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威-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女儿让父皇惊讶,是郑贵妃。”
皇帝挑眉。
长宁上前半步:“是郑贵妃告诉女儿这件事的。”
“郑贵妃?”
“不是您授意郑贵妃,将事情泄露给儿臣的么?”长宁再进几步,想看清皇帝脸上的每一分变化。
皇帝面无表情,迟迟才道:“长宁,既然你都知道了,还要为柳家翻案吗?”
“父皇就没有想过,为何母后知道得如此及时?”
皇帝沉默。
“柳一战要行刺朕,岂会不拖住她,你母后就和你一般聪明,一早就觉察到……”皇帝不忍再说。
“若非母后救驾及时,父皇也要危在旦夕,但父皇就没有想过,或许此人目的并不在父皇,而是母后呢?”
皇帝坐直上身:“你说什么?”
“父皇,您听一听银乔是怎么说的吧,”长宁说。
皇帝喊道:“传银乔。”
大门推开,银乔小步急促,跪倒在中央:“启禀陛下,当日……”
皇帝沉着脸听完。
“你说,是郑贵妃跟皇后说了什么,才逼得皇后调包长宁?”
皇帝冷着脸,缓缓吐出二字:“荒唐。”
但皇帝脸上都犹豫遮掩不住。
长宁知道,父皇一生都没什么主见,耳根子软。
但这是郑贵妃兄妹谋害柳家的基础,也可以是长宁为柳家报仇的利刃。
“父皇,您可以不信银乔的话,但您总该相信母后吧。”长宁上前,声辞动人:“母后对您情真意切,甘愿赴死,您怎忍心让她的家族永世蒙羞。”
“这是两码事!”皇帝站起来,眼神闪烁,“就算,就算当年有人故意通知你母后,那柳一战行刺朕,也是事实!”
“父皇!”长宁唤道。
皇帝却抢着说:“还有还有那金刀匕首,匕首也是他柳一战的!”
长宁摇头。
父皇此刻,就像一个慌张的孩子。
“父皇,若真有人设计,那么通知外祖延迟入宫,收缴金刀匕首,当然在计划之中。”
“那连夜出逃的难道不是他柳一战么!他若无罪,他若没有行刺朕,以他嚣狂的性格,岂会不与朕争辩?!”
“父皇,今日儿臣若是能证明外祖父之冤,您当真会给他平反么?”长宁反问。
皇帝一顿,肩膀矮了下去。
皇家颜面最重。
当年若真查出柳一战冤枉,皇后已经死了,也只能将错就错。
即便是今日。
他也不会轻易认错。
“所以有人通知外祖,母后已死,外祖焉能不跑?”长宁笑容略显僵硬。
不跑,半年前的冤案就在十五年前发生了。
“你这都是一面之词!”
皇帝不信。
第二八六章:相似
“那父皇当初又有什么证据。”长宁反问。
“朕当然有证据,柳一战逃往边关十五年,十五年!”皇帝忽然声气重了起来,“这十五年他虽守土有功,但可曾乘胜追击过?大好的机会全叫他白白浪费!”
长宁蹙眉:“父皇,这些话是郑安侯跟您说的吧。”
“朕有眼睛!”皇帝腾地站起来,大步走下玉阶,拉着长宁越过左侧九龙屏,来到皇帝休息的偏厅。
“你看!”
墙壁上赫然挂着一幅大尺寸的疆域图。
长宁上前两步,手指摸到图上。
有些年头了。
“人人都道朕糊涂,但朕也是生来就是太子的,朕心里,岂能没有江山天下?”
皇帝脸色阴沉,指着突厥方向怒声道:“康健十年,春日大旱,突厥人到边关掳掠被柳一战击溃,本是重创他们的好机会,柳一战却借口重重,就是不肯出征!还有康健十五年的突厥内乱,多好的机会!”
“他柳一战在想什么,当朕不知道吗?”皇帝冷笑。
“他是怕出征会削弱了柳家军的实力,他怕朕会追究当年行刺的事!”
