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村妞的宠后路-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春暖花开了,趁着天气好,杨乐妍叫唐明月一起去天丝明玉坊看衣服,两人边看边说,杨乐妍偷偷贴到唐明月耳边告诉她,最近有个姑娘总是来寻她哥哥。


第62章 
  唐明月听后眼睛立时亮起来; “真的吗; 是哪家的姑娘?”
  杨乐妍有些心累; 摇摇头,“这个我不知,只是赶巧见过两次,她在府中后门外与我哥说话,我离得远; 也听不清。”
  不止如此; 杨乐妍怕杨俊瑾见了自己不好意思,每次都是慌慌张张躲了起来; 知道的消息不多; 只是远远瞧着那姑娘相貌不错。
  两个人一直小声说话,不防门外进来个姑娘; 生得明眸皓齿,一双水灵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在店铺里扫了一圈,便往两人身旁摆着的首饰来了。
  那姑娘身后跟着个丫鬟,小声在旁边说着,“姑娘,奴婢打听过了,这是京城最大的首饰铺子; 里头东西很多,还能找这里的老板单独画图样。”
  唐明月听了杨乐妍的话,知道事情还不到自己想象的那个程度; 也收了好奇的心思,两个人专心看起首饰来。
  不管是衣服还是首饰,天丝明玉坊每月都要出新的款式,这也是京城闺秀喜欢这里的主要原因,每次都能看到新鲜的东西,逛起来才有兴致。
  “姑娘的头饰好生别致。”一道娇柔软糯的声音响起,竟比唐明月的声音还要软,唐明月闻声抬头,便见那个姑娘是在同她说话。
  唐明月如今戴在身上的大部分首饰都是聂恒宗送给她的,一听有人说她的头饰别致,心里就甜丝丝的,作为回报,她也礼貌的夸赞了那个姑娘的衣裳好看。
  一旁杨乐妍使劲儿拽了唐明月的衣袖一下,还冲她眨了眨眼睛,唐明月一时想不透她要告诉自己什么,便听杨乐妍问道:“听姑娘的口音,好似不是京城人。”
  那姑娘笑笑,“我从云南来。”
  两人顿时十分感兴趣,云南离京城十分遥远,除了做生意的人,在京城很少能见到云南人,特别是姑娘家。
  几个人聊起衣裳首饰,竟十分投契,那姑娘也不扭捏,直接告诉两个人称呼她“瑶瑶”,唐明月跟杨乐妍也将自己的小名告知于她。
  “云南那么远,姑娘来投亲吗?”以往端庄沉默的杨乐妍,竟突然话多起来,唐明月见她一双眼睛闪闪发光,终于觉出不对来。
  瑶瑶倒不隐瞒,“我来还个人情。”
  便是心中再好奇也不能继续问下去了,几人又略说了几句,瑶瑶知道两人身上的首饰大部分都是这里的老板绘出来的图样,便决定去找沈卿卿了。
  几人道别,杨乐妍也不逛了,拉着唐明月出门,“月姐姐,这真的太巧了,方才这位瑶瑶姑娘便是我同你说起的那位去找我哥的姑娘。”
  唐明月听后也不免觉得实在是太巧了,京城如此之大,几人竟这么碰上了。
  杨俊瑾的婚姻大事,俨然已经成了姚氏心头的一块病,连她们这些小辈都不免跟着着急。如今可算是出来这么个姑娘,如何不让人激动?可这姑娘是云南来的,事情便不那么好办了。
  “云南山高水远,我怕是白白惊喜了,哪个父母也不喜女儿嫁这样远。”杨乐妍声音很小,带着掩饰不住的失望,“原本我娘都说过,只要哥哥喜欢,不拘身份,娶回来就是,可如今这个样子,怕是不可能了。”
  唐明月不知自己要说什么,说杨乐妍如今想这么多还为时尚早吗?显然不能。于是只能委婉说道:“若有机会,还是要先弄明白他们之间发生过何事。瑶瑶姑娘大老远跑来京城还人情,莫非就是还你哥的人情?”
