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氏坐在一旁,便说起桌上的菜色,听说有海鲜是从远处运来的,不太新鲜了,颇有些遗憾。
一顿饭吃完,便有任府下人送来插食,于是坐在一起看着击鞠赛,说话的人少了,于书燕才小声开口,想来先前孙氏也在王氏面前提及过,于书燕才提起婆母的过错,王氏便摆手,笑看着于书燕,“书燕不必记着,此事也不必再提了,事后我也想了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以后既是给书燕请帖,那自然也有他们一份的。”
于书燕松了口气,瞧着一提起此事,王氏神色便暗淡下来,想来这事儿便让王氏想起家中那位表妹小妾了,若是外头随意看中的女子为妾,王氏还能拿捏住对方,偏生这位小妾是齐家的表亲,又与齐知县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王氏是拿着没办法的。
虽说王氏是下嫁,堂堂一个京城贵女嫁给贫寒出身的齐知县,若是王氏手段够硬,其实是可以拿捏的,偏生齐知县尤其孝顺,齐老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王氏抓不住丈夫,那只好隐忍了。
于书燕听到这话便也不再多语,想来回去后必要跟婆母说说这事儿,以后知县府的宴席还是不要出席的好,不求巴接了,只求无过便好,毕竟以后去知县府上,便会遇上那妾室。
王氏没想下场玩球,于是她们也就都不下场了,在马场赌了几局赛,有输有赢,倒是也玩得开心。
于书燕陪在王氏和孙氏身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这时王氏忽然开口,小声说道:“京里头出了一件大事,宫中阮贵妃薨了,皇上都有小半个月没有上早朝,京城里都传开了,只是咱们这小地方还不曾传来。”
王氏是京城贵女,她自是知道一些他们地方上的人不知道的事,王氏故意说出这个消息也有些傲气的,果然这个消息震慑住了孙氏和于书燕。
那边各位贵夫人坐得远些,王氏的声音却是极小,显然也不想跟别人说起这事儿,只是想说给两人听听而已。
第320章 四弟妹会做饭?
不过宫里没有了一位贵妃娘娘,还是皇上万般宠爱的妃子,连着小半个月都不愿意上早朝,显然伤痛到了极点,到时过不了几日,这个消息也会传到各地州郡县,她们这偏远的巴东郡百姓也会知道。
不管贵妃出了什么事,百姓们听听也就算了,只要不换了天下之主,百姓能安居乐业,其他的事贫民百姓是不会关注的。
孙氏惊讶是想着阮贵妃风华犹在,却年纪轻轻便薨了,这当中怕是有不少事情呢。
于书燕惊讶是,阮贵妃可是周寅的母亲,他母亲没了,那周寅岂不是要难过了,这个消息想来不是年前传入巴东郡便会年后初传回巴东郡,左右周寅都会气上一场,也不知他会不会因此而生了别的心思。
前一世在阮贵妃还没有出事前他便开始行动了,随即母妃没了,他的行踪又暴露了,最后听到母妃的消息赶回京城时被流寇所杀,这一世却完全不同。
周寅一直在他们家中,也不曾联络各方势力,或是借着盛大儒的影响结交地方官员,他甚至很是低调隐忍,就折伏在她家中做了她的二哥。
如今阮贵妃薨了,周寅会不会又像前一世一样不管不顾的暴露出自己的身份呢?
于书燕思及此,便心中不平静,一定要救下周寅,不仅他是七皇子,便是他最近对她的照顾,她也不能看着他去送死。
孙氏缓过神来,忍不住惊疑不定的问道:“京城不会出乱子吧?”
王氏摇头,“乱不了,还有皇后在呢,且不说旁的,皇上不日也会早朝的,不过是死了一个妃子罢了。”
孙氏拍了拍胸口,“天佑我大离,百姓多希望国泰民安。”
于是两人说起了京城里的一些小事,却都不及阮贵妃薨了令人震惊,于书燕这一下不怎么搭话了,她全程沉默着,此事她要不要告诉周寅,还是等着周寅知道后再相劝,她都得好好想想再说。
从任府宴席上回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于书燕骑着马在半路遇上了秦楚,秦楚许是下了课后便来接她的,这一条路隔着城里不远,她又走熟悉了,倒不觉得什么,秦楚却总是担忧着她。
夫妻两人走在官道上,前后都没有看到人,于书燕忍不住开口,将今日听到的消息告诉了秦楚,秦楚面色凝重起来,坐在高头大马之上,眼神看着前方,许久方说道:“贵妃过世与咱们有什么关系?”
