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村妞的宠后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这话,刘氏火气就上来了,她上来使劲拍了唐海的肩膀一下,“咋了咋了,要死啦。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他肯定考不上,肯定考不上,你咋就不信?”
  这不是唐海第一次听刘氏说老二考不上了,往常他都没在意,这回见刘氏脸上一脸紧张,他就多说了一句,“把你能耐的,这你都知道,这么能耐你给我看看,我几时能发财?”
  别看唐海老实,真要较起真来,那说话也是挺噎人的。
  刘氏见自家男人不依不饶的,也不打算瞒着了,“陈瞎子给老二算过了,他考不上,你信不信?”
  说起这陈瞎子,唐海也是听过的,他是刘氏娘家那个村里一个算命先生。别看他窝在个小村子里,还真是有几分本事的。平日里东家丢鸡西家丢鸭,他都能给掐算出来。最能耐的一次,是县里发生了一起命案,这陈瞎子算到了罪犯的藏身之地。
  也就是这一回,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了陈瞎子的厉害,连唐海这样整日不关心这些事的人都听说了。刘氏一听陈瞎子算过,唐海也有些动摇了心中那坚定的信念。
  “算人前程,不要生辰八字吗,他咋知道?”唐海问完,突然盯住了刘氏,“你把老二生辰八字拿去给他算命?娘知道这事要找你拼命的。”
  刘氏听到这里也有些心虚,只他一向是没理也要辩三分的主儿,“我这不也是不想家里的钱打水漂。再说了,你不出去说,谁会知道,我自己会出去说吗?”
  其实乡下人并不太注意生辰八字这些东西,反而若是遇见了这样一个能耐的人,都要给自己算算的。可是唐清是读书人,读书人的生辰八字,最好是不要叫人知道的。郭氏不知从哪听说了这件事,便把唐清的生辰八字捂得死死的。
  别看郭氏平日十分宽容,若是刘氏做的这件事叫她知道了,她是绝对不会饶过刘氏的。刘氏也怕婆婆知道这件事,哪敢说出去呢?
  自家婆娘犯了忌讳,唐海咋也要给她遮掩一二,只是又十分严肃的叮嘱她,“可不许再说给旁人知道了,若是再犯,我第一个去告诉娘。”
  刘氏自然应了,可是唐海没再继续阻止她说分家的事,她便又开始折腾起来。后来唐老爹终于受不了了,招呼唐海商量了之后,终于决定给兄弟俩分家。


第5章 别扭
  对于分家一事,唐老爹内心一直是拒绝的,可事情就是那样的不遂心意。
  唐明月将聂恒宗从山边捡回来后的第二天,唐清便一早起床去了县城。等他下午回家的时候,手中拿了不少纸张书籍,身边还跟着一个郎中。
  聂恒宗失忆了,唐清怕他脑子里有什么看不到的问题,便当真请回来一个郎中来。周郎中是长定县最大药堂济世堂的坐诊郎中。唐清一直等到过了晌午,药堂里没什么人了,才请求他跑了这一趟。
  周郎中仔细给聂恒宗诊过脉,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周郎中倒是个实诚人,直接就说他看不出有什么毛病,还嘱咐唐清,若是实在不放心,只能到府城去看看了。
  说实话,唐清有些失望。这种不确定,意味着是有隐患的。虽说聂恒宗说自己除了脚疼没有一丝不对劲,可唐清还是希望他能早点正常起来。不说别的,总得知道自己是谁吧!
  原本唐清是想留了周郎中在家里住一晚上的,可周郎中不肯,又说他有个侄儿就住在附近村子里,只叫唐清找个车送他一趟就行。
  唐家只有用来犁地的牛车,速度太慢。唐清只得又求到山子头上,山子家里有一辆骡车,速度很快,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到周郎中要去的地方。
  因着没看出聂恒宗有什么毛病,唐清又给周郎中寻到了骡车,周郎中连出诊的银钱都没收。还是吴氏过意不去,将自家留的干蘑菇挑着上乘的给周郎中拿了一些。
  身为一个经常有太医请平安脉的皇子,聂恒宗未曾意识到唐清给他找郎中是挺费力的一件事。直到此事在唐家引起了风波,他才想明白这其中关窍。
  也真真正正明白了,那些他很少能见到的百姓,过得到底是什么样的日子。
  挑起事端的自然是刘氏。知道唐清给聂恒宗请了郎中,又带了一堆纸张书籍回来之后,她连事情都没问明白,就炸毛了。
  在刘氏看来,请郎中买东西都是要花钱的。她不能明着阻止唐清买书买纸,可唐清给一个来路不明的穷小子请郎中,刘氏可就受不了了。
  她一直以为郭氏偷偷给二房塞钱,若不然,二房吴氏都将银子借给娘家兄弟了,俩人咋还能有钱挥霍?
