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后守则-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淑妃笑道:“看娘娘说的,娘娘在这,臣妾哪有这个胆子欺负国舅夫人,臣妾可要惶恐得跪下来请罪了。”
    又故意笑问徐蕴娘道:“国舅夫人,你来说说,本宫欺负了你没?”
    徐蕴娘低着头浅笑道:“娘娘厚爱仁善,不然不会为难臣妇。”
    淑妃又指着她对林嫤道:“听到没,臣妇可没有为难国舅夫人。”
    贤妃则笑道:“你这样问人家,你就是为难了,难道人家还敢说是不成。”
    徐蕴娘浅笑不说话。(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续弦(收藏2450的加更)
    
    徐蕴娘在长坤宫留了有大半个时辰,直到林承正回来接徐蕴娘,林嫤让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给她和林家其余人的赏赐交给了徐蕴娘,然后让穆清送他们出宫。
    崔贤妃、胡淑妃、王婕妤和太子妃等人自然也都有赏赐。
    太子妃颇为喜欢徐蕴娘,赏了她一支鸾凤簪子,笑着拉起她的手道:“以后常进宫来,陪母后和我说说话。”
    徐蕴娘浅笑着道是。
    徐蕴娘和林承正刚出了长坤宫门口,便有昭阳宫的宫人将他们拦了下来,声称昭仪娘娘想见一见国舅夫人。
    但被穆清拦了下来。
    徐蕴娘和林承正顺顺利利的出了宫,回到武国公府,先去给庄氏请安。
    庄氏笑着拉过徐蕴娘的手,问道:“如何,宫里没有人为难你吧?”
    庄氏担忧的是吴昭仪会故意为难。
    徐蕴娘笑着道:“皇后娘娘很和善,还见了贤妃娘娘、淑妃娘娘、王婕妤和太子妃殿下,几位娘娘都是宽厚和善的人,还赏了儿媳东西。儿媳不曾见到昭仪娘娘和其他几位娘娘。”
    她并没将吴昭仪差点将她请过去的事说出来。
    庄氏放心下来,道:“这就好。”又道:“走吧,带你去认亲吧,大家就等着你们了。”
    林家的本家在西北,留在京城的族人不多。
    徐蕴娘的记性好,一个一个认过去也能记住。
    对长辈要送上自己的针线,然后长辈会有所赏赐,对小辈也要送上见面礼。
    等论到林成良的时候,林成良笑嘻嘻的道:“哥,祝你和嫂子百年好合,三年抱两。有了嫂子,*苦短,你以后就不用每天再早起管我练剑了,你要好好陪着嫂子。”
    天知道,他这几天被兄长管得那叫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不过就是练剑松懈了一点,结果被逼得每天卯时(凌晨五点)不到就起床练剑,简直比父亲还严厉。
    林承正还喜欢以身作则,他多早起就陪着他多早起一起练,他连偷个懒都不行。
    结果林承良话还没说完,脑袋上直接被兄长拍了一巴掌,林承良佯痛,抱着脑袋哇哇直叫。
    庄氏看着他道:“你也不用着急,你哥哥成了亲,娘就可以给你相看亲事了。你性子跟野马似的,以后让你媳妇好好管着你。”
    林承良:“……”
    林承良比林承正小了两岁,今年十六。不过他的生辰在冬天,所以也只是虚岁十六。
    林承良看着庄氏,红着脸有些不满的低声道:“我才不着急!”他才不要让个女人管着。
    林婠看着脸红的哥哥捂着嘴笑了起来。
    然后庄氏又看向林婠,道:“你也差不多了,等你七哥的婚事定下来,最迟明年,也可以给你相看人家了。”
    林婠:“……”
    这下轮到林承鸿哈哈的笑起来了。
    林婠捂着自己羞红的脸,跺着脚道:“娘。”然后转过头去,一副害羞不想理人的模样。
    庄氏笑了起来,低头看着只有五岁小豆丁大的林承鸿。
    林承鸿对上庄氏的目光,不敢笑了,连忙躲到了林承良身后,嚷着道:“娘,我不要娶媳妇!”
    结果逗得屋里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
    庄氏摇摇头,遗憾道:“你想娶还娶不了呢,你得要多等好几年。”
    庄氏突然又感慨了起来,道:“真快啊,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
    而此时在宫里,穆清一边帮林嫤拆着珠钗一边笑着道:“看国舅夫人的性子,倒是个聪慧的,也落落大方,与国舅爷相处得也好,娘娘可以放心下来了。”
    林嫤笑了起来,道:“的确是个好姑娘,母亲也喜欢她。”
    穆清顿了一下,接着又不得不提起道:“娘娘,越国公世子的续弦的人选也定下来了。”
    林嫤心里咯噔了一下,顿了好一会,才问道:“是哪一家?”
