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金为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你是这些年顺风顺水惯了,就以为长公主是你能拿捏的不成!”
  夏老夫人陡地拔高声音,厉声道。
  “母亲!”
  崔氏吓得一抖,她还从没见过自家婆婆这般疾言厉色过,至少这些年是从没有过。
  她的眼泪一下子飙出来,跪下泣道,“母亲,我只是,只是担心珠儿,现在这样,她可要怎么办?以后要怎么办?母亲,就算是她的亲生女儿回来,她想要拿什么替她立威,可也不用拿我的珠儿开刀啊。”
  夏老夫人看她这样,真是有点恨铁不成钢。
  往日多精明的一个人,今日怎么就糊涂起来了?
  她道:“你也知道那是她的亲生女儿?人不自重则人难重之,今日的事你能怪谁?若不是珠姐儿自己蛮横无礼,又怎么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说到这里她又叹了口气,道,“老大家的,我知道你的心思,是人都有私心,但你这私心在三丫头没回来之前也就罢了,最多是让长公主对你冷淡一些,也不会太碍着林哥儿和珠姐儿的前程,公主是个大气的人,她看在死去的老二份上,对林哥儿和珠姐儿又有从小养大的情分,就不会跟你太过计较,对他们也差不到哪儿去。”
  “但现在,三丫头回来了,你若是还抱着这份私心,并且因着这份私心做出什么事来,那你这就不是爱林哥儿和珠姐儿,就是在害他们了。今日珠姐儿闯下的祸,就是你往日教导不当之过,公主她现在还肯替珠姐儿操心,替她换掉身边的丫鬟婆子,这对她来说应该是幸事,而不是坏事了。”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
  崔氏还想说什么,可是一开口就被夏老夫人给打断了。
  她沉声续道,“老大家的,你记住,珠姐儿她已经过继给了公主,受御赐册封了县主之位,名分已定,只要以后珠姐儿循规蹈矩,孝顺长公主,对三丫头友爱,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你若是再背后玩什么花样,挑唆珠姐儿对长公主和三丫头玩什么心眼,或者你自己在后面整什么幺蛾子,那么今日孟嬷嬷的下场就是明日珠姐儿的下场,就是我都救不了她。”
  崔氏一下子瘫倒在地。
  有些事情她不是不明白,可是一来总存着侥幸的心理,二来总是不甘心。
  原本所有的一锅肉都是你的,可现在肉成了别人的了,你只能在别人的施舍下才能喝到一点汤,如何能甘心?
  她咬了咬牙,知道老夫人这里怕是指望不上了。
  是啊,于老夫人来说,她的珠儿和那贱丫头都是她的孙女,不管是从家族的利益,还是从她的感情上来讲,两个都好,才是最好。
  而从来不是二选一。
  除非是那丫头对家族无用甚至有害,老夫人才有可能会偏向自己。
  可偏偏现在那丫头挂上了“燕王妃教养”的名头,又是那样一副恶霸一点就着的性子,在她的品性上面自己很难再作什么手脚,否则怕是很容易被她反咬一口,又让长公主报复在了自己的珠儿身上。
  可是让珠儿对她友爱,姐妹相亲的相处,老夫人说的简单,又谈何容易?
  看那贱丫头在北疆和今日的行事,分明就是生了一副恶毒狠辣,不能容人的心肠,又如何肯对她的珠儿友爱?
