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娘子-七星草-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天开始,卢斌和杜鹃的婚事就推掉了,以后婚假,各不相干。
  杜鹃很高兴,终于可以没有负担地嫁到郭家了。至于杜四妹,自从得知卢秀才不同意娶她之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闷闷不乐!
  杜四妹逐渐意识到,她把一切事情想得太过容易,所以一次次落空。父母现在眼里只剩下银子,想着如何以一个好价钱卖了她。
  原本杜九妹还不肯定,但周氏今日来家里串门,杜九妹又坐在窗户下,听了一个上午的墙角,正好符合她的猜测。不得不佩服,这杜四妹真能折腾。这次又落空了,不知道杜四妹下次又会整出什么样的事情呢?
  “哎,可惜了!”杨氏唏嘘,这样好的亲事,不好好把握,以后有的是后悔的时候。
  周氏撇撇嘴,道;“以前就总觉得四丫头聪慧,没想到这丫头心思这么多,我算是明白了,这丫头虽然是聪明。但这聪明却从来不用在正地方,以后得离这丫头远点,免得七妹,九妹吃亏。”
  周氏在家里住了十天,整日陪着婆婆聊天,知道了村子里的很多八卦,其中最多的就是二叔一家的。
  “是啊。上次我们娘几个就差点栽在那丫头手里。”杨氏冷笑。对杜四妹没有半点好感,这样心术不正的女子,想必也不会有啥好下场!
  “不说那些晦气的了。对了,你家七妹今年十二了,有没有相看人家啊?”周氏很喜欢老实的七妹,笑着问道。
  杜七妹在边上绣花呢。听到大伯母这么说,红着脸从屋里出来了。
  杨氏见闺女害羞。呵呵笑道:“还没呢,这丫头性子弱,我想在周边给她找个人家就好,我不求家里条件如何。只要人好就好,我也能照应到。”
  周氏就喜欢杨氏这样的,从来不想着攀高枝。杨氏越是这样。周氏还就像帮衬杨氏一把,笑道:“七妹长得这么好。就在附近找庄稼汉,你不觉得可惜啊?不如这样,我在县城里住了这么多年,身边也有几个不错姐妹,不如我给七丫头在县城里相看相看?”
  杨氏一愣,说不心动,那是假的,苦笑道:“按理说,大嫂有这份心,我不该拒绝。只是我一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这样家庭,那县城里的人哪能看得上!门当户对,齐大非偶,我怕七丫头没有这样的福分。”
  周氏掩嘴而笑,道:“好了,我只是帮着相看,反正七丫头不大,以后有消息了,我跟你说。放心吧,我这人虽然不是啥好人,但也不会吭七丫头的。”
  周氏说的是心里话,若她给七丫头找的人家不靠谱,别说夫君杜清尘会恼羞成怒,就公公婆婆也会撕了她。
  杨氏笑笑,道:“大嫂说得哪里话,大山活着的时候,和大堂哥关系最好。当年大山经常说,是大哥一个字一个字教他识字。大山这人心眼实在,没有钱,但有一把力气,经常照看大伯,大伯母。现在大山走了,我们娘几个得了大伯,大伯母的帮衬,这恩情,我们娘几个心里都记着呢!”
  “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关系,我才想着给七丫头张罗,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虽然不是啥聪明人,但绝对不会让自己人吃亏的。”周氏是聪明人,当然听出杨氏的意思。
  “那就多谢大嫂了。”杨氏感谢,大嫂一片好意,她也不好拒绝。
  杜九妹听着屋里面的话,看着红着脸坐在树下凳子上的杜七妹,其实让姐姐嫁入县城,找个殷实的人家也好。
  至于娘亲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看来她得尽快撺掇五哥,准备酿酒。家里若是有了酒坊,将来在县城里开个酒肆,买个宅子,也是城里人啊!
  七姐姐今年才十二岁,离及笄还有三年,一切都来得及。
  周氏在家里八卦一个下午,才带着丫鬟绿儿回去了。
  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阮二来了。
  这次不光阮二,身后居然还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此人正是阮灏君。
  为了不惹人注目,阮二和阮灏君都是穿着棉布衣服,只是比普通人好一些,不再是以前那样穿着光滑的丝绸,走到哪里都会吸引别人的眼球。
  “阮二爷,您怎么来了?赶紧屋里坐,七妹赶紧泡茶。”杨氏急忙说道,很是紧张,不知道这一大一小过来做什么!