长宁没有应声。
她摸着幅画卷出神,恍如第一次看到皇帝一般回头望她的父皇。
这一刻,她竟不认识她的父皇了。
前世,她的寝宫虽是皇帝新为她所建的长乐宫,但这九五至尊所住的乾祥宫乃是她处理政务之所,也是她经常寝的地方。
所以乾祥宫的一草一木,一副挂画,她都清楚。
可她却从未见过这幅画。
是父皇收起来了么。
前世父皇见她并没有张罗为柳家复仇,便没有展现给她的一面。
英明神武的一面。
“长宁不必如此看朕,朕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但柳一战他老奸巨猾,十五年来,一直跟朕较这股劲。”皇帝攥着拳头说,气氛有些僵硬。
“父皇的意思是,这十五年来,您和外祖一直在互相算计。”长宁木着脸道。
皇帝点头:“哼,所以柳一战他根本就是一个妄图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他若真的忠心,还会跟朕这样算计?他若真的冤枉,还会同朕玩这么多的心眼,就是不肯交出兵权?”
“交出兵权,父皇会放柳家一条生路吗?”长宁问。
皇帝扬起下巴:“馥桐舍命救朕,朕……自然会给柳家留下一条血脉。”
长宁僵硬地笑了两声。
“父皇,十五年前的对错还未分明,您就想要柳氏一族的性命,柳家可是追随皇爷爷夺回皇位的肱骨之臣。”
“什么肱骨之臣,功高盖主,就该功成身退,他柳一战贪恋兵权,他想干什么?”皇帝一身正气地训斥。
长宁苦笑。
“外祖父一定未曾想过,有朝一日他抗击突厥,一战打得突厥不敢来犯的功绩,会成了杀他性命的闸刀。”
皇帝冷下脸:“长宁,你是朕的女儿,不是柳家的女儿。”
“长宁知道。”女孩脸色平静。
皇帝略显满意,方点头道:“朕知道你一时无法适应,但你此前一直处理的很好,君君臣臣,你比朕的儿子们更优秀,所以你更该明白朕的苦心。”
长宁沉默。
她也是执理过朝政的,明白皇帝的意思。
功高震主。
外祖父却还不知收敛,因国丈的身份越发自傲,这才惹来祸患。
让一国之君用嚣狂二字形容,当年之情形,已可见一斑。
但外祖父本就是那样的性格啊。
当初在军营,除了对她,外祖父一直是军令如山,威穆严厉,她在军营里,还把外祖父当年凶恶暴躁的事迹当笑话来听。
却不想,外祖父当年的暴躁,却成了多年后被皇帝疑心的根源。
那个慈爱的将她举过头顶,让她跨骑在脖颈的老人。
长宁只一想到,便心中抽痛。
前世八年的“假公主”生涯,她已经适应了楚长宁的身份,蓦然知道自己真的是楚长宁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倒是柳华章的身份让她感到几分陌生。
认祖归宗,天经地义,她从不否认自己是楚家的女儿。
但柳华章这个身份,柳家的血脉,也是无法从她身体中剥离的,所以为柳一战鸣不平的心跳从未停止。
“父皇,您这么做,对他公平吗?”长宁替死去的外祖问出这句。
不查清十五年前行刺案的真相便将脏水泼到柳一战的身上,还时时刻刻想要他的性命。
公平吗?
皇帝却是冷笑。
“什么公平不公平,朕是君,他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不死,便是不忠,便是该死!”
