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小娘子-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顾及到她,她便有些不悦了,不高兴起来就拉他袖子,等他注意到时,她又故意把头偏过去,就是要让他看到自己生气了。
她这会是心思最简单纯善之时,所想所做全部都随心,小女儿形态暴露无疑。
严恒心灵神会,一边说着正事,还得分神与她偷偷传一番情意。若是片刻没有顾忌到她的情绪,她就有点着急上火耍小孩子脾气了。
叫人忍俊不禁。
就好像刚才,她悄么么的闪了个眼神过来,严恒刚好在想如何跟丈母娘解释,没来得及回应她,她过来就来了脾气,半天半天不去看他,最后让严恒拉了一下衣角,才很大度的“原谅”了他。
她本来是很刚强和火爆的性子,从不在人前展示出自己的真性情来,纵使闺房中,也是藏着掖着半点也不会给他知道自己的心意的,没想到失忆以后,性子也变了不少,以前羞于表达的情绪如今也是毫不吝啬的展示给他。
严恒不以为烦,反觉得很欢喜。
接着李有胜的话,严恒说道:“我并没有他们那么着急往京城赶,等下去雇个车,缓缓往京城走吧,现在也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但我推测是失去了往日的记忆,连说话的能力都丧失了,这也好,她很聪明的,我会慢慢教。”
四喜忙不叠的点头,表示她听懂了,也愿意学。
看来失去记忆对她来说并不是太坏的事情,至少她保留了一些感觉,这些感觉是她原有的,而其他的,她愿意去学。
剩下的时间就是严恒和李有胜商量如何去京城,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
以前村里的人流传李有胜在外当兵,其实他们讲的并不算完全正确,李有胜当年师出名门,个子魁梧高大,与朝廷做的兵样很是吻合,很快就被禁军选中,做了一个下等禁卫。
其后又因他多次立功,很快被提拔成小军官,前途一片看好。
那时于氏是吏部侍郎家的娇小姐,叔叔也在禁军任职,又是李有胜的上司,得此机缘,经常去于府,一来二去的便跟于氏瞧对眼了,于家惨遭秧祸之时,于氏年纪也有十五岁,正好在朝廷发配充军的年纪以上了。
女子充军大多都沦为军妓,于家这才把家中的娇女儿托付给李有胜,叫他带着于氏远走高飞,再也不要回来。
若不是因为时间长远,皇帝病入膏肓,此事便只能埋在于氏心里一辈子了。
***
于氏心里更清楚的是,若不是有这样一个亲王女婿,她于家的案子永远也翻不了身。
一行人等雇了个马车,从这里往京城赶,不过严恒倒是没有严诚那么急,慢一些也可以,快一些也可以,再加上有两个女眷,加快赶路又怕她两人受不住。
找了个车,商定好一两银子的加钱,管路上的食宿,严恒再三叮嘱路上慢些走,不能贪快赶路,车夫拿了银子自然欢喜,满口的答应好,不仅把车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舒舒服服,一路上态度也是各种恭谨。
四人一车,就这样浩浩荡荡的上路了。
这车比严诚的轻车要宽敞舒适许多,一家四口人坐在里面都不至于拥挤,路上严恒问起大丫和刘宣之夫妇的情况来,于氏喜滋滋的汇报起来,原来刘宣之得到应天书院的入学许可,自然高兴,可一想到大丫刚刚有孕,便婉拒了,说是等到妻子生产以后再过去。
大丫如何得肯,下半年就是乡试,若是进了应天书院,有名师教导,乡试通过的可能性便大了许多了,她硬是逼着刘宣之去上都,刘宣之抵死了不肯,非要陪着她生完才肯走,大丫知道这一生完事情自然更多,两口子便为这件事情僵下了。
最后只得选了个折中的法子,刘宣之先启程去上都,骑马赶路去应天书院报道。而李有胜夫妇则回去府城接了大丫,一家三口缓缓而行,随后过去的。幸好大丫肚子里面这胎有了三个多月,叫大夫看了也没什么异象,一家三口权当春游一般,短短两百多里路,走了五六天时间,这不把大丫刚安置好,就收到二女婿的信,说四喜丢了,夫妇两人沿着女婿说的路线这才一路赶来。
好在四喜虽然记忆全无,却呈现一片更可爱的样子,憨态可掬的神情实在是叫人觉得欢喜,于氏心里的那股子气也消了,一家人欢欢喜喜起来。
