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宫_阿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珉儿问:“所以你都知道?”
清雅僵硬地点了点头,珉儿则叹:“可你却不曾告诉我,明知道她是这样的人,还由着她在那里,便是你的错了。我在元州十年,没见过大世面,但人世百态哪里都是一样的,元州的人也有善恶之分,也有勤劳的和懒惰的,村里的赌徒无不是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没几个赌徒是能浪子回头的。”
清雅无奈地说:“娘娘,奴婢在宫里认识的旧人,没剩下多少了。当年跑的跑死的死,所以才……”
珉儿苦笑:“你这样的心情,和太后如出一辙,不是我冷血无情,可你们念旧,都是在纵容不好的事不好的人,心里明明是怨恨的,却放不下那点早就被对方忘得干干净净的旧情。”
清雅低着头,她说出来,就是下狠心了,她知道皇后不会姑息她去纵容张氏。
珉儿道:“去把淑妃请来,这件事不能当做没发生过,张尚服那样的人不能再留在宫里,她现在还只是贪钱,若最后开始贪人命,就了不得了。”
清雅稍稍迟疑了一下,到底什么也没说,转身要去请淑妃,珉儿喊下她,笑道:“把皇上的茶碗收了呀。清雅,别放在心上,这不是你的错。”
安乐宫里,淑妃突然接到皇后传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而她今早才得到消息,说是各宫供暖还未周全,她担心皇后为了这件事找她麻烦。
第112章 胸闷
几年来,淑妃打理六宫,除了沿袭旧朝的一些制度外,都是照着过去在王府里的习惯治下,表面上看起来太平无事,实则底下多少弊端和麻烦,她自己心里都清楚。不过是从前她一人独大,没有人会追究,但现在她上面多了一位皇后。
通往上阳殿的长桥,淑妃走过好几次了,从前总是嫌这段路太长,今天却巴不得永远走不到尽头,她不愿被一个比自己年小十岁的人当面责备,她为皇帝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心血,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指摘。
“淑妃娘娘。”清雅早已迎在宫门前,被皇后责备几句后,她反而踏实自在了,此刻笑盈盈地相迎,客气地说,“天越发冷了,娘娘快进屋暖暖身子。”
然而淑妃被带着东转西转,皇后不在上阳殿,也不在后院屋檐下,寝殿里也不见身影,走了好一阵子,才被带到了背对着上阳殿大门的水榭台,而淑妃只在太液池边,远远看到过这个地方。
在清雅的示意下,淑妃不得不脱了鞋子,才觉得脚上生凉,可踩上厚实的绒毯,立刻就暖和了。水榭台上烧着暖暖的炭炉,这会儿虽冷但胜在无风,这三面环水的地方,倒也能坐得住人。
“你若是觉得冷,咱们就到里头说话。”珉儿很客气,但是她备下了绵软厚实的蒲团,她自己也坐在上头,和淑妃的位置中间摆了矮几,上头精巧的小火炉煮着茶水,正好煮开了。
淑妃落座的功夫,珉儿亲自为她斟了茶,笑道:“喝口茶暖暖身子吧。”
一贯清冷孤傲的皇后,突然变得这么亲切,淑妃觉得好不自在。为了宋玲珑的事,她曾深夜造访上阳殿,皇后那高高在上的姿态她永远也忘不了,还有皇帝出征羌水关那天,她还踩了这一位的裙子。
捧着茶水,淑妃满脑子都是她和皇后有过的摩擦,但是回想起来,秋珉儿当真一件事都没追究过。
“其实是有件事要为难你,我考虑再三,还是应该和你商量,谁出面去办倒是其次,但宫里的事是你在掌管,我不能不顾及你的感受。”珉儿主动开口,并把清雅喊来,让她再向淑妃说明一遍。
淑妃完全猜不透是什么,满心以为是各宫供暖的事,只等清雅说明白,她已是目瞪口呆,其实就算在纪州王府,也有下人贪,但张尚服这般愈演愈烈,甚至这么大的数额,怪不得今年各宫的冬衣送得那么晚……
“奴婢早该向娘娘们禀告的,是奴婢纵容了她。”清雅自称有罪,知情不报也的确是错。
淑妃慌忙放下茶杯,就要向皇后请罪,但珉儿拦下了,温和地说:“你劳苦功高,宫里的事多如牛毛,且细琐复杂,这一点疏漏,错的是张尚服,不是你。”
辛苦多年的人,最在乎的就是一句肯定,皇后不是没肯定过她,但此时此刻的神情语气,活脱脱像是换了一个人。
珉儿再要开口时,忽然觉得胸前一阵郁闷,她别过身子去,微微扯了一下衣襟。
淑妃看得奇怪,清雅也已经上前问:“娘娘,您不舒服?”