长宁肩背绷紧,闭上了眼。
“他有什么资格跟本宫谈公平?本宫是君,他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前世的她,就是用这样的理由杀光秦氏一族。
父皇这是在报复她吧。
报复她前世毁了楚家的江山天下,才要用这把相似的刀将柳家钉死。
但前世,秦太傅一族受难留下的是千古美名。
柳家呢。
是千古骂名。
后世万万代都将戳着柳一战的脊骨,说他是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
这不公平。
“父皇,”长宁看着皇帝。
皇帝冲她点头。
“若真如父皇所想,柳一战割据边关,那半年前父皇指派郑安侯携精兵千人入庆安便算是深入虎穴了,据儿臣所知,当时护宅的精兵便有五百人,虽不见得能反抗,但护着柳一战逃出去还是足够的。”长宁说出自己心中最大的痛。
“外祖父若真有谋逆之心,他岂会束手就擒。”
皇帝冷哼一声:“我的儿,你也太小觑你的父皇了。”
长宁周身一凛。
“朕是皇帝,执掌天下,有多少良臣将相为朕出谋划策,他跟朕耗了十五年,玩了十五年的心眼,但最终还是输了。”
皇帝指这那地图:“我儿,你再仔细看看这图上的兵力分布。”
长宁仰头,地图上的字迹在她眼中化作一支又一支的军队。
“三路夹击,退无可退。”长宁深吸一口气。
除非柳一战带兵逃到突厥,但他枪挑突厥老可汗,和突厥有着血海深仇,根本不可能逃亡突厥。
这根本是四路夹击。
长宁的脸色越发难看,皇帝在旁看她的目光却精光闪烁。
他说:“时隔十五年,柳一战就算当初不想反,迟早也会反的。”
长宁不语。
“好孩子,你在这里好好想想,朕去大殿审案了。”
第二八七章:息事
皇帝坐上龙座,朗声命福安进殿。
侧殿的三位主审以及郑安侯很快就被叫来。
此时已经不是在大理寺,成大人不需主审,索性闭口不言。
而此案真正的主审秦太傅走到中央向皇帝禀报案情。
“启禀陛下,此案颇为复杂。”秦太傅拱手一礼,徐徐道来:“宋宜晟奸滑,初时就账簿来历争论一番,宋宜晟拒绝承认藏有账簿,声称丢了的乃是他的家传之宝,一枚木珠。”
“木珠?”皇帝挑眉,“宋欧也是堂堂将军,竟然只留下一枚木珠传家,朕倒想看看。”
三位大人面面相觑,成大人拱手道:“陛下息怒,那木珠……丢了。”
皇帝扬了扬下巴。
秦太傅又继续叙说:“而后张榜,得晋王殿下登堂,称木珠乃是殿下一位师父的信物,宋将军临别之际交给宋宜晟要他寻的人正是晋王殿下的师父。此间证明确有木珠其物,但诚如大公主所言,这并不能证明宋宜晟手中便没有账簿。”
皇帝嗯了声,郑安侯岿然不动。
“而后大公主登堂证明,账簿是殿下亲自从庆安侯府配合取出,那木珠也是被殿下得到,”
皇帝眼珠动动,瞟了那九龙屏风一眼。
其后的少女依旧没有声响。
“不过殿下自不识得木珠,便随手丢在庆安小巷了。”成大人补充道。
皇帝点点头:“长宁的话,必定不假。”
“是,殿下所言属实。”成大人和康大人都忙着附和。
陛下对大公主爱护之情人所共见,他们当然不会傻到去泼长宁脏水。
便是郑安侯,也不敢说长宁的不是。
唯有秦太傅在一五一十地叙述当时情况:“只是那宋宜晟拒不认罪,声称是有人栽赃嫁祸于他,并当堂发狂夺取账簿,又指认方谦所呈账簿才是他当初送递长安的证据。”
“哦?”皇帝扬眉。
显然觉得宋宜晟临机应变的本事不错。
“宋宜晟称当时的账簿染血,而方谦称此账簿正是从宋府得来,此言不足为凭,于此时,郑安侯出面作证,”秦太傅一顿,看了郑安侯一眼。
郑安侯上前言说:“臣当时的确知道此事,还在证据描述中记录过一笔。”
他煞有介事地模样令人作呕。
但与此同时,內侍已将相应证据呈给皇帝过目。
账簿血迹与描述中的那一行小字写得清清楚楚。
秦太傅跟着道:“宋宜晟便指认,乃是方谦勾结盲盗掉包刑部证据,又将真账簿藏于他府中,设计诱使大殿下盗取,骗得大殿下信任,还说负责伪造之人便是一名唤易学正的书生。”
“混账!”皇帝陡然喝道,满场肃穆。
成大人和康大人面面相觑,不知陛下骂的是方谦,还是宋宜晟。
陛下的心思,真是越来越难摸了。
“不过方谦却说此乃宋宜晟与郑安侯勾结刑部侍郎成明矩作假,后添的那一句账簿血迹。”秦太傅开口,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但太傅此言却让成大人听出问题。
说成明矩作假的分明是殿下,老太傅却说成了方谦。
难道是太傅感受到什么,在保护殿下?
