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沈家有女-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进了门里。
李暄站在街道上眼睛直直盯着定北王府那扇朱红色的大门缓缓关上。
他直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暗淡下来,雪花纷飞而落,他终于有了知觉,眨了一下眼睛,睫毛上的雪花落到他的眼眸里,他眼睛酸涩的厉害,却分不清那是雪还是泪。
昨天那道突如其来的圣旨砸在他身上,让他好半天都回不了神,他被剥夺了世子之位,而他的庶弟却成为新的世子。他心里虽觉的不甘心,但也不觉得难过,反正再怎么样他都是定北王府的嫡出儿子,瞧庶弟以往对他毕恭毕敬也未必会对他不好。
怎会料到他会有如今的局面,原来他已经被父王早早放弃了。他的庶弟处心积虑就是为了这一天,他竟然毫无察觉。
他漫无目的的在街道上走着,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他觉的他这一生都活的像个笑话,小时候就被众人宠的不知天高地厚。失了定王府的世子之位就什么也没有。
他在一家破庙里住了一天一夜,严氏找到他的时候他全身上下已经发起了高烧,烧的迷迷糊糊,若严氏再晚一步,就没救了。
严氏把李暄带回魏国公府休养,那时候魏老夫人刚没了,魏国公府门前还挂着两只白灯笼。
严氏和李暄母亲从小一起长大,最是要好,自然不忍心见到她唯一的儿子流落街头。
李暄便在魏国公府里住了下来,整个人却是失了生机一样,除了严氏,魏国公府里的人基本不跟他说话,李暄就是在那时候在魏国公府里见到的沈幼瑷,那时候谢秋扬早早死在那场灾祸里,沈幼瑷顶着众人都不赞同的目光,执意和谢秋扬的牌位成了亲,成为谢家三少夫人。
那个无时无刻都保持着泰然自若的神态,仪容举止标准完美的如同书上翻版,每走一步就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精准的沈幼瑷,在以前李暄必定瞧不上这等古板无趣的大家闺秀,美则美已,却一点都不生动可爱,整天板着一张脸。可是那是他最狼狈的时刻,他已无力去想这些,他整个人懵懵懂懂,已经准备好了活不下去的勇气,是沈幼瑷瞧出他的想法,把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扔给他,让他离的远一点再死,别污了魏国公府的屋子。
他有些愤怒,为什么这个女人如此的铁石心肠,在把匕首拿在手里的那一刻起,他突然又不想死了,他舍不得外面的世界,他前半辈子被人当成傻瓜捧在手心,他的下半辈子会是什么样呢。他的心里竟然还有些期待。
他没有地方可去,舔着脸在魏国公府里留下了,那时候魏国公府已经摇摇欲坠,自顾不暇,也不介意多担着条罪名收留着他,他看着魏国公府偌大一个家族被抄家流放,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而沈幼瑷的继妹这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贵妃娘娘了,下了一道口喻,怜惜嫡姐身弱,不堪长途,特准沈幼瑷留在京城。李暄再傻也看出贵妃娘娘的心计,知道这是再折磨沈幼瑷呢,一句一动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让一个骄傲的女子每日忍受着从前不如她的人的嘲讽与谩骂,谁都可以踩在她的头上。
沈家沈齐安已经去世之后,沈家大少爷被发配到偏远地方,一辈子只能做个小官,沈幼瑷的双胞胎兄长却下落不明,李暄那些时候陪在沈幼瑷身边,看她往返一家有一家的去做女夫子,他自己已不是从前的金贵世子,贩马车卒,只要有钱他什么都做过,可惜都做不长久,他和她住在一起,风言风语从来未曾断过,他知道这是有人不让他们好过,却无能为力,不过那时候的日子却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候,沈幼瑷态度冷淡,经常挑剔李暄,李暄却渐渐发现她看似冷漠的外表下有多么一颗坚强柔软的心,他每天拼命赚钱只为了能让沈幼瑷过的好一点,他对她的感情渐渐起了变化,偶尔看见她眼角的笑意便觉的心跳快要飞起来了。他清楚明白他的心思,却从来不敢肖想,他在心里嫉妒的谢秋扬快要发狂了,他的心在爱上沈幼瑷的那一刻便得如此卑微。