珉儿点头:“突然觉得胸口闷得厉害。”
第113章 她怀孕了?
清雅担心地说:“奴婢搀扶您进去,必是这里太冷,再宣太医来看一看才好。”
珉儿却朝她递过眼色,示意不要宣太医,不愿大动干戈,惊动皇帝匆匆赶来看她,但这话说出来,在淑妃面前颇有几分炫耀的意思,她一个眼神,清雅也就会意了。
淑妃亦道:“娘娘身体不适,该宣太医才是,这些日子宫里不安生,吃东西也要谨慎。”
珉儿笑:“没事,大概是早晨胃口好,多吃了几口蒸的糯米糕此刻有些反胃,煮一碗山楂茶就好。”
可淑妃看着皇后的气色,想着自从皇帝把心全丢在上阳殿后,几乎夜夜都在这里过,皇后那么年轻又健康的身体,自然是……她心里很酸,大概比皇后反胃还要难受,但听得说山楂茶,孕妇禁忌山楂,她忙道:“山楂是克化肉食,娘娘用炒麦芽泡茶,对面食的食积最管用。”
珉儿也是随口一说,但淑妃看起来有些激动,而这一阵郁闷过去,珉儿觉得舒服多了,还是正经事要紧,说起如何打发张尚服,安排什么人接替掌管,有商有量地,很快就有了结果,淑妃对宫里的事了如指掌,这也让珉儿十分佩服。
“尚服局的事就交给臣妾,该走该留的都安排好后,臣妾再来向您禀告。”淑妃起身要走了,朝珉儿欠身,“多谢娘娘周全臣妾的体面,臣妾会更谨慎对待六宫的事。”
珉儿含笑:“辛苦了。”
清雅上前来相送,淑妃穿上鞋子,重新穿过寝殿穿过大殿,一路走到了外头,她请清雅留步,带着自己的人便走了。
长桥的距离是多少,她不知道,也不会像珉儿那么去数脚下的步数,可是此刻每走一步,都是她与皇帝的回忆,姐姐在世时,王爷的身边没有她的位置,姐姐过世后,王爷就远走他乡。
其实虽说十几年了,实则她与皇帝在一起的回忆只有区区几年,因为太珍惜,她每一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再皇后出现之前,项晔对她唯一的一次不高兴,是她翻动了清明阁里上阳殿的图纸,所幸当时她身怀六甲,皇帝不过是皱了皱眉眉头。
“她怀孕了?”淑妃自言自语,双手已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长长的指甲刺痛了掌心,可也及不上她的心痛,这么快,她所害怕的事,这么快就要发生了吗?
不过,皇后好像没有自觉,又或是她知道了瞒着?淑妃苦笑着叹了声,她是看不透那小皇后,忽然之间好像变了一个人,不过这样和气亲切,还真让人愿意相处,和聪明的人相谈实在太省心,她身边总是那些莺莺燕燕的女人们,满心想着的都是如何博得皇帝的喜欢,似乎因为这样,她和皇后在一起时,总觉得自己也变得高贵起来。
皇后若真的有身孕,皇帝欣喜若狂外,太后一定也会很高兴,但愿她一开心,能暂时忘记那个秦文月,淑妃现在真是顾虑重重,宫里的事不顺,自己的担心的事也随时可能发生,还有那个不省心的堂妹江云裳。
回到安乐宫,淑妃利落地吩咐人处理尚服局的事,又命人给云裳传话,让她进宫见自己,秦文月现下就住在将军府,她可不能让堂妹傻乎乎地把丈夫身边的位置拱手让人。
而正如淑妃所料,珉儿对自己到底为什么不舒服没有自觉,琴州一病吃怕了药的她,很反感看大夫,回宫以后就很少让太医进上阳殿,自己小心冷暖便是了,年轻轻的人没事看什么大夫,过去在元州时,若遇上头疼脑热,都是祖母自己照顾珉儿,所以她好些习惯,都是从秋老夫人身上学的。
这会儿在清雅的劝说下,已经退回温暖的寝殿,也没再有方才胸闷的感觉,清雅见皇后气色好了起来,也就不强求了。原本清雅该比珉儿更留心这上头的事,可现在她正惦记着张尚服,毕竟是多年的老姐妹,可她这一下就断了她的后路。
珉儿劝她:“她自作孽,若是往后穷凶极恶去害了别人,受害的人岂不是更无辜?连你也是包庇之罪,一并要卷进去。”
