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小娘子-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李有胜回来以后大概也知道了秦氏与亲生母亲当年那点子事,本来不想管秦氏了的,奈何于氏劝,本朝崇尚孝道,若是哪天秦氏醒转过来倒打一耙说李有胜不孝,到时候满身长满嘴巴也说不清楚。
  于氏毕竟经历过风风雨雨,虽是看着可柔弱的女子,平时倚靠丈夫儿女,关键时刻却能想得周全。
  继母也是娘,若没有明显的过错,是不允许继子撕开这层皮,断绝母子关系的。
  家里已经是风风雨雨了,若是李有胜摊上个不孝的罪名,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大家不想住一起搬则搬,冬天用的木炭,大人们的吃食,过年过节要吃的肉,全都留好在李家村老屋之中,连老二李有才也挑不出半句岔子来。
  其实自打李有胜从王家把雪娟接回来,李有才就念上哥哥的好了,这些年若不是占了老大家的便宜,自己哪有那么多好日子过,所以这趟浑水,连亲儿子都不陪着老太太淌,他借故要看着雪娟,怕她又犯疯魔,死活不肯陪老太太上公堂。
  孙氏则不然,她一贯见不得老大家过的比自己好,老大这一家人搬去了镇上,她却要受着个疯女儿瘫婆子,生生要累死,左右老太太也醒来了,用不孝之名告得老大做不了官最好!
  所以公堂上只有孙氏陪着秦氏。
  四喜赶到公堂时,李有胜还没来,却见秦氏精神抖擞,虽是坐在堂下,这会儿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已经满血复活了。


第74章 
  县衙审案; 像这种民风民俗之案都是开堂公审; 是个人都可以来听。
  大源县入了冬以后再也没有比这更热闹的事情,窝在家里都要发霉了的人纷纷出来凑个热闹; 哪怕听到个耳风也好; 是以公堂一下挤得满满当当; 比赶集还热闹,县衙怕出乱子; 又着了□□个衙役在下面守着。
  都快年关,老婆子状告儿子不孝; 听起来挺悲惨的,堂下听审之人都在啧啧议论; 继子始终是继子啊,再掏心掏肺的养,长大后也别想享一丁点福。
  稍微有眼力价的都说; 老太太这把年纪了,皮肤光滑,身厚肉多,虽说是中了阴风那么久; 脸色却是红润着,加上那一双斜眼吊眉,怎么看都不像是儿子虐待继母,倒像是继母故意找茬的。
  毕竟孝不孝全在人一张嘴; 她若说不孝就是不孝了; 可要治罪; 却要经过县里。
  ***
  万万没想到,四喜夫妇刚进公堂,堂上的那个青天大老爷吓得舌头抖了抖,打了个结。
  他或许不认识青天大老爷周敞,可周敞却至死都认识台下的那个小青年。
  他是先天二年的进士,虽未进士及第,可好歹也是入过三甲之人,当年的主考官便是时任礼部侍郎,赐爵永王的皇次子永王殿下。
  主考官自不会去记忆三甲提名之人,可不管哪个考生,都会把主考官记在心里。
  自严铁柱进了大堂,堂上的那位老爷,脑子里面充斥着浆糊,屁股底下长了针,眼睛只看到秦氏嘴巴一张一合诉说着她的冤屈,而酷似永王殿下的那个年轻人,一言不发的站在堂下听审。
  堂下的人自然也看到秦氏悲惨的诉讼,养子三十余年,等到她阴风一扯,人瘫倒在床只是,这大儿子跟没事人一样搬来镇上住了,试问世上有没有这个道理。
  农村妇人扯皮,分数个段位,最低者就是泼妇,大嗓门子一拉,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家那点丑事似的,骂人是骂得越难听越好,越腌臜越爽快,段位略高者是会装可怜的,不论对方错与对,只要她祭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谁都会心疼三份,似秦氏这般属于段位最高的那种。
  秦氏一边装着可怜,一边数落着长子的不孝之处,桩桩件件似乎在情在理,偏生捡那些不好的说,好的一应不提,若是好坏掺杂的,也尽量变成不好的那庄说出来。
  因此她只提李有胜弃她这件事,于李有胜走之时,留了东西这桩事情一应不提,老族长当时指令老二一家照顾她不提,自己中阴风是因孙氏推了她一把的不提。
  再一则是老大娶于氏时,未请命于家中长者一事,其后于氏生三女,老大拒纳妾或休妻,致使老大一房无子,乃是第二桩,第三桩不孝之处。
  最后扑腾一声跪倒在地,恳请青天大老爷判决,李有胜不孝为大,该仗择甚至流放,于氏未能生育儿子,该休妻!
