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地南山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自己编制了柳条箱,用棉花垫起来,买了市场上的猪尿泡,一个个吹好扎紧塞在中间隔离。
  每一个猪尿泡只吹大半的气,并不是很膨胀,却也不干瘪,放在琉璃制品中间起到了很好的隔离放震动作用。他们定制的琉璃制品都算是那种大件,并且以精巧和色彩取胜。
  十箱琉璃制品运回来,损耗破碎了一部分,剩下八箱,其中七箱被他们以九千八百两的高价卖给了京城来的商人。
  五千两做为日后买船收货的本钱,存入了钱庄,还有四千八百两四人平分,也算衣锦还乡。
  买一条货船差不多要二千多两银子,四个人,一个人负责收货一个人出货,两个人负责开船运货。
  这一趟历练,不单单给他们赚来了大笔的本钱,还积累了一笔人脉。
  那些和他们一起去东洋平安归来的商人,因为他们的英勇对他们分外青睐。知道他们回去就不在跑船,而准备做点生意,纷纷表示,以后会给他们提供货源。
  还有一箱各色琉璃珠子,是准备回来给黄豆的,四个人都觉得,这一箱已经穿孔的珠子,在黄豆手里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这箱珠子,如今就放在黄家的货仓里,等待着它的主人的到来。


第五十六章 连锁店经验
  五年,黄家小姐妹开的米巷,陆续在襄阳府开了三家分店,“桃居”、“豆田”、“梨园”,米巷做精品的手工绢花,头绳,编发的缎带……主打小姐姐们头发上的美丽。
  桃居做玩具,各种手工制作的布艺玩具,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布娃娃,小猫小狗的布艺房子,藤制竹制草制工艺品一般的的篮子,筐,……吸引了一大批几岁到二十左右岁的女孩子和少妇。
  豆田也做玩具,成桶的积木,弹弓,木制刀剑十八般兵器,马车,木头雕刻的动物。豆田也有藤制竹制的玩具,比重最大的还是木制,这里是属于男孩子喜欢的世界。
  梨园是花店,各色鲜花,盆栽,发财树,金钱树,小型的结满果子的果树,山中挖来的奇形怪状的盆栽……
  四家店的货品,一部分来自姐妹们自己的手工创意,一部分来自于各地往来的船只商户。
  这两年,市场出现了一些大的店铺开始仿制四家店铺的产品,特别是米巷,因为大部分是手工绢花,蝴蝶结,制作简单,买一个回去揣摩一下就能制作。
  市场上的产品几乎刚出来就被仿制,而黄豆姐妹再会设计,个人能力也有限。黄米黄桃局限于她们的见识,而黄豆,她实在是已经彻底融入了现在的生活,对那些遥远的记忆所记不多了。
  赵大山四人带回来的一箱琉璃珠子,给了米巷最少一年时间的喘息。她们的店小,名声响亮,竞争却也大。
  有了这一箱琉璃珠子,谋算的好,起码在一年时间,无人可敌。而一年后,谁还在乎那些手下败将,米巷将秒杀所有的同行,成为饰品界的佼佼者,小姑娘们也会再次以拥有米巷的头饰而沾沾自喜。
  这箱琉璃珠子,将是米巷打响品牌站的一声号角。
  四家店铺,压力最小的是梨园,梨园很多盆栽是米巷刚创建的时候就开始筹备的,整整用了五年。这五年出得这一系列盆栽花木,果株矮小的果树,都是黄德明带着人弄出来的。
  别人就算想仿冒,也得再用五年时间才能弄出那些产品,而五年后,梨园直接甩它几条大街去了。
  做藤制竹制草制品的工艺品店桃居是四叔黄来贵负责,他几乎在几年时间,走遍了周边大小的山川湖泊。找出了最好的竹子,最适合编制的茅草、藤条。
  别人的藤条、茅草、竹子是单一的颜色,时间久了就变脆易变色。而桃居里的这些制品却有了颜色上的差异。
  四叔在黄豆和黄老汉的帮助下,攻克了染色和防腐的最大难关。
  人的智商是能开发的,包括负责豆田的黄德光,负责梨园的黄德明,完全成了最好的开发者。
  稻种的培育是黄老汉带着大儿子黄荣贵,二儿子黄华贵负责,山林一块是三儿子黄富贵负责。
  有一次,黄豆竟然对黄老汉说:“爷爷,你的儿孙太少了,不够用了。”
  这句话,惹得黄老汉哈哈大笑,与那些高产的人家比,他见过最多一家生了八个男娃的人家,且个个长大成人,他家确实孙子不算多。
  可他家一个孙女一年挣得钱,就能甩人家几个儿孙一辈子的收入好几条街。
  黄家就像一粒种子,经过短暂的发育,势不可挡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壮大,已经成了一片山林。你可以从中行走穿梭,却不能放眼它的全貌。
  就连黄豆也没想到,因为那一百多亩滩地,每年培育出当优质稻种,而成了黄家一面护身的盾牌。谁想动他家,都要试试上面大权在握人的手段。
  而那些大权在握的人,也看不上黄家这一小块地方。
  这几年,襄阳府划给黄家的一块位于襄阳府和南山镇之间的滩地开始培育麦种。
  后期黄豆还想过培育玉米种,让黄家变成官府眼里有利可图的人家。你只要有利用价值,才能让人放心。
  黄家码头进了船,像一阵风一样席卷了南山码头,襄阳府码头,甚至更远的东央郡码头。当有些反应迟钝的人得到消息,再想伸手,才发现迟了。
  五年的时间,黄家已经不是那个随便伸伸手就能碾压弄死的蝼蚁了!