清雅定下心道:“奴婢不再去见她,但是能否允许奴婢,给她送些银子出宫谋生,不然这一下撵出去,大冬天的她怎么活。”
珉儿自然是答应的,让清雅自己拿主意,她虽然不觉得胸闷了,但却疲倦得很,这日午后歇了一觉,睡得特别得沉,醒来时已是傍晚,天色阴沉沉的,清雅说今夜可能要下暴雪。
“皇上几时来?”珉儿问,“你传话去清明阁,若是夜里遇上暴风雪,可就别来了。”
话虽如此,入夜后北风呼啸,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珉儿却一直没有睡意,借口白天睡得太久了,在殿内徘徊。自然她是在等消息,若是确信皇帝不来,她就安心了,可是今天却不知为什么,特别想见到丈夫。
时辰一刻一刻过去,珉儿让门外侍立的宫人都去取暖休息,这上阳殿孤立在水面上,只要守好了长桥不让人上来,大冬天的难道还有人游水进来不成,根本不需要重重守卫,宫人们辛苦,珉儿也觉得压抑。
是以当项晔顶着风雪到来,宫人们手忙脚乱地打开殿门,里里外外冷冷清清,皇帝不悦道:“人都去哪儿了?”
应声却从里头闪出珉儿的身影,见她就要跑出来,项晔嗔道:“别动,你也不看看这雪多大。”
他疾步走上前,满身的寒气,可手却热乎乎像火炉似的,珉儿轻轻掸去皇帝身上的落雪,说道:“不是说了,大风雪就不要过来了?”
皇帝絮叨着:“天那么冷,朕怕你的床捂不暖,当初到底怎么想的,在你的后殿搭建水榭,就一道门根本挡不住寒气。”
他一面说,绕过去看了眼,只隔了一道门,珉儿睡觉的地方终究不如别处暖和,项晔自责道:“当初工匠不建议在寝殿后搭建水榭,朕还把他们骂了一顿,如今看来果然不适合人居住,现在他们一定在偷着乐。”
见珉儿笑得双眼成了月牙儿,项晔嗔道:“这么高兴?”
“今天特别想见皇上,见到了已经高兴得忘乎所以了。”她大方地承认,又很满足地说,“可我很喜欢上阳殿,皇上,珉儿很喜欢。”
皇帝这才露出笑容,洗漱更衣后,两人一起看了眼外头肆虐的风雪,说着明日晨起从太液池看出去必定是银装素裹的世界,便早早入寝,互相依偎着取暖。
而闲谈起白天的事,皇帝叹周觉的死没有一点头绪,后宫出了这样的事,他在朝臣们的面前十分丢脸。珉儿本想说些高兴的事哄他开心,想了半天也没有,相反张尚服那点事,只会让皇帝更烦。
倒是项晔听说今日淑妃到过上阳殿,问起缘故,珉儿不得不说明白,但与从前不同地是,珉儿说:“和淑妃聊得很好,她对宫里事无巨细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详谈半天学了好些事。我们一起喝了茶,第一次觉得彼此很投缘,将来若是可以,大概能常常往来了。”
皇帝果然高兴:“你们若能和睦,朕真真高枕无忧了。”
珉儿眼眉弯弯地看着皇帝,她是真心想和淑妃交好的,也是真心想在将来,和平而体面地,把她送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去。她知道,自己很自私。
可这仅仅是心愿,未必真的会有那一天,她也绝不会去害什么人,毕竟小皇子长大了,早晚要去封地做王储的。
被子捂得暖暖的,怀里搂着香软的人儿,抚摸着那滑腻的肌肤,皇帝就的气息不自觉地就暧昧起来,看着珉儿的目光也变得迷离朦胧,在她脸上亲了亲,轻声问:“朕可以吗?”
珉儿粉面含羞,赧然点了点头,慢慢地蹭着身子下去,项晔的手探入她的寝衣,正要揭开春色时,珉儿直觉得胸口一阵烦闷,下意识地挡开了皇帝,翻身坐起来,捂着心门口。
这一刻,珉儿意识到自己不是吃多了反胃,她可能是病了。
“不舒服?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皇帝瞬间冷静下来,温柔地扶着珉儿躺下,焦虑地问,“哪里不舒服?”