直到那一天,他在门外看到那“尊贵无比的贵妃娘娘”突然屈身到他们的院子里。
“瞧瞧,我的好姐姐看来你的生活过得还不错。”一袭华衣的沈幼莹居高临下看着沈幼瑷道,“不过你这身衣服以前我院里的三等丫头都不会穿,姐姐以前不是最讲究这些的吗,都到这种地步了还有这种骨气,不错嘛,不过你注定是我的配角,永远也翻不了身。”
李暄手指甲狠狠掐在掌心里,怨恨自己的无能,他知道沈幼瑷是不该过这种日子的。
沈幼瑷身姿一动也不动,眼底一片平静无波,即使是一身布衣也掩饰不了她的风华。
沈幼莹从来都见不惯沈幼瑷高人一等的模样,她冷笑了下,似乎已经料到了沈幼瑷永远翻不了身,“五姐姐,你大概永远不会知道吧,我并不是你的七妹妹,你的七妹妹早就淹死在那荷花池里,而我来自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比这里要先进几百年,而我从穿越的那天起就知道我是个幸运儿,哈哈,我就是这里的女主角。”
沈幼莹得意的笑出声来,满意的看到沈幼瑷眸中的惊愕。把一个骄傲的古代白富美压倒不能翻身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
因为她,李暄才发现自己的力量如此渺小,无论他们在哪里,沈幼莹对沈幼婉的羞辱却不会停止,他才会远赴边疆,决定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定,虽然很艰难,也许沈幼瑷就可以远离这种生活。
舍生忘死得来的功劳却被一次次压下。那时候的他身体已千仓百孔,在遭受到一次次的打击下,却得到了他的庶弟亲自送过来的毒酒。不过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总要拼死一搏。
他见到了消失已久的沈幼初和德妃的六皇子,他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密谋,他的庶弟死亡正是其中一环。这是他最后能为她做的事,也为了他自己,他毫不犹豫的喝下那杯毒酒后,不出意外的看见庶弟得意洋洋的眼眸,李暄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带着她送给他的那把匕首,在庶弟不可置信的眼神里,一刀刺中了他的心脏。
鲜红的血液流了一地,周围传来一阵阵尖叫声。
李暄眼睛的视线渐渐模糊了,恍惚中好像看到了沈幼瑷温柔的笑容,如雪莲花绽放。
☆、第三十五章 心思
重活一世的李暄怎么会听不出严夫人语气里的嘲讽,前世他前二十年幼稚无知活的混混沌沌,得罪许多人而不自知,名声差到极点,到后来一朝剥去了定北王府的世子之位,除了魏国公夫人严氏,没有一个人肯跟他接近,而魏国公府当时已摇摇欲坠,自身难保,根本就没有能力帮他,他才觉惊他实在过得太狼狈了。
气氛略有些尴尬,李暄站起来毕恭毕敬的对老夫人行了一个礼,说道,“老夫人莫怪姨母,都是我的错,说起来都是我这些年爱惹事生分,姨母和我生分也是正常,如今我已知晓以前都是胡作非为,自然要好好孝敬姨母。”
这段话说出来陶老夫人都吃了一惊,仔细瞧李暄面上没有丝毫作伪,面容诚恳,眼神露出一丝懊悔,似对以前的所做所为十分后悔。
沈幼瑷原本以为李暄头脑简单些,性子也冲动易怒,没想到也学会话里打机锋了,果然是长大了,早些年要有这份心思,也不会名声败坏到这个地步。
严夫人听到这话脸红一阵白一阵道,“有这心思你就是好的。”
自从定北王府的严王妃去世后,严夫人便和定北王府减少了来往,而李暄的差名声让她更加不屑跟这个外甥来往,更别说劝导了。
陶心慈笑起来问起老夫人的病,知道请了太医院的太医来看过,开了些养气凝神的药也是好些,便放心了些。
陶老夫人慈爱的摸着她的发髻道,“人老了,难免有些小病小灾,倒是你这丫头自小身子弱还惦记着我。”
陶府众人听了,又是跟着询问陶老夫人。却听坐在西首的一位女子笑道,“我就说满府祖母最疼的就是心慈妹妹,不过心慈妹妹自小身子弱也惹人怜爱些,我见了心慈妹妹也恨不得把最好的给她。”说着飞快的瞟一眼李暄,然后娇羞的低下头。