  说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起来,絮絮叨叨诉说着这些年的不易。
  ***
  堂下之人听的瞠目结舌,若不继续往下听下去,当真信了老妇人之言,觉得长子真是一个大大不孝之人。
  堂上大老爷却盯着堂下的那个青年,脑子里面兀自打着结,不知道这样身份尊贵之人来到大源县做什么,偷偷看他审案做什么,却见他冷脸阴鸷瞧着自己,一手牵着小媳妇,一手对自己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一心挂在那里,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抹自己的脖子?
  抹被告人的脖子?
  亦或是早点让秦氏闭嘴?
  严铁柱见他依然不识趣,只得憋出来两个字:“听堂。”
  周敞这才会意——好好听堂,否则仔细被抹脖子。
  只是为何永王会来听审,到底意欲何为?
  还来不及细想,周敞早就吓到魂飞魄散不能自给,谁知道这老妇还喋喋不休,又哭又闹的,一时恼恨起来,恨不得将老妇人乱棍打出去。
  ***
  秦氏说完,也轮到刚到场的李有胜辩驳了。
  本来孝与不孝,旁人未好下断言,这老妇人既然说的这么可怜,但也没有理由不听儿子的辩驳。
  李有胜请了好几个人:王婶的婆婆贺寡妇,老族长三太爷,何海林。
  他有官职在身,不用跪在地上陈述,其他几个人因为是证人,也不用下跪,立在一旁。
  李有胜说道:“我母亲与继母秦氏,有着几十年的恩怨纠葛,这个人,害死我亲生母亲,并未对我有养育之恩,她与我亲生母亲有着不同戴天之仇,我若对她尽孝,就是对我母亲的不孝。虽我亲生母亲哺育我才短短两个月就赫然长辞与世,可那毕竟是我亲生母亲,被人活活害死,我又岂能待她如我亲母?”
  说完这话,堂下一片唏嘘,秦氏亦是站也站不稳了,她注意到李有胜并未说她逼死自己母亲,而是用个“害”字,想来他是知道些什么。可堂上堂下皆是云里雾里,周敞瞟了堂下永王一眼,见这人还没走,心想等会儿一定要截住永王款待一番,那到底是假装不认识,还是恭恭敬敬待他呢,心里为了难。
  周敞道:“你且说清楚些,我听不明白。”
  李有胜对着堂上堂下一拜,接着说:“这些暂且不提,我母亲死时,我才两个月大,是邻居家贺寡妇用奶水把我哺育到半岁,又用米糊喂养我,从一个嗷嗷待哺小儿,长到十岁,成了家里半个劳力,这个女人才让我回家,大人可以问贺寡妇,这件事情属实否”
  周敞示意贺寡妇作答。
  贺寡妇有五十多了,却没有秦氏将养的这般好,已经显出老态来了,佝偻着身子,头发也全白,活脱脱一个老妇人,她近年未出村子,若不是为了这情同半子一般的李有胜,到死也不会来城里走上这么一遭。
  贺寡妇说道:“当年建生媳妇刚死,这个女人就住进李家正院,她哪里像个能带娃子的,建生娘也去的早,无人可带娃。那时我生了家里老四,奶水也多,也是可怜这个没娘的孩子,就帮到可以断奶的月份。谁知道到了可以吃米糊糊的年纪,这个女人又推说自己刚生完娃子,带不了,这一放啊,就放了十年,等娃能干活了,能刨地了,你就说要把娃接回去疼,你咋这么不要脸呢!”
  说起当年之事,贺寡妇气的发抖,自己家几个娃要养,偏生又可怜孩子没爹疼,又死了娘,多养一个多张嘴巴,自己的娃也连带着少吃了多少饭,才拉扯着把李有胜养大。
  她抹了一把泪,继续说着:“这个女人心狠呐,娃子在我家吃了十年饭,她可是一口口粮都没出,还是老族长做主,每年从族里的粮食里面出两百斤米给孩子多口粮,有胜这孩子争气,才四五岁大,就知道去地里割猪草,挖野菜帮补,我也不后悔帮养这孩子,他自十八岁以后,待我比亲娘还好,每年年底送几百斤粮食、几百斤木炭、猪肉牛肉给我老婆子,生病抓药,他们家四喜跑的比我亲孙子还勤,我养他也只养到十岁,他却养了我老婆子二十年。”
  说到这里台下传来一阵羡慕之音,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未必能做到那么好,况且是养子。
  周敞问秦氏:“当年贺寡妇帮你家养孩子,为何你不出米,不出钱。”
  秦氏毫不犹豫的回答:“那又不是我的孩子,我为何要养!”