  秋收后,黄家最后一批做良种的稻种在黄港码头被船只运走,赵大山四个人买船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黄豆以给大姐办婚事的理由,带着姐妹,跟着黄宝贵几个人去了东央郡。南山镇到东央郡,需要行船一日。
  当花灯初上,一行人终于踏上了东央郡的码头。只有见识过东央郡码头的弘大,才能感觉黄港码头和南山码头的渺小。
  如果想追上东央郡,把南山码头和黄港码头联合起来,也不能与其比肩。不是码头不够大,而是在根本上,这是乡下城镇与一线城市的区别。
  他们一行人,和五年前的阵容差不多。除了姐妹四个,就是黄宝贵、黄德磊、黄德落,而黄老汉没有来变成了赵大山。
  他们是来买船的。
  八个人,定了四间上房。简单梳洗一番,八个人就走上了东央郡的街头。
  东央郡的热闹繁华是襄阳府不能比拟的,晚上大街上游人不减,路边小吃摊贩都有固定的区域。
  “老叔,你们有想在东央郡开铺子吗?”黄豆在吃烤串,油腻的嘴巴里还含着肉,使她的声音都变得模糊。
  别说黄宝贵,就连赵大山都看不下去,拿了一方帕子就捂在了黄豆脸上:“先擦擦嘴巴再说话。”
  黄豆一把抓住帕子在嘴巴上狠狠揉搓了两下,又抬手扔给了赵大山:“管太多,容易老。”她其实还想伸一下舌头,不过觉得确实不雅,想想还是算了。
  “有的,不过,我们四个还没想好怎么做,黄豆,你有没有想法?”黄宝贵认真地看着三侄女,五年前他觉得黄豆是聪明,五年后回来,他觉得黄豆不是一般的聪明。
  如果她不那么懒得话,就更聪明了。
  “有啊,你们完全可以只租场地,不备货品。”黄豆已经放下烤串,规规矩矩坐好,她这身婴儿肥也要减减了!
  “你开什么玩笑,光有场地,没有货物,租个场地耍马戏啊?”黄德落忍不住想点一下她脑袋,想想妹妹都14了,又悻悻地放下手在桌子后面狠蹭了一下,叫你痒痒。
  “你们不是说,那些跑船的商人,有时候会有少部分货物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出售,只能打折处理,或者再拉回去吗?”