  “母亲。。。。。。”
  “好了,多说无益。”
  夏老夫人如何不知道崔氏心里想些什么,她道,“你记住,珠姐儿现在有的,本来就都是三丫头的,她自己行为娇纵,竟然狂到了三丫头头上,三丫头对她有些敌意也是正常的。她原先的性子有些轻浮,如今这样让她磨磨性子也未尝不是好事。”
  “你若是真担心她,我看不如我就接了她到我身边教养一段时间,待三丫头住惯了,气平了之后再让她回去也好。”
  崔氏听言憋了气好半晌。
  转而想到若是那丫头一回来就把自己女儿逼回国公府,这事运作好了说不定能将今日的局面反掰回来。
  而且现在这么乱,女儿若是能到老夫人身边住一段时间也好,且先看看那贱丫头的品性行事再说。
  思及此,崔氏便慢慢定了一些下来,应道:“是,母亲。”
  夏老夫人见她如此满意地点头,道:“那你就先下去准备一些东西给三丫头拿过去,给她些见面礼,也压压惊补补身子,老大家的,我不管你怎么想,为了珠儿和林儿,面儿上你也都要做足了,否则,长公主她可不是个会给你留情面的。”
  说完她又转头吩咐自己的大丫鬟,道,“翠竹,你去我的库房,把我的那盒东洋的海珠取来,三丫头年纪小,其他的东西要么太老气,要么不够贵重,我看那盒海珠不错,给她做头面或是镶在衣服鞋面上,又矜贵又可爱。”
  翠竹应下便退下去了后面库房去取。
  一旁的崔氏听得心里又是一阵翻腾。
  那盒海珠还是多年前东洋进贡之物,国公府好不容易才得了皇帝赏下一盒,说是一盒其实也就是十二颗而已,老夫人得了之后一直都是当作宝贝似的收在库房里,也就大丫头出嫁的时候她命人取了两颗做了一对簪子给了大丫头做压箱底的陪嫁,现在竟然一送就送出去整盒!
  还镶在鞋面上,凭什么?!
  ***
  且说回长公主府。
  这日长公主命人安排好了明舒的住处和一些细微之事,午后就又拉了明舒说话。
  长公主细细问了明舒她在北疆的生活,听到明舒说她的养母在告知她身世之时曾将那块乌木坠给了她,便问道:“舒儿那块乌木坠可带在了身上?”
  之前她并没有找她要这些东西,怕女儿误会是自己想要通过这些东西确认她的身份。
  那些不过是外物,真正确认身份靠那些并没有多大意义。
  她从看到她第一眼就已经确认她真真切切就是自己的女儿。
  因为有些细微之处就是别人想装也装不了的。
  明舒点头,就从脖子上取下了那乌木坠,不想一拿出来,那上面的白玉坠便也被拖着带了出来。
  长公主见到那白玉坠就是一怔。
  明舒顿感尴尬,她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现在真是递也不是,不递也不是。
  她想了想,正准备把那白玉坠先拆下来之时,长公主的手便已经伸了过来。
  她一边接过吊坠,一边就问道:“舒儿,这是什么?”
  问完还不待明舒调整表情,想好要怎么回答她时,她手一翻,就已经看到了上面的“勉之”二字。
  面色就又是一变。
  赵景烜,字勉之。
  燕王世子曾养在她母妃宫中,长公主对他的字自然很清楚。
  只是她的女儿,为何会戴着刻着燕王世子名字的吊坠?
  想到燕王妃给她的来信,那信上燕王妃对明舒的疼爱和袒护盈于字间。
  再想到先前柳嬷嬷跟她禀告的,之前在大门外燕王世子对她的袒护和言语间的亲密,她心中就是一紧。
  虽然女儿才九岁,但京中的姑娘,九岁早已经是开始议亲的年纪,该懂的也都已经懂了。
  更何况女儿早经世事人情,沉稳内敛,有些事情懂得怕是比别人家的姑娘更早。
  燕王府不会是打这个主意吧?
  燕王府每代世子的世子妃必然是皇帝赐婚的京城闺秀。
  可皇帝忌惮燕王府,会赐个什么好人选?也可能面儿上还不错,里面还不定有什么坑。
  燕王府他们不是看中了她的舒儿吧?
  她再问道:“舒儿,这是谁送你的?”
  明舒有点无奈,但想到自己现在才八岁。。。。。。最多九岁。。。。。。因为刚过完了年,应该还算不上“私相授受”,索性就硬着头皮,忍着牙酸道:“是景烜哥哥送我的,景烜哥哥看我听说我那个替身被暗杀,京中又传来陛下册封兰珠县主的消息,他大概是担心我害怕,就送了这个给我安安心。”
  她前世八岁就没了正常的童年,离现在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装天真可爱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第36章 第36章
  明舒只是想解释解释赵景烜送自己这白玉坠的缘由, 不过就是世子殿下他见自己这个“小姑娘”可怜,随便送她个东西安安心而已。
  可长公主听到她提起她的替身被暗杀还有夏明珠得封县主一事,一时心里又是愧疚又是难受, 倒是暂时把继续追问明舒这白玉坠的事情给冲了冲。
  她转而问道:“舒儿,阿娘替明珠请封县主之位,你心里可觉得委屈?”