于书燕一听也恍然大悟,看把她给急糊涂了,秦楚又不是重生的,他怎会知道周寅与阮贵妃的关系,再说眼下周寅的化名还是周余呢,她怎么急匆匆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秦楚,她是下意识的把秦楚当成了前一世的秦楚,必能想出法子来,好在她没有多话,不然她重生归来的事就要被揭破了。
于书燕打了个哈哈转移话题,秦楚却是意味深长的看了媳妇一眼,他先前也在盘算着这阮贵妃过世的时间,这一世却是比前一世提前了些,也不知中间出了什么样的事,但是阮贵妃还是不能保住,历史总是毫不留情的跟前世一模一样的发展了下去。
眼下他要护住的却是七皇子周寅,如果他和书燕能将七皇子周寅的性命留住,那么就可以证明,他们是可以改变历史的,那他是不是晚三年出士,便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再诛连九族,受剐刑。
秦楚看着一直在掩饰的媳妇,也没有揭破她,当做什么也不知道,也将周寅当成了普通人周余。
夫妻两人回到柳树街,于书燕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去厨房里打热水,果然她回来晚了,厨房里的热水也没有了,这会儿她只好自己烧水,好在院里两位嫂子都回屋里休息了,院里很安静。
于书燕先前听了那震惊的消息导致她也没有心思吃什么,这会儿难免肚子饿了,秦楚为了去接她,也没有吃饭,大嫂做饭不如二嫂,会想着家里还有人没回来,便会留些饭食在灶台上,可是大嫂不会,这会儿灶台前空空的。
于书燕便挽起袖子准备做两碗肉汤面吃了算了。
秦楚自是知道自家媳妇会做饭的,他也不点破,回堂前坐下想想该怎么救下周寅的事。
而于书燕却在厨房里切了肉,找了葱和蒜,还有坛子里的酸红辣椒,她便开始热锅下油,放入调料翻炒,很快厨房里传来香味儿,于书燕手法熟稔的将肉丝倒入油锅里翻炒,煸出一丝油来,有了香味儿便放了水,接着盖上盖子。
于书燕蹲在灶前烧火,看着祸里的热气往上冒,待水滚了,她放下面条,肉汤面做好,那酸酸辣辣的滋味儿倒是很美味,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便端着两碗面去了堂房。
而就在她前脚刚走,那厨房外的门窗处却站着史秋英,她此时倒是没有抱着孩子,却是一脸呆呆地看着厨房里,闻着比大嫂炒的菜还香的味道,她便彻底愣住,四弟妹会做饭,不但会做饭,做的饭菜跟二嫂有得一拼。
那先前四弟妹连洗个碗都要夸张的将碗砸坏的,烧火也能将婆母的眉毛给烧了,这是为何?
史秋英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样熟稔的手法,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所以四弟妹一直都会做饭,这个消息要是婆母和大嫂知道了,不知会闹成哪般。
然而这个念头也只在史秋英的脑中转了一圈,她便摇了摇头,先前四弟妹还给生哥儿费了二百两银子,又很是看重生哥儿,最近还给生哥儿打了一把长命锁,又做了不少漂亮的衣裳。
再想起四弟那警告的言语,史秋英决定还是不要说出去好了,反正家里做饭的也轮不到她,都是大嫂或者二嫂所为,她又何必做这坏人。
史秋英离开窗边,回了屋。
于书燕夫妻两人吃完面,她便又在厨房里烧了热水,夫妻两人洗漱干净后便躺下休息了,倒也安生。
第321章 准备过年
第二日送走秦楚,于书燕也准备出门,不过在出门前她得跟俞氏好好说说,关于以后齐家宴席一事,一但真有去的情况下也得万般小心注意的。
于书燕来到屋里见到俞氏,俞氏又在做衣裳,仍然又是给她四儿做的了,她做得仔细,一针一线很是小心翼翼,穿在身上也是极为有型,基本秦楚的衣裳都是出自他亲娘之手。
于书燕在俞氏身边坐下,俞氏也没有停下手中活计,只淡淡开口,“可是有事儿?”
“娘,我昨日参加任府的宴席,见到了知县夫人。”
于书燕还是坦白说了。
俞氏却像是知道似的,她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
她知道?于书燕似乎没有告诉谁,算了,眼下要说的不是追究为什么知道的,于是于书燕将知县夫人所说的话说给了俞氏听,这一下俞氏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眼神看向老四媳妇。
“知县夫人当真这么说的?以后准许我们前去参加府宴?”