    穆清道:“是礼部尚书耿大人的嫡女,准备下个月就过小定,婚期定在八月。”
    林嫤有些意外道:“礼部尚书的嫡女,耿家怎么愿意让嫡女嫁给窦遇做续弦?”
    礼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员,越国公府门第再高,窦遇再好,但也娶的是续弦,何况还已经有了晟郎这个嫡子。尚书的嫡千金,嫁到高门里面做原配也做得。
    林嫤又问道:“祖母和大伯母同意吗?”
    窦遇的继室家世过高,家世高眼光和心自然也高,她有些担心晟郎。
    穆清道:“越国公夫人倒是问过林家的意见,但毕竟是越国公府娶媳妇,何况耿小姐品行并无劣迹,林家也不好干预太多。”
    林嫤叹了一口气。
    穆清又安慰她道:“娘娘放心,越国公夫人和越国公世子比娘娘更疼爱晟少爷和娉小姐,既然定下了耿家的小姐,必然是认真考虑过的。”
    林嫤道:“希望如此吧?”
    正说着,珺公主在屋里醒了。
    珺公主有些起床气,醒来后必要哭着找母后。
    奶娘抱着她出来,林嫤伸着手道:“给本宫吧。”
    珺公主一到了林嫤手里,看清楚是母后,哭声才渐渐停止,一双眼睛雾气朦胧的,整个人靠在林嫤怀里,可怜得很。
    林嫤亲了亲她,将她抱起来换了个舒服的位置,然后对着仍还啜泣不止的珺公主道:“怎么这般爱哭。”
    珺公主和瑞公主的性子完全是连个极端,瑞公主小时候爱闹却不爱哭,一个月也哭不上三回。
    而珺公主倒是安静得很,但却爱哭,每天必要哭上三回。
    穆清笑着道:“奴婢看珺公主也就在要找娘娘的时候才会哭,其他时候都是乖得很。”
    瑞公主小时候是谁逗她都乐呵得很,自己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开心,珺公主却有些依赖皇后。
    林嫤听着则笑了笑,摸了摸珺公主的脑袋,道:“母后不是在这里吗?”
    珺公主像是听懂了一样,在林嫤怀里动了动,蹭了蹭,但却十分乖巧安静。
    林嫤又道:“睡了半天,大概会饿了。”又吩咐奶娘道:“你让人将小厨房里的鸡蛋羹端上来。”
    奶娘笑着道:“不如让奴婢用奶水喂小公主?”
    林嫤眼睛冷冷的撇了她一眼。
    奶娘连忙道:“是,奴婢这就去。”
    正说着,皇帝牵着瑞公主从外面走进来,瑞公主手里拿了一朵大芍药花,蹦蹦跳跳的,笑嘻嘻的正跟皇帝说着什么。
    见到林嫤怀里的珺公主,甩开皇帝的手跑过来,笑着对珺公主道:“珺公主,你醒了,你看,我和父皇去摘花了。”
    珺公主看了她一眼,然后伸手抓了她手里的花,将花瓣都扯了下来。
    瑞公主又连忙将她的手拿开,哎呀哎呀的道:“这个不是给你的,这个是给母后的,我特意挑的,最大最漂亮的花。”(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邀功
    
    珺公主将花扯下来后,却是要放到嘴里吃。
    瑞公主连忙掰开她肉肉的小手掌,一边碎碎念道:“不能吃,这个是不能吃的,你要是饿了,让奶娘给你吃奶啊。”
    珺公主起先不肯打开手掌,奈何力气没有瑞公主大,最后花还是被拿走了,珺公主一看,嘴巴一扁,又“哇哇”的哭了起来。
    瑞公主最怕珺公主哭了,一副大人的模样无奈道:“你怎么又哭了?”
    林嫤站起来,轻轻拍了拍她一边晃着,一边哄她。
    皇帝走过来,笑着道:“珺儿怎么哭了?来,父皇抱抱好不好?”
    说着伸出手来,又一边问林嫤:“她这是刚睡醒?”