沿路上,四喜都在跟严恒学说话,严恒试图告诉她那救她的大叔大婶是她爹娘,她好像也没有那么快接受这一对陌生夫妇,不过对他们还是比旁人更多些善意来。
仅止于此,李有胜夫妇也觉得够了,若是突如其来学的太多,怕她脑子里面接受不了。
车开到了半路,突然停住,车夫连个响的都没有,砰的一声从车上掉了下去。
四喜正在打着盹,一不留神一头磕在车门上,她嘴巴还不利索,只能委屈的揉着额头。
车夫颤颤颠颠的从地上爬起来,听车里的人问话时,结巴的讲话都不利索了,舌头打结。
于氏不由得想起二十来年前家中那一场横祸,时隔那么久犹如在眼前一般,吓得脸发青,李有胜见状,左手将她轻搂入怀,右手则偷偷伸向身后,腰间藏了一把软剑,关键时刻是要拿命来搏的。
严恒虽然牛高马大,确实个儒将,于调兵遣将上面颇有造诣,可在近身肉搏上,却没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身为男人,关键时刻为妻子豁出去性命也是值得的,他握紧四喜的手轻轻颤抖着,没成想两人刚刚团聚,又遭横祸。
四喜天真烂漫,自以为能找到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她胆子小,只敢偷偷看上他几眼,或者拉一拉他衣角,让他偶尔也能注意到自己,便是这样小小的心中也住着一大片的幸福。没成想他的胆子确是大得很呢,动不动就去捏她的手儿,刚开始她也觉得羞的要命,次数多了也就厚着脸皮无所谓了,她嘴上虽然不能讲,内心只觉得此刻幸福无比,可幸福了没多久,就遇到大片的紧张的气氛。
她蒙蒙的看着身旁这人,也就是她的心上人,只觉得有他在的地方就是一片安全的天地,倒不像于氏那样子害怕,她攥紧了严恒的心,给他打气。
车厢外是两排身着银甲的卫士,齐齐整整的站在官道上,将官道截成南北两截,平铺直入的路上,为首的却是一个阴气颇重之人。
若不是京城出事,断不会让御前行走的当红大太监刘好儿刘公公亲率禁卫出京,要知道太监若无得了圣旨出京,便是死罪一条!
阉人刘好儿站在马车前面,躬身施礼:“圣旨到——”
****
第108章
有人当皇帝靠阴谋诡计; 有人当皇帝靠杀人放火; 而严恒则在官道上接了圣旨,被册立为太子。
这意味着严诚还没奔到京城; 皇帝的圣旨其实早就下了。
太子得的是这种病; 传出去都有伤国体; 即使他能苟活下来,也堪为国君之重了; 皇帝不由得还要考虑太子的下一任是什么样的素质,严诚从小多病; 母亲虽说是文官之后,但是当太子妃时的种种举止显示出此人面善心恶; 实难当国母甚至于太后,这样的母亲生的孩子,皇帝也觉得难堪大任; 无法胜任皇帝这个角色。考虑再三,传位给二皇子永王严恒其实是最佳的选择了。
原来皇帝弥留之际,竟然念起新城郡主的好来,想起她的种种; 觉得哪怕是入了地府,也很难有面目见她,只能在儿子身上来弥补。
拟好册立太子的诏书以后,换取了片刻的心安; 他的病情竟渐渐好转了些; 又催着刘好儿赶紧把太子召回来侍疾。
做了三十年的皇帝; 虽说在这个时候也舍弃不了手中的权利,但是为了国考虑,不得不重立太子,并召新太子回朝监国。
严恒跪地接旨,高呼万岁。
没想到,严诚计谋了那么久的太子之位,却这么容易的去了别人的手里,若是叫他知道了,没准要吐出几升血出来。
***
严诚的小妻子乖乖的跪在旁边装文雅,等到刘好儿把圣旨宣完了,她的膝盖也跪痛了。
痛成这样也不声不响不吭气。
开始严恒还能担心,她这么容易相信人,万一别人对她好点,她会不会屁颠屁颠跟人跑了,为此一空闲下来就在思考,如何绑住小娇妻,免得一不留神就跟人跑了,相处了大半天才发现,这个担心简直是多余的。
自从她失去记忆以后,性格变得两端性很严重,对她不喜欢的人,即使人来示好,也是丝毫不留情面也不领情的,可对着她喜欢的人,则是又能容忍又脾气好的。
关键是她的小性子,除了对严恒,在别人面前完全没有,即使面前那对夫妻是她的父母亲,在他们面前表现的亲昵,跟在严恒面前表现的亲昵是完全不一样的。
“好了,太子殿下,咱还是先回京吧。”刘好儿点头哈腰,极尽谄媚,他曾是皇帝的近侍,一度权势滔天,当然他也会担心皇帝去世以后能否跟下一任皇帝和睦相处。
他是自请来宣旨的。
严恒起身,对刘好儿抱之一笑:“禁卫都是你带来的?”