  杨乐妍一时忘了瑶瑶说的还人情,唐明月这样一提醒才想起来,“这人情大抵不小,我哥之前不在京城,可能是发生过什么事。”
  两人猜来猜去也猜不到什么,索性不说了,杨乐妍便想着回去套她哥的话。
  ——————————
  五月十八是永平帝五十岁整寿,万寿节办得势必要比往年都隆重。王公贵族早得了消息,云南王萧慕洵也要携女入京贺寿。
  说起来,云南在大沂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存在,整个大沂朝唯一的异姓王便是云南王。云南离内陆较远,部族复杂,一般的地方官很难驾驭。
  萧氏一族统治云南多年,自有自己的手段,永平帝便是想吞下这块地也不容易,何况云南王肯对他俯首称臣,他便也不再执着。
  萧慕洵如今正值壮年,膝下三子一女,对这个女儿是爱若掌珠。
  云南王在万寿节前几日入京,入宫拜见永平帝之后,云南王携女到了安国公府,说要感激杨家大公子救女之恩。
  杨乐妍自然被叫出来招待云南王的女儿安和郡主。两个人一见面,都十分惊讶的看着对方道:“是你?”
  原来安和郡主便是杨乐妍在天丝明玉坊看见的瑶瑶,而安和郡主萧瑶也未曾想到,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姑娘,是杨俊瑾的妹妹。
  萧瑶老早就出现在京城,说明不是跟云南王一同入京,杨乐妍心中好奇心愈来愈盛,却不好意思过多询问。萧瑶自然也能想到这些,竟主动跟她聊起来。
  这姑娘声音软软糯糯的,却是个大方爽朗的性子,说起话来快言快语,让杨乐妍好生喜欢。
  杨俊瑾头年里在外办差,曾下水救过一个少年,为此还大病一场。其实那个少年并不是什么少年,而是一个姑娘,便是萧瑶。
  云南王宠爱女儿,知道女儿想出门游玩,便安排人马陪着萧瑶出门。萧瑶在外行走一直扮作男儿身,便是将她从水里捞出来的杨俊瑾,也未发现她是女儿身。
  萧瑶落水被杨俊瑾救了之后,也着实修养了些日子,可等她修养好了想上门感谢杨俊瑾时,杨俊瑾已经离开了。
  有恩不报不是萧瑶的性格,待弄清了杨俊瑾的身份之后,她便一路游山玩水跑来了京城。
  到京城之后,萧瑶也见过杨俊瑾两次,与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救命之恩,萧瑶想以身相许,不料此举却吓坏了杨俊瑾,被他推拒了。
  杨俊瑾人长得俊朗,又无妻室,萧瑶觉得自己看上他十分正常,可是对方竟然看不上自己,萧瑶有一丝伤心,着实用了些日子才缓过来。想着在云南时,多少人想给她做郡马呢!
  杨乐妍是真没想到,萧瑶竟肯与她说这么多。听来听去听到最后,竟然是这么个结果,气得她忍不住嘀咕,“我哥他眼睛一定是不好使。”
  萧瑶听了杨乐妍的话便笑起来,“可惜我们无缘,不然我相信咱们相处的一定很愉快。”
  杨乐妍心里又何尝不这样想?在她看来,萧瑶是一个做嫂子十分合适的人选。不管是样貌还是性格都没得挑,两人见面的次数虽然不多,可脾气却很相投。
  下水救人,这便是有了肌肤之亲,此事若是被人知晓了,杨俊瑾想不娶都不行。杨乐妍无法评价此事,她就是觉得很可惜。
  “总不能人家救了我,我还要强赖上去,何况此事无人知晓,我当时穿着男装,对我也并无影响。”萧瑶看起来真的是无事人一样,杨乐妍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碰上了这样一件英雄救美的事,偏对方还是这样的性子。不过杨乐妍倒也十分庆幸,若碰上一个执意要她哥负责的,此事也难以圆满。
  不能郎有情妾有意,当真十分可惜。
  “杨公子说他已有了心上人,你可否知晓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萧瑶偏头,到底还是问出了心中十分在意的问题。她想看看,自己输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俊瑾对唐明月有情一事,杨乐妍也是自己猜的,可是因着她觉得不太可能,一直在肯定与否定中徘徊。至于为何不信,概因她想不通,两个人一共也没多少接触,这情意到底是如何来的?
  猜测到底不是事实,杨乐妍觉得自己不能胡说八道,于是她摇摇头,“此事我并不知晓,我只知晓我哥这么大了还不娶亲,我娘头发都要急白了。”
  “那你可要劝着伯母,若不然问问杨公子,看他心中有谁,早点娶回来就是了。”萧瑶心中微微泛酸,却还是跟着一起出主意。
  她这样一说,杨乐妍就更惆怅了。一面为了失去这样一个好的嫂子人选,一面是为了她哥那爱而不得的凄惨。
  若是轻易能娶回家里的人,可不是早就娶回来了?
