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娘子-七星草-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武帝挥挥手,道:“出去吧,在十步开外守着!”
  “是,陛下!”夏太监知道晋武帝和太后有重要事情要说,连忙出去,把外面的宫女,内侍,赶到十步开外。
  “被哀家猜中了?”皇太后小声问道。
  晋武帝讪讪笑笑道:“知子莫若母,什么都瞒不住母后!”
  “哎!”皇太后叹息一声,“咱们母子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你做上皇帝,而且还是这么多年,不容易啊!”
  晋武帝听了,颇有几分恍惚啊,是啊,在小时候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后宫里被人欺辱,为了活命,为了保护母后,他筹谋深远,得到杜啸的帮助,坐上了皇位。
  此时此刻,晋武帝脑中想到全是广陵王的好,可是随着记忆的拉伸,到了现在,他脸上表情僵住了。
  “是啊!”晋武帝剪短回答。
  “你……你难道真信那些流言啊?”皇太后正因为太了解皇上,所以非要在晚上赶过来,劝劝这个儿子。
  晋武帝面无表情,淡淡道:“不相信!”
  皇太后一愣,伸手拍了晋武帝的胳膊,道:“你啊!说你什么好啊!当年……当年咱们已经错过一次了,难道还要再错一次吗?”
  晋武帝面上尴尬,他记不起上一次母后打他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不相信,而且我派去广陵府的人也反馈过来信息,说广陵王世子的确是广陵府,建了好几个作坊,所以那些说广陵王造反的话,全是错误的,全是流言。”晋武帝苦笑道,“可是我明明知道,但我却控制不住自己!就好像当年,我娶不到风灵儿,看到杜啸和风灵儿,相亲相爱,我嫉妒,我难受。”
  听了这话,皇太后面上也露出几分难色,哎,灵儿那丫头的确很好。可是风灵儿的死,不光是广陵王心中的执念,也是皇帝内心深处的执念!
  想到这,皇太后语气不由得柔和很多,道:“武力,我们要借助广陵王,朝堂文臣方面,咱们只能借助陈阁老,娶他家女儿做皇后,逼不得已啊!”
  “是啊,身不由自,我就是这么贪心。”晋武帝无奈笑笑,“这些我都知道,可……可我仍管不住这颗心。”
  皇太后怔怔看着皇帝,内心犹如惊涛骇浪,难道……难道皇帝要对广陵王动手?
  无论如何,她都要拦住皇上,绝对不能让他做出后悔终生的决定,道:“儿子啊,广陵王现在没有谋反,你不能伤害广陵王。”
  皇太后很少这样强硬跟晋武帝说话,可这次她不得不这么说!
  晋武帝轻轻笑道:“我不会动手,但有人会动手……”
  “噌”皇太后连忙从榻上站起来,可能是起得太快了,一阵眩晕,身子后仰。
  晋武帝赶紧上前,扶着母后,连忙说道:“母后,您慢点……”
  皇太后坐好,眩晕的感觉少了一些,手上有了一些力气,顿时想起刚才皇帝的话,用力一推,晋武帝趔趔趄趄后退两步。

  第四百一十章 晋武帝幡然悔悟

  “母后!”晋武帝略有恼怒,母后差点把他推到了。
  皇太后大口喘气,不顾皇帝的恼怒,断断续续道:“抛开……抛开你的皇帝身份,可以说,没有杜啸,我早就不知道死在后宫的那口枯井里了。杜啸为你我做了这么多事情,不是因为你是皇帝,而是因为你是他好兄弟啊,好兄弟啊!以广陵王的身份,有爵位,有封地,有能力,有权势,他什么都不缺,没有你,他照样可以手握重兵,安乐一声,为何却几次三番救你?”
  可能是说的太多,皇太后停下来,歇歇。
  晋武帝站在皇太后三步远处,面上有几分动容。当时他和广陵王相交于为难之时,当时杜啸不知道他的身份,反而是他知道杜啸的身份。如果说别有用心,也是他备有用心和杜啸相识。
  “他那么纯粹的一个人,你舍得下手啊?杜啸没了,你去哪再找一个对你忠心耿耿的人?是从那些结党营私的朝堂文武百官?是从那些阿谀奉承,狐假虎威的外戚?还是从那些蠢蠢欲动,争抢势力的皇子们?”皇太后面容激动,颇有几分疾言厉色。
  皇太后的几个问句,重重敲击在晋武帝的心上。
  晋武帝连忙跪下道:“母后息怒,母后息怒!”