  理直气壮,那样子没有半分愧意。
  你知道不是亲生的不要养,却要人养你?
  做人咋能这样不要脸呢?
  ***
  堂下一片哗然,秦氏说这话的时候由心出发,脑子也没带上,等回过味来才发现不对,毕竟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儿,你狠心丢去邻居家那么多年不养,不养也就罢了,米粮都不出,李有胜跟孤儿又有何区别。
  永王在前,县令周敞力图表现,前面那一刻想把李有胜整回老家窝着的心情都没了,说不定永王是代吏部考核地方官了,为了一个不成器的小舅子把自己的乌纱帽弄丢了可不值当。
  堂下都热闹起来了,周敞亦做那清官的样子,巡案问案仔仔细细:“李有胜对养母都这般孝顺,难道对你会不尽孝道?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啊,本官认为,若是继母待继子这般,且不说往后继子孝与不孝,但从长者这种行为来看,都有遗弃幼子之嫌,你可知道本朝的法历,不赡养老母有罪,遗弃幼子亦有罪也。”
  这话秦氏从未听人提起过,她满心认为李有胜是不占理的,在自己躺在病床之上的时候,他大喇喇的自己搬出来住,全然不管一个卧床的老人,县令大人又不是没长眼,定会判他一个不孝之罪,谁知道李有胜早有准备,把贺寡妇搬了出来。
  秦氏脸色一变,索性撒起泼来:“我知道天杀的李有胜是县里的县尉,官官相护啊!”
  这妇人一闹起来,反而有相反的效果,周敞大为不悦,令她闭嘴,又问老族长道:“老先生,听闻你是李氏族长,且说说李有胜此人这些年待李秦氏如何。”
  老族长深深一揖:“且不说李有胜待继母如何,但说他为感恩族中当年出米出粮养他之恩,近五年来,每年出银钱五两办族学,若不是有这笔银子支撑,村里多少个孩童要失学。要知道他生的可是三个女儿,女儿又不能读书,又不能科考的,他做这些,全然是为了族中之人,能为李氏族人做到如此之人,您觉得会对自己的长辈苛责到哪里去吗?


第75章 
  太爷; 这孩子长到这么大已是不易; 小时候这女人多般为难他,要他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去后山给她采药; 他小不知情; 不知道后山有野猪有狼的; 侥幸得了一条命回来,这刁妇整不死他; 又想了许多招子,桩桩件件我都有记录; 青天大老爷可以根据我的记载翻看,看看是不是刁妇先为难继子!”
  老族长老当益壮; 说起话来情绪激昂,铿锵有力,又呈上一本簿子; 簿子年头已久,笔墨从旧到新,记载了满满一大本,想来从李有胜幼时开始记载; 只是旁人不知道。
  老族长上过几年学,字也是粗浅懂得一些,能记能写,这簿子犹如账本一样; 洋洋洒洒几千字; 虽未有笔墨点缀; 可把当年桩桩件件之事记载的清清楚楚,周敞结果书吏递上来的纸簿,认真看了起来。
  一本书,上千字,却是记得一个人半生的血泪,和为人的艰辛不易之处,所看之人无比唏嘘。
  堂下更是热闹,自己生了一堆女儿还为族人办学,当真不易,舆论的风波很快从秦氏那处转到李有胜那里。
  李有胜不说,自有人替他辩驳。
  王婶也跟着婆婆贺寡妇来了,指着秦氏说道:“秦婶,您还有脸过来告老大啊,这些年,老大在外面做生意的时候,就出米出粮让您在老二家吃好喝好,你自己管饱管好不算,老二一家人都吃喝管老大伸手要啊,老大回家这些年,你是不是吃吃喝喝都在老大家,太爷,老二是她亲生的。
  后来老大也不做生意回家住,一家老小都帮着公中织布,这老婶子可是不让织布机停的,不停,晚上也要人干活不是?这老婆子跟老二媳妇这两个人可是从来不管晚上织的,大家伙都怕晚上织布对眼睛不好,晚上的活都是老大媳妇跟老大大丫头轮着干,我家就住在隔壁,织布机的声音一直响,我可是听的真真的啊,要不是日夜劳作,老大媳妇也不至于前半年大病一场,当时人都快没了,这老婆子还不让大夫进门!另一则,我可是听你这嫡亲亲的儿媳妇说,公中挣的这些织布银子可从没见着响,连两个孙女成亲之时,都是一毛不拔的。”