  “不用了!”阮二摆摆手,“这次过来,是想问问你家的百花酿,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阮二不提,杨氏等人还想不起来呢。这阵子很忙,埋进土里,早就忘在了脑后。
  杜五郎是男丁,而且之前跟阮二之前见过几次,笑道:“阮二爷,您请坐,百花酒,埋在后院,您等等,我这就去挖。”
  “我跟你们去后院看看。”阮二很好奇,每次来都是杨氏等人摘好西瓜,他还没进后院看看呢。
  阮灏君也很好奇,打量着杜九妹等人。
  杜九妹看到这萌的小正太,也非常喜欢的紧啊。不过她现在和这小子差不多大,而且人家是高高在上的贵人,她就远远看着不靠近,以免惹祸上身。
  杜五郎带着阮二,阮灏君到了后院。
  杜七妹,杨氏挑了家里的两个打灯笼照明,杜五郎挖开上面的三尺土,从里面搬出两个沾满泥土的毯子,道:“这次一共做了十坛,您要几坛啊?”
  不同于桃花的香味,这百花酿,容纳了多种花香,香味更加浓郁。

  第七十三章 酒娘子重出江湖

  众人闻着渗透到空气中的香气,有点沉醉。若是在以前;这样香味的救;在阮二眼里;绝对是娘们喝的酒;可知道了这些酒的妙用之后;阮二比谁都推崇这种香喷喷的酒酿。
  杜九妹注意到那小孩子鼻子一抽一抽的,想闻到更多的香味,像个小馋猫似的。
  杨氏见阮二对这酒非常感兴趣,连忙回答:“家里有十坛!”
  阮二一听,眼睛一亮,道:“我全要了。”
  “啊?”杨氏等人诧异,这可是整整十坛酒,好几十斤呢;也拿不了啊。
  阮二见杨氏如此,突然想到这次他只骑了一匹马,根本带不了这么多,笑着说道:“这十坛都给我留着,我今天先带走两坛,以后再过来拿剩下的酒。”
  杨氏点点头:“行,全部给您留着。”
  阮二一如既往很大方,给了一百两银子,两个大大的银锭子。
  阮灏君迫不及待抱着一坛子酒,小声道:“我们回家吧。”
  阮二抱了剩下的一坛酒告辞,带着阮灏君离开。
  杨氏等人走了之后,感慨说道:“哎哟,这卖酒真是赚钱。”辛辛苦苦一个月绣花,只能赚五两到十两银子这样,哪有做桃花酿,百花酿赚钱啊。
  这次用的底酒一两银子一坛,十坛才十两银子,现在却卖了一百两银子,怎么算都觉得这是个十分赚钱的买卖。
  杜九妹听到杨氏的话,眼睛一亮,拽了拽杜五郎的衣袖。
  杜五郎想了想,觉得现在也是说这些的好时机,笑着说道:“娘亲。我前段时间在县城旧书店买了几本旧书,里面夹了一张纸,写了如何酿酒。既然这酒这么赚钱,不如我们自己试试酿酒,若是成功了,以后我们家里又多了一个谋生的手段。”
  杨氏一听,很是好奇。问道:“可是真的?”
  杨氏知道家里种田。杜五郎累死累活一年,也就种几亩地,但若是有了酿酒的手艺。一年四季都可以赚钱,一辈子都有营生,可比种田好多了。
  “当然是真的了,这就是那本书里掉出来的那张纸。娘,您亲自看看。”杜五郎连忙说道。这张纸可是他找了一张旧纸,花了十文钱,找了一个代写书信的老书生抄录下来。这样看着那纸张很旧,而且不是他的笔迹。娘亲一定会相信的。
  杨氏粗略识几个字,还是嫁过来跟着杜大山学的,看这张酿酒的方子。用的是高粱等物,家里新收了不少。即使没有成功,损失他们也能承受的起。
  “说的是,这酿酒可是紧俏的手艺。既然有这个机缘,家里也有粮食,不如你们自己试试,我不拦着你们。”杨氏笑着说道,若是成功了,那他们一家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自从家里有了两三白两的银子,杨氏就没想着让两个儿子继续种田,顶多以后买了地,租给别人种。只是现在才从大宅里分出来,若是突然买田买地,大宅的人定然眼红,不会善罢甘休,又得闹腾。
  “太好了,娘。”杜五郎激动说道,分家之后,被大宅的人欺负几次,他迫切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赚很多的钱,孝顺娘亲,保护家人。
  杜九妹更是高兴,一张笑脸激动得红彤彤,终于可以再次酿酒了。
  哇哈哈哈,她酒娘子终于要重出江湖啊!