  当天晚上吃饭,刘氏就起刺了,直接问起唐祺桐要成亲,家里是怎么个章程。
  郭氏刚开头说了句家中银钱不丰,刘氏就提起唐清请郎中买东西的事,唐老爹已从唐清那里知道事情究竟,听到刘氏如此说,气得立时就扔了筷子。
  唐老爹生气了,大伙儿连饭都没法儿吃下去了。
  关键时候还是郭氏打了圆场,“都吃饭。老大媳妇,你要是不想吃,你就回屋待着。”
  郭氏鲜少如此不给刘氏面子,刘氏虽然平日斤斤计较,可那也是仗着公公婆婆好说话,若是他们俩都生气了,她也不会太过明目张胆。
  其实刘氏这个人,你说她整日挑事吧,她倒也没有太大的能耐,可酸言酸语实在太多。她就是有这个本事,又不说多过火的话,又叫你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让你生气也没理由骂她。
  原本每日边吃边聊的氛围没有了,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吃完。唐老爹让孩子们出去,留下了几个大人。他一顿饭吃得索然无味,认认真真的考虑着分家这件事。
  老话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唐老爹想着他可能错了,老大媳妇这个样子,这家早晚是要分的。便是他硬拦着不分,日后老二若真走上了仕途,老大媳妇也是个绊脚的。
  “老大,你媳妇要分家,不是一日两日了,你心里是个什么章程?”唐老爹先是问了大儿子,并没有过多解释唐清的事情。
  唐海其实一直挺孝顺,他想顺着父母的意思一起过,可是自己婆娘那性子,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刘氏就是那样执拗的性子,她要想干什么,若是干不成,不知道能生出多少事来。
  这一犹豫,让唐老爹产生了误会,以为大儿子是不好意思说。他无力的叹息了一声,“罢了,既然想分,那便分了吧!”
  唐家在玉河村勤勤恳恳经营多年,也不过只有十八亩良田。唐老爹将田地一分为三,两个儿子一人六亩地。剩下的六亩老两口自己留下了。
  “我如今虽说断了腿,可日后还是能动。我跟你娘能劳动一天,不用你们管,日后动不了了,谁奉养我们,这六亩田就是谁的。”这是唐老爹的原话。
  唐清要读书,唐老爹便想偏着他一些,若不然他们老两口就直接归到大房了。如今这样分,他要再供老二读书,刘氏不想闭嘴也得闭嘴。
  刘氏自然不乐意,可她已经如愿分了家,若是此时再说话,怕就要吃亏,于是她闭了嘴。
  分家最难过的,是心理上那一关。至于分分东西分分田地这些,是十分简单的事情,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捋顺好。
  这日晚饭,唐明月还是跟聂恒宗在二房屋子里吃的。上房那边分家的事,又是拜爱偷听的唐明玉所赐。
  “大伯娘说爹爹请郎中买书买纸都花钱,还问大哥娶亲咋办。”唐明玉还小,想的不多,听到什么说什么,也不知道要避着聂恒宗。
  唐明月听完先看聂恒宗的脸,“大哥哥,你不要多想。”
  本来吧,唐明月要是不提,聂恒宗一时还真没反应过来。唐明月这样一说,聂恒宗立时就回过味儿来了。那郎中可不就是特意给他请的。
  一个四体不勤的主子,出门是想不起带银子这种事的。再加上聂恒宗又想把自己表现得十分可怜,那兜里可是干干净净一个子儿都没有。
  原本他以为自己想的已经很周全了,可此时看来并不是,实在是他低估了唐家的穷困。他身上连个铜板都没有,想打一打刘氏的脸都做不成。
  聂恒宗见唐明月脸上的神色十分焦急,定然是怕他想多了,聂恒宗又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月儿放心,哥哥不会多想。”
  唐明玉传完话又跑出去,想听听会不会有什么新消息。
  屋子里剩下聂恒宗跟唐明月两个人。唐明月仔细看了看,见聂恒宗脸上的确没有出现她担忧的情绪,心情便好了起来。
  这两天她仔细观察过聂恒宗,发现他的手十分细嫩,比她娘的手都要细嫩。随后想起大房里堂哥满是薄茧的手,心里隐隐有了猜测,他觉着聂恒宗大抵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兴许也是个读书的也未可知。
  穷人家这样大的孩子,已经能帮着家里做事了,那手上绝不会如此细腻。唐明月思来想去,便有了小主意。她跑到唐清学习的地方,将那些书本里一本翻了许多遍的《三字经》拿了出来。
  这本书唐清早已用不到,便索性拿来给女儿开蒙。唐明月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此时她将书摊开放在聂恒宗面前,“大哥哥,你看看这上面的字,你认不认识?看看能不能想起自己是不是认字?”
