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赵夫人又来找过于书燕,想与于书燕和好,希望于书燕还能将生意交给他们做。
于书燕怎么可能还与赵家做生意,叫汪良直接回复了,以后赵家不再是她的商户。
就在于书燕热衷着怎么做生意的时候,巴东郡有才子从京城回来了,是会试没有过的才子,这一次从京城回来,得到不少消息,听说秦公子在京城出尽了风头,会试虽说不是第一名解元,却是在京城里很受人敬重,反而第一名解元的杜志渊似乎像变了个人似的,与当年来他们巴东郡是完全不同。
那才子回来后这些话传开了,而话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秦公子受京城英国公看重,还有意将女儿许配给秦公子。
关于杜才子是解元一事也不及秦公子有可能娶了杨家女这一事令人震惊,原本那才子不庾县人,可是还是将这消息传到了庾县来。
那会儿于书燕正在于家布庄与几位夫人说着话,便是其中一位夫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出来的,她们只是想给于书燕提个醒儿。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于氏也着实傻的,为何在秦四公子去会试之前和离,不然如今的荣耀也是她的,眼下和离了,倒是好了京城里的贵女,看来秦四公子是不会外放为官的了,入士为官后,也必定是留在京城的。
只可惜了于东家这样的糟糠之妻,但凡当初能忍住,如今的于家也今非昔比了。
而于书燕听到这些话却是面色不改,仍旧陪着这些夫人们看布料,直到她们选到了满意的布料后才离去。
铺里没人的时候,于书燕在桌前坐下,好在今个儿父母不在铺里头,不然听了这个消息,该有多伤心,然而于书燕又想笑,父母总有一日会知道,她与秦楚和离了,秦楚要娶谁,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书燕搓了一把脸,让自己镇定起来,这就是她选择的路,离开秦楚,重新新生活,她好好的过自己小日子,任由秦楚是一个什么的富贵人生,皆与她没有半点关系。
只是傍晚的时候,从码头回来的石泉估计也知道了这事儿,一回来虽没有说什么话,却是很心疼的看了于书燕几眼。
赵家家主再次找到了汪管事,被汪管事很严肃的拒绝后,算是寻路无门了,不由得将于书燕给恨上了,与赵夫人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赵夫人见于东家如此绝情,于是说道:“我倒是听说那些贵夫人说,秦四公子此次去京城被英国公府看中,不日便要娶杨家女为妻,想来于氏也别想再也秦家复婚了,左右已经失势,不就一个商女,咱们家也不必怕她。”
赵家家主一听到夫人这么一说,便计上心来,说道:“要不你去打听一下胡家的情况,先前胡家与陈知州皆与于氏有过节,要是能从这儿挑拔一二,给于氏添点儿堵,我也是开心的。”
赵夫人一听,立即反应过来,左右不给他们做生意了,如此他们也不必给她什么面子,于是赵夫人便使了银子打探到了胡老夫人的行踪,而后她与胡老夫偶遇,私下见过胡老夫人后,赵夫人便开心的回了家,心想于氏敢做初一,她更敢做十五,就等着瞧吧,没有秦四公子庇护,一个无人撑门户的商女算得了什么。
胡老夫见过赵夫人后,立即给福城陈府去信一封,收到的信的正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陈君文,她收到她外祖母的信后,还有些疑惑,她已经有几年不去庾县了,庾县正是她的伤心之地,所以便是收到庾县的信,她也不是很高兴。