说话这正是全宁候府的庶女,陶微月,她去年已经及笄,其生母是全宁候的贵妾,因为是大房的唯一女儿,生母也颇有体面,她自己也伶俐,在府里倒和嫡出的小姐一样得宠。
她今日穿着金丝线织成的玫瑰色的儒衣,配着鹅黄色的撒花裙,圆髻上插着一枝镶宝石蝶戏双花鎏金银簪,画着时下最流行的妆容,通身贵气,她容貌娇柔,身材窈窕,举止间不经意流出女人的妩媚和风情,相貌倒是一等一的好,是整个全宁候府长的最出众的一个姑娘。
沈幼瑷听陶心慈说过,她这个大姐因为容貌出众,在府里也甚为得宠,心气又高,故而婚配总是高不成底不就,如今快十七岁仍待字闺中,她生母正央着全宁候夫人满京城的找一个良婿呢。
如今瞧见她含羞带窃的神色,严夫人眼皮一跳,思索起来。
这末必不是一件好事,月丫头年纪也大了,嫁到定北王府对翎翔也是一个助力。
陶心慈瞧她那模样,再没有不知道的,拿着她做筏子,以为别人眼睛都是瞎的吗,飞快的瞄了她一眼,道,“祖母可不是因为我身子弱就多疼我,那也是因为我可比别人强些,祖母你说对不对啊。”
陶老夫人自然也看出她的心思,难得温柔道,“你这个小机灵鬼,祖母不疼你疼谁。”
祖孙二人凑在一起说笑起来,陶老夫人问沈幼瑷在家里做了什么,又道,“你外祖母最疼的就是你了,我说瑷姐儿是个心里有主意的人,在哪里也会过得好的,她还是惦记的跟什么似的。”
陶老夫人跟孟老夫人相交几十年,沈幼瑷又是陶老夫人看着长大的,说话自然没那么多顾及。
李暄在一边不由自主的思索,沈幼瑷自小在魏国公府长大,这时候回到了沈府吧,回到沈府他想起沈幼莹,眼眸里闪过一丝精光这时候她该名满京城了吧。
“哎。”李暄突然觉的小腿一疼,差点惊呼出声,又险险住了口。
瞧见地上那颗银珠子,回头怒视陶翎翔,却见陶翎翔一脸严肃的端坐在一旁,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的一样,差点爆粗口,这人怎么这么不知趣。
“是外祖母心疼我,我也会时常回去陪外祖母说话。”沈幼瑷语调柔和下来,眉眼间露出一股难得的温情。
李暄一听到沈幼瑷的声音心一下子就酥了,眼睛更是一点不眨的盯着沈幼瑷看,他什么时候见过这样温和的的沈幼瑷。那时候沈幼瑷眸中偶尔闪过的笑意都是冷冷清清的。
坐在他旁边的陶翎翔早就发现李暄的视线黏在沈幼瑷身上,不由暗中皱眉,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教训,现在见他死性不改,如此的不知廉耻,暗中恼火,右手手指一发力,再弹出了一颗珠子。
李暄被打中一次自然暗中有所察觉不会像前一次那样猝不及防,小腿轻轻一动避过了那颗珠子。
陶翎翔微微诧异,没想到李暄竟能必过他的珠子,他虽只用了巧劲,但也用了有两成力,李暄却是个一点武功都不懂的废物,竟能毫不用力的避过他,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还是是这个废物的运气。陶翎翔可不会相信李暄也会武功。京城里谁不知道,定北王府的小王爷发起火来只会用鞭子抽人,小时候定北王府请了多少个教导先生过来,教李暄的武功,李暄却受不了那个苦,丝毫不学,到现在使鞭子的时候只会用蛮力,稍微懂点武功的人就可以把他打倒了。
陶翎翔自然不会知道现在的李暄已经不是以前的李暄,现在的李暄在战场上历经了五年的生死拼搏,这具身子虽然不懂武功,可是对危机的察觉意识却是意外的敏锐,陶翎翔能打中他第一次,是因为李暄心里充满了再次见到沈幼瑷的喜悦,心神全部都在沈幼瑷身上。
李暄也对陶翎翔极不顺眼,桃花眼瞪了他一眼,他不过多看了一下未来的媳妇吗。有这么下狠手的吗,还有这位全宁候府的世子听说当年也和沈幼瑷议过亲,想到这里,他眼眸闪过一丝冷光,他绝不会允许有人抢走沈幼瑷。
这一世他必定要牢牢抓住沈幼瑷,那些表哥。。。。。。呵呵,谢秋扬,让沈幼瑷守了一辈子望门寡,李暄现在可不会让他轻易死了,依沈幼瑷重情的性子,死了就变成了刻骨铭心,只有他活着,他才能彻底得到沈幼瑷的身心。
是时候好好谋划了,李暄眼神精光一闪,完美的嘴唇微微上扬。
☆、第三十六章 聊天
正说着话,陶心慈早不耐烦了趁着大家不注意对沈幼瑷使了个眼色,沈幼瑷还能不知道她的心思,会意的点点头。
陶心慈便站起身来凑到陶老夫人耳边耳语了几句。