  “月儿想我早点恢复记忆?”聂恒宗心里有些微微的别扭,想着唐明月是不是不愿意和他待在一起?
  这两天她经常会问他:记不记得住,能不能想起来?聂恒宗听多了,心情便有些不好,想着他装失忆就是为了能赖在唐家多待几天,可惜他的小月儿竟然不懂他的心思。
  这想法其实有些无理取闹,可是聂恒宗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了。
  唐明月盯着书上的字,没有抬头看聂恒宗,老老实实的点点头,“当然啊!”唐明月说罢抬起头,弯着嘴角露出小梨涡,“我想知道大哥哥的名字呢!”
  聂恒宗见唐明月一脸没心没肺的模样,暗暗摇头,语气里有些不快,“可我若是想起我是谁,就要回家了,到时候月儿就看不到我了。”
  “大哥哥不能再来看月儿吗?”唐明月的小梨涡不见了,口气里明显带了一丝难过。两个人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可她却很喜欢跟这个大哥哥待在一起。跟他待在一起,比跟旁人在一处都快活。
  小姑娘忍不住嘟起小嘴来,“好为难啊,大哥哥若是一直在这里陪着我,大哥哥的家人该有多着急呢?”
  此言一出,聂恒宗真有些无地自容。相比起唐明月的坦率真诚,他的那些心思,真的不配跟她说出来。
  两个人都没做声。聂恒宗开始责怪自己,说好一辈子把她捧在手心,却为了这么点子破事,让她心里难受了。
  二房两口子终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唐明玉。几个人的脚步声打破了两个人之间的安静。唐明月站起身,迎了父母进屋。
  家里分家的事,是瞒不住聂恒宗的。唐清怕他心里有负担,还特意来跟他说起:自己已经接了抄书的活儿,也还在想其他办法,总归不会让家里人饿死的,让他放心待着就是。又说哪日他脚上方便了,带他去府城找郎中。
  其实在很多乡下人的心里,唐清做的这件事,是很让人理解不了的。农户人家日子不好过,多养个人那不是多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唐清自己花销也大,不是多富裕的人,装什么大半蒜呢?
  正是这种普遍的想法,刘氏因着这件事闹腾时,大家都没觉得她有多不对。聂恒宗听到唐清这番话,很恭敬的谢过唐清,又说将来寻到家人了,必倾尽全力回报他。
  “说什么回报不回报做什么,放宽心,说不得病就好了。”唐清拍拍聂恒宗的肩,并没多说,不管别人如何说,遇到这样的事,他总是没法不伸手的。
  刘氏作天作地的分了家,不想没过两日,吴氏的嫂子就上门来还钱了。


第6章 挣钱
  吴氏的娘家嫂子姓冯,她嫁进吴家的时候,吴氏才七岁,说是看着小姑子长大的也不为过。如今十五年过去了,姑嫂之间从未生过矛盾,感情十分要好。
  冯氏上门,刘氏是最早看见的,心想这家家忙着侍弄地的时候,冯氏上门,搞不好又是来找吴氏帮忙的。这么一想就很庆幸两家已经分开过了,只是心里这么想着,不影响她开口打招呼,“月儿她舅娘,这是家里得闲了?”