珉儿摇头:“白天就觉得胸闷,一阵一阵的,皇上让我歇一会而就好,但今晚恐怕不能……”
项晔忙道:“还想那些事做什么,你躺着,这让他们去找太医。”
珉儿拉了他道:“这么大的风雪,别叫太医们路上出了事,明日雪霁天晴,再请太医可好?”
项晔不答应,可珉儿说她已经感觉好多了,只想皇帝抱着她,让她睡过去,皇帝不得不依了她,但这一夜都没能睡踏实,翌日晨起见珉儿气色不错,好像又没什么事,虽然放心了些,但临走时再三叮嘱:“立刻把太医找来,让他们看过后,把消息送去宣政殿,朕等消息。”
第114章 我们的孩子(五更到
在太医到来之前,珉儿都觉得自己是病了。她这才刚开始新的生活,开始享受丈夫的半百呵护,才定下人生的方向,若是病了,把生命停在这一刻,实在太冤了。难道做项晔的妻子,都是这样的命格吗,可她不想做皇帝记忆里的人,只想和他一辈子在一起。
清雅第一次见皇后如此忧愁,连她也被带着担心珉儿是病了,压根没往好事上想,直到两位太医轮番为皇后把脉,再三确认,并找清雅核对皇后的月信日子,笑盈盈地恭喜皇后是有了身孕,清雅才激动地自责:“奴婢怎么完全没想到呢?”
珉儿呆呆地看着太医,问:“太医,你确定吗,真的有喜了?”
一切来得太突然,但她和项晔夜夜欢好,这是必然的结果,可珉儿完全没有要做母亲的准备,夏天之前,她还是在祖母怀里撒娇的小孙女。
“微臣这就去宣政殿向皇上报喜。”遇见这么好的事,太医们当然急着立功。
“先别去打扰皇上,我想自己告诉皇上。”珉儿阻拦道,她看起来似乎不怎么高兴。
两位太医面面相觑,清雅上前再次说明后,就送他们离开上阳殿,等她折回来时,皇后已不在原处坐着,清雅往里头找来,便见珉儿正坐在说桌前,桌上铺着信纸,必然是要给秋老夫人写信了。
清雅上前帮着磨墨,笑问:“娘娘要给老夫人报喜吗?”
珉儿摇头:“不,奶奶若是知道,接下去的日子天天都会为我担心,等孩子生下来再告诉她。你叮嘱周怀,让信差们守口如瓶。”
清雅道:“只怕喜讯传出去,很快全国上下都会知道,毕竟除了纪州的人,谁也没见过敬安皇后,您才是大齐的第一位皇后。您将为皇上生下皇长子,娘娘,您不高兴吗?”
“是吗,会传出去?”珉儿好像无法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还噎在胸口,比起担心自己生病更忧愁的神情,谁看着都是不高兴。
“一定会传出去,更别提太后娘娘该多高兴了,听说太后因为只有皇上这一个独子,一直渴望后宫能开枝散叶为皇上充盈子嗣,但皇上对后宫的雨露之恩实在少得可怜,现在您有喜,太后一定是最高兴的。”清雅无奈地说,“这事儿最多瞒几个月,老夫人在元州也早晚会知道的,不如您亲自向老夫人报喜。”
珉儿搁下了笔,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无法想象那里已经有一个生命,她竟然要做母亲了。那么着急的婚礼,那么冲突激烈的感情,孩子说来就来,半年的时间,她把人一辈子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清雅,我不是不高兴,是太突然了。”珉儿离开了书桌,走到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云鬓高髻、凤钗金簪,宫袍层层叠叠,奢华的金银线勾勒出吉祥如意的花纹,举手投足都是光华贵气。可宰相府的马车闯入元州之前,她还是个垂髫少女,约了村里的姑娘们夏日去河里摸鱼捉萤火虫,她被强行带回京城的时候,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没做。
不知是孕妇情绪易波动,还是珉儿在为迅速逝去的天真岁月伤感,一向冷静的人不知不觉地落下了眼泪,见清雅来劝慰,她含泪笑道:“我这是怎么了?这么高兴的事,妃嫔们盼也盼不到的事……”
可是珉儿说着说着,却越来越伤心,清雅的年纪与白氏差不多,因主仆尊卑,才一直敬仰着珉儿,但若撇开这一切,在她眼里皇后娘娘的确还是个孩子。
“娘娘,去告诉皇上吧,这不是您一个人的事。”清雅递上手帕,笑道,“昨儿新送来的冬衣,皇上见了一定眼前一亮,奴婢去预备轿子。”
珉儿平静下来,吸了吸鼻子道:“是呀,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宣政殿上,项晔专心致志地与大臣们商讨国事,但稍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