陶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道,“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你们要好似的,行了,要说体己话一边说去,倒时候又要嫌弃我们这些人碍了你们的眼。”
陶心慈笑,“孙女哪敢嫌弃祖母,只是怕跟瑷姐姐嚼舌头碍了祖母的眼。”
陶老夫人笑着摆摆手道,“你这个小皮猴,瑷姐儿哪里会嚼舌头,还不是你的主意,快点走吧,走吧,别碍了我这个老婆子的眼。”
陶心慈摇摇老夫人胳膊,撒娇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来,拉着沈幼瑷的手,沈幼瑷也对陶老夫人行了个礼,便跟着陶心慈离开的正屋,离开时,沈幼瑷又感觉到那道目光还在她身上,她不动神色的四处打量,却丝毫没有察觉,不由怀疑起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到了陶心慈住的莲心院里,陶心慈一早就吩咐丫头们备下了茶水点心,和沈幼瑷歪在软榻上说起话来。
想到方才那屋子里的莺莺燕燕,和那弥漫着浓重的脂粉味,沈幼瑷微微蹙眉,“不是说老夫人病了吗,我们这样会不会打扰老夫人养病。”
陶心慈十分不讲究的翻了个白眼,“不是定北王府的小王爷来了吗,老夫人让见的外客她们可不得好好打扮。”
沈幼瑷迟疑一会儿,“可是那小王爷的名声可不好。”
何止是不好,简直是凶神恶煞,听说定北王府隔断时间就要抬几具尸体出来,都是李暄打死的,而且听闻李暄最爱童男童女,最喜欢用那**的法子折磨,满京城没一户好人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他,她们也不至于这样饥不择食。
陶心慈嗤笑一声,“老夫人派人传话时可没说是小王爷来,只说是位身份高贵的客人,连我都是去了才知道,她们那还不是擦胭脂涂粉,满屋子都是味道,把我熏的哦。”说着小巧的鼻子皱了皱,极为可爱。
陶老夫人活了大半辈子,对这些内宅的心计清清楚楚,李暄的名声也略有所闻,瞧着李暄跟外面传的不径相同,思及他失了生母,怕是没了庇护,名声才会这样难听,想到当年的严王妃,怎么也不会相信那位温和善良的王妃娘娘会有一个做恶多端的儿子,自然为李暄考虑,唯恐府里头的人怠慢了李暄。
沈幼瑷弯了弯眼睛,捏了捏她的鼻子道,“要是你那姐姐们瞧见你这模样,可都要气坏了。”
“我才不怕她们呢,你瞧我那大姐姐不过瞧着人好看些,便一双眼睛珠子恨不得黏在人家身上不下来,还要踩我一脚呢。”陶老慈显然对陶微月不满。
“她,她的婚事不是由严夫人做主吗,这样好吗。”沈幼瑷问,当着众人这样眉目传情到底是不合规矩,严夫人和陶老夫人对她的印象也会不好。
“我瞧着她精明的很,瞧见陶老夫人喜欢小王爷,再加上小王爷身份虽高,可是名声极差,听说定北王府的王妃可没为小王爷的亲事少操心,她虽然是个庶女,可家世说起来算不错的,说不定真能成事,你再瞧小王爷模样不错,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恶,两家结亲了,她说不准就是个王妃,这是多大的体面,她年纪大了,上哪去找这个机会,她怎么能不动心思,抓住这次机会,大夫人不是也动了心吗。”陶心慈分析的头头是道。
沈幼瑷却不赞同,“定北王府里历来王妃无论是官宦出身的小姐,是高门士族的贵女,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儿,无一不是嫡女出身,秦王妃如今的为难也是在这里呢,就算小王爷名声在坏都是当今皇上亲自封的世子,秦王妃怎么可以擅自做决定。”
陶心慈推测道,“没听说过皇上对小王爷另眼相看啊,而且太子哥哥也会愿意大姐姐嫁进定北王府的。”
沈幼瑷眼眸微凝,“我要是太子殿下会觉的全宁候最适合和定北王府联姻的是你,定北王府最受宠爱的郭侧妃正是宫里贤妃娘娘的庶妹,华侧妃有一个儿子和小王爷的岁数相差不大,最得定北王的欢心,秦王妃至今没有生育,定北王府里可是郭侧妃的天下,而陶大姑娘姑娘的生母可是吴家的庶出女儿,吴家可是和贤妃所出的四皇子走的很近,可以算做四皇子一派的人,陶大姑娘嫁过去极大的可能投靠华侧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