  皇太后说得累了,闭上眼睛,平复急促的喘息。
  晋武帝十分懊悔,今日为何要跟母后争论这些事情?母后的身子虽然硬朗,但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这样的激动。刚才都是他不好,就知道钻牛角尖。
  好一会儿。皇太后再次睁开眼睛,晋武帝的紧张和愧疚的表情落入她的眼神,还好,她的话对皇帝起了作用。
  “儿子啊,你万万不可动杜啸啊。答应娘,只要杜啸不造反,有生之年你不能动他。答应娘。答应娘,否则哀家死了,也会死不瞑目的。”皇太后哽咽说道。紧紧拉住晋武帝的手。
  晋武帝哪里还敢跟母后较真啊,连忙保证道:“好,好,我答应您。我答应您。只要杜啸不造反,我不会为难他。”
  “真的?”皇太后有点不相信晋武帝如此爽快。“你……你发誓?”
  晋武帝一怔,连忙举起右手,道:“儿子发誓!”
  “好,好。”皇太后再次哽咽道。“娘出身农家,而且还是父母双亡的孤女,被卖入进宫做宫女。大字不识几个。有生之年,被醉酒的先皇宠幸一次。生下了你。为了保护你,为娘弄死了不少人,但我问心无愧,都是因为她们先想弄死我。可对我有恩的,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的,我都报恩了。广陵王,什么都有,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他,只求他平平安安!”
  晋武帝听到母后的话,更是内疚不已。
  “娘,我答应您,我答应您。”晋武帝此时此刻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儿子,不想辛苦一辈子的母后在人生的最后时间,留有遗憾。
  皇太后伸手拉着晋武帝坐在她身边,道:“儿子啊,大道理,为娘也教不了你,但为娘八岁进宫,在后宫之中,经历各种风风雨雨六十多年,看得多了,就想得多了。你父皇年轻的时候,也是大有作为的,国富民强,可到了老年,疑心太重,总觉得别人想要害他,亲小人,远贤臣,才不过短短几年,朝堂上结党营私,下面贪腐成群,老百姓民不聊生。你当时亲眼到了你父皇晚年昏庸的,我儿这么聪慧,绝对要引以为鉴,不要步先帝后尘啊!”
  皇太后用她这双看了后宫风云六十多年的老眼,总结出一些简单而又深刻的经验。她是个没有学问的农家女,但她的意志非常坚强,有手段,但却有底线,所以当年才会在那么困顿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帮助她。
  她不能教导儿子学问,但却可以以身作责,教导儿子如何做人。
  她没当过皇帝,但她却冷眼看了先皇统治的兴衰,以此可以教导儿子如何做皇帝。
  她没有几年活头了,在有生之年,她要让儿子做个好皇帝。
  晋武帝被皇太后的话,说得心服口服,一个劲儿地给皇太后保证。见时辰不早了,晋武帝亲自送母后回后宫。
  翌日一早,晋武帝在朝堂上训斥权臣,这流言来势汹汹,必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若是有人挑拨朕和广陵王的关系,必会重重惩罚。
  皇帝的态度,让下面的大臣,松口气啊。有些人眼线多的,若有似无地看向于世南,没事找事儿,也不怕遭报应。
  民间如何,晋武帝管不着,但朝堂上是没人乱说了。
  皇太后听到内侍的汇报晋武帝的情况,终于放下心来。为了以防万一,她还要再做一件隐秘的事情。
  来势汹汹的流言,就这样被皇帝的三言两语扑灭了,这让于家,以及继王妃于氏,小于氏大失所望。
  于阁老更是教导于世南,不要继续放流言了,安安分分的。
  “哗啦啦!”继王妃于氏又摔了一个上好的官窑花瓶,好几百两银子呢。
  小于氏急急忙忙过来,问道:“姑母,咱们来京城了,难道还对付不了那一家乡下人?”
  小于氏来了,继王妃于氏抹不开面子直接摔东西了,喘息了几下,这才阴狠狠说道:“哼,既然这些手段都动摇不了广陵王的挤出,那咱们就只能另谋蹊径了。”
  “如何另谋蹊径啊?”小于氏急忙问道,她这几年正按照姑母的交代调查广陵王府的世仆。
  “王府的那些世仆,调查地怎么样了?”继王妃于氏问道。
  小于氏想了想道:“姑母,我已经让人调查清楚了,在京城王府当差的下人有十二个和广陵王府的下人有直接关系。其他有间接关系的则是有三十七个。”
  这里的直接关系,就是亲兄弟姐妹父母一家子这样的关系;间接关系,则是指七姑八大姨,表姊妹,表兄弟的关系。
  继王妃想了想,然后招招手,让小于氏走得近点。
  小于氏激动,仔细听着姑母的吩咐,边听边点头。
  高啊,实在是高啊!