  明舒摇头。
  前世是很痛过,现在这个, 跟前世的痛相比真的不过就跟挠痒痒似的, 算不了什么。
  并且, 委屈这种软弱的情绪, 她是不会要的。
  而且, 如果说回长公主府之前她还真的以为她生母过继夏明珠, 是把她当作自己的替身在身边养着,而什么东西养得久了也都会有感情, 她宠爱夏明珠也再正常不过。
  可是她回来之后眼睛看到的, 心里感受到的, 还有柳嬷嬷跟她说的那些事, 就发现事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她并没有多疼爱夏明珠。
  说皇家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冷漠,高傲和自私也好,反正其实她对夏明珠, 甚至夏延林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感情肯定有, 但不会多么深刻。
  而过继夏明珠更不是为了什么感情寄托, 而是她母亲因为她父亲的缘故, 一向对夏老夫人还算孝顺, 过继夏明珠,还有替其请封县主之位,其实都是夏老夫人的意思。
  长公主无可无不可,老夫人一直劝着,拖了好几年,才终于应了下来。
  她低声道:“这些年我都不在阿娘身边,阿娘辛苦了。”
  一句话说得长公主眼睛就是一酸。
  她跟这个女儿相处虽然还不到短短一日,就已经发现她虽才八…九岁,但却懂事善解人意又淡定地让人吃惊,虽然令人欣慰却也让人心酸心疼。
  什么样的环境,经历了多少事情,才能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可是不管她介不介意,自己却也不舍得她有半点委屈。
  不舍得她觉得自己把该给她的爱给了旁人。
  她伸手握住了明舒的手,仔细看了她一阵,就慢慢道:“舒儿,你是个镇定的性子,有些事情阿娘告诉你也无妨,这样你在外面走动之时也能多个心眼。”
  她回来了,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在观望着,明天宫里那边可能就会派人来宣了。
  她道,“阿娘不知道燕王世子已经找到你了,在得到消息之前就替夏明珠递了请封县主之位的折子。后来收到燕王妃的来信,就去寻了陛下,想撤了那道折子。”
  “可是那时你大伯父和大伯母,他们已经寻了太子和皇后,走了他们的路子。陛下应下阿娘,给她册封之后,等你回来之后,同样会给你册封,并且会赐你封地和其他一些东西以示恩赏。”
  “那些东西阿娘还没看在眼里,只是阿娘发现了一些事情,不想在你回来的这个节骨眼惹人侧目和生疑,生出事端对你不利。。。。。。可是没想到还是有人不愿放过你。”
  明舒心中一凛,抬头看她。
  就听到她慢慢道,“舒儿,阿娘怀疑当年你阿爹的死和你的失踪都有些问题,所以你被找到的消息传到京中,才会有人想要下手想要你的命。据我所知,你被找到的消息,京中也只有你大伯母收到了姚夫人的信,知道此事,可她想要在北疆,在燕王府的地方派杀手暗杀你,还能得手,她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明舒抬头震惊地看着长公主。
  她父亲的死和当年她自己被人追杀的事有问题她前世就已经知道了,但那也是后来的事情。
  她万万没想到,她的母亲竟然在生前也知道一些端倪。
  因为前世的那些事,原本她虽然决定回京城,回长公主府,但其实对这个生母并没有多少期望。
  她只是想着,那是她的生母,生活在那样一堆所谓的亲人当中,还有一年多就要死了,就算她是真爱着夏明珠的,她也一定要回来。
  可是回来之后,她才发现原来崔氏说什么她母亲对夏明珠爱如珍宝,将所有她能给的,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夏明珠,她的疼爱,她的嫁妆和珠宝首饰,还有公主之女的县主之位,都给了夏明珠,甚至说她母亲还想让夏明珠嫁给太子,坐上什么女人最尊贵的那个位置,那一切不过都是崔氏骗自己的,或者说是崔氏的自欺欺人人之语而已。
  当年的事,只要是知道些内情的,就知道她父亲的战死是和当年的三皇子,现在的太子有些关联。
  只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那是救援的军队选择了太子,而放弃了她父亲,也不能算是太子的错,只是当时援军将领的选择而已。
  但如果她母亲认为她父亲的死有问题,又怎么会想要将夏明珠嫁给太子?