刘好儿弯腰:“是奴才带来保卫您的。”
严恒说道:“前太子妃玄真私自离开修行居所,你们速速去追回,至于于她在一起的兴献王严诚,打扰母亲清修,本是抗旨忤逆的大罪,介于孤刚继任太子,不易对皇族大动干戈,速速送他回京静修养病,病好之前,不要随意离京。”
这就是要分开玄真母子的意思了。
严诚做的那些事,哪怕把他剐了都难解自己心头之恨,如今一是担心四喜的身体,看起来现在是好好的,难保埋下来什么隐患,他这个嫂子做事一向狠辣阴毒,为了避免四喜身子有隐疾,还是不便在现在惊动他们。
一行人就这样马马虎虎的进了京城,由于皇帝病重,严恒必须回宫侍疾,担心没办法兼顾到四喜,她如今又是这个样子,把她放在能吃人的宫墙内可能会要了她的小命的,因此把四喜放在宫外,也一并把李有胜夫妇安置在永王府内居住。
太医第二天来瞧过四喜的身子,号了脉,也请带下医一并瞧了身上有没有不明显的伤痕,均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也就是说她如今只是脑子里面的记忆空空如也,其他的都是很正常的。
严恒问完四喜的身体情况,也就放下心来,又见带下女医支支吾吾的,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屏退左右问个究竟。
原来,四喜的身子看着没有大碍,其实于生育上有障碍,竟是极难受孕的体质。
刚开始严恒还以为四喜的身子是有了不得的隐疾呢,听到是这件事情,竟然觉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如今看来,只要有个命在,一切都在他能接受的范围内了。
别说他是太子,就是常人,遇上妻子很难受孕这种事情都有些接受不了,严恒此刻竟然满脑子想的是,她身体没有大事当真是阿弥陀佛了,此事在他心里算不得什么的,况且难受孕也不是受不了,只要雨露恩泽多些,概率不也比常人大上很多吗?
这几日四喜心里堵得慌这是其一,其二是于氏宣布要搬家了。刚巧给大丫和刘宣之安排的住处就在附近,那处居所也是严恒安排的,院子又大又宽敞,住上一大家子都不显拥挤李有胜等人干脆搬到大丫那里住着,顺便还能伺候孕妇呢。
四喜很不开心的跟着娘搬去大姐住的那里,一时间多了两个陌生人不说,更难见到严恒了,而且娘亲整天围着大丫转,压根没把她放在心里嘛。
严恒这几日他忙的昏天暗地的,没能出宫,所以也不知道此事。白天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听取各部阁的汇报,批阅奏折,晚上还得去皇帝身边随身伺候,尽做儿子特别是做太子的本份。
皇帝弥留之际,是离不得这个儿子的,特别是到了晚上,一个个关于夜晚阴差鬼使的传说当真叫他害怕极了,他必要这个儿子侍奉在侧才能安心入睡,换成旁人还真不行。
其后又病重了些,日日夜夜不得心安,一闭上眼睛就梦见新城郡主小时候的模样,郡主长他五岁,他小时候丧母,啼哭不已,都是郡主抱着他安抚他来。
在他心里,新城郡主是他心目中第一个女人的样子,她有着妇人的温婉,母亲的慈爱,兼顾了一个少年人无数夜里幻想的存在,那时他还年幼,每每想起她来,都是一夜CHUN梦不休。
可惜当时新城郡主嫁了人,等到他当了皇帝,迫不及待的占有她,囚禁她,直到她临死前,都恶狠狠的对这个堂弟说——至黄泉不复相见。
果然,新城郡主死后,他连在梦里都未曾多见过她一面。
世人都误以为他厌恶严恒,所以不肯疼爱这个儿子,其实他是害怕见到这个儿子的,每每见到他那张神似母亲的面容,都会想起她生前所有的怨。
他明知道即使是死,也不会是新城郡主来勾她的魂,但真到了面对死亡这一刻,却无数次的祈求她的原谅。
她即是他的姐姐,也给予他成为男人的第一个幻想,也带给他人生中填不满的母爱,却至死都未能得到她该得的殊荣。