俞氏看着她,于书燕点头。
“娘,知县夫人那日许是气着了,但内心还是清楚的,只是以后任府的宴席还是少去的好。”
“以后任府的宴席不到迫不得已,我不会再去,事后我也想过的,想来不少夫人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不求高攀,也但求无过便好,不管是得罪知县夫人还是得罪了那位贵妾,都不是好事。”
俞氏一脸坦然的说出来,于书燕听后还有些错愕,原来婆母也是知道这个中的机锋,既然婆母这么想,她也便放心了。
于书燕从俞氏房中出来,在外头便遇上了大嫂毛氏,毛氏朝她看了一眼,却并不说话。
于书燕也没有心思搭理她,便径直出了门。
毛氏进入屋内,俞氏便交代道:“家里人也该要回城里来了,昨个儿派人送了信,过了腊八他们便过来,老大媳妇从那盒子里拿上五两银子,多置办些吃食,以备不时之需。”
“诶。”
毛氏应下,便来到桌前打开盒子,就见里头还有数十两银子,也不知婆母手中的银子是怎么来的,想来多半是以前存着的,这一次带来了城里,平素他们向来节约,今年入秋又有了收成,卖了粮食,便能赚下不少银子了。
毛氏的手不知不觉摸到了那块大些的银子,但还是犹豫着将手缩回,拿了五两碎银子后将盒子盖上,接着收起银子,便出门置办东西去了。
第二日秦家人全部回了城里,村里的院子收拾好了,吕二丫又是个勤快的,倒是利索,留着那村里的三丫头帮忙照看一下,时不时的回院里去收拾一下,以后回村里也方便。
不过吕二丫这一次回城后,当她看到城里这两进的院子,以及这清幽的柳树街,她便动了心思,她也要像大嫂和三弟妹四弟妹一样留在城里生活,她才不回去喂牛喂马,还得砍柴做饭,留在城里多舒服啊。
为此吕二丫一回到城里的院里便抢着做事,先是将院里院外扫了一遍,又抢着做饭,毛氏正愁着做饭辛苦,这大冷天的,还得洗衣做饭,她的手都要受不住了,如今有个勤快的二弟妹过来,高兴坏了。
吕二丫只盼着自己在城里也是有用的,便因此而留下,相较于村里,城里的这点活计算什么。
俞氏将一家人召集在堂前,便说起了家里的情况,这一次生哥儿去了一趟永安寺后便活泼多了,也不会夜哭了,人都长得胖了些。
只是这一趟永安寺花费的银子,俞氏也一并说了,至于卖田地的事,她自是暂且没说,打算私下里与丈夫商量着去,待丈夫同意了再说,毕竟这些田地可是丈夫秦有富的根本,丈夫一向看重田地,也是泥腿子出身,对自家田地有一定的感情,想要这么卖了,怕是会难受。
一家人在一起倒是吃到了久违的二嫂炒的菜,味道果然好,同样的菜从吕二丫的手里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便是俞氏也忍不住多吃了碗饭,于书燕也是吃饱了。
一家人吃过饭后便在院里转了转,瞧这城里两进院子就是与村里的不同,便是围墙也比村里头的高,跟他们家建的一样高,如此也免得与邻居之间产生隔阂。
瞧着城里的日子是不错的,秦有富倒也看得出来一家人都想住在城里,可是他们这么住在了城里,也不可能就这么坐吃山空,得想法子做些事情,于是秦有富便吩咐三个儿子明个儿便上街寻事儿做去,秦家有三不做,不做富户家的下人,不做生意,不做坏事,要寻来的事情也必定是光明正大的。
接连几日,秦家三兄弟在外头闲逛,寻了几日的事,最后只有秦乐寻到了一份差事,却是接了街头挂灯笼和贴对联的差事,那是官衙里的差事,却因衙里差兵太少,做不过来,年底了,庾县城里内外都是喜气洋洋,各街头牌坊都要挂上红灯笼,还有两边树木也要修整。
至于贴对联,那更是要会识字的来,秦乐识得一些字,他被选上了,他顺势还推荐了二哥帮着修整官道两边的树木,以及兄弟两人包下这些活计,年前做完,便能得到三十两银子。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放在村里头,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秦家终于在城里有名气,这么好的差事可不是普通人能接得了手。
要是放在以前的秦乐,也自是不敢上前打探,可自从他在史家的铺里做过生意后,胆子练大了,口才也练好了,秦家人本来就聪明。