  第四百一十一章 生辰宴上的惊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月的天,虽然很热,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夏天的热爱。夏天不光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还会促进植物的生长。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经过一个夏天的蓬勃生长,才能有好的收获,所以说夏天是一个享受和感受的过程!
  因为天热,减少了屋外运动,大部分时间都在是屋子里。
  杨氏,杜七妹,杜九妹娘三个,正在亲手给胖小子洗澡呢!胖胖的胳膊,腿,跟白胖的藕节一样,很是喜人。
  可能是小孩子都很喜欢水,像是回到了母亲的身体里一样,逍遥自在。胖胖的小满儿在木桶里,非常欢快。
  杜轩现在已经会笑了,尤其是看到杜九妹做的鬼脸时,更是笑得口水直流。
  “娘,小满儿怎么就这么可爱的呢!白白胖胖的。”杜九妹亲亲杜轩,把他从水盆里的抱出来。
  杨氏拿着毛巾给杜轩擦身体,道:“这小子享福啊,一生下来,就过上金枝玉叶的日子,能不白胖嘛,可不像你们四个,一生下来干瘦干瘦的。不过你们还是幸运的,跌跌撞撞都平安长大。”
  在条件贫苦的乡下,勉强饱腹,最怕孩子生病。往往一生病,就会夭折。
  杜七妹拿来小衣,给小满儿穿上红肚兜。小满儿躺在榻上,四腿朝天,很是无耻地露出小丁丁。
  不过小孩子这样,反而更显可爱,年画上的那个胖娃娃也是穿肚兜,至于没有遛小鸟,那是被肚兜挡住了。
  “我们小满儿。就是享福的命。”杜七妹笑道,“咱们小时候虽然吃苦,就当是磨练了,咱们也是先苦后甜。这小满儿一怀上,我们就被美人爷爷找到了。”
  杨氏笑道:“是啊,你外祖母,外祖父也是这么说的。当年若不是你五哥看我不舒服。去请大夫。也不会遇到刘大夫和恒五,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一家团圆了!”
  “是的呢,这就是冥冥之中天注定。”杜九妹笑道。既然人力不可违,那么她们就接受,努力适应现在的生活。经过这么长时间,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对了。过几天,淑梅的生辰宴到了。你们别忘了准备礼物。”杨氏提醒道,难得有说的来朋友,自然要多多交往。
  因为之前文淑梅的仗义执言,为女儿解了围。所以杨氏对文淑梅的印象很好。
  “早就准备好了。”杜九妹脆声道,这文淑梅是她和七姐好朋友,一向非常重视。
  杨氏也准备了一份厚礼。在文淑梅生辰这天,带她们姐妹两个一起去文家。杨氏非常重视这次机会。毕竟这是她作为世子妃第一次去参加社交活动。
  虽然社交礼仪,杨氏已经会了,但一直没有机会用,正好趁这次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实践之前学到的礼仪。
  因为杜五郎,杜八郎和文淑梅也认识,故而文淑梅也邀请了他们,身子连周夫子,连夫子,连海平,赵阔,李瑞等人都邀请了。女眷由文夫人,文淑梅招呼,男眷则是由文知州和文子济招待。
  文子济是文淑梅的哥哥,今年十六岁,也在青山书院读书,是个秀才,跟李瑞一个班级。
  李瑞得到文子济的邀请,作为李瑞的新朋友,冷水寒脸皮厚,让小厮斑鸠准备了一份礼物,便厚脸皮跟来了。
  文府里有个荷花池,虽然不大,但打理地非常好,碧绿的荷叶,高洁的荷花,配上下面的清澈见底的绿水,别有一番韵味。在外面办生辰宴,不光可以看景,也很凉快,比在屋里好多了。
  男眷在荷花池的东面,女眷在荷花池西面,连接两边的是水上游廊,曲曲折折,更添几分妙趣风雅。
  文淑梅跟着文夫人在迎客,杨氏在跟一个相熟的官家夫人聊天,杜七妹,杜九妹则是在不远处,面带笑容,温婉地看着众人。
  突然几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杜九妹一愣,小声嘀咕道:“她们怎么也来了?”