  云南王到杨家意图很明显,既要感谢救命之恩,也希望杨俊瑾永远不要将此事的真实情况说出去,毕竟涉及女儿家的名声,这要求实在再合理不过。
  杨俊瑾从云南王父女到府中起,一直都有些云里雾里的,想不透他们的意图。若说感谢,萧瑶早已谢过他,除了不能娶她,该承诺的保守秘密他也承诺了,在他看来,云南王如此大张旗鼓来道谢,实在是多余。
  不管云南王什么想法,他在安国公府待的时间并不长,而父女俩离开之前,萧瑶还是单独见了杨俊瑾一面。
  “杨公子,我并非因你救我一命,才要以身相许。其实我来京城与你见面之前,曾暗中见过你两次。”萧瑶在杨俊瑾说话之前,先开了口。
  杨俊瑾不作声,做洗耳恭听状。
  萧瑶垂头,回想着两次见面的过程。其实并没有多复杂,可还是让她芳心暗许。
  “第一次在杏花巷,你让人给一个没钱抓药的老伯送了银子,第二次在长宁街,你救了一只险些被马车轧到的小狗。”萧瑶说到此处抬起头,露出了笑容。
  如耀眼明光,温暖人心。一向镇定如杨俊瑾,也不免呆了一瞬。
  “你是那个穿青衫的少年?”杨俊瑾想起两次的情景,这才出声。
  实在不能怪他如此一问,而是那两件事情发生时,身边并没有萧瑶,杨俊瑾猜测他是做了乔装,而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她便是做男装打扮。
  萧瑶点点头,“可惜我没机会出手你便解决了。”杨俊瑾之所以对乔装之后的萧瑶印象深刻,也是因为他见对方是要出手相救的模样。
  京城权贵不知凡几,其实很少有人会管这种闲事。若非如此,两人大抵也不会注意到对方。
  “这两次的偶遇,让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个被你施以援手之人,可又偏偏因此,让我更加钦佩你的为人。”萧瑶说到此处顿了一下,显然是在想接下来的话要如何说出口。
  杨俊瑾在这空挡接着说道:“公主也是纯善之人。”
  萧瑶听到这话又露出一个带了一丝嘲讽的笑,“可惜你并不喜这样的我。”杨俊瑾想开口解释一句,却被萧瑶压住了话头,“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心中藏事,我既对你有情,便该叫你知晓。”
  “可你对我无意,我也不能执着一人。若你心中没有意中人还好,可你既已有意中人,我便不能做讨嫌之事。”萧瑶话语里带着坚定,让杨俊瑾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她。两人的这段对话,他实在是极为被动。
  萧瑶又将今日登门道谢的举动解释了一遍,“今日登门拜访,只想郑重谢过你。日后若有需要云南王府之处,杨公子不必客气。今日一别,可能我们日后无缘再见,望你早日得偿所愿,抱得佳人归。”
  整个过程洒脱的不像一个姑娘,萧瑶说完颔首,便转头离开了。
  杨俊瑾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想的却是这姑娘大抵并没有多钦慕自己,随即又摇摇头,“这该是一个真正洒脱的姑娘。”
  他对萧瑶的确没有情意,可她这样一番话,还是在他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并没有就此不见,在几日后的万寿节上,便又见了一面。
  云南王携女入京拜寿,并没有将女儿送进宫中的打算,只是恰好因为女儿就在京城,可却有人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他要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宫给永平帝做妃。
  这个人便是四皇子景王。
  正因他有如此想法,所以在宴席上做了一件傻事。一曲歌舞结束之后,他看着貌美如花的萧瑶说道:“安和郡主从云南远道而来,想必定是要献艺的。本王听闻云南当地的舞蹈十分有特色,不知安和郡主是否要献舞一曲?”
  萧瑶自然是没有这样的打算的,她好好看着歌舞,没事儿献什么舞,她又不是舞女。可对方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大好日子她也不能顶回去,只得在云南王开口之前回道:“我自幼不擅舞蹈,倒是跟师傅学过舞剑。”
  言罢看向永平帝,“陛下不介意的话,我倒是可以表演舞剑。”
  跟柔媚的舞蹈不同,舞剑这件事并不会让人想入非非,永平帝自己也没有那想法,不仅点头同意,还夸赞了萧瑶一句。
  永平帝不像他那傻儿子,吩咐人给萧瑶取剑后,还对杨俊瑾说道:“一个人舞剑太没意思,颜玉便以箫声相和如何?”