  半年四喜娘于氏那一场大病害的,到现在还没见全好,好好的一个妇人被秦氏折磨的只剩骨架子,如今虽胖回了一些,气色却还不如秦氏这样的老年人好。
  又从堂下把四喜拉过来,把她一双手摊出来给大家伙看。
  四喜长得本就水灵,一双桃花眼像极了于氏,从头到尾透透彻彻的孩子,偏生一双手生的很难看,没一处好的。
  王婶说道:“这孩子也是可怜,本来长得这么俊一个孩子,偏生一双手见不得人,要知道我们乡下人本来就从小到大的干活,没那么娇气的。要不是老大去提了全家的兵役出去当兵,这老婆子连同老二、老二媳妇欺负人家母女,一个小姑娘家家何至于去做篾匠,你们去河岸镇打听一下,但凡镇上的人,哪有不认识这姑娘的,夏天秋天卖蔑货,冬天卖咸菜,都是这姑娘干的。
  但这样还不可怜,我亲眼见到秦氏与她亲儿子一起,把小姑娘卖竹器赚的一些些铜钱都抢了去。他们一家吃香喝辣的时候,老大家这几个女娃娃天天在外面挖野菜吃。你看吧,人家儿子如今没脸来公堂上质问他哥,连他自己心里都有愧不是,秦婶,你做了这么多心里就不亏吗?”
  王婶说来说去,都在强调亲儿,而不是亲儿的老大一家,落到白天夜里都干活,还得挖野菜充饥的地步。
  补上这么一刀,旁人更是鄙视的看着秦氏。
  老族长又说道:“要说老大没管她,咋可能呢,老大走的时候木炭、粮食、肉,全都留了,秦氏,你可是要知足,老大既然能挣到钱,就让他出些米粮,老二媳妇来伺候你,这不是两厢和美,这也是我当时要老二媳妇照顾你的缘由。一家人和和美美不是靠法度和虚无缥缈的孝道来绑架孩子,你需知道,做长者要又长者的气度,让人由心去敬重你,若是一味蛮狠耍狠,只怕就是亲生儿子,母子的情谊也全让你糟蹋了。
  更何况,你当时中邪风,可不是老二媳妇推了你一把吗?”
  众人的目光又扫去孙氏那里,孙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又听见太爷的惊堂木一拍,喝道:“孙氏,你婆婆是你推倒的?”
  这等妇人,被太爷惊堂木一拍,感觉自己跟进了阎罗殿似的,浑身一哆嗦,加上天冷,竟然失禁。
  堂下哄堂大笑,孙氏本就心虚,见婆婆都露出来怯意,扑腾一下跪倒在堂:“民妇不是故意的,民妇与丈夫在屋子里面打架,谁知道婆婆闯进来,一不小心就——”
  她这话一出,就是默认婆婆中阴风乃是她推倒所致,堂下又一片哗然变得安静起来,周敞再也坐不下去,惊堂木又一拍,喝道:“孙氏,你推倒婆婆不说,婆婆病刚好你又怂恿她来公堂诬告兄长,是何居心?”
  孙氏连连叩头:“民妇不知是何罪状,今天是婆婆拉着民妇来告官的,她老人家病刚好,民妇也是怕她有什么闪失。”
  周敞又是一惊堂木一拍,对着秦氏怒喝:“为母者则强,你幼时不养育继子,反倒多般为难,年老后继子不计前嫌赡养于你,你不知感恩,还过来反告,若是本官依你之言判李有胜有罪,那天下人岂不都会笑我昏庸,先天的继母若都以你为榜样,世人岂不都会食儿寝皮,做尽丧尽天良之事!”
  好一个食儿寝皮,放在秦氏身上再恰当不过。
  ***
  堂下一阵叫好,都言道周大老爷乃是青天转世,把周敞抬到天上,夸的云里雾里不知兮。
  在永王殿下面前露一手,他心中刚暗自得意,右手一拍,刚准备再呵斥秦氏几句,却见李有胜打断了他的话语。
  “大人且慢。”
  “哦?”周敞习惯性往后面一歪,斜眼看了李有胜一眼,他不会这个时候还要给继母求情做孝子典范吧,若真是这样,真真叫人瞧不起。
  “李有胜,你有何话说?”
  “大人,草民还有一事禀报,关于家母的死,或许有人知道内情。”
  “你母亲的死难不成跟这老婆子有关?”
  “大人,家母当年溺毙之时是寒冬腊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