  崔氏杀了自己,为什么还要跟自己说那样恶毒的话?
  明舒以前不明白。
  现在却突然明白了,那是因为崔氏恨自己,夏明珠恨自己,不是一丁点的恨,恐怕是恨彻入骨的恨。
  因为她们一辈子都生活在了自己的阴影之中。
  她回来哪怕只是一天,也已经看得清清楚楚,她母亲根本就不爱夏明珠。
  如果她真的有多爱夏明珠,今日处理这件事的时候都不会是这种方式,这种态度。
  所以崔氏所说的,包括后面她说的,燕王没有别的女人,时日久了,必会把对自己的感情也全都转移到夏明珠身上,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全都双手捧上,送给夏明珠,把她放到心坎里疼,跟她娘亲一样,根本就是她们的幻想,她们发了疯地想要,却偏偏不能如意。
  所以就疯子一样地恨上了自己。
  她们一面偷着抢着她的东西,一面恨着她,恨着为什么那些东西是她的,而不是本来就是她们的。
  不,还不止这些。
  她记得她祖母说过,她母亲死前曾偶然得了当年孟家人的典当之物,就寻到了孟家。
  可恨孟家人先是想拿孟怜顶替她,不成之后又说自己已经死了。
  但自己没死之事,只要追查下去查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最后她母亲没找着她,反而“病逝”了。
  想到这里,明舒的脸色陡地转白,浑身的血液也都好像僵住了。
  如果她所猜测的是真的,那就是她母亲找到了她的线索,但有人想阻止她找到自己。
  杀自己不是重点。
  他们就直接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她母亲死了,她流落艺坊,大概杀不杀她也无所谓了,所以就留了她一条命?
  她像是终于把所有的事情都串了起来,但好像还有没揭开的一部分,大概是冲击太大,脑子一阵尖锐的疼痛。
  她喃喃道:“阿娘,你怀疑这背后是谁?”
  这时她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长公主看见了明舒陡然变白的面色。
  她不知道明珠想到了些什么,只以为她这样是因为自己提起了她父亲的死和当年的旧事。
  她伸手按了按了明舒的手,然后就发现她的手也异常的冰冷。
  她一震,然后有些怜惜地握住了她的小手,柔声道:“舒儿,你知道些青州之战的旧事吗?”
  知道,明舒当然知道。
  前世她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还曾求了赵景烜特地调了青州之战的卷宗给她看,更寻过一些幸存的将士问过他们话,对那场战役的前前后后都再清楚不过。
  但这些她不好跟她说,便只低声道:“大致都是知道的,我求了燕王世子殿下,让他跟我说的。”
  这回她再顾不上去装什么天真可爱,没再说什么“景烜哥哥”了。
  又是赵景烜。
  长公主皱了皱眉,但她还是把这事先按下了,打算等说完她父亲的死和她的怀疑之后再跟女儿谈赵景烜的事。
  她道:“那舒儿你可觉得那其中可有什么可疑之处?”
  她这般问,也是想知道女儿到底知道了多少,女儿再懂事,也毕竟年纪还小,她也怕自己冒然把所有猜疑告诉她,万一她稳不住,露了行迹,岂不是害了她?
  明舒读懂了长公主的意思。
  就在刚刚那个成形的猜测之前,她还没有打算这么快把那些事情跟她说。
  但现在她却愿意去赌一赌。
  她垂下了眼,默了一会儿就道:“我听说当年父亲苦守青州城半个多月,原本太子殿下,那时候的三皇子殿下本来也在城中,但青州城失守,父亲战亡之后,他却出现在了距离青州城一日脚程的合州城,之后就率领了数万来救援的兵马杀回去,夺回了青州城。但那数万兵马,应该是在青州城失守,父亲战亡的三日前就已经到了合州,可他们却等到了父亲战亡之后才去救援。”
  “听说那场战役,三皇子因为夺回了青州城,立下赫赫战功,回到京城之后不久,陛下就力排众议,立了他为太子。”
  “可是,如果他们是在父亲战死,青州城失守之前就赶去救援,那么三皇子就立不了那样能记入史册的战功,也就不能以战功被立为太子,毕竟元后娘娘的嫡长子大皇子还在。”
  “所以这些年来皇帝和太子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