只是当她看到信里的内容,再想起最近巴东郡传的最多的是秦四公子要娶京城杨家女为妻的消息,陈君文却是忽然笑了,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啊,当年祸害她成这样,害她一辈子的耻辱,如今她也绝不会放过她的。
原本最是讨厌庾县的陈君文,这一次却是打算去往庾县,她一定要将当年之耻报复了回去。
当日陈君文便叫下人收拾了包袱,却是往庾县来了。
庾县于家布庄里,于书燕正在算数,便有任府的下人过来送帖子,原来是孙氏找她过去喝茶,想来孙氏听到了秦楚的消息,想来安慰她的吧。
第542章 庾县来了个陶公子
于书燕一收到请帖,也不好拒绝,于是将铺里的事交给父母,由石泉赶着马车往任府而去。
任府今日有宴,却不是大宴席,只是一群才子入府一聚,孙氏不必招待女眷。
于书燕从小侧门进入,一路熟门熟路的来到花园里,果然孙氏又在喂鱼,她看着池塘里的鱼,孙氏便给了她一把鱼食。
孙氏侧首看着于书燕,看到她今日穿着一身紫衣襦裙,不免感叹道:“书燕适全穿紫色的衣裳,这一身紫衣当真是好看,平素也得多出出门,没事儿可以来我的府上。”
于书燕笑了笑,将自己看了一眼,若不是来任府,她都不想穿着这广衣宽袖,她反而喜欢穿着轻松些。
孙氏随后看向鱼池说道:“如今庾县是要出名了,秦四公子中了会试,马上入士为官,来日要是点了状元或者榜眼,咱们庾县可就是大名气,想来齐知县最是高兴的,他的政迹上便能添上一笔。
于书燕陪着笑听着,她也不置可否,秦楚以前本就能中状元,这一次遇上了同为状元之才的杜志渊,能不能成是一回事,但是他出士为官了,而且得了杨家的亲睐,自是留京做官了。
孙氏却是说到这儿停了一下,而后看向于书燕,说道:“我今个儿叫你来,实则也想跟你说说,陈君文又来庾县了。”
孙氏看着于书燕,欲言又止的意思。
于书燕却是呆了呆,说道:“陈氏应该生下了两个孩子了吧。”
“对,听说那上门的婿很不受待见,前不久听福城的夫人传,陈氏的夫婿在外头养了外室,那外室被陈氏给生生折磨死,也只是这么传,不曾有证据,不然动私刑自是要吃牢饭的。”
孙氏却是为于书燕担忧,如今于书燕没有秦家的庇护,恐怕这一次陈氏是为了于书燕回来的,当年能吃下这么一个大亏,这恨意难消。
于书燕也听明白了孙氏的意思,她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平素很少与这些贵夫人们交往,自然也管不到我头上来,再说有些事情做多了,也会露出马脚,陈家也经不得这般折腾。”
连任两期了还不曾调任,也是有原因的,如若再这样下去,官途也不会太顺利。
孙氏却是叹了口气,说道:“书燕想得通透就好,避着一点儿总是好的。”
两人正说着话儿,此时任府的管事便进来了,他上前向孙氏禀报道:“禀夫人,胡老夫人来了。”
孙氏很有些意外,今个儿前院只有一群才子们聚宴,还是孙氏的儿子在打理,这后院并没有招待贵夫人们,胡老夫人为何忽然过来?
孙氏很快看向了于书燕,于书燕也立即明白了,指不定是冲着她来的。
孙氏问道:“你要不要过去会会?”
“也好,左右会撞上。”
于是于书燕陪在孙氏身边去了正堂。
正堂内,胡老夫人一身盘金彩绣云幅寿字纹褙子,头上金镶玉抹额,手里拿着一串念珠,眉眸看着慈祥无比。
此时胡老夫人看着身边坐着的外孙女陈君文,而后说道:“文儿许久不曾来庾县,想来也出来放轻放轻一下。”
陈君文自是不会说出自己前来的目的,于是一脸甜笑的点头,胡老夫人最是喜欢外孙女的懂事,看到这个笑容,心都化了。
这会儿于书燕跟着孙氏一同进来了,才进来,她便感觉到有人注视着自己,于是于书燕抬头看去,正好对上陈君文的意味不明的眼神,还当真是巧了,今个儿陈君文穿的居然也是一身紫衣,陈君文许是有些心宽体胖,没了当年的妖绕,却是胖了不少。
于书燕跟着孙氏来到胡老夫人面前,她也朝胡老夫人福了一礼,胡老夫人却是连个眼神都不曾给她,于书燕也不以为意。
随着孙氏在堂前坐下,胡老夫人到这会儿才看了于书燕一脸,看到她倒是越来越是漂亮了,此女如今没了秦家的庇护,便是什么也不是的商户罢了,很是不以为意。