秦乐更是脑子灵活,他借着四弟的名头,便与差兵攀谈上了,原先说是做个帮手,没想人家将整个差事交给他,就两兄弟做事,时间的确紧迫了些,可是秦家兄弟向来勤快,做事也麻利,两兄弟要是做不完,便晚上也帮个手,左右在家里呆着也是闲着。
老二老三寻到了事做,老大却守在了家里,老大庄户出身,嘴巴子笨,不像秦乐那般敢出口相问,于是寻了几日都不曾寻到差事,便闲在家中,家里人虽没说什么,但秦安却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身为大哥还不如两位弟弟,那怎么行。
第322章 贪了银子
于是秦安又上街头寻事做,正好那书铺里缺个人手,秦安也识得几个字,字不多,却也让书铺里东家欢喜,毕竟想要寻个识字的人着实太难了。
秦安帮人家卖笔墨,倒也是高雅之事,秦家两老的也没有反对,可是这工钱却是少,一天下来才二十文的工钱,做到年底都不到一两银子,哪及二房三房赚钱,毛氏知道后却是反对。
秦安颇有些不高兴,“在外头做苦力,也不过十文一天,我如今卖笔墨,还能在铺里看看书,如此轻松的活计,二十文一日的工钱已经是高的了。”
毛氏气得不说话了,瞧着丈夫是铁了心了,可惜赚那么一点儿银子,她原本想落下一点儿给娘家送去过年的也不成了。
秦安这人实在,又很是负责,他识得的那一点字也是四弟所教,家中的人必须学会一些常见字,一是怕别人讹骗,二是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然而便是这样的浅显在这书铺里也算是最会识字的伙计。
秦安发现在这城里,一但识字便能寻到事情做,比在村里呆着好赚的多,于是秦安便乘着这些日子做工也接着开始翻看这些书集,他不认得的字,便记在心里,回来问四弟,不识的字的,不明白的意思,他便闲着无事将全部记入脑中,回来后拿根树枝在地上写上一遍,再一一识全。
不知不觉,秦安反而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不但能赚到轻松的工钱,还可以免费看不少的书。
然而毛氏看着丈夫一向粗鲁的只会下地干活的泥腿子,眼下却读起书来,年纪一大把,莫不是还想去科考?
毛氏却是能识不少字,不但识字,她还能做出诗词出来,只是学识有限,诗词也不是很惊艳,然而放在女眷中 ,这已经算是最厉害的了。
于书燕忙着年底的生意,越接近年关,买布料的客人就多了,街头过年的气氛越浓,一年下来舍不得花销的百姓也都跟着舍得了,扯新布做新衣,上街买零食等。
于书燕的客栈里最近也是住满了客人,许是往来的船多了,上岸的人多了些,倒是顺势的还能多赚下银子。
黎劲带着护卫回来了,又赚了一笔银子,关九的船队怕是得明年才能过来,年前不必再出门,城郊养着的苦力与车队,也可以休整一下。
于书燕这几日正好算出这一季的盈利,她开始给这些管事的分红利,也好让他们回去过一个好年。
县学也放假了,秦楚在家里写对联,留待过年时节贴。
秦家院里一切家务全部被勤快的二嫂做了,毛氏却是陪在俞氏身边做针线活,家中所有人都要做上新衣,唯独老四却做了两套,说是过年后要去福城给师父师娘拜年,可不能寒碜。
反而整个院里闲下来的却是秦有富了,他先是坐在花园中的凉亭中,后来坐在前院的石阶上,最后无聊到极点,他从村里弄来竹子,没事便编起竹凳竹椅竹筐。
秦有富这手艺虽说多年不做,手却并不生,反而编出来的东西很是好看,也耐用。
于是秦有富挑着这些东西去西市拿去卖,他年轻的时候没少干过,家业也是这么一份一份挣出来的,俞氏不太喜欢丈夫上街卖这些,家中也不缺这一点,可是看到他无聊的样子,便也没有多说。
一日卖下来,秦有富竟然是赚下了五十文,他来了劲,想不到城里还挺好卖的,他看到花园里凉亭里有石凳石桌,他没事便编了竹桌子和配套的椅子,桌面上织了花样,刷上桐油后,倒是很耐看,而且不划手,送去市场卖,很快被人买走,秦有富终于不闲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