    林嫤点了点头,一边“嗯”了一声。
    珺公主靠在林嫤的肩膀上,一抽一抽的啜泣着,想了一下,最后还是将手给了皇帝。
    皇帝将她抱过来,亲了亲她的脸,道:“珺儿不哭了,父皇的小公主哭得父皇都要心疼了。”
    等奶娘将蛋羹端上来,林嫤喂给她吃,珺公主吃了几口就摇着头不要了。
    瑞公主则笑嘻嘻的各种闹珺公主,伸着小手指在珺公主粉嫩嫩的小脸上这边摸一下那边点一下,珺公主大概是有些不耐烦了,张嘴咬住了她的手指,放在嘴巴里吧嗒吧嗒的啃。
    瑞公主大笑起来,仰着头看着皇帝和林嫤大声道:“父皇、母后,你们看,珺公主在啃我的手指。”
    林嫤轻轻拍了拍她的手,道:“洗手了吗?快拿开你的手,你手里的泥巴都要让她啃进去了。”
    瑞公主抽回手,摊开看了看,上面白白的很干净,然后笑着举给林嫤看,道:“干净的。”
    皇帝笑了起来,然后又道:“朕来看看,珺儿是不是要长牙了,总喜欢啃东西。”
    他记得上次瑞儿出牙特别早,四个月就长出来了,珺儿现在都半岁多了。
    林嫤回答道:“大概是的,最近口水特别多,见什么东西都喜欢啃,牙床也有些硬。”说着吩咐奶娘去将珺公主的磨牙棒拿出来。
    林嫤又道:“沅儿说是已经冒出点牙米了,珺儿反而要晚一点。”
    珺公主七个月大,沅郡主六个月大,都是长牙的时候。
    皇帝掐着珺公主的下巴让她张开嘴,看了看她的嘴巴,并没有看到冒出来的牙齿,让人端了水过来,净了手之后将手指伸到里面去碰了碰,牙床的确是有些硬硬的。
    皇帝将手伸出来,珺公主却一下子抓住他的手,在嘴巴里面啃了起来,直到林嫤给她换上磨牙棒才肯放开。
    皇帝吩咐奶娘道:“长牙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些,别让她发烧。”
    奶娘屈膝道是。
    林嫤让人在地上铺了张厚垫子,将珺公主放到上面坐着,让瑞公主还有学团雪球陪着她玩,再让两个奶娘在旁边看着。
    没一会,珺公主就高兴的一边拉着雪球的尾巴,一边转过头来看着林嫤,咯咯的笑了起来,她笑起来的时候眉毛弯弯的,像新月,格外好看。
    而瑞公主则在旁边对她做鬼脸,逗得她不断笑着拍手,还学着瑞公主的样子捂住脸,再放开,然后笑眯眯的。
    林嫤看着两个孩子,不由也笑了起来。
    皇帝脸上也是温柔之色,浅浅含笑,接着又转头与林嫤说起道:“今日早朝,王首辅终于开口表示支持开埠了。”
    林嫤“咦”了一下,道:“这么快就答应了?”
    皇帝瞪了林嫤一眼,什么叫做这么快就答应了。
    林嫤笑了起来,道:“皇上恕罪,臣妾是真的觉得王首辅会再犹豫一阵的。”
    说着又想起来,二皇子最近倒是常往王首辅府中去,说服王首辅同意开埠之事,跟王首辅的儿子也走得很近。
    当年蜀先主刘备为请诸葛先生,曾三顾茅庐,但他们的二皇子,可是十顾八顾都不止。
    林嫤又问道:“是二皇子说服了王首辅?”
