,若是继续长下去,不可想象……
  今日圣人下朝之后,要领着亲近之臣,去巡视三县,看看兄妹三人都做出了哪些成绩。
  贺知春不用上朝,便先在家中用了朝食,再去宫门口等着。
  阮嬷嬷塞给了她一个暖手雪花纹的镂空小手炉,用雪白的兔子毛做了个套儿,十分的暖和。
  贺知春上了马车,云霞同木槿一左一右的跟在她的身旁,阮嬷嬷年纪大了,如今已经甚少会远门了,只同邻家的岑老夫人聊天喝茶,在上个月的时候,岑长倩同贺知蓉的亲事终于说定了,两家也算是姻亲了。
  化雪之时最是冷的时候,贺知春坐在马车中饮着热茶,就听到马车外一阵奶声奶气的声音,“里头坐的可是天宝姑母?”
  贺知春一听,乐了,是元豆。
  她赶忙撩开马车帘子,果然看到元豆正站在马车外,鼻子冻得红红的,“元豆快上来坐,你怎么在这儿?”
  元豆笑了笑,“崔九叔领我来的,说姑姑这时辰回来。我娘肚子大了,出门不便,是以没有来。”
  贺知春捏了捏他的小手,把暖手炉递给了他,“别再姑姑面前装小大人了,快来吃点心。”
  元豆也是要当哥哥的人了,如今说话做事越发的有条理,长得胖嘟嘟的,小眼睛几乎都要看不见了。
  贺知春经常在想,魏王年幼之时,大概就是这幅模样。
  不一会儿,宫中便出来了大队的人马,薛贵和元魁赶了马车悄悄的融入了队伍之中。
  这离长安城最近的,便是晋王的长郡县。
  贺知春一撩开马车帘子,就皱了皱眉,“薛贵,这马车怎么恰好停在一个水坑面前了,元豆没有地方落脚了。”
  薛贵挠了挠脑袋,“贵主,没有办法啊,搁哪都是坑。”
  长安城来的官员们,也都遇到了这种情况。因为长郡县挖煤石,不停的有小车运煤石,这路基都被压得有些坑洼了,北地雨水少,平日里不觉得有何不妥当,村中的路哪里有不颠簸的。
  贺知春无语,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然后薛贵便将元豆抱了下来。
  圣人站在队伍最前头,一看到元豆笑眯眯的对着他招了招手,“元豆到阿爷这里来。”
  太子废了,魏王的儿子元豆,便成了他的嫡长孙。
  晋王见有不少人湿了靴子,有些羞愧的说道:“这路也一直在修,但是煤石太重,不一会儿又压坏了,儿想着日后再一道儿修。冬日天寒,便让百姓们先修房屋了。”
  圣人抬眼一看,顿时眼睛就亮了,只见这长郡县的屋子,家家户户都是新盖的,糊着崭新的窗户纸,因为入了腊月,不少人家都开始提前准备年节的吃食,发出阵阵的香味。
  不少鸡在院子里悠闲的走来走去,发出咯咯咯的声音。
  “上次朕来长郡,这里还都是小破屋,百姓们愁苦得很,如今竟然都住上新屋子了,九郎好样的。”
  贺知春瞧着心中也暗自点头,晋王这次简直是下血本的啊,应该是把小煤石矿赚的钱,全部都拿来给村民盖新房子了。因为看着房子的样子,都是规规整整的,一看就是有一队工匠一家一家的修整过去的。
  不少人也跟着圣人一道儿,开始夸奖晋王起来。
  圣人在村中转了一圈,心情又好了许多。
  元豆瞧着,突然开口问道:“阿爷,今日就是年节了么?怎么村中人人都不约而同的穿新衣?”
  他童言清脆,圣人一愣,若有所思起来,这一看来看去,就看出毛病来了,村里人穿的,大致都是差不离的衣服,应当是晋王统一给大家发放的……
  有几个促狭的,伸过头去往几家屋子里头一瞧,艾玛,家家户户连屋子里的家具都一模一样啊,这就有点尴尬了……
  晋王坦然的笑了笑,“衣服是某赠送给村民的,这不年节要到了么?他们听闻阿爹要来,都恨不得给阿爹看最好的一面。”
  贺知春心中就呵呵了,是你想给圣人看最好的一面吧!真能装!
  一行人又往贺知春的长塘县走去,去的正是天道书院所在的后塘山附近,那山脚之下,可不就是小杨村。
  众人一下马车,就傻眼了。
  若说之前晋王让大家看的长郡已经十分好了,虽然他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百姓们生活变好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这长塘县,一落脚就感觉到了不动。
  因为这里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而是铺了青石板,若说晋王是大手笔,那天宝公主简直是神壕啊!
  再看这道路两侧都种着各种树木,这时候贺余自豪的跳了出来,“圣人且看,咱们现在走的这条道种的是梅花树,东边种的是桃花树,南边种的是梨花树,西边种的是桂花树。这些花儿果子的,不光是好看,也能给村民们带来收益。”
  圣人放目一看,那一望无尽的梅花大道,简直美得他想要开口吟诗作赋……
  贺知春挑了挑眉,看了晋王一眼,论装门面,小哥哥你差远了啊!
  接下来让你知晓,什么叫拍圣人马屁的最高境界!