  杜七妹抬头看看,回答道:“今日是淑梅的生辰,也是文夫人联系其他望族的日子,请了那些夫人。今天来的人很多,那些夫人,也会带家里的女儿的过来,认识一些朋友,顺便练习一下社交礼仪,赚取好名声,将来好说婆家。”
  杜九妹点点头道:‘说的是哦,不过看到这几个人,我心情就不太好。”
  “好了,那吴碧莲,陈玉琼,柳如眉,虽然有小心思,但也不是那种没有顾忌的那种。至于闫翠儿,那丫头只是很高傲,咱们不去招惹她,想必她也不会跟我们过不去的。”杜七妹小声道,“今日是淑梅的生辰,你给我老实点,绝对不能给我惹事。”
  杜九妹翻翻白眼,道:“我绝不会惹事儿,可架不住有的人不安分啊!”
  顺着杜九妹看得方向,杜七妹的确发现,吴碧莲等人对着男眷那边看。只是找的角度比较好,别人并不能发现是在偷看男眷那边。
  “好了,吃点心。”杜七妹拿了一块点心,给杜九妹。
  杜九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关注身边的反应。
  突然听到对面那卷那边,传来阵阵鼓掌声,吸引了不少目光。很多夫人小姐拿着帕子或者团扇挡着脸,看向荷花池的对面。
  杜七妹自然也是这些人里的一员,挡住了脸。杜九妹自恃人小,明目张胆地看。
  这一看,吃惊不已。
  一个俊秀的美少年,正在舞剑,那种“仙”儿的感觉,杜九妹只在美人爷爷广陵王的身上看到过。可……可这小子,还是个毛头小子,居然如此厉害。
  “好,好!”一听就是赵阔的大嗓门,“水寒,你真厉害!”
  冷水寒收剑,抱拳道:“过奖了。”
  原来那边已经开始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冷水寒第一次接触,因为动作慢点,没有送出去红花。红花在谁手里,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可以作诗,可以作画,可以剑舞等等。
  第一次在大家面前露面,冷水寒自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武功,剑舞。
  果真在冷水寒表演之后,众人看向冷水寒的眼神,多了几丝佩服。

  第四百一十二章 生辰宴上的囧样

  大晋朝以武立国,但并不是谁都有条件练武的。
  常言说得好,穷文富武,家里条件不好的,很少能有机会练武,因为练武的人胃口大,吃得多。
  大家从冷水寒的衣着,洒脱的举止,还有健美的剑舞,便猜到这人估计是哪个世家大族的公子。
  这冷水寒的剑舞,不光得到男人们的认可,也让荷花池这边的姑娘们心跳加速啊!
  哎呀,这是哪家公子,如此俊秀!
  新一轮的击鼓传花,再次开始了,这次居然落到了李瑞手上。
  杜七妹脸红了,虽然害羞,但挡不住杜七妹激动的心,既想看看的李瑞想表演什么,但又担心李瑞会出丑!
  李瑞往杜七妹这边的方向看了看,哼哼,幸亏有绝活,信步走到一棵树下,摘了一片树叶,放在嘴边,吹了一首缠绵悱恻的《凤求凰》。
  “七姐,这是《凤求凰》,李瑞哥哥吹给你听呢!”杜九妹嘿嘿笑道,揶揄七姐。
  若是用琴,或者萧,吹奏这首曲子,大家都听过,可大家从来没有听过用树叶吹奏出来的,别有一番趣味,仿佛在山间,瀑布旁,对着飞流直下的水流,倾诉情义。
  不认识的人,对李瑞高看一眼,待会准备上前结交;认识的人,都知道这小子的德行,这是吹给对面的杜七听的呢!
  杜七妹之所以知道这首曲子,是因为她和李瑞刚定亲的时候,这人就用树叶吹过。只是那时吹得还不熟练,断断续续。现在却能够一气呵成,情意绵绵。可见平日里没少练习。
  李瑞虽然也是出身农家,但从小生活富庶,加之在晋县学堂读书一年,身上的气质大有转变。
  哎呀呀,又有很多人嘀咕了,这又是哪家少年啊!
  只有熟知杜九妹家里事情的吴碧莲等人纷纷在心里鄙夷,不过是乡下小子。还是杜七。那个乡下丫头在乡下定的亲事,能有多好啊!
  击鼓传花继续,轮到这次居然到了杜五郎。
  杜五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