    皇帝拿了个大迎枕放在身后靠着,然后道:“王首辅心里未必想不到开埠的好处,一直没有表态是因为心系沿海的百姓,要说他最后支持开埠,也不一定就是被谁说服了。”
    林嫤道:“总应该有人最后让他下定了这个决定。”
    皇帝又道:“去找过王首辅的也不止二皇子,太子也去了。”
    林嫤讶异道:“臣妾倒是不知道,臣妾看太子对开埠的事并不如二皇子这般上心。”
    皇帝心里笑了一下,这么大一件事,连二皇子都想在其中争功,太子又怎么可能不上心。他要是真的无欲无求,也就不像是他和宪娘的儿子了。只不过太子不如二皇子这般大张旗鼓罢了。
    皇帝想到王首辅的话。
    太子去说服王首辅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说是有一个村庄,因为经常有山贼出没,扰得村民不得安宁,经常遭劫失财。后来村民想了一个办法,在村庄的四周砌起了高墙,锁紧了大门,村民不再外出。原来村民还可以上山采采药打打猎换点银子,可是渐渐的,住在高墙内的村民不再外出之后,没有了生活来源,日子过得越来越穷,将近将饿死了。最后有年轻的村民终于受不了,将高墙推倒重新走了出去,他们一边自发组织队伍与山贼对抗,一边重新上山打劫采药,然后日子才重新好起来。
    太子再问王首辅:“敢问大人,若是你府上有宵小要闯入,你是只会关起大门来当只缩头乌龟,还是训练家丁护卫,英勇的出来打得宵小不敢上门。”
    “海上的倭寇就像是想闯入我大梁的宵小,这些年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先关闭了海门,让倭寇以为我们怕了他,所以不断上岸挑衅。倘若我们自己将海埠,主动迎战,将他们赶出去,才能显我国威,让倭寇肝胆碎裂,再不敢掠夺我沿岸百姓。”
    太子为开埠之事在背后做了不少的事,却并未向他邀功,大有一副看淡名利的模样,便是如今外面传说是二皇子说服了王首辅支持开埠,他也依旧一副平静。
    但有时候不邀就是邀,他的功劳通过别人的口传到他的耳朵里,会让他更刮目相看。
    太子已经深谙此理,这一点上,二皇子就差了一点。
    而王首辅故意提起太子找他的事,自然也是向他暗示太子的功劳,这表明在太子和二皇子之间,王首辅更看好太子。
    不过太子既能说得出那番宵小论,也算他有点见识和胆魄,有储君的胸襟,这让皇帝有所欣慰。(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宝藏
    
    林嫤问皇帝道:“那是表示,开埠可以开始实行了吗?”
    皇帝道:“哪有这么快,朝中还得要吵一阵子呢。”
    林嫤点了点头。
    皇帝有些疲倦的抚了抚额,然后侧了个身,将头靠在林嫤的膝盖上。
    林嫤看着他的额头皱成跟个小老头似的,很有点为他心疼。
    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富有四海,四海臣服,但未必比普通百姓过得轻松。
    林嫤将手放在他的太阳穴上,轻轻的按揉起来。
    皇帝闭着眼睛,轻轻道:“按上一点。”
    林嫤便把手指移上来一点,继续按揉着,心里却在想着,她明天就去问问慕叶,学两手帮人按摩的法子。
    皇帝轻轻舒了一口气,眉头舒缓了不少。
    过了一会,他又想随意般的问道:“朕想修一条连通南北的直道,从江南一直连通西北,但是现在国库并没有足够的银子,元元,你说朕有什么法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林嫤不由笑着道:“开埠的事情现在朝中还在吵翻天,再提出修建直道的事,这朝中还不炸开锅了。皇上,你会不会太操之过急了点。何况修建这么长的一条直道,要费的可不是一般大的银子,皇上您这是想要逼得您的户部尚书乞骸致仕。”
    皇帝笑了笑,道:“也不是朕操之过急,朕希望在有生之年将这几件事都办了,等到太子继位,便无需再为这些操心。”
    皇帝还是很想要成为一个明君的,像先帝那样的明君。
    先帝晚年诸子争储,虽将朝廷闹得有些乱,但是先帝在位三十余年,治政勤勉,重用良臣,整饬吏治,薄赋尚俭,在史书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开埠,修建直道,将西北胡族赶出张掖山外,令四海臣服,国强鼎盛,这是皇帝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事。
    皇帝顿了顿,接着道:“朕想要留一个太平盛世给太子。”
    林嫤劝道:“皇上正值壮年,有的是时间呢,慢慢来。”
    皇帝道:“朕快老了,连太子都这么大了。”
    林嫤瞪了他一眼,道:“皇上才三十六岁!”
    现在皇帝不蓄胡子保养得宜,看着就跟才刚三十的男子一样,哪有现在就说老啊老的,珺儿都才半岁呢。
    皇帝道:“先帝活到了五十四岁,若朕活到先帝一样长寿,那朕也就只剩十几年好活。不管是修建直道也好,对胡人用兵也好,都不是三年五年可成的。”
    林嫤连忙“呸呸呸”了一下,道“皇上是天子,寿与天齐呢,必会万寿无疆的。你要是觉得自己老了,就看看瑞儿和珺儿。”说着又捧了他的脸,低头眉眼含笑的看着他,脸上带着柔意,道:“要不臣妾再给你生个孩子,倒是皇上就会觉得自己还年富力妆了。”
    皇帝笑了一下,将她的手拉了过来,轻轻的握着。
    过了一会,他才又开口道:“生吧,多生几个孩儿,朕喜欢孩子。以后朕必然是会先你一步走,有孩子陪着你也好。”
    说到后面,语气里甚至有了一些感慨。
    他不知道太子以后的性儿会如何,太子妃现在看着是好了,但以后随着太子登基她成为皇后,谁又知道会不会孝顺元元这个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