  酿酒最关键之处在于发酵,发酵搞好了,酒的质量、产量都会得到提高。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二十度以上和四十度以下,高于四十度易产酸,甚至曲种死亡,低于二十度者,生料难以发酵。最佳发酵温度是二十五到三十五度。
  现在的温度正好,白天不超过四十度,大晚上不低于二十度。
  杜五郎第二天一大早去给杜长顺家挑水,顺便借了牛车,拉了两大袋高粱,去李家村磨高粱粉。这是第一步,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
  杜八郎正好去李家村去上学,坐上了牛车,杜九妹闲着无聊,也跟着爬上了牛车。
  “小九儿,外面热,我自己去磨高粱粉就好,你在家里等着。”杜五郎不想妹妹晒着,刚养回来的皮肤,不能再被晒黑了。
  杜九妹扭头道:“我要去!”
  杜八郎知道小九儿最近性子变得活泼一些,跟他以前一样,整日关在家里特别不舒服。
  “五哥,带小九儿出去逛逛吧,趁现在还小,出去不会被人说闲话,多带小九儿出来见识一些。七姐现在大了,娘亲不让出去,性子太弱,不是很好。”杜八郎分析说道,这可不他胡说啊,是娘亲说的。
  杜五郎听了,觉得这话有理,点头道:“那好,到时候你可不能乱跑,否则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
  “好的,五哥,我一定听话。”杜九妹连忙保证。
  杜五郎赶着牛车,晃悠悠地前往李家村,离得不远,也就四里多路。村里的石头,族长家的小孙子杜清玉正在村口等着杜八郎呢。
  平日里他们三个一向都是结伴一起去李家村,路上也能有个照应。中饭是在李秀才家里吃的,每个月交点五十文钱就好。
  “五郎哥,你去磨面啊?”石头是杜大勇的大儿子,跟杜五郎很熟,见牛车上有两大袋粮食,便猜到了杜五郎要去李家村磨面粉。
  周围的几个村子,也就李家村有一个大磨坊。不仅磨得细,而且出面多,最重要的加工费便宜,十斤才收四文钱。
  正因为如此,周围的几个村子都愿意去那里磨面粉。
  “是啊,你们两个也上来!”杜五郎笑着说道,都是一个村子里面的,关系不错。
  两人跳上车子,不用步行,当然乐意。
  把杜八郎等人送到学堂,杜五郎带着杜九妹才去李家磨坊。那是一个非常大的院子,里面有四个大石磨,四只蒙着眼的毛驴围着磨盘转。
  “小九儿,你到阴凉地坐着,不要到处乱走,趁现在人不多,我们磨完就可以回家了。”杜五郎交代说道,不让杜九妹乱跑。
  杜九妹听了,笑眯眯说道:“五哥,我就坐在那边的石头上,绝对不乱跑。”
 
  第七十四章 地主家的少爷

  杜五郎知道杜九妹一向很听话,便放心去磨面。
  闲着没事儿,杜九妹便找了一根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就在这时候,一个小石头掉在杜九妹的身上。
  哪家小屁孩,这么无聊啊!被她抓到,定要打烂他的屁股。
  杜九妹抬头,看到一个穿着蓝色绸缎的十二三岁左右的男孩,正举着小石头往这边扔呢。
  杜九妹歪头,躲开那个小屁孩的攻击,这熊孩子太过分了,恼怒道:“你太过分了。”
  “谁让你不理我。”那个小屁孩臭屁说道,这个黄毛丫头,居然看都不看他一眼,和平日里见到的村里的姑娘不一样。
  “我不是你们村子里的人,凭什么认识你!”杜九妹不怒反笑,这熊孩子也太自恋了吧,你又不是银子,凭什么大家都要看着你。
  “怪不得了,我说怎么不怕我呢。现在我告诉你,我爹可是大名鼎鼎的李大地主。”熊孩子得意说道,胖胖的,圆圆的脸,配上这样的表情,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诙谐感。
  卧槽,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不光光在现代管用,在古代也有人拼爹啊!