  两人年岁差不多,只是因着男人的关系,冯氏要叫刘氏一声嫂子,她客气的回了一句,“嫂子忙呐,我来看看阿莹。”
  拜刘氏的大嗓门子所赐,吴氏在屋里就听到了动静,她小心坐起身子迎了出来,“大嫂,你咋来的,快进屋。”
  吴家住在朝阳村,离玉河村有着距离,来往一趟靠走可到不了这么早。冯氏听小姑子问,笑眯眯的答道:“高家大嫂回娘家,我蹭他们家的骡车过来的。”
  冯氏手里拿了两瓶酒,跟吴氏到上房看过唐老爹夫妇,将酒留下,就随吴氏到二房去了。
  唐明月正在屋里背三字经给聂恒宗听,一听是舅娘来了,忙跑到堂屋去打招呼。冯氏从怀里摸出一包糖来,“这一阵子不见,月丫头长高了,舅娘给你带了糖,去跟玉玉分了吃。”
  “谢谢舅娘。”唐明月欢快道谢,接过糖招呼妹妹到聂恒宗住的屋子。唐明月将糖分成两份,一份给了妹妹,又从剩下的一份里捏出一块儿来,伸手递给聂恒宗。
  白嫩的小手伸到聂恒宗跟前,“大哥哥,这糖可甜了,你尝尝。”
  聂恒宗从小就不吃甜,可他看着唐明月眨着的眼睛,享受着这种分享的快乐,忍不住低下头,直接张了嘴去接,唐明月捏着糖的两根手指头也没能躲过去,叫聂恒宗一起含在了嘴里。
  只是这动作不能持续太长时间,聂恒宗恋恋不舍的坐直身子,嘴唇贴着唐明月的手指滑过,只感觉嫩生生的,柔软细腻。
  喂完了聂恒宗,唐明月一脸满足的又拿起一块填进嘴里。又把剩下的糖包起来,说是一会儿拿去给堂姐堂妹两块,剩下的再留着吃。
  在唐家待得越久,聂恒宗就越心酸。唐明月懂事善良,难得在这样穷苦的环境里,还能保持本心不变。前生的日子那样难过,唐明月的心也一直是澄澈干净的。
  外面吴氏的声音传进来,“大哥这么短的日子就有钱赚?不是说要跟着商队出海,还不知道何时能回来。”
  原本吴家日子好过,一家人住在县里,吴家大哥平日也就是摆个小摊子。只是这两年吴家老两口相继生病,银钱花了不少不说,也赚不到钱了。一家人从县城搬回老家,吴大哥想趁着这时候奋斗一把,便想着跟人出海跑商路,赚些银钱。
  他本钱有限,家里人也只以为他就是跟人出去长长见识,分点汤喝,赚不到什么大钱。吴氏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她并不怎么看好这件事,只是唐清说大舅子这主意不错,若是做得好,肯定有得赚。
  吴氏把手里剩下的银子全拿出来,也就二十两,一起都拿给了哥哥。虽说不多,可也是尽了心。谁想大哥走了没多少时日,嫂子就来还钱了。
  “这我也不清楚,就是个半大孩子来家里,说是自家主人吩咐他帮你大哥送银子,说是做生意赚的钱。”冯氏赶了一早上路,虽说坐着骡车,可着实渴了够呛,喝下不少水才说上一句话。
  吴氏虽说是妇道人家,还是觉着此事透着诡异,“这事听着这么玄乎呢?”
  冯氏倒没想太多,“那孩子看着是个实诚孩子,不像骗子,他说的那主人我知道,就是跟你大哥一起做生意的。他还说你大哥是怕妹夫没钱读书,才急着把钱托他送回来。哎,他真金白银送来,有啥玄乎的,咱这样的人家,谁能骗咱们不成。”
  乡下人朴实,总不愿意把人往坏处想,吴氏想想,便点了点头。
  唐家姐妹俩都没注意吴氏说的话,聂恒宗却听到了,他猜想着是常顺找到了吴家。
  聂恒宗知道此时唐家十分需要银子,可是他也不敢多送,送多了难免违和。至于为何不等到他想走的时候让常顺给,因为他知道唐家人肯定不会收他的银子。
  常顺这几天心里苦的,简直是喝一整天糖水都没用。
  他跑了一天回到客栈,发现自家殿下不见了,只给他留了一张字条,说是要他完成任务后等在客栈,他有事要办,结束就回。
  这简短的字条让常顺落了好几次眼泪,担心得吃不下睡不着。聂恒宗自己还觉得自己简直太贴心了,他没有一言不留就走,实在是很照顾常顺心情了。
  “大嫂,你把钱还我就是了,做什么还要多给我?”吴氏的声音透着惊讶,落进了几人耳中。
  冯氏听了便笑笑,“家里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地里有田,饿不着。妹夫要读书,你手里多留些银钱总归没坏处,大嫂拿给你,你就留着。等你哪一日做了官太太,大嫂还要借你的光呢!”
  一共五十两银子,冯氏拿来四十两给吴氏,自己就留下十两银子家常使用。吴氏看着那散落在布块上的银子,心里有些难受。她从小在家就受宠爱,丈夫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