余下的日子,他在绝望和愧疚中一日日的度过,到了最后几天,连水也不肯进了,他用最后的力气说:“干干净净的走。”
***
他绝食后,严恒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难受的感觉,出宫散心去看四喜。十几日未见的思念,被复杂的情绪包裹着,本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这种感觉在见到四喜的那一面开始,犹如泉涌一样爆发了。
他想抱着她,心情不大好的时候,甚至想做一些白天不太好的事情,这种感觉在对着别的女人的时候不可能会有。
那个时候她正在院子里面踢毽子,身着一件白色的褙子,头发像玄真那样束在脑后,蹦起来跳的样子,活脱脱是个仙女。
大丫肚子还不大,在于氏的搀扶下给她数个数,一家人笑成一团。
看到严恒来了,大丫和于氏识趣的走开了。
四喜刚开始觉得有些意外,后面想想他怎么这么多天不来看自己,竟有些生气,把脸別去一旁不理他。
这幅神情是很难在她没有失去记忆的时候看见的,却比她好的时候动人百倍,严恒走了过去,从身后揽住她的腰,四喜只是挣扎了几下,又在他的钳制下,被他制的更紧了。
他拿不准这十几天来她到底学了多少东西,又到底对自己的感觉如何,所以在跟她相处的时候,拿捏的很辛苦,终于见她只是吃吃做笑,而不带丝毫的惊讶和反抗时,总算放下心来。
“四喜,虽然不知道你能否听的懂,但是,我祈求你能听的懂。”阳光照在她右边的侧脸,她静下来,脸上的笑容也随之不见,她在很用心的听严恒讲话,一字一句,都在细细揣摩,终见到她点了点头,严恒继续说道:“在我心里,你是最重要的,是我的爱人,我的家人,我的生命,我的挚爱,我——”
唇被她的食指压在下面,她眉似青黛,瞳若剪水,领如蝤蛴,端的是让天下人都为之一动的情貌,他心中一动,刚想吻下去,又见她明眸如新月一般弯弯,在覆上他的唇上之前,说出两个字来:“我懂。”
《全书完》
第109章 。番外一
六月间的下午; 夏蝉嘶鸣; 正是烈日当空之际。
垂拱殿门口跪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宫娥,她本有靡颜腻理之姿; 此刻却因开罪到皇帝被罚跪在烈日底下。离她三尺处就是垂拱殿廊下; 廊下一片阴凉; 和太阳底下的灼热形成鲜明反差。
汗水在她美丽的脸上冲出一道道可笑的沟壑。
时不时有宫人站在远处看着,长年累月无趣的生活造就了这些宫娥没事就出去瞧主子; 因此宫娥的眼神都极好,隔着几十丈远都能把垂拱殿的动静瞧个仔细; 大致猜到了什么。
——啧啧啧,又有女人想爬咱皇帝陛下的床了。
这次陛下格外的生气; 以前都是轰走就算了,这次竟然罚着跪规矩,这么热的天; 不跪死,晒都要晒脱一层皮,黑都要黑几层了,这以后还能美得起来吗?
长得不够去爬床的宫女都在心里美滋滋的幸灾乐祸起来。
天子近侍庆敏站在廊下; 看着宫人正摇摇晃晃欲倒,捏着嗓子说道:“得,不供出来是谁指使你的,今天就在日头底下跪着吧。”
她垂着脑袋; 一言不发; 说也是死; 不说也是死,还不如垂死挣扎一下,说不定能乞得贵人怜悯,放她一条生路呢。
庆敏冷笑:“你莫不是欺我们皇后娘娘心善,指望她能放过你?”
女子跪地抵死不敢说出背后指使之人,只是说道:“奴婢只是去垂拱殿奉茶,公公为何污蔑奴婢勾引皇上,奴婢不服。”
***
皇后自进宫以来深居简出,白天跟大公主宁国公主在一起,学习宫中礼仪规矩,当然还有各种宫斗技巧,宁国公主作为皇帝最年长的姐姐,本应封为长公主的,皇帝却是要吊着她的胃口,迟迟不肯封她。因此宁国公主在教导比她年轻十多岁的皇后时,是掏心掏肺的传授了,上至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