  颜玉便是杨俊瑾的字。
  人老了便爱做媒。永平帝想起云南王跟他提过杨俊瑾曾救过自己的女儿,如今看着两人郎才女貌,不由就起了心思。
  永平帝的提议杨俊瑾自然不会拒绝,萧瑶也不是扭捏的性子,还对杨俊瑾笑着说道:“杨公子不如就奏一曲《猎军心》。”
  《猎军心》出自大沂有名的词曲家栖梧先生之手,是一首十分振奋人心的军中舞曲。
  杨俊瑾不由看向萧瑶,他本以为对方会要求他吹一曲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毕竟萧瑶是个女孩子,可是她开口就要他演奏《猎军心》这样激烈的曲子,杨俊瑾十分怀疑萧瑶是否能舞好这首曲子,可他并未出声,开口吹了起来。
  萧瑶的表演可谓让所有人大开眼界,任谁也想不出,那场中翻飞的身影,是个姑娘家。
  相比其他人,景王殿下受到的刺激要更大,因为萧瑶手中的剑尖,往他面前送了不止一次,差点把他的小心肝给吓出来。
  一曲毕,永平帝自然是要夸的,待夸的差不多,他看看刚才表演的两人,脑子一热就要赐婚。
  “朕听闻安和郡主还未定亲?”永平帝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两圈,眼尖的自然就能看出他是何意。
  萧瑶闻言跪在地上,“回陛下,确有此事。安和蒙父王母妃宠爱多年,一直无以为报,特地求了父王让我在家里多留两年。”
  言罢抬头,故意看了杨俊瑾的方向一眼,“日后就让父王在王府旁给我建个府邸,好长长久久陪在他们身边。”
  原本这些话,不该由萧瑶来说,可是她怕云南王开口坏事,这才自己开口。
  永平帝眼尖,看到萧瑶说话之前往杨俊瑾那头看了一眼,他便明了,萧瑶这是不乐意跟杨俊瑾。
  他要赐婚乃是成人之美,不是强人所难,既然姑娘家不乐意,他也不好枉做坏人,便作罢了。只看着云南王道:“你可得了个好女儿。”
  一时间两人笑起来,萧瑶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倒是杨俊瑾,看了她好几眼。
  只是萧瑶却再未给过他一个眼神。


第63章 
  杨俊瑾与萧瑶的事; 唐明月只从杨乐妍那里听了个大概; 便从心里佩服这个大气洒脱的女子。这一场剑舞看下来; 她眼里简直在冒小星星,实在是太飘逸俊美,她便是做梦,都不敢这么厉害。
  聂恒宗见她一脸痴迷的看着萧瑶,当下便使人传话逗她; 告诉她自己也会剑舞。唐明月听了不由失笑; 竟是连这个都要在意。
  杨俊瑾与萧瑶的事,唐明月只从杨乐妍那里听了个大概; 便从心里佩服这个大气洒脱的女子。这一场剑舞看下来; 她眼里简直在冒小星星,实在是太飘逸俊美; 她便是做梦,都不敢这么厉害。
  聂恒宗见她一脸痴迷的看着萧瑶,当下便使人传话逗她,告诉她自己也会剑舞。唐明月听了不由失笑,竟是连这个都要在意。
  唐明月垂头的空儿,聂恒宗也看了萧瑶一眼。前生并没有云南王入京贺寿一事,因为在永平帝五十岁寿辰时,云南王生了一场大病; 得病的因由便是爱女意外身亡。其中详细聂恒宗并不知晓,但他记得十分确切,前生此时; 世间已没有萧瑶这个人。
  世间之事,但凡何处有一丁点的改变,便可能影响很多,聂恒宗已经深深认识到此事,他垂了眼眸,不再去想未来还会发生多少改变。
  ——————————
  时间一晃儿到了九月中,离唐明月大婚的日子不到一个月了,唐吴两家的近亲都赶到京城来送嫁,因人都在乐州,众人是结伴一同过来的。
  吴氏的父母并兄嫂一家子都来了,吴老爹跟老伴儿身体不好,吴舅舅此次入京不想再回乐州,打算留在京城发展,此行与搬家无异,老两口这才拖着病体跟着一起来了。唐明月多年未回乐州,很多年没见二老,见面之后都忍不住落了泪。
  唐家这头除了唐明月的姑姑一家,还来了几位族亲。此外,唐海也领着妻子赵氏跟小儿子唐祺枫来了,这是唐清一家开始未曾想到的。
  家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自从唐祺桐兄妹领着唐仁离开,唐老爹跟郭氏大多数时候便窝在自己院子里不动,难见开怀。此次老家来了亲戚,老两口终于开心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