  “嗯,有的,而且是普遍现象。我们曾经拉过一批茶叶,因为错过了最佳时间,市场商户基本都趋于饱和状态,吃不下那么多货,后来有几箱只能带回去。”黄德磊皱眉想了想:“这样很不划算,来回折腾不算,也占了货仓。还不能便宜处理,因为这是扰乱市场。”
  “对呀,你们可以在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的地方,租出足够大的场地,提供货架和服务。而货品就完全可以由这些商人提供,你们只分成。”黄豆拍了拍手,站起身,她好像看见前面还有好吃的。
  “具体呢?”赵大山觉得脑子里好像有个念头,却又很模糊,想抓却没抓住。
  “具体你们就参照大姐夫家的杂货店,他家这五年做的不错。不过他家和你们方式不同,他家是自己家进货,主营杂货。你们却不需要进货,也不局限做什么,吃的玩的穿的用的都可以上架,分出区域就行。”
  “有商人会存货吗?谁相信我们啊?”黄德落忍不住白了妹妹一眼,这完全是空手套白狼。
  “有啊,比如我们。”说着黄豆指了指姐妹四个,我们代表襄阳府的米巷、桃居、豆田、梨园,向你们免费提供货物,你们只要准备好场地,伙计和货架就行。”
  “哈哈,你们四家店,我们再进点货物,完全就可以开张起来了嘛,要不我们签个合同。”黄德落觉得黄豆这个方法还是行得。她们小姐妹的四家店货物确实是襄阳府数一数二的。
  “四哥,格局呢,我们四家店都搬来也只能占你们的一个角落。不过,开头确实也大不起来,你们租场地的时候注意一下,最好买一栋商铺,后面有宅院的那种,越大越好。前面大不大无所谓,后面一定要有发展空间。做好了就往后面扩大,再好点可以开分店。”
  “那,我们还需要买船吗?”黄宝贵忍不住询问。
  “要的,你们以后可能一条船都不够,这样的店,不但要开在东央郡、襄阳府,还要开到像南山镇这样的小地方去。”
  “大城市固然有钱人多,竞争也大,有钱人完全可以凭借实力拿钱砸出这样一个店来。而小地方,你们就完全可以垄断,毕竟小地方大城市有钱人看不上,小地方的有钱人根本和你们拼不起。自己有船,可以及时倒腾各地的货物,以最快的时间上架。”
  黄豆刚停下话音,赵大山立即端了一碗热水递给她,这是他刚刚问店家要的开水,特意凉好的。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一再刷新了他的三观。
  她的小脑袋里还装着多少,奇奇怪怪的东西和想法呢?


第五十七章 超市化商铺
  大家对黄豆的提议充满了疑惑,不过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要想在人根深地步的思想里,做出标新立异的事情来,确实很难。
  万事开头难,不过,大家普遍接受了黄豆的脑洞比别人大的认识。
  对于女孩子来说,晚上逛夜市,无非就是吃吃玩玩。而东央郡的夜市也确实是这样,大部分都是各色小吃,一小部分是那些卖杂货的小摊贩。
  那些做首饰布匹的大店铺,全都关了门,点个灯笼做生意,他们是没必要,也不敢,即不安全,也容易被人鱼目混珠,何必呢。
  吃的肚满腰圆,黄豆一行人又逛回了客栈。各自轮流洗漱,幸亏是秋后,天气已经转凉,不然几个人洗澡就是件麻烦的事情。
  他们四个男孩子还好,随便找桶冷水冲冲就好,几年的海上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四个女孩子就娇气的多了,让黄豆在别人用过的木桶里洗澡,打死她也不会愿意。
  黄豆是和黄桃睡的,黄米带着黄梨在另一间屋。临睡前黄豆还和黄桃探讨了一下,要不要给黄桃也备点陪嫁,被黄桃一顿好捶。
  姐妹俩才嘻嘻哈哈睡觉,看着身边很快入睡的黄豆,黄桃伸手把她披散的头发顺好。其实她知道妹妹的担心,担心大姐出嫁后,她会很快嫁人。
  这个傻丫头,姐姐怎么也要在家里待到十八岁再出嫁,老姑娘就老姑娘,黄豆说得没错,迟点嫁人多受宠几年不好吗。
  第二天,起床吃了早点,一行人又去逛街了。他们要看店铺,也要给黄米买结婚的陪嫁用品。黄豆还接了娘还有二伯娘和奶奶的暗示,碰见合适的男方用的结婚用品也要买回来。
  他们家这三个小伙子可都不小了,黄德磊已经二十了,结婚早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黄宝贵十九,黄德落十九,就连二十一岁的赵大山,也成了赵大娘眼里的老大难。
  他们这次跟船回来,别说周边的媒人都行动了起来,就是黄家湾新老住户,家里有姑娘的,全都虎视眈眈。
  用黄豆的话说,他们现在都是钻石王老五,谁见了都想过来啃一口。