胡老夫人与孙氏说起这一次才子宴,已经乡试,又要出成绩了,想来这些才子们又有不少会中举的。
于是两人说着说着,说到了庾县今年个年初来的一位大户之家,便是陶家之子陶子宁此人,陶家是京城里的世家,但祖籍在庾县,那家中唯一儿子陶子宁今年弱冠之年,正要参加乡试,年初来的,在庾县可是很有名气。
于书燕一听到两人聊到陶子宁,她便是呆了呆,这位前一世在京城也是风云人物啊,当年她还没有到会试之年便死了,若是没死,想来陶子宁必能中状元了。
陶家祖籍庾县,陶子宁正是今年回来乡试的,中了解元,回京后,便在京城非常有才气,还未入士,他的诗作便得皇上欣赏了,她也曾在秦楚那儿听说过上给的名气,尤其因为是同乡,她便记住了。
眼下胡老夫人过来,说起这位陶子宁,便想着乘着陶公子在时,在庾县贵圈里介绍一位贵女嫁给他,不管是妾室也是可以的,毕竟陶家家主可是离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
孙氏一听,倒觉得有意思了,左右她家是没有这适龄的女儿,说起来胡家正好有一位,胡老夫不会是想将自己家的孙女嫁给陶家为妾去吧。
胡老夫人虽没说明是哪位贵女,孙氏却是看了出来,她笑了笑,说道:“老夫人说的是呢,肥水不流外人田,陶家如此显贵,又是京城世家,书香门第,能嫁入陶家那可是福气,只是我瞧着那陶公子来了庾县多月,不近女色,只管看书,结识文人雅士,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胡老夫人不以为意,说道:“以前陶公子要读书,如今乡试过后,正等着结果,这会儿各家请宴,不就有机会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家那不成器的儿子说过,陶公子在京城里似乎也正要说亲事了,想来不会在这会儿在庾县纳妾呢,都说京城贵女高贵无比,恐怕容不下。”
第543章 受胡家邀请
孙氏这人也是直性子,她心里看不上胡家女,明明商户出身,还当自己是权贵世家,也不看看人家陶家的显贵,便是嫁入陶家为妾都不够格。
胡老夫人一听,却是不高兴了。
“任夫人说的对,不过事在人为啦,我今个儿来便是与任夫人商量此事的,今日才子入任认聚宴,改日我胡家请宴,不知任府会不会带着爱子参加呢?”
孙氏一听,原来是想借着任府的名头将陶公子请去宴席,胡老夫人倒是好算计,孙氏笑而不语。
旁边的陈君文便开了口,“外祖母,到时咱们家派来请帖,想来任夫人必会前来的。”
陈君文说这话的时候看向孙氏,孙氏有些牙痛,以前陈氏来庾县,害得庾县不少夫人不得不巴结于她,巴结这个贵女,没有别的好处,就是不巴结反而被她报复,巴结了也不过就涨了她的虚荣心罢了。
孙氏淡淡一笑,只说道:“下次我会去,只是我家犬子,恐怕是这个功夫,我夫君许是要送他出门游学,此去多日方归。”
胡老夫人一听,心想着也不定非得要任府的公子前去,只要任府表个意思就行,再说他们胡家也出了一个能耐的孙子,也是举人的身份。
胡老夫人只好客套的应下,而后又与孙氏聊着天。
于书燕听着两人说话就觉得很尴尬,根本没有什么可说的,非要在一起套近乎,旁边的陈君文却总是朝她看来,一看到她便是眼神意味不明,看来这一次她来庾县是针对自己的,自己得万般小心才好。
正在于书燕开小差的时候,陈君文忽然开口,“秦四夫人,哦,不,于姑娘若是有时间,也一同来吧。”
“没时间。”
于书燕很快开口,陈君文差一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她凤眸一冷,笑道:“于姑娘说笑呢,我说你有时间应该就有的,对不对,毕竟这庾县的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外祖母,你觉得呢?”