  李大地主,这名字一听,就很牛逼,有地有钱。她们还是个贫农,有点钱还不敢拿出来花,惹不起这样的有钱人。
  “原来是李家少爷啊,早就听说你的大名啊。”杜九妹眼珠子转转,不能来硬的,赶紧把这地主家的纨绔少爷赶走。
  果真李家少爷听到杜九妹的话,很是得意,道:“看你这么识趣。我就不扔你石子了。”
  “多谢李家少爷。”杜九妹面露感激,这人年纪不小了,家里有钱,现在应该是去读书,怎么会有空偷跑出来呢?
  不过她又不是李家少爷什么人,当然不会揭穿李家少爷的举动。
  李家少爷饶有兴趣地看着杜九妹,不怕他。摸摸下巴。点头道:“长得不错,你来我家给我丫鬟吧。”
  刚才杜九妹还觉得李家少爷并不是一无是处,可听道这句话。真想骂娘,有点钱了不起啊,见人就想让人给他做丫鬟啊,还是她杜九妹天生长了一张丫鬟脸啊!
  “李少爷。你家丫鬟一定很多,我娘说。我还小。”杜九妹虽然心里一直骂,但也知道惹不起李家少爷,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拒绝李家少爷,但愿这小子不要是个混蛋啊。
  “我家丫鬟是多,但都很丑。你娘不同意。我可以多给一些钱啊。”李家少爷不在意说道,根本没觉得杜九妹在拒绝。
  杜九妹无语。是她说的太含蓄,还是这李家少爷的脑回路简单呢,挠挠头道:“不用了,我们家没有穷到卖女儿的地步。对了,你家有钱,应该会送你去读书的,现在正是好时候,你为什么没有读书呢?”
  李家少爷一听这话,赶紧转头看看四周,没人追来,仿佛松口气说道:“幸好没有被发现,你这丫头片子,居然知道这么多。不愿意做我丫鬟,真是不知抬举。你看你瘦的,跟着少爷我,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
  杜九妹真想问候李家少爷全家亲属,挤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笑容,道:“我就是乡下丫头,不识抬举,还请李家少爷莫怪!”
  “对了,你家在哪?”李家少爷小声问道,闲着无聊,跟杜九妹一起聊天。
  杜九妹才不告诉李家少爷真话呢,笑着说道:“我是杨家村的!呀,我刚才看到一个人走过去,好像是找什么人,嘴里不停喊少爷,少爷……不会是找你的吧?”
  李家少爷吓了一跳,不敢在这里逗留了,压低声音说道:“我先走了,有空我去杨家村找你玩!”
  “嗯,嗯!”杜九妹赶紧答应,眼神非常真诚。
  李家少爷听了杜九妹的话,不作停留,鬼鬼祟祟跑走了。
  杜五郎排在第一个,两个石磨一起碾的,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碾好了,兄妹两个一起回家。
  “小九儿,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杜五郎问道,酿酒可不是简单的活,每个步骤细节特别多。
  “当然是挖窖池,准备各种工具。”杜九妹说道,窖池很重要,尤其新的窖池,不过,她有千年窖池,弄点窖泥出来改造新窖池,效果会很好。
  杜五郎回到家之后,就按照杜九妹的要求,在门口十米远处垒窖池。幸好隔壁二舅家里有上好的青砖,弄了一些,正好可以垒一个好的窖池。
  本来是想在后院,只是后院还有很多西瓜秧,上面还有四五十个西瓜呢。杜五郎舍不得,所以就选择在门口弄。
  在门口也好,现在的气候只需要在上面搭个棚子,四周用稻草帘子围住就好。反正他们家里离村子很远,不会有人来,也没人知道他们是在酿酒。
  窖池长三米,宽两米,深一米半,可以放下六个大缸,差不多够用了。这些大缸是从镇上买来的,花了整整三两银子。弄回来的大缸洗刷的干干净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杜九妹从千年窖池里弄出很多窖泥,涂抹在已经晾干的大缸内壁。当然了,这些都是杜五郎和杜七妹做的,杜九妹人小鬼大,就动动嘴巴。
  酒曲千年窖池的储藏室里有,所以省去了这个过程,直接开始可以酿酒了。杜九妹采用的是生料免蒸酿酒技术,这种技术比传统的酿酒方法简单。
  配料的顺序上,采用的是先水后粮再加曲,粮和水的比例在一比三,酒曲的数量则是总原料的千分之六到千分之七。
  家里的生料高粱已经碾碎了,混着着稍微有点温的水一起大缸里搅拌,然后再酒曲,密封起来。
  杨氏绣花之余,也经常跑过来看看,见儿子,女儿兴致勃勃,做的有模有样,放心不少。若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