  黄家,如今有适婚年龄的男孩四个,其中包括了十七岁的黄德忠,适婚女孩两个,也包括了刚满十四岁的黄豆。
  看黄老汉黄奶奶和几个儿媳的架势,准备这一年内,最少得解决四个。和黄宝贵他们比,黄豆和黄德忠就算小了,还能放放。
  不得不说,跟着女人逛街很累人,跟着一群女人逛街,那就是折磨人。黄豆四姐妹逢店必进,看见好看的就想买,遇见好吃的就想吃。
  一天逛下来,正事没干,东西买了不少,一直到中饭后,才有空跟着城里的那些买办跑了几家要出售的铺子。
  意见不一的是两家铺子。
  一家在地段相对繁华的区域,两间店铺很宽大,让黄豆不满的是门口不够宽敞,后院过于狭窄,后期发展空间有限。
  不过在她眼里的问题,在过去都不是问题,黄宝贵叔侄和赵大山都觉得位置不错。就连黄米和黄桃也觉得可以,只有黄豆一直摇头。
  屋主是当地官员家的亲眷,现在要调离,索性就把这几年得手的几间铺子抛了,很快一抢而空。这一间因为价格问题,耽误了下来,刚好被黄家叔侄碰到。
  另一家,在一个十字路口交汇处,不在主要街道,这边属于居民区,小商小贩比较多,打铁卖肉的混租在一起。
  原本是一家杂货铺子,生意勉强维持,因为老东家去世,几个儿子夺家产各不相让,干脆卖了分钱。
  黄宝贵他们对这间铺子并不看好,虽然位置在十字路口,却不算主街道,门口固然宽敞,三间门脸却不算大。
  走进店后面的住宅,才发现,这家住宅竟然是前后院子。也就是说,店铺后面是前院,前院子后面是住宅,住宅后面是后院。
  虽然是巷子口,门口和沿墙的两条道路却很宽阔一点不拥挤。
  如果,把店铺拆了,门往东开,那么就不是三间店面,按一间屋子四米宽计算,而是最少八间铺面的宽度了。
  做一个超市模式的铺子,完全足够了,而且因为两边都有道路,也解决了铺子大深而需要考虑到光线问题。
  这家二百八十两的铺面连宅子,卖了足有一个月,价格确实定的过高了。想买了做小生意的买不起,想做大生意的位置看不上。
  买办看一个小姑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真正能做主的几个男子汉却兴趣不大,不由,有点急了。
  他干脆给这群年轻人露了一个底,这家死鬼老板手里还有一块土地,不是良田,位置不好,所以想一块出售。
  这个杂货铺老板是个以货郎发家的人,眼光和见解确实比几个儿子强。
  城北,因为靠近主城,属于郊区还在开发中,所以这块地当初买了只是为升值。如果,黄家兄妹要是买这间铺子,再添个一百四十两,他家就把那块地送给买家。
  一百四十两,是当初杂货老板买地的价格,原价卖出,不亏不赚就行。
  东央郡发展最好的是城西,因为靠近码头,他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属于城南,也算发展的不错。而城北完全是刚刚开发,还属于有点人烟荒凉的地方。
  这块地的位置不错,如果城北发展起来,占据了南北东西的要道位置,属于黄金地段。可是城北如果发展不起来,它也不过就是一块荒地,没有什么价值,种粮不行,种菜勉强凑合。
  别说黄家叔侄和赵大山没底,就是黄豆也没底,这块百十亩地现在看,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不过以价格来算,买来也不算亏。如果能搞个蔬菜大棚就好了,可惜黄豆也变不出塑料布。用玻璃?那是傻子干的事情,卖多少菜才能买一块完整透明的玻璃。
  八个人回到客栈开始开会,买哪间铺子比较合适。黄豆觉得,幸亏没弄投票表决什么的,那么毫无疑问肯定是她第一。她的姐姐和妹妹现在是她的忠粉,绝对不会变心的那种。
  黄豆去客栈掌柜那里要了纸笔,开始给老叔还有哥哥画大饼。
  又想大饼圆,又想大饼甜,还想大饼能挣钱。
  这个大饼,黄豆画得特别认真,涂涂改改,挑灯边画边解说。后来,实在改了没办法改了,赵大山拿过一张纸接着画。
  每个人都在黄豆的基础上贡献出想法,记录下来,一张一张纸的描绘,更改。
  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几乎把连锁店开遍全国的“方舟货行”就是在这堆废纸中诞生的。
  一夜难眠,第二天一早,八个人又浩浩荡荡找到了买办,定下了那间杂货铺,并且添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把城北那块百十亩的地买了下来。
  如果单买地,这个价格,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捆绑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