第324章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圣人正想着,就看到贺知春已经叫杨里正拿了笔墨纸砚来了,圣人那呼之欲出的诗欲,顿时找到了宣泄口,提笔一挥毫,写了一首。写完不够,又让那些才思敏捷的官员们,也上前来写上一首。
  贺知春心中无语,她一开始不明白,梅兰竹菊年年看,这些人怎么还能一见就诗兴大发。
  后来她觉得自己想明白了,你想啊,若是拿了个别的花,主家说来来来作首诗,丫的认都不认识是啥品种啊,还作诗?若是大家都作不出来岂不是尴尬了!
  梅兰竹菊就不一样了,咱们平日里就冥思苦想了几首,到时候主家说来来来作首诗,个个才思敏捷,倒背如流,佳作频出,岂不是雅致的美谈?
  贺知春觉得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她就不能看到一朵花,立马写出一首诗来!
  “阿爹与百官乡民共同吟诗作对,当真是一件风雅之事,这村中也有关于梅花的童谣,不若让那学上的村童,照着写下来,然后儿将大家今日吟的诗拓在碑上,也好让后人能够再现今日盛况。”
  圣人舒坦了,一不小心又要青史留名了,天宝这丫头,就是铺张浪费……
  百官舒坦了,一不小心又要文名远扬了,反正也不用某出银子……
  小杨村的百姓们激动了,天哪,他们村子要出名了,以后谁来看,蹲在村口收买路钱都要发啊!
  晋王扭头一看,嘴都要气歪了,贺知礼居然还在那里画圣人与民同乐图,他阿爹明明就是一个老头子了,哪里长得那么好看!你的眼睛里长了花吗?
  贺知春看了晋王一眼,看到没有?我可没有自己掏钱帮村民盖房子,也没有给他们买衣裳!
  圣人心情好,笑眯眯的问道:“这村子上还开了蒙学么?”
  贺知春点了点头,“这山上便有天道书院,学子众多。若是有那家贫的,可以来这蒙学中做夫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乃是双方都有益的好事。他们长大之后,也想为阿爹效力呢!”
  圣人哈哈大笑起来,他要是能够活那么久就好了啊!
  圣人说着,看到了贺知礼画的画,顿时惊为天人,“贺爱卿,你画得可真像!”
  百官伸头一看,喂,圣人过分了啊!这画上的人明明比你好看一百倍好吗?但骂完了又暗戳戳的去找自己,天!贺二郎,某能把自己扣下来回去当遗相,供子孙后代瞻仰不?
  某从来都不知晓自己长得这么俊朗啊!
  晋王也忍不住去找自己,一找到简直要气死了!为什么大家都美了一百倍,他却画得跟真人一模一样……这么一对比,就他最丑了啊!
  贺知春嘿嘿一笑,看到没有,比起你那么刻意,我这里那叫一个如沐春风,除了你,大家都舒坦了!你拍马屁只拍圣人一个,我一拍一群,还能特意漏掉一个!
  看完了梅花,圣人也同在晋王那里一样,四下里转了转,小杨村的房子也都是新盖的,但并不像之前看到的一样,整整齐齐大小一致。
  “圣人有些好奇,这是天宝给村里人盖的房子么?怎么大小不一,那么这些人不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么?”
  贺知春摇了摇头,“我怎么能给村民们盖房子呢?阿爹要我来长塘,是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我能够帮他们挖沟渠,修道路。但是建房子种田这种事,还得他们自己个来。不然的话,全天下的人都等着国家给他盖房子,给他们银子花,那怎么行呢?”
  “阿爹疼爱我,给我公主府不少厉害的泥瓦匠,我不过是让他们来帮了帮忙罢了,至于要盖多大的,就看他们自己有多少银钱,家中有多少人口,需要盖多大的才是。”
  圣人若有所思。
  一路上众人看了长塘的沟渠,又看了新开垦的大片荒地,这是贺知春打算来年栽种棉花的,然后便到了天道书院的脚下。
  这一站,众人又觉得有些恍如隔世起来。
  这里热闹非凡,简直如同到了坊市一般。
  那山脚之下,建的是整整齐齐的商铺,一个个都已经撩起旗帜。
  有卖笔墨纸砚的,有卖朝食的,还有卖成衣寝具等等,应有尽有。
  “这是天道书院的铺子,租给村民们,满足学子所需。”
  天道书院不可能只靠贺知春赚钱养着,它得自己个独立起来。因此需要自己的产业。而长塘长平两个县的百姓,光是靠着这个书院,都饿不死了。
  学子过来考书院,得要地方住吧?他们可以住民舍……
  县里这么多花果树,还有了圣人与众人的题词,慕名而来游人,远道的要住宿,近道的也的吃吃喝喝,顺便提溜点什么走吧……
  还有直接来小杨村拉货买布的。岳州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因为开了港口,人多了啊!
  圣人领着众臣顺着台阶一路登到山顶,两道亦是梅花香气扑鼻,一上来圣人差点儿没有掉下泪来。
  只见那书院的一面墙上,赫然画了六匹骏马,他走上前去,逐个的摸了摸,“这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还有飒露紫!这是阎爱卿画的?”
  这都是陪着圣人一道儿立下赫赫战功的六匹骏马,乃是他的心头之好,他在给自己修的陵墓面前,就雕刻了这样六匹骏马陪葬,承和十年的时候,丹青圣手阎二郎画过一次六骏图。
  阎二郎头皮有些发麻的站了出来,“圣人恕罪,实在是天宝公主同魏王诚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