先前陈君文帮了胡老夫人解围,眼下胡老夫人立即帮着这个外孙女解围了,于是看着于书燕说道:“于姑娘也一并来吧,到时我胡家会派来请帖。”
于书燕面色淡淡,还要拒绝时,孙氏却在桌下碰了一下她的手,率先开口,代于书燕应下了这帖子,到时必定去了。
胡老夫人很满意,陈君文却是笑得开心,眼神将于书燕上下打量一眼,而后说道:“于姑娘倒是越来越漂亮了,如今咱们二人穿着同样的衣裳,我却是不如你的。”
于书燕只觉得这话锋儿不对,只是她也没有必要讨好这样的女人,为了不得罪狠了,于是不开口吧。
孙氏却是接话解围,“陈姑娘说笑了,陈姑娘可是咱们巴东郡的贵女,无人能比的。”
陈君文哈哈大笑,“夫人真会说话。”
就在这会儿前头的管家过来,向孙氏禀报,前头的才子聚会已经结束,家主的意思是让夫人去前头应付一下。
于是孙氏起身,胡老夫与陈要告辞了,于书燕也准备回去了,孙氏也不再留,便与他们一同出了堂前,往院外去,孙氏看到于书燕要往小侧门去,于是说道:“你先跟着我去前头看看,而后我送你出门。”
孙氏不想于书燕在胡家祖孙面前落下风,如果她今个儿从小侧门出去,还不得胡家人笑话,以前嫁给秦家的时候,于书燕是秦四公子的正夫人,借着秦四公子的名头,她是走大门的。
孙氏对于书燕用心良苦,于书燕不分拂了她的意,便与孙氏走到了一起,朝前堂去。
胡老夫人侧首看了于书燕一眼,眼神里似有嘲笑,于书燕当没有看到。
一行人到了前堂,胡老夫人是故意走得慢些的,特意站在孙氏的面前,想看看那陶公子长什么模样,毕竟是妇人,平素也不与这些才子们打交道,知道陶公子显贵,是位贵子,却是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
于书燕前一世知道有这么一位风云人物,却是不知他长什么模样,也没有什么好奇的。
而此时前院的才子们,正好从正堂里出来,与胡耀走在一起的正是任府二公子,还有鼎鼎有名的陶公子,陶公子今个儿听说胡耀曾做美人赋,庾县第一美人姓于,赋做得很好,他很感兴趣,至于真正的美人儿,他并不在乎。
这小小的庾县能出什么样的美人呢?哪及那京城里的贵女,京城世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个个都长相极好,不管是贵子还是贵女,皆是上上之姿。
而且从小不分男女都识得字,女子待字闺中之时,便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娶这样的女子,与她说话是不会费劲儿的,她们就像解语花,不仅能与夫君聊诗赋,还能一同做画,一同抚琴,更是一同下棋。
在京城长大的陶子宁便是这么认为的,京城美人不少,既是美人儿,还能是解语花的美人儿更是多,他来庾县多日,也只有胡公子还合他的性子,于是与他交好,与他吟讨作对,倒也不无聊,偶有意外之喜。
这胡耀做的那一篇美人赋尤其得他喜欢,此时一行才子们又聊到这美人赋 来,陶子宁便说道:“胡兄,你对一位已婚的妇人写下此赋,不太好吧,莫不是这妇人美若天仙不成?”
胡耀 听到这话,脑中不由得想起于氏的美貌,她成婚多年,不但没有变丑变胖,反而越发丰润美貌起来,何况如今已经是和离了,为何不能写赋,他现在还想写篇赋,她的美貌总能带给他灵感。
旁边的任二公子立即说道:“陶兄有所不知,这位于氏已经和离,极具个性,本是嫁给秦四公子,人家入京赶考,已经中得会试,不日入士为官,怎么说她就能成为官夫人了,她倒是好,竟然在夫君赶考前和离了,倒是一位有骨气的女子,就是不知道她为何对那功名如此不动心。”
旁边也有才子陆续开口,说起秦四公子与那风月馆的女子相好一事,这事儿的确不少人都知道,原先他们这一群才子也跟着去过风月馆的,秦四公子的确对那风月馆的女子动了真情。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因为胡耀向着于氏,于是这些言论也都向着了于氏,俨然于氏是受害者,是糟糠之妻。
第544章 于是被人看上
陶子宁一听,却是皱眉,“男儿娶妻娶贤,如我等之辈,偶有在外头风流之时,身为妻子该引导指正,而不是过激的想去和离,此女瞧着不简单。”
话是这么说,胡耀却是向着于氏的,当然秦楚也是他的好朋友,于是笑了笑,“咱们不聊这个,只聊美人儿,于氏是咱们庾县的美人无可厚非,至于京城里的美人儿,待我与任兄游学时前去瞧瞧,届时陶兄可别忘记了咱们哦。”
二人说是游学,实则游山玩水,各家家中都有不少钱,到时游历到京城,自也是吃喝玩乐的心思,他们都不打算去会试,也有自知之明。
陶子宁哈哈大笑,“自是盼着各位前去的。”
这一次陶子宁回祖籍赶考,老宅比较陈旧,胡耀和任二公子二话不说便帮着陶家修缮一番,陶子宁住了快一年,在里头还算舒服。
一行人走出来,陶子宁正是春风得意,一身锦衣袍服,当真是玉面郎君,极为俊朗阳光,在才子当中倒是很显眼。
只是待他们来到外头时,就看到前头站着几位妇人,其中有位身姿娇美的妇人却是侧着身子站着的,前头还有个孙夫人将之挡了一半。
陶子宁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紫衣身影,他眼神盯着那玲珑有致的身段,双眸微微一眯,再看此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