“正是,”成大人也上前拱手:“方谦称自己根本不认识什么易学正更不识得盲盗,刑部也未有失职,皆因宋宜晟呈递的本就是假账簿,只是勾结成明矩伪造证据罢了。”
“正是如此啊陛下。”康尚书也发现端倪,赶忙上前。
“那关键一页上的墨迹与刑部所藏假账簿墨迹不同,并非一人所伪造,彼时殿下当堂证明,这关键一页本就是殿下为防止方谦被人追杀毁证才做假。”
皇帝蹙眉,案情果然复杂。
而且,长宁之于此案实在牵扯太多。
“成明矩现在何处?怎不上殿?”皇帝喝问。
“启禀陛下,成侍郎在去往大堂路上车马受惊撞到了头,已经……已经没了。”內侍躬身道。
皇帝猛拍桌子:“混账!朕看他是畏罪自尽!”
秦太傅给三位大人使了个眼色,三人共同上前一步,秦太傅替之开口:“臣等以为,方谦所言属实,如若方谦真的联系了易学正,完全没必要请殿下来作假。”
“郑安侯,”皇帝唤道。
郑安侯立刻上前:“陛下,臣冤枉。众位大人所言,臣完全不明白。”
“你到底有没有写那一段话?”皇帝冷喝。
郑安侯头上冒汗。
他当着满长安的百姓承认过,此刻如何能反口。
“臣,臣写过……”
“写来予朕。”皇帝开口。
郑安侯艰难咽下口水,他是最能领会陛下圣意之人,但现在他也有些不懂陛下的意思了。
陛下对柳家一直心存忌惮,所以他稍进谗言便能蛊惑圣聪。
但今时今日,陛下愿不愿意保他,却是另一说。
他颤巍巍写好,呈给皇帝。
“嗯,的确是郑爱卿的笔迹。”
成康两位大人顿时一凛,茫然无措地看向秦太傅。
秦太傅闭上眼,表情颇为绝望。
三人心中都清楚。
这根本不可能。
案子已经审得很明白。
分明就是郑安侯勾结成明矩添了这么一句,那字迹怎么可能一样。
但是陛下说了。
一样。
“三位爱卿,你们也看看。”皇帝传下去。
七八分相似的字迹。
“康大人,您是成明矩的顶头上司,理应最清楚成明矩的字迹,还是康大人来看吧。”大理寺卿可是个油头,立刻将事全推给刑部尚书康子明。
康子明赶忙摇头,“成大人说笑了,康某公务繁忙,哪有空关注成侍郎的字迹。”
但两份字迹已经送到他面前。
康子明匆忙瞥了一眼,便道:“字迹的确相似,想来也不必调取成侍郎往日的笔迹了,这应该就是……是郑安侯所写。”
郑安侯颇为得意地扬起下巴。
那侍从根本没往秦太傅眼前送便转身回了。
“那这案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皇帝问,扫视底下众卿,点名:“郑安侯。”
“臣在,臣,臣也不明白,难道……”
“难道什么?”皇帝逼视。
郑安侯眼睛急转:“难道是宋宜晟骗了臣?他最初呈给臣一份染血的假账簿,骗臣为他写下一笔?这宋宜晟着实可恶,还险些牵连刑部侍郎,康大人,郑某人给您赔罪,郑某险些冤枉大人,大人的刑部治理有方,绝无此等贼子。”
康大人半张着嘴。
息事宁人?
“是,陛下明鉴,都是宋宜晟在搞鬼!”
第二八八章:不信
“宋宜晟这等逆臣贼子,出言侮辱公主在先,还犯下这等滔天之罪,简直可恶至极!朕真是让他死得太轻松!”皇帝愤怒地一拍扶手。
众臣低下头,“陛下息怒。”
“朕怎么息怒?!那宋宜晟在账簿上作假,可见此事有诈,柳家谋逆一案,到底怎么回事?”皇帝问道。
秦太傅越众而出,正要开口,却是郑安侯抢在他前头。
“陛下明鉴,宋宜晟所呈账簿虽然有诈,但从柳家库中搜出军械却是真,铁证如山,根本不容他抵赖。”郑安侯抱拳拱手。
皇帝脸色阴沉:“三位爱卿以为呢?”
成大人和康大人对视一眼:“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